奔豚证

合集下载

奔豚病机和方证临证探讨

奔豚病机和方证临证探讨

奔豚病机
奔豚病的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奔豚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 失调、胃肠道疾病等。在精神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可导致奔豚 病的发作;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也可能诱发本病。
2、病位:奔豚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胃等脏腑,其中与肝的关系尤 为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结,气机升降失常,可导致奔豚病的发 作。Fra bibliotek汗证分类
根据《内经》的分类方法,汗证可分为以下几类:
1、脏腑出汗异常:根据《内经》所述,五脏皆可出汗。当脏腑功能失调时, 便会出现相应的出汗异常症状。例如,肺气虚寒的人容易出汗,肝气虚的人在紧 张时易出汗,脾气虚的人在进食时易出汗等。
2、经络出汗异常: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经》认为,经络失调 会导致出汗异常。例如,当风邪侵入经络,导致气血不和时,会出现风疹和瘙痒 症状。
案例二:张某,男,38岁,白领。因长期熬夜工作,生活不规律,近期出现 胁肋胀痛、脘闷恶心、腹胀便秘等症状。经中医诊断为奔豚病,属湿热内蕴型。 治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具体药物为茵陈蒿、栀子、 大黄、茯苓、泽泻等。治疗两周后,患者症状消失,恢复健康。
总结
本次演示对奔豚病的病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介绍了几个经典名方和经验方 在奔豚病治疗中的应用。在临证过程中,应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 适的方剂。柴胡疏肝散适用于肝气郁结型奔豚病,逍遥散适用于肝郁脾虚型奔豚 病,茵陈蒿汤适用于湿热内蕴型奔豚病,四逆散适用于肝脾不和型奔豚病。
展望未来,随着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汗证的研究和治疗 将更加深入和丰富。我们应加强对《内经》等中医经典的研究,发掘其中更多宝 贵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奔豚气病脉证治

奔豚气病脉证治

06
预防措施与康复期管理建 议
高危人群筛查及早期干预策略
筛查范围
针对有奔豚气病家族史、 长期情志不畅、饮食不节 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筛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中医四诊 合参等方法,评估个体奔 豚气病发病风险。
早期干预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 中医药调理、情志调摄、 饮食指导等早期干预措施 ,以降低发病风险。
适应症分析
西药治疗奔豚气病主要适用于症状较为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在选用 西药时,应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药物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在使用药物治疗奔豚气病时,应严格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同时,应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医。
处理措施
家庭护理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奔豚气病的家 庭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情志调
护、饮食调养、起居调摄等。
社区资源整合
整合社区内的中医药、康复、心理 等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 服务。
家庭与社区联动
建立家庭与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机 制,确保患者在家庭和社区都能得 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ANKS
感谢观看
七味都气丸:熟地黄、 山萸肉、干山药、泽泻 、牡丹皮、茯苓、五味 子,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地黄、山 药、山茱萸、茯苓、牡 丹皮、泽泻、桂枝、附 子、牛膝、车前子,温 补肾阳,化气行水。
其他证候类型及施治原则
寒热错杂型
表现为腹部有气上冲,胸闷烦躁,口苦咽干,大便不调等。 治宜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常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加减。
表现为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伴见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我治疗奔豚病的一个案例

我治疗奔豚病的一个案例

我治疗奔豚病的一个案例去年5月6日,我接诊了一名患者。

女,52岁,其自述如下:很明显,这是一位处于更年期的奔豚病患者。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后经询问患者,在发病两个月之前却曾受过一次重度惊吓。

刻诊又补充如下:患者感觉鼻腔总有一股气顶着,动则气喘吁吁,没有饥饿感,寐差,便不成形,胸闷,怕冷,心神不宁,口臭。

四年来,多方求医,先后看过十几个医生而无果。

由于频频发病,心情抑郁,加之口臭严重,近一年来已经很少与人交往,反过来也更加深了病情。

舌象如下:舌黯,苔白腻,前端凹陷,此为肺气虚及心肾阳不足之相。

该患者奔豚病由气郁而引发,平日又喜肥甘厚腻,且迁延日久,未得正治,由最初的气机阻滞,到病久致虚,再到阳耗阴损。

处方:附子30、熟地30、山茱萸30、山药30、干姜20、茯苓20、丹皮20、丹参20、泽泻15、五味子15、肉桂10、甘草10。

共六付,水煎早晚分服。

患者2021年5月19日反馈:从舌象看:肺气虚、心肾阳不足已明显改善二诊再方:附子30、桂枝25、柴胡20、芍药20、麦冬20、沙参20、生姜15、黄芩15、半夏15、苏子15、厚朴10、藿香10、炙甘草10,大枣10。

共六付,水煎早晚分服。

患者2021年6月1日反馈:右边上冲的气不冲了,喉咙也舒畅了许多,现在能睡4-5个钟头,也有了胃口,大便成形,口臭好了许多,只是胃还有时会泛酸。

至此,困扰患者达4年之久的奔豚病及口臭基本得到控制。

再进六剂巩固:附子15、桂枝20、柴胡15、芍药15、麦冬15、沙参、生姜10、半夏10、苏子10、厚朴10、藿香10、炙甘草10、大枣6。

随访,诸症基本消失。

77、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上冲基础方:奔豚汤

77、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上冲基础方:奔豚汤

77、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上冲基础方:奔豚汤奔豚证属于中医学上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肝郁血虚化热上冲的症状。

在中医药理论中,奔豚证的治疗方案有很多,其中基础方剂之一就是奔豚汤。

本文将围绕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上冲基础方剂——奔豚汤,详细阐述其药物配伍及组成,以及君臣佐使药的作用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奔豚汤的方剂组成。

奔豚汤由四味药物组成,分别是奔脱汤、龙胆泻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这四味药物相互配伍,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调理奔豚证的病情。

在奔豚汤中,君药是指起到主导作用的药物,它们是奔脱汤、龙胆泻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的主要成分。

君药主要用于调理肝气郁结、血虚化热等病因,起到疏肝解郁、养血清热的作用。

而臣药则是指起到辅助作用的药物,它们是四味药物中的次要成分。

臣药主要用于增强君药的药效,协同治疗奔豚证的病情。

臣药包括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等,它们能够补血养气、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起到协助治疗的作用。

佐药是指起到辅助作用的药物,它们在奔豚汤中的作用相对较弱,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佐药主要用于增强君臣药的功效,促进各种药物的配伍作用,使整个方剂达到更好的疗效。

佐药包括甘草、生姜等,它们具有调和各种药物的作用,能够增强方剂的整体效果。

总的来说,奔豚汤中的君臣佐使药物配伍合理,相互协调,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药效,提高疗效。

君药起到主导作用,臣药起到辅助作用,佐药起到增强作用,三者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配伍之外,奔豚汤的药性归经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中医理论,奔豚汤的药性偏寒,归属于肝经和脾经。

它能够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等,对于奔豚证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奔豚汤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疏肝解郁、养血清热等方面。

它能够调理肝气郁结,舒缓情绪,缓解压力;同时也能够养血清热,改善血虚化热的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奔豚汤主要用于治疗奔豚证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头晕目眩、胸闷烦躁、口苦口干、失眠健忘等。

奔豚的病机和治疗

奔豚的病机和治疗

奔豚的病机和治疗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

胡希恕先生讲:烧针令其汗,这是从表证说的。

针处被寒,不是针处被风寒了,拿到现在的话说就是感染。

核起而赤者,被针灸的地方肿了,核起,肿的意思,其肿如核,色为赤。

奔豚就是剧烈的一个气上冲,在《金匮要略》这样讲:“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发作的时候人受不了,但是过去了就好了。

这个病叫奔豚,就是一个神经症状,病人感觉气上冲,其实就是一个自觉的一种神经为上走性的一种证侯。

怎么必发奔豚呢,就得根据《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章节了。

说奔豚病呀,皆从惊恐得之。

这个惊恐得之,并不是指外来的可惊可恐的事刺激发作奔豚。

用烧针还使大汗出,神经受剧烈的刺激,要发惊狂。

119条说“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还有一段,112条说“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

亡阳必惊狂,大汗出,烧针就是一个发惊,假如说表未解有气上冲,上面汗出得多,气上冲也剧烈,在惊恐的基础上,尤其是在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又给病人一个严重的刺激,再有气上冲必发奔豚。

就在这个惊恐的基础上,神经症状再高涨,就容易发生奔豚。

烧针令其汗,所谓亡阳,出汗太多,底下水和气都往上冲,如果再针处被寒,给神经更为严重的刺激,一定更是因惊而发生奔豚证。

奔豚证是什么样的呢?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就是这个。

感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心,这个我在临床上遇到好象两次吧,不多,但也有的。

而且这个方子也相当好。

“灸其核上各一壮”,就是治这个感染,治针处感染红肿的,灸之。

“与桂枝加桂汤”来治奔豚。

我们由这一段,可以知道桂枝是治气上冲的。

桂枝治气上冲在这一条里头看得是非常清楚了。

“更加桂二两也”,原方是桂枝三两,更加桂,再加二两。

也有人解释,这个桂是肉桂,这是错的。

还是桂枝汤原方再加二两桂枝,现在就是15g了。

奔豚病的辨证施治

奔豚病的辨证施治

奔豚病的辨证施治展开全文一青年女性,生活饮食不规律,情绪失调后出现间断小腹部胀疼,自觉腹部无形包块逐渐增大,同时气从小腹部直上冲心胸,发作时坐卧不宁,心烦意乱,情绪激动,起初可自行缓解,后逐渐加重,持续十分钟至小时不等,近期发作频繁,气上冲心胸明显,每每发作燥扰不宁,情绪失控,腹胀时间长。

舌红苔黄偏腻,脉细弦数。

曾就诊多名中医,也用过红参虫草,效不显。

延吾师杨金方诊病~辩奔豚,证属肝气郁结,湿热内蕴,气郁化火,以奔豚汤加减~清热除湿、疏肝理气~葛根30、黄芩20、生栀子15、桑白皮30、生薏仁60、茯苓10、青皮10、枳壳10、川芎6、威灵仙6、法半夏6、生草3g1剂,1日4顿,凉服。

第二天复诊,自述感觉上腹部奔豚气块小了50%,晚上身体特别轻松、三年来心情第1次特别好!脉还偏弦,继服5天药量。

奔豚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

《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

豚,即小猪。

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

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西医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及冠心病、心血管神经症等。

奔豚有三,奔豚汤所治归纳为肝血亏虚、肝郁化火,肝气上逆导致的奔豚病。

此外其二是过多发汗导致阳虚引发的奔豚,其三是发汗过多产生阳虚,水液在身体内积蓄运化不足导致的奔豚。

也有说后二者是有奔豚症状不是奔豚病。

方药如下~奔豚汤加减:方中大寒之甘李根白皮清肝热、降逆气、止奔豚,配伍苦寒之黄芩、栀子,下肝气清郁热;李根皮没有,用桑白皮代替了;川芎、芍药养血调肝,益肝体以制肝用;葛根、半夏升清降浊,和胃降逆;加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湿;威灵仙利湿通经络,通行十二经脉;加青皮、枳壳行气除痞消胀;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去当归、白芍,防滋腻,本湿热偏重,不利行气化湿热。

奔豚病治疗秘方大全

奔豚病治疗秘方大全

奔豚病治疗秘方大全奔豚病治疗秘方大全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甘草芎穷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余無言醫案及醫話———奔豚婦人產後奔豚證婦人產後受寒,素來體虛,時有自帶.。

及至產後三日,勞作菜圃中,每疲極坐地,因之感寒腹痛。

氣由少腹上沖,時聚時散。

醫以惡露未盡治之,不效。

發時則氣上沖心,粗如”邸Rа篱]目,肢厥如冰,旋又自行消散。

試以桂枝湯加桂枝,不效。

再以桂枝湯加肉桂,一劑知,二劑已,三劑全平。

在未述本案之前,特破吾書之例,首述本病之研究。

蓋此證雖不多見,然臨床偶有遭遇之者,若不知其治,則為醫者之過矣。

此證名日奔豚,分見於《傷寒》、《金匱》中。

其云:“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此為病源之一例。

又云:“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此是病狀之特徵。

但征之實際,往往不因針處被寒而起,多有少腹直接受寒而起者。

執是以觀,是受寒為其主因,不無疑義。

夫寒者,無形之氣也,捫之而不得其狀,視之而不見其形,吾人少腹之受寒者,其病狀亦各有不同。

有腹痛而便秘者,有腹痛而水瀉者,有膀胱氣滯而”悴凰撸薪浲6俑菇Y痛者。

惊心动魄的怪病——现代奔豚

惊心动魄的怪病——现代奔豚

惊心动魄的怪病——现代奔豚导读:患者头晕目眩,心悸不宁,肢体困倦,渐至卧床不起,特别畏光惧明,成天躺在暗室之中。

我给她看的时候,她就躺在小屋里面,屋门是关着的,窗户用一床棉絮塞紧,不让透光,房子里面不能点灯。

她在那个小屋里面呆了整整四年多,没有出过房门,吃喝拉撒全在里面,很久没洗过澡,也没梳过头……大家看看这个病例,她到底怎么了呢,这是什么病呢,该怎么办呢?患者是一个农村妇女,我是到她家里去给她看病的。

她初起患头晕目眩,心悸不宁,肢体困倦,渐至卧床不起,特别畏光惧明,成天躺在暗室之中。

我给她看的时候,她就躺在小屋里面,屋门是关着的,窗户用一床棉絮塞紧,不让透光,房子里面不能点灯。

她在那个小屋里面呆了整整四年多,没有出过房门,吃喝拉撒全在里面,很久没洗过澡,也没梳过头,(大家看看这个病例,她到底怎么了呢,这是什么病呢,该怎么办呢,先思考一下)她家里人开始还打扫一下卫生,后来也伺候不了了。

这个病人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志特别清楚,说话特别清晰,我只要从屋后面一过,一讲话,她就听出来,她就向我喊“快点帮我看病”。

我让病人出来,她家人说她不能出来,我进去后就问,你哪里不好?第一个症状,就是心脏这个部位,就像大水一样往上面冲,就像江河中的水冲石头,当然这个人没有看过海,如果看过海,她可能讲大海的那个水浪、海浪冲礁石,我估计她会这样形容,她的描述就是有大水冲心脏,像江河里面的水撞击石头一样,这是一个症状。

(听过这样的表现吗,看过的所有医书里可有这样的描述呢,怪病?)第二个症状,就是眼睛不能睁开,本来眼睛就胀,胀得睁不动,如果眼睛一睁开就会更胀,如果一看到光,眼睛就像要裂出来、要爆出来一样。

(我们很多人可能有过眼胀的表现,尤其很多产后月子里受过强光刺激的女同志,但再胀也没有像这个主人公所描述的这样严重吧)她说我不能动、不能见光,如果一动,这两个症状就明显加重,一见光就要死,所以就不能出房门。

我问你还有什么症状?她说还有一点害怕,特别的恐惧,所以门要关得死死的,房子关得紧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豚证
奔为跑,豚指小猪。

以奔豚名证,喻其病有如腹内小猪奔跑之象。

此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

主要症状是发作时,先感小腹有一股气窜动,顶撑胀痛,且自觉气从小腹奔跑上冲到心胸,乃至咽喉,甚至发作欲死,发作后又渐渐缓解平复,发作时,其上冲之状,顶肝抬肺,难受至极。

桂枝加桂汤,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冲心,灸其核上各一壮,此方主之。

方药:桂枝五两白芍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歌曰: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因,虽取桂枝汤为用,桂用五两肾奔豚。

解读:
这是风寒表虚自汗之人,被烧针后,(烧针,又称温针或针柄灸)又迫其汗出,伤了心气,心气受伤,不能下交元阳,则肾气寒而水气滞,加之针处再被寒邪侵入,两寒搏结,心致挟肾水之邪而凌心,故寒气从小腹上逆至心,必发为奔豚。

这时应再灸其肿大发红而核起之处者,是欲杜绝再入之患。

用桂枝汤进行治疗,可以和营血而通心阳,可以解除外患,加重桂枝药量者,欲壮心阳而通肾气,暖水藏而去水邪也。

这是人体气化功能,表里相贯的道理,我们应当从药量的使用上有所掌握。

欲作奔豚证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主之.
方药: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解读:
太阳主一身之表,在外之气称卫气,在腑曰膀胱,有水称寒水,称津液之藏,外卫之充,全赖腑之津液气化升腾,膀胱气化又赖少阴水火二脏既济之交蒸,故曰肾之温煦,在上汗为心液,阴中有阳,故曰汗出可伤心阳,在下,水汗同源.而阴阳同位,故曰此治发汗后而伤肾气也.汗后心气不足,而后肾气乘之,何以得知?脐下悸也,肾中有元阳元气.与肾气奔豚之理同,而病势稍浅,故称欲作奔豚.
为何奔豚证与第一段,奔豚证的定义不尽相同?
近代中医书籍多于此证混谈而不分,故临床能用者较少。

虽仲师文章极简,难有重复,但《金匮要略》复将奔豚三证专列一篇,一为重视,二为比较,我们临床医家敢不重视吗?
所以,要进一步辨清此证,就得与肝气奔豚证,及与“欲作奔豚”证相比较。

求之于《金匮要略》。

《金匮》奔豚气方。

此为肝气奔豚。

彼为肾气奔豚。

我特将肝气肾气字样分别编入歌中,以示区别,一学而三证可得矣。

奔豚汤: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主之。

方药:
生葛五两,李根白皮一升,半夏,四两,生姜四两,白芍二两,黄芩二两,川芎二两,当归二两,甘草二两,
奔豚汤歌括:
气冲腹痛肝奔豚,四两夏姜五葛根,归芍芎芩甘二两,李根白皮用一升。

解读:
病因病机:能知厥阴提纲,厥阴之为病,气上冲心,胸中疼热之句,则知奔豚之作何所来源。

审腹痛而往来寒热,是肝脏有邪,涉及少阳。

少阳之性,出则为阳,入则为阴,故为阴阳之枢转,而主升降出入,今肝邪逆上,气冲而作奔豚,上升为热而当清,升阳有余而当降,肝体阴而当养,枢在少阳而又当和。

方药解:
然此证有寒热往来而不用柴胡者,以柴胡能枢能升而不能降也。

故以葛根五两,辅以李根,合肝木之性,二物根深能达,入厥阴之地,取葛根多津,性必濡润而不滞腻,则与肝性喜条达而不欲郁滞之性相合。

故养血入肝不用地黄而用归芎芍药,葛根又气味苦寒,与芩芍苦泄下降相伍,得半夏从中降逆之助,则气降热清矣,又以甘草和中,生姜宣散余邪,是以苦甘兼辛,既发散,又复生津。

凡用根之药,多不能升,而葛根能升,以葛根皮黄肉白,能鼓午胃气而达肺出表,是又将余邪外达而解也。

所以,金匮条文: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哽,发作欲死……之证. 而得以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