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课文《红星照耀中国》学案(45张PPT)

五、毛泽东的早年经历对他后来有什么影响?(背熟)
①毛泽东生于农村,农活和家务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快、吃苦耐 劳的习惯,纯朴善良的母亲的言传身教,使他同情贫弱、关心人民 疾苦,同时父亲的严厉和高压也使他从小有了反抗意识。
② 在容易接受的青少年时期读了《精忠传》、《水浒传》、 《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盛世危言》等书,同 时结交良师益友,使他养成勤奋刻苦的读书习惯和可贵的批判精神, 从小立志高远、胸怀大志,认识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 加深了自己的反抗意识。
⑦他退学后以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坚持到省立图书馆执 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这使他长见识,开眼界。
长征 一、“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 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 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 着这一切。这是斯诺对长征的评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 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二、出身:(了解)
我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在地主的压迫下,这个二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无法再过下去了,为了 经济上的原因分了家。我被过继给一个伯父,这个伯父却受我如同 亲生儿子一样,送我上学念了六、七年古书。我一面读书,一面又 不得不干各种活。
我在一九〇五年考过科举,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 府,进了云南讲武堂,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一九一一年,我当 时是个连长,我随有名的云南都督蔡锷率领的滇军参加推翻清朝的 革命。蔡锷是南方最进步的共和派青年领袖之一,他给我很大的影 响。
▲出身最苦、秉性最直、战风最猛。
红色窑工徐海东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 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除了他曾经在 湖北一个窑场做过工,外界对他很少了解。蒋介石把他称为文明 的一大害。可是就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肩膀上 的,却是南京的悬赏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著名著作,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于1937年创作。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中国长达4个月的旅行,以及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深入接触。
书中大量描绘了红军的战斗生活、政治理念、组织结构以及领导人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面貌。
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国情:斯诺在书中介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包括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民族矛盾等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中国革命背景的途径。
2.红军长征:书中详细记述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从瑞金出发,经过艰苦的长征,最终到达陕北。
斯诺通过对红军长征的描绘,展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3.毛泽东和其他红军领导人:斯诺在书中对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和描绘,展现了他们的个人品质、领导能力和革命理念。
4.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组织结构: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红军的军事制度,以及红军内部的民主生活。
5.红军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改革:斯诺在书中描述了红军
推行的土地改革、工人运动等政策,以及红军在根据地开展的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与国民党的斗争和合作。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性作品,以翔实的事实和生动的笔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为中国革命争取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同时,该书也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
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红星照耀中国 故事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摘要: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与意义1.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2.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二、故事梗概1.主人公的成长与觉醒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4.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三、主题思想1.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2.坚定的革命信念3.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独立正文:《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描绘中国革命历程的长篇小说,由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创作。
作品以中国工农红军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与意义《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源于作者埃德加·斯诺对中国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
1936 年,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苏区进行实地采访,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和生活。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纪实文学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事迹,为世界了解中国革命打开了一扇窗口。
二、故事梗概《红星照耀中国》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农村的普通青年,通过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最终成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故事围绕这位青年的成长与觉醒,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
在作品中,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成为了核心内容。
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力量,逐步实现对城市的解放。
这一道路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
抗日战争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另一个重要情节。
作品生动地描绘了红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顽强抗敌,保卫国家的英勇事迹。
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作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如何战胜敌人,赢得胜利,为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尊严。
三、主题思想《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独立。
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中的主体地位,以及革命信念对于取得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周恩来
受教育情况 毕业于南开大学,后来又在法国、德国等地 学习。 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 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 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移至别的方面去了。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周恩来
参加革命的起因 受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触动,受“开 明的”教育影响。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 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背景
(一)创作背景:1936年,埃德加斯诺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 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二)出版时间: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
一种顽皮的孩子相。
性格特点 大胆无畏,英勇善战,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大概是指挥员中 惟一的“纯无产阶级”。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徐海东
出身与家庭 湖北黄陂人,家里世代做窑工,出身贫寒。 童年的经历 11岁辍学后到窑厂当学徒,16岁满师,在 300个工人中,工资最高。 受教育情况 上了4年学,同学几乎全是地主或商人的子 弟, 同 学 、 先 生 都讨厌少有鞋穿,衣服破烂 的 徐 海 东 。 因被同班富家子弟欺负,打破地主儿子的头,被拳打脚 踢,被老师打,后逃学不肯再去。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
康。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彭德怀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 角的作风使我很喜欢,这是中国人不可多得的品质。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海罢工起义。
不脱孩子气,
讲究实际经验,有
④1927年,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又大又深的眼
卓越的组织和领导
章节
名称
主要内容
第二篇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 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 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 去红都的道路 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 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 热爱红军的故事。
章节
名称
主要内容
第三篇
在保安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 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 西方记者。
创作背景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 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 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 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当时国内外的局势:(1)国内:红军长征结束;西安事变;第二次国 共合作达成。(2)国外: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和意大利签订《柏林协 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再次当选为 美国总统。
内容概要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 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 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 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 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标题是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中国辉煌历史的联想的词汇。
本文将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
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 红星是一个象征性的图案,通常被用来表示荣耀、胜利和希望。
当红星照耀中国,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某个阶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正在迈向辉煌的未来。
这个词汇常被用于描述中国革命时期,其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二、红星照耀中国的来源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它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及中国革命历史的总结。
这个词语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即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在那一天,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红星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斗争的象征之一。
三、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标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1. 中国革命的历程 红星照耀中国是因为中国在20世纪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革命,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这些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人民走上了自己掌握命运的道路。
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红星也因为他们的奋斗而照耀着中国。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1年,从那时开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求最大利益的原则,并团结广大人民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越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得红星能够持续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2020年4月,《红星照耀中国》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
15号选手
主要内容: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以读序言、读目录为切入点,充分了解序言目录的内容,探究作品的社会背景,探究“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的产生经过,初步感知作品中采访的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并制定读书计划。
学情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的新闻作品,纪实性强,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缺乏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学生阅读时容易因为混乱产生畏难情绪。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读书的思路和重点。
八年级学生的中国历史课恰好学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两章,对作品相关时代背景有一定了解,但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普遍对这一历史时期缺乏感性认识,对革命领袖革命军民印象固化、情感疏离,教师需要用一些新鲜时尚的元素,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序言,明确“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2.通过读目录,查找作者采访的人物,探询预言产生的经过;
3.通过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4.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难点:通过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
【屏显】宝安县二十世纪70年代照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地方吗?
【屏显】深圳市照片
如果在三十几年前有人告诉你,这是宝安县在三十年后的样子,你信不信?(让学生七嘴八舌说,说信或不信都没关系。
)那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够准确预言未来吗?
今天咱们要读的这本书,就是一个预言。
一个八十年前做出的关于中国未来的大胆预言。
【屏显】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
一、解题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
有谁知道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书名给出的答案,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预言。
所以第一个中译本发行时,改用《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预言?
要解开这个疑问,咱们有一个快捷的办法——先读这部书的序言。
二、问苍茫大地——明确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1.方法指导
【屏显】
读序言,可以了解内容概要、写作缘由和过程,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
下面,我们通过读序言,跟随作者的脚步,踏上八十年前的红色之旅,去追问中国这片苍茫土地的未知命运。
2.学生活动一:
用5分钟时间浏览一篇序言(译者序和作者序任挑一篇),根据下表提示,运用跳读法采集信息点,记录在便利贴上。
3.互动交流
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答案。
表格中“采访内容”“采访感想”这两项,学生有可能答案五花八门,只要不出明显错误,教师不要轻易否定。
可引导学生读两篇序言重合片段,找出答案。
老师顺势评点并生成板书:
【板书】
深入前线,追寻真相;由点到面,人物访谈;追溯过去,探询未来。
4.小结:序言告知我们,“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在中国及世界局势即将发生大转变的关键一年,冒险来到西北红色区域采访后的结论。
那么他在苏区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让我们把视线焦点集中到他笔下那一群“不可征服”的革命青年身上。
三、谁主浮沉——探询预言产生的过程
作者所称赞的“不可征服”的革命青年包括哪些人?他凭什么认为这些人能够成为中国这片大地的主宰?他们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精通法术,能上天飞行,呼风唤雨?
在给你们上课之前,老师带着这个疑问去看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哇,里面好多的“星”,身价好高啊。
作者在甘肃边境采访当地农民时,有个老头说花一百元钱就可以把他的全部家当连同他家门口那座山都买下来。
而书里那些“闪闪的红星”,他们的悬赏金额却是以“万”计算的。
A星八万B星?万C星二十五万D星十万E星两百万……
你想知道他们是谁,身价为什么这么高吗?那我们就来看书,寻觅这些红星的踪影吧!
这么厚的一本书,该读哪里呢?老师提示一下,大家不妨借助书的目录。
1.方法指导
读目录,可以对作品的内容要点和篇章结构有所了解,迅速查阅到所需要的部分。
2.学生活动二:借助目录找出你感兴趣的一个人物,通过阅读了解他是个怎样的人(5分钟),阅读中把你关注到的具体细节简要记录在便利贴上,准备以《原来你是这样的_________》为题,做一个人物的口头介绍。
3.学生分组交流5分钟,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讲述:《原来你是这样的***》
4.小结:谢谢同学们的分享。
原来这些我们平时觉得高高在上的领袖人物,也有可亲可敬甚至可爱的一面。
《红星照耀中国》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首次刻划了共产党著名人物,首次描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信念和目的”。
这些著名人物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使得作者确信他们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国家命运的主宰者?这个问题,要留给同学们在自主的阅读中去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咱们从序言和目录入手,对《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进行了初步探究,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也学习了读书的基本方法。
同学们能回顾一下咱们学到的读书方法吗?
【屏显】
读题目,猜其内容;读序言,观其大略;读目录,抓其精要;读正文,探其究竟。
这节课我们对这部书只是粗知皮毛。
课堂上留下的许多疑问,还有待于课后读书解决。
五、布置读书计划
课外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以3—5人为单位自组研究小组,在本书第一篇第一节“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中,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且按照下面计划,反馈探究结果:
1.小组选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写在便利贴上,公布在教室的布告栏里。
用时:3天
2.小组成员围绕所提出问题,开展阅读,用便利贴回帖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小组之间可以在看帖后写跟帖互相点评质疑,小组成员再阅读、再回帖答疑。
用时:3周
3.小组成员收集所有跟帖,整理形成研究报告,做成PPT文件;并根据《评价量规表一》对跟帖及回帖进行评选,优质帖给实心星星,垃圾帖给空心星星,最高给五颗星。
各小组推举代表组成“苏维埃委员会”。
用时:3周
4.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报告(每组8分钟展示时间)。
“苏维埃委员会”根据现场表现填写《评价量规表二》,评选出最佳研究小组。
综合各组评分评出“最佳跟帖王”、“最牛回帖王”、“最囧跟帖王”、“最雷回帖王”。
用时:2节
5.活动总结、颁奖。
用时:1节
研究小组成员:
4
苏维埃委员会成员:
最佳跟帖王:得分:()理由:
最牛回帖王:得分:()理由:
最雷跟帖王:得分:()理由:
最囧答帖王:得分:()理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