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的感官评价教学内容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备课讲稿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备课讲稿化妆品的感官评价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与流变学性质的关系化妆品的感官质量是决定化妆品受消费者喜爱程度的重要方面。
如何确定可测定的某些物理性质和一般消费者感官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是化妆品质量评价的重要问题。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感官评价与流变性质的关系。
感官评价包括取样、涂抹和用后感觉几个阶段。
流变性质包括黏度、屈服值、流变曲线类型、弹性、黏弹性、触变性等。
其方法是在与使用过程相近的切速率条件下,测定相关的流变性质,通过感官分析的评价与测定得到的流变参数比较,确定感官判断鉴别的阈值和分级,最后确立其相关性。
化妆品感官评价的三个阶段如下:(1)取样将产品从容器内取出,包括从瓶中倒出或挤出、用手指将产品从容器中挑出等。
在这一阶段需要评价的感官特性为稠度,它是产品感官结构的描述,产品抵抗永久形变的性质和产品从容器中取出的难易程度。
可将稠度分为三级:低稠度、中稠度和高稠度。
文献上也有黏稠性的感官性质,它是产品致密程度的量度,以在拇指和食指间将产品挤出所需要的力来评估,也分为低、中、高三级。
稠度与样品的黏度、硬度、黏结性、黏弹性、黏着性和屈服值有关。
例如,屈服值较高的膏霜,其表观稠度也较大;触变性适中,从软管和塑料瓶中挤出时,会产生剪切变稀,可挤出性较好。
这有利于产品的灌装和处理。
(2)涂抹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功能,用手指尖把产品分散到皮肤上,以每秒两圈的速度轻轻地作圆周运动,再摩擦皮肤一段时间,然后评价其效果。
主要包括可分散性和吸收性。
①可分散性主要是指产品容易从涂抹处分散到面部的其它部位。
可根据涂抹时感知的阻力来评估产品的可分散性:非常容易分散的为“柔滑”;较易分散的为“滑”;难于分散的为“滞”。
可分散性与产品的流型、黏度、黏结性、黏弹性、胶黏性和胶着性等有关。
剪切变稀程度较大的产品,可分散性较好。
②吸收性指产品被皮肤吸收的速度。
可根据皮肤感觉变化、产品在皮肤上的残留量(触感到的和可见的)和皮肤表面的变化进行评价,分为快、中、慢三级。
感官评价ppt课件

类别法
总结词
将产品归入已知类别的方法。
详细描述
类别法是一种定性的感官评价方法,通过将产品归入已知类别,评估产品与已知类别之 间的相似度。该方法需要受试者具备一定的感官分析经验,能够准确分辨产品所属的类 别。在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双盲测试,以消除主观偏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类别法可
以提供关于产品归属的信息,有助于了解产品的特性和分类。
某玩具公司通过感官评价改进了其产品的 外观和触感,使其更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 需求,增加了产品销量。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在其他行业案例中,感官评价有助于提高 产品整体质量和市场表现。
某药品公司通过感官评价改进了其产品的 口感和药片外观,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 性和治疗效果。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2 日化行业
对化妆品、洗涤剂、香皂等产 品的气味、质地等方面进行评 价。
03 纺织行业
对服装、鞋帽等产品的外观、 质地、手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0 其他行业 4如医疗器械、电子产品等,也
可通过感官评价来评估产品的 舒适度、易用性等方面。
02
感官评价方法
描述性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训练有素的专家对产品进行详细描述和评估的方法。
感官评价ppt课件
CONTENTS
• 感官评价简介 • 感官评价方法 • 感官评价实验设计 • 感官评价数据分析 • 感官评价实践案例
01
感官评价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感官评价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 来评价产品的特性,如外观、气 味、口感等。
目的
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评估,了 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和喜 好程度,为产品开发、改进提供 依据。
确定参与者的数量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ppt

视觉
嗅觉
特征
味觉
或
触觉
性质
听觉
感官评价的分类
在出厂检查、工程管理、处理效果检验、
品评会等进行样品间的差异的检测、特性的评
价,而不问评价员的喜好的方法。
分
分析型
析
专家评价员,指具有高度的感官敏感性、
目
经过广泛的训练,并具有丰富的感官分析方法
的
经验,能够对所涉及领域内的各种产品做出一
不
致的,可重复的感官评价的优选评价员。
感官评价体系人员组成
专家评 估员
• 7名以上,专家评估成员数量少,而且需要长期的培训 训练。他们不仅需要多年专业工作经验和感官评估经 历,而且要在特性感觉上有一定天赋,在特征表述上 能力突出。
普通评 估员
数据分 析师
• 15名以上, 通过感官评估人员筛选试验,并具有一 定分辨差别能力的感官评估试验人员,他们可专职从 事差别类试验,但是要经常参与有关的差别试验,以 保持分辨差别的能力。一般为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 不包含研发部同事参与。
• 2名, 从事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依据 数据做出研究、评估和预测。
感官评价对于化妆品企业的意义
1、用于对市售竞品的评估,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一致 性与差异化,有助于更好的确立产品研发目标;
2、辅助产品研发,进行方向引导并提供改进建议;项目开 展过程中,对产品特性描述具有统一的沟通语言;最后可作 为研发目标是否完成的判定指标。
感官评价实验室的条件
根据国际标准ISO8589-2007《设计感官分析实验室的 一般导则》以及国家标准GB/T13868-2009《感官分析-建 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等指导原则,感官分析实 验室应该满足的条件:
皮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教学大纲

⽪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教学⼤纲《⽪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教学⼤纲⼀、课程简介21世纪是⼈类科学技术、现代⽂明飞速发展时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们对⾃⾝形象追求和塑造已经摆在越来越重要地位,并不断赋予它深刻丰富的内涵。
《⽪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作为⼀门公共选修课,是以化学及其相关理论介绍应⽤于化妆品的原料,化妆品机制及介绍⽪肤⽑发、⼝腔等特殊⽤化妆品的作⽤及相关配⽅,其任务就是招宽学⽣视野,增加美容知识⾯,让同学们了解化妆品的原料、⽇⽤化妆品的配⽅、化妆品作⽤原理,不同⽪肤化妆品⼈选⽤化妆品的⽅法等化妆品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视频和演⽰的⽅法介绍化妆品的配⽅,充分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同学们学习理论知识后,运⽤于⽇常⽣活中,提⾼⾃⾝的审美能⼒。
主要讲授化妆品原料产品安全性、选⽤产品注意事项,对化妆品⽣产⼯艺及配⽅只略作介绍。
根据教学计划,⽪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设置理论30学时。
⼆、课程⽬标(⼀)基本理论知识1.讲授⽪肤和化妆品科学的基础知识;2.详细论述了九⼤类特殊⽤途化妆品;3.从功效评价的⾓度对保湿、抗皱、营养、清洁、彩妆、洗护发进⾏了介绍。
(⼆)基本技能能学有所⽤,提⾼⾃⾝对化妆品的评价和选⽤能⼒,对特殊化妆品的辩真伪能⼒。
(三)基本素质1.态度:培养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在教学中对学⽣进⾏多种能⼒培养,即审美能⼒、识辩产品真伪能⼒、动⼿实践能⼒、待业服务能⼒,从⽽提⾼美容专业素质。
3.体质:培养学⽣养成良好卫⽣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教学原则本课程即是透过多媒体、课堂讲述、分组讨论、问答等活动,教授学⽣⽪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能将所学知识与⽣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地融会贯通,以达到知⾏合⼀的⽬的。
四、课时分配五、教学内容第⼀章⽪肤的⽣理基础第⼀节⽪肤的组织与细胞构成⼀、表⽪⼆、真⽪三、⽪下组织第⼆节⽪肤附属器及其⽣长调节⼀、⽑发与⽑囊⼆、⽪脂腺三、外泌汗腺四、顶泌汗腺五、指(趾)甲第三节⽪肤的⽣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屏障作⽤⼆、体温调节作⽤三、感觉作⽤四、分泌及排泄作⽤五、吸收作⽤六、免疫功能第四节⽪肤的颜⾊及其影响因素⼀、⽪肤的颜⾊. ⼆、⿊素细胞第五节⽪肤的⽼化⼀、⽪肤的⾃然⽼化9⼆、⽪肤光⽼化第⼆章化妆品概论第⼀节化妆品基本知识⼀、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的分类三、化妆品的特性第⼆节化妆品的基础理论⼀、化妆品与胶体理论⼆、化妆品与界⾯科学三、化妆品与⾼新技术四、化妆品的毒理学和⼈体安全性试验第三节化妆品原料⼀、基质原料⼆、辅助原料三、功效性原料第四节化妆品的制备⼀、洗发液、浴液类化妆品的制备⼆、膏霜、乳液类化妆品的制备三、美容类化妆品的制备第三章⽪肤光⽣物损伤及防晒化妆品第⼀节紫外辐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紫外辐射的基本特征⼆、影响地球表⾯紫外辐照的因素第⼆节紫外辐射对⼈类⽪肤的⽣物损害⼀、⽪肤⽇晒红斑⼆、⽪肤⽇晒⿊化三、⽪肤光⽼化四、⽪肤光敏感和光敏感性⽪肤病第三节机体对紫外辐射⽣物损害的防护机制⼀、⽪肤各层对紫外线的屏蔽作⽤⼆、机体抗氧化物质对紫外损伤的防护作⽤第四节防晒化妆品的历史形成和发展⼀、古代⼈的防晒⽤品⼆、⼈类对紫外辐射的认识和防护研究三、早期防晒制品的探索四、现代防晒化妆品的发展第五节防晒化妆品功效成分分析⼀、化学性紫外线吸收剂⼆、物理性紫外线屏蔽剂三、抵御紫外辐射的⽣物活性物质四、各种防晒功效成分的复配使⽤第六节防晒化妆品功效评价⽅法⼀、防晒化妆品spf值⼈体测定及表⽰法⼆、防晒化妆品吸光度值及spf值仪器测定法三、防晒化妆品spf值的抗⽔性能测定法四、防晒化妆品uva防护效果测定及表⽰法第四章⽪肤⾊素代谢与祛斑美⽩化妆品第⼀节⽪肤的颜⾊⼀、⽪肤的颜⾊构成⼆、⿊素细胞与⿊素第⼆节祛斑美⽩化妆品功效成分分析⼀、⿊素⽣成的抑制机理⼆、美⽩活性物质的分类及研究进展第三节祛斑美⽩化妆品的系统分析与功效评估⼀、祛斑美⽩化妆品的系统分析⼆、祛斑美⽩化妆品的功效评估第五章脂肪代谢与健美化妆品第⼀节⽪肤脂肪细胞⽣物学概述⼀、脂肪细胞的分布、数量及种类⼆、脂肪细胞的⽣成与代谢第⼆节肥胖的病因及诊断⼀、肥胖的原因⼆、局部脂肪沉积的病因第三节评价肥胖的指标⼀、评价肥胖程度的指标⼆、脂肪分布的指标三、肥胖的判定标准四、确定肥胖较简单的⽅法第四节传统中药健美配⽅第五节健美化妆品活性成分分析⼀、化妆品影响脂肪代谢的原理⼆、处理脂肪团的活性物质第六节健美化妆品配⽅举例第七节健美化妆品功效评价⼀、b型超声⽪下脂肪测量法⼆、⼈体脂肪⽐率测定法第六章头发的⾊素代谢与染发化妆品第⼀节头发⾊素代谢⼀、⿊素细胞的发⽣⼆、⾊素合成三、⽑发⾊素代谢的调控第⼆节发⾊变⽩、变灰的基础⼀、⽣理性⽩发⼆、病理性⽩发第三节染发化妆品⼀、染发的历史⼆、染发化妆品现状三、发展趋势第四节染发美容⼼理学第五节染发化妆品活性成分与功效评价标准⼀、染发化妆品活性成分⼆、染发化妆品功效评价标准第七章⾯部痤疮与抗粉刺化妆品第⼀节⽑囊⽪脂腺基础知识⼀、解剖和组织学结构⼆、⽪脂腺的⽣理第⼆节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脂分泌过多⼆、⽑囊⽪脂腺导管⾓化过度三、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增殖四、免疫反应五、其他导致痤疮的因素第三节痤疮的临床表现与分型⼀、痤疮的临床表现⼆、痤疮的分型三、痤疮的分级第四节痤疮的治疗与痤疮患者的美容⼼理学⼀、治疗痤疮药物的分类和作⽤机制⼆、根据临床痤疮类型和分级选择合适的治疗⽅案三、中药治疗四、其他治疗五、痤疮的⾮药物治疗六、痤疮患者的美容⼼理学第五节抗粉刺类化妆品⼀、抗粉刺类化妆品的原料和活性成分分析⼆、痤疮患者如何合理选择化妆品第六节抗粉刺类化妆品功效评价第⼋章⽪肤⽔分与保湿化妆品第⼀节⽪肤保湿的⽣理基础⼀、⽪肤的⽣理结构及保湿作⽤⼆、⽪肤的渗透和吸收作⽤三、天然保湿因⼦第⼆节保湿类化妆品的发展形成及作⽤机理⼀、保湿类化妆品的发展状况⼆、保湿类化妆品的作⽤机理第三节保湿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常⽤保湿剂的种类、性质及应⽤⼀、多元醇类保湿剂⼆、透明质酸保湿剂三、乳酸和乳酸钠四、吡咯烷酮羧酸钠五、神经酰胺类保湿剂六、酰胺类保湿剂七、葡萄糖酯类保湿剂⼋、胶原(蛋⽩)类保湿剂九、甲壳质衍⽣物和脱⼄酰壳多糖第四节保湿类化妆品的质量标准及功效评价⽅法⼀、保湿类化妆品的质量标准⼆、保湿类化妆品保湿性功效评价⽅法第九章⽪肤⽼化与抗皱化妆品第⼀节⽪肤衰⽼研究进展⼀、⽪肤衰⽼的机理⼆、⽪肤⽼化的表现三、影响⽪肤衰⽼的因素四、皱纹形成的原因及皱纹的类型第⼆节抗皱或抗⽪肤衰⽼化妆品⼀、抗衰⽼或祛皱的作⽤途径⼆、抗皱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三、抗皱化妆品的系统分析第三节抗皱化妆品的功效评价⼀、⽔分经⽪失散率的测定⼆、活性成分的抗氧化能⼒的测定三、⽪肤黏弹性的测定四、真⽪基质成分的测定五、⽪肤皱纹的测定六、应⽤放射性标记物进⾏离体⽪肤试验第⼗章⽪肤⽣理与营养护肤化妆品第⼀节⽪肤表⾯的⽣理特征⼀、⽪肤表⾯的结构特征⼆、⽪肤表⾯的分泌与排泄三、外界物质的透⽪吸收第⼆节健康⽪肤的美学观第三节营养护肤品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第四节营养护肤品的种类、原料及分析⼀、营养护肤品的类型⼆、营养化妆品的原料分析三、营养化妆品的功效评价第⼗⼀章⽪肤的新陈代谢与清洁化妆品第⼀节⽪肤的新陈代谢⼀、⽪肤的渗透和吸收作⽤⼆、⽪肤的主要代谢作⽤三、⽪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第⼆节清洁类化妆品概述⼀、⽪肤清洁317⼆、清洁类化妆品的发展历史三、清洁类化妆品的概念、种类及基本成分第三节⾯部⽤清洁化妆品⼀、洗⾯奶⼆、清洁霜三、⾯膜四、剃须膏第四节体⽤清洁化妆品⼀、沐浴液与沐浴凝胶⼆、浴盐和浴油第五节清洁类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第⼗⼆章头发护理与洗护发化妆品第⼀节头发的结构和性质⼀、头发的功能⼆﹑头发的组织结构三﹑头发的化学组成四﹑头发的物理性质五﹑头发的损伤第⼆节美发护发的历史及发⽤化妆品的演变⼀、中国美发护发史回顾⼆、发⽤化妆品的发展历程三、发⽤化妆品今后发展趋势的展望第三节发⽤化妆品的种类、作⽤原理及配⽅技术⼀、发⽤化妆品的分类⼆、发⽤化妆品的作⽤原理三、发⽤化妆品中常⽤的原料及配⽅举例第四节发⽤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分析⼀、⾹波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护发素中活性成分的分析第五节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头发静电的测定⼆、头发梳理性的测定三、头发柔软、顺滑性的测定四、头发飞发、⽑燥的测定五、头发光泽的测定六、头发拉伸强度的测定七、头发⽔分含量的测定六、教材参考书⽬1. ⽪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刘玮张怀亮主编化学⼯业出版社 20052. 临床⽪肤科学图谱朱家瑜合记出版社 20053. ⽪肤科学⼿册吕耀卿合记出版社 19994. ⽪肤学曾铭仪合记出版社 2004。
化妆品真假鉴定课程设计

化妆品真假鉴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化妆品的基本成分、功能及鉴定方法。
2. 学生能了解市场上常见真假化妆品的识别特征。
3. 学生能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购买正品化妆品的渠道。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对化妆品进行真假鉴定的能力。
2. 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化妆品成分,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3.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文献等资源,收集并整理化妆品真假鉴定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妆品真假鉴定的兴趣,提高其消费警惕性。
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遵循法律法规,倡导正品消费。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关注产品质量,拒绝假冒伪劣产品。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让学生掌握化妆品真假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化妆品基本知识:介绍化妆品的定义、分类、主要成分及功能,使学生了解化妆品的基本属性。
2. 化妆品鉴定方法:讲解化妆品的真假鉴定方法,包括外观、气味、质地、包装等方面的辨识技巧。
3. 常见真假化妆品识别:分析市场上常见真假化妆品的案例,让学生掌握识别特征,提高鉴别能力。
4. 法律法规与正品渠道: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正品购买渠道,拒绝假冒伪劣产品。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化妆品真假鉴定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化妆品基本知识第二课时:化妆品鉴定方法第三课时:常见真假化妆品识别第四课时:法律法规与正品渠道第五课时:实践操作与总结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妆品真假鉴定能力,培养其正确的消费观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讲解、示范等方式,系统地传授化妆品基本知识、鉴定方法和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与用户体验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与用户体验在当今的消费市场中,化妆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护肤到彩妆,从头发护理到身体保养,各种各样的化妆品琳琅满目。
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并非易事。
除了品牌、成分、价格等因素外,化妆品的感官评价和用户体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主要包括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
首先,视觉上的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消费者对一款化妆品的初始兴趣。
包装的设计、颜色的搭配、产品的质地和形态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视觉感受。
一个精美、吸引人的包装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例如,一款面霜如果呈现出细腻、柔滑的质地,且颜色均匀、纯净,会让人觉得它的品质上乘。
嗅觉也是化妆品感官评价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宜人的香气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增强使用的欲望。
但香气的选择要恰当,过于浓烈或刺鼻的味道可能会让人产生反感。
比如,一款洗发水如果散发着清新的果香,会让人在使用时感到心情舒畅;而一款香水如果具有独特而持久的香调,也更容易让人记住并喜爱。
触觉方面,化妆品在皮肤上的触感直接关系到使用的舒适度和效果。
护肤品涂抹时是否容易推开、是否油腻或清爽,彩妆产品的粉质是否细腻、是否服帖等,都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直接感受到的。
比如,一款粉底液如果能够均匀地覆盖皮肤,并且具有轻盈的质感,就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感官评价,用户体验也是衡量化妆品优劣的重要标准。
用户体验涵盖了使用的方便性、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使用的方便性体现在化妆品的设计和包装上。
例如,一款口红如果具有易于涂抹的形状和旋转设计,能够让消费者在使用时更加便捷;而一款喷雾式的爽肤水,相比需要倒在手上再涂抹的爽肤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效果的满意度是用户体验的核心。
不同的化妆品有着不同的功效,如保湿、美白、抗皱等。
消费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能够明显感觉到皮肤状态的改善或者妆容效果的持久和美观,就会对该产品产生好感。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与市场反馈研究与分析探讨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与市场反馈研究与分析探讨在当今社会,化妆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为了提升个人形象,还是追求护肤保养,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而在化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感官评价和市场反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还能为产品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一)感官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化妆品的感官评价是指通过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器官对化妆品的外观、质地、气味、使用感受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这是一种直接、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发现潜在的问题,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
对于化妆品企业来说,感官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对不同批次产品的感官评价,可以及时发现产品在颜色、气味、质地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其次,感官评价可以为产品的研发提供指导。
研发人员可以根据消费者对产品感官特性的反馈,优化产品配方和工艺,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最后,感官评价有助于企业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推广。
了解消费者对不同感官特性的偏好,可以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感官评价的方法和指标感官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差别检验、描述分析和情感测试等。
差别检验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产品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等。
描述分析则要求评价人员对产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定量描述分析和风味剖面分析。
情感测试则主要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和购买意愿。
在进行感官评价时,通常会设定一系列的指标,如外观(颜色、透明度、形状等)、质地(稠度、滑度、粘性等)、气味(香型、强度、持久性等)、使用感受(涂抹性、吸收性、滋润度等)等。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产品的感官特性,为评价和分析提供依据。
(三)感官评价的人员和环境感官评价人员的选择和培训对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从感官指标评定化妆品质量

从感官指标评定化妆品质量化妆品的主要成分为基质类成分、皮肤护理成分、护发成分、酸碱度调节成分、防腐剂、着色剂、清洁剂等。
化妆品保存不当或存放过久,易滋生微生物造成化妆品的污染与变质,而变质化妆品极易刺激皮肤或导致皮肤过敏,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一、闻气味化妆品的香味无论是淡雅还是浓烈,都应十分纯正。
变质的化妆品散发出的怪异气味掩盖了化妆品原有的芳香味,或是酸辣气,或是甜腻气,或是氨味,非常难闻。
一些营养类化妆品容易出现变味现象,如人参霜、珍珠霜等。
二、看颜色合格化妆品的色泽自然,膏体纯净,彩妆化妆品则色泽艳丽悦目。
变质化妆品的颜色灰暗污浊,深浅不一,往往有异色斑点或变黄、发黑。
有时甚至出现絮状细丝或绒毛状蛛网,说明已被微生物污染。
一些有特殊功效的化妆品易出现变色问题,如粉刺霜、抗皱霜等。
三、看膏霜质地变质的膏霜质地会变稀,肉眼可看到有水分从膏霜中溢出。
这是由于许多化妆品中一般都含有淀粉、蛋白质及脂肪类物质,过度繁殖的微生物会分解这些蛋白质及脂肪,破坏化妆品原有的乳化状态,从而使原来包含在乳化结构中的水分析出。
有时即使在无菌状态下,如长时间的过度受冷或者受热,化妆品也会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变质的膏霜膏体也可能会出现膨胀现象,这是由于微生物分解了产品中的某些成分而产生的气体所导致的,严重时,产生的这种气体甚至会冲开化妆品瓶盖而使化妆品外溢出来。
四、凭触感合格的化妆品涂抹在皮肤上会感觉润滑舒适、不黏不腻。
变质化妆品涂抹在皮肤上感觉发黏、粗糙,给人以涂污物的感觉,有时还会感觉皮肤干涩、灼热或疼痛,常伴有瘙痒感。
五、不同类别化妆品感官指标1.膏霜乳液类产品膏体应细腻、光亮、色泽均匀、香味纯正、无气泡、无斑点、无干缩和破乳现象。
2.化妆水对于透明型化妆水来讲,应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无混浊,无沉淀现象。
3.凝胶(啫喱)类产品应晶莹、剔透、无杂色。
4.泡沫洁面乳膏体应细腻,挤出少量加水揉搓后即能产生乳脂般细密的泡沫,洁面后皮肤应感觉清爽、洁净,无紧绷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官评价实验室
感官评估实验室规划图
评定区及评定结果交流区
感官评价的仪器
a.流变仪:用于测定乳液等护肤品的流变学特性的仪器。
感官评价的仪器
b.色差仪:主要根据CIE色空间的Lab,Lch原理,测量显示 出样品与被测样品的色差△E以及△Lab值。
感官评价的仪器
c.感官智能分析系统:即常说的电子鼻/电子舌,主要由交互 敏感传感器阵列、信号采集电路、基于模式识别的数据处理 方法组成的现代化定性定量分析检测仪器。在护肤品中一般 用在香精评估中
视觉
嗅觉
特征
味觉
或
触觉
性质
听觉
感官评价的分类
在出厂检查、工程管理、处理效果检验、
品评会等进行样品间的差异的检测、特性的评
价,而不问评价员员,指具有高度的感官敏感性、
目
经过广泛的训练,并具有丰富的感官分析方法
的
经验,能够对所涉及领域内的各种产品做出一
不
致的,可重复的感官评价的优选评价员。
同
分 类
喜好型 调查消费者喜好的方法。 一般的消费者,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感官评价指标
评分阶段
指标
定义
外观指标
光泽度1 坚实度
产品表面反射光线的量或程度 产品保持自身形态的能力
挑起性
从容器中取出产品的容易程度
拉丝感
判定拉伸产品时被拉高的程度
挑起阶段
铺展性
涂抹指定圈数后,移动产品在皮肤上的容易
润湿度(水润)
感官评价实验室的条件
根据国际标准ISO8589-2007《设计感官分析实验室的 一般导则》以及国家标准GB/T13868-2009《感官分析-建 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等指导原则,感官分析实 验室应该满足的条件:
1、充足的光线,一般使用自然光或日光灯,推荐的色 温为6500K;
2、墙壁的颜色最好是形成轻松气氛的浅色; 3、室内无噪音,清洁卫生无异味; 4、保持使人舒适稳定的温度与湿度;一般温度保持在 20~22℃,相对湿度40%~60%,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谢谢!
评估产品给予皮肤的水润程度
滋润度(油润)
评估产品给予皮肤的油润程度
厚重感1
指尖和皮肤之间感到的样品量,反映吸收及 产品透气程度
涂抹阶段
吸收性 光泽度2
产品完全吸收所用涂抹圈数判断吸收难易 涂抹结束后产品在皮肤上反射光线的量
滑爽感
手指滑过皮肤的容易程度
粘感
产品完全吸收后赋予皮肤的粘感大小
涂抹后阶 段
厚重感2 柔软感
电子鼻
电子鼻大致原理
电子舌
电子舌大致原理
感官评价的仪器
d. GS-MS成分分析仪:通过气质联用,对于气化或经衍生等 手段处理后易于气化的有机物,经气相色谱将各组分分离后, 进行定性、定量。在护肤品中一般用在香精评估中。
感官评价的仪器
e.质构仪:检测不同护肤品的弹性、回弹力、粘合性、粘稠 度、拉伸强度、延展性等。
感官评价体系人员组成
感官评价对于化妆品企业的意义
1、用于对市售竞品的评估,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一致 性与差异化,有助于更好的确立产品研发目标;
2、辅助产品研发,进行方向引导并提供改进建议;项目开 展过程中,对产品特性描述具有统一的沟通语言;最后可作 为研发目标是否完成的判定指标。
3、新原料(润肤剂、流变改性剂、乳化剂)选择的参考。
化妆品的感官 评价
主要内容
1、感官评价的定义 2、感官评价的分类 3、感官评价膏霜类指标 4、感官评价实验室条件 5、感官评价仪器 6、感官评价体系评估人员组成 7、感官评价在化妆品企业中的意义
感官评价的定义
感官评价定义由美国食品科学技术专家学会感官评定小组于1975年 提出,是人们用来唤起、测量、分析及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的一种科学方法。
涂抹结束后样品区域皮肤透气性 产品拥有天鹅绒般柔软的程度
评分范围 0(暗) ~~ 9(亮) 0(弱) ~~ 9(强) 0(难) ~~ 9(易) 0(低) ~~ 9(高) 0(难) ~~ 9(易) 0(小) ~~ 9(大) 0(小) ~~ 9(大)
0(大) ~~ 9(小)
0(难) ~~ 9(易) 0(暗) ~~ 9(亮) 0(弱) ~~ 9(强) 0(大) ~~ 9(小) 0(大) ~~ 9(小) 0(小) ~~ 9(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