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化角度浅谈居住区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居住区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研究》范文

《居住区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研究》范文

《居住区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性化空间设计作为居住区设计的重要理念,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宜居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就居住区的人性化空间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设计原则、方法及实践应用。

二、人性化空间设计的原则1. 以人为本:人性化空间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行为和心理。

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社交需求。

2. 功能性:设计应满足居住区的各项功能需求,包括居住、休闲、娱乐、交通等,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

3. 宜居性:设计应注重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提高居住区的宜居性,让居民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舒适。

4. 可持续性:设计应考虑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人性化空间设计的方法1. 空间布局:合理的空间布局是人性化空间设计的基础。

应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地形、气候等条件,合理划分空间,使各功能区域相互衔接、互不干扰。

2. 交通组织:交通组织是居住区设计的关键。

应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保证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同时要考虑人车分流,减少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3. 绿化景观:绿化景观是提高居住区宜居性的重要手段。

应合理布置绿地、花坛、草坪等,营造宜人的自然环境,同时结合景观设计,打造具有特色的居住区。

4.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重要保障。

应设置完善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运动场、图书馆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

四、实践应用以某居住区为例,该居住区在人性化空间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在空间布局上,该居住区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合理划分了住宅区、休闲区、交通区等功能区域,各区域相互衔接,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关系。

其次,在交通组织上,该居住区采用了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减少了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同时,设置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保证了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居住区人性化设计方案

居住区人性化设计方案

居住区人性化设计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中。

而城市中的居住区设计是否人性化,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如何设计一个人性化的居住区是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设计原则在设计居住区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社区感人性化的居住区应该注重社区感。

社区感是指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归属感。

为了营造社区感,应该将居住区的设计注重于公共设施和社交空间。

2. 安全性人性化的居住区应该确保居民的安全。

安全性是指居住区内的居住环境以及管理安全,包括防止火灾和盗窃等商业犯罪活动。

3. 环境舒适人性化的居住区应该营造舒适的住宅环境。

环境舒适是指居住区内的微环境,包括水、空气、声音和美感等,需要通过建筑和灵活的空间设置来实现。

4. 可达性人性化的居住区应该提高可达性。

可达性是指居住区内的设施无障碍可达。

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行人、自行车和汽车的通行,同时营造更好的交通体验。

设计要素为了实现人性化的居住区,以下是一些设计要素:1. 共享公共空间在设计居住区时,应该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提供各种功能的社交空间,如公园、广场、活动室等,为居民提供交流空间。

居住区在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居民群体的需求,根据居民要求设计适合的设施和活动。

2. 环保人性化的居住区应该注重绿色和环保。

建筑设计上应该采用环保材料、水管理系统、可存储雨水的花园、自然通风、太阳能等绿色环保设计。

这样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家居环境。

3. 自行车和步行道人性化的居住区应该注重自行车和步行道。

居住区内应该提供自行车道和相应的骑车设施,从而方便居民的交通。

自行车和步行道比汽车道更加安全,并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对环境也更加友好。

4. 室内绿化在居住区建筑内部,应该注重绿化,在窗台、走廊和中庭等地方提供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同时可以净化室内烟气。

结论设计人性化的居住区是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不仅影响居民的安全和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居住区规划是指对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介绍居住区规划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居住区规划的原理1. 人性化原理人性化原理是居住区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

建立一个符合人们需求和习惯的居住区,可以使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合理设置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社区性原理社区性原理是指将居住区划分为不同的社区,每个社区内部设有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

社区之间通过道路、交通线路和绿地相连,方便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社区性原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增加居民的互动和参与感。

3. 可持续性原理可持续性原理是指在居住区规划中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环境对居民的影响,并提高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居住区规划还应该考虑到社区的社会需求和经济状况,提供适应未来需求的发展空间。

二、居住区规划的设计方法1. 空间布局设计空间布局设计是指居住区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组织方式。

首先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人口普查,了解居民的人口密度和需求。

然后根据居民的需求和规划目标,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区等。

在空间布局中考虑到交通路径和便利设施,以确保居民的出行和生活便利。

2. 功能分区设计功能分区设计是指根据不同功能的要求,将居住区划分为多个相互配套的功能区域。

例如,住宅区应该与商业区、教育区、医疗保健区等相连,方便居民的日常活动。

公共设施区应该设置在居住区的核心地带,以方便居民的使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绿地和公共空间的布置,以增加居住区的宜居性。

3. 交通规划设计交通规划设计是指为居住区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和道路系统。

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们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有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而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存在的。

而随着人性化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以营造出更具人文关怀的社区环境。

本文将探讨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1.注重人的需求传统的景观设计往往注重美化环境,而忽略了人的需求。

而人性化理念的应用则是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生活习惯。

在社区的设计中可以设置休闲娱乐区域、健身设施、绿化带等,以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2.关注人的情感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更关注人的情感体验。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会考虑到自然环境的融入,如水景、花园、小径等,以增强居民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也会考虑到人的情感体验,通过色彩、材料的选择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

3.强调社区互动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也会强调社区互动和邻里关系的建立。

在社区的设计中可以设置集体活动场所、社交休闲区域等,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设计师也会通过景观设计来塑造社区文化,营造共享共生的社区环境。

1.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人性化的景观设计能够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和绿化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

这不仅有利于居民身体健康的维护,也能够促进居民的心理健康,减轻生活压力,增强社区幸福感。

2.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人性化的景观设计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和美好体验。

同时通过景观设计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增加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人性化的景观设计能够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邻里关系的建立,营造出更加和谐共生的社区环境。

同时也能够促进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探讨人性化设计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的应用

探讨人性化设计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的应用

探讨人性化设计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住宅区建筑也在日益的完善和规划当中,而且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当前的住宅区建筑规划过程中实现人性化地设计将会是一大趋势。

本文就从这一规划设计理念出发,进而结合住宅区建设上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住宅区规划建设应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化理念的推出,人们对于住宅区地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逐渐的人性化和生态化,这和人们崇尚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理念是分不开的。

这一要求在当前的住宅规划设计上业有了新的体现,在当前的住宅区建设过程中,建筑开发商业越来越关注着住宅区的设计,而且更加的崇尚和注重对人性化设计的把握。

因此,实现人性化的设计将会在住宅区的建设和规划当中逐渐的体现出来。

但是在当前的建筑规划过程中如何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这一主题呢?下面,笔者就将结合相关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人性化理念在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分析顾名思义,人性化的住宅小区规划和建设也就是一种更加“舒适、自然、生活化”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

而要实现住宅小区的人性化设计就要综合的考虑这一系列的因素,进而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把握,最终将这些设计的元素和理念融入其中,实现设计的目的。

在当前情况下,实现住宅小区的人性化设计重要的就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住宅区的设计要考虑更加的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化,这些理念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化的理念,而且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在目前已经越来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崇。

所以,在前期的建筑规划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巧妙的融合与规划,进而实现保证住宅建筑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2、巧妙的进行建筑和室内的布局。

传统的住宅设计往往较为呆板,而在人性化住宅设计和规划的要求之下,我们的建筑布局以及整体设计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具体来说就要让我们的住宅建筑在整体上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布局,进而将室内的设计更加的趋于自然和简约,表现的更加环保。

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居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在过去,人们更加注重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功能性布局,而忽略了居住区的人性化设计。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性化理念逐渐成为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探讨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就如何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来创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进行讨论。

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上。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保护自然环境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景观设计师应当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留现有的自然植被和地形,并在其中引入更多的绿化植物和水景等自然元素,使居住区充满生机和活力。

通过将自然元素融入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有效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宜居性,为居民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氛围。

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表现在对居民需求的尊重和满足上。

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应当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应当考虑到居民的心理需求和社交需求。

在居住区的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休闲活动区域,如晨练区、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

也可以设置一些社交场所,如休闲广场、活动中心、社区会所等,为居民营造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社区环境。

通过满足居民的心理和社交需求,可以有效提升居住区的居住质量和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人性化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表现在对居住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挖掘和弘扬上。

每个居住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而这些文化和历史元素往往是居住区的灵魂所在。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居住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使居住区的建筑风貌更具当地特色;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为居住区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化氛围。

居住区人性化设计方案

居住区人性化设计方案

居住区人性化设计方案前言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中居住。

居住环境的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因此,对于居住区的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关注点。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居住区人性化设计方案的相关内容。

良好的社区规划在一个居住区中,良好的社区规划是实现人性化设计的首要条件。

社区规划应该考虑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教育、医疗、娱乐等。

此外,社区的规划还应该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性,人们的出行问题是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居住区的道路设计应该合理,公共交通设施应该完善,才能够保证人们的出行顺畅。

充足的公共设施居住区的公共设施是居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个好的居住区应该配备足够的公共设施,例如:公共厕所、公园、儿童活动室、健身房等。

这些公共设施的存在可以让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安静的居住环境一些居住区为了让房屋更具竞争力而降低成本,使用了低质量的建材,使得隔音效果差,居住环境嘈杂。

这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在居住区的设计中,必须要注重隔音这一问题。

同时,也应该尽量减少公共区域的噪音,创造出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

绿化环境布局合理绿化环境在居住区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良好的绿化环境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然而,绿化环境的布局必须合理。

例如,要考虑到树木与住房的距离,以及灌木丛与行人通道的距离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达到最佳的效果。

人性化的社区管理最后,一个人性化的居住区必须由人性化的社区管理来实现。

社区管理应该为居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服务,例如快递、维修等。

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者应该与居民建立互相信任与尊重的关系,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区氛围。

结论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高涨。

因此,对于居住区的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

通过社区规划、公共设施的完善、隔音措施的加强、绿化环境的合理布局和人性化的社区管理,我们可以实现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居住区。

住宅设计与人性化空间规划

住宅设计与人性化空间规划

住宅设计与人性化空间规划在现代社会中,住宅设计的概念正在不断演变,人们对于家的定义也更加多样化。

不再仅仅把住宅作为睡觉的地方,更多的人开始将其视为一个温馨舒适、人性化的空间,追求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完美结合。

因此,住宅设计与人性化空间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人性化空间规划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将人的需求和舒适度置于首位,从而提供一个最佳的居住环境。

在住宅设计中,人性化空间规划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创造出一个适合居住和生活的空间。

首先,在住宅设计中,人性化空间规划考虑到了家庭成员的居住需求。

例如,在家庭成员结构多元化的情况下,人性化空间规划能够合理安排房间的布局,创造出适合不同成员居住的空间。

比如,对于老年人来说,住宅设计应该考虑到他们的体力情况,设置无障碍通道和方便使用的家具;对于孩子来说,住宅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和娱乐空间的设置。

通过合理规划空间,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得到满足的居住体验。

其次,人性化空间规划还考虑到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在住宅设计中,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有睡眠功能的房间,更希望它是一个温馨舒适、能够放松身心的空间。

这就要求住宅设计要注重通风、采光以及声、光、热、气等各种要素的合理平衡。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布局设计,使得住宅空间在保留私密性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光线和自然观景资源,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另外,人性化空间规划还注重于功能性和便捷性的考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变得日益繁忙,因此住宅设计应该尽量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并为其提供便捷的居住体验。

例如,在厨房设计中,人性化空间规划可以将各种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从而提高厨房的工作效率;在衣帽间设计中,人性化空间规划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存储需求,设置合理的存储空间,提供更便捷的整理和组织功能。

此外,人性化空间规划还注重于细节的处理。

通过合理选择装饰、配色、家具等元素,住宅设计能够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使人在居住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人性化角度浅谈居住区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8-12-18T10:00:11.2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潘亭
[导读] 在居住区景观的规划中,只有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才能创造出健康度高和舒适度高的人居环境
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在居住区景观的规划中,只有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才能创造出健康度高和舒适度高的人居环境,让人感悟阳光、风、水、土地和动植物的美,让使用者得到舒适的享受。

本文从实际案例广西南宁市金龙・理想1号出发,对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运用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完善,人们也更加重视小区的环境品质,先后出现了一些环境设计理念。

但这些理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从经济性角度甚至单纯的图面效果等方面考虑,并没有切实的从人的使用角度出发来设计,因此很难称之为“以人为本”。

而“生态”在之前,人们总是以一个较大尺度的范畴来理解的,因而在相对小尺度的居住区规划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规划中提出的“生态”的口号流于空泛,并没有实际的实施手段,仅仅成为了宣传的筹码。

一、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就是指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先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模式、人的生物特征、人的意识形态和人的心理变化等各种与人相关的自身因素,而后在满足该产品设计的基本功能基础之上,再对该产品进行与人产生联系的设计优化,最终使此产品达到舒适、便利、美观的效果,并令该产品的使用者能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人性化设计就是一种科技、艺术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科技赋予设计合理的形式和完善的功能,艺术赋予设计视觉的美感,人性更是为设计带来情感深处的安抚。

居住景观作为为人提供归属感的场所,其设计也应当具有满足人性需求的丰富内涵,它既应当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又应当满足各类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同时还应具备美观宜人的生态环境,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性化居住空间。

二、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要求
不同人需求的层次不同,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表现。

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1、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其他各方面的特征也就无从谈起。

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2、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

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要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浓度超标。

同时,健康性还要求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能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3、通达性
通达性能够保障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其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

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

4、和谐性
要使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

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主角,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为重,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要素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5、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应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

三、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实现
1、引入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是提倡“以人为本”的最基本的前提和要求。

它不仅让我们在审视自然美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精神品质的自然提升,帮助我们健全和发展人格,这也是古人的至高追求――天人合一。

越来越多的人不断从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中逃离出来,这一现象可以在周末开往郊区的车流、假期涌向风景区的人流中看到。

这反映了我们居住区中的自然风景要素的缺失,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

因此,为了营造亲切宜人的居住环境,要在设计中有意地引入自然要素。

结合自然条件的空间组织,既包括场地已有自然条件的利用,也包括运用自然设计要素创造富有自然感的城市空间。

前者多用于公园、滨水地带以自然条件为主导的开放空间,后者多用于建筑围台,硬质景观为主的广场和街道。

2、创造交往空间
创造一些人际交往的空间,提高居住质量应该提到景观设计工作日程上,须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是设计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世界上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人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主人,而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归属是通过相互之间的交往实现的。

邻里交往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今天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的增多,邻里之间的交往机会极少,人们的孤独感与日俱增,人际间的交往就越显得迫切。

居住区公园就是最适合的邻里交往的场所,所以设计者为了促进邻里的交往,应该从提供绿地等公共场所各个细部的交往空间着手。

3、配置环境设施
居住区公园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人)的行为和客体(物质环境)的统一。

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设置各种活动、运动场地以满足人
们运动、游戏的需求,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提升公园空间的人气,充分体现其亲和力和人性化。

同时运用一些可行的措施将老人行为活动区、中年人行为活动区、年轻人行为活动区和儿童行为活动区空间巧妙地联系为一个整体。

运用功能和设计手法来使空间与空间之间互相流动。

在考虑到各个活动空间的相对特点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达到整体的融合与平衡。

4、考虑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施问题的最初提出在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当时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

它的出现,实现了运动现代技术来辅助环境成为环境,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

因此,在居住区的公共环境中无障碍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其对人的关怀应设计与体现到细部的处理上,因为上述人群更需要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和舒适的环境空间。

比如说在台阶和坡道侧设置扶手,高者为高龄者和身体障碍者使用,矮的为坐轮椅者和儿童使用;台阶设置应防止疲劳,每隔1.2米设休息平台;在居住区公共区域坐椅的摆放位置、数量甚至其冬暖夏凉的要求,遮阳、避雨的设计、防滑设计、照明设计、电话亭设计等;为了显示道路和高差的不同灵活采用路面材料,一些高差变化前给轮椅以足够的回转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障碍设施也是为明天的我们准备的。

我们善待残疾人、老年人,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5、注重人文景观
注重地域人文特点,防止城市中的文化、历史的缺失。

而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正是人们了解一个居住区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居住区文化的载体。

在设计时应充分突出区中的人文信息内涵,如艺术景墙、科技走廊等,以及一些雕塑小品的设置。

人性化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设计师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能够自觉关注以前设计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

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关注残疾人的需要等。

其次,要求设计师熟练掌握人机工学等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体现出设施功能的科学与合理性。

再次,要求设计师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具有审美的眼光,通过调动造型、色彩、材料、工艺、装饰、图案等审美因素,进行构思创意,优化方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四、结束语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始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的原则,要从居住区的总体空间规划、建筑形态布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周边环境、植物配置多样性、水体水系的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靖,秦蕾.关于居住区景观设计问题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11 (03)
[2]杜平.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