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9-正反激变换器

20170519-正反激变换器
20170519-正反激变换器

正反激变换器

普高(杭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张兴柱 博士

图1(a)是正反激变换器的原理图,它与有源去磁正激变换器(图1(b))具有相同的原边部分,所不同的是其副边整流电路,在正反激变换器中,副边采用中心抽头整流电路。

(a) 正反激变换器 (b) 有源去磁正激变换器

图1 基本的正反激变换器

通过变压器原边激磁电感和输出滤波电感上的稳态伏秒平衡定律,可求得正反激变换器在忽略输出电压纹波下的CCM 稳态关系:

g o V N

D V 2= o g I N

D I 2= g c V D

D V ?=1 o L I I = N

I o =m I 这两个变换器虽然具有相同的稳态电压关系,但其工作原理且是有区别的,在正反激变换器中,开关S 导通时,输入电压经变压器和二极管D1给输出提供能量,并同时给滤波电感储能(或激磁),此时变压器原边的激磁电感有输入电压激磁并储能;在开关S 截止时,辅助开关Sc 导通,原边激磁电感能量中的一部分给电容Cc 充电,并通过Cc 电压去磁,另一部分经变压器和二极管D2传递到输出,输出滤波电感有输出电压和反射到副边的电容电压之差进行去磁。其结果是变压器有一个直流激磁,储存了一定的直流能量,所以需要外加合适的气隙来避免变压器的饱和。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可以减小输出滤波电感的大小或者在相同的输出滤波电感下,可以大大减小其上面的电流纹波。图1两个变换器输出电感上的电流纹波分别为:

s o clamp active L T D L V i )1()(?=

?? )1(221)1()

(D D T D L V i s o flyback forward L ??×?=??

所以有:)()()1(221clamp active L flyback forward

L i D D i ?????=? 故有:)()(clamp active L flyback forward L i i ???

有纹波电流的公式,可知当占空比为0.5时,正反激变换器的电感电流纹波降为零。因此采用正反激变换器的好处是可减小输出滤波电感的大小,可改善变换器对快速负载的动态响应能力。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分析与设计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分析与设计 时间:2012-01-10 18:30:38 来源:作者: 1. 引言 反激(Flyback)变换器由于具有电路拓扑简洁、输入输出电气隔离、电压升/降范围宽、易于多路输出等优点,因而广泛用于中小功率变换场合。但是,反激变换器功率开关电压、电流应力大,漏感引起的功率开关电压尖峰必须用箝位电路来限制。作者在文献[1]中对RCD箝位、LCD箝位、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有源箝位技术使反激变换器获得最优综合性能的结论。 图1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电路拓扑 图2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原理波形 2.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稳态原理分析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电路拓扑及原理波形,分别如图1、图2所示[2]。变压器用磁化电感Lm、谐振电感Lr(包括变压器漏感和外加小电感)和只有变比关系的理想变压器T表示,Cr为等效电容,包括两个开关S和SC的输出电容。稳态工作时,每个开关周期分为七个开关状态阶段,各开关状态等值电路如图3所示。七个开关状态为: ①t=t0~t1:t0时刻,功率开关S开通,箝位开关SC及其寄生二极管Dc与整流二极管D均截止,Lm与Lr线性充电; ②t=t1~t2:t1时刻,S关断,磁化电感电流即谐振电感电流以谐振方式对Cr充电,开关管S漏源电压uDS近似线性上升; ③t=t2~t3:t2时刻,uDS上升到Ui+uC,DC开通,将Lr和Lm串联支路端电压箝位在 uC≈Uo(N1/N2),磁化电流通过箝位支路对CC充电(CC>Cr),u1下降规律为u1=-uCLm/(Lr+Lm); ④t=t3~t4:t3时刻,u1已经下降到使D正偏导通,随后u1箝位在-Uo(N1/N2),Lr和CC开始谐振,Lr上的电压为uC-Uo(N1/N2),iC下降速率为[uC-Uo(N1/N2)]/Lr,在iC开始反向之前开通SC,SC 便获得了零电压开通(ZVS);

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分析设计

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电路分析设计 1.引言 有隔离变换器的DC/DC变换器按照铁芯磁化方式,可分为双端变换器和单端变换器。和双端变换器比较,单端变换器线路简单、无功率管共导通问题、也不存在高频变换器单向偏磁和瞬间饱和问题,但由于高频变换器工作在磁滞回线一侧,利用率低。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小功率输出场合。单端正激变换器是一个隔离开关变换器,隔离型变换器的一个根本特点是有一个用于隔离的高频变压器,所以可以用于高电压的场合。由于引入了高频变压器极大的增加了变换器的种类,丰富了变换器的功能,也有效的扩大了变换器的使用围。 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以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 用于独立的离线式中小功率电源设计中。在计算机、通讯、工业控制、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等领域,这类电源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当今,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全球对耗能设备的基本要求。所以,供电单元的效率和电磁兼容性自然成为开关电源的两项重要指标。而传统的单端正激拓扑,由于其磁特性工作在第一象限,并且是硬开关工作模式,决定了该电路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变压器体积大,损耗大;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开关损耗大;dv/dt和di/dt 大等。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提出了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从根本上变 了单端正激变换器的运行特性,并且能够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从而S. . . . . ..

S. 大量地减少了开关器件和变压器的功耗,降低了dv/dt和di/dt,改善了电磁兼容性。因此,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Flyback 型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稳态工作原理与电路设计。 2. 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电路的介绍 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由有源箝位支路和功率输出电路组成。有源箝位支路由箝位开关和箝位电容串联组成,并联在主开关或变压器原边绕组两端。利用箝位电容及开关管的输出电容与变压器绕组的激磁电感谐振创造主开关和箝位开关的Z VS工作条件,并在主开关关断期间,利用箝位电容的电压限制主开关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从而避免了主开关过大的电压应力;另一方面,在正激变换器中采用有源箝位技术还可实现变压器铁芯的自动磁复位,并可以使激磁电流沿正负两个方向流动,使其工作在双向对称磁化状态,提高了铁芯的利用率。 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原理图如下所示:

正激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的设计及仿真

正激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的设计及仿真 电气工程 张朋 13S053081

设计要求: 1、输入电压:100V(±20%); 2、输出电压:12V; 3、输出电流:1A; 4、电压纹波:<70mV(峰峰值); 5、效率:η>78%; 6、负载调整率:1%; 7、满载到半载,十分之一载到半载纹波<200mV。 第一章绪论 1.课题研究意义: 对于大部分DC/DC变换器电路结构,其共同特点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直接电连接,然而许多应用场合要求输入、输出之间实现电隔离,这时就可以在基本DC/DC变换电路中加入变压器,从而得到输入输出之间电隔离的DC/DC变换器。而正激变化器就实现了这种功能。 2.课题研究内容: 1、本文首先介绍了正激变换器电路中变比、最大占空比和最小占空比、电容、电感参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计算。 2、正激变换器的控制方式主要通过闭环实现。其中闭环方式又分为PID控制和fuzzy控制。本文分别针对开环、PID控制,fuzzy控制建立正激变换器的Matlab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了,最后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 第二章:正激电路的参数计算 本章首先给出正激变换器的等值电路图,然后列出了正激变换器的四个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计算。 1、正激变换器的等值电路图 图1 正激变换器等值电路图 2、参数计算 (1)变比n 根据设计要求,取占空比D=0.4,根据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得到变比:

n= D U U out in ?=4.012 100 ?=3.3 (2) 最大、最小占空比 最大占空比D max 定义为 D max = ()n U U U in d out 1 min ? +, 式中U in(min) =100-20=80V ,U out =12V ,n=3.3,,U d 为整流二极管压降, 所以D max =0.495。 最小占空比D min 定义为 D min = ()n U U U in d out 1 max ? +, 式中U in(max) =120V , 所以D min =0.333。 (3) 电容 电容的容量大小影响输出纹波电压和超调量的大小。取开关频率f=200KHZ ,则T=5×10-6 s , 根据公式: C=ripple ripple V f I ??81 , 式中取I ripple =0.2A ,V ripple =0.07mV , 所以C=1.79μF 。为稳定纹波电压,放大电容至50μF 。 (4) 电感 可使用下列方程组计算电感值: U out =L ×dt di , dt= f D m in 1-, 式中U out =12V ,di 取为0.2A ,D min =0.333, 所以L=0.334mH 。 第三章 正激变换器开环的Matlab 仿真 本章首先建立了正激变换器开环下的Matlab 仿真模型,然后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

有源钳位正激变化器的工作原理

第2章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1 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拓扑的选择 单端正激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输入输出电气隔离、易于多路输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功率变换场合。但是它有一个固有缺点:在主开关管关断期间,必须附加一个复位电路,以实现高频变压器的磁复位,防止变压器磁芯饱和[36]。传统的磁复位技术包括采用第三个复位绕组技术、无损的LCD箝位技术以及RCD箝位技术。这三种复位技术虽然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37-39]。 (1)第三复位绕组技术采用第三个复位绕组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变压器能量能够回馈给电网。 它存在的缺点是:第三复位绕组使得变压器的设计和制作比较复杂;变压器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因而利用率较低;原边主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很大。 (2)RCD箝位技术采用RCD箝位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电路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廉。 它存在的缺点是:在磁复位过程中,磁化能量大部分都消耗在箝位网络中,因而效率较低;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磁芯利用率较低。 (3) LCD箝位技术采用无损的LCD箝位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磁场能量能够全部回馈给电网,效率较高。 它存在的缺点是:在磁复位过程中,箝位网络的谐振电流峰值较大,增加了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和通态损耗,因而效率较低;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磁芯利用率较低。 而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是在传统的正激式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由箝位电容和箝位开关管串联构成的有源箝位支路,虽然与传统的磁复位技术相比,有源箝位磁复位技术增加了一个箝位开关管,提高了变换器的成本,但是有源箝位磁复位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占空比可以大于0.5,使得变压器的原副边匝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零电压软开关 1引言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以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独立的离线式中小功率电源设计中。在计算机、通讯、工业控制、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等领域,这类电源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当今,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全球对耗能设备的基本要求。所以,供电单元的效率和电磁兼容性自然成为开关电源的两项重要指标。而传统的单端正激拓扑,由于其磁特性工作在第一象限,并且是硬开关工作模式,决定了该电路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变 1引言 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以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独立的离线式中小功率电源设计中。在计算机、通讯、工业控制、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等领域,这类电源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当今,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全球对耗能设备的基本要求。所以,供电单元的效率和电磁兼容性自然成为开关电源的两项重要指标。而传统的单端正激拓扑,由于其磁特性工作在第一象限,并且是硬开关工作模式,决定了该电路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变压器体积大,损耗大;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开关损耗大;dv/dt和di/dt大,EMI问题难以处理。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文献[1][2][3]提出了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端正激变换器的运行特性,并且能够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从而大量地减少了开关器件和变压器的功耗,降低了dv/dt和di/dt,改善了电磁兼容性。因此,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并非完美无缺,零电压软开关特性也并非总能实现。因而,在工业应用中,对该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指出了该电路的局限性,并给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2正激有源钳位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与传统的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辅助开关Sa(带反并二极管)和储能电容Cs,以及谐振电容Cds1、Cds2,且略去了传统正激变换器的磁恢复电路。磁饱和电感Ls用来实现零电压软开关,硬开关模式用短路线替代。开关S和Sa工作在互补状态。为了防止开关S和Sa共态导通,两开关的驱动信号间留有一定的死区时间。下面就其硬开关工作模式和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分别进行讨论。为了方便分析,假设:

正激变换器工作原理

正激变换器 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压等级变换、安全、系统串并联等原因,开关电源的输入输出往往需要电气隔离。在基本的非隔离DC DC-变换器中加入变压器,就可以派生出带隔离变压器的DC DC-变换器。例如,单端正激变换器就是有BUCK变换器派生出来的。 一工作原理 1 单管正激变换器 单端正激变换器是由BUCK变换器派生而来的。图(a1)为BUCK 变换器的原理图,将开关管右边插入一个隔离变压器,就可以得到图(a2)的单端正激变换器 图(a1)BUCK变换器

图(a2)单端正激变换器 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 电路进入平恒以后,由电感单个周期内充放电量相等, 由电感周期内充放电平恒可以得到: ?==T dt L u T L U 001

即: 可得: 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和BUCK 相似。 其工作状态如图如图(a3)所示: 图(a3)单端正激变换器工作状态 开关管Q 闭合。如图所示,当开关管Q 闭合时的工作状态如图a4所示, ? ? =- -ON ON t T t o o i dt U dt U U 0 )(i i ON o o o i OFF o ON o i DU U T t U T D U DT U U t U t U U == -=-=-)1()()(

图(a4) 根据图中同名端所示,可以知道变压器副边也流过电流,D1导通,D2截止,电感电压为正,变压器副边的电流线性上升。在此期间,电感电压为: O I L U U N N u -= 1 2 开关管Q 截止。开关管截止时,变压器副边没有电流流过,副边电流经反并联二极管D2续流,在此期间,电感电压为负,电流线性下降: O L U U -= 在稳定时,和BUCK 电路一样,电感电压在一个周期内积分为零,因此: ()S O S I T D U DT U U N N ?-?=??? ? ??-1120 得: I O DU N N U 1 2= 由此可见,单端正激变换器电压增益与开关导通占空比成正比,

有源钳位正激变化器的工作原理

第2章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 工作原理 令狐采学 2.1 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拓扑的选择 单端正激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输入输出电气隔离、易于多路输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功率变换场合。但是它有一个固有缺点:在主开关管关断期间,必须附加一个复位电路,以实现高频变压器的磁复位,防止变压器磁芯饱和[36]。传统的磁复位技术包括采用第三个复位绕组技术、无损的LCD箝位技术以及RCD 箝位技术。这三种复位技术虽然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37-39]。

(1)第三复位绕组技术采用第三个复位绕组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变压器能量能够回馈给电网。 它存在的缺点是:第三复位绕组使得变压器的设计和制作比较复杂;变压器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因而利用率较低;原边主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很大。 (2)RCD箝位技术采用RCD箝位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电路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廉。 它存在的缺点是:在磁复位过程中,磁化能量大部分都消耗在箝位网络中,因而效率较低;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磁芯利用率较低。 (3)LCD箝位技术采用无损的LCD箝位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磁场能量能够全部回馈给电网,效率较高。

它存在的缺点是:在磁复位过程中,箝位网络的谐振电流峰值较大,增加了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和通态损耗,因而效率较低;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磁芯利用率较低。 而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是在传统的正激式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由箝位电容和箝位开关管串联构成的有源箝位支路,虽然与传统的磁复位技术相比,有源箝位磁复位技术增加了一个箝位开关管,提高了变换器的成本,但是有源箝位磁复位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占空比可以大于0.5,使得变压器的原副边匝比变大,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原边的导通损耗; (2)在变压器磁复位过程中,寄生元件中存储的

有源钳位

有源钳位-正反激电路分析 参考样机:LAMBDA 全砖,500W ,36~75V 输入,28V/18A 输出; 电路拓扑结构:有源钳位-正反激; 测试条件:48V 输入,9A 输出; 电路模型: I Vin L 术语: Vin: 输入直流电压;V o: 输出电压;n: 变压器匝比; I L :变压器T1和T2的漏感; Lm1,Lm2:T1和T2的激磁电感; Im1,Im2:T1和T2的激磁电流; Ip1,Ip2:负载折算到原边的电流;Ip: 原边电流; Id1,Id2:变压器次级电流。 t4 t1 Vs2 t2 Vs1Vgs_Q2 Id1t3 t6 Ip t5 Vgs_Q1 Id2

电路工作原理与过程: 状态1:(t1~t2) Q1导通,Q2截止。 +Vin I L 变压器T1原边电感储能,漏感储能,T2向负载传送能量。Im1=Im2+Ip2=I L 状态2:(t2~t3) Q1由导通变为截止,Q2仍截止。 +L - Vin Id1 I 当Q1截止瞬间,所有的直流电流通路被断开,Lk 和Lm1为了阻止电流减小的趋势而产生反向电动势。Lm1与Lm2上的电压幅值相等(等于Vo*n ),方向相反。Im1提供T2的激磁

电流Im2以及负载电流Ip2和Ip1,并同I L 一起对C2充电。Ic2- I L = Im1-Ip1=Im2+Ip2。Ip1从零电流开始上升,Ip2从最大电流开始下降。当Ip2下降到零时,Ip1=Im1-Im2,Lm2上的电压反相。 Id1 Vin L I C2上电压很快被充至Vc1,Q2的体二极管D4导通,C1被充电。充电电流Ic1=Im2= I L +Im1-Ip1 (Ic1忽略),Ic1由最大充电电流开始下降,Ip1则继续上升。 状态3:(t3~t5) Q1仍截止,Q2由截止变为导通。 Id1 Vin Q2开通时,C1仍然还在充电,直到C1上的电压充到最高值,C1开始放电。Ip1=Ic1-I L ,

正激有源钳位分析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2009年07月14日 17:48 深圳华德电子有限公司作者:刘耀平用户评论(0)关键字: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摘要:零电压软开关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非常适合中小功率开关电源的设计。增加变压器励磁电流或应用磁饱和电感均能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基于对零电压软开关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套实用的优化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零电压软开关 1 引言 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以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独立的离线式中小功率电源设计中。在计算机、通讯、工业控制、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等领域,这类电源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当今,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全球对耗能设备的基本要求。所以,供电单元的效率和电磁兼容性自然成为开关电源的两项重要指标。而传统的单端正激拓扑,由于其磁特性工作在第一象限,并且是硬开关工作模式,决定了该电路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变压器体积大,损耗大;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开关损耗大; d v/d t和d i/d t大,EMI问题难以处理。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文献[1][2][3]提出了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端正激变换器的运行特性,并且能够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从而大量地减少了开关器件和变压器的功耗,降低了d v/d t和d i/d t,改善了电磁兼容性。因此,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 然而,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并非完美无缺,零电压软开关特性也并非总能实现。因而,在工业应用中,对该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指出了该电路的局限性,并给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2 正激有源钳位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与传统的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辅助开关S a(带反并二极管)和储能电容C s,以及谐振电容C ds1、C ds2,且略去了传统正激变换器的磁恢复电路。磁饱和电感L s 用来实现零电压软开关,硬开关模式用短路线替代。开关S和S a工作在互

有源钳位正激变化器的工作原理

第2章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得工作原理 2、1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拓扑得选择 单端正激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输入输出电气隔离、易于多路输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功率变换场合。但就是它有一个固有缺点:在主开关管关断期间,必须附加一个复位电路,以实现高频变压器得磁复位,防止变压器磁芯饱与[36].传统得磁复位技术包括采用第三个复位绕组技术、无损得LCD箝位技术以及RCD箝位技术.这三种复位技术虽然都有一定得优点,但就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37-39]。 (1)第三复位绕组技术采用第三个复位绕组技术正激变换器得优点就是技术比较成熟,变压器能量能够回馈给电网. 它存在得缺点就是:第三复位绕组使得变压器得设计与制作比较复杂;变压器磁芯不就是双向对称磁化,因而利用率较低;原边主开关管承受得电压应力很大。 (2)RCD箝位技术采用RCD箝位技术正激变换器得优点就是电路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廉. 它存在得缺点就是:在磁复位过程中,磁化能量大部分都消耗在箝位网络中,因而效率较低;磁芯不就是双向对称磁化,磁芯利用率较低。 (3) LCD箝位技术采用无损得LCD箝位技术正激变换器得优点就是磁场能量能够全部回馈给电网,效率较高。 它存在得缺点就是:在磁复位过程中,箝位网络得谐振电流峰值较大,增加了开关管得电流应力与通态损耗,因而效率较低;磁芯不就是双向对称磁化,磁芯利用率较低。 而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就是在传统得正激式变换器得基础上,增加了由箝位电容与箝位开关管串联构成得有源箝位支路,虽然与传统得磁复位技术相比,有源箝位磁复位技术增加了一个箝位开关管,提高了变换器得成本,但就是有源箝位磁复位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得占空比可以大于0、5,使得变压器得原副边

有源钳位正激

有源钳位正激的复位:高侧与低侧 简介 关于有源钳位技术的所有论文均显示钳位电路应用于直接跨过变压器初级侧的高端,或直接跨过主MOSFET开关的漏极至源极的低端。更有趣的是,作者似乎在哪方面最好,哪一方面最好,而为什么却很少或根本没有解释的问题上各占一半。 将有源钳位变压器复位技术应用于高端与将其应用于高端之间存在细微但值得注意的区别。每种应用都会产生不同的传递函数,进而导致在复位期间向钳位电路施加不同的电压。钳位电容器的值和电压额定值以及每种情况下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不同考虑因素都将受到直接影响。 Low-Side Clamp(低端钳位) 图1显示了应用于基本单端正激转换器的低端钳位电路,该转换器具有标准的全波整流输出和LC滤波器 只要主MOSFET Q1导通,就会在变压器的励磁电感上施加全部输入

电压,这称为功率传输模式。 相反,每当辅助(AUX)MOSFET Q2导通时,钳位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差就会施加到变压器的励磁电感上,这称为变压器复位周期。低端钳位的一个特定事实是,由于体二极管的方向,辅助MOSFET Q2必须是P沟道器件。还值得注意的是,Q2仅载有变压器励磁电流,与反射的负载电流相比,平均值很小。因此,选择低栅极电荷MOSFET应该是主要考虑因素,而低RDS(on)只是次要考虑因素。 在Q1关闭和Q2打开之间还引入了一个附加的死区时间。在死区时间期间,初级电流保持连续流过P沟道AUX MOSFET Q2或主MOSFET Q1的体二极管。这通常被称为谐振周期,其中为零电压开关(ZVS)设置条件。这是有源钳位拓扑结构的重要且独特的特性,但是对于此比较而言,它几乎没有什么意义,除了简要提到有源钳位应用于低端还是高端始终存在。 忽略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在变压器励磁电感两端应用伏秒平衡原理来推导低端钳位的传递函数 (1)给出钳位电压VC(LS)的简化式(1) (2)有趣的是,对于非隔离式升压转换器,(2)中给出的传递函数也是相同的传递函数,这就是为什么低侧钳位通常被称为升压型钳位的原因。

轻载下的正激同步整流变换器分析_百度文库.

摘要:同步整流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低电压大电流技术的发展,但是,使用同步整流技术会造成开关电源在轻载情况下的低效率问题。以正激式同步整流变换器为例,从电感电流连续和断续两种状态,分析了轻载工况下的工作情况。 关键词:同步整流;CCM;DCM;环路电流;振铃 O 引言 随着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低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成为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的二极管或肖特基二极管整流方式,由于正向导通压降大,整流损耗成为变换器的主要损耗。功率MOSFET导通电阻低、开关时间短、输入阻抗高,成为低压大电流功率变换器首选的整流器件。根据MOSFET的控制特点,应运而生了同步整流(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SR这一新型的整流技术。 1 同步整流正激变换器 图l给出的是一种电压自驱动同步整流正激变换器,图l中两个与变压器耦合的分离辅助绕组N4、N5用来分别驱动两个同步整流管S201、S202。当主开关管导通时,变压器副边绕组上正下负,S201栅极电压为高,导通整流;主开关管截止时,副边绕组下正上负,续流S202 栅极为高,导通续流。 正激变换器中,同步整流S201的运行情况与变压器磁复位方式有关。如果采用如图1所示的辅助绕组复位电路,在复位结束过程之后,变压器电压保持为零的死区时间内,输出电流流经续流同步整流管S202,但是S202栅极无驱动电压,所以输出电流必须流经S202的体二极管。M0SFET体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高,反向恢复特性差,导通损耗非常大,这就使采用MOSFET整流的优势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较为简单的做法是在S20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并联一个肖特基二极管D201,在S202截止的时间内,代替S202的体二极管续流,这 一方法增加的元件不多,线路简单,也很实用。 为了优化驱动波形,可以采用分离的辅助绕组来分别驱动两个同步整流管,比起传统的副边绕组直接驱动的同步整流变换器来说,这种驱动方式无工作电流通过驱动绕组,因此不需要建立输出电流的时间,MOSFET能够迅速开通,开通时的死区时间即体二极管导通的时间减少了一半。另一方面驱动电压不只局限于副边电压,可以通过调整辅助线圈来得到合适的驱动电压。 2 轻载条件下的同步整流 对于正激变换器,在主开关管截止的时间里,输出电流是靠输出储能电感里的能量维持的,因此变换器有两种可能的运行情况: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continuous current mode和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

反激钳位电路设计方法

一种有效的反激钳位电路设计方法 0 引言 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具有结构简单、输入输出电气隔离、电压升/降范围宽、易于多路输出、可靠性高、造价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功率场合。然而,由于漏感影响,反激变换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将引起电压尖峰,必须用钳位电路加以抑制。由于RCD钳位电路比有源钳位电路更简洁且易实现,因而在小功率变换场合RCD钳位更有实用价值。 1 漏感抑制 变压器的漏感是不可消除的,但可以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绕制使之减小。设计和绕制是否合理,对漏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采用合理的方法,可将漏感控制在初级电感的2%左右。 设计时应综合变压器磁芯的选择和初级匝数的确定,尽量使初级绕组可紧密绕满磁芯骨架一层或多层。绕制时绕线要尽量分布得紧凑、均匀,这样线圈和磁路空间上更接近垂直关系,耦合效果更好。初级和次级绕线也要尽量靠得紧密。 2 RCD钳位电路参数设计 2.1 变压器等效模型 图1为实际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励磁电感同理想变压器并联,漏感同励磁电感串联。励磁电感能量可通过理想变压器耦合到副边,而漏感因为不耦合,能量不能传递到副边,如果不采取措施,漏感将通过寄生电容释放能量,引起电路电压过冲和振荡,影响电路工作性能,还会引起EMI问题,严重时会烧毁器件,为抑制其影响,可在变压器初级并联无源RCD钳位电路,其拓扑如图2所示。

2.2 钳位电路工作原理 引入RCD钳位电路,目的是消耗漏感能量,但不能消耗主励磁电感能量,否则会降低电路效率。要做到这点必须对RC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下面分析其工作原理:当S1关断时,漏感Lk释能,D导通,C上电压瞬间充上去,然后D截止,C通过R放电。

有源钳位正激电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优势

有源箝位正激电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优势 — Bob Bell,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电源应用工程师 对设计人员来说,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有很多优点,现在正得到广泛应用。采用正激结构的电源变换器是高效率、大功率应用(50W 至 500 W范围)的出色选择。虽然正激结构的普及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设计者主要青睐的是它的简捷、性能和效率。 正激变换器来源于降压结构。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正激结构变压器的输入地和输出地之间是绝缘的,另外它还有降压或升压功能。正激结构中的变压器不会象在对称结构(如推挽、半桥和全桥)中那样,在每个开关周期内进行自复位。正激功率变换器中使用了一些不同的复位机制,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点和挑战。对设计者而言,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具有诸多的优点,因此现在这个拓扑被广泛应用。 图1: 降压和前向拓扑结构 图 1 显示了 降压 和正激转换器之间的相似之处。注意两种变换功能的唯一区别是在正激变换功能中,匝数比(Ns/Np)这一名词所包含的内容。Ns 和 Np 分别为次级匝数和初级匝数,均绕在变压器磁芯上。图 2 显示了一个变压器模型,其中包括与初级绕组并联的“励磁电感”(Lm)。这个励磁电感可以在次级绕组开路状态下在初级端子处测量。励磁电感中的电流与磁芯中的磁通密度成正比。确定尺寸的某种磁芯只能支持到某个磁通密度,然后磁芯就会进入饱和。当磁芯饱和时,电感量会急剧下降。变压器模型中另外一个部分是与初级绕组串联的“漏感”(LL)。漏感

可以在次级绕组短路情况下在初级端子处测量。这一名称表示杂散的初级电感,它不会耦合到次级。 图2 转换模式 有源箝位电路的工作 图3a 图3b

(完整)高效单端正激DCDC变换器.

高效单端正激DC/DC变换器 高效单端正激DC/DC变换器 类别:电源技术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王 鹤杨宏(西安710049)来源:《电源技术应用》 摘要:介绍一种特殊的单端正激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较高的功率传输效率和较大的功率输出。 关键词:单端正激变换器 高效 1 引言 DC/DC变换器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及汽车等领域,近年来DC/DC 变换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重点是研究高效、高功率输出、结构简单和价廉的变换器。 本文介绍一种特殊的单端正激200W48V/24V变换器,由于电路的特殊结构,该变换器具有稳定性好、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等优点。 2 电路设计 该DC/DC变换器的控制电路选用TL494,它是一种性能优良、功能齐全的集成控制器,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管脚功能如下: 12脚:接电源正端,电压范围7V~40V。 7脚:公共负端。 14脚:输出5V基准电压。 6脚:外接定时电阻RT,常取数kΩ以上。 5脚:外接定时电容CT,产生锯齿波电压送比较器和死区时间比较器,振荡频率为 f=1/RTCT 4脚: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直流电压(0~4)V,控制TL494输出脉冲的占空比=0.45~0,在此基础上,占空比还受反馈信号控制,4脚还常用作软起动控制端,使输出脉冲宽度由0逐渐达到设计值。

13脚:输出方式控制,当U13=0时,用于驱动单端电路。 TL494的内部包含两个相同的误差放大器,它们的输出端经二极管隔离后送至比较器的同相端,与反相端的锯齿电压相比较,并决定输出电压的宽度,调宽过程可由3脚上的电压来控制,也可分别经误差放大器进行控制。两个放大器独立使用,用于反馈电压和过流保护,3脚接RC网络,提高整个电路的稳定性。完整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 输出电压UO经R1和R2分压后加到1脚,当UO变化时,误差放大器1的输出电压随之改变,即与锯齿波电压的比较电平发生改变,比较器输出的脉冲宽度改变,通过TL494输出的驱动脉冲改变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从而实现调宽稳压的目的。基准电压(14脚)另一路通过R9和R10分压后加到误差放大器的反相端15脚,同相端16脚接过流保护电阻R12的一端,当输出电流超过20A时,误差放大器2输出高电平,随之使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变短,关断输出。 另外,为了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传输效率,该单端正激变换器未采用加去磁绕组的方案,去磁由接到变压器T次级电路的二极管、电容来完成。在设计时应精确计算电容的取值,确保磁通复位,二极管选用超快速恢复型,同时为防止变压器磁通饱和,在次级电路中采用直流隔离电容C8。磁性材料选用日本TDK公司的PC40。 3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了多次严酷环境下的老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可靠的,变换器的各项参数如下: 输入电压:(40~60)V; 输入电流:5A(满载时); 输出电压:24V; 电压调整率:0.02%(40~60)V输入时; 额定输出功率:200W; 峰值功率:400W; 效率:92%。 4 结语 该设计方案采用了独特的正激拓朴结构,从原理上提高了DC/DC变换器的效率,经过长时间的老化和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实验,证明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一种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ZVS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

一种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ZVS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 一种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ZVS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 0引言 传统的反激变换器反激变换器,因其相对简单的电路结构以及能实现升降压功能而在DC/DC场合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反激变换器的变压器同时还兼作为电路中的电感使用,所以气隙较大,不可避免的漏感也较大。在电路原边开关管关断时,该漏感会和原边开关管上的 结电容产生寄生振荡,从而在原边丌关管上产生电压尖剌,使之承受高的电压应力,同时,该振 荡还是一个EMD源,给电路带来EMI方面的问题。传统的RCD箝位电路将存储在变压器漏感 中的能量,全都消耗在箝位电阻上,在一定程度卜缓解了这个压力,但是,降低了电路的效率。 如果采用一个有源箝位有源箝位的电路来取代传统的RCD箝位电路的话,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 问题。 1有源箝位电路 典型的有源箝位电路。 有源箝位的反激变换器除了能将漏感上的能量反馈到输出,提高电路效率外,还具有以下几 个优点:首先,电压箝位效果良好,能减少开关管上的电压应力;其次,电路原边的主管和辅管 都可实现ZVS,从而减少电路的开关损耗。这个特性对于高压输入的场合特别重要。由于开关 管上的电压是谐振到零的,这样既限制了电压关断时的dv/dt,同时箝位电容和变压器原边谐 振电感的谐振还限制了副边整流管关断时的di/dt;通过恰当地设计箝位电容的值,还可以实 现副边整流二极管的ZCS,从而减少或消除了整流管的开关损耗和由于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 开关噪声,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电路的EMI。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受到厂业界的重视。该电路不但可以作为普通的DC/DC变换器使用,而且还可以用作一个性能优良的PFC电路。 传统的反激变换器中存在着“电感电流连续(CCM)”和“电感电流断续(DCM)”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这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在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当小也分别体现不同的工作特点。CCM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和传统的反激变换器一样,在一个开关周期 内,变压器原边的激磁电流始终大于零;而DCM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中变压器原边的激磁电 流却会出现断续的状态,当激磁电 流到零的时候,在箝位电容的作用下,变压器原边的激磁电流将反向流动,从而在一个开关 周期内体现为一个正负交变的量。文献[4]详细地分析了CCM状态下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工 作过程以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从中可知,CCM状态下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同传统的反激变 换器一样,具有电流纹波小,电路导通损耗小,适合于功率大的输出场合等优点。但该工作状态 需要一个外加谐振电感来实现原边开关管的ZVS(如图1中的Lr),而且软开关软开关的实现和负 载有关.只能在一定的负载范围内实现。 但是,保证电路在全范围内实现软开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全范围软开关能保证整 个电路的工作状态一致,特别是保证电路的EMl的性能一致,从而减小了整个电路的EMI滤波 器。为此,本文对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保证整个电路从空载到满载范围内都 能实现软开关。 文章首先对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后给出了电路当中关键元器件的设汁依据, 最后,用一个100W/100kHz的样机验证了该电路的高效率和优良的全负载范围内的软开关 特性。 2电路的工作原理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刘耀平 (深圳华德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66) 摘要:零电压软开关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非常适合中小功率开关电源的设计。增加变压器励磁电流或应用磁饱和电感均能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基于对零电压软开关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套实用的优化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零电压软开关 1 引言 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以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独立的离线式中小功率电源设计中。在计算机、通讯、工业控制、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等领域,这类电源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当今,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全球对耗能设备的基本要求。所以,供电单元的效率和电磁兼容性自然成为开关电源的两项重要指标。而传统的单端正激拓扑,由于其磁特性工作在第一象限,并且是硬开关工作模式,决定了该电路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变压器体积大,损耗大;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开关损耗大;d v/d t和d i/d t 大,EMI问题难以处理。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文献[1][2][3]提出了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端正激变换器的运行特性,并且能够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从而大量地减少了开关器件和变压器的功耗,降低了d v/d t和d i/d t,改善了电磁兼容性。因此,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并非完美无缺,零电压软开关特性也并非总能实现。因而,在工业应用中,对该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指出了该电路的局限性,并给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2 正激有源钳位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与传统的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辅助开关(带反并二极管)和储能电容C s,以及谐振电容C ds1、C ds2,且略去了传统正激变换器的磁恢复电路。磁饱S a 和电感L s用来实现零电压软开关,硬开关模式用短路线替代。开关S和S a工作在互补状态。为了防止开关共态导通,两开关的驱动信号间留有一定的死区时间。下面就其硬开关工作模式和零电压软开关工S和S a 作模式分别进行讨论。为了方便分析,假设:

原副边谐振的有源箝位反激式电源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electronics, the demands of portable power conversion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are ever increasing. In the field of low-power adaptor, the traditional quasi-resonant flyback converter cannot fully recover the energy stored in the leakage inductance of the transformer. Active clamp flyback converter can solve this problem and becomes a research hotspot. Therefore, this dissertation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e clamp flyback converter in the field of adaptor, and analyzes the operation of this topology under different resonant conditions. In view of the complex working process of active clamp flyback converter and the large influence of parasitic components, 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is circuit in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and the circuit equival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conduct mathematical demonstration. This dissertation also focuses on the achieving process of primary side soft-switching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realizing condition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secondary side synchronous rectifier may malfunc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active clamp flyback converter,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circuit working process under different resonant conditions and proposes a solution of primary-secondary side resonance. The causes of the malfunction of the synchronous rectifier under the traditional primary resonance conditions is analyzed, and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for the primary current drop phenomenon in this process is established. Under this premise,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reson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rcui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rimary resonance and the novel secondary resonance. Based on this, this dissertation proposes the working mode of the primary-secondary resonance. Afte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it is proved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MS of the secondary current and preserves the advantage of the secondary resonance in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of portable adaptor applications, this dissertation presents the design of an active clamp flyback power supply system, which i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in Simpli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imary-secondary side resonant working mode is implemented on the hardware platform which proves the consistency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Keywords: active clamp, soft-switching, flyback, primary-secondary side reson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