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为例

合集下载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

附件1 案例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一)撰写要求一、案例正文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1. 案例名称:以不带暗示性的中性标题为宜;要求:提供企业真实名称,如需隐去,另附说明。

选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某地区、某行业或更大范围的经营管理问题。

2.首页注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案例真实性等;版权说明,注明案例只用于教学目的,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出任何评判等3.内容提要及关键词;要求:内容提要总结案例内容,不作评论分析,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引言/开头—开门见山/点题;要求:点明时间、地点、决策者、关键问题等信息,尽量简练。

5.相关背景介绍;要求:行业背景、公司历史沿革、财务状况、主要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内容翔实充实,能有效辅助案例课堂讨论分析。

6.主题内容:大中型案例宜分节,并有节标题;要求:陈述客观平实、不出现作者的评论分析,决策点突出,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

7.结尾8.脚注、图表、附录等脚注以小号字附于有关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图表要有标题(中英文),有编号;附录,有助于理解正文的相关资料、数据可作为附录列出。

9. 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案例名称、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

要求:英文摘要150—200个英文单词,英文题目和摘要符合科技英文书写规范。

二、案例使用说明的基本结构1.教学目的与用途:适用的课程、对象,教学目标;2.启发思考题:提示学员思考方向,2-5题为宜;3.分析思路:给出案例分析的逻辑路径;4.理论依据与分析:分析该案例所需要的相关理论,以及具体分析,包括财务分析的计算结果。

5.背景信息:案例进展程度等其它案例正文中未提及的背景信息;6.关键要点:案例分析中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点、能力点等;7.建议的课堂计划: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黑板板书布置、学生背景了解、小组的分组及分组讨论内容、案例的开场白和结束总结及如何就该案例进行组织引导提出建议;8.案例的后续进展9.相关附件。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入库案例:一个部门经理的成功的管理变革(重庆工商大学黄钟仪)(交案例中心版).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入库案例:一个部门经理的成功的管理变革(重庆工商大学黄钟仪)(交案例中心版).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库案例:⼀个部门经理的成功的管理变⾰(重庆⼯商⼤学黄钟仪)(交案例中⼼版).⼀个部门经理的成功的管理变⾰作者:黄钟仪王许阳选送单位:重庆⼯商⼤学MBA中⼼⼆零⼀三年六⽉⽬录引⾔:董事长胡涛眼前⼀亮 (4)1.项⽬部管理机制改⾰带来的变化 (4)2 中层经理刘伟及其领导的部门 (8)3项⽬部管理机制变⾰的具体操作 (9)4腾出时间后刘伟着⼿做更重要的事情 (13)5 刘伟对变⾰过程的监测和推进 (15)6 尾声:如何学习和推⼴ (16)案例使⽤说明 (18)⼀个部门经理的成功的管理变⾰1黄钟仪王许阳摘要:中层经理虽不能决定公司⽅向,但可以决定效率。

如何提升基层管理⼈员和员⼯的能⼒并提升他们的⼯作积极性、主动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变得更为重要⽽迫切,也是中层经理管理实践中⾯临的最主要挑战之⼀。

重庆中联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最⼤的数字化医院全⾯解决⽅案提供商之⼀,为了实现升级后的战略使命,董事长最近⼏年将⼀部分⼯作重⼼转移到提升管理⼈员的管理能⼒⽅⾯来,并积极推动管理者进⾏管理变⾰。

刘伟是中联重庆分公司的中层经理,领导着⼀个40多⼈的团队。

本案例描述了刘伟在公司的推动下,在本部门积极推⾏管理机制变⾰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背景、动⼒、举措及效果。

运⽤这⼀描述型案例,可以讨论中层经理培养、管理者职责、团队建设、员⼯激励、授权等管理问题。

关键词:中联信息公司部门经理管理机制Management Mechanism Reform Done By aDepartment ManagersXXXXXXX(MBA Center, XXXXXXXX)【Abstract】Middle-level managers are unable to decide the direction, but they can decide to efficiency.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ow to promote line managers and employees and improve their work initiative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and urgent, and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that middle managers face in their management practice. Chongqing ZLSOFT is the largest domestic digital hospital comprehensive solution provider, liuwei is one of department1.本案例由重庆⼯商⼤学黄钟仪教授带领研究⽣王许阳撰写,研究⽣朱明杰、倪⽟琳、代群、付⽟龙也参与了资料收集和⽅案讨论。

共享中心质量管理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

共享中心质量管理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

共享中心质量管理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共享中心作为一种集中管理资源、提供优质服务的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在共享中心中,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通过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水平。

本文将就共享中心质量管理的创新技术与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一、数据分析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技术是当前质量管理中的一大创新技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某企业共享中心引入了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客户偏好和行为习惯,从而通过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共享中心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这些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使该共享中心的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技术领域,对质量管理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某共享中心引入了智能机器人,可以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快速响应,并给出准确的解决方案。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共享中心提高了服务响应速度,减少了人为差错,提升了服务效率。

同时,智能机器人还可以根据客户反馈的数据进行学习,不断优化自身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体验。

三、物联网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作为连接物品与互联网的技术,也在共享中心的质量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某共享中心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和设施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使用情况等数据,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从而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效率,为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带来便利。

四、云计算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存储的技术,对共享中心的质量管理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某共享中心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存储,同时提供高效稳定的计算和分析服务。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2019国际论坛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2019国际论坛

经原国家经 委批准,第 一个中国管 理案例库在 大连理工大 学设立
清华大学 校级 “985” 项目;北 京大学 “95”项 目
中国人民 大学与哈 佛商学院 签署协 议,出版 《哈佛商 业评论》 等中文著 作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
心(China
Management Case-
sharing Center,
期刊推广:
连续三年向全国127所MBA培养院校免费赠阅期刊2万余册; 为共享中心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案例培训活动提供期刊千余册; 向前来考察交流的院校赠阅期刊近200册。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工作进展情 况
3学术交流中心
2019年1月 昆明 首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国际论坛”(2019) 87所院校的近200名专家与会; 收到了国内40余所院校131篇稿件,其中有89篇收录至论文集;
1 0
1 0
1 0
( xim 1)1( xj m 2)2( xkm 3)3
Yi 1
j 1
123
k 1
m:推荐意见得分,优推为2分,推荐为1分, 不推荐为0分
µ:专家对案例熟悉的程度系数,非常熟悉为1, 较熟悉为0.8,部分熟悉为0.6
2019年工作计划
通过针对性活动和学术专著提高共享中心影响力 举办第四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国际论坛”(2019) 3月第三届“全国百优案例评选活动” 举办两次的案例师资培训会议 出版第二届百优案例丛书以及案例教学、采编及案例库管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定位
搭建面向全国管理院校的、旨在促进全国管理专业的教学 案例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学术成果共享、国际合作共享的
共享平台。
目标:建立行业齐全、专业齐全、集综合案例和专业案例为一 体的管理教学案例数据库。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1案例正文:吉利收购沃尔沃——高攀的跨国姻缘11.本案例由天津大学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郭焱撰写,版权归天津大学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所有。

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或传播。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

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摘要:本案例从吉利总经理安聪慧的角度直视引起业内巨大地震的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

文中讲述了吉利控股公司并购沃尔沃的背景,实施收购的过程以及吉利在成功收购沃尔沃之后面临的整合问题。

同时本案例也对并购成功至今一段时间内吉利的运营状况做了进一步阐述,为企业提供一个海外并购的成功样本的同时,也为海外并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充实的教学素材。

关键词:海外并购;企业整合;战略管理0 引言 2011年3月27日,瑞典哥德堡,Hotel Riverton正对泰晤士河的一个房间中,吉利总经理安聪慧静静的坐着,面前堆积成山的文件告诉了人们这个男人肩膀上压着多么沉重的担子,而他轻轻翘起的嘴角却显示着内心的愉悦,刚冲的绿茶云雾氤氲,往事一幕幕浮现安聪慧的眼前。

1 全球产业重组,机会来临 1.1 吉利垂涎已久,六年等待终结果应该是2008年吧,当时是年终,公司每年最繁忙的时候,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匆忙,财务人事等等各种繁杂的事情一时间出现在了人们面前,让人措手不及。

福特公开出售沃尔沃的消息就赶在这么个时候来添乱了,最起码很多职员都是这么想的,这意味着今年的春节又要加班了。

依然记得李书福当时很激动,召集我们开会的时候声音大了许多,神采飞扬的眼神告诉了在场的所有同事他对收购沃尔沃的势在必得,也难怪,李总2002年就预测福特会出问题,一直就想吃下沃尔沃这块肥肉,不过当时公司发展刚刚踏上正轨,每个人都只当笑话听听,都没想到收购的契机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

案例模板一:科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路径变化与股权结构调整

案例模板一:科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路径变化与股权结构调整

科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路径变化与案例正文:科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路径变化与股权结构调整12005年5月,北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钢)新建一座4500m³高炉,对于高炉降温、冷却系统中水的计量部分将会有300个左右的测量点,这意味着要使用约300套电磁流量计。

北钢以往使用的电磁流量计中60~80%来自科隆。

因此科隆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独资销售公司,简称:KMIC)销售工程师易丁得知此消息后,马上赶到北钢4500m³高炉项目部,就电磁流量计选型等问题进行技术交流并达成了初步意向。

翌日上午,合资公司—上海光华爱而美特仪器公摘要:德国科隆公司(LUDWIG KROHNE )创建于1921年,是一家致力于流量和液位测量仪表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公司。

本案例描述了科隆公司在中国创办合资公司、独资公司的背景与发展历程,重点描述了该合资公司与独资公司的冲突、合资公司管理层的中德双方矛盾与博弈。

1987年科隆公司在上海成立了合资公司SGAIC ,1999年、2003年又在上海创设了独资销售公司KMIC 与独资生产公司KMTS 。

合资公司SGAIC 与独资生产公司KMTS 的产品线几乎重叠,但销售渠道不完全一致。

进入21世纪后的SGAIC 公司与KMTS 公司在中国市场展开相互竞争与压价残杀。

中德双方为收回合资公司SGAIC 股权,展开多年博弈。

科隆公司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在中国分别创办相同产品线的合资与独资公司?跨国公司应如何根据海外市场特定环境,选择合理的进入模式和发展路径,并适时调整股权结构?关键词:股权结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合资公司;独资公司0 引言“谁代表科隆”?这是德国科隆总部的困惑,也是中国市场客户的困惑。

2005年6月亚洲地区执行总裁Haag 坐在德国杜伊斯堡总部办公室内,凝视着来自中国的独资公司和合资公司分别撰写的“请允许我代表科隆”的项目申请书,陷入沉思……1.本案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欧阳桃花、杨梅英、徐志、丁玲、姚唐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管理学案例分析范文案例与讨论

管理学案例分析范文案例与讨论

管理学案例分析范文案例与讨论在管理学领域,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和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具体的管理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和从业人员理解管理理论,并且提供实践中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以一则管理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思考,以期对读者在管理学领域有所帮助。

案例背景:XYZ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遇到了困境。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入国际市场,XYZ公司也不例外。

XYZ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工厂来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他们发现在全球市场上的业绩并不理想。

他们的产品质量无法与竞争对手抗衡,销售渠道也不够畅通。

XYZ公司的管理层急需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他们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分析:1. 问题分析:首先,XYZ公司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产品质量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声誉和客户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是销售渠道问题,XYZ公司需要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并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2. 原因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可能是生产工艺不合理或存在瑕疵,也可能是供应链管理不完善导致原材料质量不稳定。

销售渠道问题可能是因为公司对市场需求了解不足,或是市场营销策略不当导致。

除此之外,公司的组织文化和内部沟通也可能成为影响因素。

3. 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XYZ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监控生产工艺、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 优化销售渠道:加强市场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同时加强与代理商和分销商的合作,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 提升组织文化:塑造积极向上、学习型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创新和团队合作。

加强内部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决策的速度。

讨论:1. 您认为XYZ公司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是否合理?2. 在类似的情况下,您会如何解决XYZ公司面临的问题?3. XYZ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否在其他公司中普遍存在?有何相似之处?4. 您认为管理学案例分析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何作用?思考:1. 管理学案例分析的优势是什么?相比其他教学方法,它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有何影响?2. 在实践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管理问题?如何解决的?3. 管理学案例分析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有何意义?如何将案例分析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多层次案例在高职采购管理课程内容中的匹配研究与应用

多层次案例在高职采购管理课程内容中的匹配研究与应用

多层次案例在高职采购管理课程内容中的匹配研究与应用作者:***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8期[摘要] 目前案例教学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匹配研究还比较缺乏。

基于多层次案例,从案例规模与教学内容的匹配,以及教学内容与具体案例的匹配两个方面出发,对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典型案例进行匹配研究与应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层次案例;教学内容;匹配研究[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188-02一、引言案例教学方法于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来经过哈佛大学商学院在MBA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而风靡全球。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案例的集体研讨,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刘刚,2008)。

但是,一些教师常常错误地把案例教学理解为举例教学(王秀芝,2006),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错误地应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实际上,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让学生进入案例场景,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采购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多采用单案例与某章节内容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案例教学模式很难针对教学内容广泛应用案例进行教学,同时也使得跨章节知识不能通过案例进行有效联系,进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采用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结合高职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案例与教学内容有良好的匹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采购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职采购管理教学内容分析和实际教学整合本文以梁世翔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采购管理》(第三版)内容为依据,对高职采购管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本教材是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广泛应用,是国家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经典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4期2019年8月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J o u r n a l o fM a n a g e m e n t C a s e S t u d i e sV o l.12N o.4A u g.2019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为例马晓蕾,吕一博,王淑娟,韩少杰(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㊀116024)摘要: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能够实现知识的传播㊁集聚和应用,进而有效地促进知识创新.但在已有文献中,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微观㊁静态的视角对知识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不能很好地展现知识在大范围㊁长时期内流动的特点与演化形式.为了丰富现有理论,本文选取了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C M C C)为核心,构建的管理案例开发㊁教学与研究知识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从构建主体㊁构建机制㊁构建行为和知识流动四个构念对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进行研究,得出其构建经历了平台推广㊁网络延伸和生态创新三个阶段的主要结论.并且,在不同的阶段,由于不同的构念起着主导作用,导致四个构念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系统内不同角色的构建主体可以适当采取不同的行为来适应㊁利用知识生态系统.关键词:知识生态系统;管理案例;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动态视角中图分类号:F270㊀文献标志码:A㊀D O I编码:11.7511/J M C S201904040㊀引㊀言知识生态学概念的提出,促进了知识管理向高级阶段的发展[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2].知识生态系统能够极大地促进各个参与有机体的知识创造[3],实现知识的溢出[4G5]㊁吸收[6]和应用[7].然而,当今中国在管理教学㊁研究与实践的现实环境中存在着显著的 脱节 问题,很多高校作为知识主体集聚的同时却并没有实现知识的自由流动,无法实现有效的 知识创造 知识传播 知识应用 的知识生态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识创新,这已经成为目前高校这类管理教学科研主体面临的主要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生态系统的关注[8].如何在大学㊁科研机构㊁企业等知识主体集聚的同时实现知识传播㊁集聚和应用,构建知识生态系统,成为中国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课题.在对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中,已有文献主要从微观视角,立足于企业[9]㊁高校[10G11]等关注了知识生态系统的参与要素和系统模型[12],对于中观㊁宏观层次的知识生态系统较少涉及[13].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多从相对静态的研究角度初步解释了知识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组合,以及各参与要素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理.这些研究认为,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知识主体㊁知识资源和促进这些知识资源在知识主体中实现流动的知识技术服务.其中,实现知识流动是参与要素发挥作用和知识生态系统模型运行的基础.但是,一方面,已有文献缺乏对知识生态系统构建过程的动态关注,以及知识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收稿日期:2018G08G15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创新G实践 能力提升导向的管理案例库建设标准研究 (Y B2018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业耦合与非协奏成长研究 (71572026)作者简介:马晓蕾,女,辽宁鞍山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案例研究;吕一博,男,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㊁案例研究;王淑娟,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㊁案例研究;韩少杰,男,河北邢台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㊁案例研究.的不同阶段中知识流动差异的分析.另一方面,已有文献大多聚焦在探讨知识生态系统概念内涵㊁构建要素等基本的特征层次的研究较多,对知识生态系统动态构建机制的探讨尤为缺乏.与诸如法律㊁医学㊁工程等其他学科相比,对中观层次的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进行研究可以丰富现有管理学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为此,本文选取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C M C C)为核心,构建的管理案例开发㊁教学㊁研究系统为对象,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对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机理进行探讨,从而打开知识生态系统构建过程的 黑箱 .具体而言:首先,基于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知识流动的相关研究,提出本文的理论框架;随后,对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主导的系统构建过程进行探索性研究,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识别出知识生态系统构建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不同阶段构建的知识主体㊁运行机制和知识流动的动态匹配关系;最后,归纳提炼出知识生态系统构建的演化模型.1㊀文献回顾1.1㊀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要素R e y o n l d s等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是由人㊁制度㊁组织㊁技术以及知识创造㊁解释㊁分布㊁吸收和利用等知识流程组成的复杂㊁多面㊁动态的体系[14],各要素相互关联㊁相互依存㊁相互作用㊁相互激励㊁相互补充㊁相互制约[15],具有开放性㊁动态性㊁自我调控性㊁生命周期性的特征[16].已有文献对于知识生态系统构建的参与要素从三个维度展开研究.从二元结构上看,知识生态系统需要交互网络和知识仓库两个要素协同发挥作用[13];陈清硕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指的是由知识和人组成的复合系统[17].也有部分研究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指的是由知识网络㊁人际交流网络以及技术网络共同构成的系统[18G19].从复杂适应网络来看,知识生态系统是处于共同现实和虚拟空间的人类群落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C o m p l e xA d a p t i v eS y s t e m),而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知识的整合㊁创造㊁使用以及共享[20].知识生态系统模型研究是知识生态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知识生态系统构建的各参与要素的关联方式.首先,基于知识流动视角的知识生态系统模型的研究方面,蔺楠和覃正认为知识生态系统中包含了众多知识个体,而这些个体可以同时具备知识生产者㊁消费者和分解者多种身份,而正是这些多种身份的知识个体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为系统内的知识流动奠定基础[21].毕小青和周忠磊则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是由知识生产者㊁消费者㊁分解者构成,实现知识循环流动的生态系统[22].其次,基于种群生态学意义的模型研究方面,田庆锋和常镇宇指出知识生态系统是具备相同知识能力和目标,并积极分享资源的人员组成的知识种群[23].赵卫兵通过对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指出知识生态建构可以划分为知识互动㊁知识分布㊁知识演化㊁知识竞争四个层面[24].孙振领和李后卿将知识资源㊁知识服务㊁知识创新构成的体系称为知识生态系统,并进一步探讨了知识生态系统的特征[25].最后,基于知识生态模型及其衍生模型方面,G e o r g e 等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是基于交流创造知识网络并实现价值的过程[26].这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知识生态系统,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其重要性.还有一些学者进一步针对微观层面的知识生态系统模型进行了研究.张海涛认为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由知识㊁知识人㊁知识环境㊁知识服务㊁知识技术等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㊁相互作用,使得整个知识生态系统在时间㊁空间上趋于复杂[27].曲靖野认为高校知识生态系统是以科研和教学为中心,并且实现知识的生产㊁加工㊁传递和创新[28].叶培华和徐宝祥则将研究视角转移到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并指出这个系统包括知识员工㊁知识管理技术㊁知识㊁企业文化㊁企业组织结构㊁企业知识战略,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不是静止的实体,而是具有知识流动㊁知识循环和结构变化的㊁具有一定格局的动态系统[9].1.2㊀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谢守美在借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流动的渠道与途径进行了分析说明:知识流动是借助于知识链和知识网络来实现的,知识链和知识网络是知识流动的渠道[29].知识链和知识网络是483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12卷㊀指企业内部的知识捕获㊁选择㊁组织和创新以及知识在不同企业主体间转移㊁共享与扩散形成的链状或网状通路.知识在生产者㊁消费者㊁分解者乃至环境中的流动呈现出网络化㊁价值化[30],是知识生态形成的机制[31],也是知识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表现出生态系统运行的机制.知识流动主要体现为知识在创新主体的驱动下进行的转移㊁共享㊁整合和学习的过程[32],这一过程一般表现为从知识源到接收单位的传播或转移过程[33G35].涂振洲和顾新认为知识流动的过程包括知识的创造与发掘㊁转移与扩散㊁共享与管理㊁整合与吸收等四个阶段[36].J aGs o n等通过研究发现,知识流动过程中,会实现知识的创造㊁分配㊁交换㊁使用;而在此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知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37].李海波和董维春认为知识流动过程涉及知识创造㊁知识共享㊁知识应用㊁知识传播,它们紧密相关,相互影响[38].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资源的加工㊁产生㊁存储㊁应用㊁老化,最终会被新知识资源取代,而这一过程会伴随整个知识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交换的生命历程[25,27].在知识密集型的组织中,组织内部的知识流动会提升组织绩效[21].从上述理论回顾中可以看出,静态视角的微观知识生态系统中参与要素的组成和作用,以及系统模型的构建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焦点,同时,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流动特性是系统运行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些研究多采用静态视角,缺乏对知识生态系统构建全过程的动态关注,因此没有能够全面细致地展现出知识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构建主体㊁构建机制和构建行为的演化关系和阶段性特征,也没有揭示出不同阶段知识流动的特性.此外,现有研究过多地关注企业㊁高校自身构建的微观知识生态系统,而忽视了中观层面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2㊀研究设计2.1㊀方法选择与案例选取本文将采用纵贯式的单案例探索性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原因如下.首先,本文旨在揭示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属于回答 如何做 的范畴,并且展现出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适宜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其次,本研究需要细化不同阶段知识流动过程以及构建主体㊁构建机制和构建行为的动态匹配关系,属于已有文献并未探讨的内容,所以具有探索属性.再次,由于本研究具有深入探索的特性,要求有丰富的案例数据作为支撑,因此适宜选取单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典型性原则选取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为核心构建的中国管理案例开发㊁教学与研究系统为案例研究样本.样本典型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全国的商学院为服务对象的案例平台,具有中观层面上的代表性;第二,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拥有国内最大的管理案例库,其主办与承办的 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 中国管理案例学术年会 等活动具有持续性㊁稳定性的特点和较强的影响力;第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体㊁运行机制和采取的行为,及所导致的知识流动方式都有所不同,能够很好地体现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2.2㊀数据收集与分析案例研究中通过多种来源的数据可以实现 三角验证 ,提升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收集了2007年4月 2017年12月的案例数据.以一手资料(包括作者亲自参与工作的整理㊁半结构化访谈㊁非正式访谈㊁领导讲话㊁学术报告㊁会议记录㊁直接观察㊁参与者观察等)为主,二手资料(包括档案资料㊁学术论文㊁新闻报道等)为辅,并且将收集到的案例信息按时序整理[39].初始案例资料达到120页,约13万字,而最终有效案例资料50页,约6万字.具体研究中,研究团队对所有案例信息进行研讨,识别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建设中的里程碑事件.在此基础上,从大量的定性资料中筛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材料[40].研究团队的两位成员独立对有效案例信息进行多级归类编码,进行条目的概念标签化,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新构念,并且在概念类别划分中采用编码人员间信度检583㊀第4期马晓蕾等: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验保证编码结果的效度[41].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将研究发现与现有知识生态系统构建㊁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进行比对,寻找相同点和差异点,发现潜在的理论贡献[39].2.3㊀案例研究设计2.3.1㊀分析框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归纳梳理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要素:第一,知识主体.知识主体主要实现知识的创造㊁获取㊁搜集和加工.知识的创造是知识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32],知识主体利用现有知识资源不断进行迭代创新,最终获得新发现㊁新规律㊁新方法等,这构成了知识生态系统运行的动力[25].网络知识资源的有效集聚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源泉,但仍需要知识主体建立起一定的知识基础或知识储备[42].第二,运行机制.知识生态系统中的技术平台㊁标准化环境㊁激励政策㊁制度规范有效推动了知识交流㊁共享和转移,是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第三,知识流动.知识在知识主体之间顺畅流动有助于各主体对于溢出知识的获取[13,43].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动态过程视角分析中观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不同构建阶段的知识流动特征.具体而言,从构建主体㊁构建机制㊁构建行为三个维度对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进行研究,其中构建主体是知识生态系统构建的主要参与者,是系统构建的核心;构建机制是知识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而构建行为是知识生态系统构建的外在表征,是 皮肤 ,是 外貌 ,是 窥斑见豹 的 斑 ,是观察构建主体㊁构建机制㊁知识流动的窗口,是连接三者的桥梁.虽然不同的知识生态系统具体的构建行为不尽相同,但考虑到构建行为是生态系统构建中最直接㊁最易于借鉴的部分,为使研究结论达到具有可行性的指导作用的目的,本研究仍将对构建行为进行阐释和剖析.知识流动是知识生态系统构建的最终目标,所以本文还将关注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流动特征.2.3.2㊀构念界定在研究之前,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这是后续研究的基础.(1)构建主体在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中,一切需要知识并参与知识活动的人,及这类人群集结而成的组织都是构建主体,系统各项功能的实现都要依靠构建主体来完成[44],这些人并不一定拥有案例知识.构建主体的具体角色包括案例知识的生产者㊁传递者㊁序化者㊁分解者㊁消费者等[45].知识生产者是知识产品的创造者,在知识生态系统中就是指能够做出科研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研究者个人或某个研究组织[46].相同属性的知识生产者可以构成一个知识种群,几个联系紧密的知识种群可以构成一个知识群落.毫无疑问,高校是知识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知识生产者,高校这一群体就可以构成一个知识种群,而譬如一些以地域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区域性产学研机构的整体就可以视为一个知识群落.知识传递,是指以交流和继承认识成果,取得间接经验的一种教育形式[47].最常见的知识传递形式是在师生之间完成的,由教师㊁学生和知识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在知识传递系统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传递者,其职能在于依据学习规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其任务在于积极主动地加工所接受的知识,将前人的间接经验融入自己相应的认知结构中.这需通过师生双方的协同活动,才能完成.知识序化者和分解者是知识传递者的进一步衍伸,知识传递者只是简单地㊁原封不动地向下传递和传达,而序化者和分解者则是在传递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加工,有目的㊁有针对性地传递[48].对已接收的知识按照自己的认知重新组合排列,可能会涌现出新概念㊁新理论,传递重新组合过的知识的组织和个人就是知识生态系统中的序化者.而分解者是指将知识按照具体领域的要求进一步详解和探索应用方法的个人和组织.知识消费者是能够直接应用知识于实践的个人或组织,是知识生产㊁传递㊁序化㊁分解后的直接受益者[49].知识消费者在对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刺激新一轮的㊁683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12卷㊀更高级的知识生产与传递㊁序化㊁分解.一般来说,知识生产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知识生态系统存在的价值体现.在知识生态系统中,构建主体的角色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并且可以相互寄生㊁共生和转化[50].每个阶段作为主要知识生产者的个人和组织承担着相应知识生产和创新的任务,并向其他个人和组织传递知识,其他个人和组织作为知识分解者或消费者;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作为分解者和消费者的知识主体的身份开始演变,具有部分知识生产者的功能,与原先的知识生产者交流㊁作协㊁竞争,通过信息流有序地组织在一起,相互关联㊁相互作用,构成了知识流转的循环链,共同构建起知识生态系统. (2)构建机制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机制主要有制度化机制[11,51]㊁技术主导机制[52]和利益共享机制[44,53].其中,制度化机制是指基于明确定义目标㊁规范㊁任务等来实现组织的管理,从而确保系统内的主体保持一致的行为.技术主导机制是指以技术领先者为核心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从而确保系统形成共同体.利益共享机制是指系统内容的相关主体之间形成创造和分享利益的基本规则,从而确保系统稳定有序运行的机制. (3)构建行为构建行为是指各构建主体主观上为了实现自身诉求,所做出的所有促进知识流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客观上促进了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54].构建行为往往表现为一件件具体的事,是对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最先接触到的数据,也是研究结论最终能够发挥用武之地之处,是易于观察和模仿的,是研究的起点和落脚点.(4)知识流动系统科学观认为系统演化的动力来源于系统自身基元,在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中,系统基元即为案例知识,存在于系统的各个环节,是知识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础和目的;知识流动是指知识在环境作用下的自我演化,和以案例知识为核心的链式结构的优化重组,具体可以包括创造㊁传播㊁集聚和应用等几个主要环节[55].拥有一定案例知识储备的人和组织利用内外部条件,创造出新的案例知识,向其他个人和组织进行传播,大量的个人和组织集聚在系统内,知识也随之不断地集聚,最终经过分解,被有效地应用;既有问题解决之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新的知识.这一知识链成为知识流动的通路,知识在知识链中不断地流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3㊀案例描述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是在全国M B 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于2007年5月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大连理工大学为其日常工作机构.1987年,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在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与此同时中国首个管理案例库也应运而生.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已经出版了30余部案例教学指导书籍㊁60余期«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刊物,举办了三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台地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㊁中国企业管理案例研究方法与前景国际研讨会及40多期高等院校师资和教学行政干部案例教学法培训班.另外,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还积极拓展与国内外知名商学院的合作交流,这些围绕案例教学研究体系建设所开展的工作也为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成立之初,就以 统一规范㊁分散建设㊁共同参与㊁资源共享 为宗旨,致力于推动和提高中国管理案例教学与研究水平,围绕案例库建设㊁案例师资培训㊁案例研究㊁案例企业基地建设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开展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实现中国M B A培养院校间案例资源共享㊁师资共享㊁学术成果共享和国际合作资源共享.该中心实行会员制,各批次M B A培养院校均为会员单位,现有会员单位257所高校,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商学院案例教学与研究的繁荣发展.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自成立以来,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初创期(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㊁成长期(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和快速发展期(2013年1月至今),示意图如图1所示.783㊀第4期马晓蕾等:管理案例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图1㊀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发展阶段示意图F i g.1㊀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g e s o fC h i n aM a n a g e m e n tC a s eS h a r i n g C e n t e r3.1㊀初创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㊁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土企业显现出越来越多㊁越来越复杂的管理问题,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热点.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效果显著,但其高昂的建设成本却成为许多院校和教师的进入壁垒,一直以来的单校建设模式无法适应中国国情,制约了案例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案例建设模式,其初创期就是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在国内普及与推广的破冰期.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运行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绝无仅有,其架构和制度规范等在构建初期没有可借鉴的范例.在初创期,中心工作人员在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征集国内外专家意见,密集地制定出台了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章程㊁案例撰写规范㊁案例评审标准㊁案例入库流程等文件,首先从制度上将中心的架构和运行方式构建起来;并同时从资源㊁方法㊁渠道上为广大教师铺设一条 通天大道 ,既授之以 鱼 ,也授之以 渔 ,还授之以成果 出口 .所谓授之以 鱼 ,就是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建立的免费共享的案例库,会员院校的教师都可以免费浏览下载使用案例库中的案例,让教师们首先对案例建立起感性认识,与案例建立起联系.授之以 渔 则是指在这一时期,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对于国内很多老师来说还属于新生事物,为了让广大教师了解案例,使用案例,让案例库持续不断地丰富壮大,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开展了多期普及性的案例编写及案例教学师资培训班,并通过有奖案例征文大赛鼓励教师们动起来,尝试开发本土案例.全国范围内大量老师参与,广泛地走进本土企业,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管理案例事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为给案例研究提供学术阵地,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于2008年创办了«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这是国内唯一定位于以案例研究为核心的学术期刊.现在每年发表50余篇优秀的案例研究论文.同年,«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被列为全国M B 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会刊,每期向会员院校赠刊2000余册.2009年,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收录版权案例260篇,500余人次参加了案例编写与教学方法的培训,«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出刊12期,发表案例研究论文百余篇.3.2㊀成长期以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的开展和中国管理案例学术年会的举办为标志,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发展进入成长期.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和中国管理案例学术年会成为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在案例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两个抓手,带动着包括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师资培训班㊁«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㊁ 明星 院校及教师培养等相关工作.883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12卷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