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典的隶书作品精选

历代经典的隶书作品精选
历代经典的隶书作品精选

历代经典的隶书作品精选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代经典的隶书作品精选》的内容,具体内容:隶书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如今,历代经典的隶书作品受到许多人的欣赏与学习。下面是我整理的。历代好看的隶书作品图片西汉中期以来...

隶书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如今,历代经典的隶书作品受到许多人的欣赏与学习。下面是我整理的。

历代好看的隶书作品图片

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所见有代表性的例如本世纪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14年)的书简、乐浪汉墓出土的西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的漆盘上的铭文等等,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

历代精美的隶书作品欣赏

相像的字形还能在东汉的碑刻中见到很多。最著名的如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华山庙碑》、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的《史晨碑》、中平二年(185年)的( 曹全碑)、又三年(186年)的( 张迁碑)等等,其他不再一一例举了。

隶书的起源介绍

秦始皇在" 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赢政统一文字后,汉朝复兴和发掘传统文字的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盖文字者...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但是也有人认为,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例如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在采用了隶书」来评价其重要性(《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隶书也叫" 隶字"、" 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 秦隶"(也叫" 古隶")和" 汉隶"(也叫" 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 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1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东晋书法家。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王羲之擅长书法,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现已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帖》、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为着名。 2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学自王羲之父子,参以隶法,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3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其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4 怀素(725-785),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怀素是中国历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其草书作品有《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圣母帖》等。 5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封河东郡公,后亦称“柳河东”。柳公权书法以楷书着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吸取颜真卿、欧阳询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等。 6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大文豪。其在诗、词、赋、散文等方面,均有极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7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乃江西诗派祖师。黄庭坚的书法别树一格,

楷体优秀的临摹字帖高清图片

楷体优秀的临摹字帖高清图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楷体优秀的临摹字帖高清图片》的内容,具体内容:楷体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独有的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楷体的书法受到人们的临摹与学习。楷体书法被人们制作成字帖,受到人们的欢迎。下面是我整理的。楷体好看的临摹字... 楷体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独有的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楷体的书法受到人们的临摹与学习。楷体书法被人们制作成字帖,受到人们的欢迎。下面是我整理的。 楷体好看的临摹字帖欣赏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 、"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 楷体精美的临摹字帖图片 楷书有模楷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都云∶"诞字仲将,

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这些概念不弄清楚,势必至于把各方面的其他问题也永远混淆不清,一无是处了。 楷书的书写注意 清代书法家宋曹(书法约言论楷书》曰:"盖作楷先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然大小、繁简、长短、广狭,不得概使平直如算子状,但能就其本体,尽其形势,不拘拘于笔画之间,而遏其意趣。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仍须带逸气,令其萧散;又须骨涵于中,筋不外露。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方是藏锋,方令人有字外之想。如作大楷,结构贵密,否则獭散无神,若太密恐涉于俗。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体段。易于局促者,病在把笔苦紧,于运腕不灵,则左右牵掣;把笔要在虚掌悬起,而转动自活。若不空其手心而意在笔后,徒得其点画耳,非书也。 总之,习熟不拘成法,自然妙生。有唐以书法取人,故专务严整,极意欧、颜。欧、颜诸家,宜于朝庙浩救。若论其常,当法锤、王及虞书(东方画赞》、(乐毅论)、(曹娥碑》、(洛神赋》、《破邪论序》为则,他不必取也。" 按语:论述精到,实当可取。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6.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

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2014-11-05 阅85004转92 分享: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 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

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着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欧阳询碑帖欣赏】

关于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页码:1/9 欧欧阳询阳询阳询碑帖欣碑帖欣碑帖欣赏赏

页码:2/9 欧阳询——化度寺碑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 碑立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原石久佚。 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 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 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2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 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 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

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3 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十月立 。楷书36行,行77字,碑额阳文篆书“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碑”十六字。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 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诚然,欧阳询所书《虞恭公碑》已达到了艺术的化境, 细观次碑书法已脱离了“欧体”在《九成宫》,《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谨的特征, 而更趋于自然流畅。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欲,运笔自如。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1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2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3 临帖心态调整的方法: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书家以它为日课。以期融会贯通,自成风格;初学者更是以它为基石,以期厚积薄发,技进乎道。可在临帖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即拿到一本字帖,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写之后,有时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甚至感到越写越差了。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临帖的乏味,会有几分心灰意冷,甚至对习书失去信心。 其实这种现象每一位习书者都经历过,我们称之为“临帖高原期”。它是我们习书道路上的一道道屏障.我们只有越过它才能海阔天空。我们要正确对待习书高原期,不回避.不畏惧.并要善于在高原期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利度过高原期,使自己的作品有一次次质的飞跃。 改变思维追求新意 改变以往临帖的思维定势,刻意寻求帖内的新意是自我调整临帖心态的方法之一。我们惯用的临帖方法多是对照字帖一页页临写,但久而久之便会厌倦这种临法,怎么办?可以寻求新的临法。

选临:即有选择性地临习,如选相同偏旁的字,选相同结构的字,选自己喜欢的字,选难写的字,选自己喜爱的几页。选自己喜爱的几句等反复临习。这样临写有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临写起来时而轻松,时而专注,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不再把临帖当作一种负担。 创作式临写:即把临帖当成一次次创作,如可以把帖的每一页当成一幅作品.把帖的每两行当作一副对联来完成。这种创作式临习方法不但可以使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临帖,提高临帖兴趣,而且便于我们将临作与原帖进行比较,发现临作在笔法、字法、章法上的欠缺,提高临帖的精微程度,促进创作。 研究揣摩中得心源 日常生活中有句话“距离产生美”,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厌倦心理时,我们不妨进行冷处理,暂时将该帖束之高阁。 这时我们可以间或地以其他帖(当然最好是一脉相承的)来调剂一下心情,但最好是利用此时的闲情静下心来对该帖悉心研究一番。可以广泛地收集该帖的有关资料,如刊物上对该帖的赏评.该帖书写的时代背景.该帖讲述的主要内容,该帖临写的指导文章,该帖相关的收藏轶事等,这些相关内容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临之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帖的风神、气韵.提高临写质量。 另外,我们可以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在参照他人艺术观点的基础上,冉从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临写体会谈谈自己对该帖的诸多看法。还可以整理成文章投给报刊,如果能够刊发无疑对自己又是一个促进。

中国书法形制大全(珍藏版)

中国书法形制大全(珍藏版) 书法的形制主要是指书法作品的形式和样式。纵观历代书法经典,作品的形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如东晋时期的行书手札,就是书法作品最传统的一种形制。手札达到一定长度,就形成了横幅和手卷。这种横向展开的形制沿用千余年。至明代,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大尺幅纸张,书法作品的形制出现了对联和条幅、中堂等等。至当代,书法作品的形制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丰富。 在书法创作中,不同形制为书家提供了多种表现方式:长卷可满足人们展阅把玩的需求,有延绵接续之感;中堂和条幅用于悬挂,庄重而沉稳;对联富有文学色彩和视觉的对称性;手札可玩味于指掌,富含书卷气;横披的延展给人以宽阔庄重的气象,适合书写名言警句。 横幅 横幅,又叫横披。尺幅上横长于高,非常适合现代居室悬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横幅的字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由于横幅每行较短,换行频率高,前后距离长,所以小字多行的章法要注意行气的贯通。大字榜书虽然单行单字,字字独立,同样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横幅的落款也有多种变化,比如只有数字的榜书横批,有在正文后落款的,也有在正文下

落款的。有只落穷款的;也有用数行小字落款,和正文形成大小疏密的变化。 手卷 手卷是长的横幅,不便于悬挂,只便于边展开、边观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也叫“横卷”或“长卷”。手卷的内容可以是—篇完整的文章,如《兰亭序》、怀素《自叙帖》;可以是一首或一组诗词,如王铎《行楷王维诗卷》。手卷也可以由同一作者多件独立的作品连接而成,也可以由多个作者的作品组合而成。手卷的尺寸,短的有几米,长的有几十米,高度一般为30至50厘米之间。手卷装裱成件,前有引首,可题字;后有题跋,可由多人作跋。 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作为一种文体和书法形制,对联由诗词演变而来,由两个对称的条幅组合而成。对联的联语字数长短皆可,常见的有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八言联,多字对联比较著名的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各90字。 对联的文字有严格的要求,上下联必须字数相同、句式对称、对仗工稳、平仄协调,而且下联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对联因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春联、景胜联、修养联、行业联、婚联、

历代书法名家及作品

先秦: 史籀:石鼓文 秦: 李斯: 汉: 隶书: 《五风二年》刻石, 《菜子侯》刻石 《曹全碑》, 《张景碑》 《衡方碑》, 《封龙山颂》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敕碑》 《史晨碑》,亦名《史晨奏铭》,也叫《史晨前后碑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有石卒史碑》,亦称《孔酥碑》 《张迁碑》、 《鲜于璜碑》 《石门颂》 《西狭颂》,亦名《武都太守李碑》或《惠安西表》,全名为《武都太守李西狭颂》《孔宙碑》 《华山碑》、 楷书: 《熹平石经》 《张迁碑》 史游: 章草:《急就章》 杜度: 章草 崔瑷: 章草 张芝: 章草, 刘德升:行书 蔡邕:

蔡文姬: 三国: 钟繇: 楷书:《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荐季表》、《调元表》 胡昭: 皇象: 章草:《急就章》 晋: 王羲之: 行书: 《姨母帖》、《快雪时晴帖》、《兰亭序》、《圣教序》、《丧乱帖》、《孔伺中帖》、 《妹至帖》 楷书: 《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东方朔画赞》 草书: 《十七帖》、 王献之: 行草:《中秋帖》、《鸭头九帖》、《新妇地黄汤帖》等。 小楷: 《洛神赋十三行》,世称《玉版十三行》 王珣:《伯远帖》 索靖: 章草:《月仪帖》、《出师颂》 卫瓘: 卫铄: 陆机: 章草:《平复帖》 卫铄:卫夫人 小楷:《古名姬帖》 南北朝: 魏碑:《龙门二十品》、 《嵩高灵庙碑》、 《张玄墓志铭》,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因张玄字黑女,故称《张黑女墓志》。 《郑文公碑》、

《张猛龙碑》、 《崔敬墓志铭》、 《始平公造像记》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隋: 楷书:《龙藏寺碑》、《苏孝慈墓志》、《董美人墓志》智永: 唐: 欧阳询: 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简称《化度寺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 行书: 虞世南: 楷书:《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 小楷:《破邪论序》 褚遂良: 楷书: 《雁塔圣教序》、 《孟法师碑》、 《伊阙佛龛碑》、 《倪宽赞》、 《阴符经》、 《房玄龄碑》 薛稷: 楷书: 《信行禅师碑》 欧阳通: 楷书:《万岁通天帖》 赵模: 冯承素: 敬客: 钟绍京: 小楷:《灵飞经》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经典的书法大家,不少,有他们创作出来的优秀书法作品,确实不多,主要是时间过于的长久,往往保存的不完善。因此古代的经典书法也往往是一纸千金。下面是为你的古代经典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我们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法则,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阶段,主要是识字,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书法,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加整洁美观,又合乎规范。 1、学书法可以 培养孩子的耐力和自信心 许多家长都觉得的孩子特别调皮,静不下来,不利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学习书法能使学生提高专注力,因为学习书法需要脑、眼、手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养成专心致志学习习惯。 2、学书法可以

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 书法的练习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专注、写好每一个字,都需要大脑指挥手和眼睛配合完成,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使大脑的左右半球的技能获得同时发展并增进互相协调能力。无数事例证实,学习过书法的孩子,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高于一般孩子。 3、学书法可以 提高孩子的整体能力 我们假定有两个人,有相同的学历、经历,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位练过书法,另一位没有练过书法。很可能,前者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视野和境界,都高于后者,他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事物,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已经发现,在我们周围学习书法的中小学生中间,那些书法写得好的,往往也同时是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 4、学书法可以 提高孩子的修养与文化素质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法鉴赏_书画 三国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人。明帝时受太傅衔,故世称"钟太傅"。其书学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能书隶、草、真、行诸体,尤以真书绝世。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存世墨迹,最著名的有以王羲之临本翻刻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荐季直表》"纸墨奇古,《三希堂法贴》以此冠首。笔法深沉。" 西晋索靖月仪贴 索靖,(239-303)字幼安,敦煌人。草圣张芝之姊孙。他博通经史,有逸群之量。《月仪贴》是他的代表作。字数逾干,其书法法度森严,锋芒尖锐,骨力非凡。张怀瑾《书断》将索靖书法列入神品。 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在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此为卷第十四。此经卷书法尚存隶意,茂密淳朴,实在两晋风范。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东晋王羲之集王圣教序碑 受禅表碑 三国魏黄初(202年)刻。在河南许昌县,额篆书题"受禅表"。字方正,渐开唐隶之门。 天发神谶碑

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七月立。原碑为幢形。刻于江宁(今南京)天禧寺。此碑文字似篆似隶,厚重雄浑,奇异雄伟,在书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特例。张叔韦说此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西汉以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 西晋陆机平复贴 释文:彦先赢疗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口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恩识口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口称之夏口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亭上海市松江人。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善行草书。《平复贴》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是传世文人中最早的一件。书体为章草。此帖使用秃笔,质朴志健,自然畅达,对书法考古和研究有重要价值。 王兴之夫妇墓志 《王兴之夫妇墓志》为同一块墓石两面分别刻夫妇两志,分别刻于340年和348年,字迹相同,出土于南京燕子矶人台山其墓志笔画挺直,棱角方整,如刀削状,有稚拙厚重之书风,与北朝碑刻有相近之处。 东晋王羲之孔侍中帖 东晋王王旬伯远帖 王王旬,(350-401),字元琳,小名法护。祖籍琅琊临沂。官至尚书令。是王献之族兄弟,王导是其祖父,父王洽,弟王珉,均有书名。《伯远帖》,清代收入清宫,乾隆将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王献之《中秋帖》视为三件"希世之宝",使此帖成为著名的"三希"之一。此帖结字严谨,有文人风韵文采。董其昌评:"王王旬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爨宝子碑局部 中岳嵩高灵庙碑

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的内容,具体内容: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史称索靖《出师颂》和陆机的《平复帖》等。从书法史来看,专攻章草者,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人获得草圣之殊荣。 在真书(楷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称之为"今草"。其开拓者是东汉的张芝,是他创造出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的今草。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草圣。只是后来也写今草的张旭,被冠之以草圣。因其风头盖过了张芝的名号,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书史上还有张芝这么一位草圣。 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 这是颜真卿对草书产生和发展的总结和认识,其中"迨乎伯英,尤擅其美"句,指的就是张芝。在没认识怀素之前,他认为张旭的草书是"超绝古今"的。可是见了怀素的草书后,他又说: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其中"忽见师作"句,"师"是当时人们尊称怀素为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见了怀素的作品"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犹如又见到了昔日恩师张旭的风采。所以,此后人们将张旭和怀素并称之草圣。 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阐述了章草和今草及代表人物。在章草中从来没

有产生过草圣,而在今草中却产生了两位草圣,即张芝和张旭。 在书史中,一直以来人们对狂草的定义和认识是十分模糊的。许多人将字形写得狂妄和潦草的作品统称为狂草,其实这是不确切的。 按照构成的书体基础来划分,那么在篆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方可称之为"狂草"。而狂草的创始人,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草圣的"怀素"。怀素对狂草的定义是:"圆而能转,字字合节,同桑林之舞"。其中"圆而能转"指的就是狂草构成的书体基础是篆书。"字字合节"提出了狂草也要遵循和符合书法自身的法度和规律。现代有些人,创作出一些所谓的狂草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有很多冠之以狂草的作品,细看之下,其实是今草。 张旭和怀素,史称为"颠张醉素",都享有草圣之名。后人都笼统的称他们的作品为狂草代表作。其实,精确的划分应该称张旭的作品是今草的颠峰:而怀素的作品则是狂草的经典。为什么要如此进行精确的划分呢?如果,你是一个热爱习书之人,同时也想习草书的话,就要了解和掌握章草、今草和狂草的区别。这样在临摹的过程,就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初学书法者,可准备两管毛笔:一枝羊毫,一枝兼毫即可。书写时,一定要站立悬腕,可在报纸和废纸上,任意挥洒。或直线或竖线或弧线,一般要坚持二十个课时左右。直到写字时,手不再哆嗦即可。切记:中老年朋友初学书法时,不要同少年郎一样,在九宫格里写。那样的话,可能练一年后,书写时手还哆嗦。如果,按我这种方法去操练,你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就相当于少年郎练字一年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按照我所说得方法,能提高你对习书的兴致,而不至于将兴致夭折于九宫格中。小孩子练字感

论语经典名句书法作品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

论语经典名句书法作品[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 经典的古诗词中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这些千古名句被创作成书法,会是怎样的书法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图片1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图片2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图片4 书法用墨探究 用墨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书家所重视,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述书下》中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为书艺一大关键。”董其昌则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故历代书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 书法用墨主要有浓、淡、枯、润四法为主要墨法。 浓墨古人有“用墨皆取黑,尤浓黑似漆”之说,这即是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皆宜使用。宋代苏东坡作书善用浓墨,东坡居士谓用墨“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观其书迹笔墨沉酣丰腴、神凝韵厚、力透纸背。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墨不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浓墨色彩深沉缥缈,光彩黝然。加之墨色发亮,更使书作神采外耀,故以浓墨作书较能表现出雄健刚正的内蕴气度,当需要表达一种端严、激昂、高亢的情绪时,选用浓墨作书,可以促成这种意境的表现。观苏东坡、颜真卿、康有为等书家的书法墨迹,多以浓墨书写,沉厚朴茂之中更显空灵。 淡墨淡墨作书给人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明代董其昌最擅长用淡墨,可谓“淡墨高手”。其自言:“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淡,造成了一种淡雅虚静的高远意境,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当想要表现清和静雅的意境时,不妨以淡墨法一试,或许别有一番情趣。 枯墨飞白、枯笔、渴笔是书者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出现的三种笔法,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飞白,笔迹中丝丝露白。相传是汉代书家蔡邕见人以扫帚刷墙成字得到启发,便心领神会用于书法创作中,之为“飞白书”,唐代武则天女皇喜作飞白书,其亲书《升仙太子碑》的碑额,现收藏于浙江海盐县博物馆中。枯笔,指挥运中笔毫墨干用笔迅猛磨擦纸面,笔画所呈现出的毛而不光的笔触线状,宋代书家米芾善用此法。渴笔,是指笔毫以迅疾遒劲的笔势笔力磨擦纸面而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即为枯墨用法,其笔触疾中带湿,枯中见润,干而实腴,所谓“干裂秋风”。 润墨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渗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由于墨之滋润,故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于墨色渗润中使点画有丰腴圆满的韵致。明代书家王铎喜用润墨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涨墨法”。润墨适宜于表现外柔

书法名人简介

东汉至南北朝 1、钟繇 钟繇(151-230),河南长葛西人。魏朝官至太傅。工书,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其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乎自然。笔势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历代书家亦评为“高古纯朴,超妙入神。”他的字,形成由隶入楷的新面貌,为晋王羲之真书的先驱,故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可惜真迹不传;宋以来的《宣师表》、《力命表》、《荐季直表》及《墓田丙舍帖》等法帖,都是后人的临摹本。钟繇学书十分勤奋,幼年曾向蔡邕、刘德升等求教,在外寻师访友,十六年从未返家一次。其刻苦与专一的精神为后人景仰。 2、张芝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地位,谓为“草圣”。《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3、智永 智永僧,名法极,人称“永禅师”。俗姓王。居山阴永欣寺。其书继承祖法,勤精于艺。唐虞世南得其传授。唐《书断》卷中列智永章草、草书为妙品,云:“微尚有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内,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4、欧阳询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5、王羲之 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为书法之名所掩,不为世人所重。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中国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日,他和谢安、孙绰等 41 人云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这是东晋士族贵族风流雅士的一次盛会,会后共计赋诗 37 首,辑为《兰亭集诗》。文中记叙了当时燕集的盛况,感叹人事聚散无常、人生短暂不永。其中写兰亭山水映带之美景、写与会者悠然自得、幽雅大方之神韵的一段,下笔清新疏朗,情韵绵邈,最为后人所称颂。此外,又有《与会稽王笺》、《又遗殷浩书》等,表现了王羲之对国事的关注。明代张溥辑有《王右军集》 2 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代表作品: 神龙兰亭、丧乱贴、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大

韩愈诗词经典的书法作品图片

韩愈诗词经典的书法作品图片 韩愈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有较高的文学成就。他创作的文学作品被许多人创作成书法作品,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与欣赏。下面是整理的韩愈诗词经典的书法作品图片。 韩愈诗词优秀的书法作品欣赏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长庆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韩愈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

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其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等;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名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诗影响颇大。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精心整理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简介: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 画学博士。 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 、《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 已。”“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 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 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据 载:“ 的“”的书法也是 如此。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但其早年学书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群玉堂帖》载其《学书帖·叙》中叙述了这个经历。他从即小开始学书,先是从唐代入手,但因唐法过于严谨,以至如“印板排算”,他逐渐地上溯魏晋,甚至更加高古。由唐至晋是米芾学书历程中一个重要特点,现存米芾最早的作品是在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后的题名,为其29岁时所作。字形瘦长,中宫紧结,笔势内压,颇有欧、褚、柳的特点,这是他学唐的一个证明。学

历代书画名人简介

历代书法名家简介 一、历代书法名家一览表 时代代表性书法名家书体 秦朝李斯篆书 汉朝史游草书 崔瑗草书 张芝草书 蔡琰隶书 三国钟繇楷书 皇象篆、隶、草西晋陆机行草 索靖章草 东晋王羲之行书 王献之行草 卫夫人隶书 南北朝羊欣隶书 萧思话行书 隋唐丁道护真书 智永草书 唐朝欧阳询欧体、楷书 褚遂良隶书 虞世南行书、草书 张旭草书 颜真卿颜体、行书 怀素草书 柳公权柳书、楷书五代杨凝式行书、楷书宋朝苏轼行书、楷书 黄庭坚篆、隶、楷 蔡襄楷书、行书金代王庭筠行书 元朝赵孟頫赵体、楷体 鲜于枢行草 明朝董其昌颜体、赵体 文征明行书、楷书 徐渭草书 王铎行草书 包世臣草书 清朝吴昌硕楷书

张裕钊行草 赵之谦颜体 近代齐白石白石书体 毛泽东狂草 当代沈鹏隶书、楷书 欧阳中石行书 二、书法名家简介 李斯,字通右,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他不仅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而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世称欧阳率更。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

[茶文化的经典古诗词诗欣赏] 古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茶文化的经典古诗词诗欣赏] 古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欣赏,一起来看看。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欣赏 《煎茶》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尝茶》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记龙团》宋·苏辙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饮茶 一己偏居多惆怅,新茶盈杯费思量。 浮沉逆顺终须止,冷暖甘苦唯留香。 茶叹 山间竹雾绕,独登缈亭上。 茶绿伴金樽,润唇淡淡香。 观鹤随仙游,闲清野云凉。 拾此得心悦,凡事多沧桑。 论茶道 挥铁剑,斩乱马,壮志从未寄篱下。 天虽变,夕日落,不如抿茶话桑麻。有关茶文化的诗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当代名家经典书法赏析:气韵万千 大家风范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鲁迅先生中国书法,是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中核心的核心,它的魅力就是中国人的魅力。翻开中国文化的历史,书法,这一国粹便映入眼帘。进入这扇浸染着墨色芬芳的大门时,你会发现,值得我们敬仰的那一撇一捺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这或许就是千百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爱极至深的书法的魅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幅当代名家的经典书法佳作,供您欣赏、品评! 【启功亲传弟子--李传波】 (1)启功亲传大弟子李传波精品力作《沁园春雪》作品来源:易从网 【评析】李传波的书法作品风格跟启功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又有其独特的创意在其中,继承了“启体”的“五三五”不等份结构划分法和启功注重书法作品的“韵”,但是又刻意的追求骨感流畅,喜于把“启体”夸张化,立体化。 此幅《沁园春雪》书法,整体看起来秀丽、温婉,线条不以厚重取胜,而是在恬淡间表现其运笔的畅达与精致,笔划变化丰富,注重虚实轻重和韵味、意境,每一笔都流畅简洁,每一个字都亭亭玉立,如仙鹤独立,高傲洁净,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通过欣赏其作品,窥其创作心态的自由自在,意趣盎然,笔划之间尽显淡然韵致,洋溢着一种清雅的艺术品味,以及作者的一份纯真的审美情怀。 (2)竹报平安节节高升李传波精品红竹画系列《咏竹》作品来源:易从网

【评析】历代中国人一直有着浓厚的竹子情结,"东坡肉"的始作俑者东坡先生居然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而竹痴、竹仙板桥先生更是几乎家喻户晓。竹和松、梅、菊等自然形象,在中国文化和艺术中,具有了符号象征意义。 李传波笔下的红竹,可以说是其高贵品质与文雅情操的真实写照,其每一幅红竹画作品,那竹之骨节都犹如天之骄子傲然挺拔,无半点粉饰痕迹,红色的竹叶疏密有致,随风漫舞,犹如佳人的纯秀,清美且含情。更值得一提的是,空白处采用启功体书写名家咏竹诗句,每一个字都柔情似水,顾盼生情,颇具启功的风采,这也是其红竹画作品在当代竹子画题材中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原因。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无论是装饰、送礼还是收藏,都是不错的选择。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 (1)天下第一福国宾礼书法家观山经典书法《福》作品来源:易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