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量距离和时间》优质课件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0《测量距离和时间》课件

20《测量距离和时间》
活动准备
用脚长测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用步长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用庹长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用木棒长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为什么都是用脚测量、用步测量、用木棒测量,测 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用庹测量时为什么各组之间测量的数不一样?
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常用 的距离单位有厘米、米、千米等。
电子停表的使用
测量跑一段距离需要多长时间
《测量距离和时间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测量距离和时间》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距离和时间的观点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进修如何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和工具。
3. 掌握距离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干系。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1. 距离和时间的观点及重要性- 什么是距离?什么是时间?它们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举例说明距离和时间在不同场景中的重要性。
2. 测量距离的方法和工具- 介绍直尺、尺规、卷尺等测量距离的工具。
- 讲解如何应用这些工具准确地测量距离。
3. 测量时间的方法和工具- 介绍秒表、钟表、手机等测量时间的工具。
- 讲解如何应用这些工具准确地测量时间。
4. 距离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介绍米、千米、秒、分钟、小时等距离和时间的单位。
- 讲解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干系,如1千米等于1000米,1小时等于60分钟等。
5. 实际问题解决-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千米,如果骑车每小时能骑行5千米,那么小明骑车去学校需要多长时间?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入距离和时间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进修:依次介绍距离和时间的观点、测量方法和工具、单位及换算干系,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测量距离和时间的练习,稳固所学知识。
4. 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距离和时间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修兴趣。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距禽和时间的实际问题,并与同砚分享解答方法。
2. 指挥学生进行户外实地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组织学生参与跑步比赛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距离和时间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题。
2.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要求计算距离或时间,并写出解答过程。
3. 收集有关距离和时间的资料,写一篇小结并分享给同砚。
1距离与时间 课件 青岛版

思考1 思考 龟兔赛跑时。 龟兔赛跑时。如果龟兔进行 50米短跑 谁会赢呢? 米短跑, 50米短跑,谁会赢呢?你是 如何判断的? 如何判断的?
思考2 思考
一名大学生要到北京上大 由于时间紧迫, 学,由于时间紧迫,要尽 早到校,你认为他应乘飞 早到校, 机还是火车?为什么? 机还是火车?为什么?
解题时注意
1.先列公式,后代数据; 1.先列公式,后代数据; 2.单位要统一; 2.单位要统一; 3.过渡量不能整除,最好用分数,最后一般 3.过渡量不能整除,最好用分数,最后一般 化为小数; 4.别忘了写答。 4.别忘了写答。
为汽车上的速度计,可直 图2-24为汽车上的速度计 可直 为汽车上的速度计 接读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平时 接读出汽车的行驶速度 平时 汽车运动时是否匀速直线运动? 汽车运动时是否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
以上两种方法 存在什么缺 陷??
速度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
s t
英语:速度 英语 速度 (velocity) velocity)
德语:移动距离 德语 移动距离 (schubweh)
米 秒
/秒 米 /秒
英语:时间 英语 时间 (time)
1米/秒 的意义 米
如果物体在1秒钟内通 如果物体在 秒钟内通 过的路程是1米,则它的 过的路程是1米,则它的 速度为1米 速度为 米/秒
单位读法和写法
米每秒” 米/秒-------“米每秒” 米每秒 千米/ 千米每时” 千米/时-------“千米每时” 千米每时
2020秋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020秋六三制)全册教案

2020秋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020秋六三制)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2.鱼3.鸟4.哺乳动物5.我国的珍惜动物第二单元冷与热6.哪杯水热7.温度计的秘密8.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9.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0.风的形成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11.一天的气温12.风向和风力13.降水量14.天气和气候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5.水蒸气16.水沸腾17.水蒸气凝结18.水的三种状态第五单元位置与速度19.测量距离和时间20.运动物体的位置21.物体运动的快慢第六单元技术与生活22.刹车的学问23.面团长大了24技术产品与生活2020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 蚂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2.引导学生研究蚂蚁,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发现蚂蚁更多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3.引导学生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4.引导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植物,知道动植物对大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2.引导学生研究蚂蚁,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发现蚂蚁更多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3.引导学生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2.引导学生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寻找蚂蚁要用到的容器、面包屑或糖、小毛刷子或吸管等材料;观察蚂蚁要用到的果皮、饼干屑、青菜、橘子、胡萝卜等;有关蚂蚁的一些图片及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科学博览】蚂蚁,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学生】观看视频,回答。
【教师】大家知道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喝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蚂蚁。
二、讲授新课1.找蚂蚁【教师】同学们,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先去找一找蚂蚁吧!在找蚂蚁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蚂蚁可能生活在哪里?我们到哪里才会找到蚂蚁?【学生】探讨得出寻找蚂蚁的地点。
【教师】我们找蚂蚁,用什么办法把蚂蚁引出来呢?【学生】讨论、交流,知道蚂蚁喜欢糖和面包屑,因此可以通过食物把蚂蚁引出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必会知识点 (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必会知识点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第6课《测量距离和时间》1.要想知道两地之间有多远,有哪些测量方法?答:用脚,用步,用庹,用木棒,用卷尺测量。
2.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测量。
3.我们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卷尺、直尺、测绳、米尺等4.生活中测量距离的工具有哪些?答:钢直尺、钢卷尺、皮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常用工具,以及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先进的电子测量工具。
5.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常用的距离单位有厘米、米、千米等。
6.电子停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
使用时,先将电子停表归零,按下开始键开始计时,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
7.常用的计时工具有:电子停表、手表、秒表等;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等。
先进的计时方法、计时工具有:田径比赛终点计时系统、现代机械表、现代电子表、现代原子钟等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计时的:圭表、日晷、水钟、沙漏等古代的计时单位还有:一炷香、一盏茶等8.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用卷尺更合适,测量课桌两条桌腿之间的距离用米尺更方便。
9.【回忆实验】【活动名称】: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活动目标】:学会使用卷尺测量距离。
【活动材料】:卷尺等。
【活动过程】:(1)标出表示两棵树距离的起止点。
(2)一个学生把卷尺的零刻度对准起点。
(3)另一个学生拿着卷盘到达终点附近,拉直、拉紧卷尺后读出终点对应的示数。
第7课《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
2.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3.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4.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
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时、米/秒等。
5.距离相同时,时间短的跑得快;时间相同时,距离长的跑得快。
6.要想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需要明确以下信息:一是方向,二是时刻,三是参照物,四是运动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
第3单元 10 距离和时间课件6 青岛版课件

比较a、b、c三位同学赛跑快慢最简便方法 是—比—较——所——用—时—,间 如果要比较b和d同学谁快则要比较__速__度___
表一:百米赛跑成绩
参赛者
ab c
成绩(秒)13 14 15
表二:1分钟定时跑成绩
参赛者
def
成绩(米)300 320 280
速度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米/秒 的意义
• 如果物体在1秒钟内通过 的路程是1米,则它的速 度为1米/秒
单位读法和写法
• 米/秒-------“米每秒” • 千米/时-------“千米每时”
奥运会男子一百米决赛
时间与时刻
• 时刻是描述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的,时间间 隔是描述同一事件所发生的过程持续的
•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 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在数轴上用一段线段来
表示
时间计量
• 法定计时单位 :秒、分、时、(日)、年 • 常用时间单位 :刻 周 季度 • 时间的测量:
距离和时间
你知道用什么 方法可以比较 物体运动快慢
吗?
我们的测量结果
时间 (秒)
距离 (米)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 程长的运动较快。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相等的路程内,用的时 间短的运动较快。
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
第一名: 刘翔(中国),12秒91(平世界纪录); 第二名: 特·特拉梅尔(美国),13秒18; 第三名: 安·加西亚(古巴),13秒20。
59 0 31
28 57
14 0 13
1 2
科学-四年级上册-测量距离和时间

用庹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第三组
方法
距离
用庹量
3庹
第四组 用庹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用庹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第四组
方法
距离
用庹量
2庹
第五组 用木棒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用木棒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第五组
方法
距离
用木棒量
5棒
第六组 用木棒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用木棒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课前准备
卷尺、木棒、电子停表、手机、手表
活动准备
让我们以量出学校两棵树之间有多远为例来研究。
第一组 用脚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用脚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第一组
方法 用脚量
距离 12脚
第二组 用步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用步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第二组
方法
距离
用步量
5步
第三组 用庹长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第六组
方法
距离
用木棒量
6棒
第一组
用脚量
12脚
第二组
用步量
5步
第三组
用庹量
3庹
第四组
用庹量
2庹
第五组
用木棒量
5棒
第六组
用木棒量
6棒
交流一下你们量的结果,有什么发现呢?
第三组
用庹量
3庹
第四组
用庹量
2庹
第五组
用木棒量
5棒
第六组
用木棒量
6棒
第七组 用卷尺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用卷尺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第七组
方法 用卷尺量
距离 300cm
最新2021-2022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距离和时间》优质课件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到这就 结束了,接下来,让我们共 同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吧!
16
距离和时间 钢卷尺: 距离 秒表: 时间 位置 方向 距离 时间 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7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 呢?
18
谢谢观看 !
2021/11/4
19
小学科学课复习方法
21
之,运动的速度慢。
12分析我们的测量Fra bibliotek果从上面的数据的记录中, 我们发现比较物体运动快 慢的方法有哪两种呢。
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3
课堂练习
1.一个物体运动的状态,一般从___位__置____、___方__向____、____距__离___、 ___时__间____等方面来描述。 2.小明走10米用了5秒钟,小光走20米用了8秒,____小___光___运动的快, ___小__明___运动的慢。 3.小华和小红共同跑50米,小华用了10秒,小红用了8秒,___小__红___运动的快。 4.小亮走8米用了5秒,10秒走___1_6_____米,20秒走_____3_2_____米。
20
2、复习的方式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进来,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期结束的自测,更是为了学 生形成知识网络,得到进一步提高。
3、使用问题交流法 “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出新的想法”。在这种复习方法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将自 己在各课中所领会或发现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所想、所得,然后再进行讨论,让 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所想所悟,以达到通过复习实现知识提升的目的。 4、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创设情境及提供材料,让学生对所学的重点知识点有更感性的 认识,从而达到提升所学内容的目的。 5、进行知识小竞赛 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知识小竞赛的题可以是单元的重点,要有不同类型, 如: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问答题。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对答错的题采取抢答纠正 的方式给加分。总之,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需要掌握的内容。 总之,在复习课中,不能只让学生当“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 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整理、归纳、应用、评价等过程,使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距离 5
10
(米)
记录二
时间 5
10
(秒)
距离 (米)
10
20
6
记录三
时间 5
8
(秒)
距离 3.125 5 (米)
10
16
6.25 10
7
记录四 时间 5 (秒)
距离 5 (米)
10
15
20
10
15
20
速度一定,路程越远,时间越长。速度一定,时间越短,路程越短。 路程一定,速度越慢,时间越长;时间一定,速度越慢,路程越短。 路程一定,速度越快,时间越短;时间一定,速度越快,路程越长。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测量距离和时间
导入新课
故事《龟兔赛跑》
在兔子和乌龟比赛过程中,什么是相同的呢?
2
我们来测一测
视频
3
5米 5秒
10米 10秒
15米
20米
5秒
10秒
4
5米 8秒
10米 16秒
3.125米 6.25米
5秒
10秒
15米 15秒
20米
20秒
5
把我们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记录一
时间 8 (秒)
22
8
比比看,谁的汽车跑得最快?
各组比赛时,把玩具汽车放在直线跑道上,并开始计时,拿红旗的同学每隔一 段距离插上一面红旗,十秒钟到,老师说停,记录的同学记好汽车跑了多少米。 插旗的同学将旗插到规定的位置,各组从起点到旗的距离都是相等的。然后把 汽车放下,当汽车跑到旗的位置时,拿表同学按下按钮,记录的同学记下时间。
14
5.___距__离___和____时__间_____可以告诉我们物体运动的快慢。 6.根据我们的实验,分析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因素。 答: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速 度快,反之,运动的速度慢。或者相同的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 用的时间少的,说明速度越快,反之,运动的速度慢。
15
1 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风、露、霜、云、雨、雪的成因等,向学生进行科学启 蒙教育。
21Biblioteka 四 基本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 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六 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暗示法 七 教学进度 按教研室的进度进行。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到这就 结束了,接下来,让我们共 同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吧!
16
距离和时间 钢卷尺: 距离 秒表: 时间 位置 方向 距离 时间 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7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 呢?
18
谢谢观看 !
2020/9/10
19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
三 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 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 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 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
5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二 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23课,其中第22、23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 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 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2、3、课) 2 动物王国:单元按照个体--—类群的思路编排,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昆虫、鸟类、哺乳类、两栖类、 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4、5、6、7课) 3 材料与生活:从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 (包括8、9、10、11、12课) 4 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 会使用测力计。(包括13、14、15、16课) 5 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包括17、18、19、20、21课) 6 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 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一 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 所教四年级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0多人。这些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的学习。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
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 动手的能力。
1 观察能力:学习用目测方法观测风向、风力,用测力计测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 构造。
2 实验能力: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 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3 探究能力: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认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水的三态变化。 4 分析综合能力: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热传递的方式。 5 推理能力:学习运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认识露、雾、云、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6 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 7 动手能力: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9
记录一
时间(秒)
2
距离(米)
距离(米)
4
6
8
10
12
10
记录二
距离(米) 5 时间(秒) 时间(秒)
10
15
20
25
11
距离:米 25
20 15
10
5
0
2 4 6 8 10 12 时间:秒
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速度快,反之,运动的
速度慢。或者相同的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少的,说明速度越快,反
之,运动的速度慢。
12
分析我们的测量结果
从上面的数据的记录中, 我们发现比较物体运动快 慢的方法有哪两种呢。
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3
课堂练习
1.一个物体运动的状态,一般从___位__置____、___方__向____、____距__离___、 ___时__间____等方面来描述。 2.小明走10米用了5秒钟,小光走20米用了8秒,____小___光___运动的快, ___小__明___运动的慢。 3.小华和小红共同跑50米,小华用了10秒,小红用了8秒,___小__红___运动的快。 4.小亮走8米用了5秒,10秒走___1_6_____米,20秒走_____3_2_____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