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合集下载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例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例2)
柱状图
适用于展示不同分类数据的占比关系,可以清晰 地比较各个分类的大小。
堆叠柱状图
适用于展示多个分类数据之间的占比关系,可以 强调不同分类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相关性分析展示
散点图
适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直观地看出变量之间 的趋势和强度。
热力图
适用于展示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来表示 相关性的大小。
03
拓展相关领域知识
除了数据可视化本身,我们还将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如数据分析、数
据挖掘等。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和价值。
谢谢聆听
数据分布
对于呈现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图, 如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等,可选 择直方图、核密度图等。
数据比较
对于需要进行数据间比较的统计图, 如对比不同组别或时间点的数据差 异,可选择柱状图、条形图、箱线 图等。
数据趋势
对于需要展示数据变化趋势的统计 图,如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模型等, 可选择折线图、散点图、面积图等。
使用颜色来突出重要数据点或特 定区域,引导观众关注关键信息。
保持颜色的一致性,避免使用过 多颜色导致视觉混乱。
标题、标签和注释规范清晰
为图表添加简洁明了的标题,准确反映图表的主题和内容。 使用清晰的标签和注释,说明数据点、数据系列和图表元素的具体含义。
保持字体大小和颜色的可读性,确保观众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图表信息。
04
选择
时间序列数据展示
折线图
适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趋 势,可以清晰地看出数据的起伏
和波动。
柱状图
适用于展示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对 比,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时间的
数据大小。
面积图
适用于展示多个时间序列数据之 间的叠加和对比,可以强调数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98~99页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各类统计图的特点,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获得的信息和需要,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观察下列三张统计图(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图略),从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2、比较以上三张统计图,说说三类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2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1)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2019—2019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2019年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2019年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2、分组讨论:(1)从三个统计表中你分别获得哪些信息?(2)你认为可以用哪几种统计图来表示每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3、交流汇报(1)指名分别说说各组的讨论结果。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4、总结比较各种统计图,讨论: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优势?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用统计图?(1)比较第(1)题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都可以表示出各年的树木数量;也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不同点:提问:如果要知道2019年的树木棵树,你能从这两幅统计图中看出来吗?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量增减变化趋势中的优势。

(2)比较第(2)题的条形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相同点:都可以表示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可以比较所占百分比的多少。

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26张PPT)

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26张PPT)

202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 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图
哪一种统计图更合 适,为什么?
202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 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图
202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 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图
➢ 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 总量的百分比。
➢ 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 总量的百分比。
➢ 直观地看出各种树木与 树木总量间的关系。
94075
58254 70611 20048 25947 29721
34854
40738
(70611-58254)÷58254≈21.2%
答: 2015年年末的移动宽带用户比 2014年年末多21.2%。
(94075-70611)÷70611≈33.2%
0 2014 2015 202X 202X 202X 年份
(2)*请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上表中的相关信息。
沙漠、石头山地、永 久积雪和冰川
21.6%
工矿、交通、城市用 地和内陆水域等
15.7%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百 分比情况统计图
耕地 13.5%
林地 16.6%
草地 32.6%
课堂小结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仅需要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
要清楚地看出数量变化的 趋势
树种
杨树 柳树 松树 槐树 其他
总量/棵
50
40
30
30
50
➢ 仔细视察这两个表格,看看从中你能得到哪

些信息?
究 ➢ 想一想,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根


据你的选择在练习本上绘制统计图。
➢ 小组交流:哪种统计图最合适,为什么?
202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双眼,我知道,今天的数学课将会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一扇新窗户。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一课,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一次探索,更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次提升。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统计与概率》单元中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我们将探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一些实际的统计图案例,还有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三种统计图的简单框架,并在每个框架下写明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作业题目是:“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运动,收集一组关于这项运动的数据,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这些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也在想,如何能让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作业,并互相评价,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我的一天,一个充满挑战和收获的一天。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用心去学习,就一定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情景引入的设计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个情景引入的环节。

我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身高数据,这个数据是学生们熟悉的,也是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通过这个情景引入,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示范教学设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使学生能结合不同统计图,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在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及统计意识。

3.使学生能感受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不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不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大家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预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师: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有时还会用到折线统计图。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第(1)组数据1.阅读理解。

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知道了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2021年树木数量最多,2017年树木数量最少等。

2.提出问题。

师:如果要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用哪一种统计图更合适呢?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种统计图?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统计图,并分享从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提出疑问并评价同学的展示。

预设1:选择条形统计图。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预设2:选择折线统计图。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变化趋势。

3.观察比较。

师: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又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19张PPT)

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19张PPT)

2011 200
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总量/棵 250 200 150 100 50 0
150
170
100
120
2007 2008 2009 2010
200 2011
年份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年份 总量/棵
2007 100
0 城镇
农村 地点
2012年6月末网民城乡结构统计图
农村 ( )%
城镇( )%
年 月末网民城乡结构统计图
() 26.5%
() 73.5%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下面每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填一填。
(1)彩虹小学图书室202X年各类图书数量统计表。
种类 文艺故事书 科普读物
(2)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我国2006-2011年年末电话用户数统计图
数量/万户 120000
固定电话年末用户 移动电话年末用户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
拓展提升
截止2012年6月末,全国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比2011年12月末增加1464万。
60000
64125 54731
46106
40000 36779 36564 34036 31373 29434 28512
20000
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
(1)200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比固定电话用户多百分之多少?2011年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它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统计图的表现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案例和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分析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种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1.条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2.折线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统计图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统计图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让学生举例说明。

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第一章:统计图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统计图。

1.2 教学内容:统计图的定义和分类。

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特点和用途。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1.4 教学活动:引入统计图的概念,解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给定的数据集。

第二章:条形图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条形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

使学生能够利用条形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2.2 教学内容:条形图的绘制步骤。

条形图的解读方法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讲解条形图的绘制步骤,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练习解读条形图,提供实际数据进行分析。

2.4 教学活动:讲解条形图的绘制步骤,包括确定坐标轴、绘制条形等。

提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绘制条形图并进行解读。

讨论条形图的注意事项,如标签清晰、坐标轴范围合适等。

第三章:折线图的绘制和解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折线图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绘制和解读折线图。

3.2 教学内容:折线图的定义和特点。

折线图的绘制方法。

折线图的解读技巧。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折线图的特点和用途。

讲解折线图的绘制方法,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3.4 教学活动:引入折线图的概念,解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讲解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坐标轴、连接数据点等。

提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绘制折线图并进行解读。

第四章:饼图的绘制和解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饼图的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能够绘制和解读饼图。

4.2 教学内容:饼图的定义和作用。

饼图的绘制方法。

饼图的解读技巧。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饼图的特点和用途。

讲解饼图的绘制方法,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是探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复习铺垫。
结合相关的统计图,激活学生对学过的统计图特点的记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关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前对各统计图的优点了然于心。
2.对比、分析。
(1)200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比固定电话用户多(46106-36779)÷36779≈25.36%……
(2)交流感想,完成统计图。
2.合作解决问题。
(1)1.46÷27.1%≈5.39(亿人)
(2)1.46亿=14600万
14600-1464=13136(万人)
(3)完成统计图。
3.解决问题。
下面是两个水果店1~4月的销售情况(单位:kg),为比较两个水果店销售量的稳定性,你认为选择(折线)统计图较合适。
识到各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体验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正确应用,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
教师点评和总结: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习重点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习难点
区别不同统计图的应用范围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引导学生回忆。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17分钟)
1.引导分析。例题中的三组数据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进行统计的?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名称及统计内容进行分析。
2.引导选择。
例题中的三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3.引导总结。
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4.引导尝试运用。
完成教材99页“做一做”。
1.讨论、回答。
数据1:统计了数量的多少,关注总量的变化。
数据2:统计了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关注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2.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清选择的根据。
3.全班交流、总结。
明确要根据统计数据的特点和统计需要选择统计图。
4.独立完成教材99页“做一做”,并汇
报。
2.选择。
(1)“一班有学生35人,男生占2/5,女生占3/5”,用(C)统计图来表示男、女生占学生总数百分比最为合适。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101页第5题。
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来反映数据信息,能从各种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熟练地作图,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统计图,既是对前面各种统计知识的汇总,又是对各种统计知识的拓展。教学时,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探究、思考、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认
⑤表示某超市各种商品的销售额,选(B)
⑥表示一昼夜气温的变化情况,选(B)。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
计图
三、拓展提高。(15分钟)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02页第6题。
(1)引导学生完成第(1)问中的计算。
(2)引导学生交流感想并完成统计图。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03页第7题。
1.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中,有效利用教材例题资源,引导学生对每组数据的特点及关注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逐渐明确每组数据的统计目的,为下一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提供依据。
3.选择统计图。
在完成各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及每组数据的分析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4.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师生合作,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教材中的相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A.条形B.折线C.扇形
(2)表示某地气温及其变化,用(B)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A.条形B.折线C.扇形
(3)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下面数据最合适?
①表示参加各种小组的生人数情况,选(A)。
②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数选(C)
③表示我国几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选(A)
④表示学校各年级的人数,选(A)
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1.自主回答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
务。
1.填空。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