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件—谁的本领大_中班_语言
谁的本领大幼儿园大班语言PPT课件

大班 语言
活动目标
运用“……比……更……”的句式清楚地表达比较结果。 能够专心倾听,提高语言的记忆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 体验竟赛性游戏的兴奋和快乐,拓宽知识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会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能。 课件:电动车、汽车、火车、飞机、木头、砖块、石头、锤
子、猫、羊、牛、长颈鹿图片。
引导幼儿用“……比……更……”的句式清楚地表达。
3.师生讨论,小结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引导语: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这个游戏怎么玩吗?它的规 则是什么? 规则:后一种事物一定要比前一种事物的性能更强;要记住并准 确复述前面已经接龙的句子。
• 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教师给予指导。 • 1.逐一播放课件图片,教师说出事物的性能(如“木头硬”),
• 比较身高,进入游戏情境。 • 1.请两名幼儿比身高。 • 引导语:谁比谁高?还有人比×××高吗? • 2. 小结:除了身高,今天我们还玩“谁的本领大?”的游戏,
比一比哪种东西性能更强,还要比比谁是班上的最强大脑。
• 播放课件图片,引导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 • 1.播放电动车,帮助幼儿找出电动车的特性。 •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说出答案,如汽车、火车、飞机等。
谁更高?
• 小结游戏情况。 • 师幼一起统计分数,公布竟赛结果,祝贺获奖者,表扬在小
组竟赛中表现突出及有进步的幼儿。
鼓励两组幼儿轮流发言用“……比……更……”的句式接龙; 鼓励幼儿接得越快越好,接得越长越好,接得越准确越好。 • 2.提醒幼儿要专心倾听,先举手再发言。 • 3.鼓励幼儿记住别人说过的句子。 • 4.教师记录下每一轮接龙竞赛的分数。幼儿熟悉玩法后,可 让幼儿看图说出事物的特性,
幼儿园中班语言谁的本领大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谁的本领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谁的本领大》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兔子、小松鼠、小鸭子等动物的特点和长处。
2. 观察不同动物的特点,让幼儿通过比较,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
3.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谁的本领大》。
2. 不同动物的图片或玩具。
3. 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
2. 故事讲述:讲述故事《谁的本领大》,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长处。
3. 观察和比较: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或玩具,让幼儿观察和比较,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
4.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表达自己喜欢的原因。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述、观察比较、绘画活动和表达自己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扩展:1.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和同伴的长处和特点,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一个动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节,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七、家园共育:1. 家长指导:向家长介绍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相关活动,如观察身边的动物和人物,讨论他们的特点和长处。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发展。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评估幼儿在故事理解、观察比较、绘画表达和语言交流等方面的进步。
2. 教学调整: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发展。
《谁的本领大》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谁的本领大》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幼儿的判断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谁的本领大》2. 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比赛本领的故事。
兔子跑得快,但不会游泳;乌龟游泳能力强,但跑得慢。
在比赛中,兔子因嘲笑乌龟而陷入困境,最终乌龟帮助兔子脱离困境,两人相互尊重,共同成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幼儿的判断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幼儿集中注意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
2. 故事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兔子和乌龟的本领以及他们的互动。
3. 故事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兔子为什么会陷入困境?”“乌龟为什么能帮助兔子?”“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等。
4. 情景扮演:分组让幼儿扮演兔子和乌龟,进行情景扮演,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的主题,教育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欣赏。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和情景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倾听、表达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兔子或乌龟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故事角色的理解。
2.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画出自己喜欢的场景,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讲解故事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易懂,生动有趣。
2. 在故事讨论环节,鼓励每个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判断力和想象力。
中班语言教案:谁的本领大

中班语言教案:谁的本领大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讨论,引导幼儿学会比较和评价,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谁的本领大,培养幼儿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教师口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
2.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参与。
3. 采用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谁的本领大》2. 角色头饰:小猫、小狗、小鸭、小鸟3. 贴纸、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五、教学内容:1. 教师讲述故事《谁的本领大》,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和角色特点。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认为谁的本领大,培养幼儿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5.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认为本领大的角色,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幼儿能够充分理解和参与。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个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在绘画环节,尊重每个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幼儿在听力理解、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提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回顾上一节课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谁的本领大》3. 讨论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和情节。
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5. 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认为谁的本领大,培养幼儿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中班语言《谁的本领大》活动教案

中班语言《谁的本领大》活动教案1.1 活动背景:1.1.1 通过讲述《谁的本领大》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们各自的特点和独特本领。
1.1.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1.1.3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情节:2.1.1 讲述《谁的本领大》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中兔子和熊比赛本领的过程。
2.1.2 分析故事中兔子和熊各自的本领,让幼儿观察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2.1.3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本领,要珍惜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教学内容3.1 故事阅读:3.1.1 带领幼儿阅读《谁的本领大》的故事,引导他们关注故事中兔子和熊的本领。
3.1.2 鼓励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动物,进行情景表演,增强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1.3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动物们谁的本领更大,培养他们的评判能力和观点表达。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让幼儿了解《谁的本领大》故事中兔子和熊的特点和本领。
4.1.2 培养幼儿观察故事情节,分析角色特点的能力。
4.1.3 提高幼儿对动物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动物知识。
4.2 技能目标:4.2.1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讲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4.2.2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4.2.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情景表演中相互配合。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兔子和熊各自的特点和本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5.1.2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进行角色扮演。
5.1.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情景表演中相互配合。
5.2 教学重点:5.2.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本领,要珍惜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5.2.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讲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中班语言教案《谁的本领大》

中班语言教案《谁的本领大》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谁的本领大。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说出自己喜欢角色的原因。
1.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听说能力,让他们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3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对故事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名称:《谁的本领大》2.2 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一只猫和一只老鼠比本领的故事。
猫认为自己会捉老鼠就是本领大,而老鼠则认为自己会躲猫才是本领大。
他们互相争论,决定通过比赛来决定谁的本领大。
在比赛中,猫和老鼠各自展示了自己的本领,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本领大小并不是唯一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2.3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谁的本领大。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说出自己喜欢角色的原因。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或图片与故事相关的手偶或贴纸记录卡片或画笔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合集体活动的座位安排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为故事活动做好准备。
4.2 故事讲述: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讲述故事,让孩子们积极参与。
在故事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3 故事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孩子们讨论故事中谁的本领大。
-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喜欢角色的原因,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孩子们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度。
5.2 评价方法:观察孩子们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记录他们的回答和互动情况。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收集孩子们的记录卡片或画作,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故事《谁的本领大》教案

中班故事《谁的本领大》教案第一篇:中班故事《谁的本领大》教案活动名称:中班语言故事《谁的本领大》活动目标:1.知道梅花鹿和猴子各有不同的本领,理解故事发生发展的情节.2.能大胆表现出梅花鹿和小猴子摘不到果子的急切心情,并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它们摘到果子的办法。
3.懂得同伴间要相互帮助,只有互相帮助本领才会更大。
活动准备:课件,梅花鹿和猴子图片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梅花鹿和猴子谁的本领大,引出课题。
出示课件提问:这是谁?梅花鹿和猴子谁的本领大?二、演示课件,讲故事第一部分,理解梅花鹿和小候摘不到果子的原因和着急的心情。
1.猴子没有摘到果子他的心情怎样?2.梅花鹿没摘到果子,他的心情是什么样?(引导幼儿表现梅花鹿和猴着急的样子)3.梅花鹿和猴子都没摘到果子,咱们快帮小动物想个办法吧。
(引导幼儿大胆讲述)三、演示课件讲述故事第二部分部分,理解梅花鹿和小猴是怎样摘到果子的。
提问:1.他们摘到果子了吗?是谁想了个什么办法摘到果子的?2.他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四、演示课件讲述故事第三部分,懂得同伴之间要相互帮助,只有互相帮助本领才会更大。
提问:1.现在你认为猴子和梅花鹿谁的本领大?2.大象裁判说谁的本领大?教师小结:他们各有各的本领,只有相互帮助本领会更大。
五、幼儿完整听故事,理解故事发生发展的情节。
提问:1.梅花鹿和猴子为什么吵起来?(引导幼儿知道两只动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2.大象想了个什么办法让梅花鹿和猴子比赛?(引导幼儿说出大象说的话)3.梅花鹿和猴子为什么没摘到果子?5.大象说谁的本领大?六、结束部分最后他们又是怎么摘到果子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摘果子的过程)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很多的本领,你们的本领是什么?(引导幼儿知道互相帮助本领会更大)微课教学设计活动名称:中班语言故事《谁的本领大》授课教师:希日古丽·阿卜来提(温宿镇校场路双语幼儿园)2016年4月22日第二篇:中班故事《谁的本领大》教案活动名称:故事《谁的本领大》活动目标:1知道梅花鹿和猴子各有不同的本领,理解故事发生发展的情节。
中班语言活动:故事《谁的本领大》

中班语言活动:故事《谁的本领大》教学理论依据及实施策略《谁的本领大》是一篇久经传承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以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领—遇到困难想办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节为主线,揭示了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本领更大的道理。
中班幼儿语言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学习角色对话对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我对故事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动物之间的对话。
活动中,运用课件呈现赏析故事、猜测讨论解决困难、角色体验理解内容、情感对比明晰道理、关注生活提升经验的环节。
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经验的积累,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中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1、视听结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感染力强的特点。
利用这一特点,创设幼儿喜欢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幼儿如临其境,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动画演示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根据中班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
在活动中,我们依据故事内容,通过课件的演示,生动地表现故事中小猴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到合作摘到果子的过程,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不仅有助于幼儿模仿,还有利于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再现生活掠影,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利用ppt展示幼儿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精彩瞬间,帮助幼儿回忆、发现生活当中处处体现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有效提问,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明晰故事所讲道理提问是支持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有效提问的教学手段,给幼儿创造想说、敢说的空间,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开放性提问。
活动中,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转折处停一停,抛给孩子们开放性的问题,活跃孩子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