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湿地保护利用规划

合集下载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简要方案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简要方案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简要方案一、范围调整1.调出保护区面积258∙77h m2,其中缓冲区调出210.85 hm2,实验区调出47.92 hm2o2.调入保护区面积528. 37 hm2,其中缓冲区调入239. 90 hm2,实验区调入288.47 hm2o范围调整后保护区总面积增加269. 60 hιΛ增幅1. 75%o调出、调入部分是按照《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等文件规定对保护地优化整合要求,剥离重叠管理权属,以明确土地权属和管护职责,提高保护区管理效率为目标。

以呼兰区行政边界作为保护区边界,将边界外属于松北区、道外区、宾县的部分调出保护区,将边界内需保护的湿地调入保护区。

调出保护区的部分其保护等级不变,分属于黑龙江哈东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宾县水务局进行保护管理,受到《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黑龙江省湿地名录》等法规政策的保护。

按照行政边界将各个保护地单元进行划分管理后,各自权属清晰、管理职责明确,将有助于由自然保护地所在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分级管理,有助于进行进一步归并、重组、优化松花江沿岸相邻自然保护地,实现对该区域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

二、功能区调整1.根据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北环段工程项目(属“2021黑龙江百大项目”)设计规划,将松花江特大桥工程建设范围及两侧预留航道范围,涉及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的部分,调整为实验区。

核心区调整为实验区面积23.95 hm2;缓冲区调整为实验区面积29.87 hm2o调整区域为长条形,共调整长度3663 m (其中核心区1686 m,缓冲区1977 m);平均宽度150 m(142 m-155 m), 其中工程桥面宽度30-35 m,桥墩宽度28-88 m,两侧预留航道区域各30 m o2.将核心区与新调整实验区相接的两侧向内100 m范围调为缓冲区,共计33. 06 hι∏2(其中南侧17. Whin?,北侧15.89 hm2)o工程建设范围以公路用地为主要依据,桥梁整体垂直投影面四周边缘定为工程建设范围。

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国家湿地公园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国家湿地公园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国家湿地公园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2-02-18T08:59:25.91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8期作者:王一丹[导读]哈尔滨市林业和草原科研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有一种风景,并不一定要涉险远跋;有一种宁静,并不一定要远离都市。

这就是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近郊的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松花江北岸,距离哈尔滨市松北行政中心只有6公里,也是中国境内距离城市较近的原生态湿地公园之一。

地理坐标为北纬45°51′51″~45°52′28″,东经126°27′43″~126°28′14″的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国家湿地公园,南北长1706米,东西宽1499米,总面积为127.47公顷,公园湿地率达到43.55%[1]。

公园内分布有大量的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四周林木葱茏,水波浩淼,成为众多湿地植物的生长地和多种水禽的栖息场所,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旅游景观和科研价值[1]。

黑龙江哈尔滨市湿地公园标识系统整体布局合理,标牌数量控制得当,位置选择恰当,周围没有障碍物。

标识系统按三级划分构成湿地公园完整的标识系统,互相配合、相辅相成,互为载体。

在工艺上选取进口菠萝格木打磨表面处理或花旗松表面处理,图案手工雕刻填漆,表面进口木器漆处理,面板316不锈钢板折弯造型及烤漆,文字采用意大利进口油墨丝网印刷,表面防紫外线处理,装饰条钢板折弯烤漆,底部铝板折弯焊接成型烤漆。

标识牌配有二维码和红外线感应装置,当访客靠近时耳边便传来伴有潺潺流水和鸟儿歌声的导游词,让访客感觉置身世外桃源。

标识系统主要以室外标牌为主,包括:湿地公园信息介绍标识牌、景点讲解标识牌、区域导览标识牌、植物科普标识牌、警告性标识牌、提示性标识牌。

一、标识系统设计原则黑龙江哈尔滨市湿地公园总面积127.47公顷,属于全国范围内占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标识系统规划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人性化:一切以访客的视角为基础,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注意信息的准确性、摆放位置符合人体工程学以及阅读视角的需求,注意关怀弱势群体的需求。

哈尔滨市松北区城市湿地水环境分析及针对旅游开发活动的保护措施

哈尔滨市松北区城市湿地水环境分析及针对旅游开发活动的保护措施
关 键 词 : 市 湿 地 ; 环 境 ; 北 城 水 松
中图分类号 : 1 1 1 X 7 .
文献标 识码 : A
S n iUr a el d W ae ay i o g Be b n W t n a trAn lss
L a ige g ,MaXue g ,Re bn ,L iu n 4 ,R n Y ‘ u nJn fn fn n Yii。 i g a g J e i
me to e ub nwe a d whc a s d ted s o e fte sn e ra t d T ea t l aye elv lo n e n f h r a t n ih c u e et y d o o gb iu b n wel . h ri e a lss t e e fs gb i t l h r h n a c n h o
3 H i n j a rvneo n i n na c nicR sac s tt,Habn10 5 C ia . e o g mgPoic fE vr me t S i t eerhI tue l i o l e f i ni ri 5 0 6, hn ;
4 Habn I d sr lUnv ri . ri n u ti iest a y,Habn 1 0 0 r i 5 0 6,Chn ia;
Ab t a t W i e r p d y d v lp d o e ct d t e g o n fp o l ,a v me i a tw sc u e o t e wa e n i n sr c : t t i l e eo e ft i a h r wi g o e p e d e mp c a a s d t h tre v r - hh a h yn o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2.14•【字号】哈政办规〔2017〕69号•【施行日期】2017.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哈政办规〔2017〕69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2月14日哈尔滨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海南现场会议、徐州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经验交流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59号)、《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黑发〔2017〕5号)、《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会哈尔滨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责任分解的通知》(哈办发〔2017〕32号)和《黑龙江省城市双修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黑规委〔2017〕4号)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及哈尔滨市获批全国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作为开展“省会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

哈尔滨城市湿地功能与保护

哈尔滨城市湿地功能与保护

哈尔滨城市湿地的功能与保护摘要: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肺。

本文针对目前哈尔滨市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世界先进国家对湿地保护的方法和标准,就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哈尔滨市湿地生态系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哈尔滨市湿地类型分布、功能特点等基本情况,具体提出了加强监管、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等具体对策建议。

为保护包括太阳岛、金河湾、呼兰河口等哈尔滨自然湿地景观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哈尔滨,湿地,功能与保护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哈尔滨城市湿地的概况哈尔滨市,坐落于中国东北部,生态资源丰富,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带来了无尽的秀美和丰饶,也孕育出两岸大片的湿地资源。

哈尔滨市辖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境内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现有湿地面积12.5万公顷,约占其总面积的3%,其中包括太阳岛湿地、金河湾湿地、滨江湿地、呼兰河口湿地、伏尔加庄园、白鱼泡湿地等多处自然湿地景观。

这些湿地与河流纵横交织,为维护东北平原生态平衡发挥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哈尔滨城市湿地的功能2.1提供水源功能我国东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工农业的大力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哈尔滨湿地是东北平原的天然贮水库,也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之一,可以为周边地区及其下游地区提供宝贵的工、农业生产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渗漏、侧渗方式补充地下水源,提高地下水位,为保证哈尔滨市水资源安全作用明显。

2.2调节气候湿地具有调节空气湿度、降低气温等作用,其通过水分的蒸发和蒸腾,可使局部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得以改善。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起到“温度调节器”和“天然散热器”的作用[1]。

《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规划》

《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规划》

《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申请单位: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题负责人:编制日期:年月日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九年八月1规划背景哈尔滨市是黑龙江支流松花江畔最大的国际化都市,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

哈尔滨市位于北纬44度以北,夏季气候温和凉爽,冬季冰雪覆盖、寒冷干燥,具有鲜明特色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美丽的松花江绕城而过,夏季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冬季则成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神话世界,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松花江是哈尔滨市的母亲河,是哈尔滨市的地理标志,也是令哈尔滨市民最骄傲的城市名片。

在哈尔滨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松花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

松花江两岸的广袤土地、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景观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松花江的航运作为城市货运和客运的主要方式在城市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松花江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历史的作用外,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旅游业发展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松花江上建设的太阳岛旅游区是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以松花江为主要载体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

松花江在具有一年四季全天候旅游特征的哈尔滨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临近城市的河岸带和滩地被大量地无序开发;沿岸带产业布置不合理,致使沿岸带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由于上游的污染和城市的污水排放,松花江水质有持续变坏的趋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河道的沿江滩地被大面积占用,开荒种地、挖塘养鱼、猎兔捕鸟、烧砖取土、私建滥建等活动普遍存在,逐年在蚕食着松花江沿岸的湿地生态资源。

目前,已有58 km2滩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占哈尔滨滩地总面积的28%。

无序开发和人为的破坏,使沿岸及岛滩的自然风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据哈尔滨滩涂部门的资料,哈尔滨市松花江沿岸滩地、沙洲面积达211 km2,城区段有大套子滩岛、阳明滩、苟岛滩等滩涂资源18处,有优越的土地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哈尔滨城市发展规划已把松花江沿岸和岛滩开发纳入了城市发展的范围。

黑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特征及保护利用

黑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特征及保护利用

黑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特征及保护利用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还能够调节气候、净化水环境等。

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黑龙江省的湿地植物资源特征及保护利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一、黑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特征(一)物种组成黑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丰富,物种组成多样。

主要包括湿地特有植物、湿地常见植物和湿地乔木等。

湿地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沼泽地、湿地草甸等地区,如刺莲、菱叶藻、苇藻等;湿地常见植物包括芦苇、香蒲、菰等;湿地乔木主要指水杉、柽柳等。

这些植物的存在丰富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湿地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二)分布特点黑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

主要集中在三江湿地、饶河湿地、哈尔滨湿地等地区,这些地方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适宜湿地植物的生长繁衍。

在黑龙江省境内还分布着大片的南北沼泽地,为湿地植物的分布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三)生态功能黑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不仅在植被覆盖、水源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还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

湿地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水土流失、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等,这些都是湿地植物对生态系统稳定运行所做出的贡献。

二、湿地植物资源保护对策(一)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针对黑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的特点,应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

通过监测,及时了解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和变化规律,为科学保护湿地植物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二)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根据湿地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

加强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和管理,保障湿地植物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开展科学研究对湿地植物资源进行科学研究,了解湿地植物的生长繁殖规律和适应环境的特点,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植物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四)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湿地植物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湿地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保护湿地植物资源的合力。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哈政办规〔2018〕2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哈政办规〔2018〕2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哈政办规〔2018〕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1月29日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发〔2015〕25号)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规〔2017〕61号)精神,加快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全面保护湿地,强化湿地利用监管,推进退化湿地修复,为建设美丽哈尔滨提供重要保障。

(二)总体布局实施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湿地生态廊道,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

沿哈尔滨松花江带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湿地生态长廊”,建设城市自然湿地示范区。

(三)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续性;坚持全面保护、分级管理原则,将全市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实行湿地名录管理,重点加强自然湿地、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区县(市)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坚持部门联动原则,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公安、环保、农业、水务、旅游等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协同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坚持严格考核、保障有力原则,将湿地保护修复成效纳入对区县(市)政府领导干部考评体系,严明奖惩制度,湿地保护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避暑休闲度假游
旅游产品
冰雪观光娱乐游
松花江主题游船游 湿地生态科普游 湿地探险之旅 郊野休闲运动游 水上及冰雪运动游
都市休闲游 江岸自驾车游
乡村群落游
7.构建便捷低碳的区域游览交通网络系统
依据环保、经济、 可操作性原则规划区域 道路交通系统。建立区 域内水陆联运交通体系, 开辟多类型、多特色主 题游览线路。规划陆路 交通形成两条环线: 一 是 打 通 沿 江 250 公 里 堤顶路,形成区域绿色 慢行交通环线; 二是提档升级区域现状 道路,形成外围快速交 通联络线。 完善各景区内部道路建 设,提高景区景点可达 性。水路开通水上巴士, 构建丰富的游江线路及 湿地游览线路。
规划在哈尔 滨市首次实现了 基于GIS技术的 生态安全格局系 统研究和湿地等 生态本底资源的 数量化评价,为 构建哈尔滨市生 态安全格局,实 现“生态市”建 设目标奠定了基
础。
哈尔滨市正射影像图
项目实施情况
1.在《规划》指导下,松花江旅游客源码头及航线规划、松花江养殖业 规划等专项规划和部分景区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
规划综合了
城乡规划、保护
区规划、风景旅
游规划、水生态 修复规划、土地 利用规划等多行
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综合 统筹
业规划,实现了
松花江哈尔滨区
域从生态资源保 护、景观系统布 局、游赏系统组
生 态 资
织、旅游支撑系 源
景 观 系 统
统构建、居民社 保











统居民区社域会产




保 障 实 施 体 系
会引导调控、区 护






域产业引领、保



障实施体系建设
等多方面的综合
统筹。
3.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是在哈尔 滨努力实现 “一江 居中、两岸繁荣” 的关键发展跨越期 编制完成的,规划 提出了“以江为纲, 以保促游,以游带 产,以产富民” 的 规划总思路,这对 于构建可持续的城 市发展大环境具有 战略意义。
“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
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背景
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是在党中央提出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保护 利用好松花江湿地资源尤为重要,规划编制对于落实科 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适应快速城市化进程,创建 环境友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 环境 优良
四季景 观魅力 独特
活动 内容 丰富
旅游 设施 完备
综合 效益 显著
节能 低碳 环保
规划目标
资源保护 生态环保 产业发展 社会文化
3.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保护恢复湿地资源
在湿地资源综合评价 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的湿 地资源类型、分布、价值 及敏感程度,借鉴国内外 相关经验,采取分区保护 与专项保护相结合的保护 方式,制定保护措施,确 保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通过规划严格保护242平 方公里优异湿地,恢复83 平方公里湿地资源,风景 游览区以湿地资源保护为 利用前提。
百万山松辽欲生八松月金都月艳千百老苇湖松群天观雁湿绿三渔游多湿退和城都一游生鸥松 里顷水江阔把态方江湖源市落阳年年头荡光江力鹅星鹤地色野猎艇彩地耕谐乡市江人态鹭江 长湿如碧壮松文宾小之水休虫沐古渔山垂山湿滩湖赏翔科休休文之魅重还社统绿两万长凫湿 廊地画水美江明客镇畔城闲鸣浴道村上纶色地头中月集普闲闲化家力现湿会筹心岸众廊鹅地 处风醉泛世比美赏三赏巨长黄七运阿古白大蜚摇比星呼金在阳大月太太兴谱齐孕共景美鸣碧 处光心金无男名佳家民源岭土星粮勒堡鱼顶克舢赛海兰河狗明套琴阳平隆新发期繁中如其波 歌美窝波双儿扬境湾风镇湖山岛河锦盘泡山图板艇湾河湾岛滩子港岛庄岗篇展中荣填画间连 。 ,。,。,。,。,。,。,。,。,。,。,。,。,。,。,。,。,。,。,。,
松江湿地 松江湿地
松江湿地 松江湿地
规划内容
1.确定合理的松江湿地规划范围
从区域整合、城乡 统筹出发,将松花江哈 尔滨市区段长123公里 、两岸向外延伸2~5公 里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统一规划,规划范 围涵盖松花江滩涂湿地 、支流河口湿地和沿岸 景区,总规划面积1000 平方公里。区域内湿地 总面积600平方公里。
4.整合景观资源,打造特色景区
芦`海泛舟
松花江森林公园 白鱼泡湿地公园
金河湾湿地植物园 太阳岛风景区
5.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地域文脉
充分挖掘松 花江湿地的文化 资源,将沿江两 岸 123 公 里 沿 线 划分为各具特色 的景观风貌区, 打造特色鲜明的 中国松江湿地文 化品牌。
冰雪文化 水运文化
渔猎文化 金源文化
一江居中、 两岸繁荣
以江为纲
以保促游 以游带产 以产富民
4.跨区域研究,统一规划
规划首次 从湿地保护、 景观体系、旅 游系统等多方 面,将松花江 哈尔滨段一江 两岸、四区一 县1000平方公 里的广大区域 系统研究,综 合布局,城乡 统筹,总体规 划。
呼兰区
松北区
道外区 道里区
宾县
5.利用新技术科学评价,构建生态安全城市
4.松江湿地博览景区、松花江避暑城景区已经开始有序规划建设,部分景区已具 备接待能力。
松花江避暑城景区规划平面图
松花江避暑城景区规划鸟瞰图
5.首届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共接待游客 172.3 万人次。
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开幕式
6.区域旅游及相关产业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实现旅游收入约7亿元。
“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
谢谢
我们相信,水泽丰美、浑然天成的松花江母亲河,风景如画、辽阔壮美的松江湿地必 将在不远的将来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一幅壮丽的画 卷必将绘就于中国北方的大地上。
5.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地域文脉
充分挖掘松 花江湿地的文化 资源,将沿江两 岸 123 公 里 沿 线 划分为各具特色 的景观风貌区, 打造特色鲜明的 中国松江湿地文 化品牌。
6.突出资源特色,策划旅游产品
依托松江湿地和 冰雪文化两大核心旅 游资源,以现有的观 光类旅游产品为基础, 进一步挖掘文化型特 色旅游产品,策划夏 季以湿地避暑休闲度 假游、冬季以冰雪观 光娱乐游为核心的旅 游产品。
4.整合景观资源,打造特色景区
为更好地发展旅游产 业,在保护区域湿地资源 基础上,突出景区特征, 协调风景资源保护与风景 游览的关系,制定景观系 统规划。区域景观系统呈 现“项链式”布局模式— —以松花江为纽带,串联 123公里沿线不同特色景 区。可以概括为:“一江、 四段、十二景区”,打造 二十个主景、五十个中景、 一百个小景。
旅游客交运通码规头划规图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7.构建便捷低碳的区域游览交通网络系统
7.构建便捷低碳的区域游览交通网络系统
项目创新与特色
1.保护生态资源,创建环境友好型城市
规划首次 实现百万级人 口城市的生态 核心区系统研 究和科保护规 划,探索了湿 地资源保护、 恢复、利用和 管理的有效途 径。为构建低 碳节能环保、 生态可持续、 环境友好型城 市奠定了生态 基础。
一 江:松花江
规划总图
四段:湿地恢复培育段 城市绿色休闲段 松江湿地保护段 湖光山色景观段
十二景区:大 套子渔猎文化
岛等景区
1 大套子渔猎文化岛景区
2 阳明滩及群力外滩景区
3
长岭湖旅游风景区

4
金河湾湿地公园景区


5
太阳岛文化风情景区

规 划
6
狗岛景区
5 三家湾松江湿地度假新城景区
8
星海景区
9
月亮湖景区
松江湿地
1.保护生态资源,创建环境友好型城市
规划首次 实现百万级人 口城市的生态 核心区系统研 究和科保护规 划,探索了湿 地资源保护、 恢复、利用和 管理的有效途 径。为构建低 碳节能环保、 生态可持续、 环境友好型城 市奠定了生态 基础。
松江湿地 松江湿地
松江湿地 松江湿地
2.多层次统筹规划,实现区域和谐发展
松江湿地 松江湿地
松江湿地 松江湿地
湿地 保护 培育 规划
分区保护规划 分类保护规划 湿地恢复培育规划
保护 培育 措施
8条湿地资源保护和培育措施 9条动物资源保护措施 5条水域景观保护措施 8条外围地带保护原则措施
保护分区 生态景观保护区 自然景观保护区 风景恢复区 风景游览区 发展控制区
面积 104平方公里 138平方公里 83平方公里 185平方公里 490平方公里
狗岛景区规划
松花江旅游客源码头 及航线规划
群力外滩景区规划
2.湿地保护监控工程、退耕还湿工程、湿地修复重建工程、生态护岸及水系疏通工 程、堤顶路交通工程和景观系统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累计投资30亿元。
湿地保护监控工程
退耕还湿工程
湿地修复重建工程
生态护岸
水系疏通工程
堤顶路交通工程
3.15处旅游客码头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航程120公里的湿地风光游览线已经 开通。
10
松花江森林公园景区
11
老山头环坝水利景区
12
松江湿地博览景区
渔猎文化体验 “三野” 活动、自然修复 水上运动、都市休闲 湿地观光、湿地科普、游览体验 文化风情、冰雪文化、绿色休闲 湿地高尔夫 、游艇俱乐部 避暑度假、建筑风情 水鸟观察、星象观测 流域文化民俗体验 森林水岸疗养 坝上风光、水利科普、湖光山色 湿地保护、游赏体验
分区保护规划
分区保护规划图
4.整合景观资源,打造特色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