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散文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平凹的散文风格 贾平凹 ,1952 年 2 月 21 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 系,当代作家。 2017 年 3 月 22 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小编为你整理了贾平凹的散文 风格,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974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 年凭借《满 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奖。 1982 年发表作品《鬼城》 《二月杏》。[5] 1992 年创刊《美文》。1993 年创作《废都》。2003 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 院院长、 文学院院长。 2008 年凭借 《秦腔》 , 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 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 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 取了个大突破——凡对 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 都呈现文中。在贾平凹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 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 贾平凹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 但却能引人入胜。在贾平凹的《丑石》、 《静虚村记》、 《夜游龙潭记》等篇中, 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贾平凹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 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贾平凹对生命、历史、 宇宙的深深思索,使贾平凹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 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 个性。 细腻悠长,令人寻味。贾平凹的笔法如电影 镜头,推、摇、拉,一个个镜头将美景逐一展现。《商州又录》是贾平凹关 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 这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 贾平凹共

分 11 个段落 ,这 11 个段落之间的结构方式散漫、随意,但其笔调细致,就像是由 11 幅写意的素描画组成的画卷。如第一部分开头写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 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 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石头裸裸的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这段中 的“红”、“绿”、“瘦”营造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意境,不得不让人细细地去 品味。 贾平凹善于运用拟人、 通感的方式传递感觉, 如“路是顽皮的, 时断时续, 因为没有浮尘,也没有贾平凹的脚印”。贾平凹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 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 但却能引人入胜的散文, 浓的如酒般醇厚 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贾平凹 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贾平凹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静虚 村记》便是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佳作。回归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是贾平凹这 篇散文的一大特色。 为了达到自然与人融合这一境界, 贾平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 “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带有古典神韵的画面。 静虚村远离“繁华”、 “热闹”的城市, 是一个“清静”的地方。 与自然的接近使这里人们极易受到道 家“知足观”的影响。贾平凹们是山野村人,住着茅屋,却并不觉得“寒酸”; 贾平凹们喝的是粗茶,吃的是淡饭、一个个却坦然地端着碗“一律集在巷里,就 地而蹲”地吃喝。恬淡超脱、适意自然便是静虚村人最高的人生哲学,贾平凹们 “厚诚”、 “几乎近于傻昧”, 其实, 这些平凡到极点的山民都是真正的“智者”。 贾平凹们的脉搏和着山山水水的心律而跳动,自然,赋予了贾平凹们一切,也昭 示了一切。 在 《静虚村记》 中, 一草一木, 一石一屋, 都可见出人的心灵的投射。 语言平实、朴素、大气,善用白描手法。贾平凹是个注重语言的作家,贾平 凹的语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无言”。贾平凹早期创作即十分重视语言的运用, 贾平凹认为好的语言的标准一是充分地表现情绪, 二是和谐地搭配虚词, 三是多 用新鲜准确的动词。 如 《闲人》 中, “闲人是一个不拘生活小节、 性格开朗豪爽、 爱打抱不平的人,贾平凹够哥们儿义气,傲慢、还有点玩世不恭”。对闲人日常 生活, 结识朋友的描写, 就仿佛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立在面前一样。 就“‘喂, 哥们儿!’贾平凹一跳一跃地迈雀步过来了,还趿着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 不扣,或者是正儿八经的西服领带——总之,贾平凹们在着装上走极端,但却要 表现一种风度”。 就这样一位人物被贾平凹描绘得让人又喜又恨。 贾平凹没有用 什么过分的辞藻来堆砌,贾平凹就用一种平实的笔调来叙述,不刻意美化,也不 蓄意丑化。 《静虚村记》中对农村生活的抒写也是极其平实的,没有矫揉造作的 笔触,那样恬静的生活已经是最好的说明,无须加上不真实的花边。贾平凹靠白 描传神, 构筑起一个朴素恢弘、 沉稳深邃的艺术世界。 如贾平凹的 《延安街市记》 对街市上买卖场面的描写“买卖起来,价钱是不必多议,秤都翘得高高的,末了 再添上一点……临走,不是买者感激,偏是卖主道声‘谢谢’”,寥寥几笔,便 把虽已走进市场仍不脱农民本色的陕北“生意人”的那份厚道和淳朴勾画了出

来。 写得尤其精彩的, 是街市一角蹲着的两个一边吃着自家带的馍馍一边谈论着 儿女婚事的老人。请看面部细节的描写:“没牙的嘴嚅嚅着,脸上的皱纹,一齐 向鼻尖集中,嘴边的胡子就一根根乍[1]起来”,说到开心处,“常常就仰头笑 喷了唾沫溅出去,又落在脸上”,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那神情、 那心态不都活脱脱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吗? 走进贾平凹的散文天地,我们似乎踏进了一片原始森林,风景绚烂,色彩缤 纷,有一种野性的神秘和古朴的韵味,其中的山水花草,无不涂抹着一种古老而 神奇的色彩。读贾平凹的散文,常常会被一种不可捉摸的谜性情绪所困扰,无法 明确而清醒地把握其主题和内容。贾平凹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人、事、景都 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感觉色彩,有一种别样的风韵深藏在字里行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