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合集下载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4) 低品位矿—是反映矿石质量的名词,它相当 于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传统的 “表外矿”。 5) 工业矿—是反映矿石质量的名词,它相当于 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传统的“表内矿”。 6)查明资源量—包括探明的(331)、控制的 (332)及推断的(333)资源量。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2)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333:是根据矿体特征,用有限的工程圈定,矿体 连续性是推断的,无系统工程网概念。对厚度、 品位较稳定的分布面积较大的层状矿体可采用2~ 3倍(332)的工程间距探求333;普查阶段探矿工 程应具备相对的均匀性,并注意与后续详查阶段 工作的衔接。 334: 是由极少量工程验证,无需确定工程间距, 它属于未查明的潜在资源,矿体连续性是预测的。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 4)
预测资源量(334)
① 334是未查明的潜在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② 详查以上阶段不应有334:境界内应对矿床有总 体控制,资源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已经查明,故 不应再有334资源量。 ③ 普查阶段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在333以外的部 分地域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区、 矿床深部或边部,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④ 在矿产勘查报告中不能将334再写成3341、 3342、334?、3341?等。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估算—储量计算改为资源储量估算。“估算” 一词体现了资源储量的统计性、不确定性和 风险性的涵义。但所谓“估算”既不代表勘 查过程的低质量、高误差,也不代表资源储 量计算过程与结果的粗糙和低精度。参数的 确定、运算过程与过去储量计算一样,必须 按规定执行。 2)质量分数— 即我国传统矿产勘查使用的 “品位”。 3)体积质量—即原规范中的“体重” 。

14第十四讲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F11

14第十四讲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F11

4. 理论资源

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 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 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 会发现的矿藏。
5. 最终可采资源


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 recoverable resources) 指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 论资源的总和。
表4-7-1 国内外矿产资源主要分级系统概略对比表
总则 1992 铀矿 1991 国 内 对 总则 比 1977 总则 1959 工业储量 A B C C 级降 级 A B C A B C 可靠资源 D 探明储量 D C 级外推 探明储量 远景储量 异常验 证 稀疏工程 EF G 矿产储量 D E 远景资源 E F 预测资源 G 预测资源
– 探明储量

按技术经济条件
– 平衡表内储量 – 平衡表外储量

按勘探和研究程度
– A、B、C、D、E级
– (预测)资源量

表内储量:能利用的储量。 是符合当前才、选、冶、加工技术条件, 符合当前的工业指标要求,符合当前的 矿山建设的内、外部经济条件,国家现 行富贵润需开发利用的储量。

表外储量:尚难利用的储量。由于有用 组份含量低,矿体厚度薄、埋藏深,矿 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复杂,或对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方 法尚未解决,或位于自然保护区、名胜 古迹、重要建筑物、交通干线、有争议 的国境线附近、受国家法规限制,尚难 利用的储量。
6. 资源基础



资源基础(resources base) 最广泛的储量概念 指理论上可为人类所利用的矿产资源的 最终极限。 资源基础=元素丰度×地壳的总质量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基本知识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基本知识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基本知识一、基础知识(一)矿产资源1、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存在于地下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或潜在经济意义的天然富集物。

其内涵有三:一是矿产资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是天然产出的地表或地下的原生富集物;二是矿产资源包括固态、液态、气态3种形式;三是矿产资源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它既包括当前开发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矿产,也包括将来可能开发并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

当今社会92%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30%的工农业生活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取自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具有哪些特点?2、矿产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特点(1)矿产资源具不可再生性。

矿产资源是在几千万年、几亿年乃至几十亿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中,经过地质作用富集而成的,相对于短暂的人类社会来说,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相对的有限性、稀缺性和可耗竭性,决定了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必须十分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

(2)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任何自然资源,在分布上都受一定自然条件限制,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性更为突出。

这是由于地壳内物质分布的不均一性和成矿地质条件不同而形成的。

从国内情况看,矿产资源在我国东、中、西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各地的资源结构有很大差异。

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对国内外矿产品市场、资源形势,以至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都有着重大影响。

(3)矿产资源赋存状态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矿产资源除少数表露者外,绝大多数都埋藏在地下,而且赋存状态又很复杂,对它的寻找、探明,常需大量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只有证实有可采储量之后才能进行矿山设计和开采。

开采过程中也经常发生预想不到的变化。

能源经济学_矿产资源储量基本知识

能源经济学_矿产资源储量基本知识
a.正常型 b.偏向型
对于孔隙度,岩心统计频 率分布的形态,反映了储 层的均质性和分选程度; 无论是否可以用经典分布 函数表述参数的样品统计 分布特征,在用概率法进 行参数的累加或累积计算 时,样品的分布均可作为 概率密度函数的离散形 g.陡壁型 式。
c.双峰型
d.平顶型
e.孤岛型
f.折齿型
表 8-2 储量 Proved 探明 Developed 已开发
国内外储量分类对比表 资源量 Unproved 未探明 Probable 概算 控制 Probable or Indicated 概算或预示 部分 C1 Possible 可能 预测 Possible or Inferrde 可能或推断 C2 Speculative 推测 远景 潜在 推测
准备投入工业性 开发油气田(区 块)工业形试生 产方案依据
勘探 阶段
≈70%Proved ≈30%robable
C2
C3 或D0
在油气田内部未探明的部 分或油气田上覆层或中间 层未经测试的预测储量 (作为油气田详探、储量 升级、部分作为编制开发 方案依据) 圈闭的可采远景资源量 (作为部署普查预探井依 据)
储油(气)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 (气)量。
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石油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气田投入开
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 之差。
35% 平均采收率 30-45% 残余油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储层各种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a亚类,指不仅矿体采选冶加工技 术等内部建设条件符合工业指标要 求,而且如交通运输、供水供能等 矿区外部建设条件也符合当前要求 的那部分表内储量; b亚类,指采选冶加工技术等内部 建设条件符合要求,而外部建设条 件差,需改善之后方可开发利用的 那部分表内储量。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一、背景和基本概念资源储量是指矿产资源所包含的经济价值的总量,是矿山开发规模和周期的基础。

因此,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是矿山开发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措施之一。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保障矿业企业的长期发展,按照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的对矿山资源进行测定、评估、预测、控制和监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

二、制定目的1.规范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行为,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矿山资源储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决策和投资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3.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4.规范矿山资源管理的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提高矿山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自然矿产资源开采为主要经营活动的矿业企业,包括国有矿山、集体矿山、民营矿山以及其他经营矿山开采的企事业单位。

四、管理体制本制度下创建了矿山资源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管理、监督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工作。

该小组由矿山领导、技术管理人员、资源储量核算专家、环境管理专家等组成,岗位职责如下:1.矿山领导:全面掌握矿山资源储量管理情况,做出相关决策。

2.技术管理人员:制定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和测定程序,监督资源储量信息收集和分析。

3.资源储量核算专家:负责矿山资源储量核算和数据质量监测。

4.环境管理专家:掌握矿山环境数据情况,监测矿山环境变化与资源储量变化的关系。

五、管理程序1.资源储量评估:按照国家规定的矿山资源评估标准,对矿山资源进行评估,确定矿山的可采储量。

2.资源储量分析:在采矿过程中,及时进行资源储量分析,对矿山资源开发情况进行反馈、调整和控制。

3.资源储量预测:以资源储量评估为基础,结合资源采矿方法、矿山开采方案、市场需求等因素,对未来矿山资源储量进行预测。

4.资源储量监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矿山资源储量进行实时监测,对矿山资源开发变化及时反馈、调整、控制,以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若干问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若干问题

一、资源储量估算有关概念
1、资源储量及分类 资源储量是总称(总体);储量是其中地质控制 程度达到详查“控制的”(以上)、开展了预可 研(以上)、经济上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那部 分资源储量;资源量是未达到储量条件的那部分 资源储量。 资源量是通过地质工作取得的矿量,只反映地质 工作的程度;储量需要全面考虑地质的、技术的、 经济的、环境的、市场的、法律的因素,把满足 上述因素要求的资源量上升为可供矿山设计和生 产的依据,是在资源量的基础上,通过可行性论 证后可以经济利用的矿量。

三、工业指标确定与运用

2、工业指标的制定与论证 (1)运用不同于一般工业指标的品位指标估算资 源储量时必须作工业指标论证 制定工业指标应考虑以下因素:国内外市场需求 及资源丰度;合理利用资源;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石的选、冶技术条件;产品质量;外部建设条 件;其他特殊因素。 矿床工业指标的论证方法有:经验法(又称类比 法);统计分析法; 经济品位法;方案法。

一、资源储量估算有关概念

4、保有、采损(动用)、查明资源储量
保有资源储量是指矿床中尚未开采动用的资源储 量;

采损(动用)资源储量是指矿床中已被开采利用 和损耗的资源储量;
查明资源储量是指矿床中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 对于开采矿山而言,它是保有和采损资源储量之 和。

二、资源储量估算前提

三、工业指标确定与运用 1、对工业指标的几点认识


(1)矿床工业指标既是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 的尺子,也是矿山经营生产中最基础的参数,关 系到国家和矿业权人两方面利益的平衡,在资源 储量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的意义。 (2)现行规范及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给出的一 般工业指标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一般情况下参 照运用是可行的。

11.矿产资源储量基本概念

11.矿产资源储量基本概念

一、矿产资源储量基本概念根据国家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3 大类16中类型。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看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开采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3种。

分别为: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是指查明的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数量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基础储量有6种类型,分别为: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资源量:是指查明的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的矿产资源。

包括经过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资源量有7种类型,分别为: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预测的资源量(334)?二、矿石损失在矿床开采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一部分矿产储量不能采出或采出的矿石未能完全运出地表二损失于地下。

凡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矿石在数量上的减少,叫做矿石损失。

CNODC储量规范介绍

CNODC储量规范介绍

(2)按地质储量丰度划分(单位:104 t / km2)
高丰度 >300 中丰度 >100~300
六、地质储量评价
(3)按油气田地质储量大小划分(单位:108 t)
特大油田 大型气田 中型气田 小型气田 >10×108 t >300×108 m3 50-300×108 m3 <50×108 m3 大型油田 中型油田 小型油田 >1-10×108 t 0.1-1×108 t <0.1×108 t
P3储量如同湖里游的鱼
二、储量分类 CNODC储量分类系统
CNODC规范的油气储量分类采取原始地质储量(OIP)—技 术可采储量(Technical Reserves )—经济可采储量 (Economic Reserves )的分类系统。 地质储量及技术可采储量分级是偏重于技术性的,它的分级 标准符合SPE和WPC标准。 可采储量是衡量油气田经济价值及生产管理、投资决策的 依据,它的分级更偏重于经济和生产性。P1可采储量分级标 准符合SEC标准,P2及P3可采储量分级标准符合SPE和WPC标 准。 可采储量又分为一次可采储量(Primary)和二次可采储量 (Secondary)。二次可采储量是由于采取二次采油措施 (IOR)之后,使得一次可采储量有可能增加的采油量。
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五、 油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通常用容积法计算 (1)石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按地面条件下重量计算 ) 公制单位计算公式: N=100×A×h×Φ×(1-Swi) ×ρo/Boi 式中:N—石油地质储量,104t;A—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 m; Φ—平均有效孔隙度,f; Swi—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f; ρo—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 m3; Boi—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R m3/ST m3 地层原油中的原始溶解气地质储量计算公式: GS=10-4×N×Rsi GS—溶解气的地质储量,108m3;Rsi—原始溶解气油比,m3/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对于从事地质勘查的同事来说,储量估算是一项必须要面对的工作,虽然比较简单,可是对于像我这样工作经验比较少的人来说,也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

所以,最近在学习这块内容的同时,也将它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

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2.工业指标与勘查类型
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4.矿体的圈定
5.块段划分
6.资源储量估算参数
7. 资源储量计算
8.资源储量估算图件的编制
9.资源储量估算表格的制定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1 勘查阶段:是针对勘查区或矿床而言。

在某一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的勘查程度,具有
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

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331)、控制的(332) 、推断的(333)资源量类型;详查阶段一般有控制的
(332) 、推断的(333)资源量类型;普查阶段一般有推断的(333) 预测的(334)资源量类型;预查阶段一般有预测的(334)资源
量类型。

1.2 地质可靠程度:是针对勘查块段而言。

每一块段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根据矿床具体特点、选
矿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程间距
综合确定。

1.3 经济意义: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

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分析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蕙义,即同一项目不应同时出现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或者次边际经济的经济结论。

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末开展可行性研究或技术经济分析。

1.4 预测资源量(334)
1.4.1 详查以上阶段不应有334。

勘查境界内应对矿床整体有总体控制,矿产资源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查明,不应有334 。

1.4.2 普查阶段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对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区、矿床深部或边部,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1.4.3 334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334是未查明的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1.4.4 (334)再写成3341、3342、334?、3341?等都是错误的。

1.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工程间距问题。

几乎所有单矿种勘查规范中涉及工程间距都是以控制的(332)勘查工程间距为准。

如下表铜铅锌矿勘查规范中的工程间距。

333原则上没有工程间距要求,达到《《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规定的稀疏工程控制即可。

在普查阶段,分布面积较大的层状矿床,可采用2-3倍控制的工程间距(视矿床稳定程度)估算333,以便区别334。

矿种
矿床勘
查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
沿走向沿倾向
铜ⅠⅡⅢ200~
240120~
16080~100
100~200100~12060~80
铅锌ⅠⅡⅢ160~
20080~
10040~50
100~20060~10030~50
注1:工程间距沿倾向钻孔指实际控制矿体的距离(斜距),坑道为中段高度。

注2:同一勘查类型中工程间距视矿床规模及复杂程度择优选用。

注3:当矿体沿倾向变化较走向稳定时,工程间距沿矿体走向可密于倾向。

注4: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在Ⅲ类型矿床中(银矿包括Ⅱ、Ⅲ类型),因继续加密已达到矿山生产时采掘工程密度,故不再列出。

1.6 资源量331、332、333界于经济~次边际经济之间,下列情形属于此类:
1)完成地质勘查工作,只进行概略研究的;
2)基础储量以外,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的采矿证外的资源量;
(基础储量包括探明的1llb、12lb、2M21及控制的122b、2M22) 3)矿床工业指标估算的低品位矿;
(低品位矿即介于边界品位与工业品位之间的各类资源量,旧标准规定的暂不能利用的表外储量)。

4)可研、技术经济分析或矿山设计未予利用的厚度薄、规模小、、开采难度大(或成本高)的矿层;
5)矿山关闭后残留的矿产资源;
6)经济意义不明的各种压覆矿产资源;
7)后期有可能回收的矿柱。

1.7 经济的基础储量:
是由矿床工业指标圈定的类型,包括111b 、121b、122b,111b 及121b对应331部分,122b对应332部分(如下表)对于无开发风险的地表矿产,简单勘查或调查即可达到矿山建设和开采要求的,可直接确定为111b或122b。

经济意义地质可靠程度
查明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
经济的基础储量
(111b)
基础储量
(121b)
基础储量
(122b)
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
(333)资源量(334)
1.8 特别处理
1.8.1 可直接采用代码表示资源储量类型:评估报告、评审意见书、相关储量报告可直接采用代码(331、332、333)表示资源储量类型(为了不与数字混淆,可写为(332)、(332+333)或332类、332+333类等)。

2. 资源储量类型应与勘查阶段和相应勘查研究程度一致,同时满足地质控制程度和其他勘查研究程度。

资源储量类型不能简单依据勘查工程间距确定,且不应超越勘查阶段和勘查程度。

资源储量类型不仅与地质工程控制程度有关,还与地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可选冶性能研究程度及工艺利用研究程度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涉及安全生产的开采技术条件有重大关系,
某一种勘查研究程度降级的,资源储量类型也相应降级。

3)经勘探及可行性研究表明矿产顼目是经济的,及在建、正常生产矿山,控制的(采矿证内)基础储量应为112b,储量为112,2M22、2S22。

4. 矿产开发项目未经(预)可行性研究,不可确定为次边际经济和边际经济资源储量(只能是331、332、333)。

1.9 333块段可以外推333
333块段原则上可以平推333工程间距的八分之一宽度的333。

但应注意:
1)333块段外推333后,不能再外推334;
2)如果333边部工程的厚度及品位明显变差,有尖灭趋势,则少推或不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