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黄江中学许燕玲老师荣获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东莞市黄江中学许燕玲老师荣获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东莞市黄江中学许燕玲老师荣获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东莞市黄江中学许燕玲老师荣获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12月12日至14日,“2011年人教社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大赛”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英才学校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区的50名地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比赛。经过2天的精彩角逐,东莞市黄江中学许燕玲老师作为广东省三名代表之一,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

此次初中地理优质课大赛共设“乡村与城市”、“聚落与环境”、“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和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四个题目。通过现场抽签、现场打分、现场排名的方式,在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基础上对参赛教师进行总体评判。

许燕玲老师在东莞市教研员李宏定老师和东莞中学初中部孙海英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以扎实的基本功,从容大方的教态,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在现场课比赛中脱颖而出。她的课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极具亲和力,赢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2011年12月31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反馈:1、秦岭—淮河分界线(以此为界的南北方差异)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及依据 二、新课导入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三、新课教学 多媒体出示图5. 9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提问]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范围?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南方地区大体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 1

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2、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3、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4、(深入)教师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名称和大致范围 展示中国地形图,组织学生活动 (1)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根据图片观察其特点。(2)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湖。 总结讲述:北方地区主要有三大地形区,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南方地区有四大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 北方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黄河;南方的河流有长江和珠江等,还有鄱阳湖、洞庭湖等许多湖泊。 2

水资源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水资源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②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③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④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三、教学难点 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②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③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四、教学准备 ①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②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状况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独特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澳大利亚》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展示课件1:(澳大利亚大标题,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等)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国家──澳大利亚。谈到澳大利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下面,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们想到什么了。(找2~3位学生来讲述)教师:我们平常用的商品有澳大利亚产的吗? 学生: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等。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毛衫世界闻名;同学们谈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澳大利亚很感兴趣。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今天我们就从澳大利亚的羊入手,来进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亚,大家请看有关羊的资料片。 展示课件2:羊的视频 教师:看完资料,我们大家知道,澳大利亚的羊主要是什么羊呀?美利奴羊,它是绵羊的一种,这种羊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课件3:美利奴羊的生活习性图片和资料(教师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大家仔细看了,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具有耐渴、喜饮流水,厌恶湿热的特点,同时适宜于在干燥气候条件和开阔的地区生活。

初中、高中地理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视频专辑

以下为初中、高中地理视频专辑(专辑名称—视频个数) 浏览时请按下CTRL+点鼠标左键就可直接打开 这里只有几万视频中的一部分,更多视频请到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浏览 -------------初中地理视频专辑列表-----------------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优质课视频专辑(46)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6580287.html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优质课视频专辑(5)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6545580.html 七八年级初中地理优质课视频专辑(42)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6545578.html 广东省新课程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观摩(18)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5118090.html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视频(34)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5118017.html 初中地理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集锦教学视频(35)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6702151.html 新课程初中地理广东省名师课堂优质课课例(3)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6702154.html ---------------高中地理视频专辑列表------------------ 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35)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6581902.html 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专辑(23)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6581898.html 新课程高中地理名师课堂实录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0687034.html 广东省高中地理名师课堂课例示范(19)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959.html 2010年浙江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观摩(8)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857.html 新课程高中地理特级教师课例示范(7)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773.html 高中地理教学视频(13)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713816.html,/playlist_show/id_6595332.html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向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较多。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南亚》一节就简单多了。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课件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地图、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 1.对照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了解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能说明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分析东南亚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教学重点】

高中地理全套教案《优质课精选必修选修》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国地势与地形讲课讲稿

第三篇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燕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是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第三篇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里的内容。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 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所以课堂知识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另外就是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地形单元”这部分内容,所以初步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3、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1 地势特征 2 地形特征的影响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首先,从学习国家地理来说,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其次,从认知方面来说,日本这个国家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在战争电视剧中频繁出现,最近还与我国争夺钓鱼岛,陌生在于日本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呢?学生可能更有兴趣了解。这些都能反映出学习这一节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生活比较好奇,往往出现想要表现自己却又害怕表现自己的现象,一般来说,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比较表面,比较肤浅,对问题的也不能够深入研究,在思想上不是很成熟。从学生知识的储备来看:通过上一学期地理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我们刚刚学习了《亚洲》,为本节课我国邻国《日本》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所以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相互合作较好掌握本节内容。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士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某国家自然环境的特点。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日本的经济特点。 4.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民族、宗教、语言及日本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身心特点,利用“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把《日本》一节重要的知识点和有关的课外知识设计成有趣的地理问题,在模拟旅游中开展知识竞赛,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既有挑战和刺激性,又有娱乐和趣味性的学习形式。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我们现在都是即将赴日的夏令营成员,旅行考察期间,我们一部分成员还将有机会参观日本著名的迪斯尼乐园,但门票数量有限,看哪个小组能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环境保护 科目:地理课型:复习教学对象:高三、1 班 【课程标准】: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五.环境管理 1.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复习选修六《环境保护》,主要以二轮材料《山东高考》为抓手,以近五年全国Ⅰ卷第44 题“环境保护”为实例,归纳总结环境

保护高考题做题方法、思路,力求总结规律,提高选做题得分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复习环境保护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高考真题,总结做题方法,归纳做题规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高考高频考点。 2.各类环境问题的危害、成因及措施等。 【学情分析】: 环境保护为选修内容,学生对其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并不很扎实,双基仍需夯实。

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李文玲淇县实验学校 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掌握地理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读图析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初步说明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2、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课标要求中,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很重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和“列表比较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通常10秒钟时间准备完毕)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美国》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本章标题是西半球的国家,本章内容相对于前面所学的东半球的国家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区域。《美国》是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主题是西半球的国家。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叫做北美,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为通用语言都属于拉丁语,被称为拉丁美洲。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所以,教学易以“引起兴趣——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导思考”为主。若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3.运用图表说出美国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能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并能够结合地图说出美国的位置特点。 2.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知道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国家,能根据地图和资料总结美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点。 3.运用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说出农业带的名称、位置,并能举例分析美国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4.根据地图和图文资料,知道美国三大工业区分布及其发展条件,能说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的特征,了解美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点。 2.美国主要农业区分布,工业的地区分布及主要工业城市,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导入,首先教师展示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美国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 篇一: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 [知识目标] 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集分布特征; 3.了解俄罗斯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针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理解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2.通过大量图表的展示,培养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更多地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建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难点] 俄罗斯气候成因及.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具准备] 挂图:《俄罗斯的位置、疆域、城市和交通》

投影片:《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分布图》《俄罗斯气候图》《俄罗斯农业分布图》《俄罗斯填充图》 景观图片:《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比较分析法 经过学习“区域地理”这堂课了解到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2、运用归纳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3、运用综合分析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对于《俄罗斯》有以下构想: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大吗?(同学回答:俄罗斯)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也会多种多样。 [讲授新课] 再次设疑:你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板书] 第二节俄罗斯 一、辽阔的国土,多样的环境: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俄罗斯国土的分布及相关数字”引导学生理解俄罗斯国土辽阔。 师生共同总结:俄罗斯东西1万多千米,南北4000多千米,幅员辽阔,地跨欧亚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俄罗斯的地形”完成课本p42活动“俄罗斯的位置、邻国及地形”。 (1)俄罗斯临哪几个大洋? 回答:临三大洋。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面临黑海与地中海、大西洋相通。

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观摩与评比活动方案(初稿)(1)

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方案 为了展示和交流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优秀成果和典型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以进一步提升我省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和质量,我室将于11月15日~18日举办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教师参评条件 热爱地理教学工作,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初中任教地理。 二、参评人数 各大市选拔推荐1名老师参加评比,其中,承办本次活动的大市可增加1名老师。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2011年11月15日~17日,18日为野外考察(教研员参加),地点另行通知。 四、评比内容和方式 参评教师按所抽课题在规定时间内封闭备课,借班上课。 五、评比程序和要求

六、评委组成与评分规则 评委会由省教研员、各大市教研员及其他有关专家组成,各大市教研员将根据本市参评选手抽签分组情况依回避原则进行安排。 比赛按百分制评分,评委在评分时给出的选手得分,最高不得超过95分,最低不得低于67分。评委在评分时,应适当保证每一选手之间的得分差距基本均匀。一个选手的最终得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进行平均所得。 七、课题确定和备课资料包制作 省教研室地理组确定评选的两个课题。在比赛备课阶段给予公布。不承诺参评课题与当时的教学内容同步。 备课资料包由参评的选手自带,可以通过自己所带的移动硬盘(或U盘)存储。 八、奖励办法 本次评比活动设一、二等奖,获奖者将由省教研室颁发获奖证书。其中,一等奖共6名;二等奖共8名。 九、其他 1. 经参评选手同意,评比结束后,省教研室将在学科网页上发布获奖优质课的录像资料和教案。 2. 参评选手的交通费、住宿费回单位报销。 3.各大市在10月31日之前将参评教师推荐表(加盖公章的纸质稿及电子稿各1份)寄发至省教研室于蓉老师处。 附件: 表1.参评教师推荐表 表2.课堂教学评价表 表3.参评选手赛况登记表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西亚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西亚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的关系;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本节教材分2课时讲授。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建议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1.本课与时事联系紧密,在课前可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

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以便在课上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有充足的思维素材,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但要注意,对一些政治事及相关名词、概念的解释不必过多。2.本课教学中地图的使用率较高,多为各部分文字教材的引申内容、细化内容,是学生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的基础和依据。授课时要注意每幅地图不同的呈现形式及不同作用,对地图信息要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充分的挖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入手,从感性入手,探究性地学习地理知识。3.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引入──“长期的热点地区”】新课导入部分,建议采取以下方式。1.学生活动。课前可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上课时,结合课文中给出的词语,以及自己课下收集的资料,以“我印象中的西亚”为题进行1分钟左右的发言。教师设问:“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引入新课。2.播放录像。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录像,如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看录像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1)西亚的地理概念是什么?(2)西亚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3)西亚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看录像后,结合书上资料,分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再做出简要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若干条“热点因素”,如“运河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第四节气候特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对有关自然环境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我国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等特征及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等,在感受祖国美好的同时,产生轻松愉快的心境。 二、学法指导 通过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白特征是在比较和综合中显现出来的。初步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二)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三)疑点 为什么齐齐哈尔一月份的气温要比同纬度的法国的巴黎低22.7℃?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习、回忆前三节的内容,并阅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成因进行回忆,引导学生对气候资料阅读分析对比,一步一步地分析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启发学生思考其利弊。大部分科学结论都应由学生分析得出。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并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二)教学过程

中国的疆域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 标题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活动一:我当测量家 【任务1】对照“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 红笔将它们标注在地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任务2】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据此计算出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多少?(50度,5500千米) 【任务3】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用刻度尺量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图上距离,根据比 例尺,计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实地距离。(60度,5000千米) 【体验】通过计算和测量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们体会到祖国疆域之大,幅员辽阔,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点拨】教师对四至点内容归纳成歌诀帮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 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活动二:我当探险家 【任务1】探险队分为红队和蓝队,两只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用彩笔描画陆上国 界线,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 (红队展示探险成果: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任务2】蓝队从朝鲜出发,用彩笔描画大陆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 说出濒临的海洋,以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两个大岛的名称。 (蓝队展示探险成果:濒临的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 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 第二大岛。) 【体验】通过探险和描图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国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海洋面积广阔,海上交通便利,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一节日本 第1课时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构成;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特点;了解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各国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通过了解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对日本地狭人稠的岛国经济的学习,正确认识经济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及其气候 难点:日本地火山地震带的成因及其海洋季风气候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请你思考】 如何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它在防震减灾方面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怎样的影响?日本是如何结合本国的国情,发展其经济的? 日本在人口、民族构成和文化上同中国相比有何异同? 【合作探究】 〖问题情景一〗

在我国邻近的国家中,经济最为发达、且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是哪一个?该国在自然条件方面有何特点? 〖探究活动一〗 问题:探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条件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提示与启发: 观察7.1图和“世界行政图”,从海陆位置看,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同哪些国家隔海相望?从大洲位置看,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从日本的纬度范围看,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 比较图7.2“日本的地形”和图7.4“英国” 日本和英国两国哪国所跨经纬度更广?日本跨经纬度广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日本跨经纬度广会对日本的地理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 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请比较这两个岛国的海岸线,哪个国家的海岸线更为曲折?曲折的海岸线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日本陆地基本地形有哪几种?日本以什么地形为主? 读图7.5“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 图7.2中富士山附近有个符号“”,该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在什么地方?日本的地理位置跟世界大的火山、地震带有何关系?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试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 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火山能为人类造福吗? 读图7.6,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这种建筑在防灾上有什么好处? 读图7.7,思考在地震发生时你该怎么办? 结论:从海陆位置看,日本是,位于太平洋的东部的一个岛国,国土南北纵列,领土由北海道、本洲、北九洲和四国4个大岛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运输业、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 〖问题情景二〗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探究活动二〗 问题: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提示与启发:

关于重庆初中地理教师优质课

关于重庆初中地理教师优质课 竞赛结果的通知 各区县教研室〔教科所、进修学院、校〕、委属中学、西师附中:重庆市初中地理教师优质课竞赛于2018年5月6日—8日在合川瑞山中学和合川中学成功举办。各区县和市教委直属学校通过初赛推举出的50名教师参加了全市决赛。依照竞赛规那么和程序,综合评定出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获奖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如下: 壹等奖 合川中学文泽瑞重庆市六十六中学校冉琼 西南大学附中龙雨娇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龙珍玉 重庆外国语学校刘洁玙重庆市万州江南中学朱文亚 重庆市川维中学余佳玲重庆八中张莹 北碚江北中学张小林重庆实验中学李凤 北部新区天宫殿学校陈姗重庆七中岳军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罗琅琳永川萱花中学胡明宇 彭水县民族中学赵昌凤巴蜀中学耿珊 江津中学钱红重庆市巴川中学校梁艳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谢凯重庆第一中学校谭雪娟 贰等奖 万盛经开区石林中学万友群重庆育才中学方瑶 合川瑞山中学王燕石柱县马武中学冉海燕 秀山凤凰中学刘妤巫山初级中学何力 奉节永安中学何英黔江区实验中学何菊 九龙坡区西彭一中李旭重庆市綦江中学李娜 潼南塘坝中学李维梁平县福禄中学杨小玲 云阳县初三中陈丹璧山县来风中学陈小兰 垫江中学陈刚美巫溪中学陈合淸 重庆兼善中学蔡家校区陈明敏南川书院中学陈春花 重庆市忠县中学罗钦重庆市大足中学胡春花

涪陵十四中胡琳琳开县德阳初级中学唐瑶 武隆中学徐晚秋重庆市观音桥中学敖忠玲 丰都县平都中学校秦源重庆市第110中学梁钰 荣昌县初级中学程平城口县职业教育中心谢磊 酉阳县酉州中学熊娜霜重庆市两江中学校滕治凤 我们对各位获奖教师表示衷心地祝贺,并盼望获奖教师戒骄戒躁,力争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8年5月9日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聚落》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聚落 平顶山市第三中学 胡文艳 二〇一三年十月

聚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 2.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3.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了解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不同。 2.学会运用图片或说明材料,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激发热爱家乡传统民居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难点: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法】 图片、资料分析法和任务驱动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明智之选: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1.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 ) A .耕作业和畜牧业等 B .渔业和林业等 C .工业和服务业等 D .副业和养殖业等 2.关于乡村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乡村仅仅为了居住 B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 C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服务业 D .乡村聚落晚于城市聚落的产生 3.下列因素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 A .水源充足 B .地形崎岖 C .资源丰富 D .交通便利 读图答题: 4.读聚落景观图,结合学习过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景观图中,属于乡村景观的是 和 ,属于城市景观的是 和 。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