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教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2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教案-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教案-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课题 2.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课时 1教学目标1.学会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2.知道空气污染物。

3.掌握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污染的措施。

4.认识呼吸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阅读-联想”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联想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源和防治措施。

教学资源准备知识准备:空气的相关知识教具准备:幻灯片、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一、作业检查1.完成情况:优()良()差()完成不好的原因:通过课前检测,二、进门测1.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1)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燃烧也离不开它。

(3)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

(4)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2.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其利用了氦气的性质有()①密度比空气小②在空气中化学性质很稳定③是一种无色气体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③3.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A.1%B.19%C.25%D.78%4.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答题判断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经一部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一、备课标(一)课程标准:课标分析: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一)“我们周围的空气”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在“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之(四)保护我们的环境1.初步认识处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必要性以及一般原则,2.了解大气水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不同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差异,教室和操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化学具体目标:5. 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8.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认识空气的组成;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三、关注空气质量。

其中“空气中不同成分的用途,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认识空气质量报告”,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教材重点确定为:空气中不同成分的用途,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认识空气质量报告。

重点知识:1.认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能说出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2.认识空气质量报告,增强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3.学会比较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方法教材难点确定为: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定教室和操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的实验探究,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识空气的组成,领会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及指导意义2.通过认识空气质量报告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参考教案1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参考教案1

2.1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2、掌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3、体会呼出与吸入的气体成分含量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教学重点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复习:空气的成分引入:空气中各种成分有什么用?阅读:P32氮气和稀有气体有用吗一、氮气的特性及用途特性用途1、低温、常温条件下化学性质稳定1、充氮包装、保存食品2、充灯泡2、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制取氮肥2、合成染料3、制造炸药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性质用途1、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化学性质稳定焊接保护气2、通电时,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霓虹灯激光技术3、密度很小的气体,很稳定探空气球教学过程三、混合物与纯净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两者的区别: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四、呼吸作用引言:我们不停地呼吸,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相比,各成分的含量有何不同?探究活动:我们的呼吸作用问题: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有何差别呢?假设:1、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1、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2、呼出气体中水分含量大于吸入气体中水分的含量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用排水法法收集两瓶呼出的两瓶无色气体气体2、收集两瓶空气两瓶无色气体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收集的呼出的气体中前者无明显变化,后者木条火焰变弱,甚至熄灭4、向另一瓶空气和另一瓶收集的呼出气体中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前者没有白色混浑,后者出现较多的白色混浊5、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一块呼气,并将两块玻璃片进行对照呼气后的玻璃片变得模糊不清,不呼气的玻璃片十分透明结论:1、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2、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呼出气体中水分含量大于吸入气体中水分的含量讨论:1、为什么用口把呼出气体通入吹火筒去吹炉火,炉火会愈吹愈旺?2、四五十人在紧闭门窗的教室上课,时间长了可能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教学后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4.1空气的成分第2课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4.1空气的成分第2课教案

4.1空气的成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2、通过实验探究和阅读,培养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初步形成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做出科学判断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2、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呼吸、炼钢、气焊、宇航等;
2、氮气:制化肥、作保护气、由于医疗等;
3、稀有气体:作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激光技术等。

物理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

二、保护空气
1、污染物质:有害气体和烟尘。

2、影响: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

化学: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化学: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培养爱护大气层的意识
再次理解人们学习化学的目的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对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理解,养成良好的理科思维方式
第三次理解人们学习化学的目的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关注空气质量,树立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有什么区别?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多媒体】展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奏
提出问题: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和新鲜空气有何区别
假设猜想:通风不畅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设计方案:10ml澄清石灰水,相同的塑料瓶
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
2.怎样取空气样品?
3.药品和空气样品的量怎样控制?
(教师要讲述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的变量是不同的空气样品,控制变量是空气样品的体积和石灰水的用量。只有控制变量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唯一变量引起的,减小误差。)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课题
§4-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内容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关注空气质量报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实例,感受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能设计实验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
能认识空气质量报告
过程与方法
形成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想
形成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
原始大气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气等气体,绿色植物出现以后,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变,演变成了现在的以氮气、氧气为主的空气。可是就在现在,随着人类活动增加,空气大家庭中引来了一些不速之客,那就是空气污染。
三、关注空气质量
【多媒体】展示空气污染图片
那同学们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吗?
【多媒体】展示归纳三类

4.1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教学案

4.1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教学案
课型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课题
4.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1、你了解空气吗?你能准确的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2、了解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3、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
重点
4、你了解空气吗?你能准确的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5、了解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b、空气污染指数的大小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关系如何?
c、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哪几项?
3、交流讨论:你认为应怎样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有哪些方法或措施可以防治空气的污染?
三、课堂检测
1、冬季,市政府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难点
6、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过程(互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分离液态空气是变化。
2、在工业上,用——————的方法得到氧气、氮气、稀有气体。
3、氧气的用途有:、、
、。
4、氮气的用途有:、、。
5、稀有气体的用途:。
二、关注空气质量
1、探究实验: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有何区别?
提供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假设猜想]
[设计方案]思考:如何采集空气样品?如何对比试验现象?需要哪些仪器?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现象结论]:
[交流反思]
2、了解空去污染的途径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空气的污染途径有哪些?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案)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空气的成分(2)单元空气、物质的组成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2.通过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作用,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

3.了解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情况,以及保护措施,形成环保意识。

重点纯净物和混合物;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空气污染物难点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空气的组成。

空气由多种气体组合而成的混合气体,每一种成分都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性质。

像空气这样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我们就把它叫做混合物。

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单独存在时我们就称它们是纯净物。

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自然过渡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注意以下问题。

1.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2.纯净物、混合物各有什么特点?总结: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含量并不固定,每一种成分都保持自己独特的化学性质。

如空气、泥土、糖水等。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有着自己固定的组成与性质。

如氧气、水等。

列表比较混合物与纯净物。

阅读、思考回答问题、总结能够区分辨别纯净物、混合物实验实验:我们的呼吸作用提出问题: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与呼出体外的气体成分含量有差别吗?已有知识、经验:人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越多,澄清石灰水越浑浊猜想与假设:1.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2.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3.吸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小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实验与事实:取四个集气瓶空气,再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都用玻璃片盖好。

(1)分别将燃着的木条,深入盛有空气、呼出气体的集气瓶。

注意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2)分别向盛有空气、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等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

初中化学_空气的成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空气的成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能说出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2、认识空气质量报告,增强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3、学会比较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方法。

重点:空气中不同成分的用途,采集气体样品和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难点:空气中不同成分的用途,采集气体样品和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教学用品:注射器、塑料瓶、澄清石灰水、玻璃导管、多媒体课件引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成分和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老师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回顾检测】1、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____,约占____%,其次是_____,约占___%.2、下列生活事实体现了空气的哪些成分?①澄清的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表面会逐渐形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②酥脆的饼干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③木炭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

④空气是制取氮肥的天然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____方法。

A.将氧气设法提取分离出来;B.在不引入新的气体杂质前提下,将氧气转化成固态化合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你认为选择()较好。

①铁丝②镁条③红磷④硫粉⑤木炭⑥铜粉【学习过程】过渡一:空气不仅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而且近年来极端天气频频发生,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

这节课......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重要用途。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活动一: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重要用途(结合课间完成)空气的成分用途氧气合作交流:为什么氮气常用作食品充气包装?你认为还有什么气体可食品包装袋填充气,为什么?过渡二:既然空气中各成分有非常的重要的用途,我们又如何从空气中分离出各种成分气体呢?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学就能够找到答案!活动二:探究如何从空气中分离出各成分?阅读课本76页下至77页上填写下列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种符号代表一种物质,而且是纯的,不含有其他物质的。这样
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纯净物。象我们天天接触的空气,是不是纯净物呢?
我将Cu和CuO混在一起呢?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混合物。
【讨论】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比较项目
混合物
纯净物
1、由多少中物质组 两种以上
一种

2、各成分所占比例 不一定
一定
是否固定
全 品 中考 网 全品 中 考网 全 品 中考 网 全品 中 考网
2.1《空气的成分》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2、体会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成分含量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二、【重点】 1、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形成 2、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成分含量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三、【难点】 1、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形成 2、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成分含量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 小结 我们的呼吸作用 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
形成概念对比、运用
探究活动
练习
五、【教学过程】
【引言】大家到了夏天,天气炎热时,喜欢喝一些饮品,其中一种饮
品称之为纯净水。水难道还有不纯净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纯
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概念形成】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化学符号,如Cu、
CuO、O2 、N2 、CO2、H2O 等。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呢?
3、各组分能否保持 可以
不能
原单独存在时的化学
性质
4、能否用物理方法 可以
不能
分离各组分
【练习】下列各项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 1、洁净的自来水2、氧化铜3、H2O 4、二氧化碳 5、氮气 6、新鲜空气 7、铁 8、氧气 9、食盐水 10、矿泉水 11、大理石
【过渡】我们生活在空气中,生命需要不停的呼吸。那么,我们吸 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它们的各种的呼吸作用 【信息提示】 1、我们的呼吸作用需要吸入(消耗)氧气,然后呼出(产生)二氧化 碳。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3、木条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氧气含量越大,燃烧越旺。 【预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的呼吸作用,去猜想‘假设2的内 容’(吸入空气种CO2 的含量) 【实验】收集两种气体(如何收集?)设计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 预测可能发生的现象。由学生完成设计及相关实验。 【演示】 【板书】操作过程和观察的现象: 1、用然着的木条插入两个集气瓶时,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火焰没有 改变,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其燃烧程度减弱(注意对比) 2、向两个集气瓶(新)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住玻片摇 匀后观察。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的石灰水 变浑浊。 【解释及结论】 1、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氧气含量不变,火焰自然没有变化,装有呼 出气体的瓶中氧气含量降低,所以燃烧程度降低。 2、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后出项浑浊 现象,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CO2 含量较多。 【讨论】我们同学们在冬天上课时,由于天气寒冷,门窗一般都是 紧闭的,时间长了会又什么后果呢?(冬天坐公交车,时间长了会有什 么感觉?) 【小结】 七、【相关资料及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