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相关NK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EB病毒相关的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可终生 携 带 ,并 是 多 种 人 类 疾 病 的 病 原 因 素 I4 。诸 LPD,后者 中包含 EBV—DNA阳性的 CAEBV。1989年 Kawa
如 :①感染 :急性类 型有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致 等发现在 7例颗粒淋巴细胞性 LPD(GLPD)患者 中 5例证实
死性 IM/X联淋巴增殖 综合 征 ,EBV相关 的 噬血 细胞综 合征 为 EBV感染的 NK细胞 LPD。此 后 ,相继 报道 EBV相 关的
(HPS)和 Gianotti—Crosti综 合 征 ;慢 性类 型 有 慢性 活动 性 NK细胞 LPD的病例 数增 加 ,诸如 GLPD、CAEBV、鼻和 鼻型 EBV感染 (CAEBV);② 血 液学 恶性疾 病 和非血 液学 恶性 疾 淋巴瘤、侵袭性 NK白血病 和蚊 咬过 敏 。NK细 胞 LPD异质
现代肿瘤医学 2009年 2月 第 17卷第 2期
· 357 ·
EB病 毒 相关 的 NK细 胞淋 巴增殖 性 疾 病 的诊断 和 治疗
王 学文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natural killere d isease
【Key words】Epstein—Barr virus;natural—killer cell;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diagnosis;treatment Modem Oneology 2009,17(02):0357—0361
【指示性摘要 】EB病毒 (EBV)常使淋 巴细胞和 上皮细胞两 者受染 ,并诱导 具复制性 的和潜伏 的 (持续 的)感 染 ,导致多种疾病 。淋 巴细胞潜伏 EBV感染 引发异质性淋 巴增殖性疾病 (LPD),如 B细胞 LPD和 T/NK细胞 LPD。源于 T细胞和 NK细胞的 LPD有时有重迭 的临床症状和组织学和免疫学特征 ,因为两种类型的细胞来 源于共 同的前体细胞 。但 细胞 系的测定 在淋 巴系新 生物分类 中是重要 的,在大多数场 合联合现代技术 可从 T 细胞 LPD中区分出 NK细胞 LPD。因为 NK细胞 LPD其临床特征 、预后 和诊断存在异 质性 ,有单 或多克隆性 (或寡克 隆性 ),本文阐明有关 EBV—NK—LPD最近 的研究和临床发现 ,以建立诊 断和治疗策略 。 【关键词 】EB病毒 ;NK细胞 ;淋 巴增殖性疾病 ;诊 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92一(2009)02—0357—05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移植后淋巴增生性障碍)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移植后淋巴增生性障碍)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是一种涉及B细胞淋巴瘤的并发症,通常在移植器官移植术后发生。
PTLD是移植后淋巴增生性障碍(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引起的异常的B细胞增殖。
病因PTLD的发生与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器官移植时的EBV感染和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免疫抑制治疗在器官移植中是必需的,但可能会导致淋巴细胞稳态的紊乱。
在免疫功能被抑制的状态下,EBV感染的B细胞失去了正常的免疫控制,可能导致其异常增殖并形成肿瘤。
EBV与PTLD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绝大多数PTLD患者在组织学检查中均能发现EBV的存在。
分类PTLD主要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种类型。
早发性PTLD在器官移植后6个月内发生,是由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导致EBV感染的B细胞异常增殖。
而晚发性PTLD则在移植手术后超过6个月才出现,通常与免疫抑制治疗的减少或停用有关。
临床表现PTLD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一般包括发热、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腹部不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对于部分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还可能发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表现。
诊断诊断PTLD的关键在于组织学检查。
手术切除并行病理学检查是确定诊断的关键步骤。
在病理学检查中,可以观察到增生的淋巴细胞和EBV的存在。
此外,临床上还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扫描、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治疗治疗PTLD的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的减少或停用、化疗、放疗等。
早期的PTLD可以考虑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以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对于晚期的患者,化疗和放疗可能是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针对EBV感染的情况,也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EBV单克隆抗体来治疗。
预后PTLD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分析

黑龙江医学第43卷2019年第2期101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3No.2Feb.2019·论著·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分析*徐海婵,张红宇,冯佳,庞丽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内科,广东深圳518035摘要:目的探究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ASEBVT/NK-LDP)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ASEBVT/NK-LDP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表型及EBV感染情况。
结果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少数出现蚊虫叮咬超敏反应;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异常、血沉加快。
30例患者中17例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2.97±1.62)个月,中位生存年龄为2个月;患者出现淋巴结被膜增厚且伴纤维化,被膜中出现大量小淋巴细胞及不规则的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中出现淋巴滤泡,淋巴结构破坏,且呈现出病理状弥散。
肝窦内及肝汇管区的淋巴细胞形状不规则且出现细胞浸润。
红髓结果出现显著扩张,而白髓结构不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
胃肠道黏膜出现糜烂、溃疡等情况。
造血细胞间出现不规则、含有小灶状的淋巴细胞。
CD4及CD8细胞比例有所增加,有10例患者T细胞以CD4阳性细胞为主,15例以CD8阳性细胞为主。
免疫组化对患者组织切片进行CD5及CD7染色,10例患者出现CD5丢失,5例出现CD5及CD7丢失。
EB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21例出现阳性结果,7例出现多克隆性增生。
结论ASEBVT/NK-LDP 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肝脾肿大,病灶处活检显示组织损伤,并出现一定的细胞浸润,EVB感染的T细胞入侵器官导致患者死亡,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进行ERBR原位杂交确诊,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中华医学会2016-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

坚垡』L型苤查!!!!生!旦筮丝鲞箜!翅垦!i!』旦!!i!!!:垒!耻!!!Q!!:y!!:i!:堕!:!表1IM的诊断标准包括IM的l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4项实验室确诊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1~3项中任意1项I.f临床指标(1)发热;(2)咽扁桃体炎;(3)颈淋巴结肿大;(4)脾脏肿大;(5)肝脏肿大;(6)眼睑水肿Ⅱ.实验室指标(1)抗EBV.VCA.IgM和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2)抗EBV.VCA.IgM阴性,但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和力抗体;(3)双份血清抗EBV-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4)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i>0.10和(或)淋巴细胞增多≥5.0×109/L注:IM: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EB病毒;VCA:衣壳抗原;NA:核抗原应,加重病情。
(4)糖皮质激素:发生咽扁桃体严重病变或水肿、神经系统病变、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重症患者,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3~7d,一般应用泼尼松,剂量为1mg/(kg・d),每El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
(5)防治脾破裂: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IM脾脏病理改变恢复很慢,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2~3个月甚至6个月后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处理便秘;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
(六)原发性EBV感染的不典型表现原发性EBV感染的不典型表现有:(1)无临床表现或仅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轻微表现,多见于婴幼儿;(2)临床表现不符合典型IM的临床特征,而以某一脏器受累为主,如间质性肺炎、肝炎及脑炎等。
EBV感染几乎可以累及各个脏器。
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

EBV实验室检测方法
嗜异凝集抗体试验:也称“Monospot”试验。在EBV还未 确定为IM的病因之前,1932年引入临床实践诊断IM。 当时发现IM患者的血清或血浆可以凝集马或绵羊的红细胞。 该抗体在病程第1~2周出现,持续约6个月。 在青少年原发性EBV感染中其阳性率可达80%-90%,约10% 的青少年缺乏对嗜异性抗体的阳性反应。
1975年Horwitz首次描述一些持续性IM患者血清存在高滴 度的抗EBV-VCA和EA抗体
1982年Tobi进一步描述并证实该病 1984年被称为慢性单核细胞增多样综合征 1986年被定义为慢性症状性EBV感染 1991年被称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CAEBV
发生于儿童或年轻成年人 该病表现为慢性或反复的单核细胞增多样症:发热、肝脾
概述
➢ 传播途径:EBV感染主要通过唾液接触传播,也可通过 血液传播;
➢ 人感染EBV后建立终身潜伏感染,人群感染率超过90%。 ➢ 1-6岁儿童、14-20岁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高度易感,发
展中国家EBV感染多发生在儿童早期。
病原学
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淋 巴隐病毒属,人疱疹病毒4型
球形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平均 大小约为172 kb
EBV病毒核酸检测
➢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目前最主要的监测EBV载 量的方法
➢ 鉴别EBV健康携带者的低水平复制与EBV相关 疾病患者高水平活动性感染。
EBV病毒核酸检测
EBV载量检测有多种方法,Real-time PCR是 目前最主要的监测EBV载量的方法,有较强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不同的EBV疾病进行Real-time PCR检测时,需要的标本不同。
EB病毒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抗B细胞抗体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 CD21+CD24 BMT CR 61-75%,OS 35%,实体器官 50–58%
✓ Rituximab 用于32例实体器官移植后PTLD,有效率65%, 停药中位7个月2例复发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Rituximab-预防性治疗
• 入组条件:去T异基因移植;移植后血浆EBV-DNA≥1000拷贝 /毫升
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 4.霍奇金淋巴瘤(HL)和霍奇金淋巴瘤样PTLD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T-细胞肿瘤:3~12.5%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 肝脾- T细胞淋巴瘤 ➢ NK/T细胞淋巴瘤 ➢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 周围T细胞淋巴瘤
发病机制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 复杂,多因素参与 ➢ EBV感染 (原发或激活)是主要的因素 ➢ 受者因素为免疫监视功能受损 ➢ 来自移植物的慢性抗原刺激也起作用 ➢ 高危因素:特殊的移植器官;种类, 免疫移植剂的
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中 ➢ 单形性并非指细胞完全一致,而指绝大多数细胞是变异的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霍奇金淋巴瘤(HL)和霍奇 金淋巴瘤样PTLD
➢诊断依据经典的形态和免疫分型
诊断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 EBV-DNA拷贝高 ➢ 病毒负荷检测可以用全血\血清或血浆,细胞外
游离的DNA是否反应感染病毒的存在或只是死 细胞释放出的DNA尚不清楚 ➢ 血清EBV-DNA检测可以用来检测EBV相关肿 瘤的疗效
• 检测的49例患者,17例EBV-DNA ≥1000拷贝/ml。
• 15/17例预防,中位时间113天(41-202天);14/15达CR, 中位有效时间8天(1-46天);1/15无效,在2次rituximab 治疗和DLI后达CR。
周小鸽-EBV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EBV+淋巴瘤(肿瘤性)
疾病
特点
Burkitt
HL NK/T淋巴瘤 ANKL 等等
没有明显免疫功能缺陷 潜伏感染 感染B、T、NK细胞 感染细胞呈单克隆 EBV也呈单克隆 起病快慢不一 侵袭性过程, 预后差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增殖性)
病程大于3-6个月 临床症状:IM样:发热、肝脾淋巴结大等 检测到EBV:抗体,DNA、LMP1、EBER 排除其他疾病
+
-
-
-
+
瘤,胃癌
潜伏II
+
BL细胞,鼻咽癌,霍奇
-
+
+巴瘤
LCL,传单,免疫缺陷
潜伏III
+
+
+
+
+
相关B淋巴瘤,X染色
体相关淋巴增生疾病
其它
+/-
-
-
+
+
健康携带者血中B细胞
注:EBER:EBV编码的小RNA; LCL:类淋巴母细胞株。
EBV感染人体过程及相关疾病
EBV感染及相关疾病
1、 Burkitt 淋巴瘤 2、霍奇金淋巴瘤(HL) 3、鼻型T/NK细胞淋巴瘤 4、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TL) 5、老年性EBV+大B细胞淋巴瘤 6、脓胸相关大B细胞淋巴瘤 7、渗漏性大B细胞淋巴瘤 8、儿童EBV+T细胞LPD 9、淋巴瘤样肉芽肿(LyG) 10、免疫缺陷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HIV、PTLD)
一些基本概念
EBV相关疾病:所有与EBV有关的疾病,包括:淋巴、上 皮、其他组织;非瘤性、增殖性、瘤性。
EBV相关淋巴瘤:肿瘤细胞感染EBV的病例: Burkitt, HL, NK/T......
成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克隆性转化的研究

1 6 5 8。
中国实验血液 学杂志
J o u r n a l 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 He m a t o l o g y 2 0 1 7 ; 2 5 ( 6 ) : 1 6 5 8 —1 6 6 3
文章编号( A r t i c l e I D ) : 1 0 0 9 — 2 1 3 7 ( 2 0 1 7 ) 0 6 — 1 6 5 8 — 0 6
Co r r e s p o n di n g Au t h o r :ZHANG Ho n g — Y u,S e n i o r Ph y s i c i a n . E- a i m l :z y i q u @ 1 6 3. c o n r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l y mp h o c y t i c c l o n a l e x p a n s i o n i n a d u l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E p s t e i n — B a r r v i r 毒 相 关 淋 巴细 胞 增 殖 病 克 隆 性 转 化 的研 究
钟凤 鸾 , 张红宇 , 张倩 , 冯佳 , 张文 丽, 许 蕾, 徐 海婵 , 温娟娟 , 孟庆祥
北京 大学深 圳 医院血 液 内科 , 广 东深 圳 5 1 8 0 3 6
摘 要 目的 : 探讨成人 E B病毒相 关淋 巴细胞克隆性转化的 实验方 法, 为E B病毒相关淋 巴细胞增殖病的早期诊
断、 分 类、 预 测转归提供客观的判 断指标 。方法 :采集 5例 成人 E B病毒相 关的淋 巴组 织增 殖性 疾病( E B V+ L P D) 患者的外周血标本 , 另采集 4例成人传 染性单核 细胞 增 多症( I M) 外周血 标本 作为 阴性对照 , 3例急性 N K细胞 白血 病( A N K L ) 的外周血标本作为 阳性对照 。应 用流式 细胞 术 ( F C M) 检 测淋 巴细胞免 疫表 型 、 R T . P C R检 测 T细胞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蚊咬变态反应(mosquito allergy) • 特征为局部皮肤症状增强,表现为皮肤红 斑、水疱、溃疡或疤痕和系统症状如发热 等。 • 大多数报道病例来自东亚,在症状发生后 10-20年死于HPS或LPD。
EBV相关的NK细胞LPD包括多种疾病,治疗之前 应作潜在的疾病分类。
1.淋巴瘤型NK-LPD的治疗 • 局部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局 部放疗和系统化疗,如CHOP(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阿霉素和泼尼松)是首选治疗 。 • 有报道在耐药或复发的患者采用左旋-门冬 酰胺酶(L-asparaginase)和大剂量阿糖胞 苷治疗。
3.异基因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 有报道提示异基因HSCT是治愈EBV相关的 T/NK细胞LPD可行的和有希望的方法。 • 在自体HSCT亦有报道成功的案例。
• EBV相关的NK细胞LPD 1.颗粒淋巴细胞性LPD 2.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3.鼻和鼻型NK细胞淋巴瘤 4.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5.蚊咬变态反应
1.颗粒淋巴细胞性LPD(GLPD) 特征为胞浆内存在嗜苯胺兰颗粒,涉及 保护宿主抵抗感染和肿瘤生长。在表面标 型和TCR基因构象的基础上,1/3的GLPD 为NK-GLPD,近半数的NK-GLPD病例与 EBV相关。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2.致死性IM/X联淋巴增殖综合征 3.EBV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4.Gianotti-Crosti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1.伯基特(Burkitt’s)淋巴瘤 2.移植后淋巴瘤 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 的淋巴瘤 4.脓胸相关的淋巴瘤 5.T/NK细胞淋巴瘤 6.白血病 7.霍奇金病
2.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慢性或复发性IM样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 和肝功能异常),抗EBV抗体的类型异常(抗病 毒壳抗原和早期抗原增加,抗EBNA缺如), 无 先前免疫学异常或最近感染的证据可以解释。 感染EBV的外周血细胞外观像成熟的淋巴细胞 。
• 可以发生在两性的任何年龄。 • 无明显的家族遗传背景。 • 预后差,如未获恰当治疗起病后4-5年内半数患者 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肝和心脏衰竭、各种LPD (或淋巴瘤)、机会感染和EBV相关的HPS。 • 目前CAEBV可分为感染单或寡克隆EBV的NK细 胞型和T细胞型两种类型。
4.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NKL)
• 临床特征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 中含嗜天青颗粒的非典型大淋巴细胞和部分累及 骨髓。 • 具有鼻和鼻型NK细胞淋巴瘤的许多特征,如形态 学可见嗜天青颗粒、免疫表型(CD2+、CD3-、 CD56+)和基因型,更流行于亚洲国家。
• 但二者也存在有区别: 1.ANKL是一种侵袭性疾病,不论治疗如何预后不 良。相反,局限性鼻和鼻型淋巴瘤的某些疾病对 化疗和放疗有反应。 2.ANKL主要罹患及年轻成人。 3.在鼻和鼻型淋巴瘤罕见累及外周血和淋巴结。 EBV感染的ANKL和鼻/鼻型淋巴瘤代表同一种 疾病实体的不同临床表现。
EB病毒相关NK/T淋巴细胞增殖 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1958年Burkitt根据乌干达儿童淋巴瘤流行特点, 提出Burkitt淋巴瘤的病毒病因假说。1964年 Epstein、Barr和Achong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观 察到病毒颗粒,称为Epstein-Barr病毒(EBV), 又名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
• EB病毒在世界各地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约 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大多数人在 儿童时感染并终身携带,是多种人类疾病的病原 因素。
• 已知EBV是一种亲人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常使 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两者受染,并诱导具复制性 的和潜伏性的(持续性的)感染,导致多种疾病。
急性类型 感染性疾病 慢性类型
血液学恶性疾病 : B细胞淋巴瘤
非血液学恶性疾病: 未分化的鼻咽癌、胃癌、平滑肌瘤等
• 淋巴细胞潜伏EBV感染引发异质性淋巴增殖性疾 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LPD),如B细 胞LPD和T/NK细胞LPD。
• 80年代后期EBV-NK/T-LPD分为三个不同的亚组, 包括EBV相关的NK细胞LPD、T细胞淋巴瘤和T细 胞LPD,后者包括EBVDNA阳性的CAEBV。后相 继报道EBV-NK/T-LPD相关的病例如淋巴细胞性 LPD(GLPD)、CAEBV、鼻和鼻型淋巴瘤、侵袭 性血病和蚊咬过敏。
2.系统型NK-LPD的治疗
• 免疫化疗包括如泼尼松龙1-2mg/kg/d+环孢素A 3mg/kg/d+依托泊苷( VP16)150mg· m2,1次/w ,目前应用于HPS和CAEBV的治疗。 • 本病治疗的最后目标是清除感染EBV的NK细胞。 然而目前尚没有特异的细胞毒药物可选用于针对 EBV诱导的LPD,常规化疗要完全清除感染EBV 的细胞常很困难。
3.鼻和鼻型NK细胞淋巴瘤
• 主要罹患及男性; • 多见于某些亚洲和拉美国家; • 是一种鼻破环性病变,常波及上颚,通常伴鼻堵 塞、红斑和眼眶肿胀; • 亦可累及喉、上呼吸道和食道; • 组织学特征是存在多形性淋巴细胞、缺血坏死和 损害部位呈血管中心性和侵入血管的浸润。 • 重复活检和CD56、TIA-1、颗粒酶B测定及EBER 特殊染色有助于正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