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合集下载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标题: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氧气的性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氧气的特性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幻灯片、氧气气球、实验设备。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想以往学习过的有关氧气的知识,帮助他们温习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2. 通过展示氧气气球或向学生展示一段火焰燃烧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解及实验操作(20分钟)1. 讲解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分子式为O2,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

2. 实验操作:现场展示一组实验,即将烧杯中的铁丝点燃后放入氧气中,观察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 请学生进行一组相关实验,比如将火柴放进瓶中,然后将瓶内的氧气放进一只火焰的生物蜡烛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4. 解析实验结果:通过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即氧气可以促进燃烧。

三、练习及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提出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场合会用到氧气?2. 学生发表观点: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观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讨论。

3. 教师点评: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氧气的实际应用。

四、巩固及小结(10分钟)1. 设计有关氧气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汇总学生的回答,总结学生所学的氧气性质和实际应用。

3.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

五、课堂延伸活动(5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在什么环境下容易造成氧气危险,如何正确应对。

2.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盲目模仿实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氧气的性质,同时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增加了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老师讲解试验详情:〔1〕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的作用?〔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缘由?〔3〕若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试验失败,缘由是什么?提示同学从铁丝的状况和燃烧条件两个方面去思索【归纳】氧化反应1.猛烈氧化——如燃烧、火药爆炸等2.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小结】1.共同点:都属于氧化反应,需要消耗氧气,都放热2.不同点:〔1〕猛烈氧化:猛烈、速度快、放热多,伴随着发光、发热〔2〕缓慢氧化:不易被发觉,速度慢,放热少。

【活动】性质确定用处很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广泛应用。

【阅读】课本P53—54归纳用处【用处一】支持燃烧——助燃剂【用处二】供应呼吸【课堂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能供应呼吸、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课堂检测】1.以下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选项是A.我不易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C.我能供应呼吸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 以下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过低温加压,可以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C.液态氧可用作放射火箭的助燃剂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很多物质课后作业学习与评价P15-16 1-9.12【教学反思】能够根据课程标准教给同学学习详细物质的方法,能够借助演示试验给同学以视觉冲击,关注同学试验现象的语言描述训练,能够从化学学科素养的培育视角组织教学,框架意识比较强。

本节课缺乏之处:教学容量偏多,个别学问点拓展过深。

试验详情的强调还不够。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案标题: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氢过氧化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导管、试管、点燃棒等。

3. 学生实验用具:试管、试管架、点燃棒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呈现氧气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探究氧气的制备方法: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制备和物理制备。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氧气的制备方法,并与全班分享。

实验演示:1. 展示化学制备氧气的实验过程。

a. 准备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加入适量的氢过氧化物。

c. 用导管将气体导入另一个试管中。

d. 用点燃棒点燃试管中的气体。

e.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应用探究: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与全班分享。

小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鼓励他们对氧气的学习和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反应。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氧气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注:教案中的实验操作应在实验室或教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性质活泼的氧气》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氧气的重要性质和用途,还能为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取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分析。

2.理解氧气氧化性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对氧气的性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氧气性质的信息。

2.实验法: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归纳法: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形成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优秀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是呼吸的必需品,可以支持燃烧等。

2.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3.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1)实验一:木条燃烧①提出问题: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更明亮。

(2)实验二:铁丝燃烧①提出问题: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黑色固体。

(3)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

(2)教师点评、补充。

5.拓展延伸(1)提问:氧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用于呼吸、炼钢、焊接等。

6.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四、教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4.不足之处:在讲解氧气化学性质时,部分学生对于氧化反应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说课稿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说课稿

《性质活泼的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性质活泼的氧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性质活泼的氧气》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2。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氧气是一种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气体,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还能为后续学习氧气的制取和其他气体的性质奠定基础。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实验探究,通过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氧气的性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

但他们的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归纳总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氧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9(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9(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 2.2性质活泼的氧气(1)课型新授课时间2005/8/2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氧气性质的探究,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难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关键探究实验教具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木炭、蜡烛、细铁丝、氧气板书设计§2.2 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的产生途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2、氧气的消耗途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二、认识氧气的性质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氧气的物理性质2、教学过程复习空气的成分;2、红磷燃烧表达式导入氧气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占空气体积的大约五分之一,本课学习内容:氧气讲授新课一、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氧气的产生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氧气的消耗途径: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二、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氧气,引导观察并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水溶性引导阅读,使对氧气物理性质认识得更全面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演示实验,引导观察并总结书写文字表达式现象: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无色气体。

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问题: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要在铁丝上面缠一根火柴?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用冷干的烧杯罩在烧杯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性质活泼的氧气

性质活泼的氧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向学生渗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②通过制取氧气的装置,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初次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教学方法:
实验准备:
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演示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
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为什么?
带着问题观察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剧烈氧化:有氧气参加,发光并放热
缓慢氧化:有氧气参加,放热但不发光
四.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代表物质,本节我们对氧气进行了具体辨析。其中,氧气跟碳、铁、石蜡的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大家要按照“根据现象得结论”的规律,掌握五个反应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同时要学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三、氧化反应:
分类:剧烈氧化、缓慢氧化
四、常见的氧气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
(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教学后记:
以上实验按“演示(观察)——描述——记录——写出文字表达式”的顺序进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贵州省仁怀市城南中学余昌林
(2007年9月13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几个实验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求学的品质。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几个实验的操作和现象的观察及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教学程序]
[提问]:
1、你已经知道氧气有那些重要的性质?举例说明
2、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入新课]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性质活泼的氧气”。

[观察探究]
每小组取四瓶氧气,盖上玻璃窗片,正放在实验台上,先取一瓶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然后学生阅看P33页内容及P34页的上边两张图片,探究氧气有那些物理性质。

【探究提纲】
1.说出氧气的颜色、状态。

2.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呢?(易溶?难溶?不易溶?)
5、如果改变条件,氧气的状态会不会改变呢?
[学生活动]
小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稍大于空气。

不易溶于水。

氧气液态的时候是淡蓝色的;固态是淡蓝色的雪花状。

[教师提问]
1、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2、水中鱼儿能生存,说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是不溶还是不易溶?
[学生活动]
回答以上两个问题目。

[实验探究]:
木炭、铁丝、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归纳实验的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校正]
铁丝燃烧的生成物是四氧铁化三铁。

[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
总结: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比较剧烈;而在一些条件下,物质只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学生思考]
1、怎样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2、做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什么集气瓶底部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为什么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集气瓶底部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熔融物溅落把瓶底炸裂。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学生观察图片]总结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课后练习]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氧气也有三态变化,在压强为1.01*105Pa,-183℃时,氧气转化为的液体,在-218.4℃时转化为
状的固体。

3、关于氧气化学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具有氧化性
D.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4、铁、碳、石蜡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A.都有气体产生
B.都有淡蓝色火焰
C.都能发光放热
D.都有水珠生成
5、下列各项应用和氧气的用途直接有关的是
①气焊②医疗③炼钢④除锈⑤潜水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6、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要预先在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纱的是
A.铁丝
B.石蜡
C.磷
D.木炭
7、田径比赛的发令枪打响时,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A.二氧化硫
B.五氧化二磷
C.水
D.四氧化三铁
作业布置:
课本P38第1、2、3、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