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降低SMA-13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渗水系数
新区大道SMA-13沥青混合料上面层实验段施工方案

新区大道SMA-13沥青混合料上面层实验段施工方案一、地段本试验段经监理工程批准里程桩号为K ~K 幅,宽15.5m,其长度200m,压实厚度4cm,由于SMA骨架结构,可压缩性较小,所以其松铺系数初定为 1.10,根据试验成果调整到最佳。
根据碾压遍数不同,分为两个试验区段,每个区段100m。
二、试验目的1、定松铺系数2、摊铺及碾压机械的最佳组合,压实顺序、速度、遍数。
3、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确定松铺厚度。
5、验证生产配合比。
考查计算机打印装置的可信度。
三、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检测内容、方法、依据1、JTG F40-24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JTG F8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有关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规程。
4、新区大道设计图纸四、施工条件1、试验路段已做完中面层,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路面吹扫干净,撒粘层沥青(0.4kg/㎡),每10m测高程、横坡。
2、拌和楼经国家计量部门标定,摊铺机、压路机,运输车已到位(机械名细见附表)3、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4、沥青、碎石、机制石、石屑、矿粉等材料检测合格。
五、本工程总体目标1、质量:合格工程2、安全生产防止重伤、杜绝死亡、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食物中毒事故等“四无”要求,按建设部颁发的“一标三规范”达标。
3、文明施工做到规范管理,场容场貌创一流水平,达到***市文明工地标准,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净、畅、宁”工程。
4、协调一致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检单位及安检单位具体监督指导下进行施工,有问题及时同上述单位沟通,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六、SMA-13沥青混合料上面层施工(工艺流程见附图3)SMA具有较高耐久性和较高抗永久变形能力,较好的高温稳定性,防止车辙,良好的低温稳定,防止开裂,良好的路面排水性,路面不积水,可降低路面噪音及反光等优点。
改性沥青SMA-13压实度和渗水的影响及防护

改性沥青SMA-13压实度和渗水的影响及防护
程喜贵
【期刊名称】《山西交通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影响改性沥青SMA-13路面压实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工程施工情况提出了几种防护措施.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程喜贵
【作者单位】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总公司,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6.217
【相关文献】
1.高速公路SMA-13面层不均匀渗水成因分析 [J], 杨一希
2.改性沥青路面施工中压实度和渗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庚秦
3.沥青混合料级配对城市道路渗水及压实度的影响分析 [J], 卢开勇;赵岩;;
4.公路SMA-13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J], 刘彩白
5.碾压遍数和碾压温度对SMA-13沥青路面压实度的影响 [J], 赵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编号: 试验报告样品名称: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试验单位:批准日期: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 审批:XX 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 报 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SMA-13型级配。
根据委托要求,工程级配范围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SMA-13级配范围。
2.SMA-13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粗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碎石。
(2)细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石灰石机制砂。
(3)沥青:厦门华特生产的SBS改性沥青。
(4)矿粉:茫顶石场生产的石灰石矿粉。
(5)水泥:贵定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6)纤维:武汉优尼克工程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絮状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质量的3‰。
3.按规范要求,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理论计算法。
4.混合料拌和时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80℃,集料的加热温度为19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70℃。
5.原材料和混合料的技术要求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6.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7.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SBS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6.0%,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应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集料比例见有关设计图表。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2010年7月15日一.原材料试验矿料筛分曲线图如下:二. 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1.设计矿料级配的确定(1)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范围的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
SMA-13上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SMA-13上面层配合比设计本项目沥青上面层采用4cm SMA-13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改性沥青),具有平整、密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
根据部颁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HC F40-01-200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设计施工指南》设计规范及作业指导书,将试验原材料、混合料及配合比设计方面重点要求进行学习。
一、原材料原材料自检合格认可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经监理抽检确认并经总监办批准使用后方可使用。
1.改性沥青(1)沥青采用经SBS改性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进场改性沥青每车都应进行取样和试验,取样和试验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
(3)沥青性能整套检验应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每批检测一次),工地试验室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还应检验老化后的质量损失、针入度比、延度、并留样备检。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2、粗集料(1)上面层粗集料(>2.36mm)采用玄武岩碎石。
(2)所有面层石料要求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成近似立方体形状、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耐磨光性能的碎石。
(3)集料粒径的规格分档建议采用表1建议值。
技术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4)检测频率按照要求进行。
集料粒径加工规格分档建议值表1SMA-13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3.细集料(1)细集料(<2.36mm)宜采用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的优质石灰岩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加工而成的机制砂。
(2)机制砂细集料的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表3)。
(3)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SMA-13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表34、填料(1)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制的矿粉,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
为提高混合料的抗剥离性能,厂家生产过程中填料添加15%的磨细生石灰粉(填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上面层SMA-13改进型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配合比报告

沿江高速公路XX段X标路面工程上面层SMA-13改进型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XX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驻沿江高速公路X标监理组二0 年月日一、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4、《XX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沥青路面上面层(SMA-13改进型)施工技术指导意见》二、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1、原材料粗、细集料采用金坛宝栩石料,属于玄武岩;矿粉采用镇江石马永兴建材厂生产的矿粉;沥青采用常州科茵格改性沥青。
各种矿料、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1)。
表12、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确定SAM-13的三种级配A、B、C,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30.9%、28%、23.7%。
三种级配设计组成(见表2)。
表2三种级配设计组成图分别测定三种级配底VCA DR C,按油石比6.0%,并每面击75次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VCAmix及VMA等指标,在满足VCAmix 小于VCA DR C和VMA大于17%的基础上确定级配(见表3和表4)。
VCA D RC测试结果表3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表4从表3和表4看出并考虑VMA、VFA等指标的基础上,以4.75mm通过率大为设计配比。
故选择级配B为设计配比。
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三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结果(见表5)。
马歇尔试验物理—力学指标测定结果汇总表表5注:最大理论密度采用计算法。
4、最佳油石比确定根据SMA-13的设计要求,三种油石比均符合要求,考虑到节省沥青和车辙等因素,故选油石比为3.8%。
5、最佳油石比下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检验最佳油石比下的浸水马歇尔试验表6三、谢伦堡析漏试验(烧杯法)试验条件:试验温度185℃,保温1小时后进行析漏试验,结果(见表7)。
析漏试验结果表7四、设计结论矿料配合比及油石比表8最佳油石比及密度、空隙率表9五、结论:通过混合料级配调试相关验证试验,表明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其设计结果可以用于生产配合比的调试。
沥青SMA-13配合比验证报告

沥青SMA-13配合比验证报告沥青SMA-13配合比验证报告2007年10月20日至10月22日通过试验段试铺,对SMA-13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验证试验,现对配合比验证说明如下:在SMA-13配合比设计中,通过对原材料试验、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试验后,得出配合比参数如下:矿粉:细集料(0-4.75mm):粗集料(4.75-9.5mm):粗集料(9.5-16mm):木质素纤维=11:14:35:40:0.3。
在此配合比设计基础上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镇胜公路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对其进行了各种使用性能检验,具体如下:1、通过调整确定该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为5.8%。
经马歇尔试验得出该混合料的各项参数为:实际密度2.420g/cm3,沥青体积百分率13.6%,空隙率3.7%,矿料间隙率17.3%,饱和度78.7%,稳定度9.06KN,流值26.7(0.1mm),沥青混合料飞散损失5.1%,沥青混合料沥青析漏损失0.06%。
2、对该混合料进行了水稳定性检验,结果为浸水48小时后的稳定度为8.3KN,残留稳定度为91.6%。
3、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6mm的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其动稳定度为:(次/mm)7975 、(次/mm)8077 、(次/mm)7683。
4、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件进行了渗水检验,得出渗水系数平均值为:54 ml/min。
5、通过对试铺段试验检测:外观质量,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无离析现象,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压实度代表值为:98.9%,渗水系数为138ml/min,路面构造深度0.97㎜,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经试验室验证,该SMA-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验证指标满足规范验证要求。
试验:复核:批准:。
改性沥青路面SMA-13上面层施工指导意见

改性沥青路面SMA-13上面层施工指导意见改性沥青路面SMA-13上面层施工指导意见(SBS改性沥青)根据部颁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改性沥青施工技术规范》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设计施工指南》(送审稿)规定,xx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SMA-13(玄武岩集料、辉绿岩集料和闪长岩集料)结构,其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上面层改性沥青SMA-13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表一层次类型方筛孔尺寸(mm)上面层改性沥青SMA-1316.0 10013.2 90~1009.5 50~754.75 22~322.36 16~271.18 14~240.6 12~200.3 10~160.15 9~130.075 8~12根据现行技术规范,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吸取国内成熟经验,对xx高速公路改性沥青SMA-13路面上面层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沥青:采用优质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指挥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
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仅对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进行检验,并留样备检。
指挥部中心试验室除上述检测项目外,还应检验老化试验后的质量损失,针入度比、延度。
频率施工单位每车检验一次,监理组每五车抽检一次,指挥部每天轮流抽检一个标段一次。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二检验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 最小50~80针入度指数PI -0.2~+1.0延度(5cm/mim,5℃)(cm)最小30软化点(T R&B)(℃) 最小60动力粘度(60℃)( Pa.S) 最小800动力粘度(135℃)( Pa.S) 最大 3闪点(℃)最小230溶解度(%)最小99离析,软化点差(℃)最大 2.5弹性恢复(25℃)(%)最小70RTFOT 试验后质量损失(%)最大0.6 针入度比(25℃)(%)最小65 延度(5cm/mim,5℃)(cm)最小20SHRP性能等级PG70-22SMA-13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三检验项目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常温20高温24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0视密度不小于(t/m3) 2.60吸水率不大于(%) 2.5(宜小于2.2)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掺加抗剥离剂后不小于5级坚固性不大于(%) 12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 13水洗法<0.075 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号料0.6 2号料0.8 3号料 1.0软石含量不大于(%) 3上面层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 42抗压强度不小于(Mpa) 120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降低SMA13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渗水系数

累计频率 (%) 60 78
89
95 98 100
制表人: 刘海艳
日 期:2008年8月
根据上表做出排列图:
78% 60%
89N%=52 95%
98%
100%
构造深度
压实度
面层空隙率
填料用量
温度
油石比
制图人:刘海艳 日 期:2008年8月
从排列图可以看出:“构造深度”是影响SMA13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渗水系数超标的主要问题所 在。
影响渗水系数不合格因素统计表
质量检查统计表
序 号
检查项目
1 构造深度
2 压实度
3
面层空隙 率
4 填料含量
5 摊铺温度
6 油石比
合计
标准值
0.8-1.2mm 98%
3.5-6%
10.1%
不合格 频数
33 10
6
3 2 1 55
累计 频数 33 43
49
52 54 55
理由二:本项目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也 是安徽省第一项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业主对SMA-13 沥青砼上面层的工程质量要求标准高。控制好SMA-13 沥青砼上面层施工质量,降低SMA-13沥青砼上面层渗 水系数,以确保工程质量,为降低后续的养护费用打 下良好的基础。
理由三:SMA-13沥青砼上面层的施工工艺要求较
五、设定目标
活动目标
SMA-13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渗 水系数小于80ml/min
(建设单位下发的施工意见指导书中要求渗 水系数小于80ml/min )
六、原因分析
我们QC小组成员运用了头脑风暴法,组织在一 起,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针对影响SMA-13沥 青砼上面渗水系数的层构造深度这一主要问题 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详见影 响SMA-13沥青砼上面层构造深度因果分析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
60%
构造深度
压实度
面层空隙率
填料用量
温度
油石比
制图人:刘海艳 日 期:2008年8月
从排列图可以看出:“构造深度”是影响SMA13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渗水系数超标的主要问题所 在。
五、设定目标
活动目标
SMA-13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渗 水系数小于80ml/min
(建设单位下发的施工意见指导书中要求渗 水系数小于80ml/min )
非要 因
11
热料仓不 平衡
1、生产配合比中采用了5个热料仓,导 致混合料在拌合时,料仓之间不平衡。 2、混合料中的油石比偏小 3、掺加抗剥落剂(水泥)
王 勇 王志军 韩 峰
现场 验证
2008年9月 4日-9月5日
要因
制表人:王勇 刘海艳 日 期:2008年9月
序 号
末端因素
分析论证
负责人 王 勇 王志军 王 勇
理由二:本项目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也
是安徽省第一项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业主对SMA-13
沥青砼上面层的工程质量要求标准高。控制好SMA-13
沥青砼上面层施工质量,降低SMA-13沥青砼上面层渗
水系数,以确保工程质量,为降低后续的养护费用打
下良好的基础。
理由三: SMA-13沥青砼上面层的施工工艺要求较
期:2008年6月
学历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专 中专 大专 大专 本科 中专
刘海艳 王志军 周 赵 韩 刘 36 健 爽 峰 兵
平均年龄
接受TQC教育时间(平均)
制表人: 刘海艳 日
三、选题理由
理由一:SMA-13沥青砼上面层是路面结构层的重要组成 部分,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将荷载传递 到基层。SMA-13沥青砼上面层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高速公 路路面的使用寿命及后期的养护,而影响SMA-13沥青砼上面 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渗水。
摊铺机组 装不合理
螺 旋布 料器 位置偏高 运输车保 温措施差
制图人:王勇 日 期:2008年9月
缺少静压
碾压方式不 合理
影响SMA13沥青混 凝土上面 层构造深 度
复压距离过长
方 法
碾压不及时
生产配合比 问题 热料仓不平衡
制图人:王勇 日 期:2008年9月
运输距离较远
影响SMA-13 沥青混凝 土上面层 构造深度
王志军 韩 峰
调查 分析
2008年9月 5日
非要 因
螺旋布料器位 7 置偏高
赵爽 韩峰 刘兵
现场 验证
2008年9月 8日-9月9 日
要因
制表人:王勇 刘海艳 日 期:2008年9月
序 号
末端因素
分析论证 运输车辆的车厢已采取加厚保温措施: 运料车采用两层蓬布中间夹保温材料覆 盖设施,每辆车车厢板侧面应用不锈钢 板固定内夹保温材料。 1、初压时未静压; 2、采用全钢轮压路机组合,无胶轮压路 机碾压;
六、原因分析
我们QC小组成员运用了头脑风暴法,组织在一
起,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针对影响SMA-13沥
青砼上面渗水系数的层构造深度这一主要问题 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详见影
响SMA-13沥青砼上面层构造深度因果分析图:
培训不到位
业务水平低
影响SMA13沥青 混凝土 上面层 构造深 度
循环次数
1次
活动方式
1、每天坚持出勤现场解决问题
2、每月定期活动一次以及不定期活动
制表人: 刘海艳 日
期:2008年6月
小 组 人 员 情 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小组 职务 组长 副组 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姓名 王志才 赵显波 王 勇 性别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年龄 47 39 34 30 37 26 34 34 35 职务 项目经理 工程师 工程部长 路面工程师 试验室主任 计划室主任 设备室主任 队长 工长 组内分工 全面负责 技术指导 制定对策 质量检查 试验检测 活动记录 设备改进 现场操作 现场操作 接受TQC 教育时间 120 120 100 100 90 80 90 90 80 97小时/人
5
时
调查 分析
2008年9月 6日-9月7 日
非要 因
机制砂粉尘含
6 量过高
由于未搭建集料大棚,导致机制砂受 到粉尘的污染。已在料场搭建集料大 棚对机制砂进行覆盖,防止了机制砂 受到污染,杜绝了机制砂粉尘含量过 高。
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安装不到位,位置偏高, 且横向长度不够,摊铺时,链板送料器的速 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 的料量应高于螺旋布料器,使熨平板的挡料 板前混合料在全宽范围内均匀分布。螺旋布 料器中的混合料不饱满,摊铺时出现离析现 象,而影响路面构造深度。
确认 方法
确认 时间
结果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秋季风力 大
该地区秋季风力较大,及时补充添加 矿粉时的细粉损失。
现场 验证
2008年9月 6日
非要 因
13
早晚温差 大
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进行施工。 王志军
现场 验证
2008年9月 7日
非要 因
14
运输距离 过远
现场设立专人进行车辆管理和调度工 作,避免了运输距离过远造成的摊铺 机停机带料现象。
负责 人
王志 才
确认 方法
调查 分析
确认 时间
结 果 非 要 因
1
责任心不 强
2008年9月 3日
2
培训不到 位
赵显 波
调查 分析
2008年9月 4日
要 因
3
前后场协 调管理不 到位
王勇 韩峰
调查 分析
2008年9月 5日
非 要 因
制表人:王勇 刘海艳 日 期:2008年9月
序 号
末端因素
分析论证
一、工程概 况:
黄山至塔岭(皖赣界)和小贺至桃林(皖浙界)高速公路是 国家高速公路网“7条北京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 横线(简称“7918”线)中北京至台北高速公路和杭州至瑞丽 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安徽省公路网规划“三 纵四横七连”公路主骨架中“纵二”重要路段。路线全长 51.123km, 公路等级为四车道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宽24.5 米,路面宽2×10.5米;分离式路基宽12.25米,路面宽10.75 米。路面结构层为:4cm厚SMA-13上面层+6cm厚 Superpave20中面层+ 8 cm厚Superpave25下面层+36cm厚 水泥稳定碎石+19cm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我单位 承建参加施工第二合同段。本项目是安徽省第一项交通部典 型示范工程。
四、现状调查:
2008年8月25日,我单位邀请了设计单位、项目办、总监办、驻地办及
专业技术人员对前期施工完成的3000米SMA-13沥青砼上面层渗水系数 按 要 求 进 行 了 现 场 检 查 , 共 检 测 了 120 点 , 渗 水 系 数 超 过 规 定 值
80ml/min(建设单位下发的施工意见指导书中要求)达22点,单点最
负责人 刘海艳 王志军 王勇 刘海艳 韩峰
确认 方法 现场 验证
确认 时间 2008年9月8 日-9月9日
结果
运输车保
8 温措施差
非要 因
9
缺少静压
现场 验证
2008年9月6 日-9月7日
要因
10
复压距离 过长
已根据施工气温及时调整复压的距离, 及时碾压。
刘海艳 刘 兵
现场 验证
2008年9月7 日
人员
责任心不强
沟通不及时
前后场管理 协调不到位
制图人:王勇 日 期:2008年9月
采用老式破碎机, 少过一遍筛
碎石针片 状超标 材料 检测不及时 机制砂粉尘 含量过高
影响SMA-13 沥青混凝 土上面层 构造深度
制图人:王勇 日 期:2008年9月
影响SMA-13 沥青混凝 土上面层 构造深度 机械
QC小组名称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黄塔桃 高速公路项目部SMA-13沥青路面施工QC小组
发
表
人:王 勇、刘海艳
发 表 时 间:二OO九年一月十九日 单 位 名 称: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 ·· 1 ····· ··· ·· ··· · · · · 二、QC小组概况· · ·· · · · · · · · · · · · · ·2 ·· ····· 三、选题理由······ ·· ··· ·· ····· ··· ·· ···4 · · · 四、现状调查······ ·· ··· ·· 7 ····· ··· ·· ··· · · · · 五、设定目标······ ·· ··· ·· 10 ····· ··· ·· ··· · · · · 六、原因分析······ ·· ··· ·· 11 ····· ··· ·· ··· · · · · 七、要因确定······ ·· ··· ·· 17 ····· ··· ·· ··· · · · · 八、制定对策······ ·· ··· ·· 21 ····· ··· ·· ··· · · · · 九、对策实施······ ·· ··· ·· 23 ····· ··· ·· ··· · · · · 十、效果检查······ ·· ··· · 38 ····· ··· ·· · · · · 十一、巩固措施····· ·· ··· ·· ···· ··· ·· ··45 · · · 十二、总结及今后打算· · · · · 47 ····· ·····
刘海艳 韩 峰
现场 验证
2008年9月 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