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需求管理与系统管理之比较

合集下载

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
– Make fewer trips — telework, shop online or use the telephone.总量
– Shift modes — walk, cycle, take transit or rideshare instead of driving.方式
– Drive more efficiently — shop locally, do several things on each trip, and avoid peak traffic periods and congested routes.效果/效率
TDM & TSM
• 交通需求管理(TDM)
• 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 (TDM) is the use of policies, programs, services and products to influence whether, when, where and how people travel.
交通供给
• 交通系统管理(TSM)
•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Program (TSM) is used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State and lo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by improving existing facilities without major construction.
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需求
交通流稳定
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供给
• 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通过合理化交通
需求,减少道路交通流量,缓解交通紧张局面。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原理一、交通调查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

可设一条或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

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4)其它特征信息。

5. RP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

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1)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2)变量选择范围有限;(3)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4)选择方案的信息模糊,被调查者因记忆模糊而导致调查失真;(5)替代方案信息模糊。

(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因素.6. SP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措施。

(静态管理)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动态管理)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保障交通安全、疏导交通,提高现有设施的通车效率,着重于采取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总量,缓解交通拥挤,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1分离原则2限速原则3疏导原则4节源原则5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什么要进行交通管理1交通管理能整合现有的交通资源,在不投资建设新道路的情况下挖掘道路资源的潜力2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增加道路通行能力从而保证道路畅通。

交通管理的演变发展阶段一传统交通管理阶段二交通系统管理TSM阶段三交通需求管理TDM阶段四智能化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按性质可以分为交通行政管理,交通执法管理,交通运行管理。

按对象不同,分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间道路交通管理3快速道路交通管理交通法规的层次全国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局部性管理措施内容是对人车路环境的管理驾驶人管理:驾驶证管理、驾驶人教育管理、驾驶人驾车管理。

车辆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的驾驶性能,保证交通安全。

车辆检验分为初次检验定期检验临时检验特殊检验交通方式空间划分包括混合式划分、隔离式划分和分道式划分。

交通事故分类1按事故责任分类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2按事故后果轻微一般重大特大3按事故原因分类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4按事故对象车辆间车辆与行人机动车对非机动车、车辆自身、车辆对固定物5按事故地点交通事故责任: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黑点:挪威规定长100m的路段内,4年发生4起以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的道路主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简述单向交通的优点。

单向交通在路段上减少了与对向行车的可能冲突,在交叉口上大量减少了冲突点。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

名词解释1.交通需求管理(TDM):交通需求管理是引导人们采取科学的交通行为,理智地使用道路交通设施的有限资源。

简言之,交通需求管理主要管理的是:人们理性地使用汽车,而不是人们是否拥有汽车。

2.视距三角形:为了提高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它通过绘制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保证在交叉口前,驾驶员对横向道路两侧的可通视范围,它是全无控交叉口设计和设置的基本依据,必须注意,“视距线”应画在最易发生冲突的车道上。

在双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对从左侧进入交叉口车辆的视距线,应画在最靠近行人道的车道上;而对于从右侧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则应取最靠近路中线的车道。

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高于1.2米妨碍视线的物体。

3.绝对时差:绝对时差是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终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终点的时间之差。

4.绿信比:绿信比是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一般用λ= Ge/C表示。

5.通过带:在时-距图上,各个信号交叉口绿灯时间始端连线与终端连线中最窄的一组平行斜线所标定的时间范围称为通过带。

6.交通系统管理(TSM):交通系统管理是把汽车、公共交通、出租汽车、行人和自行车等看成为一个整体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运营、管理和服务政策来协调这些个别的组成部分,使这个系统在整体上取得最大交通效益。

7.路边存车:在道路沿侧石车行道上的机动车停存,或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存。

路边存车管理的目的是使道路在“行车”及“存车”两方面能够得到最佳的使用。

8.相对时差:相对时差是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者终点之间的时间之差。

相对时差等于两信号绝对时差之差。

9.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把区域内的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指挥控制中心管理下的一套整体的控制系统,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系统和网络信号系统的综合控制系统。

10.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第五讲 TSM与TDM

第五讲  TSM与TDM

实施效果分析
1)以方式转换促增效 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服 务水平、运行效率为核心,增强道路交通空间 使用效果。 2)以消除瓶颈促增供 关键节点、瓶颈交通组 织与渠化,获取路网整体通行能力提高。 3)以系统组织促均衡 通过建立交通衔接与转 换枢纽,对过境交通、货运交通、城市快速路 系统、城市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城市公共客运 走廊等进行系统交通组织,达到交通需求与供 应匹配、均衡。


70年代,美国交通专家们发现了许多省钱的方法, 可以代替大规模扩建道路系统。它包括整体增加 交通运输系统的容量、局部减少交通运输系统的 容量、降低交通需求以及以上三种方式的结合。 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统称为交通系统管理技术即 TSM(Transportation System Management)。但是实行 TSM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关键一点是政府同私 人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从而使象“汽车合 乘”(Carpool)等这样的TSM 措施难以实行。
家中上班
调整需求 空间调整 拥挤收费 限制过境车辆 区域执照 交通组织 科学技术措 施 交通衔接
快速路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 路径诱导 综合交通枢纽 客运交通枢纽 货运交通枢纽
促进均衡
交通系统管理技术路线
交通系统运 行状态调查
道 路 交 通 运 行 状 态 调 查 公 共 交 通 运 行 状 态 调 查 静 态 交 通 运 行 状 态 调 查


TDM不同于TSM。 TDM仅仅局限于研究交通运输的需求,而不论交 通运输的供给,但它也受交通供给变化的影响。 因此,这两种方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其目的都是更有效的利用交通运输系统。TDM 之 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不需投资或只 需少量投资就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的机会。 TDM 通常采取的方法是重点进行出行方式的改善, 人们尝试最多的措施是改变工作出行的时间和方 式。

交通管理与控制资料5

交通管理与控制资料5

基本概念传统交通管理(TTM):通过大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增加交通供给来满足交通需求的交通管理方式,即“按需增供”。

交通系统管理(TSM):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效率为主,改善交通供给能力来满足交通需求的交通管理方式,即“按需管供”,管理交通流。

交通系统管理(TSM):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效率为主,改善交通供给能力来满足交通需求的交通管理方式,即“按需管供”,管理交通流。

交通需求管理(TDM):引导人们采用科学的交通出行方式与行为,限制不必要的交通需求,理智地使用交通设施资源,使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相适应的一种科学交通管理方式,即“按供管需”,管理交通源。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管理(ITS):集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运筹学、系统工程和交通工程等技术于一体,有效地综合应用于交通工具、交通服务、交通管理和控制体系,从而建立智能化的、实时的、准确的、广泛的交通运输管理控制系统,改善交通运输系统运行质量,保障交通安全、高效、便捷、低公害。

“人性化”管理。

信号周期(c):所有相位轮流显示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或:一组信号灯红、绿、黄信号显示一个循环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

一个交叉口的所有相位均采用同一信号周期。

信号周期c又可分为:最佳周期时间和最小周期时间。

最佳周期时间(c0):通行效益指标最佳的交通信号周期时间。

最短周期时间(cm):到达车辆刚好能全部通过交叉口的周期时间。

绿灯间隔时间(I):从上一个相位位绿灯末到下一个相位绿灯开始的时间间隔时间。

I=A+RR黄灯时间(A):灯色从绿灯变为红灯之间的过渡时间。

一般规定:黄灯时间进入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过,未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原则不能通过。

全红时间(RR):交叉口所有灯色全部为红灯的时间。

(当交叉口比较大或复杂,黄灯时间不够上一相位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安全驶出交叉口,就需要额外的一段时间,即为红灯时间)损失时间:相位损失时间(Li):一个相位i的损失时间。

交通需求管理名词解释

交通需求管理名词解释

交通需求管理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个就来说说交通需求管理这个事儿!交通需求管理啊,
就好比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在交通这个大舞台上施展着各种魔法呢!比如说,它能通过一些手段来调控人们对交通的需求,让交通变得更
有序、更高效。

你想想看啊,就像咱家里整理东西一样,如果东西乱七八糟堆一堆,找个东西都难死了,可要是好好整理分类一下,是不是一下子就清爽
多啦?交通需求管理也是这样啊!它会想办法让大家出行更合理,避
免那种一窝蜂都涌上马路造成拥堵的情况。

比如说,提倡大家多坐公共交通,这就好比是给交通这个大队伍排
好了队,一列一列的,多整齐呀!还有鼓励大家错峰出行,这不就像
是把大家出门的时间错开,不至于都挤在一个点上,那马路不就没那
么堵啦?再比如设置一些限行措施,哎呀,这就像是给交通流量设了
个关卡,控制一下数量,让道路能喘口气儿。

“嘿,那这样不就限制我们出行自由啦?”可能有人会这么问。

哎呀呀,这可不能这么说呀!这其实是为了让我们以后出行更顺畅呀!就
像治病一样,有时候得吃点苦药,才能把病治好,以后才能健健康康
的嘛!
交通需求管理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东西,它能让我们的城市交通变
得更好,让我们在路上不再那么心烦气躁。

咱都得重视起来,配合起
来,这样我们的出行才能越来越顺心呀!总之,交通需求管理就是为了让我们的交通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日历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日历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作用和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和作用: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在交通运行组织与控制方案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2)掌握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交通控制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分析问题能力、基本设计能力、计算能力和工程实验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

(4)系统有效地运用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最佳地协调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之间的关系,形成具有可实施性的交通工程改善方案,或灵活地运用交通控制和交通管理措施制定高效、安全、环保和经济的规划设计方案。

(5)具备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网络信息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发达国家在交通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工程技术。

三、课程知识体系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能够熟练地进行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的设计。

1. 交通管理(1)交通管理与控制概述: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目的与作用、主要内容与重点、演变与发展以及主要原则。

(2)交通需求管理和系统管理:了解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的主要理论。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交通需求管理的含义、目的及意义以及策略、规划与计划;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和交通需求管理的评价及实施保障;交通系统管理。

(3)交通管理法规及标志标线:了解全局性管理与局部管理、交通法规及其主要内容,明确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含义、作用及应用方法。

(4)机动车交通运行管理:了解机动车速管理;掌握机动车道管理的主要方法。

(5)慢行交通管理:了解行人及自行车交通的运行特性及服务水平评价方法,掌握对步行道路及交叉口、自行车道路及交叉口的主要运行组织方法及适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道 路交通组 织方案
3
上海世博会 的TSM政策:
2
引导区重点提高省界道口 安检通行能力,并引导自驾 车游客向公交转换,从远端 对进入市区和世博园区的车 辆进行引导和分流。
比较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的异同
——以上海世博会交通措施为例
上海世博会的TSM政策: (二)客运交通服务方案
1、开设5条直达世博园区的轨道交通
需求 供给
TDM方法
三、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基本思想:
通过调整公众出行行为来改变需求模式
高效率的土地利用
高效率的交通工具
三、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分类:
应用于平日交通,采用的是可以
长期 策略
长期发生效应的措施,如设立公 交专用道、采取拥挤收费策略等
应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交通,如举办
短期 策略
比较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的异同
——以上海世博会交通措施为例
不同点:
1、TSM更侧重于通过使用交通工程 技术措施、优化网络层面(货运、 客运、单向交通系统)、发展智能 交通运输系统等措施来优化配置交 通流;它还需要提高通行能力,减 少运行费用,降低交通事故。要从 整个交通系统出发,通过协调系统 中行人、车辆、交通信号等各组成 部分来使系统效率化
非机动车出行
步行 自行车
其他
HOV车道
街道使用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拥挤收费
HOV车道
四、交通系统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1.交通系统管理的定义
交通系统管理(Transportation System Management,
简写TSM)是对交通流的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管理,交通 系统管理通过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及对交通流的管 制与合理引导,提高交通设施容量,均匀交通负荷,提高 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运营、管理和服务政
OVER
比较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的异同
——以上海世博会交通措施为例
共同点
TSM对交通流的管理,与TDM中必需的那部分交通 需求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交通需求的实现过程来 改善,都希望均衡交通流时间空间的分布,采取的 措施也很一致,都希望通过公共交通、削峰填谷等 思想提高效率。
比较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的异同
五、 交通系统管理主要措施
交通系统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交通系统管理措施的实施,期望达到的效果主 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以方式转换促增效 (2)以消除瓶颈促增供
(3)以削峰填谷调需求
(4)以系统组织促均衡
五、 交通系统管理主要措施
交通系统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公交转换方式
交叉口环岛
比较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的异同
——以上海世博会交通措施为例
上海世博会的TDM政策:
一是倡导公交出行。 二是均衡入园客流。 三是采取适当管理措施。
此外,还借鉴北京奥运会采取了错时上下班,机动车限行的 预案措施等。
比较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的异同
——以上海世博会交通措施为例
管控区以限制小汽 车出行及满足安保管 理为目的,重点强化 边界管理,保障入场 有序。 缓冲区重点保障世博 专线、公交、团体客车等 集约化车辆快速到达园区。
——以上海世博会交通措施为例
如上海世博交通方案TSM中的开设各种专线、提 供交通信息服务对道路交通流进行了引导分流, 与此同时也有助于TDM中的均衡客流量。TSM中 的对团体客车、公交的保障措施与TDM中的倡导 公交一致。可变工作时间、收费政策、改善公交 服务、车辆合乘、非机动车等措施既可以作为 TDM措施,也可以为TSM服务。总而言之,世博 会的TDM与TSM都是为了保障世博会期间的交通 正常运行。
2、开设世博直达专线、世博大站专线、远郊接驳专线 3、开设世博旅游包车实施园区水门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通配套
4、常规公交正常营运
辅之以适当的出租汽车服务,根据情况延长营运时间。
比较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的异同
——以上海世博会交通措施为例
上海世博会的TSM政策: (三)交通信息服务
1、世博交通出行网 2、世博交通指南 3、电台电视台 4、世博交通服务咨询热线 5、可变信息标志 辅之以手机与车载导航等移动终端、触摸屏
新加坡交通需求管理成功措施
采用拥车证制度,严格控制汽车的增长率(每年≤3%) 1998 年之前,区域许可证制度 1998 年之后,中心区电子道路收费系统 改善以公共汽车为主的大众交通系统 在早高峰期间设置公交专用道 建立多个商业副中心,基本保证日常购物娱乐在区内实现
最为世界各 国交通工程 专家称道
方案。
五、 交通系统管理主要措施
交通系统管理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十大类:
(1)公共交通辅助系统 (2)公共交通运行管理 (3)存车管理 (4)行人、自行车管理 (5)优先通行管理
五、 交通系统管理主要措施
(6)交通工程技术措施 (7)交通限制措施 (8)货运交通管理 (9)改变上班方式 (10)收费管理
比较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的异同
——以上海世博会交通措施为例
通过上海世博会的交通管理措施,我们可以发现交通需求管理
与交通系统管理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它们都 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减少交通需求, 增加现有交通网络的利用率,均衡城市交通系统负荷,缓解交 通拥挤。
新加坡交通需求管理
新加坡是东南亚一个城市化岛 国,面积约为 640 平方公里, 人口约为300万,是世界上人口 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交通需求管理
新加坡交通情况
在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将交通 需求管理引入交通发展政策,保障了 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的平衡,并在新 加坡后来交通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成 效。新加坡的交通没有严重的拥挤现 象。早晚交通高峰时,市区机动车的 速 度 达 到 3 0 k m / h 。
策来协调现有交通系统中汽车、公共交通、出租汽车、行
人和自行车,使这个系统在整体上取得最大交通效益。
四、交通系统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2. 交通系统管理的特点 交通系统管理,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着眼,探求能使 现有系统发挥其最有效益的综合治理方案,可避免各个局部 措施把交通祸害转移地点的弊端,又可得到系统效益最优的
大型活动时,采用措施可以是即时
生效的,并且停用后该策略效果即
消失如特定时段里消减特定出行等
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策略
法律与制度 建立规划和管理的制度框架 低成本的规划和投资
加强公众的教育和鼓励计划
减少通勤出行的法规和计划
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策略
可变工作时间
停车管理
弹性工作时间 压缩周工作日 错开工作时间
2、TDM更侧重从交通 发生的源头抑制无效 交通需求的产生;通 过改善土地利用来避 免因交通工具换乘站 与商业设施之间不合 理而产生的交通需求。 是从需求层面来改善 交通环境。
比较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的异同
——以上海世博会交通措施为例
• 交通需求管理在实施时不同于交通系统管理的是还 要注意公众的反应,它实施的对象是公众,TDM政策 措施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公众是否接受,系统管 理虽然也需要公众的参与,但是对公众意识的依赖 较低。TDM的措施制定后比较容易实施,而且能灵活 的应对各种交通状况,而TSM在实施之前的准备周期 比较长,像一些基础设施一旦投入实施,就不能收 回,灵活性较TDM差点。
一、交通需求管理的背景
交通拥挤及空气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日趋 严重
交通供给为基础的治理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交通问题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需 求
供给
二、交通需求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概念
内涵
交通需求管理一方面通过对道 路设施运行的有效管理,旨在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全部潜在效 能,另一方面是对道路交通需 求源头的管理,目的在于尽可 能消减非必要需求,并对必要 的需求给予合理的组织与引导, 使之在时间与空间上尽可能均 衡地分布于道路系统上。 交通需求管理(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 TDM)就是 通过采取符合本地具体条件的 交通政策,引导交通参与者选 需求 供给 择合理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 出行线路。简单的讲通过影响出 传统方法 行者的行为,而达到减少或重新 分配出行对空间和时间需求的 目的。
对公交进行补贴
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停车换乘设施 环境友好的公交站台
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策略
车辆合乘
小汽车合乘 交通宁静区是指在道路上设置硬件设施, 客车合乘 爱丁堡Slatrford Green 以减少机动车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改 项目就地合乘小汽车项 目 善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环境,达到改善
交通宁静
增加停车费
减少或限制免费路边停车 降低停车需求
合乘车辆优先停车
停车限制
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策略
土地使用管理 混合土地使用 避免城市蔓延(成长管理) 行人为主的街道设计 土地开发与交通能力相匹配
停车场与地铁、 商场、住宅综 合开发
客运枢纽、 商场、酒店 综合开发
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策略
改善公交服务
快速公交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