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需求管理和系统管理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研究、建立交通规划新理论体系打下 基础。
✓ 是解决国内人口密集、用地紧张、资金短缺、交通拥挤混乱等 现状的有效措施
2.3交通需求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管理规划的含义
交通需求管理规划,是一个在特定 时空条件下决定如何实施交通需求 管理措施的过程,有效的规划能够 将人们的需要、喜好和价值观在决 策中反映出来。
公众参与意义
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实施最终是要合理控制和消减人的出行需 求,公众参与的交通需求管理有助于打破以政府部门或相关职 能部门作为单一决策主体的现状,使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真正体 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协同性。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相关理论
相对于传统的交通规划,交通需 求管理规划需要更多不同部门, 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
决策者了解可行交通需求管理策 略对机动车交通的潜在影响,权 衡它们的成本和效益。
2.3交通需求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管理规划过程
➢ 识别群众所面临的交通问题
➢ 明确改善城市交通的具体目标和阶段性目的
➢ 实施优先运输政策,优先通行高承载率低占用率的交通方式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相关理论
➢ 心理认知理论
在交通需求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公众动机与心理认知对出行行为的影响作用。
目前,多将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分为“硬策略”和“软策略”,即所谓的 “推、拉政策”,前者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采取行政手段、法规、处罚 等措施;后者则主要是从公众宣传教育、个人社会关系网推动、提供信息 服务援助、发展公共交通、经济激励、初期免费体验等方面来引导个体的 出行行为向公共交通转移。
诸多研究表明“拉”(激励)比“推”(强制)更能得到公众的接受和认 可,使公众产生正面心理认知效果,同时“推”、“拉”结合可产生协同 效果。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相关理论
➢ 权利义务对等理论
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行政的真正实现都要求在公众关心和有关公 众切身利益的活动中有公众参与,在享有参与权利的同时,也需要 承担与之对等的义务,加强法律的保障机制和公众的监督职能,是 实现权利义务对等的关键。 公众参与发挥作用的程度依赖与参与权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 善,所以必须通过行政立法把公民参与权加以固定而成为法定权利。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的交通需求管理目标架构
居民出行属性
出行产生 出行空间分布 出行方式选择 出行时空路线 出行心理接受
公众参与的交通需求管理目标架构
公众参与的TDM理论
公平公正理论 需求行为惯性理论 需求控制平衡理论 时空消耗弹性压缩 理论 效用参照理论 心理认知理论 权利义务对等理论
2.考虑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一个规划的决策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需充分考虑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人们如何参与、互动并沟通,也会 明显影响着规划实施的结果。
3.保证规划前瞻性、综合型、战略性
考虑需要实现的长期结果
在理解基本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模 拟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确定最 佳的应对措施。
2.3交通需求管理规划
体情况
➢ 改善交通的运输性和可达性
鼓励政策
出行改变 预期成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问题
➢ 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 提高交通系统的适应性
➢ 提高运输的公平性
➢ 改善交通的可选择性
➢ 提高土地利用率
➢ 提高社区的宜居性
➢ 节能减排
2.3交通需求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管理规划过程
明确规划过程负责人
明确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建立信息网络和咨询委员会
第二章 交通需求管理和系统管理
主要内容
2.1 交通需求管理的含义、目的及意义 2.2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2.3 交通需求管理规划 2.4 交通需求管理计划 2.5 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2.6 交通需求管理评价 2.7 交通需求管理的实施保障 2.8 交通系统管理
2.1 交通需求管理的含义、目的及意义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相关理论
➢ 效用参照理论
居民在选择出行方式和路线时的准则是为了追求个人交通效用的最大 化,每种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出行路 线带给居民的交通效用也具有差别性
如果交通管理政策措施限制了公众某些方式的出行权利,就需要有另 一种方式可以替代来实现公众的出行目的,该替代方式的效率和服务 水平所带给公众的交通效用,相对原有效用参照水平下是否增加将直 接影响公众的方式选择结果和意愿。这种效应增加的替代方式,应具 备实施简单性、可体验性、效应增量可观察性、交通心理行为冲击小、 个体转变成本投入小等特征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相关理论
➢ 需求行为惯性理论
公众的出行需求既有刚性,也有弹性。不管是刚性还是弹性出行, 公众的出行行为具有一定的历史惯性,长期的交通行为,久而会演 变成一种交通习惯,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改变,为了防止根 深蒂固习惯的形成,可通过像无车日活动、公交日、自行车日、步 行日、远程办公日等活动间断公众交通行为惯性的连续,防止习惯 成为根深蒂固的交通文化。
一个良好的规划过程中通常从最一般的概念开始,并产生越来越多 的具体计划、方案和任务,最终使各部分之间达到一体化的目标
2.3交通需求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管理规划目标
最终目标
阶段性目标
广义 狭义
包括研究范围应实
阶段性目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途径
现的各种经济、社
会和环境等目标
实现有三个层次
改善一个地区的整 常见的预期成果
交通需求管理规划层次
一般性层次
具体层次
原则:用于决策的基本规则或概念;
政策:一般性的执行路线;
规划:行动方案和计划,广义规划 是一个战略,狭义规划是一项措施;
计划:行动的具体组织和计划,包 括具体目标、职责、员工和作业;
任务和措施:需要完成的具体事项
重要原则 明确的决策过程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准确的信息 各种备选方案
规划和管理是类似的活动,它们的 区别是规划往往只涉及一个单一的 决定;而管理往往涉及一个持续的 决策过程,但这些决策之间会有重 叠。
2.3交通需求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管理规划的基本原则
1.协调短期决策,支持长期目标
对交通、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其
他相关规划中的各种决策进行协调
建立一个社区发展框架,找到一种 识别并预防其他潜在问题的方法。
➢ 公平公正理论
交通需求管理的政策和实施中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以更好 地满足公众的多种不同合理出行需求。 首先,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保证公正,而公众参与正是政策 合法性和公平公正性的体现; 其次,实现交通服务均等化,即公众享有大体相同的交通服务, 也要承担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成本,如交通拥挤费的征收等体 现了受益与成本的均等化。
通过组织会议、学术交流和调查来实现信息共享和问题讨论

建立规划最终目标

确定问题关注点、约束条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建立评价标准,明确数据要求

收集基础数据

开发与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计划相关的信息资源

依据评价标准评估政策和计划
进行总体规划,确定政策调整和实施的计划,制定应急方案
执行政策的调整,实施计划
收集评价信息
对计划进行评估
适当修改总体规划
2.3交通需求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管理规划过程
综合考虑尽可能多的选择方案



不忽略每一个适用的策略



克服很多制度上的障碍
考虑交通需求管理特有优势
通过综合交通规划的过程使交通 需求管理达到最大的效益
在规划之前,首先应对所有的可 行策略进行概述,并列出它们对 不同规划目标可能产生的效益
公众参与的交通需求管理是指政府或相关交通部门,在制定和 实施城市需求交通管理措施的过程中,以合理的方式和途径组 织代表广大公众利益的社会团体、企业组织等机构进行讨论协 商、听取并反馈意见,从而最大限度的权衡多方利弊,使最后 的决策得到公众理解、接受、支持、执行和监督的系统过程。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2.1 交通需求管理的含义、目的及意义
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
在适度的交通建设规模下,控制交通需求总量,削减不合理交通 需求,保证交通系统有效运行,让客货出行迅速、安全地达到目 的地,缓解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保持 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交通需求管理的意义
✓ 缓解交通拥挤,改善环境质量,减小交通建设规模,节约能源、 土地、资金,解决供需矛盾。
部 ➢ 确保分区法案和发展实践支持交通规划目标
分 ➢ 检查现有交通规划和投资方案
规 ➢ 明确影响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有效利用的政策性障碍

➢ 鼓励更有效的利用停车资源

➢ 增加城市、雇主、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

➢ 评估进行交通需求管理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评估进行非机动交通发展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明确因政策改变带来的潜在问题,推荐合适的策略

政府运用交通行为控制方法,对交通需求总量、出行方式及时空
管 理
分布进行科学的控制与调节,从而使供需达到相对平衡,保证城 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1 交通需求管理的含义、目的及意义
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
综合国内外交通需求管理含义,归纳如下:
交通需求管理就是根据交通出行产生的内在动力,出行过程中 所表现出来的时空消耗特性,通过各种政策、法令、现代化信 息系统、合理开发土地使用等对交通需求进行管理、控制、限 制或诱导,减少出行的发生,降低出行过程中时空消耗,诱导 交通流避开拥挤路径,建立平衡可达的交通系统。
2.4交通需求管理计划
交通需求管理计划目标和影响范围
➢ 目标
交通需求管理计划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通常包括三个层次: 1.鼓励政策诱导人们改变出行行为 2.改变出行特征如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 3.实现如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冲突、降低交通污染等预计成果
➢ 影响范围
很多交通需求管理计划的决策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范围。 第一级:直接影响。改变出行的条件和费用。 第二级:现阶段间接影响。改变出行行为、税收和其他外部影响。 第三级:长期间接影响。改变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
……
社会资源环境
供需失衡
D1
S1'
需求管理 措施 D'2 D1
供需平衡
道路 有限供给
S
' 2
S1'
传统理论方法
新的混合策略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相关理论
➢ 时空消耗弹性压缩理论
同一出行若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其时空消耗值不一样 常见交通方式的人均时空消耗比为 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小汽车=1:2.22:0.272:8.192。 应根据出行特性鼓励公众选择时空消耗较小的方式出行,适当 压缩其弹性,防止“弹性”再度持续的膨胀。
TDM实施策略 · 出行(产生\分布\方
式\路线\时间)替代 · TOD策略 · 经济杠杆调节 · 可变工作时间 · HOV优先策略 · 交通影响分析策略 · 交通安宁策略 · 法律保障与公众监督
TDM目标
· 控制减少交通出行 总量
· 限制出行区域,减少 长距离、跨区出行
· 将出行方式由低容量 向高容量转移
· 将出行由拥挤时空路 线向非拥挤路线转移
· 改善小区、行人、非 机动车出行环境
· 降低车速,提高交通 安全性
· 减少机动车出行,提高 非机动车出行
· 保持政策的公正公平, 得到公众的认可接受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方法
表1. 公众参与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方法
适用的阶段 适用各个阶段 问题调研与目标分析 方案比选与前评价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相关理论
➢ 需求控制平衡理论
传统与新的混合策略实现交通供需平衡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的传统方法是: 直接增加或通过交 通控制变相增加交 通供给,提高道路 设施的容量
D1 需求增加
D2 D1
社会资源环境
供需平衡
供需失交衡通拥挤 新的平衡
S1
设施改善 交通控制 S2
S1
2.4交通需求管理计划
常见交通需求管理计划
✓ 通勤交通需求管理 ✓ 学校周边交通需求管理 ✓ 校园内部交通需求管理
➢ 旅游交通需求管理 ➢ 特殊事件交通需求管理 ➢ 拥挤收费管理
货运交通需求管理 航空运输需求管理 应急交通需求管理
2.5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
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众参与的关系
交通需求管理的含义
各 国 学
通过增加车辆的占有率或者通过影响出行的时间和需要,使运输 系统运送旅客的能力达到最大
者 眼 中
采取多方面的策略改变人的出行行为,以增加交通系统的效率, 实现具体的规划目标


缓和交通增长和减少交通拥挤的负面效应的一种方法,如减少出

行需要、改变出行方式、避免交通高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