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_对_呼啸山庄_的女性主义解读_江晓雯

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_对_呼啸山庄_的女性主义解读_江晓雯
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_对_呼啸山庄_的女性主义解读_江晓雯

第21卷第4期2000年7月

哈尔滨师专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T E AC HERS COLLEGE

Vol.21No.4

Jul.2000

y y[文章编号]1004)5856(2000)04)0099)07

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对5呼啸山庄6的女性主义解读

江晓雯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5呼啸山庄6开场的隐喻作用的剖析,来证明呼啸山庄事实上正是作者苦心构建起来的一个顽强地抵制着男性话语侵入的女性心灵世界。在对小说的进一步解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故事的表层背后,隐藏着一部女性的/自恋史0与反抗史,复仇史,以及追求史。而这正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自身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必须摈弃一切偏见与世俗的伦理道德观念,才能够进入这个用女性的生命体验编织出来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关键词]女性心灵世界;女性的/自恋史0与反抗史;复仇史;追求史;女性的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I106135;I10919[文献标识码]A

无边无际的荒野,阴冷晦暗的山庄,喜怒无常,行动诡秘的男主人,凶猛的恶犬,以及心怀叵测的奴仆们。一位英国绅士洛克伍德先生闯入了这个神秘而封闭的世界,并为此深感恐惧与困惑。半夜里,一个流浪的女性幽灵出现在他的梦魇中,凄惨地呼唤着要求进来。可怜的洛克伍德先生毛骨悚然,在惊骇中大声喊叫)))这便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小说5呼啸山庄6的开场。在小说中,这段开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为全书奠定了哥特式的氛围,但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不可忽视的隐喻的作用。

我们知道,这位冒冒失失的闯入者洛克伍德先生,是个典型的传统的英国绅士,一个在当时男性中心的英国社会里备受尊敬的人物:年轻,有身份,彬彬有礼,循规蹈矩,一切都极其符合世俗社会对有教养的上等男子的要求尺度。但这样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绅士,一旦进入呼啸山庄,却遭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待遇。恶魔般的男主人希思克厉夫不加掩饰地流露出对他的蔑视,奴仆们也待他不太友好,甚至连那些狗也恶狠狠地瞪着他,随时都有扑上来乱咬

y

y[作者简介]江晓雯(1975)),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9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收稿日期]2000-03-06

一气的危险。这个让人战战兢兢,一刻也不愿多停留的鬼地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所在呢?小说告诉我们,呼啸山庄是一个荒凉封闭,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地方。而当你看完整部小说后,你会发现,这个呼啸山庄,正是作者苦心构建起来的一个顽强地抵制着男性话语侵入的女性心灵世界。在那儿,一个女性的幽灵统辖着一切:凯瑟琳#恩肖,她是这儿的真正主人。为了在男权社会中保存这个女性心灵世界的独立与不受侵犯,它不仅在地理环境上,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都拒人于千里之外。它那种令人窒息的凄厉阴森的氛围与恶劣的天气,正是长期以来备受男权社会压抑的女性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与风光明媚,恬静幽雅的田园风光相比,呼啸山庄无疑保存了更多的女性意识与女性特征。这当然并非男权社会所希冀、所赞美的温柔淑女或贤妻良母,而是在强大的男权压力下孤独、抑郁,却又洋溢着不可遏制的生命力与自身欲望的女性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特征。这样的女性,宁愿在属于自己的荒野地带孤独地流浪,也不愿成为舒适温馨的绅士家庭内幸福的主妇。而那种幸福,却正是通过牺牲自身的个性与欲望,将自己改造成依附于男权家庭上的一株蔓藤而得以实现的。在十九世纪的英国,这样的女性与那些被男性热情地赞美的天使们是那样格格不入。因此,当男性社会的代表洛克五德先生初次拜访呼啸山庄)))这位不平凡的女性的心灵之家时,会感到那样震惊。一方面是女主人凯瑟琳#恩肖通过呼啸山庄的一切人和物向这位男性闯入者表示着强烈的不满与敌意,男一方面是男权社会的绅士洛克伍德先生面对这种奇特的女性意识与女性特征深感恐惧与困惑。洛克伍德先生的被排斥,事实上正意味着这位有着特殊气质的女主人为了保存自我的意识与特征而对男权社会所采取的强烈的排斥态度。

如果说,呼啸山庄是女性心灵世界的象征,那么,凯瑟的房间便是女性心灵世界里隐秘的一角。当洛克伍德先生第二次来到呼啸山庄,被暴风雨阻挡了回程,而进入凯瑟琳的房间准备过夜时,他发现了窗台上的刻字以及在书面空白处留下的话语。显然,这位男性闯入者不仅闯入了女主人凯瑟琳的私人空间,还阅读了她在/自己的房间0里用笔写下的话语。弗吉尼亚#伍尔芙在5自己的房间6中提出,女子写作不仅要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还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个房间便是女性的自我生存空间。绅士洛克伍德先生进入的这个房间便是少女时代的凯瑟琳心灵的生存空间。她将自己的秘密、思想与情感写在书面的空白之外,并在这个生存空间内保存下来。而贸然闯入的洛克伍德先生,未曾得到女主人凯瑟琳的许可,就粗暴地阅读了她的秘密,必定要受到她的惩罚)))他恶梦不断,未能睡个好觉。女主人凯瑟琳的幽灵出现在他的梦魇里,她竭力要求进入自己的房间,而洛克伍德先生,这个陌生的男性闯入者却本能地百般阻挠,甚至不怕折磨她的肉体)))将她的胳膊在玻璃上来回磨擦,弄得鲜血淋漓。但这个倔强的女性幽灵却并未放弃自己的要求。这个可怕的梦魇事实上进一步真实地体现了女性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乃至心灵世界不受侵犯的执著态度,以及男性闯入者极其粗暴的干涉态度。

既然小说的开场向我们展现出这样一个封闭、神秘的女性心灵世界,并隐喻着女主人对男性闯入者,乃至男权社会的一切话语的强烈的排斥态度;那么,只要我们阅读下去,就不难发现,也正是因为这番不同寻常的遭遇,激起了洛克伍德先生对这一切的好奇心。通过作为旁观者的女性丁艾伦太太,洛克伍德先生获悉了所有的事情。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样一个开场呢?一方面是对男性的极端排斥,一方面却在无意间引起他的兴趣,并向他坦诚地泄露了一切秘密。这种既拒绝敞开心扉又借他人之口敞开一切的态度,又说明了什么呢?为何在这部出自女作家之手的小说中,会出

100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

现这样复杂、矛盾的态度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文本进行更深一步的解读。

女主人凯瑟琳#恩肖,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性呢?现代女性主义评论家桑德拉#吉尔伯特与苏珊#格巴在她们的名著5阁楼上的疯女人6一书中,研究了西方十九世纪以前男性文学中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天使自然是那些纯洁美丽的理想女性,她们的主要行为都是向男性奉献或牺牲。而那不肯顺从,不愿放弃自己的激情与欲望的凯瑟琳,在气质上似乎更接近于反叛的恶魔,但又不象莎翁笔下的高奈瑞尔和丽甘,萨克雷笔下的蓓姬#夏泼那样令人厌恶。她美丽、任性、充满激情,自私自利,爱慕虚荣,又善良可爱。总之,她是个介乎天使与恶魔之间,让人难以琢磨的女性形象。她来自女性作家的创造,不同于男性作品中任何一位女性。但在她身上,我们却可以更加真实地体验到女性心灵深处的激情与欲望。

那么,在小说中,希思克厉夫从何而来呢?他为何会在小说中出现,并在凯瑟琳死后又活了整整十八年?从故事的表层来看,恩肖先生答应从利物浦给凯瑟琳带来礼物,却带来了希思克厉夫。可以说,希思克厉夫是因为凯瑟琳的要求而进入了呼啸山庄。实际上,他正是凯瑟琳潜意识中梦寐以求的礼物。在决定嫁给林的那天晚上,凯瑟琳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能说清楚,可是你和别人当然都了解,除了你以外,还有,或者应该有,另一个你的存在。如果我是完完全全都在这儿,那么创造我又有什么用处呢?0于是,希思克厉夫因为凯瑟琳的需要,并作为她的忠实伴侣而出现、而存在。这无疑是对圣经模式的一种大胆的叛逆。凯瑟琳为何需要这种不同寻常的礼物?也许,身处男权社会中的凯瑟琳已敏感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女性所受到的种种压抑。她不愿妥协,却耽心力不从心,因此需要一个具有同样气质的男性作为精神上的支柱与同谋。他们一样对世俗社会心存叛逆,从小就一起携手对抗比他们更强大的男性法定继承人辛德雷。而且,我们从阅读中得知,凯瑟琳的父亲似乎不怎么喜欢凯瑟琳,尤其是对她那种自由任性的男孩儿般的天性十分不满。他甚至因为没有把凯瑟琳培养成温顺的乖女儿而倍感沮丧。即使在她撒娇时,他还生气地斥责她:/不,凯蒂,我不能爱你,你比你哥哥还坏。去,祈告去吧,孩子,求上帝饶恕你。我想你母亲和我一定会后悔生养了你哩!0但对具有同样品性与气质的希思克厉夫,他却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关爱。可见,他所憎恨的并非这种个性,而是这种个性在女孩儿身上的流露。一旦当同样的性情体现在她的男性化身希思克厉夫身上,他却简直是溺爱着他了。在老恩肖先生这边,他收养希思克厉夫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凯瑟琳身为女孩的失望心理的一种补偿。希思克厉夫不仅成为凯瑟琳的忠实伴侣,还替她承受了她身为女性享受不到的强烈的父爱。另一方面,也正是父亲对她身为女性这事实的失望唤起了她心中的性别意识:迫切需要自己的另一个存在,自己灵魂的男性化身进入她的生活,帮她争取因为性别缺陷而无法得到的东西,分担起因为性别缺陷而不能完成的愿望。

倘若我们进一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5呼啸山庄6,我们不妨可以将文本分为三大部分:一、女性的/自恋史0以及她对男权社会毫不妥协的反抗史;二、女性的复仇史;三、女性的追求史。我们首先会看到一部女性的/自恋史0与反抗史。当然,这儿/自恋0的概念需要界定,并不是指那种抑郁寡欢,顾影自怜的/自恋0,而是指一位女性对自我意识,对独立不羁,不受男权社会中心话语束缚的真正的自我的保护。实际上她是不朽的爱人希思克厉夫的精神导师,自始至终,他都被牢牢地控制在她手中。她因为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灵魂创造了一位男性,并疯狂地爱上了他。正如她自己所呼喊的:/我就是希思克厉夫!0 /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漂亮,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论我们的灵魂是用什

101

第4期江晓雯: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么材料构成的,他的灵魂和我的一模一样,,0事实上,她所爱的正是她自己,希思克厉夫不过是她的另一个分裂的自我。当他们在一起时是如此强大,足以摧毁一切障碍。那些男性社会的代表们:辛德雷、林、洛克伍德先生在他们面前显得那样柔弱,简直不堪一击。当少女时代的凯瑟琳在无意间闯入了画眉田庄并被猛犬咬伤了脚踝后,一场企图将她从灰姑娘改造成高贵娇惯的公主的行动开始了。在老林夫人的努力下,凯瑟琳果然变得大不相同了。当她雍容华贵、举止端庄地出现在呼啸山庄时,她与她的另一个自我希思克厉夫之间却现出了深深的隔阂。其实她正在无意间逐渐丧失真正的自我。由于自身的弱点,她沉溺于虚荣之中不能自拔,努力使自己能在表面上尽量讨人喜欢,以符合男权社会所赞赏的淑女标准。当她因为林年轻、活泼、有钱,可以使她成为附近最了不起的女人而决定嫁给林时,她的自我也离她而去)))希思克厉夫出走了。同时,尽管渴望着虚荣心得以满足,但她还是感到快乐。因为/在凡是灵魂存在的地方)))在我的灵魂里,而且在我的心里,我感到我是错了!0那场有关/天堂0的梦,实际上正暗示着她嫁给林后将面临的命运。她深感困惑与焦虑,却还是迷失了自己。当她嫁到画眉田庄后,在最初的一段日子里,她几乎就要变成一位贤淑的妻子了。甚至使人相信她真的得到深沉的、与日俱增的幸福了。要是换了别的姑娘,灰姑娘的故事也许就要大功告成,拉下帷幕了。但在凯瑟琳身上,故事却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她的另一个自我回来了,她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她难以再忍受这种貌似幸福的平庸生活。在重病的疯狂状况中,她思念着呼啸山庄,并回顾自己的一生。她意识到,当她成为林夫人,画眉田庄的主妇,一个陌生人的妻子,/从此以后,从我原来的世界中放逐出来,成了流浪人。你可以想象我沉沦的深渊是什么样子! ,,但愿我在外面!但愿我重新是个女孩子,野蛮、顽强、自由,任何伤害只会使我大笑,不会压得我发疯!,,0为了保持真正的自我,她拒绝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我们可以指责她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女人,不负责任的妻子和母亲。但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展现出真正的自我)))那隐藏在千千万万贤淑的妇女心中倍受压抑的另一个自我。爱上林就意味着不可避免地沦为男性家庭的附庸品,所以无论林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丈夫,她也始终不会去爱他。作为女人,在她的那个时代,要么出嫁,要么进修道院,这是男权社会给她指定的两条道路。她选择了出嫁,却不愿生活在自我意识及个性的死亡中。在她看来,这是灵魂的彻底死亡。所以她宁愿选择肉体的死亡,摈弃一切世俗羁绊,让灵魂获得自由,在属于自己的荒原上流浪。

在凯瑟琳死后,故事或许就该结束了。但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却花费了更多的笔墨在希思克厉夫的复仇过程上。于是便开始了文本的第二部分:女性的复仇史。既然凯瑟琳是希思克厉夫生存的唯一价值,既然他明白一旦凯瑟琳死去,他将在地狱的折磨里受煎熬,那么为何在凯瑟琳死后,他依然在极端的痛苦中活了下来,残酷地向人间复仇?事实上,随着凯瑟琳的死亡,作为她男性化身的希思克厉夫的灵魂也随之死亡了。从此以后,他成了行尸走肉,生活在凯瑟琳的阴影下,按照她的意图生活,他的复仇是否正是凯瑟琳的复仇史呢?在凯瑟琳临终之前,通过冷静的旁观者丁艾伦的叙述:/在她现在的面容上,那白白的双颊,没有血色的唇,以及闪烁的眼睛都显出一种狂野的要复仇的心情。0而对希思克厉夫来说/这整个世界就是一部可怕的纪念集,处处提醒我她确实存在过,可我失去了她!0从此以后,对凯瑟琳的思念主宰了他的一切/哪怕是最细小的动作,要是没有那个思念在带动,做出来也是被迫的;不管是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东西,如果跟我那个无时无处不在的思念没有关联,我也是被迫才会注意到的。0可以看到,

102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

希思克厉夫仿佛受到一种奇异的力量驱使,煞费苦心地实施着复仇计划,但他自身却并未感到有任何快意。当他成为复仇的恶魔后,他几乎日日夜夜都在忍受着无法想象的痛苦。当他在小哈里顿身上看到了他那不朽的爱情的幻影后,他怅然若失,甚至/丧失了欣赏他们毁灭的能力。0而且也懒得去干那些无谓的破坏了。此后他一下衰老起来,沉浸在绵绵的孤寂之中,静静地等待着死亡。实际上,正是小哈里顿与小凯蒂的相恋瓦解了希思克厉夫的复仇意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设想,在凯瑟琳临死前,确曾有过向人间复仇的念头。在她死后,她的阴影驱使希思克厉夫成为疯狂复仇的恶魔。首先,她通过希思克厉夫之手,击败了原先似乎非常强大的,处处压制着他俩的法定继承人辛德雷,从他手中夺得并控制着呼啸山庄,使之成为她心灵的栖息地。同时,近乎残忍地想让另一位原本的法定继承人小哈里顿成为一个粗野的下等人。这无疑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恶意的嘲弄。然后,又向曾经诱惑过她,幽禁过她的牢狱画眉田庄射出了她的复仇之箭。她驱使希思克厉夫任意摆布小林与小凯蒂的婚姻,以此达到将画眉田庄占为己有的目的。实则上画眉田庄象征着/天堂0般完美的男权社会的温馨家庭,而凯瑟琳却借希思克厉夫之手从林那儿将它夺走,使画眉田庄更换了主人,在这可怕的复仇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凯瑟琳正满怀嘲讽地放声大哭。但这哭声中却充斥着无法想象的孤独。她的心也并未因为这复仇的胜利而享受过片刻的宁静。她的灵魂依旧在荒原里流浪,渴望着幸福和爱情。当一切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不近人情,叫人难以容忍之际,凯瑟琳隐隐约约地感到有敞开心扉,让人理解自我心灵的必要,并试图在极端的对抗与软弱的妥协之间找到一条更加合适的解决方法,让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既可以避免失落真正的自我,不成为男性的附庸,又可以获取尘世中应有的幸福。在破坏性的毁灭工作之后,她尝试着找到一条女性在生活中新的,更好的出路。这个愿望在她女儿小凯蒂身上得以实现了。于是,凯瑟琳便放弃了继续复仇,希思克厉夫也就丧失了行动的力量。

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小凯蒂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了,它展现了一段女性对美好生活的不屈不挠的追求史。在这段恋情中,一切都是由小凯蒂采取了主动。是她引导了这段不同寻常的恋情,并企图按照她的意图来改造小哈里顿。她教小哈里顿读书认字,将他从蒙昧状态中解脱出来,甚至尝试煽起他与希思克厉夫之间的不和。可以这么说,她担任起了作为小哈里顿的精神导师的角色。这种由女性占优势,居主导地位的爱情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是极为罕见的。她身上洋溢着母亲凯瑟琳的激情与强悍的生命力,希思克厉夫的复仇仅仅在她身上删除了一些林家族的柔弱气质。

我们知道,小凯蒂的童年是在/天堂0般的画眉田庄度过的。在慈祥的父亲林

先生的教导下,她按照男性社会的标准成长着。/她能象鸽子一样温顺驯良,而且有柔和的声音和沉思的表情。她的愤怒从来不是狂暴的,她的爱也从来不是炽烈的,而是温柔的、深沉的。0但凯瑟琳的性情仍在她身上若隐若现。她具有莽撞的性子和倔强的意志,有/一颗在感情上过度敏感和活跃的心。0也许是出于天性吧,呼啸山庄对小凯蒂来说有着特别的吸引力。趁父亲因事外出之际,她兴致勃勃地溜到了呼啸山庄。但显然,她不明白呼啸山庄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她十六岁生日那天,她与丁艾伦太太又一次进入了呼啸山庄。这一次,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把天使般的爱和关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表弟小林。但小林却是个软弱、自私、没心没肺的家伙。小凯蒂在小林的生活中扮演着男性社会所交口称赞的/天使0的角色,但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报和一桩毫无感情的婚姻。这场灾难性的婚姻不仅使她失

103

第4期江晓雯: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去了一切,还扭曲了她原本活泼、热情的心灵,呼啸山庄是她的受难处,却也促进了她自我意识的觉醒。经历了这段痛苦的生活,试图以天使般的爱来换取一位自私男子的柔情并获得幸福生活的幻想彻底破灭了。在进行长时间的反思以后,她将爱情转向了外表粗野但本性善良的表兄小哈里顿。她大胆地采取行动,处心积虑地将他改造为自己的理想伴侣。对当时女性总在竭力取悦于男性,以便嫁个如意郎君终身有靠的社会风气来说,小凯蒂的行为无疑是一项具有早期女权主义意味的壮举。即使在生命中最晦暗的日子里,这位血管中流动着与凯瑟琳同样热血的女性,也从未想过要依靠一位英雄般的男性将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去。她在消沉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振作起来,努力自救,争取崭新的生活。有意思的是,在那位懦弱的,却又颇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绅士洛克伍德先生见到处于困境中的小凯蒂时,他甚至在想:/如果林#希思克厉夫夫人和我恋爱起来,正如她的好保姆所期望的那样,而是一块搬到城里的热闹环境中去,那对于她将是实现了怎样的一种比神话还要浪漫的事情啊!0在当时的男性,甚至其他女性看来,这是小凯蒂能够逃离苦难的最佳方法。但小凯蒂却与她母亲一样,拒绝演绎灰姑娘故事的另一种版本。她炽烈的生命力是贫血的绅士们所难以预料的,足够能让她坚强地面对生活。对小凯蒂来说,希思克厉夫的复仇只是让她在不幸中认识到了真正的自我。呼啸山庄无疑成为了好的炼狱。她慢慢地有意识地克服着自身的弱点,寻找着更完美的人生。一旦她自我意识觉醒了,并积极地采取行动时,希思克厉夫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他的灵魂能够与凯瑟琳的合二为一,在荒原上自由地游荡。

事实上,5呼啸山庄6这部隐藏着女性的/自恋史0和反抗史、复仇史以及追求史的小说,正是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自身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位抑郁、孤独、才华横溢、又具有自恋倾向的女作家,终身没有爱人,也没有结婚。/她独来独往,是一个强烈的,叫人不安的人。0她不仅不喜欢男人,而且自身还具有非凡的/男性气概0。罗默#威尔逊曾认为/她是家中唯一的另一个男性精神。0这是他人眼中的艾米丽#勃朗特。但问题在于,这些旁观者们只看到了表象,他们哪一个曾真正地走入她的内心世界呢?我们从玛丽#罗宾森的传记中得知,她没有朋友,性格里充满了矛盾。她生硬、固执、阴郁、愠怒、不宽容;然而她又虔诚、尽职、任劳任怨,对她所爱的一切温存体贴,有耐心。对那些与之无话可谈的人,她流露出明显的轻蔑。但在心灵深处,她又何尝不希望能被人理解,能有一个值得让她爱恋的对象,因为她性情中不乏温柔的一面。当然她决不甘心沦落为男性家庭的附庸品。她终身未嫁,因为找不到可以与她沟通的人。而且她也不愿丧失真正的自我。既然现实生活中无人能真正地理解她,她的骄傲与腼腆也阻止了她向他人直接地敞开心扉,那么,她只能沉浸在她的白日梦中。她有时在荒原上散步,常常会一个人放声大笑,那一定是与她的另一个自我在一起。交谈呢还是辩论?也许只有她自己才能知道。当她感到有必要敞开她的心灵世界时,她将这一切转化为艺术形式,以不朽的作品来展现她神秘莫测的心灵世界。但这种心灵世界的敞开是顾虑重重的。体现在小说的开场上,一方面出于一种本能的不信任,她与她笔下的人物凯瑟琳一起极力排斥洛克伍德先生这位男性闯入者。但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让一位头脑冷静的女性旁观者间接地进行叙述。总之,她的心灵世界是被勉强地敞开了,至于那些男权社会的读者们能否真正理解,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这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作准备。但倘若她一直拒绝敞开心扉,那么将永远无法被人所理解、所认同。毛姆曾经提出,5呼啸山庄6很可能包含着某种满足宿愿的因素和某种想象的自传的因素。当然,凯瑟琳与希思克厉夫正是艾米丽的两个分裂的自我。一个身为女性,另

104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

一个贫穷而且地位低下,他们分担了艾米丽不幸的身份,并且同样具有足以摧毁一切的疯狂的激情。那第一位凯瑟琳故事,我们不妨可以将之视为艾米丽心灵的自传史。而第二位小凯瑟琳的故事则包含了她某种未偿的宿愿。毛姆认为,艾米丽写5呼啸山庄6也是为了缓和剧烈痛苦的情感经验。正是因为时时处于与外界剧烈紧张的对抗情绪中,她在曲折、迟疑地敞开自我的同时,又试图找到一条能够缓和痛苦,逃避不幸生活的途径。因此,不论人们怎样认为小凯蒂的故事是乏味的,平庸的,缺乏凯瑟琳的故事中惊心动魄的激情和力量,这两个故事还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

分。正是因为小说所展现的心灵世界的错综复杂,充满矛盾,所以才会使小说本身变得教人如此费解,不同时代的人才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

我总认为,一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人们在阅读5呼啸山庄6时,却往往忽略了这部作品乃出自一位女作家之手。如果用女性的角度与体验来审视这部作品,或许会得到一种新的解释。它告诉我们必须摈弃一切偏见与世俗的伦理道德观念,才能进入这个用女性的生命体验编织出来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光奇特的心灵世界。

责任编辑:刘晓荣

On the Feminism in The W uthering Heights

JIANG Xiao-wen

(The Chinese Departmen t of China East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 na)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analyse the metapho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uthering Heights to prove that The Wuthering Heights is virtually a feminine inner world which stubbornly resist the male dis -course.And the feminine inner world which the author took great pains to build up demonstrates the self-consciousness and self-characteristic in the heart of the woman who lived under the strong pressure of the male-dominated society,lonely,depressed and permeated with irrepressible vitality and desire.In the c ourse of further interpreting,we will find that the novel described a history of feminine narcissism and rebel,a history of feminine revenge ,and a history of feminine pursuit in the male-dominated society.It is e xac tly the expression of the writress .s self-e xperience.

[Key word]feminine inner world;narcissism and rebel;revenge;pursuit;feminine self-expe -rience

105

第4期 江晓雯: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劳伦斯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劳伦斯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D·H·劳伦斯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的诸多作品中都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背景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男女两性之间关系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及两性关系的思想,这与西方社会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拟在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对其作品重新进行阐释,旨在挖掘其创作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标签:劳伦斯;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一、引言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40多部中篇小说,另外还有大量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出生于矿工家庭的劳伦斯生活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正处于英国维多利亚强盛时代结束后经济危机所引发的萧条期,他敏锐的观察到资本主义社会和机械文明对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和对人性的异化。他的作品大多都以其家乡英格兰中部诺丁汉一带的矿区和乡村为背景,描绘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和机械文明下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对大自然肆意掠夺和破坏的景象,强烈的谴责了机械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异化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破坏。同时他将文学的视角投射到对女性的关注,以生动的笔触披露了强大的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在男女上下等级关系欺压的境况下,女性更加渴望灵魂的解放并寻求心灵的自由,而大自然为女性提供了心灵的避难所,与大自然的贴近和融合更加促进和激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劳伦斯在其诸多作品中无不表现出的对资本主义机械文明和父权制的强烈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期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呼唤建立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而这些方面,也正是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暗相契合,表现出了劳伦斯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评述 生态女性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一种,是西方生态环境运动和女性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这一术语的出现,最早是1974年法国激进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Francoise d’Eaubonne)在《女性主义或者死亡》(Le Feminisme ou la mort)一书中呼吁女性参与拯救地球的工作时提出的,她认为“父权制是造成人口过剩和自然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而女性主义是治愈这一两种危机的唯一途径”。生态女性主义思潮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潮和社会实践,它尝试寻求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贬低女性与贬低自然之间的特殊关系,反对在父权制世界和二元论思维方式统治下对女性和自然界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新型关系。 1.对“父权制”世界观及二元论思维方式的批判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义视角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义视角 系别:外国语学院 :王佳慧 班级:11级8班 学号:18

Abstract In the 18, 19 century of England, a critical realist female writer, Jane Austen,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Austen used female angle to create novels. Her Pride and Prejudic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novels. Austen paid attention to female inner world with woman exquisite writing style to describe a small quiet town three or four families’ stories. Austen broke man’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literature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will begin from the feminism theory angle to analyz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nd the influence of Austen’s works. Meanwhile, this paper studie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 by analyzing Austen and the environment of her time. Key words:Austen feminism Elizabeth character

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1生态女性主义综述 生态女性主义,顾名思义,即是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的有机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蓬勃兴起,90年代后盛行起来。这个名词最早由法国生态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尼提出。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的起因是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引起了一些女性主义的强烈抗议,是由于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而产生的理论。著名的生态女性主义者伊内斯特拉金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结合环境主义、女性主义和关注女性精神世界的运动是一种反抗男权社会中父权制对地球的掠夺和对女性压迫的力量”。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性中心论里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本身就包含生态的和女性的两大成分,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有爱好和平、理解并爱护自然的天性,反对父权制下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对自然的侵略,生态女性主义号召反对一切压迫,认为解放女性和解放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它主要反对人类中心论,坚持去中心化,积极地提倡爱、关怀和公正的伦理价值观,追求和谐相处。生态女性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以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女性主义用生态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这样一种立场,即宇宙万物是没有等级制度的,无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其他生物之间,或者是自然界的其他

形式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人类只是地球上无数物种之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网,生态系统在微妙的平衡中维系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是唯一有理性的物种,为了自身的利益,却成为破坏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 2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1)反对人类中心论 人类中心论是生态女性主义主要反对的核心观点之一,人类中心论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wwest.achersec.mo评价的依据,它认为人类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韦布斯特阐述人类中心论:a.认为人类是中心,在宇宙中至关重要。b.认为人类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即人是目的。c.以人类的价值和经验为准则,人类利益至上,自然是客体,人才是主体。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利用自己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开始对自然掠夺和驾驭,贪婪而毫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征服世界的野心也不断地扩张,甚至把妇女、孩子和动物一起作为他们炫耀的财富。人类凭借自身的知识把人与自然分割成对立的两个方面,二元论由此在人类世界里蔓延开来,人类高高在上,主宰着这个世界,而作为哺育人类的自然则被人类归类到低级的、不开化的、野蛮的、无思想感情的被主宰的地位。《圣经》宣扬上帝创造人类为万物之主,人类则以权力神授的思想自居,理所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 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究摘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历史中,妇女始终被当做男权制度化的附属品,男权意识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妇女的精神与肉体。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遭受重重阻力,发展非常缓慢。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的封建残余思想有所抬头,性别歧视在某些领域在加重,两性平等的认识被歪曲,女性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与误导,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表面上看,《伤逝》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的背后,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深刻认识,里面包含着鲁迅先生对妇女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与反省,这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伤逝;女性主义;男权思想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渐紧密,国外的各种文化思潮也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学科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尤为突出,其经历了一个从单纯的理论认知,到理论创建,最终在实践中逐渐中国本土文化的痛苦融合过程。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妇女始终被当做男权制度化的附属品,男权意识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妇女的精神与肉体。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的男权特征,成为女权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增加了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难度。 严重的男权思想,也使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存与历史文化背景与西方的产生巨大差异,并在叙事方式、文体特征、性别意识以及情感世界等,都形成独特的特质。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关注和发掘不够,这无疑限制女性文学的影响了,因此,需要逐步的加以解决。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九十年前,鲁迅就已经敏锐的认识到,女性的觉醒,不仅仅是依靠女性自身的独立意识与对自由的勇敢追求就能实现。《伤逝》表面上看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的背后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认识,还有对妇女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深入分析鲁迅对女性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性别平等的解读,以及《伤逝》对近、现代中国女性爱情观、价值观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伤逝》中关于两性关系的思想认识对和谐社会建设下中国女性发展的现实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四”时期,女权主义运动传入中国,为这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封建大国的妇女展示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但是,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遭受重重阻力,发展非常缓慢。近百年来,中国的女性主义思维更注重于现实的需要与实际利益的争取,而很少从宏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导言 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随着“男性主义”的逐渐衰落,在西方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女性主义。在美国和欧洲率先兴起后,女性主义艺术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艺术现象,它以明确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势如破竹的势头迅速崛起。她们首先否定了战后的女性就要回到家中的观点,因为她们在二战中已经获得了工作的机会。继而是争取选举权,这是摆脱边缘状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的必要之举。 一、女性的身体政治性 (一)性别地位所决定的身体语言 无论是浏览中世纪的绘画和雕塑还是欣赏当代的波普艺术,不难发现在关于人体艺术的作品中,女人体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人体。这是因为女性的身体蕴含更大的能量或表现力吗?上世纪20 年代初,德国的法尔亨博士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男女特征比较论》这样一种理论。他认为:“人类发展是男性优势与女性

优势之间的无数次交替。由一性优势发展到两性平权,再由两性平权转化为一性优势——由无数次轮回构成了人类历史。而这种性别优势也直接影响了人体艺术的发展。当一性占优势时,另一性往往成为人体艺术的表现中心。”如产生在古埃及女子专政时代的纸莎草纸画,画中的女子皆着衣而男子却赤裸身体。而到了父权时期情况则翻转过来。马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中女子皆是赤裸而男子却是穿戴整齐,罗丹的代表作《青铜时代》首次展出时,作品中毫无遮掩的男裸体遭到当时社会舆论的毁谤非议。希腊的神话中有很多血淋淋的抢夺少女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多少少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致力于绘画这种题材的作品,画面中多是体格强壮彪悍的男人掠夺柔弱面带恐惧的少女,从而画面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可见这些都是性别胜利的一种体现,无形中包含着鲜明的自我肯定意识。 (二)女性们反对“被观看” 当今时代男性无疑是中流砥柱,因此,男性艺术家关于人体艺术的性别选择再次指向了女性,其中不乏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是以情色、女性为创作语言,尽管我们不能盲目的以摄影师的性别来判断其作品的倾向,但作为社会中的强势性别,一些男性摄影家的确

范达娜·席瓦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范达娜·席瓦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20世纪中后期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生态遭到破坏等,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各界纷纷掀起一股股环保运动潮流。 范达娜·席瓦(Vandana Shiva)作为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她的思想为我们更加全面认识和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开阔了一个崭新视角。席瓦立足于本土知识文化体系,继承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理论,始终以第三世界女性的视角对印度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并结合实践活动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体系。 她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展开强烈批判,认为资本主义父权制和传统“二元式”思维方式导致了对女性和自然的剥削和压迫;效仿西方发展模式进行的“赶超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神话,西方推行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更为间接、隐蔽的殖民侵略手段。席瓦还以第三世界和女性的视角揭露和批判全球化进程,全球化给印度女性、生态和文化等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全球化的本质是新一轮的殖民主义过程。 席瓦提倡建立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不再单纯地追求经济的增长和物质的丰富,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女性的作用、男女之间互相尊重,消除性别歧视,发展要立足本国国情,寻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她的理论虽然有些激进并带有乌托邦色彩,但为整个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体系,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解放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创新性贡献。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发展问题,席瓦为我们更加全面的反思发展问题提供新视角,对我国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天使”形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5087170.html,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天使”形象分析 作者:吴桓球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4期 摘要:本文借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关理论,通过对华盛顿·欧文的一个作品《乡村的骄傲》中女主人公形象、恋爱的态度和话语权利的解读,发现欧文笔下这位所谓的天使女子不过是被男权意识和话语体系所扭曲异化的不真实形象而已。 关键词:女性主义;天使;《乡村的骄傲》 《见闻札记》是“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最伟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于1819—1820年间,收录了欧文的散文及短篇故事集。其中的故事是依据美国和德国的民间传说写成的,以幽默睿智的文风见长,而散文大多以作者旅英时目睹的英国景色和风俗习惯为背景。(1)欧文向往田园生活,向往古代淳朴的风土人情,英国那宁静、优雅的田园风光最能激发他的遐思和冥想,字里行间常常浸透着一股忧伤和怀旧的气息。《乡村的骄傲》(The Pride of the Village)正是《见闻札记》中的一篇,文体风格介于故事与散文之间。描述了作者在经过英格兰一个偏僻乡村时听到的一则其实的故事。全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正如作者所说,“与时常听到的相类似”:纯真美丽的农家少女爱上了英俊潇洒的贵族军官,但由于地位悬殊加上军令难违,军官无情地弃地而去,最后,少女因伤心忧郁过度而死。故事虽真实的,作者却只是从别处听来,未曾亲眼目睹。然而经作者细腻温婉的文笔娓娓道来,故事中少女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却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2)凡阅读过《乡村的骄傲》的评论家往往把焦点投注在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强调作者细腻、传神的表现手法,褒扬作者有着一颗善良、敏感,对妇女倾注了无限热忱、关怀和怜悯的心。认为作者成功地把握了少女微妙的心理特征及其在神情和动作上的表现,加上描写细致入微,富有感情,整篇文章深深地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久久不能平静。而对故事的女主人公,则冠之于美丽善良、纯洁温柔的天使,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至于故事的男主人公——贵族军官,作为如花少女夭折的直接杀手,现有的研究往往忽略,几乎没有任何的评论。所以笔者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探讨欧文的这篇散文式故事《乡村的骄傲》。 吉尔伯特和古芭在女性主义经典《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指出(3)男性文化传统为妇女所设定的形象就是“天使”和“魔鬼”两类。天使类的理想女子是被动的、顺从的、无私的、奉献的。她们往往美丽温柔、贤良淑德,无怨无悔,为爱献出生命。在父权制文化传统中,男性是权威,女性被视为是低人一等的“第二性”,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话语,成为按男性期望和设计而产生的、囚禁在男性文本中的人物和形象,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是被男权意识扭曲和异化的女性形象。欧文在《乡村的骄傲》中也正是依此标准来设计女主人公——一位温婉可人,生来就是被男人疼爱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首先体现在女主人公的形象刻画方面。欧文通过对女主人公——乡村少女在与男主人公——贵族军官的初见、再见和永别的几个场景细腻传神而动人的描写,凸显了男性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子形象——百依百顺的柔情天使。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位被称为“村中的美人和骄傲”(4)的乡村少女(凡引用原译文部分均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 张晶晶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 陈染是活跃在八九十年代的一位极具女性气质的作家,其代表作《私人生活》就生动地体现出了这一特征,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浅析《私人生活》中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关键词] 女性主义私人生活 所谓女性视角,我认为就是强调以某类性别经验入手的视角,女性以自己独特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视角为关照,抒写自我独特的经验和体验。作为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代表,陈染的作品对表现女性主义视角很具典型性。下面将对陈染的《私人生活》这一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 一、注重“我”的感受的描写 《私人生活》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陈染以这样的形式表现了一个名叫倪拗拗的女孩儿从幼年到成年的独特而又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因此,注重“我”的感受便成为作者首先要突破的一点。男性作家往往擅长营造一个或虚幻或现实的世界,但自身却处于世界之外,他所注重的是展示这个世界,而陈染等一些女性作家则似乎更愿意走进自己所设计的世界之中,很直白的写出实实在在的“我”,尤其是“我”的感受。三毛曾经说过:“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我又怎么能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这是女性作家写作意图的真实写照。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即使是最特别的见解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社会既定话语的烙印,而女性的视角则可以触及到男性无法触及的深处。 《私人生活》通篇都非常注重“我”的感受的描写,这是本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我”很孤独,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是“一个残缺时代里的残缺的人”,还会为身体各部位起名字,觉得一个人是很多人;“我”冷漠,对大人的事我毫不关心,甚至支持父母离婚;“我”需要爱,因此,禾与尹楠的出现使我感到了从来未曾感受过的幸福;“我”忠于自己的内心,敢于说“不”,就算这个世界没有人与我同盟;“我”不愿承认现实,在禾与母亲永远离开之后,“我”固执地认为她们没有离开,只是安静地睡着了……主流作品中女性处于被忽略的角色,因此其内心世界也就无法被触及。陈染打破了这一樊篱,将主人公倪拗拗的内心世界毫无掩饰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二、对女性欲望的认同 封建社会中“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女性的,在男权社会中,男性之中盛行的是“性放纵”,拥有三宫六院的帝王自不必说,即使平民百姓也可以占有三妻四妾,与男性的荒淫无度相比,女性的性爱权利却被剥夺殆尽,她们饱尝性压抑的痛苦,稍有抗争则被斥责为淫妇。但在女性作家的作品中,所谓的“淫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性爱的美丽。 《私人生活》中,作者对女性的性爱本能做了充分的肯定。“我”因为身上“被唤起”的某种欲望,因为“一种近在咫尺的与性秘密相关联的感觉”与一个“喜欢这种快感甚于喜欢他”的男人“紧密缠联在一起”;禾因为对“我”的喜欢与“我”发生的美丽的性爱,一切都是纯洁的,禾晶莹剔透的泪珠,翡翠绿色的玉石枕,禾的“两只桃子般嫩白而透明的乳房”,所有的一切象征了我们纯洁的爱情,可以跨越年龄,跨越性别的爱情;“我”看到伊秋与西大望“扭动在一起的身体”之后的“心惊肉跳”,“所有的毛细孔都在张开、放大、用力呼吸”,“我”意识自己长大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笔法,陈染在这里对女性的欲望做了充分地肯定。 其次,作者在描写“我”与别人的性爱的时候常用第三人称,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在“我”和T走进“阴阳洞”,T说“我们就在这儿”之后,作者的第一人称很自

生态女性主义

善待自然,善待女性 ----浅析生态女性主义摘要: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不断进步的世纪,也是一个环境日益突出的世纪。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不断发展充实着的女性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也结合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女性主义新的观点。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它的主要观点来简要阐述一个生态女性主义。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权主义 Ⅰ、介绍 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不断进步的世纪,也是一个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世纪。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和自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我们必须要加以探讨的重要问题,而20世界70年代所产生的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正是一门跨学科来研究人与非人类的自然、男性和女性关系的学科。该论文主要探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来源和一些主要思想,生态女性主义关于自然和女性相关联研究的视角对于人类善待自然,男性善待女性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从而对人类如何更好的存在和如何建立更美好的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Ⅱ、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来源 伴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妇女文学的崛起,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消除父权统治,谱写新的女性神话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随之产生;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及全世界范围内波澜壮阔的生态思潮,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生态文学批评研究也初见端倪,逐渐升温。在生态文学及其研究的繁荣,女权主义思想的持续发展、文学与其“外部”研究趋势的推动下,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浪潮也应运而生。(1) 生态女性主义不是传统的、单一的女性主义或生态学流派,它是西方环境保护运动与女权主义运动第三次浪潮的相结合的产物,是各个文学流派关注女性社会地位、关注生态文明发展的产物。通常认为,这个学术概念首先是在法国女权主义者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Francoise d’Esnbonne)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部作品:《女性主义或死亡》和《生态女性主义:革命和变换》。在作品中,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把女性受到男权压迫的女权主义观点和大自然遭受人类践踏的生态学观点联系在一起,号召女性发动一场生态革命来拯救自己、拯救地球。这位作家指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对于生存最直接的两种威胁是人口过剩和资源破坏,但很少有人认识到男性制度所应承担的责任,因为男性在地球和女人身上播种的能力以及他们在繁殖过程中的参与使得他们在两种威胁中起到作用。她强调,妇女已经被男性统治的社会降至少数种族的地位,尽管她们在人数,特别是在生育中的重要角色应该使她们有着重要的发言权,但她们长期以来得不到控制自己生育的权利,同样地球遭受了与妇女同样的待遇,受男性统治的城市化技术社会已经削减了地球的繁殖力,而同样也受男性统治的人类正在不断增加人口。人口过剩对于人类与地球都是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妇女必须行动起来,在征求自己的同时也征求地球。”(2)概括地讲,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就是希望妇女乃至全人类能按照女性主义的原则和生态学的原则来重新构建和谐的人类关系。所以,顾名思义,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将生态学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研究潮流,它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批判男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赞颂女性贴近自然的美好本质,进而呼吁两性之间的相互平等及人类征服大自然的错误思想的改变,而在这个潮流中,生态女性主义者要寻求的是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与此同时,一名生态学家也必须是一名女性主义者。

浅析女性主义

西方文论论文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杨夏清 论文题目 浅析女性主义 指导教师 朱庆福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6月2日 学号: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3)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3) 二、女性主义的影响 (5) (一)社会科学领域 (5) (二)文学创作领域 (7) 参考文献 (8)

浅析女性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又叫女性主义,它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那么女权主义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及文学创作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女性主义;原因;影响;社会科学;文学创作 前言 女权主义批评是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以1920年至1928年英美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达到高潮的标志。6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这次女权运动的大背景是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以及美国的抗议越战的和平运动、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和公民权运动。欧美政治斗争的风起云涌,成为这次妇女解放的直接导火线。这次女权运动已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一名妇女应是什么的真正问题,我们的女性气质和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我们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的教育、福利权利、机会的均等,工资、工作环境选择的自由,妇女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权利;关注父权制的压迫方式,它和阶级及种族对妇女的压抑等等”。显然这次女权运动的深广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主义的直接导火线,要探索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了解妇女解放运动的来龙去脉。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对妇女无休止的压迫便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摘要: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面对当前生态危机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社会思潮。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现有的“父权”二元制科学思维模式导致了自然和女性受到压迫。如何摆脱这种压迫,构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是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所诉求的。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主要派别;挑战 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起源与演变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法国女作家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Francoise d’Eaubonne)在1974年发表的作品《女性主义或死亡》(Le Feminisme ou la Mort)之中。在她的作品中,把女性与自然所受到的压迫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人类开始关注生态环境时,所有人都清楚是由于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但几乎没有人从“男性社会”这一角度去思考这种局面的产生。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在其作品中大声疾呼,力争使人们注意到妇女在生态革命中应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女性身上所存在的巨大潜力与作用。 事实上,生态女性主义最初的产生是与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相联的。在20世纪的60年代,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明确指出了农药的滥用给自然生态和人类的健康带了极其严重的损害,环境的严重污染使得鸟儿都失去了歌唱。至此,女性主义运动也从传统的范围中超越出来,迅速向生态女性主义运动延伸,在生态运动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生态女性主义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西方文化中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的关系。[1] 二、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派别及论点 所有的女性主义是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的,生态女性主义同时又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与深层生态学具有相同的观点。但它又不完全认同深层生态学的观点,因为在反人类中心主义这一问题上,深层生态学并没有意识到性别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男性中心的问题。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有着比深层生态学更加深刻理解。 在生态女性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凯洛琳·麦茜特(Carolyn Merchant)是最早加入生态女性主义行列的思想家之一。对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她的《自然之死》将女性概念介绍到了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生态平等中,推动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2] 在《自然之死》一书中,麦茜特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对自然统治的父权制根源进行了探讨。在她看来,女性和自然的联系是穿插于各种文化、语言和历史之中的,自然的概念和女性的概念在历史和文化建构中产生了关联性。西方文化中,一直有着一个古老而又流传甚广的比喻,那就是把自然比作仁慈的女性、是贞洁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美国的小说,该小说是由菲茨杰拉德创作的,这部小说是爵士时代的象征之作。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作者主要是描述着一群女人的悲剧情节,这些女人在小说中主要是展示着玩世不恭、轻浮放浪的形象,结局都是悲剧。在本文主要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该小说中女性的一些悲剧形象和产生这些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女性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女性悲剧 作者简介:阮军(1976.5-),女,湖南邵阳人,研究生,石家庄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主要是以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经济大萧条这段时间为写作背景,通过描述女性那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坠落形象以及悲剧的下场,来叙说美国的一些现实生活中价值观的大改变。众所周知,在一战到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人们主要追求的是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一些女性为了追求享乐主义,存有不知羞耻地追求财富、傍大款等心理,从而导致女性的悲剧下场,本文通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该小说所表达的金钱至上、男权主义、所谓的讨厌女性症状以及对新女性的恐惧。 1、女性主义界定 女性主义是在20世纪后半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它最早的发展也是因为当时美国发起的妇女解放运动,由此导致社会中的一些女性开始站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女性主义不单单是为了消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为了改变女性被压迫的命运,而且也发展成为一种方法论原则,成为一种价值观和思想。同时,在狭义的解释中,可以把女性主义解释为从性别的关系中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在本文中,主要是从女性主义的狭义解释中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和隐含的意思。 2、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女性人物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主要描写的是在父权主义的形势下,严重形象糟糕、具有不良行为和习惯、素质低下、道德败坏、追求物质利益的一群坏女人形象,她们有许多的共同点,都是一种社会上负面形象的女性代表,自私自利、金钱主义、没有道德心和羞耻心、放荡萎靡,为了自己的追求恶意不择手段,不顾社会世人的眼光,独断独行,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场。 2.1黛西·布坎南 黛西·布坎南是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粗心大意、刻薄的女人,在小说中,她的老公是汤姆·布坎南,也是个既粗心又粗鲁、而且代表着富人阶层的一个人物。在小说中,汤姆的身份和财富是他的妻子黛西放荡的基础,从而导致黛西物质主义之上,既贪图金钱,同时没有内涵,看到有钱的人物就会主动粘上去,例如本文的盖茨比,当觉得他是富人的时候,与之交

社会生态女性主义

文化生态女性主义(Cultural ecofeminism)强调妇女和自然所遭受压迫的精神文化根源,把文化精神的改变视为妇女和自然双重解放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就是构建一种新的女性文化,其核心内容:一是“构建爱护伦理学(ethics of care),论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道德依据”;二为“复兴古代的自然女神宗教,激发人们尊崇自然界的情感”。 这派学者通过审视宗教、神学、文学、艺术等文化领域内妇女和自然界之间的象征性联系,发现对自然的压迫和对女性的压迫是相互关联与互相强化的,因而试图把自然从压迫性的男性文化中解放出来,以便把自己当作生命的承载者来尊重,并要求女性发现她们的真实本性,从而赞赏和认可这种本性。 鲁斯(R. Ruther)把自然大地视为地母(Mother Earth),把女性的生育能力看作自然孕育万物的过程。在《新女人/新地球》(New Woman / New Earth)一文中,她以古欧洲时代的母系社会为例,说明因为当时的主事者是女性,而女性的繁殖力使得她们能体认到整个自然生态的生死循环现象,进而能够接受人类终将死亡的事实,所以并没有希翼超越自然局限的想法;但在父权社会里,由于当权的男性并没有生育的能力,他们不得不创造一个“生育”整个宇宙万物的天父,以能够超越人类肉体的有限生命,在如此的父系宗教观下,人类以科学方法和工业技术来追求物质层面的无限发展。同样,凯勒(Evelyn Fox Keller)认为当男人必须将女人与自然的生产与创造力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时,首先他们必须消弭女人与自然的自主性,将女人与自然陷于被支配、被统驭的次等地位。默茜(C. Merchant) 在《自然之死:妇女、生态与科学革命》(The Death of Nature: Women, Ecology, and Scientific Revolution)中,指出理性时代以前将自然视为一个养育万物的母亲——一个有生命体——的想法,使得人类认为挖掘大地的行为就如同谋杀自己的母亲,因而不愿任意破坏自然。但到了理性时代,因科学家证明地母不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人们便开始肆意侵占、破坏地球。在默茜等女性主义者看来,(大地之母)的理论可以制止人们侵害自然,因此她们赞美自然的生命力,赞美女性/母性的生育、抚慰与爱好和平的特质。苏珊?格里芬(Susan Griffin)的《自然女性》(Woman and Nature: The Roaring inside her)大胆而深入地探讨了女性的人生和历史境遇与地位,论证了女性的肉体和大自然都是神创造的美的化身,并用富于诗意的语言表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母性思维,热情地颂扬女性与自然的联系。 社会生态女性主义(social ecofeminism):这一流派着重妇女和自然所遭受双重压迫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根源,把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变视为实现妇女和自然双重解放的根本途径。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在父权制经济发展模式中,妇女和自然所受的压迫相互强化。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通常有,“引用大量的事实材料论证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环境恶化对她们生活状态的影响”,或者在深层上分析研究生态危机与妇女地位的关系。 印度的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范达娜?西瓦(Vandana Shiva)一直致力于女性、自然生态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所以对西方父权制经济“不良发展”模式认识最为深刻,她的见解也最具代表性。她与玛丽亚?米斯(Maria Mies)合著了《生态女性主义》一书,指出“生态女性主义需要一种新的宇宙观和一种新的人类学,这种宇宙观和人类学承认在自然界中的生命是合作、相互照料和用爱来维护的。”她认为“第三世界的妇女在创造和维持生命方面和自然界联系在一起,自然过程遵循的是女性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就是恢复女性原则”,她还特别强调了女性在生态运动中的主导作用。玛丽亚?米斯是社会学

女性主义视角案例

女性主义视角 李文蛟 导引案例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最近被卷入风口浪尖,不是因为英语,而是因为他的美国妻子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李阳对他实施家暴,并贴出她的伤痕照片。9月11日,李阳公开承认家暴。【视频】 对家庭暴力的相关研究 A关于家庭暴力的概念 港台地区的学者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婚姻暴力和儿童虐待的研究范围。 国内: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夫妻、同居伴侣等)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 大陆的学者倾向于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更加广泛一些,通常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应该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之间。 国内法律层面: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生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精神、身体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B关于家庭暴力表现形式的研究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现有研究发现,家庭暴力的发生过程往往是这四种表现形式并存的。 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还有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毁容、非自愿殉夫、强迫性营养不良、被迫卖淫、高压劳动和无法接受教育和医疗服务等。(联合国儿基会,2000) 国内家庭暴力的现状描述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家庭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庭暴力。如2003年中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2. 7亿个家庭中约有30%的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倾向。同时,在中国每年40多万个家庭解体之中,约1/4的家庭解体源于家庭暴力。尽管在此类家庭的暴力事件中也有女性对男性的暴力,但男性对女性的暴力占家庭暴力事件的95%以上。另据《中国妇女报》1996 年“家庭暴力问题公众调查”的数据显示,有11.2%的女性曾经挨过丈夫的打,这与14.6%的男性承认打过妻子的数据大体一致;不过,也有44.9%的男性认为妻子挨打总

女性主义心理学 (1)

女性主义心理学 女性主义心理学是在20 世纪60-70 年代的西方女权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它以女性主义立场和态度重新解读和审视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与方法论,着重批判父权制社会体系下主流心理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男性中心主义和价值标准,揭示主流心理学及其研究行为对女性经验的排斥与歪曲理解。女性主义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界中独树一帜,对正确、全面地认识人类心理,探索心灵的奥秘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女性主义生成背景研究现状本土化 1.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生成背景 1.1社会文化背景 1.1.1女权运动:孕育的摇篮 艾宾浩斯说,“心理学虽有一个长久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女性主义心理学。如果把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起作为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前身,那么女性主义心理学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但把女性主义心理学真正作为一门正规的科学来研究,已经是19世纪后半叶的事了。 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在1970 年才真正得到国际心理学界承认,其主要标志是:1969 年美国女性心理学者成立了女性联合会,1973 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第35 分会——女性心理学分会,以及1977 年《女性心理学季刊》杂志出版。女性主义心理学受女权主义运动启发女性主义心理学产生的社会文化渊源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女权主义运动是一场旨在消除社会性别基础上的压迫的社会运动,它要求从社会的各个层面上改善女性地位。 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浪潮”是指19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20 年代的妇女运动。这一时期的妇女把男女生来是平等的当做自己的口号,从要求改善她们在就业、教育、政治和家庭中的位置和机会出发,逐渐过渡到为争取妇女参政权的斗争。 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浪潮”是指20 世纪60-70 年代的妇女运动。第二浪潮的基调是要消除性别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础。第二浪潮提出“个人即政治”的口号,不仅力图从社会政治、经济原因认识妇女的处境,也看到妇女作为被压迫群体所伴随的心理压迫,并且懂得从社会中而不是男性生来的心理差异中寻求被压迫的根源。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进程,在后现代运动的影响下,女权主义运动进入“第三浪潮”。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既不愿意通过寻找男性和女性的共同特质而使得男性和女性达到平等的地位,也不想确立女性的独特之处,弘扬女性对男性的高贵之处,它要解构和消解性别差异,从中发现社会怎样建构了男性和女性范畴,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建构了男女不同的形象,最终达到解放妇女的根本目的。 1.1.2“父权制”:革命的镖靶 西方主流心理学根植于西方主流文化—父权制文化。男性中心主义是父权制文化的本质特征。在父权制文化的影响下,西方主流心理学推崇自然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追求客观性与价值中立,忽视主观性和个人经验的价值,忽视和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