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参考值范围制定【统计学】

合集下载

《医学统计学》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医学统计学》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正态曲线(normal curve )
X ~ N(, 2)
二、正态曲线( normal curve )
图形特点:
f(X)
1. 钟型
2. 中间高
3. 两头低
4. 左右对称
5. 最高处对应 于X轴的值
就是均数
X 6. 曲线下面积
为1
7. 标准差决定 曲线的形状
2.特征:
1)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均值 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下面积集中在中心
部分,越远离中心,曲线越接近X 轴。
2)在 x 处 有f (x最) 大值,正态分布中的 取值x
范围理论上没有边界( ),x 离 越远
,函 数 值越接近f0(x,) 但不会等于0。
3)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
所有的正态分布曲线,在左右的任意个标准差范围
内面积相同。 X 范围X 内面积约68.3%;在
P88 公式(6-6),(6-7) P89 u , u /2
计算正态曲线下面积实例
例6-1
(四)正态性检验
负偏态 正态
正偏态
-5 -4 -3 -2 -1 0
1
2
3
4
5
尖峭峰 正态峰 平阔峰
-5 -4 -3 -2 -1 0
1
2
3
4
5
二、正态分布的应用 P93
五、参考值范围
定义: P93
步骤:
P86图6-1,设想当原始数据的频数分 布图的观察人数逐渐增加且组段不断分细 时,图6-1中的直条就不断变窄,其顶端则 逐渐接近于一条光滑的曲线。这条曲线形 态呈钟形,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 近似于数学上的正态分布。在处理资料时 ,我们就把它看成是正态分布。

第11讲 如何确定参考值的范围

第11讲 如何确定参考值的范围

·医学研究统计方法应用·作者单位:515031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第十一讲 如何确定参考值的范围陈彬 李丽萍 李克 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 ,旧称正常值),又叫临床参考值范围或正常参考值范围等,源于临床医学中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际需要,重点放在个体求医者或病人,用于鉴别诊断、筛选病人、评价疗效与预后评估,因此,临床应提供生理、生化、病理及免疫等方面的参考值范围。

从当前医学期刊中有关确定参考值范围的论文看,应该注意的问题为:(1)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如调查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正常人;限定条件,如晨起空腹,一日内某时间或某状态下,用回归分析校正某相关因素的影响等;(2)控制监测误差;(3)判定分组,是否按地区、民族、性别和年龄等分组;(4)适宜的样本例数;(5)合理确定单、双侧;(6)选定适宜的百分范围:(7)必要时确定可疑范围;(8)结合资料分布,分别按单指标或多指标选用统计方法和估计界值。

一般说,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单指标资料,正态分布法与百分位数法结果相近;(9)对新确定的参考值范围进行医学实践检验、诊断试验评价。

现对临床应用中选择方法、样本例数、诊断试验评价、百分数大小、建立方程与确定时间等作如下介绍。

一、选择适宜的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医学上为判断受检查者属于何种状态,可采用:(1)单指标评价(称单指标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百分位数法、正态分布法和回归方程法(一个方程)等[123];(2)多指标综合评价(属多指标方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多指标百分位数法和多指标正态分布法、组合指标法、两类指标组合指标法、多个回归方程法[3],观察结果可直接用于判断,可提供具体异常指标;(3)用一至数个综合指标判别(属多指标方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方差方程法、多元容许区间H 值法和多维标度法[224]。

查阅1998~2000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14篇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文章,其中有12篇为多指标,但没有一篇论文明确提出用多指标方法确定参考值范围。

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1章绪论医学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

1.个体:又称观察单位,是统计研究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的观察单位。

2.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某项指标测量值(观察值)的集合。

分为有限总体(明确规定了空间、时间、人群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和无限总体(无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

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为参数,常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

3.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整体。

(抽样,随机化原则,样本含量)根据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相应指标为统计量,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4.抽样研究: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样本的偶然性)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

其根源在于总体中的个体存在变异性。

只要是抽样研究,就一定存在抽样误差,不能用样本的指标直接下结论。

统计分析主要是针对抽样误差而言。

5.变量(一个个体的任意“特征”);资料(变量值的集合),资料类型:①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数值变量资料: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又可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两类;②计数资料/定性资料/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名义变量资料:表现为互补相容的属性或类别,一般无度量衡单位,可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③等级资料/半定量资料/有序分类变量资料: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各类资料间可相互转化。

①可选分析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等;②可选分析方法有:χ2检验、z检验等;③可选分析方法有:秩和检验、Ridit分析等。

6.误差: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

可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与非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与非系统误差)。

①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它是不可避免的;②系统误差: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以掌握的,它是可以消除或控制的;③非系统误差:又称过失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研究者偶然失误而造成的误差,可以消除。

03-医学统计学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03-医学统计学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1
ze

z2 2
dz
( X
)
2
标准正态分布的应用
实际应用中,经z变换可把求解任意一个正态分布曲线 下面积的问题,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相应面积的 问题。
欲求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区间(-∞, z)(z≤0) 上曲线下的面积,可直接查表;对(z>0) 可根据对称性 算得,计算公式为:
正态分布的应用
• 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 质量控制 • 正态分布是很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医学参考值范围
概述
医学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ange),指正常人 的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及组织代谢产物的含量等 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
医学参考值范围,习惯上是包含95%的参照总体的 范围。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医学统计学
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正态分布
概述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是 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常见而重要的分 布。
它首先由莫阿弗尔于1733年提出。 之后高斯对其进一步研究,使正态分 布广为人知。
A. de Moivre
Gauss
正态曲线 正态曲线(normal curve),是一条高峰位于中央,两侧逐 渐下降并完全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型曲线。
Φ(z) =1-Φ( -z ) z在区间( z1, z2 )取值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P(z1<z<z2 ) = Φ(z2)- Φ(z1)
【例】由160名7岁男孩身高测量的数据算得样本均数为 122.6cm、样本标准差为4.8cm。已知身高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试估计该地当年7岁男孩身高介于119cm到125cm范围所占的 比例。

卫生统计学中医学参考值范围正常使用的方法简答题

卫生统计学中医学参考值范围正常使用的方法简答题

卫生统计学中医学参考值范围正常使用的方法简答题在卫生统计学中,医学参考值范围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描述人群中某种生理或病理指标的分布情况。

本文将介绍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正常使用方法。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卫生统计学中医学参考值范围正常使用的方法简答题》,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卫生统计学中医学参考值范围正常使用的方法简答题》篇1一、什么是医学参考值范围?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指某种生理或病理指标在人群中分布的情况,通常包括平均值、中位数、四分位数等指标。

医学参考值范围可以用于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疾病诊断、治疗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二、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正常使用方法1. 确定研究对象:首先需要确定研究对象,例如成年人、儿童等。

2. 确定研究指标:其次需要确定研究指标,例如身高、体重、血压等。

3. 收集数据:收集研究对象的生理或病理指标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

4. 计算医学参考值范围: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出医学参考值范围,包括平均值、中位数、四分位数等指标。

5. 判断参考值范围的合理性:根据研究对象、研究指标的特点,判断计算得到的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合理性。

6. 应用参考值范围:将计算得到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应用于人群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

三、注意事项1. 医学参考值范围只是一种描述性统计方法,不能用于推断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

2. 在使用医学参考值范围时,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研究指标的特点,以判断计算得到的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合理性。

《卫生统计学中医学参考值范围正常使用的方法简答题》篇2 卫生统计学中医学参考值范围正常使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参考值范围:首先需要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来源和准确性,通常参考值范围来自大规模人群调查或临床试验,需要经过科学验证和严格控制。

2. 确定测量方法:在选择参考值范围时,需要考虑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重复性。

统计学课件-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统计学课件-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三、醫學參考值範圍
(一)概念
醫學參考值範圍是指大多數正常人的 樣調查正常人的結果,可以確定一個大多數 正常人的某項指標的參考值範圍。最常用的 是95%參考值範圍。
(二)制定方法
1.正態分佈法 如生理指標為正態分佈的資料, 可應用正態分佈理論,制定參考值範圍。 95%參考值範圍如下: (1)雙側95%參考值範圍為: (2)單側95%參考值範圍,如指標值過高為 不正常,其上限為: X 1.64s (3)單側95%參考值範圍,如指標值過低為 不正常,其下限為: X 1.64s
正態分佈與醫學參考值範圍
一、正態分佈
正態分佈曲線是一個以均數為中心,左右兩側對 稱的鐘型曲線,簡稱正態曲線。
(一)正態分佈曲線的特徵:
1.曲線高峰位於中央(均數所在處)。 2.圍繞均數兩側完全對稱。曲線兩側逐漸下降, 兩尾端逐漸靠近橫軸,但永遠不與之相交。
3.正態分佈有兩個參數,即均數和標準差。一 般用N(,2)表示均數為,方差為2的正態
分佈。
(二)正態分佈曲線下麵積分布規律
1.在( - , + )範圍內,占正態分佈曲線下 麵積的68.27%;u在曲線正中間撒 2.在( -1.96 , +1.96 )範圍內,占正態分佈 曲線下麵積的95%; 3.在( -2.58 , +2.58 )範圍內,占正態分佈 曲線下麵積的99%。 熟記這些數據
2.百分位數法 對於某些生理指標,如果呈偏 態分佈的,可用百分位數法制定參考值範圍。 (1)如果指標值過高和過低都不正常,可定 雙側95%參考值範圍P2.5 ~P97.5 ; (2)若指標值過高為不正常,可定單側95% 參考值範圍,其上限為P95; (3)若指標值過低為不正常,其下限為P5 。 (在參考範圍之內,或者在參考範圍以外正常 值偏低或偏高)

检验项目参考范围设置方法

检验项目参考范围设置方法

检验项目参考范围设置方法
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是指在临床实验室中对某一检验指标的正常范围进行设定,以便对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诊断。

参考范围的设置方法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和确定:
1. 统计学方法,通过对一定人群的健康样本进行检测,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等指标,来确定正常参考范围。

这种方法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正常人群的生理水平。

2.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来确定参考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检验项目,尤其是新的检验项目,因为可能还没有足够的样本进行统计学分析。

3. 临床试验法,通过对临床上大量的病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来确定参考范围。

这种方法能够更贴近实际临床应用,但也需要考虑到临床病例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4. 国际标准法,参考国际上相关的标准和指南,比如由世界卫生组织或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参考范围标准,来确定参考范围。

这种方法能够使参考范围更具有国际通用性和比较性。

在确定参考范围时,还需要考虑到性别、年龄、生理状态等因
素的影响,以及不同实验室、不同仪器的差异。

因此,参考范围的
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上进行合理设定,以确保对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解释和诊断。

参考值范围估计

参考值范围估计
医学统计学
Medical Statistics
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第三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TMMU
68752343
2020/4/2
参考值范围估计
Estimation of Reference Range
2020/4/2 第三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TMMU 2
(二)确定样本含量
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越复杂,变异越大,样 本含量就要大一些;数据变异越小,样本含量可 小一些。 偏态或未知分布比正态分布要求的样本含量 应更大
2020/4/2 第三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TMMU 14
(三)统一测定方法以控制实验测量误差
3.参考值范围用于临床诊断时,只是一个参考标准, 可利用多指标联合诊断提高判断的效率。
2020/4/2 第三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TMMU 34
课堂小结
参考值范围估计


















2020/4/2 第三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TMMU 35
2020/4/2 第三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TMMU 30
百分位数法的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参考值范围制定
临床参考值是指“正常”人体和动物的各种生理常数、体液、排泄物中各种 成分含量及人体对各种试验的反应值。广义的医学参考值还包括各类“卫生标 准”。应注意的是,医学参考值的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值,而是许多数象的范围
确定百分位点
统一测定标准
确定参考值范围的单双侧:中位数(2.5%,97.5%分位数)
确定百分位数:95%。
统计学处理:用Excel 表录入所有原始数据,用SPSS 11.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 之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各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等级 相关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频率参考值范围
确定对象:HBV 感染人群。
统一测定标准: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46 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17 例健康人群外周 血淋巴细胞亚群数值。FACSCalibur 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BD 公司。外周血淋巴细 胞亚群使用BD 公司Simulset TM IMK-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荧光试剂盒。
确定分组:将HBV 感染人群分为急性乙型肝炎(28 例)、慢性乙型肝炎(1683 例),重型肝炎(74 例)以及肝硬化(1061 例)和年龄划分为5 个年龄段(表达 年龄段时,不含下限而含上限,如1~3 岁表示>1 岁且≤3岁年龄。
确定样本含量:选择2001 年6 月—2009 年12 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病生物治 疗研究中心检测的2846 例HBV 感染人群(男2220 例,女626 例)及117例健康体检 人群(男69 例,女48 例),其中99%以上是汉族,统计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亚 群频率。
确定分组
确定参考值范围的单双侧
确定样本含量
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正态分布法和百分位数法。
注意事项: 1. 应注意参考值范围是基于一定可信度而建立的的,即它最多仅能包含 95%或99%的“正常”个体; 2. 临床应用中采用多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判断的效率; 3. 观察值的正常值范围要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相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