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陶瓷鉴赏

合集下载

元代哥釉底部特征

元代哥釉底部特征

元代哥釉底部特征
元代哥釉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陶瓷器物,其底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鉴定其时代和风格。

以下是元代哥釉底部的一些特征:
1. 灰白胎质:元代哥釉常采用灰白色胎质,质地细腻而均匀。

底部通常呈灰白色或浅灰色。

2. 三环足:元代哥釉的底部常见的一种特征是采用三环足(也称为三蹄足),即器物底部有三个小圆形突起,支撑整个器物。

3. 釉层流淌:由于哥釉的特殊釉层处理,元代哥釉底部常出现釉层流淌的痕迹。

釉层会从底部向外流动,形成一种自然而有机的效果。

4. 毛孔和窑砂痕:元代哥釉底部可能会有细小的毛孔和窑砂痕,这是由于制作过程中窑炉温度和材料的影响所导致的。

5. 刻有款识:一些元代哥釉底部可能刻有款识或印记,表示制作者、收藏者或使用者的标识。

需要注意的是,元代哥釉底部特征的存在并不是每件哥釉都具备的,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变化和差异。

因此,在鉴定元代哥釉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器物的整体特征、釉色、纹饰等因素,并结合专业的鉴定意见来进行准确判断。

元代龙泉窑工艺特点

元代龙泉窑工艺特点

元代龙泉窑工艺特点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龙泉窑则是元代陶瓷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元代龙泉窑的主要工艺特点:
绿釉技术:元代龙泉窑以其独特的青瓷闻名,主要采用绿色釉料。

这种绿釉的成色和质地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和效果,从浓绿色到浅透明绿色,以及宝石般的光泽。

烧制温度:元代龙泉窑的瓷器采用高温烧制,温度相对较高,通常在1250℃-1300℃之间。

高温烧制使得瓷器的胎体坚韧致密,釉面光泽鲜明。

钧窑技术:元代龙泉窑在钧窑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钧窑是一种使釉色产生变化的特殊烧制方法,它通过控制窑炉内的空气流动和烧制温度,使得釉面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瑰丽变化。

青花技法:元代龙泉窑也开始出现了青花技法的应用。

青花将蓝色颜料涂在未经釉烧的胎体上,随后釉烧,在烧制过程中形成深浅不一的蓝色图案。

这种技法给元代龙泉窑的瓷器增添了更丰富的装饰效果。

装饰风格:元代龙泉窑的装饰风格相对简朴,主要以自然景物和纹饰为主题。

常见的纹饰有花卉、云纹、水纹等,形态独特而富有变化。

总的来说,元代龙泉窑以独特的绿釉和高温烧制为特点,突出了青瓷的品质和风格。

它在钧窑技术和青花技法的应用上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

元代龙泉窑的陶瓷作品具有高雅、典雅的特点,代表了当时中国陶瓷工艺的高峰。

元代瓷器底部特征

元代瓷器底部特征

元代(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瓷器制作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元代瓷器的底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瓷器制作风格和技术特点。

以下是元代瓷器底部的一些特征:
1.胎质:元代瓷器的胎质通常较厚实,采用粗陶粉制作,表现出浑厚的质感。

2.釉面:元代瓷器的釉面多数为青灰、乳白或青白色,釉色相对淡雅,不像后来的明代
瓷器那样鲜艳。

3.胎骨:元代瓷器胎骨通常较为粗糙,有时会出现小孔或石灰沉淀。

4.底足:元代瓷器的底足特点较为多样。

其中,底足较高且中空的状况在元代较为常见,
通常称为“中凹高足”。

5.胎纹:元代瓷器底部常出现胎纹,这些纹路是胎质与釉相互作用的结果,呈现出特殊
的装饰效果。

6.底款:元代瓷器上的底款通常是刻画在胎面上的,内容包括制作年代、窑口、制作人
名字等。

元代底款多为篆书或楷书。

7.底款字符:元代瓷器的底款字符较为朴素,形态相对简单,不像明清时期那样装饰华
丽。

8.窑变:元代瓷器上出现了一些窑变现象,包括釉色不均匀、窑脏等,这些特征也是元
代瓷器的一部分特点。

元代瓷器的底部特征具有朴实、简洁、厚实的风格,这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审美趣味和陶瓷制作技术的特点。

元代瓷器赏析

元代瓷器赏析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纵观我国陶瓷发展史,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一经问世便以鲜明的视觉效果、大气的绘画风格、精细的工艺技法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将青花瓷推上世界陶瓷制造业的顶峰,并为后世青花瓷繁荣和长盛不衰奠定了基础。

青花玉壶春瓶(图1) 元代,青花白釉,撇口,细颈,溜肩,斜腹,圈足微外撇。

通体饰青花纹饰,口沿内饰卷草纹,外部有两道弦纹,颈腹之间饰牡丹纹。

腹部画面为一对凤鸟,一凤一凰,凤为起舞状,凰为俯冲状,四周均以卷草纹装饰,瓶底部饰仰莲纹。

这件青花玉壶春瓶造型优美,做工精良。

釉面温润如玉,典雅柔和。

苏麻离青钴料色泽艳丽,靛蓝沉稳,凤鸟的形态活灵活现,画面和谐。

可以说,此件玉壶春瓶堪称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收藏、研究和展览价值。

青花龙纹玉壶春瓶(图2) 元代,敞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外撇。

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下绘青花图案。

口沿上绘卷草纹,腹部上主体花纹为一条腾云驾雾的飞龙,气贯长虹。

这件青花龙纹玉壶春瓶釉面滋润柔和,纹饰优美,釉面龙纹灵动飘逸,彰显霸气。

造型丰满,线条流畅,端庄大方。

特别是器物下部暗刻莲瓣纹,在元青花系列瓷器中十分少见,不失为一件青花精品。

铁锈花鱼藻纹盆(图3) 元代瓷器,敞口,卷沿,斜壁,砂底,隐圈足,底足无釉。

白釉下施化妆土,外壁施半截黑釉。

盆沿饰水草圆点纹,内壁绘白地黑花斜线纹,内心为鱼藻纹,鱼游于水藻间,水波暗动,其造型风格敦厚,纹饰笔法酣畅,气韵生动,虚实相间中流露出清新洒脱的美感。

此件磁州窑铁锈花鱼藻纹盆,它作为日常饮食生活用品,主要用于放置食物或盛汤、盛酒。

面对游牧民族席地而卧的饮食生活习惯,这件器物用起来非常方便。

此外,其还可用于祭祀活动。

图1 青花玉壶春瓶图2 青花龙纹玉壶春瓶张秀杰(通辽市博物馆,内蒙古…通辽…028005)摘 要:纵观我国陶瓷发展史,瓷器工艺在元朝有非常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发展的转折点。

元代鹤壁窑白地黑花《答人》诗纹罐赏析

元代鹤壁窑白地黑花《答人》诗纹罐赏析

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鹤壁窑始创于唐代,是宋代著名的民间大窑场之一,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唐宋金元各个时期,都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兼烧黄釉、黑釉、青釉、钧釉等瓷器。

元代鹤壁窑白地黑花《答人》诗纹罐留存于世,为研究元代鹤壁窑白地黑花文字纹艺术特征,以及其艺术审美情趣提供了一件独特的实物佐证,现撰文如下,以飨读者。

元代鹤壁窑白地黑花《答人》诗纹罐的绚素之美元代时期鹤壁窑烧造工艺承袭传统,白釉多为乳白釉,白中泛黄、泛灰,其造型总体风格浑圆、厚重、粗犷。

元代白地黑花《答人》元代鹤壁窑白地黑花《答人》诗纹罐赏析李建东图1-1:鹤壁私人收藏编辑|朱慧敏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诗纹罐,就是这个时期鹤壁窑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

其罐短颈,溜肩,鼓腹。

胎质灰白,罐外釉色白中泛黄,罐内施黑釉。

颈沿部施黑釉玄线一周,罐口沿及腹部脱釉严重,罐体有两处窑裂。

口径9.7厘米,高15.4厘米,足径10.4厘米。

罐腹上题行草书,诗的前两句字体清晰可辨,末两句字体残蚀严重,虽然某字残缺,但还能句读出其原字来。

罐腹上诗句出自唐人太上隐者,诗名曰《答人》,其诗云:“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图1-1、图1-2)诗尾落“夏日”之字(图2)。

太上隐者是何许人也?他是唐代的一位隐士高人,隐居于终南山,到底其姓甚名谁、生卒年限都未详记,自称其号“太上隐者”。

《答人》诗作,其写作缘由有《古今诗话》记载:“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

”而回复俗人之问。

元代鹤壁窑白地黑花《答人》诗纹罐, 展现出元代人的审美品位,文人雅士以俭素显雅,而众人以金银显贵。

“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瓷之依然。

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向标,与其道德的教化和民风的淳朴息息相关,形成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价值取向。

元代瓷上的唐诗宋词,展现出素士主题精神的向往,反映出元代“贡举法废,士无入途之阶”的社会矛盾与问题。

元代钧瓷特征及辨别方法

元代钧瓷特征及辨别方法

元代钧瓷特征及辨别方法元代钧瓷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重要品类,其特征独特,精美绝伦。

本文将对元代钧瓷的特征及辨别方法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鉴别这一珍贵的古代陶瓷。

钧瓷是中国古代窑炉生产的贡品,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

它在宋代出现了巅峰,而元代的钧瓷更是达到了极致的艺术水平。

元代钧瓷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认。

首先,元代钧瓷采用了独特的烧制工艺,其中最重要的是采用了“明窑暗釉”的技术。

所谓“明窑暗釉”,即瓷器胎质发亮而釉面略显暗淡,形成了金鹏仿佛在瓷器表面飞翔的独特效果。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钧瓷在色调和光泽方面达到了一种独特效果,使得钧瓷独具魅力。

其次,元代钧瓷釉面有多彩渐变效果,这也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

元代钧瓷中最为名贵的一种是“冬日暖阳红钧”,它的釉色鲜艳,由深到浅呈现出一种色彩渐变的效果。

而这种彩色渐变效果,正是元代钧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此外,元代钧瓷制作工艺精细,装饰纹样多样丰富。

元代钧瓷常常以禽兽、云纹、莲花和双鱼纹等等作为纹样,采用浮雕或镂空等技法进行装饰。

这些纹样精美细致,形态各异,显示了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

对于辨别元代钧瓷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参考:首先,可以通过观察釉色和渐变效果来辨别钧瓷。

元代钧瓷的釉色鲜艳丰满,如冬日暖阳红钧的釉色呈现出明显的从深到浅的过渡效果。

而正统的钧瓷釉色应该鲜艳沉静,没有炫丽的闪光。

其次,可以通过观察胎质来辨别钧瓷。

元代钧瓷的胎质细腻坚实,质地均匀一致。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元代钧瓷的胎质白净通透,有一种玉质的光泽。

再次,可以通过观察制作工艺来辨别钧瓷。

元代钧瓷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纹样雕刻精美,装饰技法独特。

在观察钧瓷纹样时,应注意观察纹饰是否有规律和对称性,制作是否精细。

最后,还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博物馆、收藏家的资料和意见来辨别钧瓷。

这些专业的意见和研究成果,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元代钧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珍贵遗产,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艺术价值。

故宫藏元代瓷器全览——粗犷豪放之美!

故宫藏元代瓷器全览——粗犷豪放之美!

故宫藏元代瓷器全览——粗犷豪放之美!公元13世纪末期,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刺激了陶瓷业的兴盛,钧窑、磁州窑、龙泉窑等继续生产传统陶瓷品种,其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国外。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卵白釉、蓝釉、红釉瓷等新品种层出不穷,遂使景德镇一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地,本期,让我们从北京故宫博物院领略元代瓷器的豪放之美。

▼元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4.5厘米,通流长17厘米,底径8.5厘米匜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

▼元蓝釉白龙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1.1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4厘米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

▼元景德镇窑青花鸳鸯荷花纹花口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7.3厘米,口径46.4厘米,足径29.8厘米此盘十六瓣菱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中,一鸳、一鸯顾盼生情,内外壁均绘缠枝莲纹,茎上均结有六朵盛开的莲花,折沿上绘菱形锦纹,圈足内无釉,圈足内墙斜削。

▼元景德镇窑青花飞凤麒麟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7.9厘米,口径46.1厘米,足径26.1厘米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27.5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19厘米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元代哥釉特征

元代哥釉特征

元代哥釉特征
元代哥釉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烧制工艺和装饰技法,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美感。

以下将从釉色、釉面、纹饰和工艺四个方面来介绍元代哥釉的特征。

一、釉色
元代哥釉的釉色以青绿色为主,呈现出明亮而清新的绿色调。

这种独特的釉色源于烧制过程中的还原气氛,使得铜矾化合物在高温下还原为二氧化铜,进而形成了青绿色的釉色。

这种釉色在元代哥釉中十分常见,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二、釉面
元代哥釉的釉面光滑细腻,具有一定的光泽。

这是因为烧制时,陶瓷器物表面的釉料在高温下熔化成液体,然后经过冷却和凝固形成釉面。

元代哥釉的釉面质地均匀,没有明显的气泡和瑕疵,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三、纹饰
元代哥釉的纹饰多样,常见的有刻花、贴花和浮雕等。

刻花是在器物表面刻上各种花纹和纹饰,贴花是将事先制作好的花饰贴在器物上,浮雕则是将花饰从器物表面凸起。

这些纹饰形式各异,图案精美,富有装饰性,给人一种华丽而繁复的感觉。

四、工艺
元代哥釉的烧制工艺相对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是选材,选择合适的陶土制作陶瓷器物;然后是成型,将陶土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器物;接下来是上釉,将釉料涂抹在器物表面;最后是烧制,将上釉的器物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瓷器的质量和釉色。

元代哥釉具有独特的特征。

其釉色青绿明亮,釉面光滑细腻,纹饰多样精美,工艺精细繁琐。

这些特点使得元代哥釉成为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瑰宝,展示出了元代时期的艺术和工艺水平。

通过对元代哥釉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陶瓷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纹饰:青花纹饰繁密、层 次较多,用回纹、卷草纹 作边,主饰风头似鹦鹉
图五
这是元代景德镇民间的创造,已知出现在晚
期。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氧化铜)做呈色剂 的,其烧制难度颇高,呈色鲜艳者为少。 因为在低温氧化气氛下,铜红釉会烧成绿色 或啡褐色,而过高的窑温又会把红烧飞。 所以,在罩以透明釉之前绘制蕴含纹,在高 温还原焰中烧成的白地红花或红地白花的釉 下彩装饰,具有鲜艳、明快、吉祥、喜庆之 风韵。
图七
图八
元代(1271~1368年)景德镇生产的一种卵白釉瓷器。
它是在宋代青白釉瓷器成就的基础上烧成的。 这种瓷器为白胎,部分制品胎体较薄,大多数厚薄适 中,比宋青白釉加厚,像鹅蛋青一样,湿透光润,人 称卵白釉。 由于在印花纹饰中多出现“枢府”字样,人称“枢府 瓷器”或“枢府瓷”,烧制这类瓷器的瓷窑称为“枢 府窑”。 枢府釉瓷器以碗、盘、高足碗、杯、长颈瓶等器物为 多,如侈口、折腰、小圈足碗很为人们称道。
“枢”“府”款印花白釉折腰碗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
“映青”。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 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 器。 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创烧及受其 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 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
青白瓷观音像
元代个别瓷器受藏传 佛教影响,器形常常 不够规整。
胎体趋于厚重,釉中 杂质略多。虽然釉色 偏灰,釉质也欠纯洁, 但仪态端庄沉静、安 逸慈祥,是历代陶瓷 造像中罕见的珍品。
作者:Aileen
班级:陶瓷产品设计 学号: 20143170218
一、元代陶瓷史 二、景德镇窑 1.青花 2.釉里红 3.蓝釉瓷和红釉瓷 4.卵白釉瓷 5.青白瓷 三、其他窑厂著名品种 1.磁洲窑 2.钧窑 3.龙泉青瓷
元代的官府作坊设臵虽多,但瓷器作坊却只是有浮梁
颜色:通体施天蓝釉,器身呈现多 处不规则的紫红、蓝褐彩斑,使器 物更加绚丽多彩。
龙泉青瓷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
青,釉色美丽光亮。
青瓷人物纹八棱瓶
造型:八棱瓶口,上 体丰满下体倾收,胎 体厚重,胎质较为粗 糙,釉层转薄。
纹饰:主要采用模印、 剔刻的手法用来装饰 制作八面人物,再用 花纹进行瓶身的修饰。
钧瓷质量相形见绌,胎质粗松,
器体厚重,釉色多为天青、月 白,间或带有红斑,施釉不及 底。
元钧窑双耳连座瓶
造型:上部为瓶,下部为座,胎体 厚重,口沿呈翻卷的五出花瓣形, 细长颈、丰肩、圆腹、收胫,颈肩 之间附对称的摩羯形双耳。
纹饰:腹部前后两面雕贴虎头铺首 衔环,瓶座镂空,下座由五只攒尾 兽组成五壸门间柱,每门上端有一 力士;整器物呈五兽驼负宝瓶形状。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 元瓷在工艺上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 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 装饰方法多种多样。不管是官私名窑 名瓷都风格各异,具有民间色彩浓厚、 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磁州窑以磁石泥为坯,不少
作品装饰繁密,题材也极其 丰富,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 器。
白地黑花童子纹大瓶
磁局一处,并且规模不大。这体现了帝国亲贵对瓷器 的冷漠,原因应同蒙古族早期的生活息息相关。 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武力,灭宋 灭金,入主中原,至1279年忽必烈率大军覆灭了汉族 在南方的赵宋政权,进而控制了整个中国的土地元代 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 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元朝的统治只有九十余 年,而且又连年混战,所以从整体上看,元代陶瓷基 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除青花、釉里红等品种,没有 太多发明。
瓶高88.9厘米,是目前已知最 高的磁州窑瓷器作品,现藏பைடு நூலகம்国。 其造型精美,瓶子的整体看上
去就像是一位身着华丽服饰、风姿
绰约的贵族小姐,亭亭玉立,不施 粉黛,但也清纯可爱。整体线条非
常流畅,体形饱满、雄健、稳定。
瓶身上瑰丽、端庄的荷花纹饰,呈 现给我们的是近乎完美的姣好形象。 主题为开光内的童子戏莲,当含 “连生贵子”之意。
元釉里红
造型:撇口、细颈、
圆腹、底部圈足, 胎体轻薄 纹饰:花卉藤叶为主 颜色:红偏紫黑
图六
蓝釉瓷和红釉瓷也是元代创造,之所以釉
色如此,是因为在釉中掺进了氧化钴或氧化 铜。它们的数量不多,而红釉又少于蓝釉器。 烧造者应是浮梁磁局的匠户,烧成品多为贡 瓷,少数是在应役以外制作的商品瓷。蓝釉 器物除了梅瓶和若干大盘外,一般器形较小, 如爵、杯、匜 等。今见的元代红釉器都较 小,颜色不正还是普遍现象。
元代瓷器的发展虽不及宋代那么引人注目,但也开始
表现出新的发展特色。如果说宋代空前发展的制瓷业 是南北方瓷业竞相繁荣、官窑与民窑竞相发展的结果 的话,那么元代制瓷业的特点就是突出江西景德镇瓷 业,使其跃居全国瓷业之首。元代后期,由于海上交 通发达,政府比较重视对外贸易,包括制瓷业在内的 手工业生产发展很快。这一时期的瓷器外销数量、质 量均较宋的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盘等)图二
图一
图二
1.麒麟(图三) 麒麟为传说中的祥瑞之兽,在元青花纹饰中其形象特征


是鹿头、牛蹄、马尾,并常与花草、瓜果纹组合成画, 也有与龙凤纹同时绘于一器的。 2.人物故事(图四) 人物故事图案的元青花器物虽然较为少见,但几乎件件 可称得上是稀世珍品。如“刘备三顾茅庐”、“周亚夫 细柳营”、“昭君出塞”等等,与宋元时期话本小说的 流行及元代戏剧的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文学艺 术对元代陶瓷装饰工艺的深刻影响。 3.花鸟植物等(图五) 蕉叶纹、葫芦状的莲叶纹、蝌蚪状云纹、牡丹花、竹叶、 梅花、青鸟等
1、特点 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
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 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 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 与长久不衰。 2、造型 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从制作工艺上看,
(1)胎体厚重巨大(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图一
元朝陶瓷
特点:具有草原民 族独特风格 时间:公元1206~
1368年
代表:景德镇窑, 钧窑等 最著名:元釉里红
今日的景德镇,元代是浮梁州。元朝对其是一个

极其重要的时期。 一个原因是景德镇地处皖赣边区,受战争影响不 大,社会经济状况较为安定; 二是当地原料丰富,开挖使用较为便利,技艺上 博采众长,产品制作精致,有“工匠四方来,器 成天下走”的美誉; 三是因为宫廷重视,在景德镇设立了全国唯一一 所管理陶瓷产业的机构──浮梁瓷局; 再一个原因就是出口量增大,从另一个角度刺激, 促进了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 瓷中心。
青花双龙纹四系扁壶
造型:肩设四系,
形扁便贴身
饰纹:龙凤纹同时绘
于一器,装饰繁密, 由巧细的花纹组成若 干条带环绕器身
图三
青花萧何追 韩信图梅瓶
造型:上宽下窄, 器形周正 纹饰:绘画精美,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
绘炙人口的历史故

图四
青花花鸟纹八棱葫芦瓶
造型:八棱器身,整个形
体像葫芦(与圆形相比, 八棱器身易于扎系捆绑, 也利持握难滑脱,故设计 考虑了便于迁徙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