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变化的尺子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与纪年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与纪年》优质课案例《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与纪年》教学设计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天宁中学叶丽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如:“公元”“世纪”“年代”“时代”“中国王朝纪年”等,并会运用;学会绘制年代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事例,学会计算时间长度;学画年代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2.难点:能在实践中辨析和运用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三、教学策略1.采用案例训练教学法,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优质课案例《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与纪年》教学设计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天宁中学叶丽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如:“公元”“世纪”“年代”“时代”“中国王朝纪年”等,并会运用;学会绘制年代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事例,学会计算时间长度;学画年代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2.难点:能在实践中辨析和运用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三、教学策略1.采用案例训练教学法,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优质课案例《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与纪年》教学设计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天宁中学叶丽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如:“公元”“世纪”“年代”“时代”“中国王朝纪年”等,并会运用;学会绘制年代尺。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教科版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快慢和音高的变化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1、通过乐器了解产生声音高低的原理,进而用生活中的其他物品验证。
2、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高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善于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发展对声音调查的兴趣。
2、养成细致观察、乐于动脑、善于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生活中的乐器及物品,探究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强弱变化的区别。
课前准备:选定组长管实验材料、小组奖励加分制度、分配塑料管子。
交代学生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准备”、“开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热身《幸福拍手歌》师:刚才我们在拍手、拍肩和跺脚的时候,声音有大也有小,我们还有什么方式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呢?生:拍桌子。
师:好办法!但平时我们可不能随便拍桌子哦。
我们再一起来拍拍桌子,跟着老师的手势,越往上声音就越响亮、越大,越往下声音就越轻、越小,好吗?生拍桌子。
师:像这样拍桌子,发出的声音响亮、大,我们就说声音强,发出的声音轻、小,我们就说声音弱。
(板书:声音:强弱)师:那声音的强弱跟什么有关呢?生:用力的大小。
师:那我们再试一次好吗?老师说节奏,你们拍强弱,强弱弱怎么拍呢?(示范)师:预备齐!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生:依据老师的节奏拍打桌子。
师:现在知道强弱了吧?声音除了强弱还有高低的变化。
师:高低是怎么判断的啊?其实我们在音乐课上,大家都学过声音的高低。
是不是唱:“哆来咪发”的?师:大家会唱吗?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好吗?“哆来咪发搜啦西哆”这个声音是?生:从低到高。
师:“哆西拉索发咪来哆”这个声音是?生:从高到低。
师:这音阶很有用,以后我们就可以凭着它判断声音的高和低。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动物,请同学们听一听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教案)

四年级上册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教材分析《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四课内容。
本单元前3课的探究重点是丰富学生对声音本质的认识,通过活动构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会变化的,振幅的变化引起音量的变化等科学概念。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这一课是希望学生通过尺子这一典型材料的研究,认识音高变化。
学生从寻找改变尺子音高的方法开始,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听音高,记录尺子振动快慢的变化”,通过记录单表格、柱状图等形式进行汇报、交流,最终建立音高变化与振动快慢的联系——指向音高变化本质的探索。
在教学设计上,本人把“听音高”作为第一环节——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从听电子琴弹7个音阶到听不同乐器的音高,以学生原有对“音高”认识为基础,不断丰富学生对“音高”概念的感性认识,为后续判断音高高低打下扎实基础。
其次,引入口琴的探究,通过观察内部结构和振动变化,运用可视材料,建立音高、长短、振动快慢的关系,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做一个支架,为学生探究尺子的音高变化指引方向。
最后,将口琴和钢尺放在一起比较,利于学生归纳,建立两个物品的共同点,这样的概念构建更科学,也更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二、学情分析在前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探索了多种物体的振动情况。
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看到的振动联系起来。
在前一课的研究中,已经发现: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
但对于“音高”学生的感性经验是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听到过不同的音高,但不能很好区分。
为什么会有音高的变化,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都不曾有过观察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影响振动快慢,引起音高变化: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2.过程与方法:观察与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及声音的高低变化,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与提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观察,认真记录,乐于动脑的习惯。
探究历史变化的尺子【最新】

那么如何用世纪表示 公元前551年、公元 前479年、公元前202 年和公元9年呢?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479年——公元前5世纪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3世纪 公元9年 —— 公元1世纪
公元
世纪 1年———— 99年
100年———— 199年 200年————299年
公元 1世纪 2世纪 3世纪
1.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 2.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3.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4.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5.1世纪,基督教产生;
6.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4——3——2——1——5——6)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73年班 超出使西域,前后相距几年?
在农耕时代,人们往往在庆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 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 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 世界博览会的雏形。 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 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 果为目的的展览会。 最早的现代博览会是由德国举办的:世界工业。1851年 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 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
2011年是辛卯年, 2012年用干支纪年是? 2010年是什么年? 2015年呢?
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
公元前、 公元纪年法 公元 许多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 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 公元元年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后。
世纪
年代 时代 中国王 朝纪年 干支纪 年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含课堂作业)课件

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 尺子,如塑料、钢、木等,以观察不同材质对音高的影响 。
03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尺子长度与音高 的关系
总结与思考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音高 变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02
尺子振动与音高的关系
振动与音高的关系
振动是物体快速来回移动的现象,而音高则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听觉属性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音高就越高;反之,振动频率越低,音高 就越低。
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时,我们需要了解尺子振动与音高的关系。通过改变尺子 的振动频率,可以观察到音高的变化。
作业三:总结实验结果
总结词
分析与归纳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整理并分析实验结果,归纳 出物体振动频率与音高之间的关系。 这个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 归纳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课件
目 录
• 课程引入 • 尺子振动与音高的关系 •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 • 课堂作业
01
课程引入
引入话题
01
02
03
音乐与数学的关系
探讨音乐与数学之间的联 系,以及音高与频率的关 系。
尺子作为乐器
介绍尺子可以作为简单的 乐器,通过振动产生声音 。
激发好奇心
引发学生对尺子音高变化 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探索 和发现。
音高与尺子长度的关系
通过实验发现,尺子越长,振动频率越低,音高越低;尺子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高越高。这一规 律符合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探索尺子的变化教案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重点
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难点
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1.伸出桌面的尺子越长,产生的声音就越(低)。
2.小提琴的弦越短,产生的声音就越(高)。
板书设计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作业
小学科学习作第47页
教学
反思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出示记录情况。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临河云渡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教学预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一、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鼓、豆子、音叉、水槽、水。
实验步骤: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观察现象并倾听声音。
2、把橡皮筋套在手上,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并倾听声音。
3、在鼓面上撒上一些豆子,轻轻敲击鼓面,观察豆子的跳动情况并倾听声音。
4、用小锤敲击音叉,迅速将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1、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2、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3、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豆子跳动,发出声音。
4、敲击音叉后接触水面,水面产生水花,发出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实验名称:声音的强弱变化实验目的:研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钢尺、记录纸。
实验步骤:1、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约 10 厘米,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并倾听声音的强弱。
2、每次拨动钢尺后,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振动幅度的大小和声音的强弱。
实验现象:用力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三、实验名称:声音的高低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实验材料:同样粗细、长短不同的钢尺,记录纸。
实验步骤:1、把钢尺伸出桌面 10 厘米,用相同的力分别拨动不同长度的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倾听声音的高低。
2、将观察到的振动快慢和声音高低记录在纸上。
实验现象:钢尺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钢尺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四、实验名称: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目的: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和音高的变化。
实验材料:尺子、记录表格。
身体上的尺子(实践活动课)

身体上的尺子(实践活动课)《身体上的“尺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身体上的“尺子”是研究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
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本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脚长、一庹长、一拃长等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并初步体验到身体尺和身高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
然后,教材还设计让学生运用步、庹、拃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数学研究和应用的乐趣。
并且通过活动后的议一议,让学生进一步获得用拃……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很方便、测量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等活动经验与体会。
【教学目标】:1.认识“身体尺”,了解“身体尺”的含义;2.通过测量,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通过与1米的比较,加深对各个“身体尺”的理解;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主动应用于糊口。
【讲授重难点】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新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呢?(米、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1米有多长?2、我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尺子,可是,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3、是的,我们人身体上都携带着很多把“尺子”,用这些“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几把尺子啊?今天我们就和人人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体上的‘尺’”。
(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悬念,一是引发学生强烈的猎奇心和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研究中去;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身体尺”在糊口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研究乐趣。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一)猜一猜,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尺”1、看了老师板书的课题,你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在“尺”字上加了个引号呢?小结:你们说的没错,这不是真正的尺子,但却能像尺子一样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9
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1997 年,这是______ 20 世纪 1、你出生于______ _______ 90 年代。 20 世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是______ 纪_______ 40 年代。 21 世纪第______ 1 个 3、今年是2008年,是______ 十年代,称 21世纪初 。
中国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 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国}、 {蜀汉}、{吴国}—晋朝{西晋}—{东 晋}—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 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 国—北宋—南宋 {辽}—{ 西夏 }— {金}—元—明—清
检测读书效果:
动手画一把年代尺,标上一二三四年 你知道“公元”是怎样来的吗? 列举几个公元前后的年代比较早晚, 计算中间历经的年份。
把传说中 耶稣诞生 的那一年 定为 公元元年
4
3
2
1
前 元 公
1
2 公元 后
3
4
世界上最常用的纪年法
1、以公元元年(1年)为界,向后推算, 是公元某年,数字越大,时间越晚。
3、一个人生于公元前32年死于 公元44年,他一生活了多少岁? 4、用世纪、年代表示下列时间: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8年、公 元25年、1945年
年代尺制作方法
1、画两条平行直线,左边封闭,右边画成箭 头状。 2、计算时间差(最早、最晚时间),把年代 尺平均分成5-10段。 3、年代尺下方标注时间(年),注意公元前、 公元后区别,要有公元元年界点。 4、年代尺上方标注历史事件。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 206年秦朝灭亡,秦朝共存在了 15 年。 ________
2、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前后 28 共历时________ 年。
3、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公元73年, 班超出使西域,前后相距________ 年。 210
1、下列对1845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A.18世纪40年代 ★ B.19世纪40年代 C.18世纪5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2、最早以年号纪年的中国皇帝是: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汉光武帝 D.唐太宗
年代尺例题
1、P114第24题 2、P107例2
年号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帝王纪年的名 称。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 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 新的年号 。 例:(西汉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汉武帝刘彻)
最早的年号:
西汉武帝刘彻。刘彻即位之年(公元前 140年),即为建元元年。
使用年号最多的帝王:
武则天。在武则天当政的武周时期,前后 二十一年的时间里,使用了十八个年号
从“0”年到“19”年没有年代,全部称
1、什么是时代?
通常把一个较长的时段称为时代。 2、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古代、近代、现代、农耕时代、 工业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 时代、唐代、明代等等
朝代:指在封建社会或者沿袭了封 建社会王室传统的国家里,王朝更 替或者国王更替的时间间隔。 朝代一般以王朝或者国王的名称加 以命名,也有以年号加以命名的。
4、2011年深圳举办第26界大运会,用世纪年 代表示为 21世纪初 。
给下列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
A.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 B.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C.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D.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 E.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F.1世纪,基督教产生
D、C、B、A、F、 E
3、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公元后,两数一减便得到 4、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220年东汉灭 亡,汉朝经历了多少时间?
跨越公元前后的,两数相加减去一
教材练习
1、用世纪和年代来表述下列各数:
公元前229年
25年
公元前3世纪20年代
公元1世纪20年代或1世纪20年代 公元2世纪40或2世纪40年代
早在公元前1000年,我国古代人们把冬 天的冰块放进地窖里,保存到夏天使用。 公元8世纪,巴格达王国的国王为了降温, 在他的避暑山庄里堆满了从国外运来的雪。 直到18世纪30年代,人们才知道如何制作 人造冰块。1923年,两位瑞典工程师制成 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如今,冰箱已经 走入了千家万户。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14至 115,归纳重点,记忆并理解。 找到疑难点。 公元纪年 世纪、年代、时代 中国王朝纪年
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清圣祖玄烨在位长达六十一年,是中国历 代皇帝中执政时间最长者,“康熙”也是 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使用时间最短的年号:
袁世凯的“洪宪”年号,只用了83天。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
宣布恢复帝制,准备于
1916年元旦废除民国纪
元,改为洪宪元年。在 全国人民坚决反对下,
袁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公元前某年
100 1 1
公元某年(公元可省略)
100
2、以公元元年(1年)为界,向前推算, 是公元前某年,数字越大,时间越早。
比一比:
1、公元前206年与公元前202年哪个 年代离我们更近? 2、公元前1年与公元1年中间历经了 几年? 3、公元前3年与公元前4年中间历经 了几年?
下列历史事件历时几年?
中国开始使用公历纪年: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十日,各省 代表开会于南京,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并决定采用公历纪年。结束了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余年的年号纪年方 法。
7、干支纪年法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年份 4 尾数
地 支 除 以 12 所 得 余 数
5
6
7
143年
1991年 公元20世纪90年代或20世纪90年代
每百年为 一个世纪
公元前1年到公元前100年为 公元前1世纪 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为 公元1世纪
每十年为 一个年代
1840—1849为19世纪40年代
2、用世纪和年代来表述:
1861年 1990年
19世纪6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公元前2050年 公元前21世纪50年代 2000年 21世纪初(期) 2008年 21世纪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