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舞入门十个技巧

国标舞入门十个技巧
国标舞入门十个技巧

一、舞程线及方位

1.1 舞池:舞厅中心划出矩形区域,A\C线长边23米、B\D线短边15米;

1.2 舞程线:舞者沿着平行于A –B-C-D矩形框线逆时针正方向运动的多根假设框线;

1.3 8方位:男士双脚并拢面朝向舞程线立正站立,以两脚心连线与双脚缝隙线建立“十”字坐标系,向前的叫舞程线,向后的叫逆舞程线,向左的叫中心线,向右的叫墙壁线,由此定义了“前、后、左、右”四方向;然后过“十”字坐标系中心原点沿正/负45度加画两条斜线成了“米”字坐标系,右前斜线叫斜墙壁线,而处于其逆方的左后斜线叫反斜中线,同理,左前斜线叫斜中心线,而处于其逆方的右后斜线叫反斜墙壁线。从而确定了“前、后、内、外、斜墙、反斜墙、斜中、反斜中”8个方位朝向。也相当于地理课讲的“四面八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

1.4 转度:广义指人身体有初始方位绕后背脊柱立轴旋转到另方位叫转动,并且以脚尖方向产生角位移定义转度。常规按方位变化分顺时针(右)转或逆时针(左)转,按动作变化又可分转步或轴转。狭义特指鼻尖代表头方位朝向,肚脐眼代表板块(人体躯干部分)方位朝向,必须说明的是凡带转度基本舞步都以脚转度代表舞步转度。脚或身体转动的幅度大小用度数加以表示即为角度。通常以转动45 度为单位加以表述。转动360 度为一周, 转动45 度为1/ 8转, 转动90 度为1/ 4 转, 转动135 度为3/ 8 转, 转动180 度为1/ 2转, 转动225 度为5/ 8 转, 转动270 度为3/ 4 转, 转动315 度为7/8 转。举例华尔兹的右转步135含(1.

2.3,4.5.6)两小节,共计完成6/8(270)转度:从男右脚尖朝向斜墙线跨出第1步始,到完成两小节结束男右脚尖朝向斜中线结束。

二、标准握持及支点

标准握持包含架型、姿势和体位。昂首、收腹、含胸、拔背、提臀基本可以概括整个躯干的艺术姿态。要点是束腰置身体重心于脚掌把足后跟微提起来,足背绷起来,腹股沟向里凹进去,臀部内收两髋向前推,保持后面尾椎骨和前面胸肋骨向上提起来。

承受体重的重心脚和地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板对脚底板的反作用力(支撑反力),沿着重心脚的大拇趾-足弓-踝关节-小腿骨-膝关节-大腿骨-髋关节,这样一条线,传递到髋关节。感觉到髋关节下面的支撑腿是撑杆似的在向上顶,配合臀部收紧向上提。这时候会觉得“腿长到腰上了”,因而腿变长了。或者说,“要把臀部当成腿来用”。这种做法和相应的感觉是一切做法和感觉的核心之核心,关键之关键。一定要找到这种感觉并且始终保持住这种状态,这种状

态和感觉简称为“顶髋”。看卢卡、马科斯跳舞步履达1米以上,因为他们把软肋以下中腰这段接在大腿上了,运步时以软肋为轴中腰与大腿成一体跨出延伸。

1.1 架型:肚脐上边沿处的横膈膜把人体分成上身和下身两部分。上身叫“框架”负责装饰,为头、肩、臂、背、胸椎通过肌肉张力形成半钢性框架结构,特性是两人通过标准握持,使原本两个独立单人体中心四方体(其上标有竖直6

条棱线分别为右乳头至右侧软肋的右前竖腰线,左乳头至左侧软肋的左前竖腰线,右肩胛骨至右臀尖的右后竖腰线,左肩胛骨至左臀尖的左后竖腰线及左\右侧腋

窝至髋尖竖腰线)合二为一,构成螺旋对称的具有公共重心四方体动态平衡系统;下身叫“腿”(肋下到脚踝统称腿)负责运动,下身部分还可细分为中段(横隔膜

至腹股沟的一段竖立的六面体,其下部叫底盘就是肚脐至腹股沟的骨盆部分,意

旨骨骼就是人们爱说的那个“胯”;其运动特性代表是板块(假想人体躯干内部竖

立的呈左右方向包容后背脊柱在内长方体薄门板);其力学特性代表是气沉丹田(肚脐以上至横膈膜以下的上腹部即胃叫上丹田,肚脐以下至腹股沟以上的下腹

部谓下丹田),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腿(大腿和小腿);脚(脚尖、脚掌、脚跟、脚内侧、脚外缘、脚背)。还有的教师为突出中段对“身带脚”运步所起重要性强调说,“舞者意识肋下都是腿没屁股,膝盖以下和心窝以上两部分拿刀削掉”!

1.2 华尔兹为代表关位架型特征体现五点接触:男女对面站立各自用右脚尖对着对方脚缝间距10厘米;

(1点)男士双臂通过收缩后背肌肉抱圆端起, 两肘水平左肘比肩低5~10 厘米,上至头顶心下至心窝点近似成菱形,左小臂弯曲内收上仰,大臂与小臂弯曲形成90-110度角,右臂的大臂与小臂弯曲形成70~80 度角。男士左手拇指竖

起张开食指虎口成直角朝前,女士右手拇指偏旁四指竖立嵌入男式虎口,手掌

鱼际相贴, 掌心空, 都以大拇指和中指卡住掌骨与指骨关节处钳合相握, 其余三指含合,两人小臂成90直角,如共擎一把雨伞。男女握持的手要放置于两人身体侧位的中间不可偏向前后,相握持手高度点齐女士右耳;

(2点)女士鼻尖左传40度,头颈向左后斜上方牵引延伸,左乳前挺右肩后让打开胸腰,肚脐眼右转30度把胸堂呈献男士;两人右侧横隔膜紧贴腹部微贴,使男右侧软肋凸包镶入女士心窝凹坑构成“球窝铰链”即空中公共重心焦点;

(3点)男士右手小臂把女士左肘架起;

(4点)男士右腕松弛, 不要出现折痕,右手五指并拢主要以小指根和掌棱, 置于女右肩胛骨外侧稍上位置贴缚托起。

(5点)女士双臂侧平举, 两肘水平。右小臂弯曲内收上仰, 大臂与小臂内角约150 度。右手高度齐右耳。右手虎口与男士左手虎口相交轻握, 掌心向前, 手腕松弛。左臂轻置于男士右臂上, 左手虎口张开手心朝下, 用大拇指和中指及无名指轻轻卡在男右上臂三角肌中部。其余两指可上翘, 拇指、食指和小指呈兰花指或弹指状。另外,如果在关位架型基础上女士右肩顺时针偏转,即使男伴右侧与女伴左侧相贴,而另一侧却相对张开,双方肩横线有原平行因而形成"v"字形变化,双方的视点也集中在对握手的延伸方向就变为半开位架型(详见铁摩西关于架型视频教学讲解)

.另,探戈架型则有所变化:关位男女对面站立两脚半并齐,各自用右脚尖对着对方右脚尖相距10厘米,男士右手五指并拢贴敷女右肩胛骨内侧指尖过女士后背脊柱中心线;女士用左手虎口支住男右肩胛骨下侧腋窝部位;相对握两手掌根高度稍高出肩.

1.3支点:人体持立正(双脚中心)或稍息(单脚中心)站立在地板上时,重力(人体重心大约位于肚脐眼内2寸偏上横隔膜下边沿处)沿支撑腿向下穿过重心脚心压入地板中,地板受压产生的给予人体的支撑反力则沿支撑腿向上穿过拉伸状态的中腰分两路,一路向前顶在摆荡腿侧横隔膜上(力流感觉是如果右侧重心脚大拇指跟踩地则左侧乳头会鼓动换之亦然),另一路沿后背脊柱向上至颈根再一分为二向两肩头传导;做用在横隔膜上的重力与支撑反力这对平衡力作用点

乃维持人体无论是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保持直立平衡支点。根据“脚到重心到”原则,左右脚接受重心要在瞬间交换不漏痕迹地完成,而双脚中心是要忌讳避免的。使用双脚中心一般出现在华尔兹第三步并脚并协助第二步完成“提踵”高位足升至最高点过程,即后背脊柱主线条向上倾斜拉伸到最长处于“若危若安”的很短时刻内;当重心在瞬间交换完成后单脚落跟曲膝下压,挤压运动脚以脚尖滑移到下一步预备位置……。再有做切克过倾斜造型仍应持单脚中心或两脚重心按1比9分配,另,探戈运步无升降两脚重心多按3比7分配。

1.4 束腰:要达到标准握持十字架形上/下主纵线条和左/右附着横线条内力贯通目的,实现“纵向拉伸脊柱主线条(颈椎+胸椎+腰椎+尾骶椎+支撑腿)加张力,两上臂/肘舒展横向抱圆,依托髋、膝/踝关节柔韧性”开发中段技术效果,可采用“男—含胸拔背、女—立腰展胸” 束腰方法。其原理是要使保持体积不变的装满米袋子增高只能使其腰束细。生活中人体后背脊柱呈“S”型弯,需要通过基本功训练把其修直成前弓弧型主线条:(1)虚脚跟/顶髋/提臀/提升尾巴骨并使小腹肚脐眼内收,即把原本向前弓的腰椎向后推直;(2)放松斜方肌、岗下肌和收缩背阔肌,背腹相靠近使后背心后腰前贴,后背肌肉向腰眼中心点收缩促使前胸肌肉伸展,即把原本向后弓的胸椎向前推直;(3)板块上边缘两肩连线与下边缘两髋连线做反向力偶式拧转,依靠梗直后脑勺燕窝牵引使后背脊柱主线条呈螺旋线式拉伸;拉大横膈膜与尾锥间距。把横隔膜升起亮出来向田径运动员终点撞线,把两侧肩头向镇压反革命埋进去;(4)按米尔科提出的,始终绷脚背顶髋后、中腰向前推,感觉是在推的过程中,小腹自然就空掉了。(5)“气沉丹田”把下腹内脏器官沉入骨盆腔储存能量,按照胡宗翰老师说的一定要在拉腰基础上收腹。(6)为修正人体后背脊柱呈“S”型弯可坚持"后背贴墙"训练——背靠墙持立正使后脑勺-双肩胛骨-腰脊柱-脚后跟贴墙纵向拉伸脊柱。

三、运步

3.1 舞步:来源生活走步又高于走步较接近散步。人走路(散步)时下身两脚交替移动,上身两手臂自然挥摆(如左脚前进则右臂前摆换之亦然),运动机理是重心脚内侧蹬地以获取地板支撑反力通过人体内两条斜交叉力做用线(左脚拇指到右肩颈根、右脚拇指到左肩颈根,力流感觉是如右侧重心脚大拇指跟踩地则左侧乳头会鼓动换之亦然)作用,推动人的腰胯带着运动脚开跨位移延伸。确切说

是先有大脑发出信号指令传给腰脊柱(三极管基极),通过腰胯(三极管集电极)这一人体运动的“发动机”做能量放大,指示支撑腿(三极管发射极)斜蹬地获取地板支撑反力,其水平摩擦分力是推动重心脚底板产生移动原动力。前进走步是以横隔膜为原动件,髋与膝关节联合作用发动底盘推动横隔膜从而悬挂着摆荡腿向前跨出;后退走步是以尾椎作原动件,也就是首先屁股向后送。(注*引用胡宗翰老师. 动力学定理)“前进身先走,后退脚先行” (注*引用于俊生老师. 运动学定理)。而“胯”(髋)只是人体运动的“方向盘”而已,运动脚的后跟是人体运动的“方向舵”。腰脊柱无论升降/转动/位移应永远保持与地板垂直,其运动方向需始终与运动脚移动方向一致。

3.2 身带脚:脚随身动,身随胯动,开发中段,胯带四肢(注*引用陈讯工老师.摩登舞宪法)。持单脚重心竖脊肌拉单腰和拧毛巾劲“上弦”、把力收聚在腹股沟与大腿内侧,支撑腿曲膝下压“满弓”斜蹬地发力使身体主线条、象把压弯钢尺充满了肌肉张力势能,一旦“释放”则右前竖腰线对左后竖腰线或右后竖腰线对左前竖腰线交叉发力则推动“底盘重心球”如抛掷和悠动保铃球状抛向空中,促使腰髋带着摆荡腿跨了出去,表现为用运动脚接地“后发先至,然后快速并膝收回原重心脚,此时检查“脚到重心到标准”是“乳头-膝盖-大拇脚指根”三点成一铅垂线!

3.3 平衡与空间:平衡是衡量舞技高低标志。因人体骨架结构及关节形态,遵守“近躯干大关节颈/髋/肩先活动和中关节肘/膝及小关节腕/踝.......分别作铰链支点位移”的“杠杆原理”。单人平衡是指移动的人体中心四方体重心没有任何的边缘的负重,是垂直的力量,像水一样的直流下来,中腰脊柱托着上身框架(胸肋骨架子)如挂在晾衣架上军大衣迎风飞舞。双人平衡就是依靠“球窝铰链”(空中公共重心焦点)建立标准握持的公共中心四方体靠两人支撑腿构成“人”字型动态稳定架构。所谓评价舞者技艺高低标志就是看其人体中心四方体四条竖腰装饰线飘动美感!空间概念是说通过建立标准握持(合二为一公共重心)一对舞者移动时,脚是从一个“田字格”进入另一“田字格”,两人各自腰脊柱分处于“田”字一个口中,不得同时刻进入同一个口中,否则会挤压干涉破坏平衡,而只能是在“田”字与下一个“田”字或一个“田”字两个口中交换或填充空间,或者说男右颈根至女右颈根搭根棍子,一边是男浴室而另一边是女浴室两人各自腰脊柱不得越界。

3.4 运步技术:含身法(上身部分框架管装饰,下身部分腿管运动)、步法(基本标准舞步)和脚法(足着点)及控制肌肉群聚力。前进步足着点有跟到掌,后退步足着点有掌到跟,横移步足着点有内侧到外侧。“学会拉单腰用半边身子跳舞和会借重力跳舞”乃高手所为。技术要点是支撑腿(重心脚)一侧乳-肋腰线“收缩储能”,摆荡腿(运动脚)一侧乳-肋腰线“平移延伸”,而且,夹紧左、右脚后跟使5个脚指头散开抓地而且放松摆荡腿侧髋关节,“关胯”即收缩过肚脐横线与两侧腹股沟组成的"底盘聚力三角区"以实现内力贯通。

(1)直线运行:例如方步第一步支撑腿膝盖下压弯曲致小腿与地面成45-60度(低位),做前进步向前出步时运动脚尖向前予滑移20厘米,做后退步向后出步运动脚大拇指尖向后予滑移50厘米,支撑腿斜蹬地发力推动底盘带着摆荡腿跨出步履间距达80-100厘米;

(2)反身运行:例如左转步第一步运用“反身CBM技术/关跨”,欲左先右(低位)肚脐眼先绕右侧竖腰线轴右偏转25度、头右偏转45度引带两脚站成丁字步右脚重心压地、肚脐眼再左回旋60度关跨聚力,支撑腿膝盖下压弯曲小腿与地面成45度-60度(低位),做前进步向前出步时运动脚尖向前予滑移20厘米,做后退步向后出步时运动脚大拇指尖向后予滑移50厘米,支撑腿斜蹬地发力推动底盘带着摆荡腿跨出步履间距达80-100厘米;

(2)摆荡运行:例如左转步第二步需运用“反身及肩引导技术”(平位)。第一步运用反身如做前进步向前出步时,左脚有跟到掌平放着地膝盖继续向前挤压蓄力,拉动原重心右脚成芭蕾舞脚尖划地收回“并膝不并脚”且放在左脚后边重心到位;如做后退步向后出步时,右脚有掌到跟虚着地膝盖继续向前挤压蓄力,原重心左脚拖跟划地收回擦着右脚内侧越过放在右脚后边;第二步为摆荡运行,双膝向前屈曲(平位),新支撑腿向地面挤压(做and向地板透气)伴有掌碾转, 运动脚跟稍离地面准备摆荡出步运行,肩引导身体后背部腰主力侧的腰肌发力推动身体前进出现高低胯, 即高抛向天上“甩底盘”,肩-胯一体引带着成直膝盖状态的摆荡腿跨出去步履间距达80-100厘米;此时,人体重心相当质点如抛掷蓝球被投射向空中,肚脐处矢量轴运动轨迹呈向上开口抛物线曲面。

四、定理

华尔兹圆舞曲节奏: 3/ 4 拍; 速度: 每分钟30 小节; 节奏: 123/小节,明显带有腰胯贴靠/节拍匀速/身姿摆荡/重心升降型摩登舞。

4.1 第一步正(正步出脚);第二步横(打横摆荡);第三步并(并步倾斜);

4.2 第一步降(低位);第二步平(膝盖升);第三步升(足踝

升);

4.3 第一步发力“下压推动;第二步发力“摆荡倾斜;第三步发力“双腿升单足落”

4.4 三内运步地板技术:第一条遵循“双膝内扣”,第二条遵循“脚内侧及大拇指着地发力”,第三条遵循“脚迹走内弧线”。注意手臂不要用力拉扯,板块不要有边缘的负重,运动脚运步永远总是保持有足着点擦地滑行延伸;第二步脚收拢超过第一步脚时用内侧擦着另脚内侧虚并脚或虚并膝不并脚越过再分离.。

五、技巧

我们如果把人体机构比喻为一部汽车, 那么, 腰髋就是发动机、方向盘, 腿是曲动杆, 脚是车轮。技巧用于有效控制颈、肩、腰、髋、膝、踝、踟、肘、腕各处关节形态,形成人体运动惯量,建立动态平衡体系。(注:引用樊更生老师. 摩登舞基础教程)

5.1重心转移:人体重心就是腿与脚在身体躯干支配下进行移动时所承受重力形成的合力的支撑点(大约位于肚脐眼上边沿横隔膜上)。重心转移就是支撑点的交换和改变。重心转移的种类较多, 大致可分为左脚和右脚的转移; 脚跟与脚掌的转移; 升与降的转移; 垂直重心与倾斜重心的转移; 双脚重心向单脚重心的转移等等。重心转移经过三过程

(1)重心移出:指人体跨部先产生“摇摆律动”,当重心球向下铅垂投影点落于重心脚投影面积区域外时,人体重力平衡被打破产生“倾倒趋势”。前进步做法是使支撑腿弯曲膝盖超越脚尖;后退步做法是使后脑勺和腰脊柱超越脚跟;

(2)重心位移:重心脚压地发力推动,重心球被“投射发散到空中”,人体

板块可看成浓缩成肚脐眼处一个重心铅球以质点形式做平抛或斜上抛运动,运动脚跨出“后发先至“接地重心球成“秋千”或“钟摆”摆荡,此时刻重心恰处于两脚着地点中间,身体特征两腿膝盖伸直前跟后掌着地。

(3)重心到位:运动脚足着点通过跟-掌、膝-踝滚动全部接受重心,有原

来运动脚变为当前新重心脚,原来重心脚靠下腹部皮肤皮筋张力快速收回变为当前新运动脚,该时刻检查标准及身体特征是“乳头-膝盖-大拇指根”三点成一铅垂线!另需说明的是华尔兹第一步重心到位做and向地板透气时刻是"超重和储存动能1/2mv平方",而第三步重心到位足升向上至极限是"失重和动能1/2mv平方

转化为势能mgh" ,人体重心摆荡过程呈"U"型遵守机械能守衡定律 .

5.2 升降:升高,双髋关节前推靠脚掌踩地加力,获得地板顶劲沿趾、踝、膝、胯、身、头向上传导,推举软肋下沿突点过乳头至脖颈根这条装饰胸腰线往上拉伸;下降:在不全失顶劲的前提下靠身体重力,依次沿松趾、踝、膝滑翔下降;升降还需与呼吸搭配好,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升吸、降呼!降做法是“吐气/先落跟再降膝”;升做法是“吸气/先升膝再升跟”;降要降透使边缘的肌肉负重作为垂直的力量,像水一样的直流下来注入地板,下肢小腿与地面夹角接近45度,上身腰脊柱直立保持骨架悬挂不瘫;升要至极使人体主线条向上呈弧线拉伸到最长而不是追求直线打直至最高。

5.3 反身:简称CBM(contrary body movement)也叫反身动作。反身动作是指左脚前进时右肩和右胯先向后摆,再右肩引导右胯向前送向左转动也开始了;右脚前进时左肩和左胯先向后摆,再左肩引导左胯向前送向右转动也开始了;左脚后退时,右肩和右胯先向前摆右胯引导再向后让;右脚后退时,左肩和左胯先向前摆右胯引导再向后让,这样使身体和舞步形成反向配合,这就叫反身动作——需体会身体转动方向与足的运动方向相反,而且,前进运步移动足尖需走内弧线轨迹稍转向外侧,后退运步移动足尖需走内弧线轨迹稍转向内侧。或者说当

左足前进时板块肚脐绕右侧支撑腿竖腰线轴向左偏转,即左肩向后(与左足前进的方向相反)走。反身动作一般表现在运动脚出步之前开始, 它是整个身体转动过程的初始阶段, 而初始阶段完成后, 腰胯并没有停止转动, 腰胯的转动将延续

到运动脚运行到位。不要混淆反身动作和身体转动的概念, 根据腰胯物理转动幅

度, 在运动脚不出步的静止状态下, 腰跨只能有限地达到一定的转度, 当运动脚出步后腰胯将继续加大转动的角度, 使其达到合理的指定度数。一个舞步一般由三步或更多步构成, 当反身动作完成后, 身体将持续转动, 不再出现反身动作。反身动作一般只出现在身体重心处于低位状态的情况下,左转步先反身后出脚,右转步先出脚后反身。

(1)原理及做法:定义底盘绕通过重心侧髋关节的铅直轴的转动(上弦及释放),脚不动使肚脐先反向偏转或上小节结束时预留23度、头偏转45度“上弦”,再回转45-90度“释放”,相当于未出脚头和身体先预转了25-45度。动作特性感觉比拟扭大秧歌:身体持侧身左手臂前扬右手臂与右肩向后挥,靠居后左侧胯推前面右侧胯指使底盘引带右脚向右前方大步舞动跨出。

前进右反身动作: 腰胯向右转动, 然后右脚前进。(持侧身右肩居后左肩居前)

前进左反身动作: 腰胯向左转动, 然后左脚前进。(持侧身左肩居后右肩居前)

后退右反身动作: 腰胯向右转动, 然后左脚后退。(持侧身左肩居前右肩居后)

后退左反身动作: 腰胯向左转动, 然后右脚后退。(持侧身右肩居前左肩居后)

练习反身时必须配合肩引导技术(拧带形出,势之所出)同时练习。否则空练,无法衔接套路。

(3)反身动作位置:运动脚横向移动指在分脚状态下, 运动脚从身体的侧面运行到身体的另一个侧面的运动方式。反身动作腰胯转动, 反身动作位置腰胯不转动。

(4)下面附上个人做华尔兹右转135(1.2.3)步及运用反身动作做法进行交流,上身框架持正身面对斜墙方向左脚跟重心,右脚尖外缘着地朝向斜墙线方位向前滑移20厘米站丁字步预备:转度与步序分配为第一步右脚沿斜墙线进1

(跟-掌)底盘(肚脐)反身右转45度;第二步左脚沿斜墙线斜摆荡打横进2(掌)定点保持底盘(肚脐)继续右转,双腿夹收引带右脚掌碾转完成90度,两脚平行指向反斜墙方向;第三步右脚并拢向左脚后提锺再续碾转45度,脚尖朝向逆舞程线亦最终完成了135度(左脚掌-尖右脚掌-尖-落跟);头位与肩线是直-右-右倾斜;体位是下降-平升-拉升再单腿降.....

喊上一小节three后半拍口令and!身体重心从高位下落,“欲右先左”先“反身”腰跨(肚脐眼)左转23度、头(鼻尖)左转45度给竖腰脊肌拧弹簧“上弦”,左髋胯与右髋胯呈剪刀叉(骨盆向前内包拢)腹股沟内收双膝微曲顶扣关胯贯通聚力,然后“释放”肚脐眼回转至正身面对斜墙方向时,上身留头左脚压掌大拇指及内侧压地小腿与地板成45度,发力推动右脚沿斜墙线方向移动运步开胯延伸;WAN!右脚跟着地通过跟掌滚动开始做CBM:左侧髋胯绕右侧竖腰线为轴向右/向前转动45度还伴有稍倾斜;and!后面左脚立直大拇指尖钩住地,右膝盖继续向前屈曲挤压并延伸左肋尖具最前此刻重心到位处于最低,CBM结束但身体板块之肚脐眼继续右轴转朝向墙线,将身体的左半侧快速向前向远处推进,并开始上升;TOU!划地快速收回并收紧右侧胯拉左侧单腰,左侧肘肩引导右腿斜蹬地髋胯二次发力及借助身体流动惯性推动底盘(横隔膜悬挂伸直左腿)以心口窝为轴线做“钟摆状”斜摆荡运行上去;左脚掌内侧着地滚动到大拇指定点接受重心,同时拉碾动右脚掌顺转90度,两脚尖平行公支撑重心指向墙壁线;and!右脚拖重力收拢至一半,左脚掌完全接受重心完成“打横”;three!右脚并拢向左脚同时续碾转45度最终完成了135度转度,两脚掌提锺踩地升脚裸实施足升;头与框架象迎风驰行杨柳树始出现右倾斜;and!左脚重心交换给右脚落根,框架消除倾斜恢复水平,左腿(脚大拇指擦地)向后滑移伸出至40厘米预备位……。

5.4摆荡

胡宗翰经典摩登舞学派强调:华尔兹第一步前进或后退步属秋千式摆荡,身体下身绕双髋连线(横轴)转动;第二步斜横跨属钟摆式摆荡,身体下身绕肚脐眼(向轴)转动,摆荡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把底盘向天上甩出去,整个人体是向天上去的,所以髋关节就好象是一个挂勾,大腿是挂在髋关节上面,就象一串钥匙串,或者象女士们的项链那样挂在髋关节上面,嘀里嘟噜的那种感觉。这样一来,当第二步摆荡到位的时候,大腿-小腿-脚是从天上往下掉下来的,膝盖当然是伸直的。

而且也就不需要故意去踮脚而本来就是以脚尖落下来落在地板上的。因此,第二步摆荡到位的时候,经典学派是从天上往下掉下来的,腿当然是伸直的,而且当然是已经踮脚的。现在流行的有些人做法是第二步摆荡到位的时候膝盖是弯曲的再从脚下向上升而且没有升够。

摆荡是升降和旋转过程中身体横轴在空间位置的弧线移动(注*引樊更生老师《摩登舞基础教程》教学)。身体横轴呈左右方向,在人体中部,与身体纵轴互相垂直。身体横轴是人赖以获得身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在舞蹈中,身体横轴在对抗离心力、防止身体前倾或后仰、重心转移及旋转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摆荡过程中,身体横轴象荡秋千一样,引带着运动脚从低位摆到高位,或从高位摆到低位。身体横轴的摆荡轨迹呈下抛物线弧形轨迹。摆荡要借助支撑腿的膝、踝、趾的屈伸所产生的身体升降过程实现身体横轴在空间位置的移动。摆荡要借助于腰胯的推力和支撑腿向脚底方向用力,实现身体重心从一点到达另一点的弧线转移过程。因此,腰胯及支撑腿的推动力量将决定身体的摆荡幅度。

腿的摆动与身体摆荡息息相关。腿的运行靠的是身体引带,脚的运行是靠腿的引带。脚无论是贴地摩擦运行或是腾空运行,都离不开腿的引带。腿的运行方式是空间移动方式,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在空间位置进行前后左右的摆动转移;以膝关节为轴,小腿在空间位置进行各种方位的摆动转移。因此,腿与脚的移动是一种摆动式的传递链条。例如,华尔兹左/右转步第二拍斜摆荡身体感觉是飞翔,特征是第一拍结束时并膝收回原重心脚到位后变成新运动脚,受新重心脚压地挤压向横侧滑开,身体支撑腿侧下压髋瞪地(二次发力)推动摆荡腿侧拉单腰准备做钟摆式荡起;第二拍开始随着摆荡腿膝盖逐渐伸直的开胯延伸运动脚大拇指跟至最远定点,底盘把伸直膝盖摆荡腿当作撑杆跳高竹竿引带身体斜抛上去,好象就是把肋下摆荡腿当做歪斜电线杆竖立起来!

5.5倾 斜(Sway)

倾斜是人体纵轴主动偏离地面垂直坐标的技法。人体纵轴呈上下方向,与人体横轴互相垂直。身体倾斜产生于身体重心从低位向高位的摆荡转移中。运动脚总是先于身体到位,身体纵轴自然地偏离地面垂直坐标。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自然倾斜。但自然倾斜不能成为一种技法,所谓技法必须是身体主动运用技巧的方法。在身体产生自然倾斜的基础上,为了控制身体前冲惯力,防止身体倾倒,

身体侧面骨骼肌主动拉长收缩,使身体在保持自然倾斜的基础上,加大倾斜角度,使身体重新排列纵轴线,找到与地面垂直坐标重合的部分。此时的身体虽然倾斜,但却保有垂直重心。倾斜起到了制动、减速的作用。倾斜技巧充分展现了人体美,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实现了双脚的重心转换。先讨论运行倾斜——当身体躯干滞后于运动脚到位的自然倾斜现象出现的瞬间,与运动脚同侧的身体躯干从髋腰肌部分向上提拉,这种提拉方式等于肌肉的等长收缩,这种收缩形成向上延伸至肋骨间的膜状肌肉。身体拉长后,致使倾斜角度加大,整个身体侧面形成斜直线条。双肩的水平状态随着纵轴的倾斜与地面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倾斜角度。一般而言,身体纵轴的倾斜角度相等于横轴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根据舞者水平而把握在15度~30度。这样的倾斜角度之所以不致使身体倾倒,一方面是由于肌肉收缩与外力形成对抗,而另一方面则根据对角垂直重心原理所决定,即倾斜的身体左肩与右脚或右肩与左脚将形成对角垂直线。因此,当身体倾斜时,重心将顺理成章地转换到后到位并合的脚上。另,造型倾斜为过度动作,但也不要以弯曲腰椎为代价而做后仰运动,造型时腰部是直立挺拔的,即仅是从心窝处的胸/肩部后仰延伸运动。

5.6 升降

升降是身体重心通过膝、踝、趾的屈伸达到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转移。升降技巧是身体重心转移的一种形式。升与降是互为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又紧密相连。摩登舞除探戈舞没有固定的升降模式外,其余四种舞均有升降动作。下边分别讨论升降技巧和升降曲线。

(1)上升动作是身体重心从低位向高位的转移。做法:先升膝盖再生脚踝——膝盖有弯曲打直成微曲,凸绷脚背提踵脚跟芭蕾脚断趾锥地,双髋前推追求身体脊柱主线条向上延伸弧线最长但不是最高,还要防止膝盖脚踝僵直。如膝盖和脚踝都升叫足升。

(2)下降动作是身体重心由高位向低位转移。做法:身体重心处于高位状态时先落脚心再降膝盖——首先身体向地板方向挤压;然后脚趾、脚踝屈曲并向下踩落,使脚跟着地;随之是屈膝(舞界习惯将屈膝动作叫“松膝”)。大腿后部与内侧肌肉群的收缩对于屈膝至关重要,可以减缓膝关节的受力。屈膝时要收紧臀部、挺髋。

5.7肩/胯引导

与反身(脚抓地不转而肚脐偏转某一角度)动作相反,做法是"一脚前进或后退,则用同侧肩胯引导前进或后退",多用于华尔兹左,右转步第二步斜摆荡"打横"时.凡做前进运步以摆荡腿同侧肩引带大腿向前摆动;后退运步以摆荡腿同侧胯引带大腿向后摆动。

六、基本功训练

每次跳舞前应先进行半小时以上形体线条内力练习,以进入“纵向拉伸主线条加张力横向抱圆立中腰增加膝踝关节柔韧性”具备惯性流量舞蹈状态——

6.1、芭蕾舞形体7个手位练习:两脚落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呈170-180度的外八字卓别林脚型,昂首含胸拔背提臀。

(1)一位手—在基本站立要求的基础上,双手在身前下垂,手臂略呈弧形,两臂合成一个圆形,肘关节略用力前顶,手心朝上,两手手指相距一拳,手掌与身体也相距一拳。

(2)二位手—保持一位手的形态,两条手臂平平地向上端起,手心对着胸口约第三个纽扣处,使肩得手指有一个下坡度,双肩仍保持一位时的弧度,有一种合抱大树的感觉。

(3)三位手—保持二位手的形态,双臂同时向头顶鼻子的上方抬起,手心朝头顶,肘关节略向后用力掰开,双臂仍保持弧形。

(4)四位手—手臂三位手位置上,另一臂保持原有形态下降到二位手的位置。(5)五位手—停留在三位手的手臂仍保持不动,下降至二位手的手臂向外向旁扩张出往到正旁稍靠前,肘关节向上抬起,手心向另一侧的斜前,从肩得手指也略有一点坡度。

(6)六位手—已打开到旁的手臂保持不动,另一手臂从三位手的位置上,下降到二位的位置上。

(7)七位手—原已打开的手臂仍保持不动,下降到二位的手臂向外向旁扩张出往到正旁,此时双臂都到了身旁,严防肘关节下坠,感觉上好象几个人在围抱一棵更大圆周的大树一样。

以上是芭蕾的七个手位,再补充一下从七位到一位的做法:七位手随吸气使

手心朝下,然后双手稍往上抬,略高于肩,随着呼气用手腕下沉来带动手臂柔柔地下降,逐渐回到原一位的手位上。详见网上图片

6.2 习练胡宗翰老师教学魔鬼训练法“经典五式”:开发中段拉腰提档转胯训练,寻求身体内张力感受是竖脊肌两条蛇向上爬行,带动脊柱向上拉长延伸。竖脊肌两条蛇在腰胯部亦即中段(指人体躯干的横膈膜下至腹股沟这段)向上爬行导致中段简单的向上拉长收紧。竖脊肌两条蛇在背部向上爬行,带动胸腰部分的脊椎向上拉长,然后竖脊肌两条蛇的上端分别向两侧肩头转弯向下,那些应力流转变为竖脊肌两条蛇外侧的背部其它肌肉向下压。由此可见腰背不可分。有腰必有背。可参见胡师博客广场练功视频演示:

(1)拉伸抱圆:持立正姿势预备,昂首梗颈含胸拔背收腹提臀双膝内扣微曲绷脚背,两条手臂抱圆平平地向上端起,手心对着胸口约第三个纽扣处,使肩到手指有一个下坡度,撑开双臂弧线与肩构成椭圆,有一种合抱大树的感觉(上身架型象芭蕾舞7手位的2位手的姿势)。然后提锺两髋关节连线前推,升膝盖让双脚跟离地成芭蕾脚尖(断趾锥地),推升身体脊柱主弧线条向上延伸,并齐的两芭蕾脚尖可在地面微动调整,以保持身体悬立高空中20分钟以上算功成。同时,还可练习双足升降或单/双脚中心,注意身体下降时近可能的低,但打死也不许落后脚跟!?

(2)下腰够地:两脚分开平行至肩宽双膝绷直,两条手臂下垂五指对插手心反复向下弯腰够地,周期性交替做几次;

(3)扬手摸脚:两脚分开平行至肩宽双膝绷直,双臂及手向两侧水平扩张伸直,下腰一侧手掌去够另一侧脚后跟,另只伸直手臂向斜后上方抡扬;左右手交替做几次

(4)弓步转胯:持横弓箭步体位肛门够地降到最低把跨挡撕开,肚脐眼偏转做反身拧腰转胯(指底盘即骨盆),左右弓箭步交替做几次;

(5)单腿升降:拉单腰支撑腿侧重心脚踝升降,挤压推/拉直膝摆动腿开胯延伸,左右脚擦地周期性交替依次向前/后/左/右推动延伸。

七、基础理论

建议能系统学习于俊生老师专著《摩登舞艺术教程-圣殿之路》,洞察关于标准握持、重心合力、走步升降、摆荡倾斜、引带跟随等“摩登舞奥秘”,理解华尔兹基础理论诸技术教学内容(引用):

7.1、架型的持握与空间的塑造

7.2、前进走步与后退走步是重心的转移过程

7.3、男士引带的动力来源与身体语言的如何建立

7.4、转的概念:转是一侧身体超越另一侧身体的过程

7.5、腿的的定义,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动作特点

7.6、男士与女士身体的连接是建立一个“球窝关节”

7.7、“方步”的弊端,是产生舞蹈断痕的根源

7.8、基本左转下的衍变舞步以及侧行衍变舞步

7.9、身位的变化是舞蹈语言的一种

7.10、高级舞步来源于基础舞步………。

八、基础舞步

建议先系统观摩任荣生、党齐、齐志峰、王子文、李兆林老师的华尔兹(铜、银、金牌)考级教程视频教学。熟练掌握男(女)的铜/银牌之左/右横并步、左/右转135步、右旋转步双左基转、直行追步向右接退锁步开式纺织步开式推转步单伟斯步等做法。

华尔兹每小节基本步一般包含1.2.3步构成一个旋回如方型步,但也有1.2.达-3四步构成,达-3各占半拍。方型步可作为基础舞步设计模型——例如男士左脚起步做方型进步的第2步如不向右横折而打横转体变为左进转90-180步,男士方型退步的第5步如不向左横折而打横转体变为左退传90-180步;同理,男士右脚起步做方型进步则演变成右(顺)进转90-180步;另,男士方型进步的第3

步如不并向第2步脚却超越其又可变为锁步或叉形步;还有,方型步第3步与2步两脚虚并在高位双脚碾转又衍变成轴转步……。

因做“方步” 第2步横折钟摆式摆荡时,借不上第一步前进动能惯性需“2次发力”,“拉方步”既有弊又有利——故有的老师说“不学方步学不会华尔兹,拉好方步跳不好华尔兹”!?既是学舞阶梯又是陷阱,窃以为把其当作基本舞步设计

模型和基本功训练步较科学!

九、形体移动惯性流量(引用)

形体移动惯性流量不仅做到形体移动垂直稳定,更重要的是轻快流畅。

9.1上身重心移动的引导:

行话说的要感悟用身体来跳舞,其实就是用上身重心的移动来引导头颈眼视、左足右足、左肩右肩的移动,即以上身为中心,带动上下左右。换句话说,头颈眼视、手势舞架、支撑足和移动足,都是跟随上身重心的移动而移动的,不能先动足后动身体。

其要点是:

(1)前进步,上身重心首先前移超过支撑足的足尖;

(2)后退步,上身重心首先后移超过支撑足的足跟;

(3)从降的低位到升的高位要先用上身重心去移动摆荡;

(4)凡有转度的步伐都要先转动身体;

(5)花步造型同样要先由身体的倾斜下腰去带动头部和肩部的倾斜,以便展现出形体在不平衡中求平衡的舒展*R>总之,上身重心移动的引导,是惯性流量产生的先决条件,大前提。

9.2 上身自然重量的运用:

摩登舞中的华尔兹最显著的特点是形体起伏不定,摆荡倾斜,深波浪式的流动。因此,做好降升动作格外重要。摩登舞中除探戈外都是有降升的。充分运用上身的自然重量是做好降升动作形成惯性流量的重要因素。

其要点是:

(1)下降时,上身自然重量随重心前移或后移快速弧线移动下坠,但不能松胯松腰;

(2)上升时,上身自然重量随上身重心的摆荡而迅速斜向移动上扬,致使

肩部自然倾斜但不能耸肩;

(3)从平位到低位,从高位到低位,上身自然重量快速下坠产生的惯性要连续。在既有摆荡又有转度的步伐中,上身自然重量迅速上扬所产生的惯性要控制其大小,以适应转度的大小;

(5)无论上身自然重量的下坠或上扬,都要控制好胯以上整个形体和舞姿的垂直稳定和定型定位,不能变形。

9.3 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

在有降升的步伐中,上身自然重量的下坠或上扬,离不开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曲伸、弹性所产生的惯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膝踝的柔是松弛,韧是有力。膝踝的弯曲为降,伸直为升。膝踝的曲伸必然产生弹性,其惯性致使形体移动流量增大。

它的要点是:

(1)有降的前进步,由于上身重心前移引导,重量快速下坠,踝关节放松向前弯曲,特别是支撑足的膝盖下降大大超过足尖,其惯性促使形体滑翔式的快速前移;

(2)有降的后退步,由于上身重心后移引导,重量快速下坠,膝关节自然向后弯曲,特别是支撑足的大腿根部下降大大超过足跟,其惯性致使形体滑坡式的快速后移;

(3)有升的前进步或后退步,由于膝踝先曲后伸的弹性,其惯性促使上身重心、重量由低位向高位迅速移动上扬,形成摆荡之势,从而顺势完成自然倾斜和规定的转度;

(4)膝踝放松弯曲而降一定要降透,膝踝有力伸直而升一定要升够,降透升够才能形成深波浪式的流动感。

9.4支撑足蹬地板的推力:

形体移动的惯性流量,最关键的是支撑足蹬地板的推力。为什么说支撑足与移动足的关系要以支撑足为主?其原因就在于支撑足的推力是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动力所在,它推动形体和移动足的移动。移动足只是随上身重心的移动而移动,随支撑足的推力而开胯延伸,而不能用移动足的移动去消减支撑足的推力。没有支撑足的推动力,哪来的惯性流量?形体重心移动的引导、上身重量的下坠

上扬、膝踝的柔韧曲伸,都是为支撑足蹬地板推力作铺垫的,而支撑足的推力反过来又是为整个形体移动的惯性流量服务的。

因此,支撑足要做到随形体重心移动引导快而降升快、推力快、收足快,实现发力无痕迹,去势无断口,形体自然流动。支撑足推力的要点是:(1)前进步,无论是从平位到低位、从低位到高位、从高位到高位、从高位到低位,也无论是闭式位、外侧位、开式位,只要是前进步,支撑足必须:①、足跟离地;②、足掌支撑身体重量;③、足掌用力蹬地板向前滚动产生推力;④、腿部斜直。从而推动形体重心快速前移。

(2)后退步,支撑足则是:①、足尖离地;②、足跟承受身体重量;③、足跟用力蹬地板向后滚动产生推力;④、腿部斜直。从而推动形体重心快速后移。

(3)凡是连续后退步的触足点要求足掌触地的步伐,哪前一个后退步完成后的支撑足就不能起尖用足跟蹬地板推力,而要快速落跟起跟用足掌蹬地板推力。

(4)凡轴转,不论转度多少,都是用支撑足的足掌压地板转动。

(5)凡跟转,不论转度多少,都是用支撑足的足跟压地板转动。总之,习舞者要非常重视支撑足的“三个快”和推力的“四个细节”。

9.5 移动足触足点的滚动:摩登舞要求每一步都要坚实,坚实的含义是既

稳定又要推力。每移动一步,都要借前一步的惯性而移动,同时又为下一步做好准备。这就要求移动足移动到位时的瞬间足部与地面的触足点必须滚动,否则交换重心时支撑足既不稳定又无法推力。因为支撑足与移动足是相互交换的。前一步右足是支撑足,左足是移动足,而下一步必然要交换重心,左足完成移动到位后成为支撑足,右足完成推力收足后就成为移动足了。因此,支撑足的推力是与移动足移动到位交换重心那一瞬间触足点的滚动是紧密相连的。有降的步伐,移动足开胯延伸,前进通常是足跟触地,滚动到掌尖,后退通常是尖掌触地,滚动到足跟。有升的步伐,往往是足的全掌触地,滚动到足的前掌。左足和右足重心的交换,支撑足和移动足的交换,其足部触足点跟掌尖或尖掌跟的滚动配合,是习舞者掌握地板技术的重要环节。因为它是产生惯性流量相当重要的因素。

其要点是;

(1)有降的低位前进,移动足到位,跟掌分明,先跟后掌,压掌起跟,其惯性可使形体迅速到达垂直位,也就是通常说的足到身到垂直,可使后一支足随形体前移而借惯性自然收足到垂直位,可使移动*换重心成为支撑足向前滚动到掌尖蹬地板推力;

(2)有降的低位后退,移动足到位,掌跟分明,先尖掌后足跟,压跟起尖,其惯性可使形体和前一支足迅速到达垂直位,同时向后滚动到足跟蹬地板推力;

(3)有摆荡的身体上升的前进或后退,移动足到位,全掌与前掌分明,先全掌后前掌,其惯性可使形体和后一支足迅速到达垂直位,促使肩部自然倾斜和完成规定的转度;

(4)从高位到高位,移动足到位,由前掌压地板承受身体重量,其惯性可使形体保持高度迅速到达垂直位,重心十分稳定。

9.6 肩部引导转动的顺畅:

摩登舞形体移动的惯性流量突出地表现为始终在转动中前进或后退,可以说旋转是摩登舞的生命。肩部引导转动,能促使身体线条具有流动感和美感,也能使旋转更为顺畅而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和平衡。我们说的肩部引导,包括肩部、大臂和肘部。上身的整体转动,包括胯、腰、肩、头,而肩部引导转动则是上身整体转动的表现形式。

它的要点是:

(1)在有反身动作的步伐中,进右足左肩向前引导,略右转;进左足右肩向前引导,略左转;退右足左肩向后引导,略左转;退左足右肩向后引导,略右转。

(2)在有反身动作位置的步伐中,无论是外侧位或开式位,第一步是进右足的步伐左肩向前引导,后退的一方右肩向后引导。第一步是进左足的步伐右肩向前引导,后退的一方左肩向后引导。连续进退的步伐,如没有转度,要保持反身动作位置。

(3)在有规定转度的步伐中,只要是左旋转,无论进退左足或右足,一律左肩向后引导;只要是右旋转,也不论进退那支足,一律右肩向后引导。

(4)在转速较快的连续左、右撇转中,无论进退左足或右足,右足轴转右肩引导,左足轴转左肩引导。

(5)在转度较大的双左、双右旋转或一步转度为3/4的步型中,左旋转先右肩引导后左肩引导,右旋转先左肩引导后右肩引导。

总之,一对优秀的选手,是非常注重肩部的引导的。

9.7 收足的惯性促动肩引:

要做好有旋转的动作,除了肩部引导转动,还要具备轴转或跟转重心的垂直和旋转的速度,这是旋转的三要素。重心的垂直和旋转的速度,离不开移动足收足出足一条线所产生的惯性。收足快则重心垂直,出足到位及时则有一定的旋转

速度。收足出足产生的惯性对肩部的转动有直接的促动作用。

(1)以华尔兹右转前三步为例,当完成第一步右足前进后,第二步收左足到达支撑足的垂直位时,其惯性便促动右肩向后转动,紧接着出左足到达准确的足位时,其惯性便促动左肩向前向右转动。

(2)以华尔兹右转后三步为例,当完成第一步左足后退后,第二步收右足到达支撑足的垂直位时,其惯性便促动右肩向后向右转动,紧接着退右足到达指向的方位时,其惯性便促动右肩继续向后向右转动,而第三步收左足并右足时,其惯性便促动左肩向前向右转动。

(3)由此类推,凡有旋转的步伐,必须先收足再转动。例如男士的左、右撇转,如果不先收足,没有收足产生的惯性促动肩部的引导,既转不动又转不稳,因为移动足掉在身前,重心就不垂直,不平衡,也没有相应的旋转速度,怎么能转动180度呢?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忽视移动足收足出足一条线的惯性作用。

9.8 腰部力感上提和转换:. 支撑足的推力是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关键,为什么说腰力与足力要以腰力为主呢?因为没有腰力的上提,重心就不稳,形体会变形;没有腰力的转换,上身重心就不能进行移动引导,支撑足也不能进行滚动推力。腰力的运用总是在足力的运用之前,腰力是足力之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舞蹈是腰胯的艺术,摩登舞也不例外。因此,腰力的上提和转换,是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核心。很多习舞者越练越失去信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只注重足步,不注重腰部力感的上提和转换。腰部力感的要点是:

(1)形体线条的美感,形体重心的垂直,自始至终全*腰部上提的力感;

(2)上身重心前移的引导,依赖于支撑足后腰前顶的力感,上身重心后移的引导,依赖于支撑足前腰的上提和移动足后腰的力感;

(3)上身重心重量快速下降,腰部的力感保持上提,一点都不能松;

(4)当支撑足蹬地板推力时,腰力同时在推动;

(5)当上身重心摆荡和重量上扬时,腰力起着推动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6)当重心交换时,腰部的力感随重心交换而转换;

(7)在有转度的步伐中,腰力总是上提保证轴转或跟转形体的垂直和旋转的速度;

(8)在花步造型中,腰力的上提和转换显得更为重要,使形体线条更加美化。

总之,感悟运用腰力上提和转换是很难的,一旦领悟,便一通百通,舞艺大

中国舞基本功技巧名称

中国舞基本功技巧名称 跳舞的人每天都会精力充沛容光焕发。他们表现出来的充沛体力,会让发生改变。在一个群体里,跳舞的人往往是精神最好的,下面是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国舞基本功技巧名称,喜欢的可以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节:基础动作的练习 1、头部练习:向前低头,向后仰头,向左右歪头,绕头练习。注意立腰,两肩下垂,脚尖绷直。 2、肩部练习:双手扶肩,双肩通过向前,向下,向后,向上绕肩。注意脖子往上立,挑腰。 3、胸部练习:上身向前含胸低头,阔胸双肩向后夹起,仰头。注意两肩后夹,两腿夹紧绷直。 4、腰部练习:注意呼吸,腰一定要正。(前腰、胸腰、旁腰、涮腰) 5、含胸屈腿:上身含胸的同时,双腿吸起。注意含胸时,不要松散。 6、压胯练习:双手扶膝,双腿吸起来,并拢双腿膝盖向旁打开,向旁压。注意膝盖用力下压,腰立直。 7、勾绷脚练习:脚上向上勾起,脚跟用力向前蹬。注意腿直、立腰、脖子往上长。 8、绕脚练习:脚经过勾脚,向外打开绷脚,然后绷脚,打开,绷脚,再绷脚。注意腿直、立腰、脖子向上长。 9、振臂练习:双臂上举的同时向后振,然后放下双臂下垂。注意立腰、收腹。 10、下前腰(体前屈):上身前弯曲和腿平行,双手扶地,然后起身。注意腿要直,腰部放松。 11、双屈膝:双腿全蹲的同时,双手扶膝,起身。注意注意腿要直,腰部要放松。 12、腰的软度练习:腰要放松、注意韵律。(前腰、旁腰、后腰、涮腰) 13、胯部的练习:左、右胯向上方提起,落下,双胯向前顶,左右摆胯,注意不要坐胯。 14、膝部的练习:双膝弯曲半蹲,起身。注意腰立直,膝盖打开常用舞蹈基本功训练常用舞蹈基本功训练。 15、脚腕练习:脚尖向里转成正步,再打开成小八步,半脚尖立起落下。注意立腰,腿紧夹。

浅谈国标舞基本功练习方法

浅谈国标舞基本功练习方法 站立准备:身体垂直,后背拉至后腋下。(女人的两个扣:后背眼~向前扣;肚脐眼~向后扣)。压肩,头朝前似在看墙外。抬头,抬下颚(胸是脸,眼在额)女的用鼻子看男士。 表情:咬筷子练笑的表情。 行走:后背肌肉推着走,身体带动腿。运步时要往房檐上看,下颚抬起。后背肩胛骨收,如两手拎水肩下沉。 前进步: 1、放松屈膝越低越好,脚踝迎面骨往下压。 2、两腿夹住,主力腿推送出身体,脚踝推,后脚指用力蹬送,胸在前脚掌。 3、后脚托到二分之一全脚拖回。(前脚跟后脚掌着地),要早、平自由收回,两脚与地摩擦,擦出火花的感觉。 再起下步时另一主力腿再推。尽量没痕迹。不要忘记抬头、垂直胸在脚掌。(可推墙找感觉,也可双手向上练拉伸。) 后退步 1、放松屈膝,将跟拖拉出腿,再松挤推向后。 2、跟拖时腿一定放松,不要太慢,一定要有跟拖,有跟掌转换,就是脚不离地。 3、向后退时用脚跟后蹬。 4、降稳后再起下步。 站立不稳的原因:前进肩没压好应找出哪个脚压哪个肩。滑步往反方向偏,如135。练习滑步中心一定要放在前脚掌上。 虽后退胸却在前,后脑勺找脚后跟。腿要夹住,可扶墙向后推找感觉,也可双手向上练拉伸,两脚肩宽回拉。 前进两步转体练习,要成一条直线。 方步:在运前进步后先不要走,左脚压脚踝继续再推斜横方向,仍旧是放松屈膝,挤压出腿。腿内侧夹住,脚踝推,像膝盖再推,(提缸收臀)。

换步:上升吸气,下降吐气。高位换重心,先拉上身再拉脚踝。可互相掌扶练习,前后、左右、上下升下降。 华尔兹六步:上步:斜对舞程线前进,从低处往上荡秋千,左手可挎拿重物练习。后退:头要保持左向前走,左手前伸,头也向前。重心留在左边。后退要转臀,把臀部甩出让位拽回右脚。退时出腿足跟左转动,左脚向右收时用根拖回。小腹回收似拳击。头一定 摩登舞要点摘录 一、脚下有根 经典方法也就是我的方法实现脚下有根重点是两点: 一是双脚永不离开地板,永远在地板上擦,出去的脚和收回的脚都永远不离开地板,永远在地板上擦,千万不可离开地板飘浮。 二是全身力量下沉,具体地说就是我要求的下半身有力,上半身除了后背都放松。 二、“三”的前半拍继续拉单腰芭蕾脚和撑杆继续向上顶 我极端强调摆荡后期和三的前半拍进入高位应该是一个逐渐升高的过程,不应该是进入一个静止的高点,换句话说,要能够享受摆荡后期和三的前半拍,简称享受“二”。 三的前半拍实际上是在继续上升,只不过是上升幅度不大了,更多的是身体线条的拉伸,旁观者宏观感觉不明显,但是舞者自己感觉是明显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惟有在三的前半拍实际上是在继续上升,才能够站稳,之所以你们站不稳,我能站稳,原因就在此。 三、上半身僵硬的原因是下肢力度不够、高位的要害是下肢有力上半身放松 “气堵在上面”实际上是上半身僵硬失去活力,主要出现在高位,原因是下肢力度不够也就是力量没有沉下去。力量没有沉下去的原因在技术上有两个常见病,一是收回的脚绷得不够高而且擦地不足因而收回的腿没有成为撑杆,二是主力腿没有严格进入垂直位。而这一切都归结为线条拉伸不足。 收回的脚绷成芭蕾脚高顶跟擦地收回使收回的腿成为撑杆,屁股当成腿来用,或者说屁股没有了,大腿直接长到腰上了。该撑杆把髋关节斜向上撑,在接近双脚并拢时是首先把摆荡腿(现在成为主力腿)推入垂直位,然后继续斜向上撑使单侧拉腰继续做继续延伸主线条因而保持倾斜舞姿,以此来实现“三”的前半拍继续上升从而动态站稳。

体育舞蹈基本理论

*舞程线知识 跳舞者必须按逆时针方向前进,这个行进线路就叫舞程线。舞程线中,长的两条为A线,短的两条为B线。国标舞以男伴面对舞程线方向为基准,对舞步的行进方向规定了八条线。只要舞者沿着舞程线行进,无论到哪个点上,都可以按八条线来区分方位和角度。 *条线 1、男伴面向的是舞程线 2、男伴背向的是逆舞程线 3、男伴右肩所向即右转90°所向为四壁称为壁线 4、男伴左肩所向即左转90°所向为舞池中央称为中央线 5、男伴右前方即右转45°后的方向朝壁线倾斜称为斜墙壁线 6、男伴左前方即左转45°后的方向朝中央线倾斜称为斜中央线 7、男伴右后方即右转135°后的方向朝壁线逆向倾斜称为逆斜墙壁线 8、男伴左后方即左转135°后的方向朝中央逆向倾斜称为逆斜中央线 *五个摩登与五个拉丁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十个舞种。其中标准舞(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

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 标准交谊舞起源于古代土风舞,经历对舞、圈舞、行列舞、集体舞等演变过程,成为流传广泛的社交舞蹈。19世纪20年代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原"舞种"、"舞步"、"舞姿"等进行规整理,制定比赛方法,始形成国际标准交谊舞,并于1947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第一届世界标准交谊舞锦标赛。现已发展成艺术性高、技巧性强的竞技性项目。 比赛分团体赛和个人赛两种,按预赛(淘汰赛)、复赛(选拔赛)、半决赛(资格赛)、决赛(名次赛)的程序进行。团体赛由每个参赛单位的8对男女运动员组成,按顺序进行比赛。个人赛分职业组和业余组,分别进行不同要求的比赛。对比赛舞种也有不同规定。比赛场地长23米,宽16米。最小尺寸为长20米,宽15米。 比赛按音乐节奏配合、身体基本姿势、舞蹈动作、旋律的掌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舞步等方面评定运动员的成绩。体育舞蹈的音乐不超过4分30秒。视比赛规模设5~9名裁判员,按国际评判标准规定的基本技术、音乐表现力、舞蹈风格、舞蹈编排、临场表现、赛场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评分。 交谊舞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而竞技性体育舞蹈则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推行。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参与此活动的人数将近3000余万人(含交谊舞)。 标准舞(Standard)又称"摩登舞"。体育舞蹈项群之一。容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特点是由贴身握抱的姿势开始,沿着舞程线逆时针方向绕场行进。步法规严谨,上体和胯部保持相对稳定挺拔,完成各种前进、后退、横向、旋转、造型等舞步动作。具有端庄典雅的绅士风度。曲调大多抒情优美,旋律感强。服饰雍容华贵,一般男着燕尾服,女着过膝蓬松长裙。 拉丁舞(Latin)体育舞蹈项群之一。容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特点是舞伴之间可贴身,可分离。各自在固定围辐射式地变换方向角度,展现舞姿。步法灵活多变,各舞种通过对胯部及身体摆动不同的技术要求,完成各种舞步,表现各种风格。舞姿妩媚潇洒,婀娜多姿。风格生动活泼,热情奔放。曲调缠绵浪漫,活泼热烈,节奏感强。着装浪漫洒脱,男着上短下长的紧身或宽松装,

国标舞基本功

没有脚下基本功,跟本谈不上跳舞 跳国标舞,还没有踏进它的门槛,从感觉上就认同它是用脚来跳的,而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从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从脚上去感受跳舞的节奏,从脚 上去感受跳舞的乐趣. 万千变化的国标舞花式套路,没有足下功夫,连步子要走出来,也不容易,莫说要用身体跳出来.因此,初期的练习,往往不作它想,只是专心一意地把功夫放在脚上.没有脚下基本功,跟本谈不上跳舞.而要想初步掌握跳舞的方法,任何舞者都非常注重脚法,注重脚的表现,巨体表现在每 一个舞步的跟,掌,尖的熟练程度. 初学跳舞,的确,只能单纯地用脚来跳舞,身体只要基本上做到四平八稳就可以了,无法顾及整体一致性,这也是正常的事,但经过几年对舞步熟习之后,要进入比赛或表演的阶段,就必须设法改变初期(单纯跳舞)的方法,找寻更合适的艺术跳法(用身体去跳舞),将舞蹈提升至(舞蹈艺 术)境界. 由于许多舞者,对舞蹈的基础和技巧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从舞蹈动作的主体去深入了解和研究,真正去认识舞蹈的要求----- 身体才是舞蹈的主要部份,脚的动作只是身体动作的延伸.因此,在练习过程中,都抱着简单的概念,只要多学,多练,熟能生巧,脚的功夫基本上能过关,总可 以一步步地达到目的. 结果,由于身体的机能没有及时跟进,得不到适当的锻练,到后来,只能运用更熟练的脚法去跳舞.如此努力地跳上十年八年,连身上没有对上拍子也感觉不出来(概念,仍然是脚怎样配合动作,脚怎样配合节奏);要

想取得技术更大的进展,只能如空中楼阁.因你习惯用脚法去跳舞,也就只能用脚去感受节奏,用脚去感受跳舞的乐趣,所以,从来不会感觉身体对不上节奏;由于没有从重点问题入手,要改进,也就没有多大的空间, 其病根就在这里. 一般舞者,摩登舞的基本跳法,出步以小腿和膝部为先,运用膝盖和小腿的力量去移动身体,更直接地说,就是以小腿去搬动膝盖以上的身体重量,这样的运步,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重心.由于舞步的移动,没有利用身体带动下肢,身体就缺乏了直接参与运动,没有直接运动,就不存在速度,这样,身体(上身部份)自然缺少力量和动感以及气势. 用脚跳舞只是入门必经的途径,这种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应该逐步加以改善;否则,跳了十年八年,成了习惯,才发觉与高级技巧不相乎,此时,就难以改变现状.多少优秀舞者,也逃不过旧习惯难改的自然规律.亚洲人,跳舞成就略次于欧美人士,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初期没有好的老师指导,开好个头,及后,又迟迟才改变原有的跳舞方式,甚至没有多大的改 变,所以,成绩则远远不如欧美选手.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你跳舞,跳到一定的程度,又感觉技术难以提升的时候,只好找大师恶补基本功.在大师面前,旧习惯的跳法,就像破旧的老爷车一样,要拆件大修,修了又装,装了又修,拆拆装装,反反复覆,要重新修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由于不是持续一段时间的学习,技术难以有较大突破. 断断续续的学习,虽然,也能改善你的跳法,但是,在没有彻底改变旧有跳法的习惯之前,这等于老爷车尚未修 好,又继续行驶,始终毛病百出.

中国舞技巧...

《中国舞技巧》教学计划 授课教师:杨培服张明张辉冯恒俠 一课程名称:中国舞技巧 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技巧课是为了使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基训课有限时间内不能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下,作为基本功训练课的辅助课来对技巧部分进行强化训练。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 五设置目的:技巧课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其肌肉素质弹跳能力和协调性,配合以方法和规格的掌握,以达到完成各种技术技巧的目的。 六教学内容: 二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任务: 1.软度和腹背肌及腿部的力量训练; 2.单一技巧动作和短句组合训练。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单一跳、转和翻身的基本要求;解决各种身法性和技巧性的连接能力。 重点:软度和力度的训练 难点:掌握单一跳、转、翻技巧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素质训练(把上练习) 1. 软度:肩胸腰髋腿的各种单一训练并组成组合 2. 力度:腹肌背肌臂力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 第二节技巧动作 1 跳跃部分:原地跳跃:双脚单脚分腿跳 斜线跳跃:凌空跃撩腿跃大射燕倒踢紫金冠变身跳摆腿跳 赞步飞脚 2. 旋转部分:单一旋转:掖腿转跨腿转扫棠探海转 行进旋转:连续平转 3. 翻身部分:踏步翻身上步翻身点步翻身探海翻身 第三节短句训练 1. 踢腿组合 2.控制组合 3.转组合 4.跳组合 5.翻身组合 二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任务:复合技术技巧和综合变奏组合处于训练的高级阶段,是整个基本功的综合体现。 教学目的:通过对复合技巧和综合变奏组合的学习,使学生在基本功技术技巧上艺术表现力上,全面地性格化的综合展现。 重点:复合技术技巧的连续性 难点:将技术技巧身法韵律和表演风格的有机融合。 第一节复合技术技巧:进行两个和多个技巧的训练 第二节综合变奏组合:1.控制组合 2.跳转翻组合 3.综合跳转翻组合

国标舞基本功十大技巧

国标舞基本功十大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国标舞基本功十大技巧: 一、纵向牵引技巧。亦谓形体要求,即全身放松状态下寻找一种头顶天花板的感觉,一种沿腰椎、颈椎直达头顶的综向牵引效应;中轴线(主线条)向上拉长延伸的同时,背部拉平,肌肉下压.同时收腹展胸,腰胯上提,肩部下沉,膝盖向里。对于摩登舞而言,还有两点特殊要求:一是手臂握持、双臂抱圆的构架永不变形,二是头略偏向左,上身略向后打开。 二、平面牵引技巧。这是实现重心转移的关键。其要领是,无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以胯部(及横膈膜)发力带动腿脚,“脚随身动,身到脚到,身随胯动,胯到身到”。即使身脚同时到,但脚随身动还是身随脚动?不同的意识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只有脚随身动,才会产生龙(蛇)摆尾和行云流水般的效应;而一些人跳舞多年,为什么还“会踩脚”“怕踩脚”,就是因为身随脚动。 三、不露痕迹技巧。这是重心转移的高境界。其要领是,脚底内侧着力,避免两脚同时承担体重,尽量缩短双脚分担重心的时间,让人看不出单脚到双脚、双脚到单脚重心交替的痕迹;即使遇到并步,也是由并拢脚到位后的最后一刹那(华尔兹),或最初一瞬间(探戈)完成的。

四、全脚滚动技巧。所谓滚动,是指人体重心集中点在脚底位置的移动(转换)过程,无论脚尖滚向脚跟,还是脚跟滚向脚尖,都应流畅和平稳,且不得只用脚掌;这种滚动的意识还应有膝关节柔韧性配合,呈现一种只见人体流动不见重心交替的状态;这种滚动带来的自然起伏,与人为的原地颠簸不可同日而语。 五、反身动作技巧。所谓反身(亦称侧身)以腰轴转动意识带动上半身的(不完全)转动;犹如扭秧歌—“左腿向前(后),身往左(右)转;右腿向前(后),身往右(左)转”。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体重心推出,重心刚一到位,反身便消失在自然倾斜中。反身不但是旋转舞步的前奏,而且是其他舞步间衔接的过渡。没有反身技巧,身体就会显得僵硬;有了反身,重心转移就会锦上添花。 六、倾斜技巧。这里所说的倾斜,是以人体纵轴偏离垂直坐标、主线条向上延伸为特征展开的。其作用是通过腰轴发力促进人体流动,伴随反身动作展现曲线美的造型。同反身一样,需注意避免肩部扭曲腰部弯曲。 七、摆动技巧。以腰胯发力而实现的摆动感,其作用是加大运步的步幅,增强身体的流动。为获取摆动感,需要在腰胯发力的同时运用脚掌推力,以及膝关节配合,从而实现身体在空中的挪动。

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教案(范本)

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教?案 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教案 舞蹈基?本功舞蹈爱好者都希望?自己能跳出美丽的舞蹈?,而他的舞 姿是否优美?反映了他人格人魅力、?素质和精神世界,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教案。?交谊舞、国标舞基本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评价一个舞者的舞蹈?技术,要看其基本功扎?实和稳定,舞步复杂,?花样绚丽都由是简单的?基本步伐稍加改变而来?的。第 一、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首先体现在其双腿是?否有力量上。只有双腿?有力,才能稳定的支撑?控制其身体,身体的姿?态、线条才能控制的稳?定优美,一对软绵绵无?力的双腿,跳出来的舞?蹈一定是拘谨、不大方?、不优美、不稳定的,?一对有力的双腿,是能?跳好舞蹈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想跳好交谊舞?,首先要把双腿锻炼的?结实有力,有弹性。第? 二、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其次?要看其脚掌是否有力。?舞蹈 中很多动作的脚法?是用脚掌或脚尖,如果?舞者的脚掌无力,脚跟?提不起来,就无法正确?的表达舞步所要求的感?觉,有的即使勉强提起?脚跟由于脚掌无力也支?撑不稳身体,导致身体?姿态变形难看,重心不?稳,给人一种飘飘的不?好的感觉。脚掌如果能?练的象跳芭蕾舞的脚掌?那样,是最好的了。因?此,脚掌是否有力量,?也是判别基本功是否过?硬的一项第三,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要看其步法是否规范?。舞步对于多数舞蹈爱?好者来说都不陌生,现?在不管是学舞的也好,?教舞的也好,重点都是?放在舞步的教学上。但?是同样的舞步,在同样?的节奏下跳出来,水平?高的跳的就很规范标准?,步法的规范标准是建?立在基本功的训练和熟?练之上的。第四,?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要看其脚法是否正?确。脚法是很多交谊舞?爱好者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舞厅舞及摩登舞?的脚法有点相似,拉丁?舞的脚法和前两者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经常?看到很多人跳拉丁舞的?时候,看其上半身,跳?的很不错,身体姿态线?条都很优美,手臂的摆?动也很协调,但是往下?看,由于其脚下的功夫?实在是太差,脚法不对?,给人一种强烈的步法?混乱的感觉;也是因为?其脚法错误,直接导致?其胯部及腿部动作没跳?出拉丁舞的感觉和味道?来,摩登舞脚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舞蹈身体?线条的优美和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 (2)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代码:E2201 2、英文译名:Classical Dance Training 3、课程性质:专业课 4、适用专业和年级:表演(舞蹈表演-古典舞)专业/二、三、四年级 5、学时与学分:900学时,35学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是为培养中国古典舞优秀表演人才设立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在中专舞蹈教育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材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使学生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开发和训练,同时掌握理解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方法,为今后成为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 第一学年——基础训练阶段。主要对肢体的基本形态、用力方法进行专业化规整 第二学年——短句强化阶段。从单一的基础素质能力,单一技术技巧训练转向“短句形式”的训练,即把动作多种因素组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动作语言,形成身法与技法相结合的训练短句,为综合性组合阶段作好铺垫和过度。(第三/四学年省略) 二、教学内容 一年级 三、把杆部分训练: 1、活动 2、蹲

3、擦地 4、小踢腿 5、单腿蹲 6、腰 7、弹腿 8、控制 9、大踢腿(前、旁、后) 四、中间部分训练: 1、大踢腿(前、旁、后、蹁、盖) 2、控制 3、旋转: 单一旋转:a掖腿转 b反跨腿转 c旁腿转 d拧身吸腿转 行进旋转:平转 4、翻身: a踏步翻身 b点翻身 c 吸翻身 d串翻身 5、小跳: 原地小跳: a一位 b变位 舞姿小跳: a射燕跳 b旁吸腿跳 流动性小跳:a擦地 b舞姿跳 6、中跳:

浅谈国标舞者应具备的素质.pdf

摘要 国标舞是力与美的结合,它或优雅,或华贵,或活泼,或热情,带给人们无限的美的感悟与遐想。我国国标舞演员对音乐和舞蹈的品味,风采神态演技的发挥,艺术的内涵及身体骨骼与不同音乐氛围的恰当运用等相差甚远,总得来说就是演员缺乏对舞蹈表现力的各种素质。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来探讨国标舞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提高途径。 关键词:国标舞素质

目录 引言 (1) 一、现在大学生的人生观 (1) 二、现代大学生的事业观 (2) 三、国标舞者应具备的素质 (3) (一)文化水平对于舞者的技术质量及理解能力的影响 (3) (二)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促进舞者更好的理解艺术 (3) 1、自身修养能够带动舞者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3) 2、吃苦耐劳,坚持是年轻舞者们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 (4) (三)音乐知识对启发舞者激励他们去完成自己的艺术使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四、提升国标舞者的素质 (5) (一)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5) (二)舞蹈基本功训练 (5) (三)提高舞蹈的音乐性 (6) 五、结语 (6) 参考文献: (7)

浅谈国标舞者应具备的素质 引言 舞蹈是一门以人体动作为表现工具, 以情感为纽带,以社会生活以及人的思想感情为表现对象,在音乐、灯光、道具、舞美等共同参与下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无论是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情景的展现还是情感的抒发都要求舞蹈演员具有高水准的表演能力。 国际标准交谊舞( 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dancing),简称国标舞,发源于欧洲贵族在宫廷举行的交谊舞会。法国革命后,国标舞流传民间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将该舞蹈散播到全球各地,并形成一股跳舞热潮,至今不衰。国际舞包括拉丁舞和摩登舞两大系列共10个舞种,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舞蹈之一。在中国,国标舞也广受欢迎,并涌现出一大批职业的国标舞选手。但是,与国外国标舞高手相比,我国国标舞演员对音乐和舞蹈的品味,风采神态演技的发挥,艺术的内涵及身体骨骼与不同音乐氛围的恰当运用等相差甚远,总得来说就是演员缺乏对舞蹈表现力的各种素质。因此,如何培养我国国标舞演员的素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现在大学生的人生观 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要求,他们的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学

国标舞的基本姿势要求

国标舞的基本姿势要求 作者:永昌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237 更新时间:2006-8-25 【字体:小大】 国标舞,除了特殊的动作外,一般舞步与动作,只要四肢灵活,具有音乐感,都可顺利地完成动作.假如,舞步与姿势没有正确技巧,而是用不大恰当的方法去完成;则往往做成不良姿势,导致在跳舞时产生不协调现象,增加意外的困难和形成姿势的扭曲. 许多人在某种程度,都有姿势上的问题,由于初期动作简单,这种问题一开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常常不被注意,但当你跳到高级技巧的时候,总有一天这些问题会显现出来. 在舞蹈来说,身体垂直被视为最重要的一部份,因为,只有身体垂直,重心才能到达地面;很多人站立时,还可以做到身体垂直,一旦身体移动时,就变得或多或少的扭曲,以致指影响正常的活动.这种现象,正如很多跳水运动员,站在跳台上,外表上都是很直的,但由于身体内在因素存在问题,或者动作技巧不到家,在空中的表现,就会产生动作变形,落水时,身体就会不垂直,水花四溅. 这就像我们跳舞,身体内在没有调节好,当两足交替,重心过渡的时候,身体就不能够保持垂直,这样,重心就不能到位.为此,我们不但要学会外表身体保持垂直,还要调节好身体各部份的机能,做到舞蹈中的直腰.做到舞蹈中的身体垂直. 如果以平常的眼光去看,在黑池第一,二轮比赛就被淘汰下来的选手,他们的站姿与握持姿势跟进入准决赛的选手相比,两者,外表并无特别的区分;但只要细心观察,则内外有明显的差异.例如,身体与手架,是否会过份松软或僵紧,或者是身体某部份显得僵硬,而另一部份则过于松软;这样,对于你的移动或动作,准确度就会受到影响,姿势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人都懂得把身体拉直伸展,但是否会因为过了头,形成不良的效果,这就要好好地捡查,例如:腰部是否过份用力来挺起,这样,从外表看起来,身体虽然直了,却使腰部变得僵硬(死腰),使得动作转动不灵.所有,这些不显眼的微少差异,将会形成不同的缺陷,或多或少会影响正常的发挥.当跳到越高级的时候,这些缺点就会越来越显露出来. 跳舞时,非常讲究基本姿势正确,包括脊柱保持垂直(舞蹈的直腰),同时,腰胯要放松,做到丹田控制呼吸(横隔膜逆式呼吸),因此,要取得良好的姿势和内在力量,最好

舞蹈基本功调查报告

舞蹈基本功调查报告 篇一: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十大酷刑 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十大酷刑 1、踩跨:(不论青年壮年、不论男女老少,遇之此项都不顾形象大吼大叫。有诗曰:出了舞蹈房人模人样;进了舞蹈房进了屠宰场) 2、耗跨、踩倒八字:(‘仅仅’五十个数而已,被踩者的反应与吸大烟上瘾症状有一拚!); 耗横叉(只要下好横叉,腿不动,想动哪都行!) 3、搬腰:(其实此项最疼,且杀伤力强,但持续时间短,其感觉与踩跨恰恰相反,搬腰是当时不疼搬完更疼曾经有好多同学搬晕了!) 4、踩脚背:(本来‘做人呢、要爱惜自己’的原则,自己扶着把杆压是丁点效果没有,让别人压的效果最佳,踩到和正常人不一样那就是最漂亮的,感觉:一个字:疼!俩字:很疼!一句话:再不松手我骂了! 5、搬腿:(出来乍道时疼啊、在舞蹈界混久了就有点难受而已) 6、定动作:(学名称为肌肉记忆,通俗讲为摆住一个

动作纹丝不动即可。肌肉记忆,力量无限!放松之后,全身抽筋!) 7、开肩:(正常,咔嚓一声,舒服!)人家每天早上伸个懒腰 8、耗腰:(血液倒流的冲击感,瞬间失衡,三四分钟后,站起来已经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9、撕胯:(耗胯的升级版,那一张板凳,一边一位老师,犹如杠杆原理,我就是支点) 10、翻肩:(把自己的胳膊像木偶人一样旋转,前后翻肩,瞬间觉得肩膀脱节了!) 篇二:浅谈国标舞十大基本功 纵观国标舞教学实践,横数国标舞书刊影像,大多是套路和花样的示范讲解,极少涉及到基本功技巧的剖析,是不愿讲还是不会讲?不得而知。大多习舞者竭力模仿,仍然不得要领,甚至走入误区。本文试图站在普及入门的基础上,避开深奥和抽象,揭示精髓和诀窍,汇集摩登与拉丁舞共性、国标与传统(交谊、舞厅)舞共性,就国标舞基本功十大技巧作一番剖析,为国标舞界同仁提供研究话题,为繁荣体育舞蹈园地增枝添叶。限于篇幅,点到为止。 一、纵向牵引技巧。亦谓体态要求。即全身松弛状态

芭蕾基本功

芭蕾的正确站姿 1.双脚站一位(双脚脚跟并拢,成一字形站立),双腿内侧夹紧,提膝盖骨,收紧臀大肌,使臀部两外侧的肌肉略有凹进。(即臀大肌用里向中间夹) 2.保持人体重心的绝对垂直,两脚平均地支撑人体重量,两脚的十个脚趾要紧紧地抓地,尤其要注意小脚趾一定要着地,防止出现重心压向脚心的内倒脚。初学者尤其要注意。宁愿作成大八字或小八字也不要出现内倒脚的现象。 3.双肩放松并要稍向后向下用力收,尤以背后的两块肩胛骨想脊柱夹紧为重要,千万不要耸肩或驼背。 4.腰部挺立,但要防止塌腰。腰背部挺立最有效的方法是收提小腹。 5.呼吸均匀深长。不管在训练中如何用力使劲,呼吸必须自然流畅。虽然收腹提气到胸部,这是为了造型形象挺拔的需要,但不能因此而“憋气”。“憋气”易由于体内含氧不足而加重疲劳,从而容易造成运动性损伤。 6.头部保持自然的正直,双眼平视前方,不要向前伸颈探头,也不要缩下巴。基本站立姿势主要是这几点,这些要求能使初学者一入门就感受到芭蕾基训的四大要素“开、绷、直、立”。这四大要素将贯穿在以后的基本训练中。 华明老师教学理论与医学理论的内在联系” 华明老师为了使国际标准舞能在中国健康地发展并早日与世界接轨,经过了8年苦心钻研,研究出了“三元素”躯干教学法,即转动、律动和移动。通过13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及理想的效果,并培养了一大批师资力量和评审队伍,让国内外国标舞界人士感到惊讶,并开始关注中国!这里浅谈一下华明老师的三元素理论与医学理论上的内在联系。 “三元素”教学法是拉丁舞的精髓,具有广泛的科学性,它的基础是建立在芭蕾垂直的重心上,经过拉丁舞的转动、律动和移动,浓缩了拉丁舞的风格。 经过“三元素”教学法的严格训练,可使习舞者身体中段以上部分的肋骨拉开,通过膝部超伸,臀部向前推,使腹线向上拉,在拉的过程中产生督脉穴上的颈椎、12个胸椎、4个腰椎相互作用,至使胸椎保持垂直状态。少年习舞者经过长年训练,能够增长脊柱发育。 “三元素”的技巧、技法就是在移动重心的每一步上运用了主力脚的四个逻辑——踩、转、推、经过地板。当习舞者身体中段以下的双脚脚趾抓住地板,并施力于地板时,将重心向后推向脚跟,使脚跟用力踩地,膝关节超直,而后肢体长骨的骨干、骨骺和干骺端三个部分相互作用,这时必将给予骨骼一定程度的重向压力。少年拉丁舞习舞者经过长期训练,有助于长骨的发育,骨的生长在长骨两端骨骺的骨化中心和软骨板内不断进行,从而使骨的长度逐渐增长,身高也随之增长。 从医学角度看,华明老师大力推广和运用“三元素”教学法不仅仅可以跳出神形兼备的拉丁舞,经常加强训练还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骺系统的营养,增加对骨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骨骼成长,此外,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使每个少儿拉丁舞习舞者极度渴望的身高增长。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重点

舞蹈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男子) 执教年级:青少年。 教学目标: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3、提高青少年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和动作到位程度。 教学重点:想办法运用不同部位移动身体,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到位程度。 教具准备:音乐排练厅。 教学过程: 一、教学任务 1、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和舞

蹈的基本技能,可以训练学生感受美、体现美的能力。以活跃青少年的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青少年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学习、排练、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功能。 通过舞蹈基础的教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进本动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掌握基本动作、基本能力、训练过节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如:通过对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用各种类型动作,发展身体个部分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各种技巧动作 2、交流活动。 提出问题:"该动作的要求以及训练目的。"(屈膝、弯腿、直腿、勾绷脚等)。师生共同小结身体不同部位的作用。 二、探索活动 1、古典舞技巧。(蹦子、大拉腿) 1)学生一次探索。 教师示范技巧以及告诉要领,师生交流。

国际标准交谊舞基本动作及级别介绍

国际标准交谊舞基本动作及级别介绍 根据英国舞蹈教师协会指定十种舞蹈教程步法规定如下:摩登舞(Modern) (一)华尔兹(Waltz) 铜牌级(Bronze): 1.Closed Change 并脚换步, 2.Natural Turn 右转 3.Reverse Turn 左转, 4.Natural soin Turn 右旋转 5.Whisk 叉形步 6.Chasse from P.P.侧行并步 7.Hesitation 犹豫步 8.Outside Change 外侧换步 9.Reverse Corte 左侧转 10.Back Whisk 后叉形步 11.Double Reverse Spin双左旋转 银牌级(Silver) 12.Drag Hesitation 犹豫拖步 13.Back Lock后退锁步 14.Impetus Turn 右推转 15.Telemark 转折步 16.Open Telemark 开式转折步 17.Cross Hesitation 交叉犹豫步 18.Wing 翼步 19.Open Impetus Turn 开式推转 20.Outside Spin 外侧疾转 21.Truning Lock 锁步转 22.Weave 纺织步 23.Weave from P.P 从开位起纺织步 24.Reverse Pivot 左撇转 25.Chasse To Right 右并步 金牌级(Gold) 26.Left Whisk 左叉形步 27.Follaway Whisk 并退叉形步 28.Cunirn Check 反截步 29.Closed Wing 闭式翼步 (二)探戈(Tango) 铜牌级(Bronze): 1.Walk 常步 2.Progressive Side Step 行进旁步 3.Closed Promenade 侧行并步 4.Lock Turn 摇转步 5.Open Reverse Turn分式左转 6.Back Corte 后侧步 7.Progressive Link 行进连步 8.Open Reverse Turn 分式左转结束9.Progressive Side Step Reverse Turn 行进旁步左转 10.Open Promenade 分式侧行步 11.R.F&L.F Lock Turn左、右摇转步 12.Natural Twist Turn 右拧转 13.Natural Promenade Turn 侧行右转 银牌级:(Silver) 14.Promenade Link 侧行边步 15.Basic Reverse Turn 基本左转 16.Back Open Promenade 后分式侧行步 17.Four Step 四快步 18.Promenade Fallaway 侧行并退步 19. Outside Swivel 外侧滑旋步 20.Brush Tap 刷点步 金牌级:(Gold) 21.Fallaway Four Step 四快步并退 22.The Over Sway 左弓步 23.Four Step Change 快步拧身 24.Chase 追逐步阻截 (三)狐步舞(Foxtrot) 铜牌级:(Bronze) 1.Feather Step 羽步 2.Three Step 三直步 3.Natural Turn 右转 4.Reverse Turn 左转 5. Impetus Turn 推转 6.Reverse Wave 左转波浪步 7.Telemark 转折步 8.Weave 纺织步 银牌级:(Silver) 9.Change of Direction 换向步 10.Open telemark 开式转折步 11.Top Spin 陀螺转 12.Hover Feather 盘旋羽步 13.Hover Telemark 盘旋转折步 14.Natural Telemark 右转折步 15.Natural Twist Turn 右拧转 16.Weave from P.P. 开式纺织步 17.Natural Turn With Outside Swivel 右转接外侧滑旋步 18.Open Impetus Turn 开式推转 19.Natural Weave 右纺织步 金牌级:(Gold) 20.Hover Cross 盘旋交叉步 21.Zig-Zag from P.P. Pivot 开式撇转开始的之字步

国标舞的脚法练习1

国标舞的脚法练习 脚法——指踝关节以下的脚部动作应用技法。在国标舞理论中,脚法共包括脚跟至脚掌、脚跟至脚尖、脚掌至脚尖、脚尖至脚掌、脚尖至脚跟、全脚6个种类。 A、脚跟至脚掌——指舞者左脚或右脚前进时,先用脚跟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脚掌的运步过程。脚跟至脚掌可以分为左脚跟至脚掌、右脚跟至脚掌、左脚跟内侧至脚掌、右脚跟内侧至脚掌、左脚跟外侧至脚掌和右脚跟外侧至脚掌6个小类。 A1、左脚跟至脚掌——指舞者左脚前进时,先用左脚跟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掌的运步过程。 A2、右脚跟至脚掌——指舞者右脚前进时,先用右脚跟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掌的运步过程。 A3、左脚跟内侧至脚掌——指舞者左脚作左斜进时,先用左脚跟内侧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掌的运步过程。 A4、右脚跟内侧至脚掌——指舞者右脚作右斜进时,先用右脚跟内侧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掌的运步过程。 A5、左脚跟外侧至脚掌——指舞者左脚作左叉右斜进时,先用左脚跟外侧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掌的运步过程。 A6、右脚跟外侧至脚掌——指舞者右脚作左叉右斜进时,先用右脚跟外侧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掌的运步过程。 B、脚跟至脚尖——指舞者左脚或右脚前进时,先用脚跟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脚尖的运步过程。脚跟至脚尖可以分为左脚跟至脚尖、右脚

跟至脚尖、左脚跟内侧至脚尖、右脚跟内侧至脚尖、左脚跟外侧至脚尖和右脚跟外侧至脚尖6个小类。 B1、左脚跟至脚尖——指舞者左脚前进时,先用左脚跟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尖的运步过程。 B2、右脚跟至脚尖——指舞者右脚前进时,先用右脚跟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尖的运步过程。 B3、左脚跟内侧至脚尖——指舞者左脚作左斜进时,先用左脚跟内侧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尖的运步过程。 B4、右脚跟内侧至脚尖——指舞者右脚作右斜进时,先用右脚跟内侧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尖的运步过程。 B5、左脚跟外侧至脚尖——指舞者左脚作左叉右斜进时,先用左脚跟外侧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尖的运步过程。 B6、右脚跟外侧至脚尖——指舞者右脚作右叉左斜进时,先用右脚跟外侧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尖的运步过程。 C、脚掌至脚尖——指舞者左脚或右脚前进时,先用脚掌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脚尖的运步过程。脚跟至脚掌可以分为左脚掌至脚尖、右脚掌至脚尖、左脚掌内侧至脚尖、右脚掌内侧至脚尖4个小类。 C1、左脚掌至脚尖——指舞者左脚前进时,先用左脚掌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尖的运步过程。 C2、右脚掌至脚尖——指舞者右脚前进时,先用右脚掌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尖的运步过程。 C3、左脚掌内侧至脚尖——指舞者左脚作左横、左斜进或左斜退时,先用左脚掌内侧着地,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尖的运步过程。

交谊舞入门基本知识

交谊舞入门基本知识 国际标准交谊舞(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 dancing),简称国标舞,来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是在古老的民间舞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由于国标舞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出现了要求相对低一些的交谊舞,它保持了国标舞各种舞种的风格,但比较随意.尽管如此,交谊舞依然有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体现各个舞种的风格,才能洒脱自如.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交谊舞入门基本知识的资料,供你参考。 交谊舞入门基本知识一、来源 十一、二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将一些民间舞蹈加以提炼和规范,行成了流行在宫廷中的"宫廷舞",高雅繁杂,拘谨做作,失去了民间舞的风格,只在宫廷盛行,专供贵族习跳和欣赏,是贵族的特权.法国大革命后,宫廷解体,"宫廷舞"也进入了平民社会,成为社会中人人可舞的社交舞.一七六八年,在巴黎出现了第一家舞厅,从此,交谊舞在欧洲社会中流行.这个时候的交谊舞更具有强烈的民族风味,被称为美国学派的社交舞.一九五零年,英国主办了一届世界性的大赛。拥有74个会员国的“国际舞蹈运动总会”于1997年9月4日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员,2000年成为悉尼奥运会表演项目,2008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国标舞虽和交谊舞相似,但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一般是两个人一起跳。舞中姿势都已经标

准化和分类,国际上有统一的用语,术语用英语口令。 交谊舞入门基本知识二、历史 交谊舞早在二四年的时候,便传入了我国当时的几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了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交谊舞在我国还是很流行的,文化大革命中止后,进入八十年代,交谊舞又重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与世界国标舞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交谊舞,由于受到宫廷舞的影响,其风格为: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有绅士风度,因而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十九世纪初,由于美国的兴起,原来流行在欧洲的社交舞随欧洲移民而传入美国,同时非,拉丁美洲的大量移民也带来了具有浓郁的热带地区风格的民间舞,它们直接来自于民间,没有受到宫廷舞的影响,形式更为自由。 交谊舞入门基本知识三、简介及包含项目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摩登舞和拉丁舞,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 1、摩登舞(modern)又译"现代舞"。特点是由贴身握抱的姿势开始,沿着舞程线逆时针方向绕场行进。步法规范严谨,上体和胯部保持相对稳定挺拔,完成各种前进、后退、横向、旋转、造型等舞步动作。具有端庄典雅的绅士风度。曲调大多抒情优美,旋

中国舞基本功“蹲”的训练

中国舞基本功“蹲”的训练 一、“蹲”是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基础 所谓“蹲”在舞蹈学习中是指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单腿蹲和双腿蹲,全蹲和半蹲之分。双腿蹲包含有:小八字步半蹲、全蹲;大八字步半蹲、全蹲;踏步半蹲、全蹲;弓箭步(正、旁);移动穿掌扑步(男)。单腿蹲训练包含有:端腿蹲、掖腿蹲、跨腿蹲、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在我的最新认识中,我可以这样阐述“蹲”的训练:蹲要求两只脚和两条腿有正确的开度,胯膝盖脚尖永远在一条横线上,臀部和脚跟在一条垂线上。蹲式腿上的动作,应该从大腿根开始,而不失从腰开始。上身保持正直,腰腹和背肌必须收紧,好像有两块夹板将脊柱钳住向上提的感觉,当我们在下蹲与起立的过程中,腿部是具备有一种内在的对抗性力量。因为在下蹲时,腿本身不愿意弯曲,但又有一股强迫的力量往下蹲。而在起立时,头顶好像被重担压着,两腿用膝盖的力量将上身推起直到两个膝盖伸直为止。我在训练过程中的这种感觉即为“蹲”的最有效的训练结果。 弹跳能力又来自蹲的推动力,“蹲”训练为跳跃技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没有好的蹲力就难以有好的弹跳和好的落地舞姿,而蹲和弹跳力又主要来自踝关节、大腿和小腿肌肉的能力。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不仅跳跃要有弹性,而且各种大小舞姿上的旋转也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练习。

二、“蹲”的训练意义与作用 “蹲”的训练,能使舞者的腿部肌肉群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能力得到增长与提高。同时,对于跟腱的伸展有着明显的作用。 1.蹲、起的反作用用力。在蹲的位置上向上起的时候,脚后跟向下踩,五个脚趾抓住地面,从踝关节开始向上推膝关节,膝关节再向上推胯,上提下踩的两头拉劲同时进行,这三个关节要在统一的时间用力,才会形成这种两头的拉力,腿的膝和踝关节的力量和发力就会逐渐形成。 2.蹲和臀部的关系。下蹲时大腿的内侧肌向旁边方向打开的时候,臀大肌由两旁向尾椎方向收紧,形成前面内侧肌向旁拉开的同时后面臀大肌向里收紧的反作用力。 3.髋、膝、踝三个关节的作用。要想“蹲”的好,必须强调三个关节要在统一的屈伸规格上进行,向脚尖的方向屈伸,这样才能有一个真正好的蹲,有一个关节的动律不对就会影响整个蹲的用力方法。从髋关节的放松拉开,到膝关节的韧性弯曲,一直到踝关节的拉开。特别是在全蹲时,要强调踝关节和小腿内侧肌向旁拉开的感觉,如果没拉开就不能起脚跟,踝关节和小腿内侧拉开后再起脚跟,训练跟腱拉长。 三、“蹲”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重要性 要有技术基础。基础部分首先培养学生基本的站立形态,对于基本站立形态的训练主要有几对关系:脚与地面关系――脚要向下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