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的兴衰论文

北洋水师的兴衰论文
北洋水师的兴衰论文

北洋水师的兴衰

摘要:作为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甚至当时被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然而装备如此精良的水师却为何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给装备远不如自己的日本最终导致全军覆灭。本文主要通过史实介绍了北洋水师的兴建、发展和覆灭,见证了北洋水师的兴衰,深刻分析了甲午战争,并对北洋水师的覆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字北洋水师创建覆灭海防

北洋水师的兴起与发展

创建背景

隆隆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不但使清王朝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而且也深深的刺痛了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以林则徐和魏源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提出向西方学习,一时间“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着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逐渐感到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改革更新;以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的兴起,他们建立了一大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这些为海军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军事基础;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侵略台湾使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所以决心加快海军的建设;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福建水师在这次战争中全军覆没。清政府在战争结束后当即下旨“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这个命令再次加快了北洋水师的建军速度。

创建过程

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

1875年5月30日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同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并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中国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期间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后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7年,在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与1887年秋驶回祖国。

正式创建与发展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至此,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正式建成。此时,中国在外定购的所有军舰已全部回国,加上原有的自已制造的军舰,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50多艘,排水量达4万多吨。加上南洋、广东、福建等地区的舰艇,中国海军的装备实力达到巅峰时期,一下就跃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

北洋水师的覆灭及其影响

第一阶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展开了一场极具惨烈的遭遇战,即黄海大海战。北洋海军刚在运兵东北大东沟返航途中突遭日军,双方开战。舰队是实力相当的舰队,但结局却是一边倒,当面临的是战场而不是操场、面对的是敌舰而不是靶舰的时候,“节制精严”的北洋舰队变得毫无节制可言。首先舰队布阵就陷入混乱。丁汝昌与洋员汉纳根、泰莱商定“分段纵列、掎角鱼贯之阵”,到刘步蟾传令后竟变为了“一字雁行阵”;接着针对日方的阵式我方又发生龃龉,接战时的实际战斗队形摆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

临战前短时间内阵形如此变乱,致使今天很多人还在争论考证,北洋舰队用的到底是什么阵形。此种勉强之阵形维持时间也不长,“待日舰绕至背后时清军阵列始乱,此后即不复能整矣”。战斗中掉队的日舰“比睿”号从我舰群中穿过,“来远”舰在400米距离上发射鱼雷,不中,其侥幸逃出。火力极弱的武装商船“西京丸”经过“定远”舰时,“定远”发4炮,2炮未中;“福龙”号鱼雷艇赶来向其连发3颗鱼雷,最近的发射距离为40米,竟也无一命中,又侥幸逃出。仅600余吨的“赤城”号在炮火中蒸汽管破裂,前炮弹药断绝、大樯摧折居然也不沉,再侥幸逃出。李鸿章夸耀北洋海军的“攻守多方,备极奇奥”、“发十六炮,中至十五”之说,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烟消云散。

由于先击之不中,后中之不沉。在有效射距外总兵刘步蟾就命“定远”舰首先发炮,首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重伤了丁汝昌。首炮之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总指挥(泰莱回忆道,“此桥之名甚佳,而其竟飞,而丁与予亦随之飞。鸭绿江之战以是开始”)。这场命运攸关的海战持续4个多小时,由于刘步蟾、林泰曾二位总兵,无一人挺身而出,替代丁汝昌指挥,“旗舰仅于开仗时升一旗令,此后遂无号令”。北洋舰队几乎始终在无统一指挥的状态下分散作战。只在战斗将结束时才有“靖远”舰管带叶祖圭升旗代替旗舰,升起的也是一面收队旗,收拢指挥残余舰只撤出战斗而已。

此役之后,北洋海军已不能独立成军,但被日军畏怕甚过虎豹的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尚存。如果重整旗鼓,抓住战机,仍有可能挽回战局。可是丁汝昌再不敢出洋巡逻作战,只把舰只龟伏在旅顺和威海港内。

第二阶段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月20日,以大山岩为司令官的日军2万人,在联合舰队25艘军舰、16艘鱼雷艇的掩护下,进攻威海卫东南10余里处的荣城,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开始了围歼北洋舰队的第一步。1月23日,李鸿章电令丁汝昌“若水师至力不能支时,不如出海拼战,即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

位烟台。这本是当时一个较好的作战方案,但丁汝昌不愿与封锁洋面的日舰正面交锋,却以“至海军如败,万无退烟之理,惟有船没人尽而已,旨屡催出口决战,惟出则陆军将士心寒,大局更难设想”。后清军阻击失利,威海卫后防要塞尽失。30日,日军进攻南帮炮台,联合舰队也从海上封锁港口,正面炮击威海卫。30日下午南帮炮台失守,统领刘超佩逃至北岸。2月1日,北帮炮台也失守,北洋舰队陷于日陆、海军的夹击之中,此时威海卫军港中的战舰已完全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自2月3日,日舰及占据南帮炮台的日军水陆合击北洋海军,“定远”中雷后搁浅,不久自毁,“来远”、“威远”、“宝筏”等相继沉没,擅自逃跑的12艘鱼雷艇,皆被俘。日旗舰“松岛”受重创,沉毁鱼雷艇5艘。其时,北洋海军内的外国顾问英国人马格禄、美国人浩威等,勾结部分贪生怕死清军将领,公开威胁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在得到陆路增援无望密报后,令各舰同时沉船,以免资敌,遭到抵制,旋又令剩余舰船拼死突围,也无人执行。此后,李鸿章也害怕被日军反击,提出所谓“保船制敌”“避敌保船”,将水师全军藏在威海卫的避风港中,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白白送给日军。17日,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北洋海军残余舰船“镇远”、“济远”等4舰和6艘炮艇及全部军用物资被掠,遭到陆上和水上四面包围的北洋水师,终因猝不及防而全军覆没于山东半岛。

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中国洋务运动走向破产。在这以前的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创办的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已全军覆没,在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了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没有成功。从而标志着其破产。

二、从政治上来看,《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确立。

三、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到进一步瓦解的作用。再加上清政府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都对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自己力量的壮大,在19世纪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表现有三:一是促使了维新运动的兴起。《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正在北京会试的康有为联合各省的举人1300多名联合进行了有名的公车上书,把改良主义思潮推到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运动阶段。在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一部分封建贵族的支持下,掀起了变法运动。二是各地民众进行反抗斗争,表现为对侵略的愤慨和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自卫本能。如甲午战争中及战后山东就遭受列强侵略特别严重,首先在山东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台湾人民从台湾被割以后就进行了连绵不断的反割台斗争,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仿照美国样式建立起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来摆脱民族危机,振兴中华。四、从1901年起,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也推行“新政”来维护统治

五、从国际上来看,中国战败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从而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

北洋水师的重建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海军精华尽失,原北洋舰队官兵被全部遣散,总理海军衙门及内外海军学堂全部撤停,清政府中的顽固派认为是办海军而招来了灾祸,主张韬光养晦,彻底停办海军,否则会“欲御侮反而适以招侮”。但在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的一力坚持下,清廷于1896年下令重建北洋舰队,并准备聘用原北洋水师总查琅威理回华教练,1898年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更是提出“非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经过数年努力,至1899年,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初具规模,同年4月,清廷任命叶祖珪为北洋水师统领,萨镇冰为帮统。

此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北洋舰队数艘军舰被掠走,海军建设再度经历波折。1905年,清政府在南洋大臣周馥建议下,命令统一南北洋海军,叶祖珪任提督,同年叶在军中去世,由萨镇冰接任。1908年宣统皇帝溥仪即位,次年任命载洵和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把全国五支舰队(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湖北)统一改编,分为巡洋和长江两个舰队,由程璧光任巡洋舰队统领,沈寿堃任长江舰队统领,萨镇冰任海军总司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海军受命前往汉口镇压革命,但海军官兵大都同情革命,准备发动起义,海军提督萨镇冰默认了起义行为,11月晚11时萨镇冰发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舰艇好自为之”的信号,黯然离开舰队,11月15日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民国海军

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覆灭原因

首先,长期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持久消极影响,极大地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也制约了海军建设的正常发展。中国的“师夷”是被列强侵略逼出来的,并不是自觉的。清朝当权者只承认西方国家的长处是“船坚炮利”,因此想得很天真,认为只要师其长而用之,则西洋的“长技”皆可为中国之“长技”,并称之为“万世之至计”。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清政府才决定兴办海军。19世纪60年代初,冯桂芬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便成为后来“中本西末”说及“中体西用”说之张本。在此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此说一直成为“师夷”的指导思想。就是说,只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就行,不用去触动旧有的生产关系与相关制度。所以,“师夷”的成效并不显著。如船政开始造船后,每行一步都是阻力很大,困难重重,最终未能达到建造外海作战军舰的水平,只能靠购买军舰作为主力战舰,才使北洋海军得以勉强成军。自己的造船能力上不去,不能不对海军的后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仍然保留着旧有的军事体制。一遇战事,弊端尽露。“南、北洋各守一方,水、陆各具一见”,“皆调动不灵,且多方牵制,号令所以难行”,欲其不败是不可能的。故战后北洋海军将领检讨说:“我国海军章程,与泰西不同,缘为我朝制所限,所以难以而尽仿,所以难而操胜算也。

其次,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导致当时未能建成一支真正强大的海军,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最根本的原因。进入19世纪60年代中期,东亚形成英、俄对峙的

局面,俄国暂时尚无力东进和南下,英国则想维护既得利益,保持既定的东亚秩序和格局。在此后的30年中,正是东亚国家发展振兴的大好时机。日本就在这个时期搞起来了明治维新。反观中国,统治集团不是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有所作为,而是只求苟安,耽于安乐,自甘落后,以致错过了这次百年难逢、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当时,每一次列强海上入侵之后,清廷都要表一番大治海军的决心,然而稍有所得,即浅尝辄止,过不了多久便将决心丢到脑后去了。当然曾有许多有识之士,为发展中国海军而殚精竭虑,沥血上书。其最著者如马建忠,曾于1882年提出一项发展海军的宏伟计划,即用9年时间,配齐铁甲船6艘,添置各种类型的快船31艘,共需银2580万两,以9年分计,每岁制造经费286余万,不及西方国家每年续添新船经费四分之一。他还列举国家历次战争的巨大开销,认为筹此巨款并非不能解决,关键在于当局要下最大的决心。他认为,这支海军一旦建成,“则分年拨派铁甲舰、快船先往邻近岛国,继往欧美各国,环游东西大洋,以彰国威,以练将士”。只要“本三年求艾之深心,为十年教训之远略,未有不能称雄海上者”。此计划目光远大,目标明确,就是要把中国的海防线推向外海,不仅能化近海为堂奥,甚且化远洋为门户。这支海军果能建成,以其战略威慑之力,日本即使想发动甲午战争也极其困难了。然而马建忠的上书竟被束之高阁。对于晚清时期的中国来说,最后一次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不但如此,清政府后来虽然建立了北洋海军,但由于腐败现象滋生,严重地削弱了它们的实力。海军本是新的军种,在初创时期,还是颇有朝气的。中法战争后东亚形势表面上趋于缓和,朝廷内外陶醉于和平环境,文恬武嬉,以为当然。李鸿章作为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认为武夫难拘绳墨,在和平时期不必苛求纪律。“不肖者,碍情不加处治,故众多效尤。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相习成风,视为故态。”于是,封建官场的种种痼习便在北洋海军中迅速滋生起来。有些将领指出:“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此中国水师操练之不及他国者,弊在奉行故事耳。”实战观念淡薄了,朝气也消磨净尽了。世人很少知道,致远舰之沉,原来与缺少截堵水门的橡皮有关。管带邓世昌以其年久破烂,不堪应用,战前请换而未成,故该舰中炮后立即进水沉没。配炮零件也得不到及时供应,海战时有许多大炮即因零件损坏而停放。弹药供应问题更大,或被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被暗中捣鬼,以假冒真。故有将领痛心地指出:“中国所制之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等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引信拉火不过引,就会使炮弹即击中敌舰也不爆炸。海战中日舰多艘中弹,甚至有的被击中要害,竟无一艘沉没,其奥秘就在这里。

总而言之,完全是清朝统治者自毁海上长城的结果。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昭彰于史册,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历史教训

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覆灭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强大的综合国力才是一个国家坚强的后

盾,所以必须奋发图强,推进科技发展与创新,从而提升国力,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始终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在海洋战略地位的上升世界海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海洋对于一个沿海国家未来的兴衰荣辱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毛泽东曾经说过:“办法是跟着方针来的,方针是不抵抗主义的时候,一切办法都反映不抵抗主义”。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避战求和,消极防御,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的战略失误,正是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因此,对于制海权的问题,甚至延伸到制水下权、制空权,以及制太空权,我们不仅仅要从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待,更要站在国家的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树立正确地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高度。西方一位的伟大的哲人曾经说过:“思想决定一生”。我们东方社会的哲人毛泽东也认为:“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可见思想在我们人类社会中占的位置至关重要。它决定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命运,也不是一部分人的命运,而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命运。所以以后不论做什么,我们首要强调的就是先阐明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把思想放在第一位,先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统一大家的思想,提升我们的认识高度。从而更好地展开我们的行动,实现我们的共同愿望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张俊《当代海军》2005 第12期

[3] 天鹰《舰载武器》2006 第10期;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

北洋水师的成立过程介绍.doc

北洋水师的成立过程介绍 北洋水师的成立过程 1875年(光绪元年),朝仪海防大讨论,依洋务派《筹议海防折》,光绪特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通过总税务司R.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即伦道尔式炮艇),此为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之始。 1879年,向英国订造了两艘撞击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 1880年,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0年在天津设立负责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营务处。1881年,派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英人琅威理、德人式百龄先后担任海军训练。又设立北洋水师学堂,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大部分还到过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中法战争后李鸿章加速购置舰船,扩充北洋海军。 1885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了两艘穹甲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与两艘装甲巡洋舰经远号、来远号。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从此,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当时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由于翁同龢户部减省开支导致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往他处。 1894年,当时日本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但北洋水师至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爆发时已多年未置新舰,部分应进行的更新工程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虽火力远在日舰之上,但无论航速、射速、火炮数量、弹药积累等方面皆落后

于日本海军。北洋海军因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 光绪七年(1881年)1月,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1896年后逐渐购置舰船,大有恢复。 1909年(宣统元年)南、北洋海军被改编为巡洋舰队与长江舰队,从此北洋水师之名亦不复存在。 北洋水师的技术 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海军缺乏带反后座装置的速射炮,是一个致命的技术缺陷。据统计:150毫米口径速射炮每分钟可5发至6发,而同口径之刚性炮架的后装炮每分钟才1发。而日本联合舰队却拥有大量速射炮,达150多门,日本舰队充分发挥了速射炮的威力。据统计,日本舰队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3-6倍。美籍洋员马吉芬说:改良速射炮,以及能大量装填火药的榴弹效力显著。 北洋海军另一个技术缺陷是缺乏与日本联合舰队抗衡的快速巡洋舰。航速太慢对北洋海军的影响,交战开始时表现为队形转向不利,难以协同作战。 由于战前两年清财政困难,停止进口枪炮舰船,北洋水师弹药储备严重不足。还有弹药不足、炮弹击中敌舰而不爆炸、所用炮弹不合式的情况。 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堃说:大东沟之战,非兵士不出力,乃将领勇怯之不同也。勇者过勇,不待号令而争先,怯者过怯,不守号令而退后。此阵之所以不齐,队之所以不振也。来远舰帮带大副张哲濚指出:海军经仗之后,无论胜败,其各船中奋勇者有之,退缩者有之,使能分别赏罚,庶足以鼓人心。我军仗后,从无查察。其畏葸避匿者,自幸未尝冒险,其冲锋救火奋勇

北洋水师观后感

《北洋水师》观后感 在上周杨老师的中国近代史课上,看了《北洋水师》的电影。 公元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浩浩荡荡地向中国黄海进发。日军“吉野号”一马当先,令日军做梦也没料到的是,马上受到北洋水师“致远号”的猛烈炮轰,“吉也号”由于吃水很浅在躲过一擦船底而过的鱼雷后,最终还是被北洋旗舰“定远号”的炮火打了个底朝天,日军一看魂飞魄散,落荒而逃。这就是电影《北洋水师》中最为精彩的一幕。每当看到这里,我心里的自豪感不觉油然而生。我为那时的中国就拥有这种军舰而骄傲,更被这些士兵英勇抗战的精神而感动。 但是后来北洋水师屡屡遭重创,直至全军覆没。但是他们没有失去作为军人的气节,作为中国人的骨气。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邓世昌在弹尽后,撞向敌舰,被鱼雷击中后,自沉海底。林永升最后的时候,在军舰上站立着,昂着头战死还有林泰增、杨永霖…… 看完北洋水师从清政府耗巨资开始打造到亚洲第一强,再到被东夷小国打败彻底覆灭的一切的一切。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失败了我们肯定要究其原因。 第一、清政府腐败 女人当权,把皇帝当成傀儡,自私自利,奢侈腐化,把大好河山糟蹋的支离破碎,民不聊生,饿殍满地,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还挪用买巡洋舰的军费。上奢则臣贪,大小官员为了私利,对上逢迎巴结,对下横征暴敛,“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从而直接导致民风败坏,用鸦片削弱中国人体质,难道清政府是瞎子吗?难道我们的同胞都是傻子吗?也许是我们的同胞对清政府失望变绝望,而又无力改变现实通过消极堕落发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慨呢?不过自然规律让清朝到了该灭亡的时候,客观规律到头了。 第二、中日两国海洋观的差异 1、陆地为主的清政府 满清八旗兵和他们的亲家——蒙古贵族一样是骑在马背上开拓疆土的勇士,他们从小学会的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驰骋,海洋对于他们是那么的遥远和神秘。恶劣的生存环境从小就铸就了他们对土地的向往和崇拜,而当他们面对比草原更为浩瀚的海洋时,就难免感到茫然与困惑。但是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却有一个名叫马汉的人提出了至今对世界仍有重要影响的“海权主义”,提出了重视海防、开发海洋资源、保护领海、建设新型海军、谋求海洋霸权等一系列相关理论,并迅速被美国、英国、日本等沿海或岛屿国家接受,近代海洋观便随之产生。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自古以来对海权和海洋的重视程度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先天的差距,五千年来,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是那么的肤浅,甚至产生了对海洋的仇视,于是就有了精卫填海的“动人”传说;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勋伟绩,康熙大帝为了对付郑氏的骚扰不是组建强大的海军,而是下了道“禁海令”,与海隔离…… 秦汉奠定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政体,历代王朝都沿着秦汉设计的政治模式,把大陆文明的因素整和的强大而有序,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大陆文明为主流的文化类型。而海洋文明虽没有被禁绝,甚至某些时代还有较大的发展,但一直处于非主流的文化状态。 当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支强大的舰队随郑和一同逝去的时候,经历了汉唐盛世后的中国真正走向了衰落(虽然中国衰落的拐点是在宋朝)。在清朝初期,

北洋兴亡史的观后感

北洋兴亡史的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小编整理的杨善洲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北洋兴亡史的观后感(一):观看电影《杨善洲》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此刻仍记忆犹新。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史记录了北洋海军建立发展及在甲午海战后全军覆没的历史。 1894,中国农历甲午年。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蒸汽铁甲大海战。这场战争惊醒了中国亿万国民,更震惊了世界。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了。曾经威震东亚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大清王朝苦心经营的万里海防轰然洞开。“将士遍洒汪洋血,浊浪滔天祭海殇。”东经123度40分,北纬39度28分。这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坐标,更是一个让国人难以释怀的历史坐标,它,就是中国黄海大东沟。甲午,120年前的甲午,这里血火海洋,壮士海殇。甲午,今又甲午,血写的历史不会抹去,回眸感伤。“甲午,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耻辱,但正是有了这肝肠寸断的耻辱,大清王朝才土崩瓦解。甲午,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觉醒,甲午战争中沉没了历史的北洋舰队,升腾的是不屈不

挠的中华海魂!勿忘国耻、知耻近乎勇,让海洋、海权、海军鼓荡起建设海洋强国的风帆,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启航!”这是主题曲《龙旗舰队》。甲午战争是我们中国的耻辱,我们不能忘掉国耻,这是我们被别的国家瞧不起,被别的国家欺负,在他们眼里,中国很弱小,我们战胜不了他们,这时,我们一定要鼓起强国的风帆,为复兴的梦想前进,这样,我们就可以强大起来,不再懦弱了。 我们的国家设备很落后,其他的国家都是很强大的,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维持海洋的安全,加强海上安全力量,建造新的炮弹鱼雷什么的,这样我们才能追上其他国家,不被他们欺负。保护海洋是最重要的,海洋是什么?它是保护中华民族的天然长城啊!没了它,就相当于没了保护罩,这样的中国是更为弱小的。我们一定要凝聚建设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的思想共识;传递强烈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建设海军、发展海军。 甲午战争是国耻,我们必须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战胜别人。想要实现复兴,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海洋观念,强化海权意识,提高保护海洋的能力,做到勿忘昨天的耻辱,无愧今天的使命。让我们为建设海洋强国和强大人民海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吧! 北洋兴亡史的观后感(二):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今天晚上开始播出一个关于甲午战争的纪录片,你应

装饰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浅析现代装饰艺术设计 2剪纸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影响探析 3从乡土文化背景探析黔北民居装饰艺术的特质性 4 商务空间中纤维艺术装饰功能意义的研究 5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室内设计情感的表达 6浅谈色彩语言中的色彩对比 7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内涵》 8室内装饰设计的功能、设计与审美》 9家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10家居环境的色彩设计初探》 11家具的绿色设计浅论 12某某的装饰艺术与地方酒店设计 13数字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发展趋势 14装饰陈设艺术在现代商业空间的应用 15浅析纤维艺术与室内环境装饰 16某某装饰艺术的美学意蕴 17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的装饰艺术发展历程 18浅谈青花及釉里红的装饰艺术 19试论中国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20家具设计的人性化思考

1居住区环境的绿色设计 2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生态化设计 3高校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 4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初探 5浅析居民小区的无障碍设计 6室内装饰织物的色彩应用 7谈儿童房设计的人性化 8谈现代家居设计风格 9谈现代家居设计元素——材质语言的设计 10用新型建材打造新农村人居环境 11浅谈陶瓷装饰艺术 12粉彩陶瓷的装饰艺术审美浅谈 13浅析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14装饰材料技术与艺术想象的综合表现思考 15某传统聚落中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某某装饰艺术为例 16论社旗山陕会馆木雕装饰艺术 17某宗祠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探析 18论室内设计中的人情味 19民居建筑空间美浅析 20材质语言在现代建筑装饰或室内外设计中的作用

1现代室内××(灯光色彩)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2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3空间的古典精神与设计的当代意境 4餐饮建筑的文化特征分析 5关于现代服装装饰艺术的探究 6漫谈黑陶艺术的工艺及其装饰 7浅谈陶瓷印章装饰艺术的特点 8建筑装饰设计中陈设艺术研究——浅析艺术品与室内设计 9浅谈斗栱的装饰艺术解析根雕的艺术装饰风格 10浅谈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与民俗文化 11一首“落后文明”的灿烂之歌——伊斯兰装饰艺术风格初探 12大理白族民居书画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13海之馈赠——新西兰鲍贝装饰艺术 14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民俗意蕴 15新疆维吾尔民居拼砖装饰艺术初探 16加拿大“装饰艺术”建筑邮票小全张 17(某石窟)卷草装饰纹样艺术特征 18某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品鉴 19我国古代装饰造型艺术的神似与形似问题研究 20浅谈紫砂的装饰艺术且饮且读

近代海军水师材料

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沈葆祯接任,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正当中国的海军建设在按部就班进行着的时候,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3000在台湾登陆“欲就此确认琉球为日本领土”,并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急派沈葆祯率“安澜”、“伏波”等舰前往台湾,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慑于清军威力,日军被迫逃离台湾。由于日本在当时仅是一个中朝大国瞧不起的落后小国,在得到了几艘外国军舰后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国,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恭庆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 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从1875年至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从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口,另又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其后由于发现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李鸿章由此转向德国订造军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徐建寅(科学家徐寿之子)和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欧洲各国访问,最后选定在德国伏尔铿 (Vulkan)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及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为保证造舰的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驻厂监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并派管轮学生陆麟清带领工匠领头黄带、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驻厂随同练习,期于船成学亦成。

旧日本海军兴亡史

日本法律文化期末论文题目:旧日本海军兴亡史 学生姓名李义杭 学号2014105138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商务英语 年级2014

摘要 旧日本海军是1872年(明治4年)至1945年(昭和20年)大日本帝国的军队组织。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战后,日本方面也称其为“旧日本海军”、“旧帝国海军”。大日本帝国海军在战败后的1947年(昭和22年)因要符合“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而解散,新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本文将简要叙旧日本海军在历次海战中的表现,揭示旧日本海军的发展。 关键词:旧日本海军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 一旧日本海军兴亡史概述 旧日本海军始创于明治维新前。“黑船事件”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历史,日本开国后,西方列强在日本倾销商品,收购原材料的同时,也将先进的军事武器和战略思想传到日本。幕府中较开明的人士认识到了学习西方武器与战略思想的必要性,他们以荷兰为师,聘请荷兰军官做教官,选拔优秀的人才向当时的海洋霸主学习现代海军战略战术,并在荷兰工程师的指导下建造新型的蒸汽战舰。3 O年代开始,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开始扩张,这严重威胁了美英等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终于逼得美英等国联手对日进行石油禁运,这掐断了日本发展的命脉,这迫使日本在1941年12月铤而走险袭击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在战争初期,日军趁美国未作充分准备之际在西太平洋大打出手,占领大量的美

英殖民地,建立了面积一个超过日本本土10倍的“大东亚共荣圈”。不过,随着联合舰队主力在中途岛和瓜岛争夺战中遭遇重创,飞机舰艇损失惨重,限于日本有限的国力,其损失远远超出补给能力,同时美军的军备建设速度加快,日本海军连战连捷的势头终于不复存在。随后,在经历了拉包尔,莱特岛,菲律宾和硫磺岛一系列失败后,1945年4月,著名的“大和”号战列舰在支援冲绳岛的“菊水一号”特攻作战中被击沉,日军舰队主力宣告覆灭,在1945年7月28日的吴港大空袭中,日军残余的大型舰艇均被击沉或击伤,日本海军彻底失去战斗力。1945年1O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部被盟军司令部改名为“第一复员省”从事日方海外战俘遣返活动,标志着称霸西太平洋近70年的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彻底覆灭。 二旧日本海军在历次海战中的表现 (1)日清战争(1894-1895) 日清战争(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终于在1894年(明治27年)8月1日正式开战,虽然在之前已经有了几次交战。9月17日,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的“黄海海战”中重创了北洋水师,中国海军舰队损失了十二艘军舰里的八艘。虽然日本海军在这次战役中获得了胜利,但是日本海军军舰无法有效的击穿中国海军的两艘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的战列舰(“定远”最终被鱼雷击沉,而“镇远”则被虏获)。此次交战让日本海军注意到了对大型战列舰和小型攻击型舰艇的需求。根据随后在1895年(明治28年)4月17日签订的“下关条约”(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群岛分别被转移到了日本政府的管辖下直到了1945年(昭和20

《北洋水师章程》

目录 北洋海军章程原文 北洋海军章程第一 北洋海军章程第二 北洋海军章程第三 北洋海军章程第四 北洋海军章程第五 北洋海军章程第六 北洋海军章程第七 北洋海军章程第八 北洋海军章程第九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一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二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三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四 总理海军衙门原奏 北洋海军章程 北洋海军章程第一 船制战船守船练船运舱附提标官弁 查海军战舰以铁甲为最,快船次之,蚊炮船为守口之用,鱼雷艇为辅助战守各船之用,至教练员弁、兵丁须有练船,转输饷械须有运船,侦探敌情须有信船,皆所以辅战船之用者,缺一不可。今北洋旧有及新购到者计镇远、定远铁甲二艘,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建、超勇、扬威快船七艘,镇中、镇渔、镇东、镇西、镇南、镇北蚊炮船六艘,免雷艇六艘,威远、康济、敏捷练船三艘,利运运船一艘,海军一枝,局势略具。然参稽欧洲各国水师之制,战舰尤嫌其少,运船太单,测量、探信各船皆未备,似尚未足云成军。 目前库藏支拙,固难遽议添购,而规划远久,造端不可不宏。拟俟库款稍充,再添大快船一艘,浅水快船四艘,鱼雷快船二艘,庶战舰可敷用。另添免雷艇六艘,练船一艘,运船一艘,军火船一艘,测量船一艘,信船一艘,合之原有者,共得战舰十六艘,雷艇十二艘,守船六艘,练运等船八艘,共大小四十三艘。以之防守辽渤,救援他处,庶足以壮声威而资调遣。今姑就现有之船舰,现用之人数,分战、守、练、运四项,订明船制等第,员弁、兵匠数目,俾有遵守。 战船 镇远钢面铁甲厚十四英寸机器实马力六千匹用人三百二十九员名委总兵管带设副管驾一员游击充帮带大副一员都司充驾驶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充鱼雷大副一员枪炮大副一员炮务二副二员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千总充舢板三副一员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等地进行的一场战争,那么你了解甲午战争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做为战败方,损失了一支实力最强的海军舰队即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北洋水师遭受全军覆没,中国的海上军事实力受到沉重的打击。北洋水师在对抗日本时,究竟输在了哪些地方呢,是武器装备还是军事管理? 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在初期时管理森严,纪律以及训练等方面都堪称一流。管理者都经过细心的选拔。但是后期,管理方面冲突越来越明显,北洋水师的纪律等方面越来越差。对于北洋水师的投资虽然巨大,但是却买不到好的纪律和管理。 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北洋水师的内部矛盾极为尖锐,内部不团结。在做事方面,权力分配的不平等。调动兵力的权力甚至光绪帝都没有。所有的人全部听从李鸿章的调遣。 在甲午战争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方面武器装备方面差距较大。虽然在人数方面,北洋水师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却大大落后于日本。当时,虽然洋务运动使得中国的生产制造等方面有了大的突破。但是,大部分的重要的机器都是靠国外进口,并不是自己国家生产,对于武器装备相对于日本还是较落后的。使甲午战争

北洋水师失败因素主要有武器装备和军事管理。纪律的败坏,内部的不团结,管理观念的落后,军费的滥用,权利的不平等都导致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失败。 甲午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日益衰败,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等领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渡。在平静一段时间后,中国又再一次爆发了战争,甲午战争。那么甲午战争的结果如何,甲午战争为何会取得这样的结果?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是一场源于日本阴谋而刻意挑起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近九个月,最终以日本胜利、中国战败为最终结果。 在鸦片战争后,虽然使得中国国力变得衰弱,但却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政府对军事上的大力投入,使得清朝军队战斗力明显变强,那么为何甲午战争仍然以中国的失败为结局呢?在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后,可以得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如下三个。 第一、对战双方对于甲午战争的准备情况不同。日本为了甲午战争的发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为此日本天皇还带头对日本的军事投入进行了捐赠,而反观中国,清政府建立了北洋舰队,以此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后开始缩减对于军事的拨款。 第二、对战双方的武器对比不同。日本为了能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在军舰的制造以及维护上投入巨大,而中国的北洋战舰年代久远,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看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看洋务运动的失败 政法学院096 张文清 2090712228 摘要: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为维护其统治的“自救”运动,并希望借此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可是到最后中日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从开始走到了它的尽头,洋务运动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本文将通过写北洋海军覆没的原因来分析这场洋务运动的失败,由此来解开一些作为远东第一水师被日本海军击败的悲剧结局的面纱。 关键字:洋务运动北洋海军宝贵财富原因悲剧结局的面纱 洋务运动,也称“自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改革运动,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最初瞩目于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后逐步到政治、文教和社会伦理等方面)增强国力,以巩固清政府的统治。“①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总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标志着洋务运动正式开始。洋务运动也从此开始了它令世人希冀和惋惜的一生。 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总纲在北洋海军覆没和洋务运动失败中的作用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提出的处理中西学关系的原则:“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②加上魏源在《海国图志》上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论断发展成后来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其后主持同光新政的洋务派官僚的中体西用思想,并且贯彻洋务运动之始终。 洋务派对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自始至终采取了坚定的甄别、遴选的审慎态度,他们对“自强”过程中学习、引进的认识,全在一个“用”字上,“他们虽然意在使国家实现富强,但却不敢提出文化、制度方面的改革,即变革国‘体’,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体’本质上是优越的”③关于“唯技术论”,李鸿章有一个十分精到的解释:“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而这个所谓的世界无人能及的“文武制度”却成为北洋海军失败的最大原因。中国当时四大海军,在管理上无一不采用封建衙门式管理,内部官僚化、贪污中饱、挥霍无度等现象严重,而且在晚清

北洋大臣

北洋大臣 北洋大臣,清代官名。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清朝末年官职设立于1870年全称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清末办理北部中国洋务的钦差大臣。1870年(同治九年)天津教案发生,工部尚书毛昶熙上奏认为,这是由于三口通商大臣无统辖地方之责,地方官不肯协助造成的。经总理衙门议复,同治帝批准,三口通商大臣改由直隶总督兼任,颁给钦差大臣关防。职掌承继三口通商大臣,又有所扩大。除对外交涉、通商、海防事务,还负责办理招商、电报、煤矿、铁路以及训练北洋海陆军、统辖海关关税等事务。第一任北洋大臣是李鸿章,专此责28年之久。王文韶、荣禄、袁世凯也先后任职。 北洋军 北洋军,是甲午战争之后,清朝为了弥补战争损失着手建立一批新式陆军,先是由胡燏棻Hu Yufen 在天津小站训练十营定武军,1895年10月,胡调任津芦铁路督办,由袁世凯继任新建陆军督办,接手定武军,后改名新编陆军,主要军官由袁世凯亲友、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淮军旧部组成。1902年改名常备军,计划辖左右两镇,后扩编为三镇。1904年加入全国新军改编(计划全国36镇),常备军扩编为六镇,改名为陆军第一镇至陆军第六镇。原则属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辖,称北洋六镇,也称北洋军。1916年袁世凯病故后因群龙无首分裂成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政府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腐朽不堪。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为了控制北洋军,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罗党羽,拼凑班底。其中最终要的有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被称为“北洋三杰” 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1898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西太后和荣禄的信任,袁世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军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外反动派的赏识。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后,担任举足轻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利用职权,竭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到1905年,北洋六镇全部练成,兵力六、七万人。随着北洋军的扩张,袁世凯和他的亲信逐渐形成了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北洋军阀。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依靠北洋军的实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一方面迫使清政府交出实权,另一方面又迫使革命党人妥协。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从此开始建立起北洋军阀对中国长达17年的反动统治。1913年,用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建立并巩固了专制独裁统治,北洋军阀的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1915年复辟帝制失败,1916年,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北洋军阀分为直、皖、奉三系,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被赶下台,1927年,直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北洋军阀对中国17年的统治结束。 北洋系”是怎样兴起的 ■晚清变局丛谈 编者按在不平等条约体系下,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仿照欧洲国际关系体制来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相对于以往的“朝贡体制”,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型。

北洋海军对中国的启示

北洋海军对中国军事的影响 北洋海军的兴衰成败,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缩影,展示了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历史经验。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建设作战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经验教训。 一、北洋海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观念发生重要变革的产物。任何军事变革,都是以军事观念的革新为先导。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的残酷现实,使清政府产生了极大震撼。中国朝野深感“夷祸之烈”以及中国“创巨痛深”。在中国国防面临着深重危机的形势下,清朝当局的军事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对北洋海军的创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出现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变局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军事自强的主张认为当今西方入侵中国的“夷人之变,为旷古所未有”,中国面临的是“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变局”,最主要的是中国国家安全受到西方国家海上侵略的严重威。对“变局”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清政府军事自强思想的提出。提出了练兵、制器,实现军事自强的主张,代表了清朝最高统治当局当时军事变革思想,激起了巨大反响。由对“变局”认识而产生的军事自强思想,是推动中国近代海军创建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军事自强思想的提出,就不可能有北洋海军的创建。 二是“师夷长技”已由鸦片战争时有识之士的呼声。随着洋枪洋炮在湘淮军中的大量使用,清朝统治当局对西方新式武器装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师夷智”以变革中国军事成为洋务派的共识。他们提出不仅要将自制和外购西方船炮作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而且要学习西方军队训练方法、军事人才的培养选拔方法等。“师夷长技”是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起点和突破口。在“师夷长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不仅向国外购买新式船炮,而且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新式海军学堂。这些,都为北洋海军的创建提供了物质条件。北洋海军成军,是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结果。 三是在对中国海防危机有了较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海陆并重的国防思想。中国万里海疆,已直接暴露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这种分析代表了清朝当局对海防形势的基本认识。据此,清政府提出:“海防诸大端,天时人事,无可再缓”,再不“切筹海防”,“后患不堪设想”。强调“御外之道,莫重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欲整顿海防,势不能不用兵轮船”,提出了“另立海军”以取代旧式水师的思想。这是清朝当局军事观念的一个重要革新。经过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开始的第一次海防筹议,清廷将海防建设提到与陆防同等重要的地位。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对中国面临着千古“变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军事自强思想、师夷长技思想、另立海军取代旧式水师的思想和实行陆海并重的国防方针的思想,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观念变革的最突出表现。这些观念的提出和付诸实践,直接推进了北洋海军的创建。 二、北洋海军的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最突出的成果。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军事自强,其实质是军事变革。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军事自强以“练兵”和“制器”为中心展开。所谓“制器”,就是外购和自制新式船炮,改进中国军队装备,实现“船坚炮利”;所谓“练兵”,一是按勇营制度改造绿营,建立“练军”。将裁留的湘淮军改为“防军”,按西法进行操练;二是创建新式海军;三是创建新式海陆军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其中,又以创建新式海军为军事自强的最重要内容。 第一,北洋海军成军和北洋海防建设成就,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状况有了明显改观。陆军中冷兵器已基本被淘汰,后装线膛枪炮取代了前装滑膛枪炮,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更新;海军新式舰船日渐增多,南洋海军和福建海军初具规模。而北洋海军成军更显示了中国军队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成果。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有“定远”、“镇远”2艘铁甲舰,“济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

北洋水师的兴衰论文

北洋水师的兴衰 摘要:作为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甚至当时被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然而装备如此精良的水师却为何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给装备远不如自己的日本最终导致全军覆灭。本文主要通过史实介绍了北洋水师的兴建、发展和覆灭,见证了北洋水师的兴衰,深刻分析了甲午战争,并对北洋水师的覆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字北洋水师创建覆灭海防 北洋水师的兴起与发展 创建背景 隆隆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不但使清王朝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而且也深深的刺痛了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以林则徐和魏源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提出向西方学习,一时间“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着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逐渐感到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改革更新;以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的兴起,他们建立了一大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这些为海军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军事基础;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侵略台湾使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所以决心加快海军的建设;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福建水师在这次战争中全军覆没。清政府在战争结束后当即下旨“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这个命令再次加快了北洋水师的建军速度。 创建过程 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 1875年5月30日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同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并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中国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期间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后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7年,在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与1887年秋驶回祖国。

历史趣闻盘点当年的北洋军阀发展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盘点当年的北洋军阀发展史 导语:民国的诞生,不得不盘点一下北洋军阀,如果不讲清楚北洋军阀,等到袁世凯撒手人寰,你就会发现,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个派系,因此在这一章里 民国的诞生,不得不盘点一下北洋军阀,如果不讲清楚北洋军阀,等到袁世凯撒手人寰,你就会发现,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个派系,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就详细扒一扒北洋军阀的家底,以便我们讲到后面可以一目了然,原来这些大佬是从这么来的。 先讲一下北洋的概念,我们以前经常会听到老一辈的人讲:下南洋,走西口,但是好像从来都没有听说过闯北洋云云,只有闯关东。但是北洋这个概念自古有之,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而为我们所熟知的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均以李鸿章为创始者,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 但凡说到“北洋系”,必然要从袁世凯在清末时的“小站练兵”说起。小站原名新农镇,距天津约六十余里,原本是荒凉之地,最初由淮军周盛传所部“盛字营”屯垦于此,其间凿川引水,经营了近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后,“盛字营”北上作战溃败,营制不再,此地便成了废垒。后来,这里又有一支新部队开拔进来,这便是长芦盐运使胡燏棻编练的“定武军”。“定武军”成立不久,胡燏棻改调卢汉铁路督办,袁世凯由此接手并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主要军官由袁世凯亲友、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淮军旧部组成。1899年编入武卫军,组成武卫右军。这批部队在八国联军之役时参加东南互保保存实力,因此不像其他武卫

记北洋水师学堂

记北洋水师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是1880年8月19日(清光绪六年七月十四日)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朝廷,于1881年8月(清光绪七年七月)正式落成的。校址选择在天津城东八里、大直沽东北的东机器局之旁。创办期由吴赞诚奉旨就任天津水师学堂的总办,因身体不佳,在学堂即将竣工时,李鸿章上奏推举吴仲翔接任天津水师学堂的总办。同年,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应李鸿章之招,自福建船政局调津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 学堂创设伊始,拟定了详细而严格的章程,对招考条件、学习期限、待遇奖惩等均做了具体规定。学堂开办一年后,学额未满,成效不很明显,招来的学生中也“少出色之才”。李鸿章将原定章程加以修改,告示于民。改后的章程重点有两条:一是提高待遇,将原定“学生月给赡银改为月给四两”。这意味着一旦谁家有学生入选学堂,即便是八口之家其生活也就有了保障。二是加重奖赏,“此间学生若果卓有成就,本大臣定当从优奏奖,破格录用。章程修改后,学堂面貌逐渐改观,入学者增多。学制为5年,为给北洋水师培养海军人才,储备技术力量,学科主设驾驶和管轮两科,即轮船驾驶和轮机管理。学堂有中外籍教习授课,英文是主科,开设的课程有地理、代数、几何、水学、热学、天文学、气候学、绘图、测量及枪炮操演、鱼雷、机械仪器使用等。每星期两天学习中文经籍,目的是“教之经俾明大义,课以文俾知论人,沦其灵明,即以培养其根本。”课程修满后学

生要上船实习,以期理论联系实际。 这个学堂,是中国北方第一所海军学校。在此毕业的学生很多成为北洋海军的骨干,不少人在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有的成为后世名人。如现代女作家冰心之父谢葆璋、民国总统黎元洪,人们熟知的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当年也曾就读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在校期间,张伯苓如饥似渴地学习近代科学知识,是该学堂驾驶科最好的学生。因受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时任学堂总办严复影响,后来走上救亡图存、开办教育之路。 天津水师学堂给北洋水师充实了许多军事技术人才。李鸿章为此欣慰:“臣于天津创设水师学堂,将以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船之本。”1884年12月21日(光绪十年十一月初五),李鸿章专上奏折,为天津水师学堂请奖。1893年(光绪十九年),天津水师学堂学制改为7年,即课堂课4年,船课3年。加大了实践的比重,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6月17日凌晨,侵略军攻陷了大沽炮台,接着将大批人马开进了天津。27日早晨,以俄军为主的一支部队,倾泻无数炮弹,创建于1868年的天津机器局随之成为战场,机器局城垣内的水师学堂连同其所在的机器局均毁于战火。失陷之际,有一位名叫宗永德的清军军官,表现了极其壮烈的牺牲精神。《天津县新志》卷十八“吏政”之四记载:候补千总宗永德“知不能守,恐火药资敌,乃挥兵卫散去,自引火药焚其库,与敌同死”。至此,一座投资巨大、苦心经营30余年的机器局和经营

【精选】酒吧毕业论文

中州大学 毕业论文院系: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姓名:季亚群 学号:201136060114 指导老师:丛永红 专业:11级古建筑绘画 完成时间:2014年5月12号 一、相关理论研究 1(酒吧的起源与文化的诞生) 在许多人斑斓模糊的记忆里,酒吧是西方都市影集中,一幅幅频繁出现的历史老照片。十七年来一直是郑州目标酒吧的老王和留学生、外国人的聚集地,看一座座繁华的都市地平线上拔地而起。酒吧也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这繁华都市炫耀展览的橱窗。然而,酒吧有着怎样的历史?它在何时出现?为何出现?又如何繁荣发展起来的? 很多事情的起源都是一个故事,酒吧也不例外。 酒吧是洋货,来自英国,法国等,这个词的本意是条、棒。原意是指一种出售酒的长条柜台,最初出现在外面附近路边小店、小客栈、小餐馆中,即在为客人提供基本的食物及住宿外,也提供使客人兴奋的额外休闲消费。随后,由于酒的独特魅力以及酿酒业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便逐渐从客栈、餐馆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销售酒水、供人休闲的地方,它可以附属经营,也可以独立经营。很多美国西部片电影里都会有这样的镜头:黄沙漫天,一人一骑飞快的驰入小镇。接着,风尘仆仆的牛仔跳下坐骑,牵着马儿走到一间小店前,把疆绳系在门口横着的木头上,然后用力推开门大步进店,留下门扇在身后来回晃悠。多数情况下,牛仔们是进去喝酒的,他们所进的店就是酒吧了。本来指的是他们系马疆绳的那根木头,大概这个名字叫着响亮,大家也就用它来称呼酒吧了。 这个酒和歌舞的盛宴将鼎盛时期的艺术之都表现的淋漓尽致,那时的中国不仅诞生浮华,还诞生文学、绘画、雕塑等

2(酒吧的发展) 酒吧的诞生和发展伴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在现代文明的揉合下,很快风靡全球。经过不断的演变与发展。酒吧,到现在已经在它的功用性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局限于人们在累了的时候来此休息,同时,也不仅仅是人们喝酒的场所。现在的酒吧,是人们精神的栖息地,是人们心情的调味品,是人们情感的避难所,是人们品味的推进剂。 几百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他们特有的酒文化和酒吧生活方式。与餐馆相比,酒吧没有一日三次进餐的时段性限制,全天候为人们提供服务。在法国、瑞士、德国和意大利,中国许多酒吧兼营便餐,一些酒吧除了供应酒水,也有各种小吃和小食品。在较繁华的商业区或老城区,酒店、酒馆、酒吧鳞次栉比,店面的装饰各不相同,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都市中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现代的酒吧不但场所扩大,而且提供的产品也在不断增加,除酒品外,还有其他多种无酒精饮料,同时也增加了各种娱乐项目。尤其是酒吧内部的装饰与设计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空间环境到氛围的营造、硬件设施、材料的高科技化,都是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迎合了不同人群的需要,使酒吧的事业也越来越庞大起来。很多人在工作饭后之余都很热衷于去酒吧消磨时光,其目的或是为消除一天的疲劳、或沟通友情、或增加兴致。酒吧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经久不衰的服务性行业。 如今,酒吧对于都市的人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了,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就像是都市人的另一个家,亲切、随意、放松而有安全感,进入了酒吧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切紧张、压力、烦恼都随之消失了。现在的都市里己不能没有酒吧,都市人不能缺少酒吧,时尚的潮流新人更离不开酒吧,人们需要在繁忙的空间里找到遗忘与沉醉的角落。 3(酒吧里的中国故事) 酿酒,饮酒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的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许多政治事件,历史典故和名人轶事都与酒密不可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在我们的国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己形成了浓厚的酒文化。 在中国郑州,酒吧被称作“目标酒吧”这种大大小小的酒吧差不多有十万个,形态各异,遍及英国、法国城市和乡村。以中国人的眼光去看,这些酒吧既似茶馆又好似古代骚站,在欧美国家所呈现的这道酒吧风景线,实实在在地代表了西方生活的内容。在以前的年代,国人们将酒吧以及与酒吧相关的所有活动,都视为糟粕。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属于西方生活非常普及而传统的文化现象― 酒吧,如今已遍布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深深地在中国扎了根,成为了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慢慢的本地人也开始涉足酒吧。只是最近这几十年来,“洋货”酒吧进入开放的中国内地,“泡吧”逐渐具备语言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不过,与寂静、悠闲、温文尔雅的咖啡馆相比,酒吧则具有节奏强劲、活跃躁动的特点;好像生来就与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它的存在是对深夜不归的默许;酒吧一开始就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