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观后感

合集下载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急需!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急需!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急需!示例文章篇一:《〈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我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哎呀,那心里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似的,可难受了。

电影里那些战舰啊,一艘艘可威风了。

咱们的北洋水师,那也是有厉害的战舰的,像镇远号、定远号。

水师里的士兵们一个个也都精神抖擞的,就盼着能在海上大显身手呢。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个时候,能像那些士兵一样保卫国家,那得多光荣啊。

我看到邓世昌他们,每天刻苦训练。

那训练的场景,就像我们在学校里为了考试拼命复习一样认真。

他们在海上操控着战舰,炮口指向远方,就好像是一群勇敢的猎人,而那些敌舰就是猎物。

可是呢,那些日本鬼子也不是好惹的。

他们的战舰也很厉害,而且他们野心勃勃的,就像一群饿狼看到了肥羊,就想把咱们的大海给霸占了。

电影里有个情节,咱们的水师缺炮弹了。

这就像一个战士上战场没带够子弹一样啊,这怎么打仗呢?我当时就特别着急,我想那些士兵肯定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那些当官的呢,有的在想办法,可有的就只知道发愁。

我就想,要是我能给他们变出好多炮弹就好了。

再看看那些士兵打仗的时候,那可真是勇敢。

邓世昌开着致远号冲向敌舰的时候,就像一只愤怒的公牛冲向敌人。

他心里肯定在想,就算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我当时眼睛都不敢眨,紧紧盯着屏幕。

我在想,他怎么就这么勇敢呢?换做是我,我能做到吗?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大英雄,他的那些士兵兄弟也都是英雄。

看完电影,我就特别生气。

那些日本鬼子太坏了,就想欺负咱们。

可是我也有点难过,咱们当时的清政府怎么就那么软弱呢?咱们的水师那么勇敢,却因为很多原因打了败仗。

这就好比一群努力干活的人,却被那些不好好干活还捣乱的人欺负了,这公平吗?我觉得不公平。

从这部电影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咱们国家要强大,就得有厉害的军队,还得有很多很多的炮弹啊武器啥的。

而且啊,大家都得团结起来,就像咱们班同学一起参加拔河比赛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要是咱们不团结,那别的国家就会来欺负咱们。

观看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观看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观看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甲午海战最悲剧,无数的烈士保家为国……"使我不得不看《甲午海战》这部电影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观看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本部影片从邓世昌、刘步蟾等清朝末年从福州船政局选出来一批少年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校说起,清朝末年,中国成为列强争相争夺的肥肉,个个都想分一块。

有海无防,任人宰割,自强派也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成立了北洋水师。

当时他们在英国皇家海军留学的时候,日本人也在怀着振兴日本的梦在那里学习,里面就有大名鼎鼎的东乡平八郎。

中国像德国船厂购买了两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船"致远号"、"镇远号",清朝水师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强的海军,让日本人羡慕嫉妒恨。

邓世昌、刘步蟾满怀希望驾驶者军舰回国,他们想中国能改变中国海军落后的局面,他们的心情是怎样大的得意 ,可是呢?在影片中,就只是为了能让老佛爷开心,吃上新鲜的荔枝,竟要用镇远号从南方送过去。

真是可笑、可悲。

同样是坐高领导人,日本天皇当得之英国刚完工的快速式新型巡洋舰,二话不说,买!经费不足就全国捐款,天皇捐出30万元,并把德国皇帝送给他的钢琴捐了出去,政府官员每人捐出工资的十分之一,举全国之力,硬是将新型的巡洋舰购买了下来。

光绪皇帝请示慈禧太后的时候,她竟然为了办她的六十大寿,挪用了经费。

正是这快速的巡洋舰,到了海战后期,双方军舰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才显示出它射速快,反应快的一面,这也是海战失败的原因之一。

光绪的一个鸡蛋要一两银子,大臣说一两银子可以买800个鸡蛋了,官员的腐败可见一斑。

由于清政府的贪污腐败,下发的海军经费,连年克扣,导致海军炮弹不足,开战时竟用的是训练弹,在战争中,射向日舰的一发炮弹直接打入了弹药库,上面的官兵闭上眼准备受死,上天真是向北洋水师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这是枚臭蛋。

甲午甲午观后感精选5篇

甲午甲午观后感精选5篇

甲午甲午观后感精选5篇120年前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覆没,开始了中国近代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

伴随着这支舰队的沉戟折沙,泱泱大国自此瓜分都剖,山河破碎,教训何其惨痛!《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

丢了魂似的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略张声势……”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甲午甲午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甲午甲午观后感1《铭记历史,振兴中华》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经120年了,历史的战火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或许人们已经开始渐渐遗忘这段屈辱历史,国仇家恨已慢慢淡化,由国防大学拍摄的大型纪录片《甲午甲午》,再一次为过着幸福安定生活的我们敲醒了警钟——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年之际,为了让官兵牢记那段屈辱史,增强官兵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我28团机务大队组织官兵观看《甲午甲午》。

观看完影片后,官兵们个个情绪高昂,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120年前的中国,大清朝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自认为日本弹丸之国永不可能有胆侵我华夏,可真是可笑之极。

一声巨响,当被清王朝认为是番薯小国的日本打进我国门的时候,可笑的清王朝却试图依靠他国调停来驳回日本的入侵,殊不知腐朽的大清帝国早已被视为他人的嘴中馋物。

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帝国,一直是世界的主宰,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然而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到了清王朝晚期,腐朽的制度麻痹了统治者们的双眼,贪图自身的享乐,缺乏忧患意识。

1867年,李鸿章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

1877年,第一批青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

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四年后,他们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组建了所谓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北洋舰队,拥有“来远”、“经远”等几十艘先进战舰。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这支让清王朝引以为豪的舰队却首战就一败涂地,最终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连战舰的遗体不被放过,被日本人拉归国做成了房屋,只留下那满是弹壳创伤的“来远”经久哭泣。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7篇_描写海的作文_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7篇_描写海的作文_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7篇导读:《甲午大海战》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后期,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带领下,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铁甲舰队大决战。

《甲午大海战》350字这天,我看了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深有感触。

电影主要讲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舰全体官兵奋力抗敌,连破敌方三艘舰船。

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击沉。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眼角湿湿的,致远舰官兵那满腔热血保卫祖国的情感打动了我。

弹尽粮绝、孤寡无助的舰船,在面临敌方围剿时,没有举手投降,没有卖国求荣,而是毅然组织了反击。

在当下社会,中国人逐渐变得麻木,只为自己而努力,从来不为国家着想。

想想都可悲!试想以后若有强敌来犯,中国该如何自卫!所以,不要让悲剧发生,从现在做起,时时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民族未来为重,有所作为而报效祖国,告慰昔日致远舰壮烈牺牲的壮士英灵!《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最近,中日关系持续恶化,那是因为中日的钓鱼岛事件所引发的。

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而钓鱼岛以及周边附属岛屿本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日本为什么侵占钓鱼岛呢?这件事情还要讲到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的甲午海战事件,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事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日本侵占了中国的许多领土、岛屿海域,当中就包括钓鱼岛,还向清政府索要大金额的赔款。

那是什么导致中国的失败呢?是因为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的军事实力较差,缺乏预见和准备不足导致的。

最后,我觉得这部片子很能反映出当前国家的状况!我们仔细想想,如果我们国家再这么腐败下去,甲午海战的场面将会重演!虽然现在中国的军事力量比当时强多了,但我们得更加努力,要抱着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态来对待。

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精选21篇)

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精选21篇)

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精选21篇)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一、甲午海战简介甲午海战指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北部东港市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爆发。

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损失惨重,退守威海卫基地。

二、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精选21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精选2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1当一声炮响震碎了人们昏睡的心,当一股黑烟蒙蔽了人们脆弱的眼,当一纸条约撕扯了人们贪婪的梦,再次观看《甲午海战》,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部关于清政府和日本的海战片。

影片中的官员,腐败无能,为一己小利置国家命运之不顾,遇事仓皇躲避,我想,他的灵魂是腐朽的,是不堪一击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连蝼蚁都不如。

而恰恰,我们要感谢那个英勇的炮手!他虽然知道私自放炮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他也知道他的这一炮不会带来决定性的结果,可是他没有犹豫,为了同伴,为了国家,毅然决然地开炮打跑了日本军队,还扯下了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屈辱的白旗。

呜呼!壮哉!那是不愿屈服的人发自心底的呐喊,那是不愿沉默的人在浴火中燃烧!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爱国将领——邓世昌。

当时两国舰队在海上交战时,敌强我弱。

邓世昌却义无反顾地驾驶者“致远号”,在海水如柱的大海中行驶,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前进,在炮火连天的海面上奋不顾身地冲向“吉野号”。

他抱着一颗“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誓死之心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我被眼前的一幕幕所震撼,心中深深地映入这个名字:邓世昌!他,是民族的英雄!北洋水师战败了,而此时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过她的60大寿,骄奢淫逸,不管苍生生死。

【最新文档】北洋水师观后感word版本 (11页)

【最新文档】北洋水师观后感word版本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北洋水师观后感篇一:北洋水师观后感《北洋水师》观后感在上周杨老师的中国近代史课上,看了《北洋水师》的电影。

公元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浩浩荡荡地向中国黄海进发。

日军“吉野号”一马当先,令日军做梦也没料到的是,马上受到北洋水师“致远号”的猛烈炮轰,“吉也号”由于吃水很浅在躲过一擦船底而过的鱼雷后,最终还是被北洋旗舰“定远号”的炮火打了个底朝天,日军一看魂飞魄散,落荒而逃。

这就是电影《北洋水师》中最为精彩的一幕。

每当看到这里,我心里的自豪感不觉油然而生。

我为那时的中国就拥有这种军舰而骄傲,更被这些士兵英勇抗战的精神而感动。

但是后来北洋水师屡屡遭重创,直至全军覆没。

但是他们没有失去作为军人的气节,作为中国人的骨气。

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邓世昌在弹尽后,撞向敌舰,被鱼雷击中后,自沉海底。

林永升最后的时候,在军舰上站立着,昂着头战死还有林泰增、杨永霖??看完北洋水师从清政府耗巨资开始打造到亚洲第一强,再到被东夷小国打败彻底覆灭的一切的一切。

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失败了我们肯定要究其原因。

第一、清政府腐败女人当权,把皇帝当成傀儡,自私自利,奢侈腐化,把大好河山糟蹋的支离破碎,民不聊生,饿殍满地,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还挪用买巡洋舰的军费。

上奢则臣贪,大小官员为了私利,对上逢迎巴结,对下横征暴敛,“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从而直接导致民风败坏,用鸦片削弱中国人体质,难道清政府是瞎子吗?难道我们的同胞都是傻子吗?也许是我们的同胞对清政府失望变绝望,而又无力改变现实通过消极堕落发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慨呢?不过自然规律让清朝到了该灭亡的时候,客观规律到头了。

第二、中日两国海洋观的差异1、陆地为主的清政府满清八旗兵和他们的亲家——蒙古贵族一样是骑在马背上开拓疆土的勇士,他们从小学会的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驰骋,海洋对于他们是那么的遥远和神秘。

北洋水师读后感

北洋水师读后感

北洋水师读后感读完北洋水师的故事,那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又难受又憋屈。

北洋水师刚组建的时候,那可真是风光无限啊。

那些战舰往海上一摆,感觉就像海上的霸主一样。

像“定远”“镇远”这样的铁甲舰,在当时那就是超牛的存在,感觉就像海上的超级英雄。

我就想啊,这要是出海溜达一圈,不得把那些个外国海军吓得屁滚尿流。

可是呢,后来的发展真是让人忍不住想骂人。

首先是内部的问题,这就好比一个球队,里面的队员互相扯后腿。

那些个官员贪污腐败,把用来买炮弹、维护战舰的钱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这就像你给了一个战士一把绝世宝剑,却舍不得给他好的剑鞘,还不给他磨剑的石头,这剑能锋利吗?战舰的装备得不到更新,炮弹还不够,这就像上战场只带了半袋子弹一样,心里能不虚吗?再看看人家日本那边,一门心思地发展海军,勒紧裤腰带也要把海军搞起来。

而咱们这边呢,还在各种内耗。

这就像两个人赛跑,一个人专心跑步,一个人还在路边采野花,结果能好才怪呢。

黄海海战的时候,北洋水师的将士们那是真的英勇啊。

邓世昌驾驶着“致远”舰冲向敌舰的时候,我感觉热血都要沸腾了。

这就像一个孤胆英雄,明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但是为了心中的信念,毫不犹豫地就冲上去了。

那些个士兵们在战舰上奋勇作战,没有因为装备不如人家就退缩,就像一群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顽强。

可是光有勇气有啥用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炮弹打不出去,或者打出去没威力,就只能干瞪眼。

北洋水师的覆灭,不仅仅是一支舰队的消失,更是一个大国海洋梦的破碎。

它就像一个警钟,一直在我耳边响着。

它告诉我,不管你有多强大的外表,如果内部烂透了,那也只是个纸老虎。

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不进则退,你要是不努力发展,别人就会超过你,还会骑到你头上欺负你。

现在想想,真的希望历史能重新来过,希望北洋水师能有不一样的结局。

不过呢,它的故事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重视国防建设,要团结一心,不能重蹈覆辙。

这就像我们玩游戏,前面的人因为一个错误被团灭了,后面的人就得吸取教训,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这样才能走向胜利。

【优质】北洋水师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 (11页)

【优质】北洋水师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北洋水师观后感篇一:北洋水师观后感《北洋水师》观后感在上周杨老师的中国近代史课上,看了《北洋水师》的电影。

公元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浩浩荡荡地向中国黄海进发。

日军“吉野号”一马当先,令日军做梦也没料到的是,马上受到北洋水师“致远号”的猛烈炮轰,“吉也号”由于吃水很浅在躲过一擦船底而过的鱼雷后,最终还是被北洋旗舰“定远号”的炮火打了个底朝天,日军一看魂飞魄散,落荒而逃。

这就是电影《北洋水师》中最为精彩的一幕。

每当看到这里,我心里的自豪感不觉油然而生。

我为那时的中国就拥有这种军舰而骄傲,更被这些士兵英勇抗战的精神而感动。

但是后来北洋水师屡屡遭重创,直至全军覆没。

但是他们没有失去作为军人的气节,作为中国人的骨气。

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邓世昌在弹尽后,撞向敌舰,被鱼雷击中后,自沉海底。

林永升最后的时候,在军舰上站立着,昂着头战死还有林泰增、杨永霖??看完北洋水师从清政府耗巨资开始打造到亚洲第一强,再到被东夷小国打败彻底覆灭的一切的一切。

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失败了我们肯定要究其原因。

第一、清政府腐败女人当权,把皇帝当成傀儡,自私自利,奢侈腐化,把大好河山糟蹋的支离破碎,民不聊生,饿殍满地,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还挪用买巡洋舰的军费。

上奢则臣贪,大小官员为了私利,对上逢迎巴结,对下横征暴敛,“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从而直接导致民风败坏,用鸦片削弱中国人体质,难道清政府是瞎子吗?难道我们的同胞都是傻子吗?也许是我们的同胞对清政府失望变绝望,而又无力改变现实通过消极堕落发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慨呢?不过自然规律让清朝到了该灭亡的时候,客观规律到头了。

第二、中日两国海洋观的差异1、陆地为主的清政府满清八旗兵和他们的亲家——蒙古贵族一样是骑在马背上开拓疆土的勇士,他们从小学会的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驰骋,海洋对于他们是那么的遥远和神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水师》观后感
在上周杨老师的中国近代史课上,看了《北洋水师》的电影。

公元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浩浩荡荡地向中国黄海进发。

日军“吉野号”一马当先,令日军做梦也没料到的是,马上受到北洋水师“致远号”的猛烈炮轰,“吉也号”由于吃水很浅在躲过一擦船底而过的鱼雷后,最终还是被北洋旗舰“定远号”的炮火打了个底朝天,日军一看魂飞魄散,落荒而逃。

这就是电影《北洋水师》中最为精彩的一幕。

每当看到这里,我心里的自豪感不觉油然而生。

我为那时的中国就拥有这种军舰而骄傲,更被这些士兵英勇抗战的精神而感动。

但是后来北洋水师屡屡遭重创,直至全军覆没。

但是他们没有失去作为军人的气节,作为中国人的骨气。

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邓世昌在弹尽后,撞向敌舰,被鱼雷击中后,自沉海底。

林永升最后的时候,在军舰上站立着,昂着头战死还有林泰增、杨永霖……
看完北洋水师从清政府耗巨资开始打造到亚洲第一强,再到被东夷小国打败彻底覆灭的一切的一切。

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失败了我们肯定要究其原因。

第一、清政府腐败
女人当权,把皇帝当成傀儡,自私自利,奢侈腐化,把大好河山糟蹋的支离破碎,民不聊生,饿殍满地,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还挪用买巡洋舰的军费。

上奢则臣贪,大小官员为了私利,对上逢迎巴结,对下横征暴敛,“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从而直接导致民风败坏,用鸦片削弱中国人体质,难道清政府是瞎子吗?难道我们的同胞都是傻子吗?也许是我们的同胞对清政府失望变绝望,而又无力改变现实通过消极堕落发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慨呢?不过自然规律让清朝到了该灭亡的时候,客观规律到头了。

第二、中日两国海洋观的差异
1、陆地为主的清政府
满清八旗兵和他们的亲家——蒙古贵族一样是骑在马背上开拓疆土的勇士,他们从小学会的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驰骋,海洋对于他们是那么的遥远和神秘。

恶劣的生存环境从小就铸就了他们对土地的向往和崇拜,而当他们面对比草原更为浩瀚的海洋时,就难免感到茫然与困惑。

但是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却有一个名叫马汉的人提出了至今对世界仍有重要影响的“海权主义”,提出了重视海防、开发海洋资源、保护领海、建设新型海军、谋求海洋霸权等一系列相关理论,并迅速被美国、英国、日本等沿海或岛屿国家接受,近代海洋观便随之产生。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自古以来对海权和海洋的重视程度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先天的差距,五千年来,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是那么的肤浅,甚至产生了对海洋的仇视,于是就有了精卫填海的“动人”传说;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勋伟绩,康熙大帝为了对付郑氏的骚扰不是组建强大的海军,而是下了道“禁海令”,与海隔离……
秦汉奠定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政体,历代王朝都沿着秦汉设计的政治模式,把大陆文明的因素整和的强大而有序,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大陆文明为主流的文化类型。

而海洋文明虽没有被禁绝,甚至某些时代还有较大的发展,但一直处于非主流的文化状态。

当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支强大的舰队随郑和一同逝去的时候,经历了汉唐盛世后的中国真正走向了衰落(虽然中国衰落的拐点是在宋朝)。

在清朝初期,
郑成功收复台湾,施朗率清军攻占台湾统一中国,这时的中国海军虽然在舰船的吨位、火炮的数量威力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欧洲,但还有一定战斗力。

可惜,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只重视塞防,不重视海防,只重视陆军,不重视海军,经过和日本几百年的战争后没有一个统治者想到要彻底消灭日本永除后患,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在近代,中国海军都很弱,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海军,基本上都是有海无防,以至于中国的大门就是被侵略者从海上打开。

2、四面环海的日本
由于地形狭窄,岛国日本的防御纵深十分短浅。

历史上日本一直努力建设超出其四个主岛的岛屿防御体系,来保障其海上和本土的安全。

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这种通过夺岛来增强军事防御力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对岛屿的拥有权是日本海洋国土观的核心。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环抱的岛国,由3000多个岛屿组成。

日本列岛向北延伸与千岛群岛相接,向南依次排列着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犹如一条由岛屿组成的链条,横亘在亚洲大陆东侧,将亚洲与太平洋隔开,这就是地理上常说的“第一岛链”,这种岛链把大陆与大洋隔开的地理形势在全球独一无二。

若以台湾岛为中心,日本诸岛处在“第一岛链”的北半段,恰好将东亚大陆环绕。

在“第一岛链”以东是“第二岛链”,日本对构成第二岛链的硫黄列岛和小笠原群岛拥有主权。

由于日本列岛位于中国、俄罗斯、美国三个大国的结合地带,这种地理形势使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日本自身拥有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恰似两道大门,扼守着中国东进太平洋和美国西向进入东亚的通道,同时其“第一岛链”北端的千岛群岛还是警戒、阻滞俄罗斯舰队南下的前哨阵地。

这种天生的地理优势。

所以很明显:两国的军事防守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中国似乎缺少了对海战的主动积极性,而当时的日本正是这么一条强势军事战略。

北洋舰队说是清政府的海军,还不如说是李鸿章私人舰队。

只听命于李鸿章一人。

而私人拥有军队不是用来打仗的,军队只是一个实力的象征,你有多大的实力你就可以拥有多大的官职、享受多大的特权、获得多大的利益。

所以李鸿章多少有点想保留实力,后来觉悟的太晚,想从别人那里调兵也无济于事了。

所以军队的训练、战略战术、武器更新保养、战斗意志……什么都不重要了,只要有规模,能唬住人就可以了。

到了后来的官僚主义的北洋舰队,真只是纸老虎而已。

北洋舰队一开战就是采用舰头对敌的雁行阵,优势:减少被敌人火力击中的概率。

缺点:只有舰首火炮可以射击,火力仅有三分之一能发挥。

原因:只想保命,不想作战。

旗舰首次开炮,就震垮舰桥,导致统帅丧失指挥能力,简直荒唐透顶。

说明:旗舰可能是糊的、旗舰的火炮从来没有使用过,或者几乎没用过。

导致海战后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传达战争旨意。

最后,北洋水师败于日本舰队已经是一个无法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

我们应该从这样的历史事件中考虑到的自身,以及当今中日关系不和谐的国情。

承认落后,接受失败,勇于变革,善于学习,开放创新,才会更进一步。

108026013 教育技术学牟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