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向一、哲学的涵义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2.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2.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不同回答决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的回答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注:1.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2.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要判断其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产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③理论来源: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 2.△注:1.这三者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
第1 页共5 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人生价值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人生价值观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人的价值与评价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导向作用
【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重要向导,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拆解】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评价与行为);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关系】立足实践,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
【依据(如何)】①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价值创造与实现
【原理】人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求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第1 页共3 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遵循规律,同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拆解】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③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第1 页共6 页。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学习文档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①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并非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和反映世界观。
③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具体科学则研究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2)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6、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划分依据和基本观点是什么①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划分依据(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3)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哲学上的两大对立: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后者具有从属意义,附属于前者的哲学体系。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1)【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理内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尊重客观规律(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K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2)、K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联系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联系观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拆解】
第1 页共4 页。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144页ppt)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
2、为什么 (1)哲学依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 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 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2)现实意义 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 1、是什么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 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提示】 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从主观出 发有三种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 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认识;是——规 律。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 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
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一)客观规律 1、什么是规律?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提示】规律与规则、定律的区别 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定律是对规律 的反映,两者都是主观的东西(有正误之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向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涵义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世界观哲学区别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形成自发形成人人都有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不是人人都有特点零散的朴素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联系①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②哲学不等于世界观。
关键看世界观是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3.哲学与具体科学a区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共性进行概括和升华的一门学问,从中抽取出别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b: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岐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岐,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第五课)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物质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固有属性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和存在方式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是运动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物质运动是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有规律的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方法论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意识的本质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存在,形式是主观的。
)人能够能动地意识活动有目的性意识★意识的作用认识世界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原理+重要性)怎么样?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原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原理、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方法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与唯一特性A(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注意点:从中可看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具有可知性。
)2、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1)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b(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b(1)区别:含义不同(略)。
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c(1)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注:在题中运用时,常把第5、6条结合起来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7、如何理解意识本质?b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8、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9、意识的能动作用c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0、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1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c(1)是什么?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原理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3)怎么办?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探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2、实践的含义和特点b(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1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4、真理的含义和最基本的属性a(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及方法论b(1)原理: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因此,人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同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16、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原理及方法论b(1)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或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