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木偶戏介绍

合集下载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Chinese traditional puppetr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one of the most famous forms is the Zhangzhou Budai Wooden Puppetry. This traditional art form originated in Zhangzhou, a city in Fujian Province, and has been entertaining audiences for centuries.中国传统木偶戏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形式之一便是漳州布袋木偶戏。

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福建省的漳州市,已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娱乐观众。

The Zhangzhou Budai Wooden Puppetry is named after the character "Budai," who is a legendary figure known for his laughter and happiness. The puppets used in this form of puppetry are carefully crafted from wood and have intricate designs, making them unique and beautiful.漳州布袋木偶戏以角色“布袋”命名,布袋是一个以笑声和幸福闻名的传奇人物。

这种木偶戏使用精心制作的木偶,设计精美独特,十分美丽。

The performance of Zhangzhou Budai Wooden Puppetry involves intricate movements of the puppets, accompanied by the music anddialogue provided by the puppeteers. The stories told through this art form often revolve around historical events, legends, and moral lessons, making it both entertaining and educational for the audience.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表演涉及木偶精妙的动作,伴随着木偶师提供的音乐和对话。

漳州民俗文化

漳州民俗文化

东山歌册
东山歌册又称“闽南语歌仔册”“闽南语歌册”“歌仔簿”,是自明 朝从广东潮州传入,用潮州闽南语方言编写的,原名“潮州歌册”。其曲 调在民间歌手的演唱中不断擅变,渐渐地被同化成别具海岛风味的“东山 歌册”且代代相传,沿袭下来。
东山歌册的说唱者多为妇女,是旧时代东山妇女的生活教科书和学习 文化知识的课本。内容以诗叙事,故有人称歌册是“长篇方言叙事诗”, 如《杨令婆》《薛丁山征西》《穆桂英挂帅》等。
2009建 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Ⅷ-62。
早在明清时期,生活在闽台等地农村乡间的民众就利用仙草茎加水熬 煮,加米汤制成仙草(闽台俗称:田草)或用茎叶熬成仙草茶,作为盛夏 解暑的清凉饮料。
康熙末年,第十五世詹时谨携夫人梁氏开垦台湾彰化永靖,将从家
2009年5月31日,“漳州哪吒鼓乐”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 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Ⅱ-8。
漳州哪吒鼓乐是源自民间信仰的一种吟唱表演仪式,明代从道教圣地 山西闾山传入漳州,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谢谢观看
2005年10月31日,“傩舞(浦南古傩)”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23日,“傩舞 (浦南古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7。
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片仔癀牌片仔癀是蜚声中外的名贵中成药,是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 限公司独家生产的中成药锭剂,其处方、工艺均属国家绝密级秘密,是国 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它原是明朝太医的秘方,后太医出家,来到较为安 定的闽南漳州璞山寺当和尚,他根据宫廷秘方研制出的一种特效退黄、消 肿的良药,为一方百姓解除了许多病痛,深得百姓信赖。因其外形成条索 状,使用时,切一薄片内服或外敷,片刻见效,故称“片仔癀”。

木偶戏

木偶戏

提线木偶
铁枝木偶
4
布袋木偶
01
杖头木偶
概要
又称托棍木偶,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住杆, 双手为侧杆,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 其动作。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收相 连)进行表演,有的为三根杆,根据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
内操纵
“内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便于表演戏曲程式, 动作灵活,栩栩如生。
晒干后烘烤定型,再涂上防水的颜料,按 照不同的角色身分,画成各种人物的脸谱 ,演出时穿戴上不同的装束,就成为一个 个活灵活现的戏曲人物。
戏班演出时先要搭建舞台,台上铺着草席,操纵木偶的人
盘膝而坐。坐在台上正中的人,一般是资历较浅的艺人,叫中
剧,左侧的人,叫副剧,是操纵偶人的第二把手,位于台上右 侧的,叫正剧,是戏班的核心人物。现在潮州一带流行的方言
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 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和提线木偶、杖 头木偶两种木偶戏相比,布袋木偶戏中木偶的 动作更加节奏明快,迅捷有力
THANKS
最早的铁枝木偶是从纸影戏发展而来的,艺人们操纵偶像在透明的
箱子里面表演,方法上与皮影戏大致相同,所以称为阳窗纸影。
20世纪初,潮州一带的铁枝木偶戏班纷纷参照当时的戏剧舞台,
改用绣帘作为幕布,台上再摆上小桌子、小道具用于表演,偶身也改 用木头削制,曲调改唱潮剧曲目,至此潮州木偶戏就初步形成了。
制作:铁枝木偶的偶头使用红泥塑成,
木偶戏
历史地位
木偶戏,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资源,历史悠久,在各地民间 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以淳朴的艺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 艺,生动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霹雳布袋戏简介1

霹雳布袋戏简介1

9
操偶图片
20出场诗 出场诗通常由“四句”五言或七言古诗 出场诗通常由“四句” 所组成的闽语“念白” 所组成的闽语“念白”。 例子:剑君十二恨, 例子:剑君十二恨,南风不竞
2012-1-7
5
幽梦影
清 张潮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 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 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 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 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 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 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 石天外曰: 予另有二恨: 毒……石天外曰:‘予另有二恨:一曰 石天外曰 才人无行,二曰佳人薄命’ 才人无行,二曰佳人薄命’。
2012-1-7 8
神道:如财神,三仙, 神道:如财神,三仙,另外还有其 专门主角类别的东海龙王, 专门主角类别的东海龙王,闻太师等神 明道士等。 明道士等。 精怪:如牛头马面。 精怪:如牛头马面。 杂角:指的是跑龙套的角色。 杂角:指的是跑龙套的角色。如老 和尚,小沙弥。 和尚,小沙弥。
2012-1-7
霹雳经历剧集列表 霹雳经历剧集列表
竞争1985~19901991~19951996~2000霹雳金光 ~ 竞争 ~ ~ 霹雳金光 霹雳眼 霹雳至尊 霹雳孔雀令 霹雳剑魂 霹雳异数 霹雳劫 霹雳天阙霹雳紫脉线 霹雳烽云 霹雳天命 霹雳狂刀 霹雳王朝 霹雳幽灵箭第一部霹雳外传之叶小钗传奇 霹雳幽灵箭第二部 霹雳英雄榜 霹雳烽火录 霹雳风暴 霹雳狂刀之创世狂人 霹雳雷霆 霹雳英雄榜之江湖血路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一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二2001~20052006~2010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二 ~ ~ 2011至今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 至今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 霹雳图腾 霹雳异数之龙图霸业 霹雳封灵岛 霹雳兵燹 霹雳刀锋 霹雳异数之万里征途 霹雳九皇座 霹雳劫之阇城血印 霹雳劫之末世录 霹雳皇朝之龙城圣影 霹雳剑踪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2霹雳奇象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 霹雳奇象 霹雳谜城 霹雳皇龙纪 霹雳皇朝之铡龑史 霹雳开疆纪 霹雳神州 霹雳神州之苍玄泣 霹雳神州之天罪 霹雳天启 霹雳震寰宇之刀龙传说 霹雳震寰宇之龙战八荒 霹雳震寰宇之兵甲龙痕 霹雳经武纪之枭皇论战 霹雳兵燹之圣魔战印

漳浦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

漳浦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

漳浦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漳浦位于福建沿海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

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漳浦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和技艺。

本文将介绍漳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龙船、霞美木雕和木偶戏。

龙船是漳浦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龙船起源于古代的捕鱼活动,是一种船体上装饰有龙头和龙尾的木船。

龙船的龙头通常是准备给神龙打捞东西的,龙尾则象征着“年年有鱼”之意。

龙船制作非常精细,需要使用特殊的木材和工具。

制作龙船的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龙船常常在传统的节日和庆典上使用,例如农历七月的中元节和新年。

霞美木雕也是漳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霞美木雕起源于明朝时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霞美木雕的特点是精美细致、栩栩如生。

它们常常用于装饰房屋和家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制作霞美木雕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使用传统的工具和技术,手工雕刻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木雕师傅需要对木材的纹理和结构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把每一件作品做得完美。

木偶戏是漳浦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戏起源于宋朝,已有千年的历史。

木偶戏是通过人手操作木偶,来表演故事和传达情感。

在漳浦,木偶戏常常被用于故事讲述和传统庆典。

木偶以绣球为头部,塑料泥为身体,手工制作的服装和道具增加了戏剧的艺术效果。

演员们通过操作木偶的头部、手臂和腿脚,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作。

木偶戏有很高的艺术和娱乐价值,经常在漳浦举办的文化活动中表演。

总的来说,漳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体现了这个地方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龙船、霞美木雕和木偶戏是漳浦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每一个都代表着该地区深厚的传统和技艺。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漳浦的独特文化。

布袋戏

布袋戏

剑之初
武君罗喉
千叶传奇
灵狩缎君衡
深海主宰龙戬
霹雳布袋戏经典组织-红冕七元
氐首赨梦
赪手奎章千玉屑 赦天琴箕
赤王鬼方赤命
赮毕钵罗
赩翼苍鸆
赯子虚澹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魔神邪鬼
佛业双身
天蚩极业 爱祸女戎
太学主
魔佛波旬
弃天帝
人殊越骄子
鬼梁天下
天魔茧夔禺疆
霹雳布袋戏经典组织—魔吞不动城
霹雳布袋戏经典虚拟组织。 魔吞不动城, 是以城主麒麟星(素还真、一线生)为最高领 导,目的为维护武林和平,实现黑暗救赎为目的 。并以魔吞不动城为据点,发出策鬼令,策天下 万鬼,吞各方邪秽。内 部分为十二宫,有着十二张圣兽异谱,每张圣兽 异谱皆有属于自己的魔吞战将。同时他们以圣兽 异谱来隐藏身份,进行魔吞不动城的任务。每当 魔吞十二宫现身出招时,代表自身的图腾便会顺 势而出。圣兽异谱不仅代表每名武将属性的独特 ,也彰显出魔吞不动城的崇高神秘。
这 是 我 本 命
刀 笔 仪 刑 太 史 侯 鲲尘千古靖沧浪
海 枯 石 沉 忧 患 深
学 门 无 书 平 如 蘅 央森
北 窗 伏 龙 曲 怀 觞
千 载 明 道 玉 离 经 隐锋深鸣邃无端
云 天 望 垂 墨 倾 池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佛门先天
天 之 佛 楼 至 韦 驮 地 之 佛 蕴 果 谛 魂
年华不染裳璎珞
帝释九天玄尊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御天五龙
天尊皇胤 (醉饮黄龙)
炽焰赤麟
(刀无极)
碧眼银戎(天刀笑剑钝)
紫芒星痕(漠刀绝尘)
邪影白帝(疯刀啸日猋)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顶尖高手
北 冽 鲸 涛 擎 海 潮 枫 柚 主 人 慕 容 情

布袋戏万物起源

布袋戏万物起源

布袋戏万物起源摘要:1.布袋戏的起源与历史2.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特点3.布袋戏的流布地区与传承4.布袋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创新5.布袋戏的文化价值与意义正文:一、布袋戏的起源与历史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 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

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流传。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

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二、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特点布袋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单人表演、双人表演和多人表演等。

表演者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的灵活操作,使布偶做出各种生动的动作,同时配合唱腔、念白和音乐,呈现出丰富的戏剧效果。

布袋戏的特点在于其戏偶和表演方式,戏偶为布制,轻便易操作,表演者可以随时变换戏偶的动作和表情,让观众感受到戏剧角色的喜怒哀乐。

此外,布袋戏的表演还具有幽默诙谐、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受观众喜爱。

三、布袋戏的流布地区与传承布袋戏主要流传于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

在这些地区,布袋戏被誉为民间艺术瑰宝,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布袋戏的传承主要依靠家族和师徒关系,一代代地传下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布袋戏也逐渐走进了学校和社区,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四、布袋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创新在现代社会,布袋戏面临着观众减少、传承困难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布袋戏开始尝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使用LED 屏幕、音响设备等现代化设备,提高布袋戏的视听效果。

此外,一些布袋戏表演者还尝试将布袋戏与现代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新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五、布袋戏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布袋戏作为中国传统地方戏剧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论文摘要漳州木偶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潮流和现代多元化文化元素的冲击下,漳州木偶剧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本文针对漳州木偶戏展开研究,首先概述了漳州木偶剧,然后对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及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漳州木偶,表演形式,木偶造型,现状,发展出路目录论文摘要 (I)一. 绪论.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二)研究内容 (1)(三)研究方法 (2)二. 漳州木偶剧概述 (3)(一)漳州木偶剧源流 (3)(二)漳州木偶剧表演形式和木偶造型 (3)三. 漳州木偶剧的现状与发展出路分析 (4)(一)漳州木偶剧现状分析 (4)(二)漳州木偶剧发展出路建议 (4)四. 结束语 (5)参考文献 (6)致谢 (7)闽台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独特区域,其传统民间艺术更加独特,而闽台民间艺术又以漳州民间艺术最具代表性。

漳州地势险峻,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古时称为“痒羞之地”“、核查荒之乡”。

由于人们生存条件艰苦,祸福难料,因而“敬天礼神,崇鬼尚巫”之风盛行。

古老神秘的傀儡戏在漳州民间非常广泛,木偶艺术极盛,每到年节时,就有很多傀儡戏表演,这使得漳州木偶艺术成为闽台地区民间艺术的代表。

一. 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古代把木偶称为傀儡、魁儡或窟儡。

木偶最初用于丧葬演乐的演具,木偶戏在汉末进入宾婚嘉会,唐代木偶戏发展到了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宋代木偶戏空前兴盛,演木偶的“瓦肆勾栏”很多,木偶头的雕刻技巧亦惟妙惟肖。

元、明、清代木偶戏均很流行,并由福建省向东南亚和台湾等地流传。

木偶戏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是民间艺术的主流,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艺术魅力活跃在民间艺术的舞台上。

福建漳州木偶可谓是木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1-2]。

近年来,由于社会潮流和现代多元化文化元素的冲击,漳州木偶剧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本文针对当下漳州木偶剧的现状来研究其处于困境的原因,并寻求发展出路,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glove puppet shows
The glove puppetry is a type of opera using cloth puppets that originated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in Quanzhou or Zhangzhou of China’s fujian province, and historically practised in Quanzhou,Zhangzhou, the Guangdong region of Chaoshan, and other parts of southern China.the puppet’s head uses wood carved into the shape of a hollow human head, but aside from the head,palm,and feet ,which are made of wood, the puppet’s torso and limbs consist entirely of cloth costumes.At the time of the performance, a gloved hand enters the puppet’s costume and makes it perform.In previous years the puppets used in this type of performance strongly resembled”cloth sacks”,hence the name,which literally means “cloth bag opera”.
Glove puppetry performances, simiar to some type of Chinese opera, are divided into a first half and a second half show. During the first half,known as the “show platform”,the audience is shown a demonstration by a master puppeteer on the stage. The second half consists of the puppet master, the orchestra, and spoken parts.Several key points of a show to be appreciated include:r
Dexterity of the master puppeteer’s manipulation of the puppet
The accompaniment of the orchestra
The poetic spoken parts of the voice actors.
In 2006,zhangzhou glove puppet show was recored in the list of intangile cultural matierial list.
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傀儡戏剧种之一。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漳州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集各艺术门类的特点,丰富、修饰、体现布袋木偶戏的内涵。

从宋朝开始,布袋木偶戏已经生存了上千年,它以淳朴的艺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艺,生动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今天的《唐风宋韵》就向您介绍这一历史悠久的掌上艺术--布袋木偶戏。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

中国的布袋木偶戏木偶戏汉朝时期就在民间出现,到了唐宋时代,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

如今,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尤其是逢年过节时,木偶戏仍然是主要的观赏娱乐项目之一。

现代木偶戏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三种。

布袋木偶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木偶戏"。

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

和提线木偶、杖头木偶两种木偶戏相比,布袋木偶戏中木偶的动作更加节奏明快,迅捷有力。

在漳州木偶剧团,团长吴光亮边示范边向我们讲解布袋木偶戏的具体操作:"一般象这种布袋木偶的表演,一个人可以同时演两个木偶,左手一个右手一个。

木偶头套在食指上,是表演头部的,另外三个指头是套一个手,大拇指套另外一个手,大拇指同样还要管头部的一些
转动。

腿的动作基本上也是靠手去操作。

我们手掌的腕就是木偶的腰部,手的上臂就形成了一个木偶表演的很完整的造型,现在一个脚要动起来,走路这么一抬这么一抬。

"
传统的布袋木偶戏根据表演的乐调、词调与戏路划分,可以分为南、北两种不同的流派,它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音乐唱腔和表演风格上。

南派盛行于泉州地区,唱的是南调,也就是傀儡调,表演上采用梨园戏做派;而漳州的布袋戏则归属于北派,唱的是北调,如昆腔、京调等,表演上采用的是京戏做派。

现如今,随着布袋戏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融合,南北两派的界限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

现在的漳州人提起对布袋木偶戏的普遍印象,已经不再是过去搬张小板凳到庙口搭设的木制彩楼下,引颈翘首看着演员们拿着手掌般大小的布袋戏偶,上演着三国演义等传统剧目。

如今的布袋木偶戏,不仅题材更加宽广,形式也更加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