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木偶的制作

合集下载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Chinese traditional puppetr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one of the most famous forms is the Zhangzhou Budai Wooden Puppetry. This traditional art form originated in Zhangzhou, a city in Fujian Province, and has been entertaining audiences for centuries.中国传统木偶戏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形式之一便是漳州布袋木偶戏。

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福建省的漳州市,已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娱乐观众。

The Zhangzhou Budai Wooden Puppetry is named after the character "Budai," who is a legendary figure known for his laughter and happiness. The puppets used in this form of puppetry are carefully crafted from wood and have intricate designs, making them unique and beautiful.漳州布袋木偶戏以角色“布袋”命名,布袋是一个以笑声和幸福闻名的传奇人物。

这种木偶戏使用精心制作的木偶,设计精美独特,十分美丽。

The performance of Zhangzhou Budai Wooden Puppetry involves intricate movements of the puppets, accompanied by the music anddialogue provided by the puppeteers. The stories told through this art form often revolve around historical events, legends, and moral lessons, making it both entertaining and educational for the audience.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表演涉及木偶精妙的动作,伴随着木偶师提供的音乐和对话。

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

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

想具体 其一 , 汉代说 。据 《 乐府杂 录》 记载 .……汉高祖在平城 为冒顿 所围。 这无疑是一篇对 中国木偶 艺术研 究颇 具价 值 的文章,其 中 “ “ 之初,既因于乃雕 乃斫 ,及抱材 而至,孰知 其为栋为梁 ”就 是对当 其城一面, 即冒顿妻阏氏兵, 强于三面。 垒中绝 食。 陈平访 知阏氏妒忌, 即造木偶人 ,运机关舞于 陴问,阏氏望见 ,谓是生人 。虑下其城 冒 时木偶雕 刻的明确说 明。虽然他 所看到 的是其 家乡福州 的木偶 戏, 顿 必纳妓 女,遂退 军。 2 ”[9这是 关于汉初木偶运 用的记载 ,漳州木 依 据文化传播 的规律 ,在唐末前 ,木偶雕刻及 木偶 戏就应该流传 到 1 偶表演艺人们为了说明 自己的木偶承继 西汉 ,在这个故 事的启迪 下, 了漳 州 。 创编了汉代木偶的新故事。漳州提线 木偶戏‘ 相公爷” 踏棚头唱段 中,
至今尚有自古传下的唱词 : 欲 问傀儡何 人制 ,汉时陈平造出来” “ ,
唱的就是这段 古老的传说 。这 些口口相 传的古老唱词 ,不仅 反映了 儡这一事 实。在这 些传记、传说及相关诗词歌 赋的文字记载 中,虽
史料上明确有载 关于漳州木偶 的,是在 宋代。宋代 经济繁 荣, 人 民生活稳定 ,市井文化 发达 ,木偶 戏更是 盛极-B ,漳州也是如 t .
美术史论
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
O r n o an zh i fZh g ou Pupp t gi e
Ca vn ig i F j n r ui n a
◇洒玉 波 S u o a b Y
漳 州地 处福 建的东南端,是闽南文化 的主要发源地 之一,拥有 这片古老 的土地 焙下了璀璨的印记。漳州人 文荟 萃,文化 昌盛,在
在 唐代,城市繁荣 , 经济发 达,人文荟萃,木偶 除了 出之外 , 演 还 出现于生活 的各个领 域,制作技艺 的高超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 些 文人还 为这 些木偶 吟诗作 赋, 明皇杂录 》就 记载 唐玄宗作 《 《 傀 儡吟》七绝 :刻木牵线做 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 须臾弄 罢寂无事 ,

漳浦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

漳浦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

漳浦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漳浦位于福建沿海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

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漳浦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和技艺。

本文将介绍漳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龙船、霞美木雕和木偶戏。

龙船是漳浦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龙船起源于古代的捕鱼活动,是一种船体上装饰有龙头和龙尾的木船。

龙船的龙头通常是准备给神龙打捞东西的,龙尾则象征着“年年有鱼”之意。

龙船制作非常精细,需要使用特殊的木材和工具。

制作龙船的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龙船常常在传统的节日和庆典上使用,例如农历七月的中元节和新年。

霞美木雕也是漳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霞美木雕起源于明朝时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霞美木雕的特点是精美细致、栩栩如生。

它们常常用于装饰房屋和家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制作霞美木雕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使用传统的工具和技术,手工雕刻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木雕师傅需要对木材的纹理和结构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把每一件作品做得完美。

木偶戏是漳浦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戏起源于宋朝,已有千年的历史。

木偶戏是通过人手操作木偶,来表演故事和传达情感。

在漳浦,木偶戏常常被用于故事讲述和传统庆典。

木偶以绣球为头部,塑料泥为身体,手工制作的服装和道具增加了戏剧的艺术效果。

演员们通过操作木偶的头部、手臂和腿脚,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作。

木偶戏有很高的艺术和娱乐价值,经常在漳浦举办的文化活动中表演。

总的来说,漳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体现了这个地方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龙船、霞美木雕和木偶戏是漳浦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每一个都代表着该地区深厚的传统和技艺。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漳浦的独特文化。

漳州布袋木偶戏

漳州布袋木偶戏

新中国成立后,漳州布袋木偶戏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9年3 月,漳州布袋木偶剧院和漳州艺校木 偶科等单位合并,成立龙溪专区木偶 剧团,也就是今天的漳州木偶剧团。 剧团集中了一大批布袋木偶戏艺术家 为骨干,形成了民间艺术向专业艺术 迈进的雏形,漳州布袋木偶戏也在这 一时期开始向全国范围传播,并走向 世界。
你是否听说过木偶戏, 或者看过木偶戏?相信 故乡在漳州的你一定听 说过它——漳州布袋木 偶戏。
漳州 布袋木偶戏
课程背景 课程生成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木偶戏是传统民俗民间文化,市
场演出空间很窄。光有加强保护 的政策是不够的,还必须给予资 金投入。目前,木偶戏已列入第 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 录,据了解,由于缺少资金投入、 缺乏优秀的制作艺人,再加上观 众群的年龄断层,木偶戏的发展 现状不容乐观。
2006年5月20 日,漳州布袋 木偶戏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木偶名剧
《大名府》是一出以特技表演著 称的传统木偶名剧,它讲述的是宋朝 年间,梁山农民军的头领们,为了搭 救义士卢俊义,在元宵节晚上,化妆 成卖艺的、卖唱的、打猎的、耍狮的, 把大名府的城门官和衙役作弄一番, 混入城去的故事。
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百花园中, 福建漳州的布袋木偶戏是一朵奇 葩。从宋朝开始,布袋木偶戏已 经生存了上千年,它以淳朴的艺 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艺,生动 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 有很高的声誉。
历史渊源
据《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地区在宋代 就已经有布袋木偶戏了。清朝中叶后, 布袋木偶戏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一直到 抗日战争前,漳州的龙溪、漳浦、海澄、 长泰等县,几乎乡乡都有专业或者业余 的戏班。漳州布袋木偶戏虽然源远流长, 但是经过抗日战争的摧残后,几乎难以 继承,逐渐趋向于没落。

漳州木偶戏研究报告 2010年9月4号

漳州木偶戏研究报告 2010年9月4号

漳州木偶戏研究报告指导老师:吴晓红班级:高一年十二班课题小组组长:石瑜课题小组成员:石瑜康嗣超引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布袋木偶,一段段惟妙惟肖的唱腔,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杂技动作,一幕幕活灵活现的打斗戏,吸引了多少来往路人驻足欣赏。

那是在童年的街道口,那是在儿时的的小巷间广场上,还稚嫩的我们对布袋木偶戏的些许印象。

今日的街道车水马龙,然而当年那赢得阵阵喝彩的木偶戏让我拉着父亲的衣襟不舍离去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

虽然我们为再也很难出现在街头的有些简陋的木偶戏台而感到遗憾,但我们更为偶尔出现于电视舞台上不断发展更新,与时俱进的布袋木偶戏而欢呼。

布袋木偶戏是我们童年的记忆,也是我们今日当守望的精神文化。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始了对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追寻。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查找资料。

(1)在网上查找相关网页资料和课题资料并记录下来。

(2)向当地文化局和有关部门询问和参考历史资料,并作相关访问和记录。

(3)制作一份问卷调查,分发给全班同学,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4)将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记录一份总结。

第二阶段:走访研究(1)通过石达洲老师(曾任漳州木偶艺术学校政治主任)联系漳州木偶艺术学校,征得学校同意,入校参观学习。

(2)采访漳州布袋木偶戏许洁莉老师及其学生,了解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发展状况。

(3)石瑜同学制作计划和采访内容并进行采访,康嗣超同学进行笔录和拍摄。

(4)将走访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表现形式(1)小组进行总结安排,讨论课题撰写内容和幻灯片制作。

(2)提交老师审核并请求指导,着手写研究论文和完成幻灯片制作。

追溯历史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

据史料记载,木偶戏“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

明代时期,木偶兴旺。

布袋木偶,仅福建漳州即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属泉州,北派属漳州,以龙溪布袋木偶戏最为著名。

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

漳州传统布袋木偶服装研究

漳州传统布袋木偶服装研究
中 图分 类号 : J 8 2 1 . 5 文献 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 3 4 2 1 ( 2 0 1 4 ) 0 3 — 0 0 2 5 — 0 7
形象优美 , 神态生动 , 色彩瑰丽 , 装饰 味浓 。 漳州布袋木偶戏 又称 “ 景戏 ” 、 “ 指花戏” 、 谨, 特技 绣法 的“ 苍 龙腾 云 ” 、 “ 锦 织凤 凰 ” 、 “ 龙 门 “ 掌中戏” ,尤为擅长武打场面和善于刻画人物 如 : 等, 不但绣工精 细 , 层次分 明 , 有 浮 雕 效 性格 。 漳州布袋戏究竟始于何时 , 尚缺少明确的 跃 鲤 ”
漳州传统布袋木偶服装研究
陈 晓 萍
( 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 福建泉州 3 6 2 0 0 0 )

要: 漳 州布袋木偶 以精湛的演技和精 美的造型著称于世 。漳州传统 的布袋木偶服 饰 , 构成 了漳州木
偶 造型的重要 因素 , 它继承 了“ 漳绣” 的优 良传统 , 用料 考究, 工艺复杂 , 既是华丽的戏服 , 又是精 关的工艺品。

件传 统 的木偶 服装 , 从 开始 到完 成 , 要花
费两 三个月 时 间 ,如果 没有 耐性 和过 硬 的技术
以后 针继 前针 , 一批 一批 地 抢 上去 的针 法 , 相对 是不 可能 的 。而这 , 对 于 习惯 高节 奏 的生 活 , 浮
躁而繁忙的当代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民间木偶戏广泛存在于除凶纳吉、酬天奉
漳州 木 偶造 型 以其 精美 而 著称 于 世 ,其 与 态文化 、 历史价值正在消失 。因此 , 对它的技艺 木 偶 戏 一 同人 选 2 0 1 2年 世 界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考察 , 对 它所 负 载 的文化 内涵 、 艺 术价值 的研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论文摘要漳州木偶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潮流和现代多元化文化元素的冲击下,漳州木偶剧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本文针对漳州木偶戏展开研究,首先概述了漳州木偶剧,然后对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及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漳州木偶,表演形式,木偶造型,现状,发展出路目录论文摘要 (I)一. 绪论.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二)研究内容 (1)(三)研究方法 (2)二. 漳州木偶剧概述 (3)(一)漳州木偶剧源流 (3)(二)漳州木偶剧表演形式和木偶造型 (3)三. 漳州木偶剧的现状与发展出路分析 (4)(一)漳州木偶剧现状分析 (4)(二)漳州木偶剧发展出路建议 (4)四. 结束语 (5)参考文献 (6)致谢 (7)闽台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独特区域,其传统民间艺术更加独特,而闽台民间艺术又以漳州民间艺术最具代表性。

漳州地势险峻,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古时称为“痒羞之地”“、核查荒之乡”。

由于人们生存条件艰苦,祸福难料,因而“敬天礼神,崇鬼尚巫”之风盛行。

古老神秘的傀儡戏在漳州民间非常广泛,木偶艺术极盛,每到年节时,就有很多傀儡戏表演,这使得漳州木偶艺术成为闽台地区民间艺术的代表。

一. 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古代把木偶称为傀儡、魁儡或窟儡。

木偶最初用于丧葬演乐的演具,木偶戏在汉末进入宾婚嘉会,唐代木偶戏发展到了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宋代木偶戏空前兴盛,演木偶的“瓦肆勾栏”很多,木偶头的雕刻技巧亦惟妙惟肖。

元、明、清代木偶戏均很流行,并由福建省向东南亚和台湾等地流传。

木偶戏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是民间艺术的主流,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艺术魅力活跃在民间艺术的舞台上。

福建漳州木偶可谓是木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1-2]。

近年来,由于社会潮流和现代多元化文化元素的冲击,漳州木偶剧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本文针对当下漳州木偶剧的现状来研究其处于困境的原因,并寻求发展出路,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漳州木偶戏介绍

漳州木偶戏介绍

The glove puppet showsThe glove puppetry is a type of opera using cloth puppets that originated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in Quanzhou or Zhangzhou of China’s fujian province, and historically practised in Quanzhou,Zhangzhou, the Guangdong region of Chaoshan, and other parts of southern China.the puppet’s head uses wood carved into the shape of a hollow human head, but aside from the head,palm,and feet ,which are made of wood, the puppet’s torso and limbs consist entirely of cloth costumes.At the time of the performance, a gloved hand enters the puppet’s costume and makes it perform.In previous years the puppets used in this type of performance strongly resembled”cloth sacks”,hence the name,which literally means “cloth bag opera”.Glove puppetry performances, simiar to some type of Chinese opera, are divided into a first half and a second half show. During the first half,known as the “show platform”,the audience is shown a demonstration by a master puppeteer on the stage. The second half consists of the puppet master, the orchestra, and spoken parts.Several key points of a show to be appreciated include:rDexterity of the master puppeteer’s manipulation of the puppetThe accompaniment of the orchestraThe poetic spoken parts of the voice actors.In 2006,zhangzhou glove puppet show was recored in the list of intangile cultural matierial list.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傀儡戏剧种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木偶的制作
福建省漳州市工艺美术馆,坐落在福建省漳州市的市中心,有着千年历史的福建漳州木偶,就珍藏在这座工艺美术馆里。

中国的木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先秦时期,经历了汉朝,唐朝的繁荣昌盛,在明清时期已经流传于全国各地,木偶的雕刻制作,自唐朝之后从中原地区流入了福建漳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现代木偶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三种。

其中,漳州木偶就属于"布袋木偶"。

漳州木偶人物性格特征明显,生动,表情夸张。

在一个人物身上,有动态和静态两重性的对立和同一,即适合观赏,又适合表演。

漳州木偶大不过三寸,但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齐全,喜、怒、哀、乐,人物表情迥异,性格及其鲜明。

漳州木偶在表演时,主要是用演员的手掌对木偶进行操控。

食指控制头部,拇指和中指控制双臂。

正是由于这种表演方式,故此,漳州木偶的身体为空。

木偶的手与脚为木质,是与木偶的身体缝制在一起的,说到漳州木偶的制作,主要是指木偶头的制作,头盔和服装只起到辅助作用。

漳州木偶头的雕刻非常精细,工艺十分考究,下面我们就告诉大家如何制作漳州木偶。

选材
选材,是制作漳州木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木偶的选料一般以樟木为最好。

其一,是因为樟木的木制比较细腻,柔软,适合用作精雕细刻,木偶的头本来就很小,所以,只有适合精雕细刻的木材,才能更好的表现木偶人物的面部表情,才能把木偶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栩栩如生。

其二,樟木本身有一股香味,可以防虫,因此,以樟木制作的木偶利于长期保存。

在樟木中,还要挑选木纹细小,平直,敲打起来声音清脆,质量略轻的,没有疤芥的为最好。

劈型
材料挑选完成之后,先要按照构想,把木偶人物的基本形状劈砍出来。

漳州木偶的头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颈部,漳州木偶的颈部要留的比较长一点,这样有利于人物塑造好之后穿衣配甲。

二是头部,二者大概各占原料的二分之一的比例就可以了。

木偶的头部根据生旦净末丑的角色不同,劈砍出基本形状即可。

劈型时,要使用这样的斧子和砧板,劈型的过程中,使用斧子,刀子等专业工具,下手要轻,要缓,斧子或刀子劈砍的力度,尺寸要掌握好,一旦因为力度过大,下斧下刀的尺寸过大,原料损坏将无法弥补。

雕胚
漳州木偶的劈型完成后,就可以在劈好形状的原料上进行创作了。

创作时应该首先在心中打好腹稿,之后根据腹稿用铅笔在原料上勾勒出木偶人物面部五官的基本形状,如鼻子,眼睛,嘴,耳朵的大概位
置及比例。

木偶人物因为比较小,因此,在打稿创作的时侯,尽量运用夸张的手法,这样有利于增强木偶表演时的艺术效果。

木偶人物的五官勾勒完毕后,首先选用一下雕刻所用的刀具,在雕刻时一般使用弧形刀和直口刀两种刀具,第一步先使用弧形刀进行切削,弧形刀刀口比较大,适合切削大面积的原料。

根据木偶人物的面部设计,将大块儿的多余原料切削下去后,再换比较细小的直口刀进行细微之处的雕刻。

按照铅笔的勾线,先从木偶人物五官的上部,既眼部开始细细雕刻。

眼部雕刻完毕,依次向下雕刻鼻子,嘴,耳朵。

雕刻时,应注意的是,两只手要稳,握刀的手要把握的牢,握原料的手要把握的紧。

下刀的时候两只手要配合好,相互用力,如同劈型时的道理一样,不要用力过猛,下刀过重,要尽量精雕细刻,防止损坏原料无法弥补。

在雕刻到眼睛,鼻子等关键部位时,行刀一定要慢,力度一定要掌握的恰到好处。

贴纸
木偶人物雕刻完毕之后,再往人物脸上涂抹油彩之前,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贴纸。

在贴纸之前,先要配置一种涂料。

涂料的主要材料是细陶土和胶水。

将制陶用的细陶土捣碎,加入胶水,再加入胶水量十倍的清水,进行充分的搅拌。

涂料配置完毕之后,要用细毛刷或毛笔沾上涂料在木偶人物上细细的涂抹一遍。

涂完之后,再将棉纸撕成硬币般大小,依次贴于木偶的脸部。

一面贴,一面不断的往棉纸上涂抹涂料。

往木偶上贴纸有两个作用,一是防止天长日久木偶发
声龟裂。

二是尽管樟木细腻,但毕竟有木纹,上彩时不宜均匀,贴上纸之后,木偶的面部就平整光滑了。

木偶贴纸后,还要继续涂抹涂料,大约要涂抹12遍。

涂抹涂料的目的是要用涂料的白色遮盖住樟木的木纹。

这里了要注意的是,涂抹的每一遍之间都要晾干,涂抹时要少沾涂料,以免涂料刷的太厚留下笔道儿。

这就是为什么要涂抹12遍之多的道理。

等第12遍刷完,晾干之后,再用400目的细砂纸进行打磨,以使木偶面部光滑平整。

粉底
下一步就要给木偶打粉底了。

粉底,顾名思义,就是给木偶擦上符合人物特征的面部颜色。

比如这个小生,他的面部颜色肯定是白里透红了。

在打粉底之前,还有两个工作要做,一,要给木偶的细部如眉毛,眼睛,鼻孔,嘴角,耳朵等处进行再次打磨。

因为在上一个工序的打磨中,用的是砂纸,在大面积的打磨中,像刚才提到的几个部位不容易打磨的到,因此,在打粉底之前,还要用小刻刀等尖锐之物,精心的在木偶有死角的地方轻轻的刮挑,打磨,将上道工序涂抹的涂料打磨平整。

二,配置粉底所用涂料,粉底涂料选用国画颜料,根据木偶生旦净末丑的角色不同,选择不同的颜料,还以这个小生为例,粉底所需颜料基本上为白,红两种颜色。

在粉底的配置中,水和颜料的比例大概为十比一。

粉底涂料配置完毕后,在对木偶涂抹的时候,依然要掌握好一个原则,少沾多摸。

涂抹用的毛笔一定要细要软,沾涂料的时候,一定要少沾,粉底涂料要求的稀释,涂抹的时候要求的
少沾,就是为了防止粉底一次涂抹的太厚造成木偶面部留下笔痕,影响人物的美观。

粉底的涂抹也要用12遍才能完成,每遍之间也要晾干。

绘脸
粉底打好后,要用1000目的砂纸进行打磨,打磨光滑后要给木偶绘脸。

说俗了就是给木偶画龙点睛。

绘脸依然是根据人物的不同角色来进行。

在给木偶绘脸的过程中首先还是要在心中打好腹稿,之后用国画颜料在木偶的面部上进行彩绘。

因为木偶很小,为了增强表演时的艺术效果,在彩绘的时候要采用夸张的手法,这样人物才能更加的栩栩如生,人物的性格才能棱角分明入木三分。

配行头
经过上面的点睛之笔,漳州木偶头基本上已经雏形已定。

下一步,我们再给这个小家伙儿配上行头。

漳州木偶的行头,包括服装和头盔,服装要参照京剧的服装进行设计,之后按比例缩小,剪裁,刺绣,缝制。

头盔同样也要参考京剧人物的头盔进行设计,并缝制。

俗话说,人凭衣裳马凭鞍,再给这个小家伙配上行头,戴上帽子,嘿,好家伙,就像神话传说中的仙童,她的躯体上,立即就附着上了生命和力量。

漳州木偶在这个舞台上,伴随着这铿锵的节奏讲述了千百年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动人故事,经历了千百年来的一个又一个的世事变迁。

伴随着我们当今的新的时代,这个掌上的人物,在这个舞台上,还会让这拥有着千百年文化积淀的艺术,绽放出新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