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生花,指掌传神——论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发展与表演技艺
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

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布袋木偶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小戏,它属于傀儡戏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
布袋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传播和传承。
布袋木偶戏在我国分布地域较广,南至香港,北至辽宁,东至台湾,西至新疆,都有布袋木偶戏的传播及传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由于布袋木偶戏的传承地域较广,其称谓更是五花八门。
例如:浙江湖州的“幔帐戏”,江苏扬州的“肩担戏”,江西的“被窝戏”,北京的“耍苟利子”或“喔丢丢”,河北南部的“是不闲”“单帐小戏”“独台戏”“嘟嘟戏”“扁担戏”,四川的“被单戏”,河南的“扁担偶”“扁担戏”“独角戏”或“筒子戏”,广东的“鬼仔戏”“单人帮”,湖南邵阳的鬼仔戏、布袋戏,等等。
这些具有相同艺术形态但不同称谓的布袋木偶戏,均属于我国布袋木偶戏艺术重要的分支流派。
一、布袋木偶戏的历史渊源布袋木偶戏是我国傀儡戏艺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个分支种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有关木偶戏(傀儡戏)方面的史料记载中,直接详解“布袋木偶(掌中傀儡)”的记载很少。
早在东晋王嘉所著《王子年拾遗记》中,却有类似布袋木偶戏艺术的记载,并且讲述的内容是西周时期周成王七年的故事。
“周成王七年,南垂有扶楼之国,其人能机巧变化,易形改服。
大则兴云起雾,小则入于纤毫之里。
缀金玉毛羽为衣裳。
能吐云喷火,鼓腹则如雷霆之声。
或化为巨象狮子龙蛇犬马之状,或变虎,或口中吐人于掌中,备百兽之乐,旋转屈曲于指间。
见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
神怪?H忽,炫于时,《乐府》皆传此位,代代不绝。
故俗谓婆侯位,则扶楼之音讹替也。
”对于《王子年拾遗记》这段史料记载,乍一看,其描述之事神乎怪异,不像世间常事。
并且,在该记载的前半段文字中也看不出与布袋傀儡有任何关系,仅能看出是在描述该艺术表演时的怪异情形。
但是,当我们留意该段文字中的“于掌中”“备百兽之乐”“旋转屈曲于指间”和“见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等关键字句时,即可发现此描述与布袋傀儡艺术表演形态的高度吻合。
关于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探讨

关于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探讨作者:陈幼森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21期摘要:福建漳州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良好的艺术氛围。
漳州木偶隶属于国家非物质遗产,木偶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古典典籍对福建漳州的木偶文化记载清晰。
关于福建漳州木偶雕刻技术流传至今,为国家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专门进行木偶雕刻的作坊也遍布在漳州的土地上。
关键词:福建漳州;木偶雕刻;讨论漳州受闽南文化影响,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
经过漫长的岁月变革和文化之间的水乳交融,在当地形成极具特色性的文化底蕴。
漳州人头脑聪慧,心灵手巧,很多艺术精粹出自漳州,本文对福建漳州的木偶雕刻艺术进行探讨。
一、福建漳州的木偶雕刻韵味中原是我国古代地域,具有一定的政治文化背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情节曲折故事。
唐代,作为一个太平盛世,文化艺术空前强大,相比较于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毫不逊色。
漳州的木偶雕刻文化就融入了中原唐风,这种美学流传至今。
著名的雕刻师青史留名,其作品更是被奉作至宝,被人小心翼翼收藏,其中清末大师黄棋祥被人誉为“木偶之父。
”明末清初,漳州木偶头在福建漳州盛极一时,布袋木偶头和铁枝木偶头更是被誉为收藏珍品。
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木偶雕刻风格。
既有复古风格雕刻作品,也有后期呼应潮汕文化的木偶雕刻产物出现,其中诏安的铁枝木偶别具一格,被作为文化经典一脉相传。
以中原风格作为木偶雕刻的文化框架,雕刻出体态多样的木偶作品,惟妙惟肖,生动优美。
在清朝光绪年间,徐,许两家的木偶雕刻在闽南享有盛名。
“西方国”和“成成是”的木偶雕刻店面也在当地享有盛名。
二、“吴氏”风格的特色漳州木偶雕刻吴氏风格木偶雕刻性格特点分明,结合潮州彩塑形成新的木偶雕刻作品。
典故较为曲折,一代人的颠沛流离在当地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领域文化。
相传南宋末年,战火纷飞,时局动荡不安,百姓怨声载道,吴静山饱受战乱波及,逃难避祸至潮州的大吴村,吴静山本身精通福建彩塑艺术。
逃难至大吴村,通过造一些简单的木偶换取一些米面粮油维持日常生活。
漳州木偶戏研究报告 2010年9月4号

漳州木偶戏研究报告指导老师:吴晓红班级:高一年十二班课题小组组长:石瑜课题小组成员:石瑜康嗣超引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布袋木偶,一段段惟妙惟肖的唱腔,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杂技动作,一幕幕活灵活现的打斗戏,吸引了多少来往路人驻足欣赏。
那是在童年的街道口,那是在儿时的的小巷间广场上,还稚嫩的我们对布袋木偶戏的些许印象。
今日的街道车水马龙,然而当年那赢得阵阵喝彩的木偶戏让我拉着父亲的衣襟不舍离去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
虽然我们为再也很难出现在街头的有些简陋的木偶戏台而感到遗憾,但我们更为偶尔出现于电视舞台上不断发展更新,与时俱进的布袋木偶戏而欢呼。
布袋木偶戏是我们童年的记忆,也是我们今日当守望的精神文化。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始了对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追寻。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查找资料。
(1)在网上查找相关网页资料和课题资料并记录下来。
(2)向当地文化局和有关部门询问和参考历史资料,并作相关访问和记录。
(3)制作一份问卷调查,分发给全班同学,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4)将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记录一份总结。
第二阶段:走访研究(1)通过石达洲老师(曾任漳州木偶艺术学校政治主任)联系漳州木偶艺术学校,征得学校同意,入校参观学习。
(2)采访漳州布袋木偶戏许洁莉老师及其学生,了解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发展状况。
(3)石瑜同学制作计划和采访内容并进行采访,康嗣超同学进行笔录和拍摄。
(4)将走访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表现形式(1)小组进行总结安排,讨论课题撰写内容和幻灯片制作。
(2)提交老师审核并请求指导,着手写研究论文和完成幻灯片制作。
追溯历史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
据史料记载,木偶戏“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
明代时期,木偶兴旺。
布袋木偶,仅福建漳州即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属泉州,北派属漳州,以龙溪布袋木偶戏最为著名。
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论文摘要漳州木偶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潮流和现代多元化文化元素的冲击下,漳州木偶剧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本文针对漳州木偶戏展开研究,首先概述了漳州木偶剧,然后对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及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漳州木偶,表演形式,木偶造型,现状,发展出路目录论文摘要 (I)一. 绪论.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二)研究内容 (1)(三)研究方法 (2)二. 漳州木偶剧概述 (3)(一)漳州木偶剧源流 (3)(二)漳州木偶剧表演形式和木偶造型 (3)三. 漳州木偶剧的现状与发展出路分析 (4)(一)漳州木偶剧现状分析 (4)(二)漳州木偶剧发展出路建议 (4)四. 结束语 (5)参考文献 (6)致谢 (7)闽台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独特区域,其传统民间艺术更加独特,而闽台民间艺术又以漳州民间艺术最具代表性。
漳州地势险峻,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古时称为“痒羞之地”“、核查荒之乡”。
由于人们生存条件艰苦,祸福难料,因而“敬天礼神,崇鬼尚巫”之风盛行。
古老神秘的傀儡戏在漳州民间非常广泛,木偶艺术极盛,每到年节时,就有很多傀儡戏表演,这使得漳州木偶艺术成为闽台地区民间艺术的代表。
一. 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古代把木偶称为傀儡、魁儡或窟儡。
木偶最初用于丧葬演乐的演具,木偶戏在汉末进入宾婚嘉会,唐代木偶戏发展到了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宋代木偶戏空前兴盛,演木偶的“瓦肆勾栏”很多,木偶头的雕刻技巧亦惟妙惟肖。
元、明、清代木偶戏均很流行,并由福建省向东南亚和台湾等地流传。
木偶戏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是民间艺术的主流,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艺术魅力活跃在民间艺术的舞台上。
福建漳州木偶可谓是木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1-2]。
近年来,由于社会潮流和现代多元化文化元素的冲击,漳州木偶剧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本文针对当下漳州木偶剧的现状来研究其处于困境的原因,并寻求发展出路,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浅议布袋木偶表演中妈祖形象的展示

妖, 实现 了 自己保护海 民的誓言 , 她 的事迹受到万人景 仰。得知
我要出演大型木偶神话剧《 海峡女神 》 中的主角林 默娘 并为其配
音时 , 我心 中万分激动 , 妈祖不仅是善 良、 勇敢 的化身 , 更 是民族
袋 木偶 与 闽 南人 民血 肉相 连 , 已经 成 为 了 闽 南老 百 姓 精 神 生 活 不 可 或 缺 的 一部 分 。
关键词 : 木偶 ; 形象 ; 角色
中图分 类号 : J 8 2 7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5 ) 2 7 — 0 1 3 7 — 0 2
式进入排练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演出的艰辛 ,在排练 中我们
通常是演完布袋木偶换杖头木偶 , 演完杖头木偶换布袋木偶 , 一 个多小时的演 出下来感受浑身酸痛 , 体力不支 , 偶尔还会带着一 点小情绪 , 待平静下来我明白 自己的小情绪是错误 的 , 作为一名
布袋木偶 演员 , 我必须调整好 自己的心态 , 提升 自身修养 。 3 . 在 同事的帮助下飞速进步 。 最初我的配音 和表演都显得有
些稚嫩 , 与 同事们相 比还有很大 的差距 , 于是在排练时我总是细 心的观察 其他 角色 的表演 ,感受他们技巧的运用和演绎方式 的 表达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经过一段 时间的练 习 , 我感觉 自己的表 现得到了明显 的进步 。 在排练中领导 、 导演和同事们也给 了我不 少的帮助 ,同事有 时甚至会手把手的教我怎样用表演动作来表 达 自己的内心活动 , 他们的悉心指导让我进步 飞快 , 表演技术有
漳州布袋木偶戏 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在福建的漳州,有一种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形式,那就是布袋木偶戏。
这布袋木偶戏啊,就像是一个藏着无数惊喜的魔法盒子,一旦打开,就能带你走进一个充满奇幻和欢乐的世界。
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漳州布袋木偶戏,是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集市里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就在我被这喧闹的氛围搅得有些晕头转向的时候,一阵清脆的锣鼓声传入了我的耳朵。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不大的舞台搭在角落里,台下已经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
我费力地挤到前面,终于看清了舞台上的景象。
只见一个老师傅端坐在幕后,手中熟练地摆弄着几个小巧玲珑的木偶。
这些木偶制作得极为精细,色彩鲜艳,表情生动,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老师傅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他的手指轻轻一勾,木偶便灵活地动了起来。
一个穿着古装的木偶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台来,只见它甩甩衣袖,微微弯腰,那姿态优雅极了,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文人雅士。
老师傅一边操纵着木偶,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用独特的腔调讲述着故事。
这出戏讲的是一个英雄好汉行侠仗义的故事。
木偶中的英雄身背长剑,目光炯炯,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
当他与坏人打斗时,老师傅的双手快速地舞动着,木偶的招式凌厉,让人眼花缭乱。
台下的观众们时而紧张得握紧拳头,时而又为英雄的胜利欢呼鼓掌。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完全被这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
我注意到,老师傅在操纵木偶的时候,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热爱。
他的额头已经布满了汗珠,但他丝毫没有在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
除了木偶的动作,舞台上的布景也十分精巧。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舞台,但通过巧妙的布置,却能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场景。
有青山绿水,有古街小巷,还有热闹的集市。
这些布景与木偶的表演相得益彰,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在表演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让大家哈哈大笑。
有一个木偶的帽子不小心掉了,老师傅不慌不忙,用一个巧妙的动作让木偶捡回帽子戴上,还顺便做了一个滑稽的鬼脸,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漳州布袋木偶戏 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说起这漳州布袋木偶戏啊,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漳州布袋木偶戏,是在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上。
那天,原本是去集市凑个热闹,买点日常的小玩意儿,没想到竟邂逅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还没走近表演场地,就听到了一阵欢快的锣鼓声。
那声音,像是有魔力一般,牵着我的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
好不容易挤到了人群前面,只见一个不大的舞台,后面挂着一块简单却色彩鲜艳的幕布。
舞台上,表演者的双手灵活地操纵着木偶,那木偶仿佛有了生命,活灵活现的。
我瞪大了眼睛,仔细地观察着那些木偶,它们的制作真是巧夺天工。
木偶的个头不大,也就三四十厘米高,但是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极其精致。
它们的衣服色彩鲜艳,绣着精美的图案,那丝线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木偶的脸部表情丰富,眉毛、眼睛、嘴巴,无一不生动传神。
有的木偶眼睛圆溜溜的,透着一股机灵劲儿;有的木偶嘴巴微微上扬,好像在微笑着迎接每一位观众。
表演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
只见武松木偶身材魁梧,手里拿着一根粗壮的棍棒,威风凛凛地走了出来。
那步伐,那姿态,简直和真人一模一样。
再看那老虎木偶,张牙舞爪,凶猛异常。
表演者通过手指的灵活操控,让武松和老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武松的每一次挥棒,老虎的每一次扑咬,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仿佛置身于景阳冈之中。
表演者的双手就像是施了魔法,让木偶们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武松高高跃起,棍棒狠狠地砸向老虎;老虎猛地转身,尾巴扫向武松。
这一系列的动作如行云流水,没有一丝一毫的卡顿。
我在台下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拍手叫好。
周围的观众也都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时而紧张得握紧拳头,时而开怀大笑。
接下来的节目更是精彩纷呈。
有,孙悟空那灵动的身姿,火眼金睛,把白骨精打得落花流水;还有,许仙的儒雅,白娘子的美丽温柔,都通过木偶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表演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表演者的脸上洋溢着专注和热情。
他们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木偶,手指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地变换着动作。
漳州木偶的美学价值以及传承思考

漳州木偶的美学价值以及传承思考闽南漳州木偶艺术,兼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一,木偶布袋戏,俗称掌中戏,指花戏,是傀儡戏剧种之一。
其二,木偶头雕刻,即为木偶戏人物雕刻脸谱,以其工艺之精美而扬名海内外,素有“东方艺术珍品”的美誉。
近年来,漳州木偶数次晋京和在海外演出屡屡获奖,以其独特的木偶造型风格,融传统与时代气息为一体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再次轰动了京华乃至海内外媒体,人们对漳州木偶艺术赞叹不已。
在木偶传承和创造中,民间艺人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眼光,在木偶中浓缩了戏曲物象和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体现了一个古老神秘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漳州木偶的美学价值一方面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既通过闽南民众的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审美意识表达出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与不懈追求的理想。
另一方面,漳州木偶又表现在其艺术形式美上,它包含木偶的工艺、造型、表演程式化的审美意境,从而达到一种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元素美的视觉效果。
本文就以上内容,作进一步剖析,从而更好地认识漳州木偶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传承思的考。
一、漳州木偶的文化内蕴美凝聚着民族智慧的漳州木偶是民间艺术的瑰宝,自唐朝时期从中原传入福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同汉、唐时期的木偶雕刻技艺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明万历《漳州府志》记载:“元夕初十放灯至十六夜止,神祠用鳖山傀儡搬弄。
”可见当时漳州已流行木偶戏。
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创造,漳州木偶雕刻既继承唐宋以来雕刻和绘画的艺术风格,又融汇了千年历史文化积淀。
因而,传承于中原佛教文化傀儡戏,根植于闽南民俗土壤的漳州木偶具有以下文化内蕴美的特征。
首先,漳州木偶古老而神秘。
由于漳州地处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古时交通极为不便,蛇虬猛兽,出没无常,天灾频繁,环境恶劣,人们生活波动,祸福难料,昔日有“蛮荒之乡”之称。
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将军建州以降,漳州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中原文化在这里积淀、变异,因而“敬天礼神,崇鬼尚巫”之风兴盛,每逢敬神、菩萨生日等活动,必演木偶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妙手生花,指掌传神——论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发展与表演技
艺
作者:陈锦堂, Chen Jin-tang
作者单位:漳州木偶剧团,福建,漳州,363000
刊名: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年,卷(期):2008(3)
1."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四 掌中乾坤——木偶布袋戏的舞台轮回[期刊论文]-中华手工2007(6)
2.林永昌.Lin Yongchang台湾布袋戏"通天教主"黄海岱家族的"霹雳"王国[期刊论文]-福建艺术2007(3)
3.罗方雅台湾布袋戏中的道教思想表现[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0)
4.洪世键.Hong Shijian掌中明珠南国奇葩--南派布袋戏的艺术特色与现状[期刊论文]-福建艺术2004(2)
5.洪世键.Hong Shijian南派布袋戏的主要价值与意义[期刊论文]-福建艺术2006(6)
6.江武昌.黄茜芳.Jiang Wuchang.Huang Qianfang叱咤风云、百年荣耀的"布袋戏王"黄海岱及其家族[期刊论文]-福建艺术2007(3)
7.郑雷莹.ZHENG Lei-ying漳州布袋戏传统戏台的形态[期刊论文]-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
8.高舒八寸戏偶 五指乾坤——漳州布袋木偶戏研究[学位论文]2009
9.杨敏芝.冯世人霹雳布袋戏产业链对虎尾地区聚落影响之研究[会议论文]-2007
10.华海朋台湾现代布袋戏研究[期刊论文]-华章2010(3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fjsshzyxyxb20080301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