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电与磁【知识梳理1】一、磁体: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

(退磁)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内部相反)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

(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五、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知识梳理2】一、电磁铁: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第一章热能的转化
一、热能的定义
热能(thermal energy)是由物质中的分子运动产生的、具有可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一种能量形式。

二、热能的转化
1.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热能可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汽车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应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车发动机将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按照操纵者的要求运动。

2.热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烧燃料的热能来汽化水,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强上升,用汽车发动机原理使汽车发动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入我们的家中,使用电器,实现用热能转化为电能。

3.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热能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量转化为化学能,在火药、煤气、氢弹等产品中,都是利用热量转化为化学能,来实现大量的能量的源泉。

三、热能的应用
1.在水力发电中,利用蒸发的热量使水蒸发,然后利用蒸汽进行相应的动力,将其转化为电能,最终输入家庭使用;
2.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料燃烧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发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输入家庭使用;
3.在化工工业中。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7、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依照铁屑排列情况,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9、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10、地磁场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个50夹角,叫磁偏角。

11、奥斯特实验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12、直线电流的磁场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为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出现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形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形成5、原子轻易形成的物质:金属和液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模型质子(带正电)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拎正电)中子(不磁铁)夸克(不显出电性)核外电子:(拎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相同,原子种类一定相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分散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丧失电子--构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获得电子--构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形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共同组成物质的元素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化合物:由相同种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则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的确认依据:由实验测量共同组成,无法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则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⑷则表示物质分子的形成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多少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要点归纳整理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2、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4、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5、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6、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 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7、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依照铁屑排列情况,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9、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10、地磁场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个50夹角,叫磁偏角。

11、奥斯特实验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12、直线电流的磁场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 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 南极(S ),指北的磁极叫 北极(N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 软磁材料 。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 硬磁性材料 。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 钢 ,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 软铁 。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北极 出来,回到磁体的 南极。

②说明:A 、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 、磁感线是 封闭 的曲线。

D 、磁感线 立体 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 、磁感线 不相交 。

F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 磁场的强弱 。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 ,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第1章符号与粒子三、计算题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xBy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2.%100*%100**物质的总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元素的质量分数==3.%100*%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分数==(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四: 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2. 核电荷数=质子数(带正电)=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森4. H2O有那些意义(1)、表示为水这种物质(物质);(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3)、表示一个水分子(分子);(4)、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5)、表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O2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H2O;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氧化钙CaO 。

6. “2”的含义:2Ca2+前2: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2H 2O 前2:2个水分子,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CaO (Ca上方的+2)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硅 > 铝 > 铁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周期 ,“列”称为 族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 增大 。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 化学性质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0.03% 。

浙教版初二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浙教版初二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浙教版初二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电与磁》:磁性与磁场: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分为南极(S极)和北极(N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场是一种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假想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

电生磁: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其极性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电磁铁是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等因素有关。

电动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换向器的作用是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持续转动。

磁生电: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插座、用电器等组成。

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为220V,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为220V,零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0V。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熔断,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插座分为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三孔插座的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2.《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模型与符号: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

符号是人们为了便于交流和表达而创造的一种简洁的语言形式。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组成物质的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 电和磁
1、 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几段后,每段磁体上仍然都有 N、S 极;而且 两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3、 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点小磁针才 N 极所指的
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 N 极出发回到 S 极。 4、 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 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 6、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 1820 年发现电能生磁。 7、 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
2KMnO4====K2MnO4 +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2 实验室装置图课本 45 和 46 页
3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 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 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机、电磁继电器等。 11 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
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了。 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
3、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 氧气的制取 (1) 实验室制取 1 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 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 2O2 ====2H2O +O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如 2311Na:钠原子有 11 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23;中子数为 12 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3、根据化学式求相对分子质量:已知,H—1 O—16 S—32
求:H2SO4(硫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 4、化学式的含义:(1)表示该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左边;氢元素 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 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 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 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 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 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 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海水中所 含的部分离子:Cl-、Na+、Ca2+、Mg2+ 7、Cl-表示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 Na+表示带 1 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Ca2+表示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 Mg2+表示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3、 空气的利用。
(1) 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 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二不变: 本身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6、 灭火和火灾自救
(1)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燃烧条件 跟氧气充分接触
(2)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 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2 Na+表示二个钠离子:
8、常见的原子团
9、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化合价表示如
+1
Na
10、常见化合价: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钾钠银氢+1 价,
钙镁钡锌铜为+2 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 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
单质元素为零价。
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
17、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18、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我国交流电的周期为 0.02 秒,频率为 50 赫兹,即每 秒出现 50 周期,方向改变 100 次。
19、家庭电路组成: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断路器、插座、灯座、开关。进户线 的电压值为 220 伏,辨别火线和零线用测电笔。
稳定)
2、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 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 第 5 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 1 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元素周期表:横称为周期(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自左向右增加) 纵换为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第 6 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 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 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 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 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固态非金属(除碘外) 、 金属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 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20、家用电器的插座和电灯之间是并联的,这样连接好处是一个用电器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用 电器。
21、保险丝一般由熔点低的金属合金制成,选用保险丝原则,应使保险丝的电流等于或稍打 于电路中的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2、为了防止触电事故,一般家用电器必须有接地线。
23、一般情况下,36 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家庭电路中触电是人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
子(阴离子)
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
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第 4 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1、110 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
线上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面与导线垂直。 8、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
方向有关,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9、 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否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
第二章
第 1 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 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 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 2 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3)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
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பைடு நூலகம்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 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 硫在氧气中燃烧:
量级在 10-10 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 10-26 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
体积也不同。
第 3 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 2、汤姆森-
-“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解:H∶O==1×2∶16×1==1∶8 答:
6、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一个分子中某元素的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
相对分子质量
第3章
知识要点:
一、空气
1、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 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
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