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推拿治疗演示教学
颈椎病常用按摩治疗手法

颈椎病常⽤按摩治疗⼿法 颈椎病是现代都市⼈很常见的疾病之⼀,经常做⾃我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疼痛等问题,那么颈椎病按摩治疗⼿法有哪些呢?跟着店铺⼀起来看看吧。
颈椎病常⽤按摩治疗⼿法 1、⽤中指或⾷指按于头顶最⾼处正中的百会⽳,⽤⼒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
2、双⼿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太阳⽳处,其余四指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同时⽤⼒做对按揉动20-30次。
3、⽤两⼿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颈后两侧凹陷处),其余⼿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
4、将左(右)⼿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向下拿捏⾄⼤椎⽳20-30次。
5、以左(右)⼿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在⼤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处),然后由轻到重按压10-20次,两侧交替进⾏。
6、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得以放松。
再⽤法于颈肩部,以斜⽅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扶头顶,⼀⼿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
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
最后医者⼀⼿托住健侧下颌,⼀⼿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7、坐位,医者⽴于患者后⽅,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步缓解痉挛的肌⾁,能经通络⽽⾏⽓⾎,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逐渐趋于柔软。
8、坐位,医者⽴于患者侧⽅,⼀⼿虎⼝托住患者枕部,⼀⼿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
9、坐位,医者⼀⼿扶住头顶,⼀⼿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
⽇常预防颈椎病秘诀 1、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2、抬起头并向四周各⽅向适当地轻轻活动颈部,不要⽼是让颈椎处于弯曲状态。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
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
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
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
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
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推拿对治疗颈椎病的利弊有哪些推拿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推拿痛苦小,简便易行,疗效有时立竿见影,深受病人的欢迎。
推拿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①疏筋通络,缓解疼痛和麻木。
颈椎病推拿PPT课件

目录
• 颈椎病概述 • 推拿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 颈椎病推拿治疗方法 • 颈椎病预防保健 • 颈椎病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颈椎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 组织,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的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颈椎病可 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 和混合型四种类型。
调整关节紊乱
通过手法调整颈椎关节的紊乱 ,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缓解神经压迫
推拿可以缓解颈椎对神经根的 压迫,减轻神经根的炎症和水
肿。
推拿治疗颈椎病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颈椎病引起的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禁忌症
颈椎骨折、脱位,颈椎感染或肿瘤,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
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
治疗经验
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生活习 惯和工作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此外 ,还向患者介绍了颈椎保健知识,帮助其预防颈 椎病复发。
推拿治疗过程
采用舒缓颈部肌肉、调整颈椎小关节等手法进行 治疗。同时,建议患者调整工作姿势,加强颈部 锻炼。
总结
推拿治疗颈椎病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治疗方案,同时加强颈椎保健宣传教育。
病例三:颈椎病推拿治疗的难点与对策
难点一
对于严重颈椎病患者,推拿治疗可能导致症状加重。
对策一
对于严重颈椎病患者,应先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基础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推拿治疗。
难点二
部分患者对推拿治疗存在恐惧心理。
对策二
在推拿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沟通,让其了 解治疗原理和效果,减轻其恐惧心理。
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推拿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结合具体病例,介绍推拿手法在治疗 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如颈椎病、腰椎 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习成果展示
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掌握的推拿手法技能。
提出对课程内容的改进意见和对教学 方法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善 课程设计和提高教学效果。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推拿手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腰肌 劳损、失眠、头痛等。
禁忌症
推拿手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骨折等患 者应慎用或禁用推拿手法。此外,孕妇、月经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也需谨慎选择 推拿治疗。
02
常用推拿手法介绍
Chapter
1 2
定义
以指或掌在皮肤上做环形摩擦的手法。
分类
指摩法、掌摩法。
3
注意事项
操作时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 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擦法
01
定义
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02
分类
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
03
注意事项
操作时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相平;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
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目录
• 推拿手法学概述 • 常用推拿手法介绍 • 特殊推拿手法展示 • 推拿治疗原则与选穴方法论述 • 推拿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防范措施讲解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推拿手法学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推拿手法学是研究推拿手法的理 论、技能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 科。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5
操作手法
(2)辨证治疗
1)颈型颈椎病
有颈椎错缝者,可施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整复。
2)神经根型颈椎病
①以轻柔一指禅推法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循 经操作3~5分钟,缓解疼痛。
②做颈椎掌托拔伸法或颈椎肘托拔伸法1~2 分钟,再缓慢屈伸患者颈部5~10次。
可编辑课件
6
操作手法
3)脊髓型颈椎病 ①常规操作中除去颈椎被动运动手法。 ②用按揉法在下肢前侧和后侧操作6~8分钟,
的颈部后伸运动,使痉挛的椎前肌群放松。
②若患者以慢性头痛为主要症状,则配合按压百会、
太阳、率谷等穴各1分钟,并以一指禅偏峰推法或点按法
刺激两眼眶内缘1分钟。
③若患者以视力降低为主要表现,则需在拔伸颈椎时
适当加大颈部前屈的角度,并以一指禅偏峰推法或点按法
刺激两眼眶内缘及双侧风池1分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④若患者以胸闷、心悸为主要临床特点,则以轻柔的一指 禅推法或拇指拨法沿前斜角肌、胸小肌推移到胸大肌及诸 肋间隙1分钟;以掌擦法擦热左侧胸壁,配合点按内关、 膻中等穴各1分钟。
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
基本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拔伸法、推法、拿法、
按揉法、拨法、扳法。
可编辑课件
4
操作手法
通用手法步骤:
(1)基本操作:用一指禅推法从风池沿颈 项两侧推至颈肩交界处,往返10~20遍;用 按揉法按揉两侧颈肩部,以椎旁及肩部的 压痛点为重点,同时配合颈部的屈伸、旋 转等被动运动,运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 时间约5~8分钟;用拿法拿肩井,约1分钟; 用指按法按天鼎、天宗及阿是穴,每穴约1 分钟。
可编辑课件
8
治疗后调护
治疗颈椎病的推拿按摩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治疗颈椎病的推拿按摩方法?
导语:颈椎病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出现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调理,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律所造成的,
颈椎病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出现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调理,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律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出现颈椎病的时候,人们往往选择通过推拿来进行治疗,那么颈椎病应该如何通过推拿来治疗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穴位为“风池穴”,位于后脑枕部,用拇指按在后发际颈椎旁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寻得此穴位,轻柔按压,用拇指尖或拇指中部,由轻至重按下,或按下穴位,揉按用力再放松,如此反复进行。
第二个穴位是“中渚穴”用拇指尖轻按下,轻轻用力按压肌肉10下后放松,连做10次,最好不要按多于15分钟。
最后亦可做一些阻力训练,如颈部可往左两边旋转60度,当转至一半时,可用另一边的手阻碍颈部摆动,目的是让它产生一种阻力感,以增加效果,做这个摆动维持10下,再放松,同一方向再做5次,再做对侧,每次应不多于15至20分钟。
注意事项:
不要随意、盲目、错误的推拿按摩。
颈椎病临床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四种类型。
正确的推拿、按摩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并增加颈椎稳定性,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推拿按摩前,还必须注意鉴别病人是否有其它合并症,骨质疏松症者应禁止使用扳法,如果合并颈椎骨折、骨结核、骨肿瘤等疾病时是。
颈部推拿

一、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笔者根据颈椎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症状,结合中医经络学说理论,从颈椎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神经分布,肌肉、韧带的起止分布规律入手,探讨颈椎病推拿的最佳组合方法,摸索出点(穴位)、线(经络)、面(区域)结合的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
经十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
颈后线自枕骨粗隆下缘凹陷处向下至第七颈椎棘突止,相当于督脉经颈段。
主要用于消除颈椎病所致的棘上、棘间韧带的疼痛、挛缩、剥离、钙化等症,能纠正颈椎曲度变直、消失征象,恢复正常生理曲度,增进颈椎前后屈伸功能。
手法: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上下往返治疗6 ~7次。
椎旁线自风池穴直下至颈根穴(大椎穴旁开1寸〕,相当于颈夹脊穴。
左右各一线。
此线为颈神经根椎间孔出口处。
主要用于消除神经根水肿、炎症、压迫,缓解椎旁的斜方肌、颈夹肌、顶阔肌的疼痛、痉挛,矫正棘突偏歪和颈椎侧弯,增进颈椎侧屈功能。
手法: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拿法、侧扳法,上下往返6 ~7次。
颈旁线自枕骨乳突部向下至颈臂穴。
左右各一线。
主要用于缓解颈旁的斜方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斜角肌的疼痛、痉挛,特别是对由于斜角肌痉挛所引起的臂丛神经受压症状的消除作用明显,能增进颈椎左右旋转功能。
手法: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拨揉法,上下往返治疗6~7次。
肩胛带区自颈根部向外至肩峰部区域,为手太阳、足少阳经脉所过。
左右各一区。
主要用于缓解位于冈上区域的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上肌痉挛,消除疼痛、酸胀、板滞以及沉重感和对肩关节的受累症状。
手法:采用滚法、按揉法、拿法、摩法治疗。
时间约3分钟。
肩胛背区在肩押骨背面,肩胛冈下缘区域,为手太阳经脉所过。
左右各一区。
主要用于消除位于该区的斜方肌、冈下肌痉挛、酸痛、板滞、疲惫感。
肩胛间区在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区域,为督脉经、足太阳经脉所过。
主要用于缓解位于该区的肩胛提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痉挛,消除疼痛、酸胀、板滞症状,矫正由于肌痉挛所致的胸椎小关节紊乱等症。
颈椎病的解剖与推拿

椎间盘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纤维环: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前部稍宽,质坚韧。 髓核:柔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位于中央稍偏后。 作用: 连结;缓冲
颈椎生理
PART 1
解剖生理 颈部的椎体: 头颅和第一胸椎之间 有7个椎骨,6个椎间盘 及 所属的韧带构成。
颈椎的上面
椎 体 前 面 观
各部椎骨的特点—颈椎-2
第二颈椎又称枢椎 齿突
前面
后面
寰枢关节
旋转移位 齿突居中,两侧块对称,C2棘突偏向一侧。
临床表现与诊断
侧方移位 寰枢间隙不对称,齿状突、C2棘突偏向同侧。
正常情况下,控制颈椎四个方向的肌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张弛有度,伸缩自如。
当长期、反复的低头,头颅重心前移,那么颈后肌群就要过度负荷,牵拉前移的头颅,最后形成肌肉的慢性劳损。
椎间关节也因为长 期处在不正常的位置上, 而出现炎症和骨质增生, 通常的感觉是颈肩部酸 胀、疼痛,甚至是手指 麻木。
当关节的润滑机制受到损害后,整个颈椎的屈伸,便不再是随意自如,随着时间的延长,颈 椎的生理弧度便产生改变。 正常的颈椎弧度 异常的颈椎弧度
横 突 孔
颈椎的横突部有横突孔,其中有椎动脉、静脉和交感神经通过。
椎骨活动时,横突孔壁能使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受到牵拉或挤压,特别是椎间不稳定时,更易影响椎动脉与其周围的交感神经。
椎动脉 当颈椎推行改变钩椎关节及上下关节突关节等骨 质增生时,压迫椎动脉,即引起头晕头痛,眩晕 耳鸣等,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二) 内因
椎间盘退变是本病普遍的内因。 颈椎间盘一般从30岁后开始退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的病理特点:椎间盘处于退 变的早期阶段,可有纤维环结构的部分 破坏、椎间盘组织的轻度膨出及椎骨骨 质的轻度增生,尚未构成对神经、血管 组织的实质性压迫,但可刺激分布于其 间的椎窦神经感觉纤维。后者则向中枢 发放传入冲动,经脊髓节段反射及近节 段反射的的途径,致颈项部和肩胛骨间 区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出现该区 域的肌紧张性疼痛。
椎动脉型的病理特点是因椎间盘退变及 上位颈椎错位、横突孔骨性非连续管道 扭转而引起椎动脉扭曲,或因椎体后外 缘、钩突的骨质增生而导致椎动脉受压, 或因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刺激而导致动 脉终末支痉挛,使脑干、小脑、大脑枕 叶等椎动脉供血区缺血。
解剖示意图
临床表现
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 ①因椎动脉长期供血不足而表现为慢性持
颈椎病推拿治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临床医学院 《推拿学》教研室 沈国权
概念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 椎骨质增生,使周围的软组织受害 所引起的症候群, 轻者只影响肩颈 部肌肉,严重者可影响颈神经根、 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
病因病理
颈椎病的内因 是椎间盘的退 行性改变
颈椎间盘退行性 变是颈椎病病理 改变的中心环节。
病因病理
中年之人,天癸渐竭,肝肾精血亏 虚,筋骨失其濡养,筋不能束骨, 骨不能张筋,关节不利,以致颈项 强直,屈伸不利,且容易发生“骨 错缝、筋出槽”病理现象,以致影 响颈部经络气血的运行,出现各种 临床症状。
病因病理
示意图
临床表现
目前,多数专家倾向于将颈椎病分为颈 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 感神经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突出的表现为向上肢传导的放射痛。放 射性神经痛往往呈急性发作,或在慢性 疼痛的基础上急剧加重的特点。
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皮肤在急性期可能 出现痛觉的过敏,后期则表现为感觉的 减退;所支配的肌肉则往往出现肌力的 减弱,但明显肌肉萎缩者罕见。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部活动范围减小,尤以向患侧旋转和 侧屈的运动范围,出现更为明显的限制。 特殊检查中,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 扣顶实验和椎间孔挤压实验使椎间孔上 下径进一步减小而引起上肢放射痛加剧, 呈阳性反应;颈椎拔伸实验则因扩大了 椎间孔上下径的尺度而使放射痛减轻, 亦呈阳性反应。有时可见患肢肱二头肌 或肱三头肌反射减弱。
退行性变化导致肌肉、韧带在椎骨 上附着结构的自发性损伤;
病因病理
肌肉、韧带组织的外在损伤,必然 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及力学平衡
肌肉、韧带组织的损伤,又能引起 继发的微血管反应和炎症反业人员 不良的微气候环境如风、寒、湿则
通过颈部的微血管反应及使颈部肌 肉处于加紧收缩而影响颈椎的内环 境稳定。
病因病理
颈椎X线片 (1)
病因病理
颈椎X线片 (2)
病因病理
颈椎X线片 (3)
病因病理
颈椎病的外因有颈部外伤、慢性 应力性劳损及不良气候条件如风 寒湿对颈部微环境的影响等。
肌肉、韧带作为脊柱的运动和稳定性装置, 与脊柱的退行性变化有着密切的双向性因 果关系。
病因病理
神经组织的刺激而产生疼痛—肌肉 痉挛—疼痛的恶性循环链。
颈型颈椎病
同时,由于颈椎稳定性的下降,在 日常生活中易由过度运动而造成椎 旁软组织损伤、颈椎活动节段错位。
肩胛骨内缘肌肉附着处酸痛的感觉, 颈部易于疲劳;
颈型颈椎病
出现“落枕”的频繁发作; 患者颈部前屈、旋转幅度明显减小,颈
夹肌、半棘肌、斜方肌张力明显增高, 肩胛提肌、菱形肌、冈下肌、大小圆肌 处往往可触及条索状改变及压痛 神经系统检查时,不能发现明确的定位 体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X线片
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特点是膨出的颈椎 间盘组织、增生的椎体后缘骨赘、向下 滑脱的椎体、增厚的黄韧带和椎管内肿 胀的软组织形成混合性突出,对脊髓造 成压迫;或由于血管因素的参与,导致 脊髓缺血、变性坏死,并由此而引起脊 髓长传导束功能障碍。
脊髓型颈椎病
感觉障碍不平衡,一般是痛、温觉感觉 障碍明显而触觉障碍较轻或正常,下肢 感觉障碍较重而躯干部感觉障碍较轻。
X线侧位片上可 见椎体后缘有较 明显的骨赘和 (或)出现椎体 沿后关节突斜面 向后下方滑脱, 但确定是否存在 颈脊髓的机械压 迫需依靠CT或 MRI检查。
脊髓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示意图
脊髓型颈椎病
表现为两下肢的波浪型、进行型麻 木和运动障碍。患者感到下肢无力, 行走不稳,步态笨拙,主诉有“脚 下踩棉花”的感觉。
上肢症状不典型,主要为沉重无力, 根性痛并不多见。
检体见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膝、 踝反射亢进,可见到髌阵挛及踝阵挛, 病理反射阳性。
病因病理
椎间盘厚度的 缩窄,使得连 接颈椎活动节 段两骨性结构 间的韧带组织 出现相对的 “过长”。
病因病理
韧带连接结构的相对“过长”会导 致另外两种继发的病理生理改变:
其一是颈椎骨质的增生, 其二是活动阶段内在稳定性的下降,
病因病理
骨质增生减少了椎间孔、椎管的有效空 间容积,而颈椎功能活动节段因稳定性 下降又容易引起软组织损伤及继发的炎 症反应。肿胀的软组织与增生的骨质共 同形成所谓的“混合性突起物”,使已 经降低的椎间孔、椎管容积与内容物之 间脆弱的平衡进一步破坏,产生对血管 和神经组织的机械压迫和化学性刺激的 双重伤害,引起临床症状的发生。
颈型颈椎病
X线检查并不与 患者的症状完全 平行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特点是由增生 钩椎关节、关节突骨赘及损伤肿胀的 软组织共同形成混合性的突出物,对 神经根产生机械压迫和化学刺激的双 重伤害,引起典型的放射性神经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椎骨错缝与神经根的伤害往往 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错位椎骨使 一侧椎间孔及神经根管的内径减少 小,进一步加剧了其减少的容积与 内容物体积之间的矛盾,引起临床 症状的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