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水利农田灌溉渠道工程的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设计探究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设计探究在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渠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影响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设计的重要性良好的灌溉渠道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渠道的布局和尺寸,可以减少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使更多的水能够到达农田,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同时,科学的设计还能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特点和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精确分配水资源,避免浪费。
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合适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能够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反,如果灌溉渠道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灌溉不均匀,部分农田缺水或积水,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
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积极意义。
合理的灌溉渠道设计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降低化肥和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设计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在设计灌溉渠道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
例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要根据地形的起伏合理布置渠道,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在平原地区,要注意渠道的排水问题,防止积水内涝。
节水高效原则。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节水成为灌溉渠道设计的重要目标。
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安全可靠原则。
灌溉渠道的设计要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水流的冲刷和压力,防止渠道坍塌、决口等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考虑到防洪、排涝等要求,确保农田在雨季不受洪涝灾害的影响。
经济实用原则。
在满足灌溉需求的前提下,要尽量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选择经济合理的渠道材料和施工方法,提高工程的性价比。
浅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

、
较长 ,输送渠道 为土质渠道 ,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 ,这样会造出加大
的浪费 ,原本水 资源就 比较 缺乏 , 从 节好少用 , 可 以以农作 物的生长分为多个 阶段 ,分别采用管灌 、喷
( 1 ) 渠道 比降及渠道流速 渠道 比降取决于渠道土质 、水流泥沙含量和灌区地面的坡度。渠 道 比降大 ,则流速大 , 通过 一定 流量所需 的断面小 ,节省土石方量 , 水头跌 落快 ,渠系控制的灌 溉面积减少 , 容易 冲刷渠床 ;如渠道 比降 过缓 ,流速过小 ,又会使 渠道淤积 ,渠道输水能力降低 。一般渠道采 用的 比降范围如下 :干支渠 :1 / 5 0 0~ 1 / 2 5 0 0 ;斗 渠:1 / 2 0 0 ~1 / 1 5 0 0 ; 引渠 :按地形 和流量确 定。渠道 流速应小 于渠道 的最大允许 不冲流 速和大于允许不淤流速 ,以保证渠床稳 定。最 小允许 流速 ( 即不淤 流 速 ),可根据渠道水流 中泥沙的性质按下式计算 :。V 为最小不淤流速 ( 米, 秒 );R 为水力半径 ;c 为根据渠道泥沙性质而决定的一个系数 ,
渠堤顶 宽应按 照渠岸 高度及 流量大小而定 , 如堤顶不结合道路 , 堤顶宽可按下表选用。如渠堤与道路结合 ,道路一侧 的堤 顶宽 , 应按 交通要求修筑。汽车路面宽度可采用5 米;田间干道可采用1 . 5 — 2 . O 米
3 、防渗 水渠 的梯 形衬 砌 设计施 工
计 ,包括横断面设计 和纵断 面设计 。接着 画断面 图 , 计算工程量 , 打 概算 , 最后就是写初设报告。
1 、渠 道 引水 流量 的确 定
现在防渗渠道的设 计多以梯形衬砌 为主 ,梯形衬砌已成为农 田水 利建设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 3 . 1 砂砾垫层施工 渠道粘性土斜墙填筑完成后 ,采用挖掘机进行粗削坡 ,人工进行 精修处理 , 处理 时按照设计高程挂线 、整平 。坡面修整完成后 ,验收 合格后进行砂砾垫层施工 。砂砾料摊铺完成后 ,用反铲进行粗削坡 , 然后人l T进行精修 坡。坡 面修整完成后 ,采用平板振动夯对坡面进行 压实。压实过程 中人工对出现 的坑洼及 时找平。 3 . 2 复合土u T膜铺设 3 . 2 . 1 施_ T程序 土_ T 合成 材料 的施 工程序 为 :平 整坡 ( 底 ) 面一 复合 土工膜铺 设一混凝土浇筑。 3 . 3 平整度和厚度的控制 平整 度的控制 是进行衬砌过 程中最 难的部分 , 在 用混凝 土衬砌 完 成 的二十分钟后要进行抹光作业 ,这部分工作多数由人工来完成 ,也 有用抹平机地蚝抹平的 ,但抹平机抹平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人工抹平 , 抹平的过程 中要保持表面的光滑平整 ,所以抹光作业过程中要有较高 的责任心 ,不能 因着急赶工期而要求抹光的速度 。农 田水利渠道主要 用 于农 田的灌溉 ,水流 的速度相对较缓 ,所 以在对渠道混凝土厚度的 设计时要根据实 际需要进行 ,在施_ T中对其厚度的掌控需要专人进行 实时测量 ,以保证厚度在标准范围 内,如果发现厚度过高或过低等情 况 时需及 时对衬砌机高度进行调整 ,以使误差控制要标准范围 内,混 凝 土衬砌 的厚度控制不仅关 系到渠道 的施工质量 ,还直接影响着项 目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一、设计目的1.确保农田作物的基本水分需求,及时供给农田所需的水量。
2.对于不同作物的需水性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合理制定灌溉计划,提高灌溉效果。
3.通过设计,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设计原则1.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农田的水分供给。
2.依据作物的需水特性,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和技术。
3.考虑农田地形和土壤状况,确保灌溉水的均匀分布。
4.根据农田面积、作物种类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
5.考虑农田周边环境,减少水污染和土壤侵蚀风险。
三、设计要素1.灌溉水源:确定灌溉水源的类型和位置,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水源,例如地下水、河流、水库等。
2.引水工程:设计合适的引水渠道和泵站,确保灌溉需要的水量能够顺利从水源输送到田地。
3.灌溉设施:设计灌溉系统,包括灌溉渠道、管道、喷头等,确保灌溉水能够均匀地分布到农田。
4.灌溉计划:根据作物的需水特性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包括灌溉频率、灌溉量等参数。
5.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设计自动化的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和调整灌溉参数,提高灌溉的精准度和效率。
6.水资源管理:考虑农田周边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合理分配水资源,严格控制农田用水的量和质。
总结起来,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设计合适的灌溉设施以及采用现代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手段,实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这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灌区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及施工

浅谈灌区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及施工在灌区农田水利的农业生产中,渠道设计和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好的渠道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农田水利的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产量,促进农村发展。
本文将从渠道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渠道设计渠道设计是农田水利的起点,好的渠道设计可以提高渠道的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渠道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区域地形、土壤、水资源和农田布局等条件,综合考虑渠道的长度、渠道截面形状、渠底坡度、壁面稳定性、渠头和渠尾设施等因素。
以下几点是渠道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确定渠道截面形状渠道截面形状的选择应该根据地形、土质、水流量、水流速度和水质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渠道的截面形状通常有梯形、三角形、矩形等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梯形截面。
梯形截面既能够保证较大的输水能力,同时又可以保证渠道的稳定性和水流速度的均匀性。
2. 设计渠底坡度渠底坡度是渠道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灌溉效果。
渠底坡度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农田的灌溉需要和渠道的自然地形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适宜的渠底坡度应该在0.1%-0.3%之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速度适当、输水量大、渠道稳定。
3. 设计渠道壁面渠道壁面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水流速度和水流量等因素,以确保渠道的稳定性和水流通畅。
为了防止渠道壁的冲刷和滑塌,可以设置一定的反坡和渠底吸力等措施。
4. 设计渠道头和渠道尾渠道头和渠道尾是渠道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两个重要因素。
渠道头的设计应该保证引水口和水泵房的排水能力和渠道的引流能力相匹配,以确保渠道的稳定和自然通畅。
渠道尾的设计应该保证农田的灌溉需要,通常需要在渠道尾设置节水器和流量计等设施。
二、渠道施工渠道施工是渠道设计的重要实施环节。
好的施工质量可以保证渠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高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农田灌溉的效果。
以下几点是渠道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 土建施工土建施工包括渠道的开挖、回填和防渗处理等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渠道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并对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作用。
渠道设计和施工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设计和施工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渠道设计1. 渠道长度和宽度的确定渠道长度和宽度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地形和水流量来确定。
在农田平原区,通常采用直线排列方式,渠道长度主要考虑排水距离和锄草方便,一般不应超过300米。
在山区地形复杂的场地,则应根据山坡地的地形特点确定渠道的长度和宽度。
2. 渠底和渠岸的设计渠底的设计要根据设计流量和渠道横截面的形状来确定,一般采用拱形或U形,以减小水流的摩擦阻力和提高渠道的平稳性。
在山区地形复杂的地方,应根据山坡的变化来设计不同形状的渠底。
渠岸的设计也是关键,一般采用自然坡形或石质护岸。
在山区地形复杂的场地,则应根据山坡的变化来设计不同形状的渠岸。
3. 渠道水头的设计渠道水头的设计主要包括渠顶高度和水头控制设施。
渠顶高度应根据径流量和渠道设计流量来确定。
水头控制设施包括流速控制、流量控制、水位控制等方面。
二、施工管理1. 渠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渠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地形测量、设计和方案等方面。
要先进行地形测量,确定渠道的形状、长度、宽度等参数;同时,还要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并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
2. 渠道施工中的管理在渠道施工中,需要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管理。
要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排期,按照计划进行施工,确保工期的准时完成。
同时,还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渠道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安全生产是渠道施工中最重要的问题,要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预警和管控,确保现场的安全。
3. 渠道施工后的验收工作渠道施工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工作,对渠道的长、宽、深、水平度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渠道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复。
浅析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及管理

浅析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及管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对于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而农田水利灌溉渠道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确保灌溉渠道的正常运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类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主要分为明渠和暗渠两种类型。
明渠是常见的灌溉渠道形式,通常是在地面上开挖形成的敞开式渠道。
其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较低,能够直观地观察水流情况,便于维护和管理。
但明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蒸发、渗漏等,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暗渠则是埋设在地下的封闭管道,一般采用混凝土、塑料等材料制成。
相比明渠,暗渠的水资源利用率高,减少了蒸发和渗漏损失,而且不占用耕地面积,对地表景观影响较小。
然而,暗渠的建设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一旦出现故障,维修也较为复杂。
二、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作用1、保障农作物生长适时、适量的灌溉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通过灌溉渠道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能够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和设计的灌溉渠道能够减少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采用防渗措施的渠道可以降低渗漏量,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可以精准控制灌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改善土壤条件灌溉不仅为农作物提供水分,还可以调节土壤的温度、湿度和肥力状况。
适量的灌溉有助于保持土壤的疏松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抵御自然灾害在干旱季节,灌溉渠道能够及时为农田补充水分,缓解旱情;在洪涝时期,又可以通过排水渠道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农田受淹,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存在的问题1、渠道老化和损坏许多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建设时间较早,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维护,存在渠道淤积、坍塌、渗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灌溉效果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灌区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及施工

灌区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及施工在农业生产中,灌区农田水利渠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农田的灌溉效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高质量的施工是确保水利渠道发挥最佳效益的关键。
一、灌区农田水利渠道设计1、规划与布局在进行水利渠道设计之前,需要对灌区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布局。
首先,要了解灌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水源情况等。
根据这些因素,确定渠道的走向、长度和分布,以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分配和灌溉覆盖面积的最大化。
2、流量计算准确计算渠道的流量是设计的重要环节。
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灌区的面积、农作物的需水量、灌溉方式以及灌溉时间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计算,可以确定渠道的断面尺寸,保证在灌溉高峰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用水需求,同时避免渠道过大造成浪费和成本增加。
3、渠道断面设计渠道断面的形状和尺寸直接影响水流的速度和阻力。
常见的渠道断面形状有梯形、矩形和 U 形等。
梯形断面在施工和维护上较为方便,矩形断面过水能力较大,U 形断面则具有较好的水力性能和抗冲刷能力。
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断面形状,并根据流量计算结果确定断面的尺寸。
4、渠道衬砌设计为了减少渠道的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常需要对渠道进行衬砌。
衬砌材料有混凝土、预制板、砖石等。
混凝土衬砌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预制板衬砌施工方便,但整体性较差;砖石衬砌成本较低,但抗渗性能一般。
在选择衬砌材料时,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投资预算进行综合考虑。
5、附属建筑物设计水利渠道的附属建筑物包括分水闸、节制闸、渡槽、涵洞等。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要满足渠道的运行管理和安全要求。
分水闸和节制闸用于控制渠道的流量和水位,渡槽用于跨越河流、道路等障碍物,涵洞用于穿越填方路段或排水。
二、灌区农田水利渠道施工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测量放线、场地清理、材料准备、设备调配等。
浅谈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

浅谈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关键信息项:1、灌溉工程的类型及特点渠道灌溉喷灌滴灌2、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及作用3、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原则4、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5、维护与管理机制6、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7、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8、资金投入与成本核算11 灌溉工程的类型及特点111 渠道灌溉渠道灌溉是一种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通过修建渠道将水源引入农田。
其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的灌溉。
然而,渠道灌溉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容易渗漏和蒸发等缺点。
112 喷灌喷灌是利用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在农田上。
喷灌具有节水、灌溉均匀、适应地形能力强等优点,但设备投资较高,维护成本也相对较大。
113 滴灌滴灌是通过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
滴灌能够精准控制用水量,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土壤板结和杂草生长,但滴灌系统的安装和管理较为复杂。
12 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及作用排水工程对于农田来说至关重要。
它能够排除多余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防止农田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减少土壤盐碱化和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3 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原则在设计和规划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31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和排水方式,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32 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农业生产、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33 科学合理运用先进的水利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精确的水力计算和工程布局,确保工程的运行安全和高效。
14 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为了保证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质量,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包括:141 材料质量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管材、管件、喷头等材料,确保其强度、耐腐蚀性和密封性。
142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渠道的坡度、平整度,管道的连接牢固、密封良好,排水设施的通畅无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田水利农田灌溉渠道工程的设计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灌溉渠道工程,这项工程联系到了农业、农民相结合,为了农业发展,农田的高产犹产,需要水利部门对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为建设农村,发展农民经济设计出合理且科学,安全并高效的灌溉工程。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真可以算得上是农田大国,因而对我国来说科技兴农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国策,再加上因为土地沙漠化的日渐严重,及人类对自然环境和树木森林的破坏使得一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现象,大大减少了本应出产的粮食数量,对我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对于目前状况我们发展农田水利,设计农田灌溉渠道工程用以解决粮食产量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农业水利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设计规划
1.引言
根据我国国情,发展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计划,为了应对土地资源的匮乏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农业损失,我们非常需要利用科学知识进行水利开发,设计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正确的规划灌溉区域与标准,做好灌溉渠道的布局决定,让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灌区的经济开发,让农民们能够真正走向富裕,这少不了科学的农田种植与合理的规划安排。
重视农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科学改革,做到真正的利惠利民,同时满足了国民需求,增长了国民经济,可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占据我国国策的极度重要性。
2.正确的设计规划
2.1根据河流的走向与水势的大小
随着四季变化的不同,河流的径流量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同样的,由于河流水势的变化影响到了对农田的灌溉程度,有时甚至会影响到降雨情况,与此同时农田的种植面积和种何种农作物也随之有着不同改变,所以灌溉用水的量是不可确定的。
而根据年份的交叠更替,每一年的用水量也都不尽相同。
因而对河流进行定期的观测与记录其流向走势对今后的灌溉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调研项目。
通过河流的调查结果来拟定初步的用水取水方案,详细摘录河床涨幅,河流走向及河流水势强弱用以今后对如何用水的研究。
2.2水利灌溉的设计标准
为了确保水利灌溉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需要一个灌溉设计的标准,以灌溉区的水源、地域等自然条件情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灌溉设计的标准:一为灌溉设计的保证率,二为抗旱效果,为了更好的发展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要根据旱期当地农业产量及农产品种类的量产目标加以确定,同时要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和农田水利设施如何规划的情况进行分析确认。
同时融合对河流的调查与对当地实际地理位置及气候变化等
进行水利方案的制定,务必要做到“不浪费一滴水资源”,并将水利工程很好的利于农民,实现水利工程高效利用水资源灌溉农田的最终目的,确保水利项目的对用水灌溉良田的保证程度。
2.3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设计
水资源对于像我国这种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大但是实际上能适宜人类居住,且能利用的土地资源却稀少的情况下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种特别的地理因素,我国也在世界缺水国家中占了一席之名,因而我国有关部门对于水利工程的发展十分重视,并且为之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发设计,以期通过水利工程侧面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使农民能够提供出高产量,优品种的农业产品做出帮助与保障。
随着社会科技化的迅速发展,如今水利工程也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利用水资源,更重要的是要转向发展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可持续循环的绿色环保型水利,抛却或改进固有的传统经济型。
3.灌溉设计的调查项目
3.1抵抗旱期的天数
之前说到要对当地的河流走势及地理情况进行研究的另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要据此推测出可以抵抗可能会出现的旱灾情况的损失。
天有不测风云,气候情况变化多端,我们无法准确的预测出何时何地会发生干旱灾害,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先未雨绸缪,在无法肯定旱灾何时到来的情况下先做好预防及准备工作才能有备无患,利用水利工程的灌溉系统,建造相应的小水库、水坝等灌溉设施,将洪涝灾害和平日降雨等水资源保存起来供旱灾缺水的时候使用,且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洪涝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针对灌溉设施的解决有两种方法。
其一,根据地形位置进行灌溉设施的建造及设计,要在有效取水的同时也能方便“放水”,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一石二鸟。
在设计初始就要将各个环节都考虑在内,比如农田、森林、公路甚至人畜用水和发电公司等多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要进行全方面,多方面的安排以及人力、物力的统筹协调进行处理。
既要做到科学合理,又要考虑到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规划,从而能够最小限度的避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所可能产生的摩擦与矛盾。
其二,要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方法,提高灌溉用水率,鼓励当地农民参与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最大限度的解决用水问题。
3.2地形条件的合理利用
为了最大限度的进行水土利用,需要将灌溉设施进行系统化的设计规划,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优势是解决水土浪费的一项重要工作,将灌溉渠道放置在高处及在地处布置排水沟道,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物理情况分布灌溉设施既科学合理又便于实际使用。
另外要安排两套独立的灌排系统,不要灌排混合,才能方便操作、清洁和管理。
要根据实际的经济情况来设置灌溉线路,减少交叉渠道,避免与河流、小溪等过于靠近,防止洪涝发生时被水流冲毁,要在地质条件较好
的位置周围布置渠道前路,尽量不要风化岩层等透水性强,地质松散的地方附近设置干渠。
为了以防万一,预防灾害,应当沿着渠道设置好相应的泄洪设施。
3.3如何设计取水的方式
作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取水方式的设计,需要在设计时根据地区的不同进行规划,从而决定灌溉水源的分类。
灌溉水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提水进行灌溉,另一种则是自流取水进行灌溉。
正常情况下就是针对这两种灌溉方式而进行的水利工程的取水。
先说说自流取水的灌溉方式,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利用河流作为水源的取水方式,它又可以细致的划分为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两种。
为了确保在自流时灌溉的水位高度,一般要选择河流的上方作为开渠建闸的引水地点,引水地点重要到它决定了取水方案的根本设计和规划,甚至关系到建造工程的经济成本。
提水取水灌溉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一般在有水源的情况下不大会用提水取水的方式,因为设计起来相对复杂,水利设备建造起来也有一定困难程度,并且不符合水利工程高效利用资源的本来目的。
4.总结
显而易见,水利工程对农业、农民等各方面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源消耗过快或资源浪费等问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之所以能得到相关部门相当大的重视并予以积极实施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环保性,可循环持续利用性以及对生态资源的绿色保护等特性,在如今这个人口攀升速度与资源消耗程度成正比,并且还在以令人咋舌增长情况来看,节能环保以及成为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大处事前提,所以我们在面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问题上一定要持着以科学发展为导向,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知识进行农田管理,坚决杜绝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损毁,能够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将水资源点点滴滴的节约下来,保管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自然给所有生灵的馈赠,更加努力的设计出集环保节约为一体的高效且科学的水利工程,平衡当今需求强大的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加大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严格管理并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将惠农利民,发展新农村,新农业的指导方针贯彻落实,让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更进一步的发展,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让农业产品能够高产、多产、优产,多方面的满足群众需要。
参考文献:
[1]赵筱侠. 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建设研究(1949-1966)[D].南京大学,2012.
[2]俞婧. 农地整理中路沟渠生态化精细型设计[D].浙江大学,2010.
[3]胡雯. 转型期中国农业灌溉系统可持续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