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验证规范
产品检验规范

产品检验/验收规范
QYC 9003- 7-2009 A/0
一、原材料检验:
1.主要零配件的检验,以抽检为主,每批抽3-5件;主要检验外观和尺寸。
2.辅助原材料以验证方式进行,验证其:数量、规格、外观质量、合格证明等,
所验证的材料要填写原材料验证记录。
3.检验依据,国家的产品技术标准、合同要求。
二、产品检验:
(一)首件检验
1.产品的首件检验由生产自检和专职检验人员检验/验证进行。
2.检验后填写首件产品检验记录。
(二)产品出厂检验
1.出厂产品设备,在试车中进行,所有出厂产品均由专职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
出厂。
2.尺寸的检验:使精密量具和通用量具进行测量(用钢卷尺、钢直尺及精密测量
工具进行测量)。
3.外观检查: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外观应无异常及整机尺寸应符合设计图中的要
求,表面质量目测检查,没有裂纹、划伤、影响设备性能的变形等缺陷。
4.检验依据:产品企业标准、合同、图册程序。
5.外观质量和几何尺寸进行逐项检验。
编制审核批准2009年10月12日。
新产品开发与承认作业规范

1.0 制定目的规范新产品的开发及承认流程,通过新产品开发及承认程序控制,以确保新产品能满足客户的质量、成本、交期的要求。
2.0 适用范围2.1 适用于本公司开发的所有新产品(含改型产品)。
2.2 本流程同样适用于本公司的供应商。
2.3 如客户有要求特定承认流程,本流程将不适用。
3.0 术语定义BOM:Bill Of Material 物料清单CMF:Color,Material& Finish 颜色材质设计COC:Certification Of Conformity 符合性证书CPK:Capability For Stable Process 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可制造性设计FAI:First Article Inspection首件检验GRR:Gauge Repeat ability & Reproduction 量具之重复性& 再现性能力指标MSOP:Measurement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测量标准操作流程PPAP: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生产件批准程序SIP:Specification In Process 制程检验规格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制造标准作业程序4.0 职责权限4.1 业务部:4.1.1 客户样品的2D、3D图纸,CMF(外观,材质,功能)要求,以及客户其它品质标准的提供。
4.1.2 客户承认相关样品,承认书及限度样(外观)的签核跟进,并跟进度并反馈给厂内工程和品质。
4.2 工程部4.2.1 审核客户提供的2D、3D图纸,并转化为公司内部工程图纸及规格。
4.2.2 对新产品的开发进行可行性评估(DMF),并制作工艺流程图。
4.2.3 制作样品供客户签核,对本司内部结构样品的承认。
产品检验流程标准

产品检验流程标准产品检验的标准流程是什么,产品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产品检验流程标准,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产品检验流程标准一、目的规范生产中心出货检验流程,提高检验力度,确保出货产品品质以及质量可控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生产中心产品出货的检验。
三、产品检验规范1. 检验的必要性检验是实施品质管理的基础,通过检验工作,可以了解产品质量现状,以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其主要目的就是“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件进入下一道工序”。
亦是最古老最实在的质量保证方法之一。
2. 建立预防措施(1) 首先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是取得质量体系成效的先决条件。
(2) 明确存在的主要潜在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目标。
(3) 决定采取预防措施的实施计划。
(4) 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善)循环的科学方法,保证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有效执行。
(5) 实施预防措施,并加以验证。
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6) 将采取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以评定措施的适宜性。
3. 检验措施(1) 检验项目如有不合格项,立即通知相关处理人员,对其问题进行确认。
(2) 确认无误后对其不合格品进行退换货处理。
(3) 如问题可自行修复,通知相关处理人员查验,待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再次检验,合格后方可出货。
产品质量标准涵盖方面完整的产品质量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方面: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订的技术准则。
根据其内容不同,技术标准又可分解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三方面的内容。
1、基础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制订产品标准和其他标准的依据。
常用的基础标准主要有:通用科学技术语言标准; 精度与互换性标准; 结构要素标准; 实现产品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的标准; 材料方面的标准等。
2、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质量和规格等方面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
产品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产品的类型、品种和结构形式; 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产品的包装、贮运、保管规则; 产品的操作方法说明,使用注意事项说明等。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SY/ZG01-02一、总则:1、为了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下序或用户,有效的开展质量检验工作,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规定了产品检验全过程的要求、检验依据/标准、检验内容等,各检验过程必须严格按着要求,开展检验工作。
二、职责:1、生产部:按检验规范,对生产操作人员的自检记录、产品加工“流程卡”进行管理和要求,必须认真、如实的填写自检记录和“流程卡”,配合质检人员开展质量检验工作。
1.1、操作者:操作者加工的首件产品,必须自检合格后,由巡检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对产品加工的质量负责;1.1.1、对于需要三坐标检验的产品,应清理干净,自行送检;1.1.2、操作者正常生产的产品,必须按自检记录要求的检验频次,进行产品检验并记录;2、质检部:负责产品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编制产品检验标准、检验记录及相关的质量管理文件,规范和监督质量管理的执行、实施。
2.1、终检员:负责产品、成品的质量检验,对最终出厂的产品质量负责;2.1.1、为了保证交付产品的质量,应适时的对在线生产产品进行巡检,早期或及时的发现产品质量问题;2.1.2、产品检验:a. 按“产品终检记录”要求的检验内容,对加工完成品进行尺寸、外观、清洁程度等检验,验证最终产品与要求的符合性。
b. 按“产品终检记录”的检验频次,对产品进行抽检,根据产品加工“流程卡”进行抽检,应保证当日产品生产的首末件所在托盘的产品被抽到并检验;c. 当检验发现产品不符合要求时,应退回生产班组,查明原因,进行全检或返工、返修。
d.认真、如实的填写“产品报检单”和“最终检测报告”。
对发出产品的合格与否负责。
2.2、巡检员:对在线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确保早期、及时的发现质量问题,避免产品的批量不合格;2.2.1、及时对操作者的首件产品,进行检验确认,对首件产品的合格与否负责;2.2.2、对关键工序按检验频次要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巡检,杜绝批量产品的不合格,并做好巡检记录;2.2.3、对操作者的自检记录的规范、完整、真实、准确性,予以监督,巡检产品合格后,在自检记录表上,加盖确认章或签字;2.2.4、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操作者调整或改进,如不能现场处理,应及时通报工艺主管和有关领导,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2.2.5、规范操作者的产品检验,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操作和行为,应予以制止,对不服从管理和要求的,应提出警告、严重警告或处罚;2.3、三坐标检验:按产品工艺文件,对送检产品的检测结果负责;2.3.1、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做好三坐标测量机的日常保护(养)工作,使检验设备处于正常检验状态,确保检验精度;2.3.2、检测完毕,需出具检验报告的,要将产品信息填报完整,日常检验的结果,应在保存电子文档,以便于追溯;2.3.3、配合巡检人员,对在线生产产品,进行不定期的巡检,三、记录的管理:1、对产品的各种检验所形成的“检验记录”,必须清晰、洁净,不得涂抹。
新产品验证规范

新产品验证规范(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 目的:对新产品可靠性测试作业规范化。
二. 范围:适用於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所有产品。
三.职责与权限:3.1産品工程单位负责制定可靠性测试规范。
3.2 品保单位负责依可靠性测试规范对産品进行验证测试。
3.2其他单位负责提供物料及安排人力支援。
四.作业内容:4.1 测试时机及频率:4.1.1 每季度安排选取在制产品和新开发的産品做可靠性测试。
4.1.2 当有其他特别要求时,可对特定产品做可靠性测试。
4.2 测试判定标准:4.2.1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
4.2.2依连接器EIA或协协会规范。
4.3可靠性测试步骤:4.3.1电气性能测试 (Electrical Performance):4.3.1.1低功耗接触阻抗Contact Resistance (Low level):a. 测试目的:验证弹片或端子接触状况是否良好。
b. 测试设备:微欧姆计 (Q0031) 。
c. 测试数量:2PCS。
d.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1.2绝缘阻抗 (Insulation Resistance):a. 测试目的:验证端子间的绝缘性能。
b. 测试设备:超绝缘计 (Q0030)。
c. 测试数量:塑胶主体全模穴数。
d.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1.3 耐电压 (Dielectric Withstanding Voltage):a. 测试目的:验证相邻端子间的耐电压性能。
b. 测试设备:耐压测试机 (Q0032) 。
c. 测试数量:8PCS。
d.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 机械性能测试 (Mechanical Performance):4.3.2.1 耐久性 (Durability):a. 试目的:模拟验证在规定下压次数范围内,公﹑母座弹片或端子接触的可靠性。
产品验证标准程序

产品验证标准程序一、目的:建立回顾性验证标准程序,规范回顾性验证管理的全过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保健食品的回顾性验证管理。
三、责任者:验证中心对本规程负责.四、正文:(一)、原辅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所以,产品验证要先从原辅料的验证入手。
原辅料的验证内容一般包括原辅料的选择性试验、所选原辅料的稳定性考察、投入批量生产试验及供户质量审计等。
如果所有试验和审计均符合要求,原辅料的质量确认合格.(二)、生产产品验证根据现行的生产实际状况,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验证方式,即前验证、同步验证、回顾性验证、再验证.1、前验证前验证是正式投产前的质量活动,也就是该产品的生产工艺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完成并达到要求的验证。
新产品、新型设备及其生产工艺的引入,必须采用前验证,前验证一般按三个步骤来进行:工艺的预验证起草工艺规程三批次以上大生产的产品验证(确定正式的生产工艺规程)。
(1)新产品的预验证工艺的预验证,即正式批量的放大试生产。
通过此过程,可以确定生产工艺参数及条件,并对试生产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确认,具体步骤如下:a。
生产工艺采用试产前草拟的生产操作规程(可由小试等方法得来),中试3个以上连续批次;b。
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及温室留样观察,考查生产操作规程的合理性并写出结论性报告;c。
根据中试产品的质量状况和试验小结,起草工艺规程。
(2)产品生产工艺规程的正式确定依据预验证草拟的生产操作规程,通过三批次以上的大生产设备试生产,确定现行的工艺条件及参数,制定正式的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具体步骤如下:a、使用大生产设备试生产3批次以上,考察生产操作规程的可行性和重现性;b、根据试生产情况,必要时调整工艺条件及参数;c、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及室温留样观察,考查生产操作规程对大生产的适应性并写出报告;d、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操作规程,确定正式的产品生产工艺规程.(3)使用大生产设备试生产,以验证生产操作规程的可行性和重现性,应采用生产工艺的运行验证来进行。
产品认证规范管理办法

产品认证规范管理办法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产品认证的过程,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二、定义和缩写1. 产品认证:指经过验证和评估,以证明产品符合特定标准和要求的过程。
2. 检测报告:指由权威机构进行的产品检测评估的结果报告。
3. 认证机构:指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能够进行产品认证的机构。
4. 标准:指产品需要符合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5. SOP:指标准操作程序,包括产品认证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步骤。
三、产品认证流程1. 申请阶段- 申请人向认证机构递交申请材料,包括产品说明、样品等。
- 认证机构对申请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是否符合认证条件。
- 申请人支付认证费用。
2. 评估阶段- 认证机构对申请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对样品进行检测和评估。
- 认证机构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评估。
- 认证机构根据评估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3. 认证决策阶段- 认证机构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颁发产品认证证书。
- 如果认证通过,认证机构颁发产品认证证书,标明认证范围和有效期限。
- 如果认证未通过,认证机构通知申请人,并提供改进建议。
4. 监督管理阶段- 认证机构定期对已认证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 认证机构可以随时进行抽样检测和评估。
四、责任和义务1. 申请人责任- 提供真实、准确的申请材料和信息。
- 配合认证机构进行评估和监督检查。
- 及时支付认证费用。
2. 认证机构责任- 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产品认证。
- 保护申请人的商业机密和个人信息。
- 在认证决策阶段,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估。
- 定期监督已认证产品的质量和符合性。
五、附则1. 本文档的解释权归认证机构所有。
2. 本规范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改,将提前通知申请人。
以上为产品认证规范管理办法的内容,请遵守相关要求执行。
新品试产管理规范

新品试产管理规范编写 / 修订:王某某审核: / 会签:熊某某批准:张某某生效日期: 2020.5.281.目的:为明确参与新品试产的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对新产品的试制及验证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新品量产前的准备进行有效管控,提高相关人员的操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并最终提高新品量产前的规化管理,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新品的试产和量产前准备工作。
3.职责:3.1销售中心负责客户端试产样机发放;负责试产阶段费用的提报及订单PO跟催;3.2项目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内外部资源,根据项目排期组织项目试产、各节点评审及问题改善跟进;负责公司内部试产样机的发放。
3.3研发管理中心3.3.1结构工程师负责产品3D/2D图纸、模具清单、整机BOM、配件规格书等研发技术资料输出;负责配合改模方案输出及跟进确认;负责提供测试、认证及客户所需的资料;负责试产异常处理及问题闭环;3.3.2包装工程师负责输出包材类技术资料;负责包材设计稿并与客户确认签样;负责包装类异常处理;3.5 供应链管理中心3.5.1整机采购负责试产物料采购需求输出、采购资源及周期的协调,保证供应;3.5.2 配件采购负责物料配件报价、核算;负责各阶段打样物料安排及供方资源协调;3.5.3 PMC负责试产物料下单抛出;负责物料采购订单交付跟进;3.6 品质管理中心3.6.1 研发质量(DQE)负责新品项目质量的对接,质量标准、质量文件的接收、转化、输出;负责组织采购、研发对供应商和模厂进行体系审核;负责各阶段试产跟进,问题收集、组织问题闭环跟进;3.6.2 来料质量(IQC&SQE)负责试产物料检验标准的输出与确认;负责试产物料到货检验、异常输出及跟踪;参与新供应商开发与审核;3.6.3过程质量 (PQE)负责量产试产跟进,问题点反馈及问题解决跟进,确保试产正常进行;负责定期QRQC会议,量产配件问题点同客户反馈,并跟踪内部改善围堵;3.6.4 成品质量(FQC)负责成品检验标准的输出与确认;负责各试产阶段产品的验货及异常反馈;负责各阶段整机签样跟催及确认;3.7 制造管理中心3.7.1 PE负责新品导入对接;负责各阶段整机标准作业程序设计、优化、输出及维护;负责各试产阶段跟进及员工操作培训;参与新品开发各阶段手板组装,试产跟进、整机异常处理及分析;3.7.2 IE负责新品生产线规划、制作生产线配置图、参与产线搭建;负责产品标准化工时制定;负责产品生产流程制定;参与新品开发各阶段手板组装、试产跟进及生产流程优化;3.7.3 ME负责新品工装夹具的对接;负责各阶段试产工装夹具制作、验证、改善优化;参与新品开发各阶段手板组装,试产跟进、工装夹具优化改善;3.7.4 设备负责新品开发相关设备对接;负责产线搭建;参与新品开发各阶段手板组装,试产跟进、设备优化改进;3.7.5 生产部负责新品生产的对接;负责产线人员的培养,满足各阶段生产需求;负责各阶段物料盘点、领取及布线;负责各阶段需求试产,满足整机试产需求,按时交付;负责各阶段整机组装,按计划要求满足交付;负责各阶段试产整机组装问题点提出及跟催改善确认;4.术语和定义:4.1试产:30台以上试验性生产,为批量验证产品的相关性能,并为正式投产积累经验技术的验证性、尝试性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产品验证规范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制定部门制订日期文件编号版次页数页码産品工程部2009/01/08 QC060 1 8 1发行章核准审核制定单位制定人新産品验证规范公司文件,非经许可不得翻印.复制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送,否则将以公司规定论处文件履历表一. 目的:对新产品可靠性测试作业规范化。
二. 范围:适用於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所有产品。
三.职责与权限:3.1産品工程单位负责制定可靠性测试规范。
品保单位负责依可靠性测试规范对産品进行验证测试。
3.2其他单位负责提供物料及安排人力支援。
四.作业内容:测试时机及频率:4.1.1 每季度安排选取在制产品和新开发的産品做可靠性测试。
4.1.2 当有其他特别要求时,可对特定产品做可靠性测试。
测试判定标准:4.2.1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
4.2.2依连接器EIA或协协会规范。
4.3可靠性测试步骤:4.3.1电气性能测试 (Electrical Performance):4.3.1.1低功耗接触阻抗Contact Resistance (Low level):a. 测试目的:验证弹片或端子接触状况是否良好。
b. 测试设备:微欧姆计 (Q0031) 。
c. 测试数量:2PCS。
d.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1.2绝缘阻抗 (Insulation Resistance):a. 测试目的:验证端子间的绝缘性能。
b. 测试设备:超绝缘计 (Q0030)。
c. 测试数量:塑胶主体全模穴数。
d.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1.3 耐电压 (Dielectric Withstanding Voltage):a. 测试目的:验证相邻端子间的耐电压性能。
b. 测试设备:耐压测试机 (Q0032) 。
c. 测试数量:8PCS。
d.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 机械性能测试 (Mechanical Performance):4.3.2.1 耐久性 (Durability):a. 试目的:模拟验证在规定下压次数范围内,公﹑母座弹片或端子接触的可靠性。
b. 试设备:相应产品的耐久性测试治具﹑测试机。
c. 试数量:塑胶本体全模穴数。
d. 试条件:1> 次数: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插拔速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1> 将产品固定在测试治具台上。
2> 将治具台固定在测试机上。
3> 设定测试速度。
4> 耐久测试。
f.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1>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2 电源端子耐久性:(Durability(Battery Terminal))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在规定下压次数范围内﹐电源端子接触的可靠性。
b. 测试设备:相应产品的电源端子耐久性测试治具﹑测试机。
c. 测试数量:塑胶本体全模穴数。
d. 测试条件:1> 插拔次数: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插拔速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1> 将产品固定OK。
2> 设定测试速度。
3> 电源端子耐久性测试。
f. 判定标准: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4.3.2.3 振动 (Vibration):a. 测试目的:验证在机械振动的条件下端子间的接触状况是否良好。
b. 测试设备:振动测试机(Q0238)。
c. 测试数量:塑胶本体全模穴数。
d. 测试条件:1> 振动频率: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振动时间: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3> 振幅: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测试程序:1> 连接测试样品的电路与振动测试机的电路。
2> 将测试样品固定在振动测试机台治具上。
3> 设定测试条件。
4> 振动测试。
e. 判定标准:1> 公/母座端子间的瞬间断路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4 正应力(Contact Normal Force)a. 测试目的:测试端子弹片能承受的正应力是否符合要求。
b. 测试设备:立式推拉力计 (Q0035)。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测试程序:1> 将产品固定在测试机上。
2> 转动测力计的手柄使推拉力计的针头正对住端子弹片。
3> 正应力测试。
e. 判定标准:正应力: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5 端子保持力(Contact Retention Force)a.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的每PIN端子与塑胶间的固定状况是否良好。
b. 测试设备:卧式推拉力电子测定台 (Q0036)。
c. 测试数量:塑胶本体全模穴数。
d. 测试条件:1> 测试方向:施力方向顺着端子从塑胶中拔出的方向;2> 测试速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1> 将产品的端子用测定台的夹子夹紧。
2> 用手摇动测定台手柄直到将端子从塑胶中拔出。
f. 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6 整体插入力,拔出力(Mating Force&Unmating Force)a. 测试目的:测试公、母座对插配合及拔出分离的难易性。
b. 测试设备:自动插拔力试验机 (Q0034)。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1> 插拔速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2> 插拔状态: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1> 将产品固定在测试治具上。
2> 将测试治具固定在测试机上。
3> 设定测试速度。
4> 插拔测试。
f. 判定标准:1> 插入力: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拔出力: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4.3.3 环境性能测试 (Environments Performance):4.3.3.1 沾锡性 (Solderability):a. 测试目的:验证端子焊接脚沾锡性。
b. 测试设备:锡炉 (Q0037) 。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1> 纯锡:100% Sn。
2> 锡温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3> 时间: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将产品放入锡炉浸锡。
f. 判定标准:测试後端子表面被锡覆盖区域超过95%。
4.3.3.2 高温寿命 (Temperature Life ( Heat )):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耐高温的能力。
b. 测试设备:恒温恒湿试验机 (Q0236) 。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1> 温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时间: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1> 将产品放入测试机。
2> 设定测试条件。
3> 耐热测试。
4> 室温下放置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判定标准:1> 产品外观要求: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3.3 低温寿命 (Temperature Life (Cold )):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耐低温的能力。
b. 测试设备:恒温恒湿试验机 (Q0236) 。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1> 温度: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1> 将产品放入测试机。
2> 设定测试条件。
3> 耐低温测试。
4> 室温下放置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判定标准:1> 产品外观要求: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3.4 耐湿性 (Humidity):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耐湿的能力。
b. 测试设备:恒温恒湿试验机 (Q0236) 。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1> 相对湿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温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3> 时间: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1> 将产品放入测试机。
2> 设定测试条件。
3> 耐湿测试。
4> 室温下放置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判定标准:1> 产品外观要求: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3.5 盐水喷雾(Salt Spray):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耐盐雾腐蚀的能力。
b. 测试设备:盐水喷雾试验机 (Q0041)。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1> 盐水浓度:5±1%。
2> 温度:35℃±2℃。
3> 试验用水PH值:~。
4> 试验室温度:35±2℃。
5> 盐水桶温度:35±2℃。
6> 饱合桶温度:47±2℃。
7> 试验室相对湿度:85%。
8> 压缩空气压力:±0.01kg/cm2。
9> 样品放置角度:15~300。
10> 时间: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1> 将产品放入测试机。
2> 设定测试条件。
3> 盐水喷雾测试。
4> 室温下放置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判定标准:1> 产品外观要求: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3.6 耐焊接热测试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产品在SMT制程中耐焊接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