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合并抽动症19例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体会作者:陈朝霞严桂芬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38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控显率、总有效率和2年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分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急性反应,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在春秋二季发病率较高,每因气候骤变而诱发,常易反复发作,对患儿机体影响较大,西医多采用阶梯式吸入疗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急性期采用“止哮汤”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症状,缓解期采用“防哮汤”扶正固本,明显降低了复发次数,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近5年收治的哮喘患儿79例,按照哮喘的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分型标准[1-3],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5~14岁,平均8岁。

对照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5~14岁,平均8岁。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急性期采用雾化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1h内每20min1次,如为中重度发作,可考虑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静滴茶碱类药物,如合并细菌感染,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缓解期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分级,确定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采用分级阶梯式诊疗方案。

②治疗组急性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哮汤”(药方组成:紫苏子、射干、麻黄、前胡、杏仁、地龙、苦参、黄芩、川芎),缓解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防哮汤”(药方组成: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茯苓、半夏、熟地黄、山药、山茱英、灵芝、冬虫夏草、胡桃肉、五味子、白芥子、丹参、桃仁),根据患儿病情缓解程度服药时间不等,小儿汤药难以服用,故将其炼蜜为丸,每丸5g,2次/d。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临床观察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

共纳入54例儿童患者,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为3岁至10岁,平均年龄为6.7岁。

所有患者均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8例)和常规西医治疗组(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首选中药千里光、麻黄、防风、桔梗、紫菀、杏仁等药材炮制成口服颗粒剂。

同时,采用针刺、艾灸、推拿等中医手段,结合大气压氧治疗等方法。

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辅助应用西药如沙丁胺醇等。

常规西医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抗炎、抗过敏、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等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哌拉唑、乳酸酸菌等。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患者的咳嗽频率、胸闷、喘息、夜间症状、肺活量、峰流速等指标。

结果:经过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的73.1%(P<0.05)。

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咳嗽频率、胸闷、喘息、夜间症状、肺活量、峰流速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而常规西医治疗组中只有部分指标有所改善。

在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不长等,需要开展更大规模、更长周期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哮喘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哮喘48例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婴 幼儿 哮 喘 4 8例
周 洪诚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卫生院 金华 31 5 20 3
关 键词 婴 ̄ L 喘 hJ, 哮 麻 杏石 甘 汤 中西 医结合
4 系 我室 2 0 5例 0 0年 1月 一20 0 5年 1 2月 门诊
患者 , 3 , 1 例 , 男 4例 女 1 病程 1 个月 一 7年 , 年龄 9
本组 3 例均为我院住 院输液患者 , l 例 , 2 男 9 女
赛庚定或酮替芬或舒喘灵。静脉滴注氨茶硷 , 1 每3 1 共 2 3天。治疗 组加用麻杏生 甘汤加味 : 次, ~ 炙
麻黄 5 , g杏仁 6 , g生石膏 1g 细辛 2 , 2, g 金银花 1g 0, 连翘 6 , g前胡 6 , g黄芩 5 , g鱼腥草 1g甘草 3 , 2, g根据 月龄及体重酌情加减 , 1 l , l3 剂 水煎 2次 , 3次 分
维普资讯
78 1
浙江 中西 医结合杂志 2 0 0 6年第 1 6卷第 l 期 1
Z  ̄i g r’ h a I WM( o.6N . 1 0 6 nj C V 11 o 1 2 0
2 治疗 方法
1 临床 资 料
两组均酌情使 用抗生素 , 适量应 用激素 , 口服
根据临床症状 ,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属 中医“ 胁 痛” “ 、 黄疸” “ 、鼓胀” “ 、 郁证” 等范畴。现代医学认
为, B H V感染后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 肝细胞的损害。“ 郁金降酶汤” 方中郁金 、 五味子行 气解郁 、 活血散瘀 、 滋肾宁心 , 良好的降低转氨酶 有
指 导 : 绍 东 王
修 回日期 :0 6 51 20 - . 0 0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50例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儿童哮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5例患儿仅使用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5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法,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用药情况、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可有效减少儿童哮喘患儿的用药时间,对于改善哮喘临床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中西医结合;儿童哮喘儿童哮喘是临床上儿科的一种常见病,该病在每年的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且具有病情迁延、病程较长,严重影响着患儿健康成长[1],近些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儿童哮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基于此,笔者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法进行了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研究,并与单纯西医治疗法进行了疗效比较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1±1.3岁,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19例,50例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5例患儿仅使用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5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法,作为观察组。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P>0.05,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即给予患儿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100μg/次,2次/d,给药过程中应在患儿深吸气的同时将气雾剂送至患儿气管深处,吸气和按压同时操作,每次憋气5s,从而使药物充分吸收;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法进行综合治疗法,基础处方使用玉屏风散加减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具体处方为:白术5 g,黄芪10 g,,黄芩5 g,鱼腥草15 g,防风2 g,杏仁5 g,生石膏10 g,细辛1 g,炙麻黄2 g,甘草3 g。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 文章编 号】0 7 8 1 ( 00 1 0 4 一 l 10 — 5 7 2 1 )9— 13 O
咳嗽变异性哮 喘又称过敏性 咳嗽 , 它是 以慢 性咳嗽 为唯

嗽变异性 哮喘之治 疗提 高 了新 的治疗 手段 和方 法。该方 对 过敏性 支气 管哮喘者具有 同样效 果。
咳 嗽 变 异 性 哮 喘 的 诊 断标 准
无效 。
疗效 判断标准 :
( ) 著 : 2— 1显 经 3周 的治疗 , 临床症状消失 。 () 2 有效 : 咳嗽在 1 2 O~ O天消失或 明显减轻 。 () 效: 1 2 3无 在 0— 0天治疗后 , 症状无 改善者 。 典型病例报告 例一 : 患者齐某 , 6岁 , 男 因上 感在接受青 霉素静滴 中出 现过敏反应 , 经对症处 理后 症状消失 。至此患儿 之咳嗽却 1 3 渐加重 , 以临睡时和午夜为 著 , 是刺激 性阵发性 干 咳, 无发 热
临 床 研 究
C i ia e e r h ln c l r s a c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u a o tn me iie a d eh o h r a y hn s o r l f e o dc n tn p am c n h n ・1 3・ 4
饮 , 晚 饭 后 各 服一 次 。3~5天 后 明 显 起 效 ,5—2 早 l 0天 后 症
状 消失 , 为巩 固疗 效再 继 续 服 用 2周 。
为巩 固疗效继续服 中药方剂两周 。停药观察一 年未见复发 。 例二 : 于某 , 9岁 , 男 该患儿 3岁时因患 上感后诱 发支气 管哮喘 , 年复一年复 发次 数逐 渐增 多 , 曾按 哮喘病 治疗 多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50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50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50例临床体会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小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药进行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哮喘急性发作及再住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小儿哮喘中西医结合疗效【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066-01引言: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

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由于各自产生的年代不同、基础不同,其表述各有特色。

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多有家庭史或个人过敏史,外因以气候突变、饮食生冷,或多种致敏原如尘埃、花粉、细菌、螨,或鱼、虾、蟹等。

其病理基础为过敏原引起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和粘液分泌增多,使毛细支气管管腔变窄,造成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有哮鸣音,呼气延长。

本文收集2010年5月~2011年8月在我院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小儿哮喘40例,并与单纯采用中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8月我科住院的哮喘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疾病程度以轻、中度为主。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6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4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结果。

共纳入54例患儿,观察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显著的疗效,减轻了患儿的症状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研究结论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对临床工作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建议未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该治疗方案的机制及优化方法,以提升治疗效果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不良反应、有效性、临床工作、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波动性大,容易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家庭带来较大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西药为主,然而部分患儿对药物反应不佳,且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导致疗效不佳。

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已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目前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数据,以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4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评估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一般情况,深入了解该疾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

2. 描述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其与传统哮喘的区别,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合并抽动症1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合并抽动症1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合并抽动症19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合并抽动症的疗效。

方法对19例哮喘合并抽动症患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哮喘发作期吸入激素平喘,缓解期口服中药治疗抽动症、预防哮喘发作)后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哮喘有效率100%(19/19),抽动症有效率89.5%(17/19)。

结论吸入激素配合中药口服可控制或减少哮喘发作,减轻症状,且副反应小,停药后不易复发。

【关键词】哮喘/中西医结合疗法; 抽动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哮证/治疗; 喘证/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属祖国医学“哮病”“喘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多发性抽动症,是近二十年来日趋增多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以眨眼、面部抽搐、鬼脸、多动、不自主发声等多组肌肉不自主抽动为临床特征,中医学多将之归属于慢惊风、梅核气等范畴。

近年来,哮喘及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但两病兼有的患儿在临床尚不多见,笔者跟随导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合并抽动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19例均为本院200709/200909门诊患儿,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4岁;其中寒哮9例,热哮6例,寒热错杂4例。

抽动症中秽语1例。

1.2 诊断标准 (1)哮喘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全国哮喘防治会议GINA方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相关诊断标准[1];(2)抽动症诊断标准:参照200104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写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有关多发性抽动症的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支气管哮喘及抽动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3岁,&lt;18岁;(3)知情同意,患儿及其家长皆愿意配合治疗方案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1 哮喘 的治疗方 法 ..
本着“ 急则 治 其标 , 则 缓
治其 本” 的原 则 , 哮喘发作期 先 吸人复 方异丙托 溴铵
溶液 ( 必 特, 国 勃 林 格 殷 格 翰 公 司, 号: 可 英 批
笔者 跟随导 师运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哮 喘合 并抽 动症
取得较 好疗效 , 报道如下 。 现
中 国 中 西 医结 合 儿科 学 2 1 0 0年 6月 第 2卷第 3期
C i eit Itg a iWet e ,u 0 0 V l , . hnP dar ner Trdt s M dJ n2 1 , o No3 2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小 儿 哮 喘合 并 抽 动症 1 例 9
胡欣 , 周 明 , 赵 坤
作 者 单 位 : 50 8郑 州 , 400 河南 中医 学 院 研究 生 院 ( 胡欣 , 明 ) 4 00 周 }50 0郑 州 , 河南 中 医学 院 第 一 附属 医院 儿科 二 区( 坤 ) 赵 作者简介 ; 胡欣 (9 3 ) 女 , 南 中 医学 院 20 18 一 , 河 0 7级 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儿 呼 吸 系 统疾 病 的 治 疗 。 小 通 讯 作 者 : 坤 ,5 0 0郑 州 , 南 中 医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 儿 科二 区 。 赵 400 河
【 图 分 类 号】 R 7 【 献标 识 码 】 B I 中 22 文 X章 编 号 】 17 -8 5 2 1 ) 2O 6 一2 6 43 6 ( OO O 一 28 O
支气 管哮 喘是 由嗜 酸性 粒 细胞 、 大 细胞 和 淋 肥 巴细胞等 多种炎 性 细胞 及 细胞组分 共 同参与 的气道 慢 性炎症 性疾病 , 床表现 为反复 发作 的喘息 、 临 呼气
性 呼吸 困难 、 闷或 咳嗽 , 胸 属祖 国医学“ 哮病 ” 喘证” “
或危重 患儿 ; 3 可造 成气 喘或 呼 吸困难 的其 他疾病 () 患 儿 ;4 合并 有心血 管 、 、 () 肝 肾和造血 系统 等严 重原 发 性疾 病 , 神病患 儿 ; 5 已知试 验 用 药 中 的西药 精 () 或 某味 中药过 敏者 ; 6 科 研依 从 性 差 , 按 规 定服 () 未 药, 无法 判 断疗 效 和 资料 不 全 等 影 响 疗 效 的患 儿 ;
() 7 根据 医生判 断 , 易造成失 访者 。 容 15 治疗 方法 .
范畴, 是临 床 常见 病 、 发病 。多 发性 抽动 症 , 多 是近 二 十年来 日趋增 多 的一 种神 经精神疾 病 , 以眨眼 、 面
部 抽搐 、 脸 、 鬼 多动 、 自主发 声 等多组 肌 肉不 自主 不 抽 动为临床 特征 , 中医学多将 之归属 于慢惊风 、 梅核 气 等范畴 。近年来 , 喘及 多 发性 抽 动症 患儿 有 日 哮 益增 多的趋 势 , 两病兼 有 的患 儿在 临床 尚不 多见 , 但
药 , 续小剂 量 ( 日 1喷) 继 每 吸人 糖 皮质 激 素维 持 治 疗 。( ) 1 寒哮 : 以小 青 龙 汤 、 干 麻 黄汤 加 减 。常 方 射
用药 物 : 苏子 、 麻黄 各 1 , 0g 细辛 、 味子 、 五 生半夏 、 杏 仁 各 6g 甘 草 3g等 。( ) 哮 : 以定喘 汤 加减 。 , 2热 方 常用药物 : 白果 、 炙麻 黄 、 芩 、 白皮 、 黄 桑 炙紫菀 、 丹 牡 皮、 地骨皮 各 1 , Og 炙款冬花 、 杏仁各 6g 七 叶一枝花 , 9g 甘草 3 g 3 寒热错 杂者 : 以大青 龙汤加减 。 , 。( ) 方 常用药物 : 白芍 、 生 细辛、 半夏 、 紫菀各 6g 五味子 3g , , 生姜 9g 生石膏 1 , , 5g 黄芩 、 葶苈 子 、 子 、 干 、 苏 射 麻黄 各 1 ; 热 明显 者加胆 南星 1 , 0g等 痰 5g 代赭 石 1 。 0g 1 5 2 抽 动症 的治疗 方法 .. 哮喘控制后进行抽动症
服 可 控 制或 减 少 哮 喘 发 作 , 轻症 状 , 副反 应 小 , 药 后 不 易 复发 。 减 且 停
【 键 词】 哮 喘 / 关 中西 医结 合 疗 法 ; 抽 动 症/ 西 医结 合 疗 法 ; 哮证 / 疗 ; 喘 证/ 疗 ; 儿 童 中 治 治
d i1 . 9 9 ji n 1 7 — 8 5 2 1 . 3 0 4 o :0 3 6 /.s . 6 4 3 6 . 0 0 0 . 3 s
1 资 料 与 方 法
97 5) 3 6 9 治疗 哮 喘发 作 , 口服 中药 配合 吸人糖皮 质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素布 地奈德 气雾剂 ( 阿斯 利 康制 药 有 限公 司 , 号 : 批
0 O 5 8 缓解 哮 喘症 状 , 日早晚各 1喷 (0 g , 7 6O) 每 2 0 )

1 1 临床 资料 .
【 要 】 目的 观 察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小 儿 哮 喘 合并 抽 动 症 的疗 效 。方 法 摘
疗 效 观 察 。结 果
对 1 例 哮 喘 合 并 抽动 症 患 9
吸人 激 素 配 合 中 药 口
儿 进 行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 在哮 喘发 作 期 吸人 激素 平 喘 , 解 期 口服 中 药 治 疗 抽 动 症 、 防 哮 喘 发 作 ) 进 行 缓 预 后 哮 喘 有 效 率 10 (9 1 )抽 动 症 有效 率 8. %( 7 1 ) 0 1/ 9 , 9 5 1/ 9 。结 论
本 组资 料 共 l 9例均 为本 院 2 0 — 0 7
般 1 2周 哮 喘 症 状 基本 缓 解 , 用 治 疗 哮 喘 中 ~ 停
0/0 90 9 2 0 — 9门诊 患 儿 , 中男 1 其 2例 , 7例 ; 龄 女 年 最小 5 , 大 1 岁 最 4岁 ; 中寒 哮 9例 , 哮 6例 , 其 热 寒 热错杂 4例 。抽动症 中秽 语 1 。 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