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清洗消毒制度
水厂供水卫生管理制度(4篇)

水厂供水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保证水源水质的安全和供水的卫生合理使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水厂供水过程中的水源保护、水源水质监测、供水设备维护和管理、供水水质监测、紧急事件处置等方面。
3. 水厂供水卫生管理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二、水源保护1. 水厂应建立健全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的周边环境。
2. 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破坏水源环境的活动,如野外露营、垃圾倾倒等。
3. 水源周边区域应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开展水源水质监测。
三、水源水质监测1. 水厂应建立监测系统,定期对水源进行监测,确保水源水质达标。
2. 监测指标应包括水源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有害物质等,并标注质检日期和结果。
3. 如发现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并报告相关部门。
四、供水设备维护和管理1. 水厂应定期对供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对于供水管网、水泵、水箱等关键设备,应建立定期巡检和维护记录,并标注维护人员和维护日期。
3. 水厂应备有必要的备品备件和维修工具,以应对设备故障的紧急情况。
五、供水水质监测1. 水厂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
2. 监测指标应包括水质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等,并标注质检日期和结果。
3. 如发现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并报告相关部门。
六、应急预案1. 水厂应建立健全供水卫生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责任人。
2.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水厂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应对,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七、人员培训1. 水厂应定期对供水工作人员进行水质管理和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其水质检测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培训内容应包括水质相关知识、水质监测方法和设备维护等。
八、监督检查1.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水厂供水卫生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纯净化水厂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纯净化水厂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纯净化水厂的卫生管理,保障生产水质安全,保护职工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纯净化水厂必须具备相应的卫生设施和卫生条件。
卫生设施包括消毒设备、消毒药剂、清洁工具等;卫生条件包括生产区域的洁净、通风、消毒等要求。
第三条全体纯净化水厂职工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凡是对卫生管理有违反行为的,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生产区域卫生管理第四条纯净化水厂的生产区域应设有洁净区、缓冲区和污染区,三个区域之间要设置相应的隔离门。
洁净区进行生产操作的区域,缓冲区为洁净区和污染区之间的过渡区域,污染区为危险化学品存放、处理的区域。
第五条洁净区应保持干净、整洁,出入口要设置洁净通道,严禁携带脏物进入。
第六条缓冲区应设置除尘设备,保持空气清洁度。
禁止在缓冲区进行任何生产操作。
第七条污染区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第八条生产区域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清洁消毒。
清洁消毒应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药剂,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设备。
第三章职工个人卫生管理第九条纯净化水厂职工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合格方可上岗。
每年进行定期体检,并建立档案。
如发现有传染病,禁止上岗工作。
第十条所有进入纯净化水厂的职工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手套、口罩等。
每日下班后应该将工作服进行清洗和消毒。
第十一条职工需按规定的频率进行洗手,特别是在进入生产区域前,必须要进行手部清洗和消毒。
第十二条纯净化水厂应建立完善的职工培训制度,包括卫生知识的培训、消毒操作的培训等。
培训内容和效果要进行记录和评估。
第四章环境卫生管理第十三条纯净化水厂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和消毒生产区域、办公区域、生活区域等。
并设立相应的专门清洁队伍。
第十四条纯净化水厂应定期清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弃物,并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和安全处置。
第十五条纯净化水厂应落实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措施,保障职工的工作环境。
水厂的卫生制度

水厂的卫生制度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对饮用水安全的高度关注,水厂在日常运营中的卫生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水厂的卫生制度是指为维护饮用水安全、保障市民健康而实施的各项卫生措施和管理制度。
所以,本文将对水厂的卫生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1. 水源卫生管理水源是指从大自然中采取的水体,主要有河水、湖水和地下水。
为了确保水源的卫生安全,水厂采用以下几种控制措施:1.1 水源地环境控制水源地环境控制是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做好环境管理,减少人为污染等。
水厂要对水源地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控制周边污染源的排放,加强污染物追踪、监测和防控,以确保水源地的环境安全。
1.2 选址条件控制水厂选址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稳定、水质现状良好的地方,避免选择在工业、生活污染源附近的地方建造水厂,以防水源受到污染。
1.3 预处理加工控制水源预处理加工控制是为了去除悬浮颗粒、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防止由此带来的水质污染。
水厂在进行水源处理时,应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比如框槽过滤、混凝沉淀、反渗透等。
1.4 杀菌消毒控制杀菌消毒是指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以达到消灭水中病菌和病毒以及满足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水厂可采用氯、臭氧、紫外线、消毒片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2. 水厂内环境卫生控制水厂内环境卫生控制是指对水厂场内环境进行卫生管理,提高水厂生产环境的卫生水平。
水厂内环境卫生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洁净卫生控制水厂应保持生产场地清洁卫生,严禁在场地内乱扔垃圾,保持厂房内外的洁净。
同时,需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涤材料和消毒剂,保持各种设备和器具的清洁卫生。
2.2 班组管理控制水厂可采取班组管理制度,为每个工作区域配备专门的班组,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障环境的卫生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2.3 废物处理控制水厂应对生产废弃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处理。
生产废弃物要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理,采取环保措施,避免产生污染,保证场内环境的卫生干净。
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消毒管理办法》,确保二次供水水质,根据国家和市、区卫生行政职能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二次供水设备清洗消毒人员必须取得体检合格证,经卫生知识培训后上岗,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二次供水设施每年暑期清洗消毒一次。
3.建立清洗消毒档案,详细记录二次供水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清洗时间、地点、容积,清洗消毒人员的姓名,使用消毒剂的名称。
4.清洗消毒所使用的各种消毒剂、除垢材料必须符合卫生要求;使用的消毒剂必须合法,除液氯和氯气外,均须获得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方可使用。
5.消毒清洗后恢复供水前进行水质检测。
6.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定期全面检查,并将检验报告的复印件归入档案,妥善保管。
供水厂消毒间规章制度

供水厂消毒间规章制度
《供水厂消毒间规章制度》
供水厂消毒间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其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对于水质的保障至关重要。
以下是供水厂消毒间的规章制度内容:
一、人员管理
1. 进入消毒间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2. 进入消毒间前应按规定进行消毒设备的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3. 工作人员应穿着统一的防护服和手套,并配戴防护眼镜和口罩,确保个人安全。
二、消毒设备管理
1. 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消毒设备的运行参数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设定和调整,不得随意更改。
三、消毒药剂管理
1. 消毒药剂的存储应符合安全规定,防止药剂泄漏和腐蚀其他设备。
2. 消毒药剂的使用应按照规定的配比进行,严禁私自调配和使用。
3. 消毒药剂废液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四、消毒间卫生
1. 消毒间应定期进行通风和清洁,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2. 消毒间内的垃圾应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定期清运。
3. 消毒间内应配备紧急废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确保紧急情况下废水不会外泄。
以上规章制度的执行,可以有效保障供水厂消毒间的工作安全和水质安全。
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才能确保供水厂消毒间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水处理消毒安全管理制度

水处理消毒安全管理制度
水处理消毒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水处理消毒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个水处理消毒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1. 安全责任:明确水处理消毒工作的安全责任人和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安全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水处理消毒的安全培训,包括消毒工艺、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内容。
3. 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消毒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4. 品牌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并定期对其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5. 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水处理消毒操作规程,包括消毒剂的配制、投加量、投加时间等,确保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6. 应急预案:制定水处理消毒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和突发情况的处理措施和逃生路线,确保事故能够及时处理,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7. 安全巡视:定期对水处理消毒设施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8. 安全检测:定期对水处理消毒效果和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9. 职工健康监护:对从事水处理消毒工作的职工进行健康监护,包括定期体检、职业病防治等。
10. 安全教育宣传: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职工对
水处理消毒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制定和执行水处理消毒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水处理消毒工作的安全和可靠进行。
供水单位消毒管理制度

供水单位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供水单位的水质安全管理,保障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维护公共卫生,提高供水单位的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地的供水单位,包括自来水厂、自来水管网等,涉及消毒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消毒程序的规范和有效,最大限度地保障供水水质安全,提高水质健康水平。
第四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保证消毒设施设备完好,保障消毒剂供应,规范消毒作业。
第五条本制度的具体执行由供水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全面执行和监督。
第二章消毒设施设备管理第六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毒设施设备的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厂家、购置日期、安装位置等等。
第七条每个消毒设施设备应当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第八条消毒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九条每隔一定时间,对消毒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设备的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第三章消毒剂管理第十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毒剂的进货、使用和储存等管理制度,保证消毒剂的质量安全。
第十一条供水单位应当对进货的消毒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十二条供水单位应当对消毒剂的使用进行跟踪记录,包括使用数量、使用时间、使用位置等等。
第十三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毒剂的储存管理制度,保证储存环境的干净整洁、通风干燥。
第四章消毒作业管理第十四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毒作业管理制度,确保消毒作业的规范和有效。
第十五条每个消毒作业岗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消毒作业的有效进行。
第十六条每次消毒作业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后续工作等等。
第十七条每次消毒作业应当做好记录,包括消毒剂使用量、消毒时间、消毒地点等等。
第五章日常监督检查第十八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对消毒设施设备、消毒剂使用、消毒作业等进行全方位监督。
第十九条每个消毒作业岗位应当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操作规范性、消毒效果等进行检查。
供水厂卫生管理制度(3篇)

供水厂卫生管理制度1、每天清扫各车间卫生,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2、定期检查供水设施周围有无污染物,如发现应立即清除并及时消毒。
3、各车间严禁堆放杂物。
4、供水厂内严禁饲养宠物和植物。
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供水厂生产车间及供水车间。
二、供管水人员上岗制度1、必须持有《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
2、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
3、体检时发现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本岗位。
三、供水卫生管理制度1、认真执行城市供水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2、认真执行供水卫生管理制度,每天清扫泵房及蓄水池周围卫生,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整齐。
3、供管水操作人员健康证到期,要及时体检、培训、换证。
如发现供管水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应立即调离本岗位。
4、要认真执行蓄水池清洗管理制度,严格监督清洗情况,并检查清洗人员有无健康证明。
5、每日按时做好水质检测工作,定时巡查加氯机运转情况,并做好消毒记录。
6、购买涉水材料时,要索取卫生许可批件。
7、检修供水设施时,严禁使用卫生不合格产品,以防水污染,并做好维修记录。
8、定期检查水池通气孔网罩有无破损情况,如有要及时更换修理。
9、如发现意外水污染时,按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执行。
要及时汇报,并及时关闭相应供水阀门,配合卫生等相关部门展开调查、救治及其它工作。
四、蓄水池清洗制度1、蓄水池每年至少清洗消毒检修一次。
2、清洗蓄水池必须使用____伏安全电源。
3、认真检查清洗人员有无健康证明。
4、清洗水箱时清洗人员要注意工作安全。
5、检查一切正常后,方可使用。
自来水公司卫生管理制度供水厂卫生管理制度(2)是为了确保供水过程中卫生安全以及保障水质的高标准和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个供水厂卫生管理制度的示例:1. 安全保障措施:- 建立完善的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厂清洗消毒制度
(1)工程部主管管每月5日之前检查小区内每个水池,将将检查情况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
(2)二次供水管理由水泵房机电维修人员专职负责。
水泵房机电维修员必须持有卫生防疫站认可的《健康证》。
(3)每个水池应结构完好、无渗漏,检视窗应加盖上锁,水池周围及顶盖应清洁干净。
(4)水池应每隔4个月清洗、消毒一次,清洗员必须持有经卫生防疫站认可的《健康证》。
(5)清洗消毒水池时应提前两天通知公共事务部,由公务部通知有关用不着水部门和用户做好储水准备。
2.水池清洗消毒安全注意事项
(1)在水池内作业时,光源需采用36V以下安全电压,最好用手电筒或应急灯。
(2)抽污水的潜水泵应装漏电开关,漏电开关应提前试验并确认开关可靠。
(3)水池消毒人员需戴防护眼镜和口罩,如果在水池内感到头晕、气喘,则应马上离开水池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
(4)上下水池时应把紧扶手、踩稳不锈钢梯,严防跌落。
3.水池清洗消毒前的准备工作
(1)1:100灭菌净水溶液或市卫生防疫站配制的消毒液。
(2)潜水泵、应急照明灯或手电筒。
(3)扫把、尼龙刷、尼龙绳、胶桶、眼镜、口罩、胶手套。
4.水池清洗消毒程序
(1)排放水
排放水应提前关闭水池进水阀,让水池水位用到接近消防用水水位,以免浪费;为确保用户正常用水,排放干水池的时间应控制在1.5小时以内。
(2)清洗消毒
清洗:铲出水池内泥沙及各种沉淀物;
用扫把或尼龙刷从水池顶部、四周墙壁、底部依次反复刷洗;如果仍未洗干净应再进行刷洗直至干净为止。
消毒:用扫把或尼龙刷蘸取1:100灭菌净水溶液(或防疫站配制的消毒水溶液,依次反复刷洗消毒;之后将水池盖好封闭半小时;
用清水冲洗一遍整个水池,排出消毒水溶液;
重复用清水冲洗一遍并排出消毒水溶液
注水:清洗消毒工作全部结束后,清理收拾好所有工具。
打开闸阀向水池内注水,达到调定的水位后加盖上锁。
5.取样送检
(1)用干净的矿泉水瓶从水也中部提取500ml水并在瓶子中部贴上标签,标签上应写明送栓单位及送样日期。
(2)水样当天由机电处主管安排人员送至市卫生防疫站进行检测。
(3)如果检测不合格,则应重新清洗和消毒水池直至合格为止。
6.记录存档
水池清洗消毒工作全部结束后,应完整、规范、清晰地把情史记录在《水池清洗消毒记录表》内,并于每次小区全部水池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三天内由水泵房组长把记录整理成册交机电处存档,保存期为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