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专项训练+典型例题分析-找规律篇(教师版)

小升初数学专项训练+典型例题分析-找规律篇(教师版)
小升初数学专项训练+典型例题分析-找规律篇(教师版)

名校真题 测试卷 找规律篇

时间:15分钟 满分5分 姓名_________ 测试成绩_________

1 (12年清华附中考题)

如果将八个数14,30,33,35,39,75,143,169平均分成两组,使得这两组数的乘积相

等,那么分组的情况是什么?

2 (13年三帆中学考题)

观察1+3=4 ; 4+5=9 ; 9+7=16 ; 16+9=25 ; 25+11=36 这五道算式,

找出规律,

然后填写20012+( )=20022

3 (12年西城实验考题) 一串分数:12123412345612812,,,,,,,,,,,,.....,,,......,33,55557777779991111

其中的第2000个分数是 .

4 (12年东城二中考题)

在2、3两数之间,第一次写上5,第二次在2、5和5、3之间分别写上7、8(如下所示),每

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六次,问所有

数之和是多少?

2......7......5......8 (3)

5 (04年人大附中考题)

请你从01、02、03、…、98、99中选取一些数,使得对于任何由0~9当中的某些数字组

成的无穷长的一串数当中,都有某两个相邻的数字,是你所选出的那些数中当中的一个。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1)请你说明:11这个数必须选出来;

(2)请你说明:37和73这两个数当中至少要选出一个;

(3)你能选出55个数满足要求吗?

【附答案】

1 【解】分解质因数,找出质因数再分开,所以分组为33、35、30、169和14、39、75、

143。

2 【解】上面的规律是:右边的数和左边第一个数的差正好是奇数数列3、5、7、9、11……,

所以下面括号中填的数字为奇数列中的第2001个,即4003。

3 【解】分母为3的有2个,分母为4个,分母为7的为6个,这样个数2+4+6+8…

88=1980<2000,这样2000个分数的分母为89,所以分数为20/89。

4 【解】:第一次写后和增加5,第二次写后的和增加15,第三次写后和增加45,第四次写后和增加135,第五次写后和增加405,……

它们的差依次为5、15、45、135、405……为等比数列,公比为3。

它们的和为5+15+45+135+405+1215=1820,所以第六次后,和为1820+2+3=1825。

5 【解】 (1),11,22,33,…99,这就9个数都是必选的,因为如果组成这个无穷长数的就是1~9某个单一的数比如111…11…,只出现11,因此11必选,同理要求前述9个数必选。

(2),比如这个数3737…37…,同时出现且只出现37和37,这就要求37和73必

须选出一个来。

(3),同37的例子,

01和10必选其一,02和20必选其一,……09和90必选其一,选出9个

12和21必选其一,13和31必选其一,……19和91必选其一,选出8个。

23和32必选其一,24和42必选其一,……29和92必选其一,选出7个。

………

89和98必选其一,选出1个。

如果我们只选两个中的小数这样将会选出9+8+7+6+5+4+3+2+1=45个。再加上11~99

这9个数就是54个。

小升初专项训练 找规律篇

一、小升初考试热点及命题方向

找规律问题在小升初考试中几乎每年必考,但考题的分值较低,多以填空题型是出现。在

刚刚结束的12年小升初选拔考试中,人大附中,首师附中,十一学校,西城实验,三帆,

西外,东城二中和五中都涉及并考察了这一类题型。

二、2007年考点预测

07年的这一题型必然将继续出现,题型的出题热点在利用通项表达式(即字母表示)总结

出已知条件中等式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一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根据已有条件进行归纳与

猜想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多加练习。

1 与周期相关的找规律问题

【例1】、(★★)

7n 化小数后,小数点后若干位数字和为1992,求n 为多少? 【解】7

n 化小数后,循环数字和都为27,这样1992÷27=73…21,所以n=6。

【例2】、(★★)有一数列1、2、4、7、11、16、22、29……那么这个数列中第2006个数

除以5的余数为多少?

【解】数列除以5的余数为1、2、4、2、1、1、2、4、2、1…这样就使5个数一周期,所

以2003÷5=400…3,所以余4。

【例3】、(★★★)某人连续打工24天,赚得190元(日工资10元,星期六做半天工,发

半工资,星期日休息,无工资).已知他打工是从1月下旬的某一天开始的,这个月的1号

恰好是星期日. 问:这人打工结束的那一天是2月几日?

【来源】 第五届“华杯赛”初赛第16题

【解】因为3×7<24<4×7,所以24天中星期六和星期日的个数,都只能是3或4.又,190

是10的整数倍。所以24天中的星期六的天数是偶数.再由240-190=50(元),便可知道,这

24天中恰有4个星期六、3个星期日.星期日总是紧接在星期六之后的,因此,这人打工结

束的那一天必定是星期六.由此逆推回去,便可知道开始的那一天是星期四.因为1月1日

是星期日,所以1月22日也是星期日,从而1月下旬唯一的一个星期四是1月26日.从1

月26日往后算,可知第24天是2月18日,这就是打工结束的日子.

2 图表中的找规律问题

【例4】、(★★)图中,任意_--个连续的小圆圈内三个数的连乘积郡是891,那么

B=_______.

【来源】第十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填空题第5题

【解】 根据“任意三个连续的小圆圈内三个数的连乘积都是891”,可知任意一个小圆圈

中的数和与它相隔2个小圆圈的小圆圈中的数是相同的.于是,B=891÷(9×9)=11.

【例5】(★★★)自然数如下表的规则排列:求:(1)上起第10行,左起第13列的数;

(2)数127应排在上起第几行,左起第几列?

【解】:本题考察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此表排列特点:①第一列的每一个数都

是完全平方数,并且恰好等于所在行数的平方;②第一行第n 个数是(n-1)2+1,②第n

中,以第一个数至第n 个数依次递减1;④从第2列起该列中从第一个数至第n 个数依次递

增1.

由此(1)〔(13-1)2+1〕+9=154;(2)127=112+6=〔(12-1)2+1〕+5,即左起12列,上起

第6行位置.

3 较复杂的数列找规律

【例6】、(★★★)设1,3,9,27,81,243是6个给定的数。从这六个数中每次或者取

1个,或者取几个不同的数求和(每一个数只能取1次),可以得到一个新数,这样共得到

63个新数。把它们从小到大一次排列起来是1,3,4,9,10,12,…,第60个数是______。

【来源】1989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第15题

【解】最大的(即第63个数)是

1+3+9+27+81+243=364

第60个数(倒数第4个数)是

364-1-3=360。

【例7】、(★★★)在两位数10,11,…,98,99中,将每个被7除余2的数的个位与十

位之间添加-个小数点,其余的数不变.问:经过这样改变之后,所有数的和是多少?

【来源】 第五届“华杯赛”初赛第15题

【解】原来的总和是10+11+…+98+99=290

)9910(?+=4905,被7除余2的两位数是

7×2+2=16,7×3+2=23,…,7×13十2=93.

共12个数.这些数按题中要求添加小数点以后,都变为原数的101,因此这-手续使总和减少

(16+23+…+93)×(1-1)=212

)9316(?+×9=588.6

所以,经过改变之后,所有数的和是4905—588.6=4316.4.

【例8】、(★★★)小明每分钟吹-次肥皂泡,每次恰好吹出100个.肥皂泡吹出之后,经

过1分钟有-半破了,经过2分钟还有201没有破,经过2分半钟全部肥皂泡都破了·小明在

第20次吹出100个新的肥皂泡的时候,没有破的肥皂泡共有 个.

【来源】 1990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第8题

【解】小明在第20次吹出100个新的肥皂泡的时候,第17次之前(包括第17次)吹出的肥

皂泡全破了.此时没有破的肥皂泡共有 100+100×201+100×2

1=155(个).

4 与斐波那契数列相关的找规律

【引言】:有个人想知道,一年之内一对兔子能繁殖多少对?于是就筑了一道围墙把一对兔子关在里面。已知一对兔子每个月可以生一对小兔子,而一对兔子出生后在第二个月就开始生小兔子。假如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现象,那么,一对兔子一年内能繁殖成多少对?

现在我们先来找出兔子的繁殖规律,在第一个月,有一对成年兔子,第二个月它们生下一对小兔,因此有二对兔子,一对成年,一对未成年;到第三个月,第一对兔子生下一对小兔,第二对已成年,因此有三对兔子,二对成年,一对未成年。月月如此。

第1个月到第6个月兔子的对数是:

1,2,3,5,8,13。

我们不难发现,上面这组数有这样一个规律:即从第3个数起,每一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的和。若继续按这规律写下去,一直写到第12个数,就得:

1,2,3,5,8,13,21,34,55,89,144,233。

显然,第12个数就是一年内兔子的总对数。所以一年内1对兔子能繁殖成233对。

在解决这个有趣的代数问题过程中,斐波那契得到了一个数列。人们为纪念他这一发现,在这个数列前面增加一项“1”后得到数列:1,1,2,3,5,8,13,21,34,55,89,……叫做“斐波那契数列”,这个数列的任意一项都叫做“斐波那契数”。

【例9】(★★)数学家泽林斯基在一次国际性的数学会议上提出树生长的问题:如果一棵树苗在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然后休息一年。再在下一年又长出一条新枝,并且每一条树枝都按照这个规律长出新枝。那么,第1年它只有主干,第2年有两枝,问15年后这棵树有多少分枝(假设没有任何死亡)?

【解】 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2584 绝对是一棵大树。

【例10】(★★)有一堆火柴共 10根,如果规定每次取 1~3根,那么取完这堆火柴共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解】此题要注重思路,因为没办法直接考虑,这样我们发现这题同样用找规律的方法,我们可以先看只有1根的情况开始:

1根,有:1种;

2根,有1、1,2,共两种;

3根,可以有:1、1、1,1、2,2、1,3,共4种;

4根,有:1、1、1、1,1、1、2,1、2、1,2、1、1,2、2,1、3,3、1,共7=4+2+1种;5根,有:1、1、1、1、1,1、1、1、2,1、1、2、1,1、2、1、1,2、1、1、1,1、2、2,2、1、2,2、2、1,1、1、3,1、3、1,3、1、1,2、3,3、2,共13=7+4+2种;

6根,得到24=13+7+4种;

即:n根,所有的取法种数是它的前三种取法的和。

由此得到,10根为274种。

[拓展]爬楼梯问题。

【例11】(★★★)对一个自然数作如下操作:如果是偶数则除以2,如果是奇数则加,如此进行直到得数为1操作停止。问经过9次操作变为1的数有多少个?

【来源】仁华考题

【解】这一题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要采用逆推的方法,其次我们还得利用找规律来归纳出计算方法。在复杂的或者步子比较多的计数中,找规律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归纳总结上述规律,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5 有趣的猫捉耗子规律

注:有一个很出名的游戏,猫捉耗子的游戏,一只猫让一群老鼠围成一圈报数,每次报单数的吃掉,有一只老鼠总不被吃掉,问这个老鼠站在哪个位置?因此我们称之为猫捉耗子的问题。

【例12】、(★★★)50只耗子排成一排,1到50报号,奇数号的出列,剩下的偶数号再报号,再奇数列出列…一直这样,问最后一只剩下的是原来的几号?

【解】第一次剩下的是:2、4、6、8、10、12……50都是2的倍数;

第二次剩下的是:4、8、12、16……48都是4=22的倍数;

第三次剩下的是:8、16、24……都是8=23的倍数,……这样每次剩下的都是2n的

倍数,现在要剩下一只,这样就是看1~50中2n的最大数就是32号。

【拓展】123自然数列一直写到100,然后按数码编号,擦去奇数号,留下的数再编号,再擦去奇数号……这样请问最后留下的3个数字是___。

【解】360

【例13】、(★★★)50枚棋子围成圆圈,编上号码1、2、3、4、……、50,每隔一枚棋子取出一枚,要求最后留下的一枚棋子的号码是42号,那么该从几号棋子开始取呢?

【来源】03年圆明杯数学竞赛试题

【解】:方法一:通过归纳我们知道,如果开始有A人,A=2k+m(k是保证m为自然数的最大值)。那么从1号开始取,每个1个取1个,则最后剩下的为2m号。

现在有50枚棋子,如果从1号开始取,有50=25+18,所以最后剩下的为18×2=36号。现在剩下的是42号,所以开始取的为1+(42-36)=7号。

方法二:找出规律,若开始从2号开始取,则若有2枚、4枚、8枚、16枚、32枚…则最后剩下的均为1号。

比如如果9枚,取掉1号后即剩下8枚剩下的将是8枚的首位,即3号,

而50枚先取50-32=18枚后,剩32枚,取走了2、4、6、8、…、36,则37为剩下的32枚重排列后的1号,38为2号。故最后剩下的为37号,即若开始取2号,剩下37号,现剩下的为42号,故开始从7号开始取的。

【例14】、(★★★)把1~1993这1993个自然数,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在一个圆圈上,如图12—1,从1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保留1,擦去2;保留3,擦去4;……(每隔一个数,擦去一个数),转圈擦下去。求最后剩的是哪个数?

【解】分析:如果依照题意进行操作,直到剩下一个数为止,实在是很困难。我们先从简单情况研究,归纳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再应用规律解题。如果是2个数1、2,最后剩下1;如果是3个数1、2、3,最后剩3;如果是4个数1、2、3、4,最后剩1;如果是5个数1、2、3、4、5,最后剩的是3;如果是6个数1、2、3、4、5、6,最后剩的是5;如果是7个数1、2、3、4、5、6、7,最后剩的是7;如果是8个数1~8,最后剩的是1。

我们发现当数的个数是2,4,8时,最后剩的都是1(操作的起始数)。这是为什么呢?以8个数为例,数一圈,擦掉2,4,6,8,就相当于从1开始,还有4个数的情况,4个数时,从1开始,数一圈,又擦掉2个,还剩从1开始的两个数,擦掉1以外的数,最后剩1。

这样,数的个数是16,32,64,……,2n时,最后剩的都是起始数1。

当数的个数是3时,擦去2,就剩2个数,最后应剩下一步的起始数3;数的个数是5时,擦去2,剩4个数,最后也应剩下一步的起始数3。

根据以上规律,如果有18个数,擦去2、4,剩下16个数,再擦下去,最后还应剩下一步的起始数5。就是说,擦去若干个数后,当剩的数的个数是2n时,下一步起始数就是最后剩下的数。

解:因为1024=210,2048=211,

2110<1993<211,

1993-1024=969,

就是说,要剩210个数,需要擦去969个数,按题意,每两个数擦去一个数,当擦第969个数时,最后擦的是:

969×2=1938

下一个起始数是1939,那么最后剩的就应该是1939。

练习按照例1的操作规则

(1)如果是1~900这900个自然数,最后剩的是哪个数?

(2)如果是1~1949这1949个自然数,最后剩的是哪个数?

说明:这道例题的解题思路是:

特殊→一般→特殊

(简单情况)(一般规律)(较复杂情况)

一般规律:

把1~n这n个自然数,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在一个圆圈上,从1开始,顺时针方向,隔过1,擦去2,隔过3,擦去4,……(每隔一个数,擦去一个数)。最后剩下的数x是哪个数?

解:设2k≤n≤2k+1,k是自然数。

x=(n-2k)×2+1

【拓展】:如果还是上面例题,但改为保留1,擦去2;保留3,擦去4;……(每隔一个数,擦去一个数),转圈擦下去。求最后剩的是哪个数?

【解】剩下的规律是剩下2n时,都是最后一号留下,所以答案是1938。

【例15】、(★★★)100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并依次标号为1至100号。从第1号开始1至2报数,凡是报到1的小朋友退出圈子,这样循环进行到剩下一个小朋友为止。问这个小朋友是多少号?

【解】与上题不同100=26

+3636×2=72

小结

本讲主要接触到以下几种典型题型:

1)与周期相关的找规律问题参见例1,2,3

2)图表中的找规律问题参见例4,5

3)较复杂的数列找规律参见例6,7,8

4)与斐波那契数列相关的找规律参见例,9,10,11

5)有趣的猫捉耗子规律参见例12,13,14,15

【课外知识】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作业题

(注:作业题--例题类型对照表,供参考)

题1—类型3;题2,3,4—类型5;题5,6,7—类型2,

1、(★)已知一串有规律的数:1,2/3,5/8,13/21,34/55,…。那么,在这串数中,

从左往右数,第10个数是________。

【解】找规律,前面分子分母和就是后一个数分子,分母等于分子和前一个分数分母的和,这样第10个数就是4181/6765。

2、(★★★)在一个圆圈上,逆时针标上1、2、3、…、19,从某个数起取走该数,然后沿逆时针方向每隔一个数取走一个数,如果最后剩下数1。求从哪个数起?

【解】先取走15

3. (★★★)把1~1992为1992个数,按逆时针方向排在一个圆圈上,从1开始逆时针方向,保留1,涂掉2;保留3,涂掉4,……。(每隔一个数涂去一个数),求最后剩下哪个数?

【解】(1992-1024)×2+1=1937

4. (★★★)把1~1987这1987个数,均匀排成一个大圆圈。从1开始数,隔过1,划掉2,3;隔过4,划掉5,6;……,(每隔一个数,划掉两个数)一直划下去,问最后剩

下哪个数?

【解】

5.(★★)如下图,小方和小张进行跳格子游戏,小方从A跳到B,每次可跳1步或2步;小张从C跳到D,每次可跳1步、2步或3步。规定:谁跳到目标处的不同跳法最多,谁就获胜。问获胜方的跳法比另一方多种。

【解】同例题可知A到B共11格,共144种跳法;C到D共9格,共149种,所以多5种。

6、(★★)如下图,从A处穿过房间到达B处,如果要求只能从小号码房间走向大号码房间,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解】到1号房间有1种走法,到2号房间有2种方法,到3号房间有3种方法…所以到8号房间总共有34种房间。

7、(★★★)如数表:

第1行 1 2 3 …14 15

第2行30 29 28 …17 16

第3行31 32 33 …44 45

……………………

第n行…………A………………

第n+1行…………B………………

第n行有一个数A,它的下一行(第n+1行)有一个数B,且A和B在同

一竖列。如果A+B=391,那么n=_______。

【来源】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A卷第7题、B卷第9题

【解】相邻两行,同一列的两个数的和都等于第一列的两个数的和,而从第1行开始,相邻两行第一列的两个数的和依次是

31,61,91,121,…。(*)

每项比前一项多30,因此391是(*)中的第(391—31)÷30+1=13个数,即n

=13.

小升初数学经典必考题型50道

六年级的同学下学期过完就要升入初中了,今天先给大家整理一部分经典题型附上解题思路,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小升初数学经典必考题型50道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 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答题: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小升初数学训练典型例题分析-找规律篇

名校真题 测试卷 找规律篇 时间:15分钟 满分5分 姓名_________ 测试成绩_________ 1 (12年清华附中考题) 如果将八个数14,30,33,35,39,75,143,169平均分成两组,使得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那么分组的情况是什么? 2 (13年三帆中学考题) 观察1+3=4 ; 4+5=9 ; 9+7=16 ; 16+9=25 ; 25+11=36 这五道算式,找出规律, 然后填写20012+( )=20022 3 (12年西城实验考题) 一串分数:12123412345612812,,,,,,,,,,,,.....,,,......,33,55557777779991111 其中的第2000个分数是 . 4 (12年东城二中考题) 在2、3两数之间,第一次写上5,第二次在2、5和5、3之间分别写上7、8(如下所示),每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六次,问所有数之和是多少? 2......7......5......8 (3) 5 (04年人大附中考题) 请你从01、02、03、…、98、99中选取一些数,使得对于任何由0~9当中的某些数字组成的无穷长的一串数当中,都有某两个相邻的数字,是你所选出的那些数中当中的一个。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1)请你说明:11这个数必须选出来; (2)请你说明:37和73这两个数当中至少要选出一个; (3)你能选出55个数满足要求吗? 【附答案】 1 【解】分解质因数,找出质因数再分开,所以分组为33、35、30、169和14、39、75、 143。 2 【解】上面的规律是:右边的数和左边第一个数的差正好是奇数数列3、5、7、9、11……, 所以下面括号中填的数字为奇数列中的第2001个,即4003。 3 【解】分母为3的有2个,分母为4个,分母为7的为6个,这样个数2+4+6+8… 88=1980<2000,这样2000个分数的分母为89,所以分数为20/89。 4 【解】:第一次写后和增加5,第二次写后的和增加15,第三次写后和增加45,第四次写后和增加135,第五次写后和增加405,…… 它们的差依次为5、15、45、135、405……为等比数列,公比为3。 它们的和为5+15+45+135+405+1215=1820,所以第六次后,和为1820+2+3=1825。 5 【解】 (1),11,22,33,…99,这就9个数都是必选的,因为如果组成这个无穷长数的就是1~9某个单一的数比如111…11…,只出现11,因此11必选,同理要求前述9个数必选。 (2),比如这个数3737…37…,同时出现且只出现37和37,这就要求37和73必 须选出一个来。 (3),同37的例子, 01和10必选其一,02和20必选其一,……09和90必选其一,选出9个 12和21必选其一,13和31必选其一,……19和91必选其一,选出8个。 23和32必选其一,24和42必选其一,……29和92必选其一,选出7个。 ……… 89和98必选其一,选出1个。

小升初数学专项练习试题汇编

2019小升初数学专项练习试题汇编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数学,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升初数学专项练习 1、一只木箱里装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黄球的个数是红球的23 ,篮球的个数比黄球的23 还多3个,红球比篮球多32个,木箱里共装球多少个?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出发前往B,当甲车行了全程的13 时,乙车离B还有24千米,当甲车又行了剩下的一半时,乙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求AB两地路程。 3、把一批面粉分给三个工厂,甲厂先分到这批面粉的25 ,乙厂分得余下的25 ,最后丙厂分得14.4吨,这批面粉重多少吨? 4、两袋大米,第二袋比第一袋重15千克,已知第一袋大米重量的13 恰好与第二袋大米重量的27 相等,两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 5、小明从盒子里取出140个玻璃球,后来又取出剩下的35 ,这时剩下的玻璃球个数是原来的16 ,原来盒子里有多少个? 6、小明家养的鹅的只数是鸡的13 ,鹅是鸭的25 ,已知鸡比鸭多10只。鸭有多少只?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7、一个盒子里装有黑白两种棋子,黑子的颗数是总数的35 ,把12颗白子放入盒子后,黑子的颗数占总数的37 ,盒子里有黑子多少颗? 8、某工厂的甲、乙、丙三个车间向灾区捐款,甲车间捐款数是另外两个车间捐款数的23 ,乙车间捐款数是另外两个车间捐款数的35 ,已知丙车间捐款数为180元,这三个车间共捐款多少元? 9、小明用三周的时间读完一本书,第一周读了全书的14 多6页,第二周读了全书的1324 ,第三周读的页数是第一周的34 。这本书有多少页?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

(完整版)小升初数学必考应用题大全

小升初数学必考应用题 应用题类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50×30÷(50+10)=1500÷6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小升初数学测试题经典十套题及答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人教版)小升初入学考试数学试卷(一)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港距离为9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 A、15点 B、17点 C、19点 D、21点 2、将一根木棒锯成4段需要6分钟,则将这根木棒锯成7段需要()分钟。 A、10 B、12 C、14 D、16 3、一个车间改革后,人员减少了20%,产量比原来增加了20%,则工作效率()。 A、提高了50% B、提高40% C、提高了30% D、与原来一样 4、A、B、C、D四人一起完成一件工作,D做了一天就因病请假了,A结果做了6天,B做了5天,C做了4天,D作为休息的代价,拿出48元给A、B、C三人作为报酬,若按天数计算劳务费,则这48元中A就分()元。 A、18 B、19.2 C、20 D、3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学校开展植树活动,成活了100棵,25棵没活,则成活率是()。 2、甲乙两桶油重量差为9千克,甲桶油重量的1/5等于乙桶油重量的1/2,则乙桶油重()千克。 3、两个自然数的差是5,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差是203,则这两个数的和是()。 4、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已知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比是1:6,圆锥的高是4.8厘米,则圆柱的高是()厘米。

5、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千米。 6、扑克牌游戏,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 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 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是()。 7、前30个数的和为()。 8、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三、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专项练习

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专项练习 1、两桶油共重45千克,把A桶的1/6 倒入B桶后,这时A桶与B桶油重量相等,求A、B两桶原来各有多少千克油? 2、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加工需要12小时,徒弟单独加工需要15小时。师徒二人合作,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20个。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一段路两队合修15天能完成。甲队单独修6天,乙队单独修7天,共完成全部工程的。①乙队单独修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天?②甲队单独修完这段路的需要多少天? 4、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0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2小时。快车和慢车同时开出,快车开出后因修车在路上停了2小时,多少小时后两才车相遇?

5、一根圆柱形水管,外直径是32厘米,管壁厚1厘米,水在管内的流速是每秒4.5米。这根水管每秒钟能流出多少千克水?(1立方厘米水重1克) 6、堆煤共有1680千克。第一堆用去1/3,第二堆用去1/4 后,两堆煤所余下的相等。问原来这两堆煤各有多少千克? 7、一份稿件,甲独抄10小时抄完,乙独抄12小时抄完。现在由甲乙两人合抄2小时,抄完这份稿件的3/4 还差20页,这份稿件有多少页? 8、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9、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做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完成任务时,乙给甲87个零件,两人零件的个数相等。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0、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7小时相遇后,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6千米,两车的速度比是5:6,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2天可以完成。如果要甲队先做6天,乙队接着做8天,只能完成全部工作的2/3 。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12、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0天,乙独做要20天,现在由甲、乙两人合做2天,余下的由乙独做,还要多少天可以完成全工程的一半? 13、一辆客车到某站有7/10的乘客下车,又有10人上车,这时车上人数是原来的2/5,原来这辆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14、有两袋米,甲袋装米10千克,如果从乙袋倒入1/3给甲袋两袋米一样重,乙袋原来装米多少千克?

2017年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6小升初招生考试卷 数 学 试 题 一、填空。(16分,每空1分) 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0000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横线上的数读作 )。其中河北省年均调水量配额为三十四亿 七千万立方米(横线上的数写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2、 直线上A 点表示的数是( ),B 点表示的数写成小数是( ), C 点表示的数写成分数是( )。 3、分数 a 8的分数单位是( ),当a 等于( )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 4、如下图,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0.5厘米,那 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寒暑表中通常有两个刻度——摄氏度和华氏度,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摄氏度×59 +32=华 氏度。当5摄氏度时,华氏度的值是( );当摄氏度的值是( )时,华氏度的值等于50。 6、赵明每天从家到学校上课,如果步行需要15分钟,如果骑自行车则只需要9分钟,他骑自行 车的速度和步行的速度比是( )。 7、把一个高6.28厘米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 米。 8、按照下面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下一个数应是( ),第n 个数是(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每题2分) 1、一根铁丝截成了两段,第一段长 37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37 。两端铁丝的长度比较(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比较 2、数a 大于0而小于1,那么把a 、a 2、 a 1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a <a 2< a 1 B 、 a < a 1<a 2 C 、 a 1<a <a 2 D 、a 2<a < a 1 3、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 ,从上面看到 ,从左面看到(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一次小测验,甲的成绩是85分,比乙的成绩低9分,比丙的成绩高3分。那么他们三人的平 均成绩是( )分。 A 、91 B 、87 C 、82 D 、94 5、从2、3、5、7这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和是( )的可能性最大。 A 、奇数 B 、偶数 C 、质数 D 、合数 6、观察下列图形的构成规律,按此规律,第10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 ) . A .51 B .45 C .42 D .31 7、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美数”.例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美数”.下面的数中是“完美数”的是( ) A .9 B . 12 C . 15 D .28 8、三个不同的质数mnp ,满足m+n=p, 则mnp 的最小值是( ) A .15 B .30 C .6 D .20 三、计算。(共20分) 1、直接写出得数。 (5分) 0.22= 1800-799= 5÷20%= 2.5×0.7×0.4= 1 8 ×5÷1 8 ×5=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9分) 54.2-29 +4.8- 169 9 10÷[(56 - 14 )× 7 5] 37 ÷56 + 47 ×6 5

小升初数学典型题数与代数

小升初数学典型题数与 代数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一章 数与代数 第一节 数与代数 1.某一个数十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百位上最小的质数,其余各位上都是0,则这个数写作( ),读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2.用三个8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的最小六位数是( ),只读出一个零的最大六位数是( ),读出两个零的六位数是( )。 3.填空。(1)如果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那么向西走15米应该记作( )。(2)如果把零下℃ 记作℃,那么零下℃ 记作( ),零上24℃ 记作( )。(3)如果足球比赛负一场记作-1,那么负两场记作( ),胜三场记作( )。 4.判断。(1)3· 是纯循环小数。( ) (2)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3)33 100米可以记作33%米。( ) (4)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点的大小不变。( )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6.庆“六一”,六年级同学买来336枝红花,252枝黄花,210枝粉花。用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同样的花束在每束花中,红、黄、粉三种花各有几枝 7.有一堆苹果,3个3个地数余2个,4个4个地数余3个,5个5个地数余4个,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8.要比较9 10和1112的大小,你能用哪些方法 9. ( ) ( ) = =( ):( )=( )% = ( )折 第二节 数的运算

1. 计算(1)9 4×8 5 ÷1.7(2)0.5×[51 5 ÷(3?2.5×7 8 )] 2. 如果83 5?1.5÷[12 3 ×( +11 3 )]=82 5 ,那么□=() 3. 解答下面各题。(1)有一个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71 5 ,差是减数的2倍。请写出这个减法算式。 (2)有一个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00,已知商是12,余数是5。请你求出被除数。 4. 选择。a是大于0的数,(a+a)÷a+(a?a)×a的结果是() A. a B. 2 C. 2-a 5.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 7×3 5 +3 7 ÷5 3 (2)4 9 +2.28?5 9 (3)(4)×4.6+6.4×3.7?3.7 6.计算下面各题 (1)16 27×[3 4 ?(7 16 ?1 4 )] (2)1 2 +1 6 +1 12 +1 20 +1 30 +1 42 第三节常见的量 1. 45000平方米=()公顷小时=()分钟 20升20毫升=()升 4小时15分钟=()小时=()分钟千克=()千克()克=()克 2. 王军每天早上7:45到校,中午11:05放学;下午2:20到校,5:00放学。王军一天的在校时间是多少

通用版小升初数学专项训练+典型例题分析-找规律篇(含答案)

测试卷 找规律篇 时间:15分钟 满分5分 姓名_________ 测试成绩_________ 1 (12年清华附中考题) 如果将八个数14,30,33,35,39,75,143,169平均分成两组,使得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那么分组的情况是什么? 2 (13年三帆中学考题) 观察1+3=4 ; 4+5=9 ; 9+7=16 ; 16+9=25 ; 25+11=36 这五道算式, 找出规律, 然后填写20012+( )=20022 3 (12年西城实验考题) 一串分数:12123412345612812 , ,,,,,,,,,,,.....,,,......,33,55557777779991111 其中的第2000个分数 是 . 4 (12年东城二中考题) 在2、3两数之间,第一次写上5,第二次在2、5和5、3之间分别写上7、8(如下所示),每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六次,问所有数之和是多少? 2......7......5......8 (3) 5 (04年人大附中考题) 请你从01、02、03、…、98、99中选取一些数,使得对于任何由0~9当中的某些数字组成的无穷长的一串数当中,都有某两个相邻的数字,是你所选出的那些数中当中的一个。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1)请你说明:11这个数必须选出来; (2)请你说明:37和73这两个数当中至少要选出一个; (3)你能选出55个数满足要求吗? 【附答案】 1 【解】分解质因数,找出质因数再分开,所以分组为33、35、30、169和14、39、75、 143。 2 【解】上面的规律是:右边的数和左边第一个数的差正好是奇数数列3、5、7、9、11……, 所以下面括号中填的数字为奇数列中的第2001个,即4003。 3 【解】分母为3的有2个,分母为4个,分母为7的为6个,这样个数2+4+6+8… 88=1980<2000,这样2000个分数的分母为89,所以分数为20/89。 4 【解】:第一次写后和增加5,第二次写后的和增加15,第三次写后和增加45,第四次写后和增加135,第五次写后和增加405,…… 它们的差依次为5、15、45、135、405……为等比数列,公比为3。 它们的和为5+15+45+135+405+1215=1820,所以第六次后,和为1820+2+3=1825。 5 【解】 (1),11,22,33,…99,这就9个数都是必选的,因为如果组成这个无穷长数的就是1~9某个单一的数比如111…11…,只出现11,因此11必选,同理要求前述9个数必选。 (2),比如这个数3737…37…,同时出现且只出现37和37,这就要求37和73必 须选出一个来。 (3),同37的例子, 01和10必选其一,02和20必选其一,……09和90必选其一,选出9个 12和21必选其一,13和31必选其一,……19和91必选其一,选出8个。 23和32必选其一,24和42必选其一,……29和92必选其一,选出7个。 ……… 89和98必选其一,选出1个。

关于小升初数学练习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关于小升初数学练习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做计算,我能行.(本部分考查学生的口算、解方程、简便计算能力,会解答文字题和求组合图形阴影部分面积) 1.(8分)(xx长泰县)口算: +==0.360.6=﹣=++= 小升初数学模拟考试卷及答案:3.5﹣ 3.05==0.2512=7(+)=3.27+1.83= 考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 分析:本题根据分数与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可根据加法交换律计算;0.2512可将12拆分为43计算; 7(+)可根据法分配律计算. 解答:解:+=,=,0.360.6=0.6,﹣=,++=1, 2.(6分)(xx长泰县)解方程. ①9.5﹣3=5.6+7.4②:=:③1﹣60%=. 考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解比例. 分析:(1)先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6.5求解, (2)先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解,

(3)先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60%x, 再同时减,最后同时除以60%求解. 解答:解:(1)9.5﹣3=5.6+7.4,(2):=:, 6.5x=13,x=, 6.5x6.5=136.5,x=, x=2;x=; (3)1﹣60%=,1﹣60%x+60%x=+60%x,1﹣=+60%x﹣, 3.(10分)(xx长泰县)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www.xkb1. ①25499②13.6﹣(2.6+0.2525%)③1200〔56(﹣)〕 ④(1.7+1.7)⑤1375+4501525. 考点: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的乘法及应用;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分析:①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使计算更简便. ②先计算括号内部的,把括号内的百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计 算括号外面的. ③中括号里面的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计算括号 外面的. ④小括号里面的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计算括号 外面的. ⑤按照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解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解答:解:①25499,②13.6﹣(2.6+0.2525%),③1200[56(﹣)],

小升初数学经典题型汇总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1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2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每亩原有草量为*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小升初数学练习题(含答案)

欣知教育小升初数学练习题 一、相遇问题 1、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继续行驶3小时后到达乙站。已知慢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以每小时3千米和5千米的速度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后二人继续往前走,如果甲从相遇点到达B地共行4小时,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65千米,一列客车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60千米,两列火车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4、兄弟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路程是1400米。哥哥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弟弟步行每分钟行80米,在行进中弟弟与刚到学校就立即返回来的哥哥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弟弟走了多少米?相遇处距学校有多少米? 5、有两只蜗牛同时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A出发(如图),分别沿着两腰爬行。一只蜗牛每分钟行2.5米,另一只蜗牛每分钟行2米,8分钟后在离C点6米处的P点相遇,BP的长度是多少米? 6、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地120米,相遇后,他们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150米处再次相遇,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7、A、B两地相距38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B地,几小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时距A地多远? 8、如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相向行走,他们在距A点80米处的C点第一次相遇,接着又在距B点60米处的D点第二次相遇。求这个圆的周长。 9.如图,两只小爬虫从A点出发,沿长方形ABCD的边,按箭头方向爬行,在距C点32厘米的E点它们第一次相遇,在距D点16厘米的F点第二次相遇,在距A点16厘米的G点第三次相遇,求长方形的边AB的长。 10、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 11、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依次分别为每分钟30米、40米、50米。甲、乙在A地,丙在B地,同时相向而行,丙遇乙后10分钟和甲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 1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又经过3小时,甲车到达B地,这时乙车距A地还有12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小升初必考数学题三篇

小升初必考数学题三篇 篇一:小升初必数学考题 一、填空题。(必考、易考题型) 1、求近似值改写用“万”、“亿”做单位或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或“四舍五入”以及数的组成(必然出现一种) 典型题 (0)七千零三十万四千写作(),改写用“万”做单位的数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1)5个1,16个1/100组成的数是()。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这个数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3)0.375读作(),它的计数单位是()。 (4)付河大桥投资约36250万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亿。(5)用万作单位的准确数5万与进似数5万比较,最多相差()。 (6)由三个百、六个一、七个十分之一、八个万分之一组成的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2、找规律可能考 典型题 找规律:1,3,2,6,4,(),(),12,…… 3、中位数、众数或平均数(必考一题)

典型题 (1)六(3)班同学体重情况如下表 30 33 36 39 42 45 48 体重/千 克 人数 2 4 5 12 10 4 3 上面这组数据中,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 (2)甲乙丙三个偶数的平均数是16,三个数的比是3:4:5,甲乙丙三个偶数分别是()、()、()。 (3)有三个数,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28.5,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2,甲丙两数的平均数是21,那么甲数是(),乙数是()。 4、负数正数有可能考 典型题 (1)0、0.9、1、-1、4、103、-320七个数中,()是自然数,()是整数。(2)月球的表面白天的平均气温是零上126摄氏度,记作()摄氏度,夜间平均气温是零下150摄氏度,记作()摄氏度。 5、倒数可能考 典型题 (1)一个最小的质数,它的倒数是作()。 (2)6又5/7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最小的质数。 6、最简比及比值可能考 典型题

小升初数学典型题

升中典型题 1、一种商品按定价的75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按定价出售可获利()%。 2、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面半径的比是2:3,高的比是4:3,则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比是(): ()。 3、有一个长方体,它的正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209,如果它是长、宽、高都是质数,那么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4、小芳骑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30千米,然后按原路返回,若想往返的平均速度为40千 米,则返回时每小时应行()千米。 5、一个半圆形,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6﹑水结成冰后体积增了1 11 ,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 7.冰化成水后,体积比原来减少1 12,水结成冰后,体积比原来增加了(). 8、甲数为a,比乙数的3 4多b,表示乙数的式子是()。 9、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 2 3,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底 面积的比是() .10、甲种商品降价20%后与乙商品涨价20%后的价格相等,甲乙两种商品的原价的比是()。 11.甲数比乙数少20%,乙数比甲数多()%。 12.甲乙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45,若甲数是9,那么乙数是()。 13. 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要()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要()个。 二、解决问题。 1﹑用同一种方砖铺一间长8米,宽6米的乒乓球室的地板,先用200块方砖就铺了32平方米,余下的还要多少方砖(用比例解) 2﹑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 4 多6页,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 2 5 少2页,第三天读完剩 下的17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一筐梨,先拿走30kg,又拿出余下的70%,这时剩下的梨正好是原来的1 10。这筐梨原来 多少kg

2018小升初数学考试题精选含答案

小升初模拟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一个数由4个十万、6个千、2个一、1个十分之一和5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万。 2、9 2 的分数单位是( ),再增加( )个这样的单位正好是最小的质数。 3、一瓶饮料的体积是0.5( ); 300平方米=( )公顷 60.5吨=( )吨( )千克; ( )分=1.6小时。 4、(_____)6(_____)1820 12 (_____)%5:(_____)?=÷== = (填小数) 5、小东今年χ岁,李阿姨的年龄比小东的3倍少a 岁,李阿姨今年( )岁。 6、刘老师买回一些本子,平均分给12个同学还多1本,平均分给8个同学也多1本。这 些本子最少有( )本。 7、小明每小时能行4.5千米,( )小时后,他就能行完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地图 上相距1.8厘米的一段路程。 8、现有含盐率25%的盐水20千克,要使它的含盐率变为20%,要加入( )千克 水。 9、把14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13段,每段长 (___)(___)米,每段占全长的(___) (___) 。

10、从1~23这23张数字卡片中任意摸出一张,卡片上的数是奇数的可能性是 ( ),卡片上的数是质数的可能性是(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5分) 1、王明说:“我爷爷是1976年2月29日出生的。” ( ) 2、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的比是2:1,则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比是4:1 。 ( ) 3、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 ) 4、一台电脑先提价20%后又降价20%,这时电脑的价格比最初的价格低。 ( ) 5、两个数是互质数,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3:6: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2、两根长度一样的水管,第一根用去41,第二根用去41 米,结果剩下部分第一根比第二 根短,这是因为原来的水管( ) A. 比1米长 B.比1米短 C.正好是1米 3、下面几个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12 5 B. 25 13 C. 35 14 D. 65 52 4、圆形人工湖的一周长是120米,如果沿着这一周每隔10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安

小升初数学典型题:工程问题练习题

小升初数学典型题:工程问题练习题 工程问题历来是小升初考试的必考科目,题型多样,可出现于填空题,应用题。题目变化多,问题难易跨度大,下面是几道工程问题练习题,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 题目一某工程,甲先做56天,乙接着做35天即可完成。若甲乙合做需42天也可以完成。现在,由甲先做48天,再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需做多少天? 题目二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要150天,乙队独做需要180天。现两队合作,甲队做5天休息2天,乙队做6天休息1天。问,甲乙合作几天能完工? 题目三甲队每工作6天休息1天,乙队每工作5天休息2天。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97天,乙队单独做需75天。现两队合作,2019年3月3日开工,问完工时是几月几日? 答案及解析 题目一 解法一: 把甲独做56天,乙接着做35天看做甲乙共同做了35天后,甲再独做(56-35)天。 因为甲乙合做需42天,即合做效率为1/42,共同做的这35天就完成了35/42.剩下的由甲独做(56-35)天完成,可计算出甲的效率,进而算出乙的效率。 (1-1/42×35)÷(56-35)=1/6÷21=1/126

1/42-1/126=1/63 现在,甲先做48天,可找到甲已经完成的部分,余下的工作量即为乙总共需要完成的。 根据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即可得出乙工作天数 (1-1/126×48)÷1/63=13/21×63=39(天) 解法二: 甲乙合做42天看成甲先做42天,再由乙做42天。 甲做56天,乙做35天可以完成 甲做42天,乙做42天可以完成。 可以看出,甲少做(56-42)天,乙就要多做(42-35)天。 可以找到时间比,甲:乙=(56-42):(42-35)=2:1 甲做天数=56+35×2=126(天) 乙做天数=126÷2=63(天) 进而算出两人效率 现在,甲先做48天,可找到甲已经完成的部分,余下的工作量即为乙总共需要完成的。 根据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即可得出乙工作天数 (1-1/126×48)÷1/63=13/21×63=39(天) 题目二和题目三表面看着差别不大,其实是难度不同的两道题。题目二是基础题,题目三是易错题。区别在于独做时间与休息时间说法的顺序。 题目二在最开始就说了两队独做的时间,而只有在合作这项

小升初数学【选择题】专项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50小题) 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体积扩大()倍.A.3 B.9 C.27 2.一个半径是r的半圆形纸片,它的周长是()A.2πr B.πr+2r C.πr+r 3.画圆时,圆的周长为15.7cm,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 A.2.5cm B.5cm C.15.7cm 4.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但不相等,另一组对边相等但不平行,这个四边形是() A.长方形B.平行四边形C.直角梯形D.等腰梯形5.把两个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了()平方分米. A.4 B.8 C.16 6.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盒子,最多能放()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 A.5 B.14 C.12 7.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平行四边形D.圆 8.一个圆柱体切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后() A.表面积不变,体积不变B.表面积变大,体积不变C.表面积变大,体积变大 9.同圆或等圆内,半径是直径的() A.B.2倍 C.π倍10.大圆半径正好是小圆的直径,则小圆面积是大圆面 积的() A.B.C.2 D.4 11.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钝角B.直角C.锐角 12.一个30°的角在放大10倍的凸透镜下看是() A.30°B.300°C.3° 13.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 倍. A.3 B.6 C.9 D.27 14.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圆形这些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5.如果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 积一共是48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 厘米. A.36 B.24 C.16 1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如 果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高是() A.3厘米B.9厘米C.27厘米 17.如果一个三角形最小的一个内角大于45°,这个三角 形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 确定 1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2倍 B.4倍 C.6倍 19.下面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等边三角形 20.圆柱的高扩大2倍,底面半径也扩大2倍,圆柱的 体积就扩大() A.2倍 B.4倍 C.8倍 21.至少要()同样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 正方体. A.4块 B.6块 C.8块 D.16块 22.棱长1m的正方体可以切成()个棱长为1cm 的正方体. A.100 B.1000 C.100000 D.1000000 23.用一根长()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厘米、 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A.90厘米B.28厘米C.126厘米D.56厘米 24.求一个圆柱形水桶能装多少升水,就是求这个水桶 的() A.侧面积B.表面积C.体积D.容积 25.将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削去的 部分是圆柱体积的() A.B.C.2倍 D.不确定 26.做一个圆柱形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圆柱的 () A.体积B.容积C.表面积D.侧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