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学案教案

印度学案教案
印度学案教案

1、印度西临()海,南临(),东临(),西南临()国,北面临国中是内陆国的有()、()、(),有不连续国界的是(),东北面临(),隔海相望的国家是(),它也是南亚最大的岛。

2、印度主要的地形是(),地势特征是(),北部主要的地形区是(),中部主要的地形区是(),南部主要的地形区是(),印度最大平原是(),它是由()河冲积形成的,此河发源于(),主要流经的国家是(),最终经()国家,注入()湾,印度河主要流经的国家是(),注入()海。

3、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此国人口在世界上是第()人口大国,该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不大的原因是()、()、()等。

一、水旱灾害频繁

1、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气候特点是(),该气候很容易造成()灾害,水灾形成的原因是西南风来的(),退的(),风力(),旱灾形成的原因是西南风来的(),退的(),风力(),因此在印度,为了发展农业,必须要大力发展(),世界的“雨极”是(),该处多()雨。

二、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1、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等,但不利因素是()、()等,导致了印度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粮食,为了提高粮食生产,印度政府实行了()革命,粮食产量大增,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出口。

2、印度最主要的粮食是(),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三、发展中的工业

1、殖民统治期间,印度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等,独立后为了发展工业采取了()、()、()等措施来发展工业,现在主要的传统的工业部门有()、()、()、()等,新兴的工业部门有()、()、()等。

在这四个城市中,按纬度由高到低,分别是()、()、()、();首都是(),著名的海港是()、();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位于()湾沿岸;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印度最大的海港是(),位于()海沿岸,印度的“硅谷”是()。

四、其他内容:

1、世界第二软件大国是()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2、中国的陆上邻国中,人口最多和面积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A、印度、俄罗斯

B、俄罗斯、印度

C、哈萨克斯坦、印度

D、印度、哈萨克斯坦

3、位于印度东南部的南亚岛国是()

A、印度尼西亚

B、斯里兰卡

C、马来西亚

D、菲律宾

4、印度的水旱灾害主要受()A、西南B、东北 C、东南 D、西北

5、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的国家位于()

A、中南半岛

B、印度半岛

C、马来半岛

D、阿拉伯半岛

6、下列国家与印度陆地相邻的()

A、泰国

B、中国

C、斯里兰卡

D、新加坡

7、与印度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是()

A、缅甸

B、尼泊尔

C、孟加拉国

D、巴基斯坦

8、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与其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小麦——德干高原东北部

B、水稻——德干高原西北部

B、水稻——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D、小麦——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9、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临阿拉伯海

B、一月盛行西南季风

C、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

C、印度河贯穿全境

10、印度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A、黄麻、棉花

B、棉花、蕉麻

C、橡胶、棉花

D、蕉麻、橡胶

《印度》教案(第2课时)

《XX》精品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图分析XX 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知道印度实施的两次“绿色革命”的目的和结果。 知道XX 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资料分析、归纳印度的气候、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印度的气候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环 境保护的意 识。 【教学重点】 XX 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XX的两次绿色革命” 【教学难点】 XX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了解、视频体会、活动归纳、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 课时(第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 印度不但人口众多,而且水旱灾害频繁。那么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解决粮食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印度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气候类型 读图,说一说印度所在的温度带。(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读图,说一说印度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点 读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旱季: 读南亚1 月风向图及教材33页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时间—每年10月~次年5月 风向—XX季风(风从陆地吹向XX) 特点—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雨季:读南亚7 月风向图及教材33页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时间f 6~9月

风向T XX季风(风从XX吹向陆地) 特点f气流湿润,降水丰沛 3.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频繁?(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风不稳定)风力强盛,来得早,退得晚f雨季长,降水多f水灾风力太弱,来得晚,退得早f 雨季短,降水少f旱灾 4.粮食生产 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阅读教材34页的材料——两次“绿色革命”,回答问题。第一次“绿色革命”时间:20世纪60年代结果: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使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第二次“绿色革命”时间:2004年开始结果: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印度的“绿色革命”能给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启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 时不要忘记注重生态环境)拓展延伸:水旱灾害频繁对农业的危害视频:XX 洪灾重创农业XX 视频:持续干旱xx部分地区农业绝收 拓展延伸:治理水旱灾害的措施 (南方修建水池、水井;北方修筑水渠;实施北水南调工程)拓展延伸:经济作 物 XX的经济作物主人有棉花、XX、茶。 拓展延伸:经济作物的分布 读图,说一说印度棉花、黄麻、茶的分布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 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 【学习目标】 1 ?了解南亚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的成因和差异等。 2 ?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3. 了解印度的资源与工业的分布。 【学习重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 【学习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 一、利用数字归纳法记忆南亚的相关知识点。 1、三类国家一一南亚有哪三类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些国家? 2、三大地形区一一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它们分布在什么地方? 3、三条河流一一南亚有哪三大河流?它们分别在哪个国家境内注入哪个海洋? 4、三种气候一一南亚的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是什么?

6二大粮食作物------ 印度的二大粮食作物和分布地区是什么? 7、三大矿产资源和三大工业分布地区在哪? 8、三大宗教南亚各国信奉什么宗教? 二、巩固练习 1、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2—5题: 2、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3、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2

A.小麦B?棉花C ?黄麻D.水稻 3

4、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 a工业区B . b工业区C . c工业区D . d工业区 5、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逐渐减少 B .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逐渐增加 D .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下图“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6--7题&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该天气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A .受夏季风影响 B .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D . 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7、有学者预言索马里半岛百万年后可能与 非洲大陆分离。其依据是() A .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B .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C .半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一侧 D .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8右图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 要原因是()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 变化大 ②国家贫困,水利设施差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化量大 A.①④ B .①② C?②③ D .①③ 建设中的诧路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所用教材为北斗地图新课标区域地理,教材编排简洁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范围、地形与河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宗教与社会、人口和经济等,重点突出。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必修课本里已经学过基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对于地理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区域地理部分学生经过东南亚,东亚这些区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技巧,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让他们把握区域特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三条主要河流,三种气候类型等,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具体特征。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五、学法、教法分析 学法:读图分析法(学生要具备从地图里提取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相互促进和提高也很重要) 教法:自学指导法(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学会自己探究,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创设情境法(教师作为课堂主体,要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能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指“亚洲地形图”讲述: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古代的天竺就在现在的印度,在南亚地区。 (讲授新课) 一、南亚的国家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

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的: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4、学会分析“安拉阿巴德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干季和湿寄降水量分布图”,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及影响 教学媒体: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敢问路在何方》磁带 教学方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段,这部电视相信同学们都看过吧,唐僧师徒四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 [板书]:南亚 [活动]:你印象中的南亚是怎样的(七嘴八舌话南亚) [承转]:南亚是否与我们印象中的一样呢就让我们走进南亚。 [投影]:南亚的政区图图。 [板书]:一、南亚的位置、范围与国家 [小结]: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

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亚大部分在100N~300N。 [提问]南亚有哪些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哪些是临海国家哪些是岛国与我国相临的国家有哪几个 [读图归纳]:南亚的国家有七个,内陆有两个国家:尼泊尔、不丹;临海有三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海上有两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与我国相邻的有四个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教师总结]: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北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临有四国,尼不与印巴。 [读图、提问]:南亚七国的首都各是什么 [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的国家及首都。 [承转]:在了解了南亚的位置和国家之后,同学们不禁要问唐增师徒四人来此取什么经为什么来此取经呢 [板书]:二、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讲述]:唐僧要来这里取的是佛经,因为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南亚除了是佛教的发源地之外,还是印度教的发源地。 [提问]:现在南亚各国居民主要信什么教 [小结]:斯里兰卡和不丹信仰佛教;印度和尼泊尔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信仰基督教。 [朗读]:“泰姬陵” [提问]南亚有哪些奇特的景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 [小结]:巴基斯坦的清真寺;印度的泰姬陵。 [承转]:南亚与我国相临,唐增师徒四人为什么要翻山越岭历经“千难万险”,才到达呢原来,这主要是与地形有关。南亚的地形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自己研究一下。 [板书]:三、三大地形和两条河流 [投影]:南亚地形图, [提问]:南亚的地形可分为哪三大地形取 [读图小结]:南亚的地形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广阔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7.3印度 教学设计

§7.3. 印度 《印度》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标: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印度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印度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举例说出印度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标分析::从整体的课标要求来看,印度是课标要求掌握的重点,需要学生能够借助地图和资料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人口的特点和优劣。对自然环境方面,要求能够根据资料概括其特点以及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对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印度在与其他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体现在其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要求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教材分析】 课本第七章第三节共分为三小节,第一小节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邻国等。由优越的地理位置引出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国,运用材料来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是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讲了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不均的影响以及其主要粮食作物运用活动分析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最后讲了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和特点。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与前面的日本东南亚等有相似之处,都从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开始,所以学生应该能够适应并与前面的知识产生结构上的联系,但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气候并且深受其影响的人文特点,比如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这一小节就有很强的抽象性,比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地图,能够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能够说出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通过课文和其他所给资料,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单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

第三节印度地理教学设计

第三节印度地理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第三节印度地理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第三节印度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频繁多发的原因;继续培养和强化学生用图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资料、图表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以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对信息加以整合,探究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提升审美情趣;深刻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养成关注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印度地形、气候、人口压力;如何应对水旱灾害。 教学难点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对印度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采取读图分析法。 对印度人口问题及如何抗御旱涝灾害采取讨论法。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西南的邻国—————印度,它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要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我们首先来了解它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2页,地图册16页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一。 四、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指出穿过印度的重要纬线:北回归线指出所在的温度带。 海陆位置: 2、首都:新德里 邻国: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3、印度的地形分布: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 4、印度的人口特点:一、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二位。二、目前增长速度较快。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阅读材料。 五、那众多的人口是好还是不好呢?有它的优势也有缺点。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一的两个问题。 第一题:优势1: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南亚和印度(练习题)带答案

第四章亚洲——南亚和印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印度河 B.恒河 C.布拉马普特拉河 D.湄公河 2.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A.恒河中上游地区 B.恒河中下游地区 C.德干高原西北部 D.德干高原东北部 3.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C.目前印度已能出口一定的粮食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4.有关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黄麻产量最多的国家 B.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多的国家 C.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D.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印度是世界上几个核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B.印度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C.印度是全球少数几个掌握发射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D.印度是世界上煤、铁、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双选】6.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 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双选】7.下列关于印度矿产与工业的分布,正确的是() A.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资源丰富 B.目前工业部门中以采矿、钢铁、纺织为主 C.孟买是全国最大的海港、棉纺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高科技工业中心 【双选】8.下列关于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热条件丰富,水旱灾害少 B.是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C.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D.高原北部盛产棉花和黄麻 【双选】9.下列关于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地处热带亚热带,全年高温多雨 B.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早晚是造成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 C.全年气温高,但降水量偏少,气候较干旱 D.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双选】10.加尔各答是() A.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B.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C.印度最大的城市 D.印度最大海港 【双选】11.关于邻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印度隔海相望的国家基斯里兰卡 B.印度和我国的新疆、西藏两个省级行政区接壤 C.与印度交界的东南亚国家有缅甸、孟加拉国等 D.西面邻国巴基斯坦属于西亚国家 【双选】12.印度较为发达的高科技工业有() A.航天工业 B.计算机软件 C.激光工业 D.高分子合成工业 【双选】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印度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印度》教案设计

《印度》教案设计 饮食: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别。北方人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一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炒饭。而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喜欢吃带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饮水和饮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样,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一般喜欢喝凉水或者饮用红茶、牛奶和咖啡。 第三节印度◆典例精讲例1:下列关于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印度地处热带、亚热带,全年高温多雨②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早晚是造成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③全年气温高,但降水偏少,气候较干旱④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印度的气候。全面考查了印度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从纬度位置上看,北回归线穿过印度的北部,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北部有一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印度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配不均匀,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西南季风对印度的影

响很大,如果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就要造成水灾。反之,如果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就会造成旱灾。答案:c例2:印度的软件出口量居世界A.第一位 B.第二位c.第三位 D.第四位解析:印度在独立后,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目前印度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其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答案:B ◆释疑解难1.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南亚的西南季风极不稳定,当西南季风势力强劲,来得早、退得晚,持续时间长,会带来洪涝灾害;当西南季风势力弱,来得晚,退得早,带来的降水偏少,形成旱灾。因此,西南季风的极不稳定,使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多发。拓展: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最大区别在气温上。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最低月份平均在18℃,所以气温上具有全年高温的特点。而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月份在0~10℃,因此具有温和的特点。除了气温上有差别外,这两种气候在降水上也存在差异,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总量要多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印度的传统工业:纺织工业和采矿业。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孟买——棉纺织中心3.新兴工业印度不仅钢铁、机械、化学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

《印度》教学设计

【课题】七下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3 节印度(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目标】 旅游攻略: 1、根据地图,确定印度的位置,了解印度自然环境,准备好随身衣物。 2、了解印度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做好景点的推荐。 3、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做好美食的推荐。 4、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做好印度社会现状的分析。 【教学模式】以游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

思考与交流 观察与思考设计旅游攻略: 根据提示,分小组完成任务 (一)自然环境: 学习要求: 1、据图描述印度位置、找出主要地形及河 流。 利用气候图,分析印度旱涝灾害的形成 〖课堂活动一〗 发挥团队力量: 小组合作,制定一份旅游攻略 教师指导 首先,我们来确定一下,这次旅游的目的地在 哪? 出示地图: 1、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 (1)据图归纳印度位置: 〖知识点归纳〗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教师归纳:描述位置角度应多样化。 (设疑)确定了目的地,我们准备背包,你的背 包里会准备什么呢? 展示老师背包物品: 学生阅读课本P69—2页思考回答: 1.位置及相邻国家 2.印度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印度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 是德干高原。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提示,制定旅 游攻略 学生据图分析归纳: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北部,大部分 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南部,东临孟加拉 湾,西邻阿拉伯海,南邻印 度洋 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发言补充 结合地图, 学习印度 的地形和 气候,培养 学生分析 问题,归纳 问题的能 力 培养学生 据图归纳 的能力 根据自学 内容,分析 应带物品, 从而培养 学生地理 素养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精品文档)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南亚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的成因和差异等。 2.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3.了解印度的资源与工业的分布。 【学习重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学习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 一、利用数字归纳法记忆南亚的相关知识点。 1、三类国家——南亚有哪三类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些国家? 2、三大地形区——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它们分布在什么地方? 3、三条河流——南亚有哪三大河流?它们分别在哪个国家境内注入哪个海洋? 4、三种气候——南亚的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是什么? 5、三大经济作物——印度的三大经济作物和分布地区是什么?

6、二大粮食作物——印度的二大粮食作物和分布地区是什么? 7、三大矿产资源和三大工业分布地区在哪? 8、三大宗教——南亚各国信奉什么宗教? 二、巩固练习 1、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2—5题: 2、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小麦B.棉花 C.黄麻D.水稻 4、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a工业区 B.b工业区 C.c工业区 D.d工业区 2

5、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逐渐减少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逐渐增加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下图“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6--7题。 6、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 雨,该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夏季风影响 B.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D.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7、有学者预言索马里半岛百万年后可能 与非洲大陆分离。其依据是() A.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B.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C.半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一侧 D.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8、右图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 节变化大 ②国家贫困,水利设施差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化量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气象受害发生频率等 值线图(数字越大表示频率越大),回答9--11 题。 9、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飓风 B.台风 C.风暴潮 D.寒潮 10、有关该自然灾害的正确说法是() A.主要发生在冬季 B.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C.主要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D.该灾害中心天气是狂风暴雨 11、有关图示区域的正确判断是() A.是沟通东亚和北非的航线 B.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区 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

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

008南亚和印度复习学案

008南亚和印度复习学案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三节南亚和印度》导学案课程标准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地形区、河流、平原和岛屿的位置; 2、能够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图表、数据,来分析说明南亚气候成因和差异,以及气候差异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关系; 3、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4、能够以班加罗尔为例,分析新兴工业区形成的区位。考纲要求 1、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2、南亚的人口问题; 3、印度的主要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印度主要自然灾害。 【导学练习】 一、南亚 1、概述: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经度范围 ~ ,纬度范围 ~ ;②海陆位置:亚洲,山与洋之间;东临湾,西临海。因板块漂移而至,故称;(2)范围:包含半岛、岛、群岛等。 国家和地区:内陆国:

(首都: )、(首都: )临海国: (首都: )、(首都: )、(首都: )、岛国: (首都: )、(首都: )地区: (3)居民:该地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主要信奉印度教,斯里兰卡、不丹主要信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是教和教的发源地。 [课堂练习]填图:(按要求将空白图补充完整)(1)海洋: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2)国家: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克什米尔地区(3)地势: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塔尔沙漠(4)城市:新德里(印度首都)、孟买(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海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班加罗尔(全国第三大城市)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设计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设计 1 / 6 第三章 世 界地理 南亚与印度 【学习目标】 1、识记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背会主要的河流、地形区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记住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人口压力。 4、会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预学指导】 (1)在图中用红色的笔描画重要经纬线:10°N (印度南端)、北回归线(印度中部)、80°E (印度中部)、90°E (孟加拉湾),记住他们穿过的重要地区 (2)标出海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3)标出陆地:喜马拉雅山南坡、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4)用线条画重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东/西高止山、兴都库什山脉 (5)标出重要地形区:恒河平原、恒河三角洲、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 (6)在下图中填出重要河湖: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雅鲁藏布江)(7)在下图中画出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 (8)在下图标出大致的重要农业区:水稻、小麦、黄麻、甘蔗、茶叶、棉花等分布区(9)在下图标出重要工业区:以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为中(10)在下图标出重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 【预学案】 (1)填写国家与首都: ①国是 首都是 ;②国是 ③国是 ④国是 ⑤国是 ⑥国是 (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 、 、 、 。 A ① ② ③ ⑤ ⑥ C ④ ⑦ A B c D a b E d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特征: 2、范围: 内陆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临海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岛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南亚的地形特征 2、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1)两大河流 ①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________。它是__________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②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向东南,流经__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 ③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中国境内为,注入 (2)水文特征 3、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1)主要气候类分布 热带季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沙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山地气候:北部________________山。(2)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成因 ①特点: ②成因: (3)热带沙漠气候(塔尔沙漠)特点及成因 (4)南亚降水时空分布及成因 2

印度-习题(含答案)

印度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1.因软件外包产业发达,印度被形象的称为() A.世界办公室 B.世界加油站 C.世界工厂 2.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B.印度属于发达国家 C.目前印度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D.目前印度粮食实现了自给 3.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达,其特点() A.发展缓慢 B.利润小 C.能源消耗多 D.信息技术含量高 4.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其中丁是软件服务外包发源地() A.新德里 B.班加罗尔 C.加尔各答 D.孟买 5.受当地资源影响,以钢铁、机械、麻纺等工业部门为主的工业城市是()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6.印度较为发达的高科技产业是() A.航天工业 B.计算机软件 C.高分子合成工业 D.激光工业 7.印度是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影响其农业生产的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旱涝灾害 8.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人口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9.印度主要粮食作物上() A.玉米、大豆 B.水稻、小麦 C.小米、杂粮 D.小麦、大豆 10.印度的首都是() A.加尔各答 B.孟买 C.班加罗尔 D.新德里 11.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印度先后推行两次绿色革命,主要目的是解决() A.人口问题 B.粮食问题 C.气候问题 D.环境问题 12.下列国家,服务业发展迅速,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一半的业务,该国是() A.印度 B.日本 C.俄罗斯 D.沙特阿拉伯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三分之二,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办公室”,印度发展软件产业的优势不包括() A.印度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B.英语普及、注重软件人才培养 C.纺织、钢铁等工业发达 D.积极承接西方跨国公司的软件设计和项目开发 14.对M区域照片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照片拍摄于3-5月 B.灾区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C.灾区人口增长缓慢 D.该灾区是来自太平洋季风造成的 15.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稠密、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读南亚地形图和图中M区域的受灾照片,回答11-12题 精选

2020-2021年高二地理 南亚和印度学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本区主要国家印度的地理特征 【学习重难点】本区主要国家印度的地理特征 【问题导学】 学习目标一:南亚 1、概述 (1)位置、范围、国家 位置范围:海陆位置:位于以南,以北的地区,它东濒湾,西滨海。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N之间 内陆国: 国家临海国: 岛国: 与中国的邻国: 宗教和居民: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为主;印度、尼泊尔以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为主。居民为人种。 本区人口超过亿的国家有: (2)自然条件 北部:山地:,地形崎岖。 中部:平原:平原、平原,地势平坦,是主要区。 南部:高原:高原,地势西东。 南亚中部的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 河流发源地注入说明 印度河 恒河 布拉马普特拉河 气候: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成因、分布, 【基础训练】1.填图: 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

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克什米尔地区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塔尔沙漠 新德里(印度首都)、孟买(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海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班加罗尔(全国第三大城市) 2.做出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3.填注: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 【思维拓展】(1).南亚地区降水的总体分布特点? (2)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分布在那里? (3).德干高原西侧的降水为什么多于东侧? (4).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 学习目标二: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2)农业 有利条件: 不利因素:原因: 读右上图:分析印度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农作物主要分布地区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

《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特点及影响 4.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 了解,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家对《西游记》都不陌生吧?唐僧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古代的天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印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访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是我国西南面的邻国,与我国有较深的渊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印度元素,请看以下图片,与印度有何联系呢? 教师多媒体展示: 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眼中的印度吧! 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可以采取朗读文字资料、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音乐等形式。 教师评价,并根据情况给予加分奖励。 设计意图: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印度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学习新课: 一、印度的位置和邻国 1.印度的地理位置 教师出示课件“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请学生说说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南临____洋,东临湾,西 临海,北靠大陆。 纬度位置:陆地大部分位于之间。 半球位置:半球和半球。 学生抢答。 教师评价,并明确答案。

【配套K12】地理教案-印度

地理教案-印度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 读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归纳表格 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