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要回归文本本位
让随文练笔回归“本”位

贷 。事 实 上 , 教 材 中 的文 本 都 是 文 质 材 本 位 现 在 不 少 教 师 对 随 文 练 笔 的 认
三、 契 合 内在 需 求 , 不 能 忘 却 学 生本 位 语 言 的学 习 , 无 论 是体 悟感 受 还 随文练 笔就是要展 现甚 至是放大课 多 种元 素 的渲 染 , 为 学 生 的 实 践表 达
生: 后 半 句 中 的想 象 是对 前 半 句 中真 实 描 写 的补 充 , 这 样 兵 马俑 的形 态就 会 更 加地 细 致 而生 动 。 片, 按 照 这 样 的句 型 方 式 , 我 们 也 来
描述 一 下 这些 兵 马俑 。 ( 出示课 件 )
森终 于踏 上 了梦 寐 以求 的 归 国路 , 想 核 ; 接着 , 教 师 语 言 熏染 : “ 试想 , 当于
一
教学之 中, 提 升 学 生语 用 能力 责 无 旁
兼 备 的典 范 , 很 多 写作 方 法 值 得 探 究
借鉴 。
二、 聚焦言语 形式 , 不 能 忘 却 教 语 言 内容 和形 式 的敏 锐 把 握 , 在 悟 和 练 的协 调 发展 下不 断 前 行 , 从 而促 进 学 生 言语 生 命 的提 升发 展 。
过 人 物 语 言 表 现 人 物 内 心 世 界 的 写 作方 法 。如何 借 用 随文 练笔 的方 式来 有效 突破这 一 教 学 的重 难 点 呢?在教 教 材 中 的插 图 进 行 想 象 : 现在 , 钱 学
师 :请 大 家 再 细 细 地读 一 下 , 感 学 行将 结 束 之 际 , 教 师 引 导 学生 依 托 少 年 抒 怀 、 为官感悟 、 刑 场 陈 词 的 环 受 作者 语 言 的精 妙 。
坚持语用本位,指导语文随文练笔

坚持语用本位,指导语文随文练笔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坚持语用本位,指导语文随文练笔是非常重要的。
语用本位是指以语言使用为本,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放在首位。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去感知、认知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指导语文随文练笔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写作练习。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用语言进行准确、清晰、生动的表达。
通过随文练笔,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练笔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在文本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语用本位,指导语文随文练笔,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感悟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注重随文练笔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写作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学校和家长在教育中也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随文练笔。
学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在教育中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中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坚持语用本位,指导语文随文练笔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掌握好语言的运用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方式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方式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进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随文练笔”方式的意义、实施过程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随文练笔”方式的意义1.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后进行写作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随文练笔”,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随文练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二、实施过程1.选择适当的课文。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课文进行“随文练笔”的活动。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老师可以先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地引导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提出写作要求。
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老师可以提出写作要求,包括写作主题、要求篇幅、写作方式等,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的写作任务。
4.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完成写作练习,写作内容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课文情节的延续、对课文人物的心理活动等。
5.批改和评价。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出学生的写作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坏了,对此作者没有责备他人,而是主动写了一张纸条表达了自己的歉 意,还愿意出相应的维修费。
这个故事里,以一张小纸条为线索贯穿全文,这张小纸条同样也证明 了作者和小红车的主人都是诚实的,也是相互信任的。教师首先带领学生 梳理故事情节,并根据前文交代的事件背景和后文作者与小红车主人的对 话,对小纸条上的内容进行推测,并把推测的结果以作者的角度写下来。 写作开始前,教师指导学生要在纸条的内容里包含撞坏后视镜后的相关事 情,同时从课文对他们电话交流的描写中想象纸条上的内容。
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作 者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往往会在 写作时留出一些故事情节、人物 细节和情感等方面的空白,使读 者能根据文章内容展开丰富的想 象。在随笔练习中,教师要运用 好这些留白,促使学生有效开展 写话训练。
例如,《诚实与信任》一文 描述的是作者在对方有错的前提 下,把对方小红车的后视镜给撞
2020.4(3)
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细致描述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学会 了对重要信息的有效表达,还能让学生以作者角度设身处地去考虑课文中 的事件,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和小红车车主的崇高精神。
二、 基于文本描写,引导随文练笔 同构式练笔实际上是把练笔活动融入到课文的理解中,从而实现相互 贯通,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的行文步骤指导课堂练笔的方向,真正使练笔 和阅读相互渗透,进而实现读写共生、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 例如,在《爱如茉莉》一课中,作者对母亲生病住院后,父亲对母亲 的细心呵护和父母的相互体谅进行了细致描写,以自然的触笔展现出父母 之间那种纯真的亲情。虽然课文的语言比较朴实,但作者的感情却渗透到 了字里行间,通过对茉莉的多次描写进行传达。对此,教师以课文中写到 茉莉的地方为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随笔练习。 课文中首先写到茉莉的句子是:“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 黄昏,母亲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教师以此为基础设计填空训练:作者 在欣赏中感受到(),这茉莉(),这茉莉(),这茉莉()! 第二处写到茉莉的句子为:“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妈妈在这花香 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呀!”同样以填空训练的方式进行练笔: 作者在欣赏中感受到(),这茉莉(),这茉莉(),这茉莉()! 最后还有一句话:“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让学生在感受的基 础上完成填空练笔:作者在欣赏中感受到(),这茉莉(),这茉莉 (),这茉莉()! 以这种反复咏叹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深度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开 展课堂练笔,不仅能对文中茉莉的特殊意义掌握牢固,还能让学生以语言 实践的方式深化对课文情感的感悟。 三、 基于文本评论,引导随文练笔 在高年级的阅读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点评开展随文练笔,让学 生在充分把握课文故事、人物形象以及相关细节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简 要概括,并在评价中融入个人的情感体会。 例如,课文《大江保卫战》为了把洪水的凶猛表现得更形象,作者 以点面结合的方式,通过拟人和比喻等手法的应用,对人民子弟兵艰苦卓 绝,投身于抗洪抢险中的伟大形象进行了烘托。为了让学生能为之震撼, 教师可在品味课文语言的基础上,以直观的视频方式让学生走进课文情 境。在不断的感情烘托中,教师把“感动中国”里学生熟知的一些感动人 物谭千秋、姚明等人的颁奖词引入课堂,吸引学生对其简洁凝练、深邃的 情感进行品悟,并以模仿的方式开展随笔练习,完成对课文主要对象的颁 奖词的写作。 以上案例中,教师所釆取的练笔方式不仅要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感悟文 中人物的内心,还训练了学生提炼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学 生语用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的语言生命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随文练笔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 性,要对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构思进行深度开发,通过引领学生深入课文情 境践行有效的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回归“本”位探究

随文练笔回归“本”位探究作者:朱玉瑜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6期江苏省海门市国强小学朱玉瑜有关语文教育学家指出: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有别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阅读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言语素养、写作素养才是语文教育的目标。
随文练笔只是一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之一,其旨在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会选择随文练笔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习作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这难道是随文练笔本身不合理吗?显然不是,那么我们该怎么回归随文练笔的本位呢?在此,笔者就如何使随文练笔回归“本”位进行探讨,以使实践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应用实现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一、不应忽视语文本位,要关注语用意识(一)用迁移手法进行练笔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比较优质的,有许多值得探究借鉴的写作手法,所以,老师引导学生用迁移写法进行练笔。
例如《秦兵马俑》的第10段先描述了兵马俑的各种形态,后面以散文化的写法细致刻画了不同形态的兵马俑。
教师在进行这一段的教学时,可做如下的引导:师:认真读了这段文字,你们知道这个段落前后半部分都描写了什么吗?生:前半段描写了作者亲眼看到的情景,后面半段写的是作者的联想。
师:大家再细读一遍,体会作者使用的精妙语言。
生:后半段的想象内容补充了前半段的真实描写,显得兵马俑的形态更加生动了。
师:很好,老师有一些兵马俑的图片,我们依照这样的句型,自己描绘一下这下兵马俑吧(展示图片或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
(二)进行效仿性累积练笔课文中有很多经遣词造句而极富艺术性的句子,因而值得学生背诵效仿、累积运用。
在课堂上,老师应引导结合自身的思考和领悟,进行效仿练习写作,通过练习不断累积,慢慢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莫高窟》这篇课文中,描述壁画和彩塑的语言就很经典,其用词精彩、句式整齐、比喻形象生动。
坚持语用本位,指导语文随文练笔

坚持语用本位,指导语文随文练笔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思维能力。
而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语用本位、指导语文随文练笔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用本位,是指以语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语用为中心,围绕语言使用的功能和目的来组织语文教学。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评价语文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功能和用法,才能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指导语文随文练笔,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写作练习。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语文功底,更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在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写作题材和写作方式,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通过坚持语用本位和指导语文随文练笔,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
语用本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由于语用本位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功能,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不再觉得枯燥乏味,而是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指导语文随文练笔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摘 要:“随文练笔”可以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建立联系,并发挥二者互促互融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随文练笔”实现读写结合,以期利用好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资源,以读为手段,以写为目标,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 “随文练笔”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随文练笔”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的结构、句式、修辞、情节等进行仿写、补白、改编等多种形式的练笔。
其中,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内容、素材、思路与灵感,而练笔是基于阅读活动的语言表达实践,二者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实现了语文学习机制的有机统一。
“随文练笔”的实施关键在于搞清楚“如何随”以及“如何练”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具体探究。
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课堂“随文练笔”的具体策略。
一、“随文练笔”要抓好语段仿写表达模仿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都要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能够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精妙。
教材中收录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通过阅读鉴赏,品味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并模仿其中精美绝伦的语段进行练笔,先触其“形”,后悟其“神”,就能够把作者的技法逐步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以修辞手法的“随文练笔”为例,修辞手法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够增强语言的文采与美感。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过程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
教师可以就地取材,从课文中选择优美的语段,让学生进行品读鉴赏。
比如,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对海底世界声音的描写是惟妙惟肖的:“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本单元末尾设置的“词句段运用”栏目也要求学生参照《海底世界》的语言表达写一段话,为此,教师就要落实好单元语言运用教学的训练重点,进行“随文练笔”,在课中或课末给学生布置练笔任务,以课文第三段为模仿对象写一段话,介绍一种事物。
坚持语用本位,指导语文随文练笔

坚持语用本位,指导语文随文练笔语用本位,是指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运用为侧重点,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不断提高。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语言活动的功能,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应该更多地注重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境。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给他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如何去进行语篇构建,如何进行语言的交际和信息传递。
要想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文字的练笔,就要从语用本位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在语篇构建和语言运用上的提高。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语言实践,让他们通过阅读、听说、讨论等方式,不断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自己的语言素材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文字的练笔,通过实际练笔,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进行文字练笔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话题进行写作,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易于引发学生兴趣的话题。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教给学生如何梳理思路,如何进行语篇构建,如何处理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等。
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指导,教给他们如何选词用语,如何进行语言风格的塑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要关注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引导和点评,倡导学生进行多次修改,注重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和辅导。
在进行文字练笔时,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不同的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刚刚接触写作的学生,我们要从基础入手,注重对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多进行模仿练习和变换句型的训练,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
对于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要引导他们进行更加复杂的写作练习,让他们在实际的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随 文练笔 回归 文本 的“ 三落点 ”
随 文练 笔 选材 角 度小 , 贴 近 生活 实 际 , 形式 、 内容 丰富 多样 , 是 一 种 既 受师 生 欢 迎 , 又 具 有 良好效 果 的 写 作 训练 方式 。前 面 我们 提及 了 在随 文练 笔 中 出现 的很 多 问题 , 这 些 问题 大都 是因 教师 曲解随 文练 笔 引起 的 。随 文练笔 说起 来容易 做起 来难 , 表 面上看 是根 据文章 进行 练笔 , 实 质上 并 非如 此 , 它需要 教 师具有 扎实 的教学功 底 、 出色的教 学机 智 及 一定 的教 学 经验 , 而最 关键 的 一点 就是 要 找准 随文 练 笔
随 文练 笔强 调 写作 要 不拘 泥于 形 式 , 尽 量表 达 出 自己 的所
思所 想 。而在案 例 中 , 教 师强行 要 求学生 使用 两个词 , 使学 生 忽视 自己 的想法 和 感受 , 一心 只想 着 如何 将老 师 要 求的
词 语用 上 , 沦为 了“ 限制作 文 ” 的奴 隶 。
玲
时却 存在 着偏离 文本 的现 象 。
案例 扫描 : 《 罩》 ( 苏 教版 小学 语文五 年级 下册 )
课文 中有这 样一 段描 写 : 鲁迅 听了没 有说什 么 , 默默 地 回到 座位 上 。他 在书 桌上 轻轻地 刻 了一个 小小的 字 : “ 早” 。
素 养 、写作 素养 的手段 与过 程 。随文练 笔就 是通 过阅读 教 学培养 学生 写作 能力 的 种方式 。它通 过 阅读 中有效 的练 笔来启 发学 生写 作 , 从 而实现 写作 训练 。那 么 , 在 目前 的小 学语文 教学 中 ,随文练 笔存 在哪 些 问题 ?我 们应 该如何 回
年级 上 册 )
教学案 例三 : 《 第八 次》 ( 苏 教版 小学 语文三 年级 上册 ) 师: 学 习 了这篇 课 文之后 , 你 们有什 么感 想?请 将你 们 的感想 用笔 写下 来 , 用上“ 坚持不 懈” “ 水滴石 穿” 两个词 语 。
案例分 析 : 在这 个案例 中 , 教 师仿佛 忘记 了他所 面对 的
生。 : 我 看到 蓝 色的海翻 滚 着 白色的浪花 。
生, : 我 看到 了戏 水 、 游玩 、 休 憩的人 们 以及他们 欢 快的
容颜 。
对象 是三年 级 的小学 生 。这 样的 练笔难 度 ,不仅 不能达 到
随 文练 笔 的 目的 , 长 此 以往 , 还 会 消磨 掉学 生 的 写作热 情 。
的有 效落 点 。 1 . 仿 写精 彩 点
师: 同学们观 察得很 仔 细 , 请 将 你们 所观察 到的 景 象用 笔 写下 来。 学 生不情 愿地 动笔 写作 。 二 十五分钟 后 , 教 师让 学 生交流 自己的作品 , 这 时 下课
的铃 声响起
案例 分析 : 这 节课 的前 半部 分设计 得非 常好 , 学 生都 带 着 极大 的兴趣 和热 情讨 论影像 , 有 了表达 的欲望 。然 而 , 为 什 么最 后学生 却不 情不 愿 了呢?仔 细分 析 , 我们 可以看 到 , 这 不是 随文练 笔 , 而 是单 纯的作 文训 练 。这 样 的教学 , 不 仅 浪 费 了宝贵 的课堂 时 间 , 更扭 曲了随 文练 笔的 真正含 义 , 违 背 了 阅读教学 的 真谛 。
习作讲坛
随 文练 笔 要 回归 文本本 位
江 苏洪泽 县 实验 小学( 2 2 3 1 0 0 )李
语 文教 育专 家潘新 和先 生提 出 :写 作能 力的培 养是 语 文教育 的根 本任 务 。语 文教 育中 的阅读 不 同于生 活中 的阅 读, 在语 文课 堂 上 , 阅读 本 身不 是 目的 , 而 是 提高 言语 表 现
3 . 拔 苗 助 长 — — 偏 离起 点
、
随文 练笔 “ 三偏 离” 现 象的剖 析
实 践证 明 ,随文练 笔确 实是 一种行 之有 效 的写作教 学 方式 。然 而 , 深入 实际 课堂 , 我们 却发 现部 分教 师曲解空有其 名 的变 味的练 笔 ,出现 了
归文本 本位 呢 ?
一
师: 同学们, 请你们 想象一下鲁迅是 用怎样 的工具 , 使
用怎样 的方 法将 这个 “ 早” 字刻 到 桌子上 的? 请 用 笔写 出来。 案例 分析 : 众 所周 知 , 随文练 笔是 紧随 阅读教 学 的写作
练习。 因此 , 随 文练笔 的根 本就 是不能 脱离 课文 。 案 例中 , 教 师 要 求学生 描 写 的点 显然 已 经游 离 于课 文之 外 , 不 仅 不能 达 到随 文练 笔的 目的 ,还 会影 响学生 对课 文的理 解 。如果 教师能 将 “ 用怎 样的工 具 , 使用 怎样 的方法 ” 改成 “ 用什 么样 的心情 ” , 我想 教学 效果 将大不 一样 。
在教 学第 二课 时时 , 教 师给学 生设 计 了一段 随文 练笔 ,
具体 设 计如 下 :
师: 我们 已经学习了课文《 烟台的海》 。在文 中, 我们不 仅 领 略 到 了烟 台的 海 四季 变换 的 独特 景观 , 更 感 受到 了作
者 带给我们 的 热爱 大 自然、热 爱生命 的 强烈情 感诉 求。现 在, 让我 们 通 过一段 影像 资料 来 亲 身感 受一 下 烟 台的 海 的 关 。( 播放 影像 ) 从 刚 才的影 像 中你 们都 看到 了什 么?
“ 三偏 离” 现象。 1 . 本末倒 置—— 偏 离阅读本 位 随 文练 笔 是 一 种 提高 小 学生 阅读 能 力 与 写 作能 力 的 有效 手段 , 其 基点 应该 是文本 阅读 。但 是 , 现在 的一 些课堂 却存 在 着为练 笔而 练笔 的现 象 , 偏 离 了阅读 教学 的本 位 。
小学生 的有效 学 习应基 于其原 有 的认 知基 础 ,是一个 循序渐 进的 过程 。但是 ,现在 一些教 师在 引导学 生进 行随 文练 笔 时 却 存在 偏 离 学 生真 实 的 学 习起 点 的 拔 苗助 长 行
为。
案例 扫描 : 《 烟 台的 海》 的教学 片段 ( 苏 教版 小学 语文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