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是一门方法学, 故有循证口腔病学、循证精神卫生学、循证心血管病学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即“遵循证据的医学”、“基于证据的医学”,港台地区谓之“证据医学”。
该名词是由sackett领导的小组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核心意思是临床医师应认真、慎重地将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好的证据,用于指导解决临床问题。
循证医学的定义:循证医学创始人Sackett 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一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三个组成部份:证据、医生、患者循证医学的定义(国内1):EBM是运用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病人。
EBM强调医师应认真地深思熟虑地将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证据,用于对每一个病人进行健康服务时的决策。
循证医学的定义(国内2):EBM是遵循现代最佳医学研究的证据(成果),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决策的一门学问。
循证医学的本质特征是临床医学,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模式也从经验医学(关心个体、因病施治,以治疗为主)向循证医学(关心群体、防治危险因素,以预防为主) 的转变。
医学模式(世界观与方法论):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唯心主义医巫同源)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唯心→唯物)3生物医学模式(唯物主义)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生物-心理-社会-信息医学模式6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7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临床医学模式: 传统临床医学模式-----经验医学现代临床医学模式-----循证医学(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循证医学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派生于临床流行病学的一门新兴学科。
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摘要】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它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即为循证检验医学。
循证检验医学主要实施策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寻求实验室或文献中有价值的证据,进行实验或方法学的评价,并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实践;目的在于提供尽可能准确的检验结果以协助临床医师作出医疗决策,并对检验技术进行仔细推敲、评估。
【关键词】循证医学;循证检验医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医学实践。
而根据循证医学的理念,有学者提出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1]。
循证检验医学给检验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怎样才能把其科学应用到实践,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循证医学的内容循证医学是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David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的概念。
循证医学意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
其核心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
指导思想是以临床医学的科学研究为最可靠依据,结合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从而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医疗决策。
循证医学在不断发展,目前循证医学协作网包括大约50个专业协作组,通过数据库的系统评价结果可为整个临床医学领域服务。
2循证检验医学的内容循证医学在检验医学的应用,即为循证检验医学,在1998年美国临床化学协会和1999年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大会上都有专题讨论。
循证检验医学就是遵循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通过大量文献复习和临床总结,不断地对本专业的实验项目进行方法评价、临床价值评价及经济学评价,最直接、最有效、最准确、最合理的结合实验项目,最终获得可靠的检验信息,为医学决策提供循证。
3实践循证检验医学3.1基本过程循证医学的实施通常为以下步骤:(1)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2)检索一次问题相关的现有文献,根据第1步提出的问题,确定“关键词”,应用检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从中找出与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作为分析评价之用。
(3)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有效分类和等级评估。
第26章-循证医学

第三节
证据的收集
二、证据收集的策略和渠道
1.制定查询方案:在提出问题以后,首先要制定一个查询医学证据 的初步方案。包括查询的关键词、研究领域、时间期限、资料种 类等。 2.先易后难:根据确定的初步查询方案,首先检索比较容易获得的 资料和数据,以便在检索过程中熟悉有关知识和修订查询方案。 3.掌握检索方法:根据已制定的查询方案,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有关 的检索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挥文献检索人员的优势:熟悉文献检索的人员的参与,可能会 化解很多检索中的难题,而且提高检索效率。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概念
三、循证医学的应用
㈠临床决策 临床决策主要是诊断和治疗。大量的循证医学实践不仅提供 了最可靠、最新的诊疗证据,更提供了获得证据的步骤和方法。 ㈡药物研究 循证医学不仅可以对药物的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还可以指 导药物的更新、开发和利用。 ㈢行政决策 国家或地区、部门制定的医疗卫生决策,需要依据循证医学 的原则,并应用循证医学所获得的证据。
1.明确研究目的 2.收集文献的界定 3.拟定标准的文献摘录表 4.确定资料分析方法
第五节
Meta分析
㈢资料收集与分析
1.文献收集 2.文献评价与摘录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文献摘录表,做出文献 摘要。 3.资料处理与分析 主要包括: ①资料录入,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文献摘录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②对收集到的各项研究结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如果不同质,需要按非 同质资料进行处理。 ③计算各项研究结果合并后的指标和统计量等。 4.偏倚控制 对于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可能产生的偏倚进行估计,如对 不同资料进行比较,以确定对总的结果可。
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五、做出临床决策 医生在充分掌握“外部证据”的基础上,结合病人实际情况, 应用自己的智慧做出最佳的临床决策。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Sackett博士对循证医 学实践者提出四项要求: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循 证 医 学 与 循 证 检 验 医 学
张 慧 敏 王 艳 张 晔 ‘ 朱 松 波
( 沈 阳医 学院 附属 中心 医院 检验 科 , 宁 沈 阳 10 2 ;2 1 江 10 4 .武警 沈 阳支 队卫 生 队 )
【 关键词 】循证 医学; 相关研 究; 循证检验 医学 【 中图分 类号】R 5 【 文献标识码】A 循 证 医 学 ( v e c —a e dcn , e i n eb sd me iie d
学 期 刊 的 研究 报 告 , 别 是 设 计 合 理 、 法 特 方 严 谨 的 临 床研 究 及 对 这 些 研 究 所 进 行 的 荟 萃 分 析 。 尤其 强 调 证 据 的 可 靠 性 : 证 据 即 必 须 是 来 源 于设 计 严 谨 、 法 科 学 可 靠 的 方 临床 研 究 报告 。 临 床 研 究 是 以 每 个 生 动 的 病 例为观 察单 位 , 以病 死 率 、 残 率 、 多 致 其
1 循 证 医 学 的 概 念 及 基 本 特 征 循 证 医学 是 一 种 以证 据 为 基 础 的 医 学
他严 重结 局事 件 等满 意 终 点 为 评 价 指标 。 要求 临 床 医 生 应 善 于 查 证 与 独 立 评 价 原 始
文 献 , 患 者 提 供 最 佳 治 疗 。 实 施 循 证 医 给
价。
模 式 , 传 统 的 以经 验 为 基 础 的 经 验 医学 是 的 发 展 和 变 革 。循 证 医学 即 遵 循 证 据 的 医 学 , 为 任 何 医疗 决 策 都 应 基 于 客 观 的 临 认 床 科 学 依 据 进 行 。 循 证 医学 的 定 义 : 证 循
2 经 验 医 学 向循 证 医 学 转 变 的 必 然性
循证检验医学

评价系统评价的基本原则
➢ 问题与否明确、具体 ➢ “办法”部分与否描述了对原始文献的检索、
纳入了全部有关的实验及其真实性作了评价 ➢ 与否采用了随机对照实验 ➢ 评价原始文献的办法的重复性 ➢ 不同研究的成果与否相似 ➢ 系统评价的成果及其精确性 ➢ 系统评价的成果对患者诊疗的作用
检查医学中的系统评价环节
❖ David Sackett (2000): 谨慎、精确和明智地 应用现在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 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数年临床经验, 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 制订出病人的治疗方法
EBM的发展
❖ 第一篇应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案的临床论文由英国出名948年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初次将严密的数理统计理论应用于临床医学的 科研设计,成功地探讨了链霉素对肺结核的疗效
收集文献和系统评价 征求专家意见 指南文献的正式公布 定时更新指南
循证检查医学指南的评价原则
指南的制订者与否在过去12个月 内对文献进行了全方面的复习
对作为每一条推荐意见的支持证 据与否标记了级别和注明了出处
循证检查医学指南的应用原则
该指南与否真实 该真实的指南能否合用于我的
实验
研究内容
进行诊疗性实验的设计、研究、评价及应用; 对诊疗性实验的应用所带来的效果、效益、
和患者功效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 对诊疗性实验和诊疗技术进行系统评价,为
决策者提供科学信息和决策根据。
循证检查医学实践的基本环节
循证医学与诊疗过程
循证医学实践“ 五步曲”
拟定临床实践中需解决的疑难的问题 检索有关医学文献 严格评价文献 应用最佳证据 临床实践
提出并详述明确的临床问题 全方面、系统收集原始文献 研究的选择 研究质量的评定 分析数据和报告成果 解释系统评价的成果 系统评价的改善与更新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指的是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实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PICO模式在构建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时,可采用国际上常用的PICO格式。
P指特定的患病的人群 (population/participants); I指干预 (intervention/exposure); 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 (comparator/control); O为结局 (outcome)。
每个临床问题均应由PICO四部分构成。
1. 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如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系统、全面地收集现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得出可靠的综合结论。
2.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指改变某些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如纳入标准、研究质量的差异、失访情况、统计方法(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和效应量的选择(比值比或相对危险度)等,以观察同质性和合成结果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结果的稳定性和强度。
3.同质性检验(homogeneity test)指对不同原始研究之间结果的变异程度进行检验。
如果检验显示各研究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解释其可能的原因并考虑进行结果合成是否恰当。
确定各研究结果是否同质有两种方法:一是作图观察各研究结果的效应值和可信区间的重叠程度,如果可信区间差异太大、重叠程度小,则表示可能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另一种方法是进行同质性检验,如果同质性检验显示P≤0.1,则表示有统计学异质性。
循证医学简介

其他信息资源(Othe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Cochrane Library光盘可检索全文,因特网可免费检索摘要 (英国的医生可通过国家卫生电子图书馆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免费检索)
证据的检索
◆定性分析:对纳入试验的情况进行描述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Meta-分析软件
Revman STATA
SAS for windows
Microsoft-Excel 其 他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Meta-分析软件
Revman
1994年:Sckett在牛津创办第一个循证医学中心
1997年:Sckett出版第一本循证医学专著(2000年第二版,2005年第三版) 1999年: 我国在华西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 心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产生和发展
发 展
2、循证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决策与管理、教育改革、实践指南、临床试验报告规范
3、循证医学方法学的发展
4、循证科学的提出:
EBM EBHC EBS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循证医学实践
提供最佳证据
实践者:临床流行病学家,各专业的临床学家、临床 统计学家、卫生统计学家和社会医学家以及信息工作者
应用最佳证据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证据的检索
OVID EBMR
/autologin.cgi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证据的检索
SumSearch
产生和发展
产 生
疾病谱发生改变 医疗模式转变 方法学的发展 临床证据的发展 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卫生经济学的发展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产生和发展
循证医学

名词解释1.循证医学(EBM):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了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纯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
2.证据:主要是指经过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3.系统评价(SR):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评价临床研究方法,是针对某一临床具体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可靠结论。
4.临床决策分析(CDA):临床决策是临床工作者针对具体病人,遵循国内外最新证据,结合卫生经济学观点和病人意愿决定病人治疗和处理的过程。
是一种定量权衡各种备选方案利弊,选择最佳方案和措施的分析方法。
5.Cochrane图书馆(CL):CL是临床疗效研究证据的基本来源,也是目前临床疗效研究证据的最好来源。
6.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对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等。
7.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曲线,以实验的敏感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SEN和SPN,按照平面几何的方法将给出的各点连成曲线。
8.药物不良反应(ADR):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和依赖性。
9.量效关系密切性(A型反应):ADR与剂量大小有直接关系。
eg:药理学作用相对增强的结果、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作用。
10.量效关系不密切性(B型反应):ADR与剂量大小无直接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前 言
医学检验有效利用的条件——分析性能、诊断性
能、正确选择、成本——效果分析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必需遵循《循证医学》的原
则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是循证检验医学的基本内容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包括诊断正确性和有效性
3
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cine,EBM)
21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基本方法:新检验诊断试验与标准诊断方法
(“金标准” )进行双盲、同步比较,确定
其诊断正确性和有效性。
22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要点:
1. 2. 确定标准诊断方法,用以正确分类(有病组和“无病”对 照组)。 选择能代表研究总体的研究对象(样品)。 有病组:应包括各种临床类型(轻、中、重,早、 中、 晚,典型和不典型,有、无并发症,治疗前,后…) 对照组:应选择确无该病的其它病例,包括易与该病混淆 的其它病例。 对受试者进行盲法,同步测试。 列出评价诊断试验结果的四格表,并计算各项评价指标。
有病人群中真阳
性结果的发生率,即识别有病个体的能力
(真阳性率,阳性结果符合率)。 2.
TN 100 % 诊断特异性: TN FP
无病人群中真阴
性结果的发生率,即识别无病个体的能力 (真阴性率,阴性结果符合率)。
26
检验诊断性能—正确性的评价
二、正确性评价举例
标准诊断方法 有病组 “无病”组 合计
50
60
血清白蛋白的医学决定水平 参考范围:35~50g/L 决定水平:①20g/L;②35g/L;③52g/L。
20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重要性
一、正确认识诊断试验临床应用价值的前提。
二、临床正确选择诊断试验的基础。 1. 诊断疾病(排除-灵敏度高,肯定-特异性高)
2. 筛查无症状病人(普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效益高于成本;试验灵敏、特异;方法简便、 安全、价廉。 3. 疾病随访(疗效考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预后判 断)
(a d ) 有效率(真实性) N 阳性预示值 ( PV ) a ab
患病率
d 阴性预示值 ( PV ) cd
a 阳性似然比 (a c)
b (b d )
c 阴性似然比 (a c)
d (b d )
25
检验诊断性能—正确性的评价
一、评价指标
1.
TP 100 % 诊断灵敏度: TP FN
9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meta分析:对RCT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 系统回顾:对达不到RCT要求的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Rodgers和Levin关于“毛细管出血时间”
的系统回顾)
10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两个层次
基础:病理生理、生化知识
3. ROC曲线的制备
150 120 — 100 90 — 85 85 — 80 70 50 — — — — — —
32
— —
★ROC曲线的制备方法
A列:二组试验的全部结果(按递减排列)。
B列:从“A”复制的有病组结果。 C列:有病组的数值等级,最大值为1,按递增排列,相同数值的等级 取均值。 D列:由C列(有病组数值等级)按公式。 P(百分位)=r/(n+1)×100换算成真阳性百分位数。 E列:按内插法计算公式将无病组结果(F列)中与有病组结果(B列) 重叠的部分加入后,计算得到的“插入的真阳性百分位数”。 F列:从“A”复制的无病组结果。 G列:无病组的数值等级(计算同C)。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主要内容: 1. 适应卫生经济学要求,采用EBM模式对常见 疾病选择可靠的诊断指标,剔除不合理或无 诊断价值的检验项目。 2. 根据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靠结论, 不断制定或修订实验室的临床诊断标准,用 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检验的效率。 3. 采用EBM模式对目前使用的检验项目重新评 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15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Ⅰ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四、参考值的“可移植性”(必备条件) 3. 标本收集要求和分析效能(准确度、精密 度、QC等)与制定参考值完全一致。 4. 从“2”获得的数据与参考组比较,是否相
符,有无系统偏差,只有已知偏差来源方
可作校正。
16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Ⅱ关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一、由来和意义 *68年Barnett提出(克服参考范围之不足)。
★ 1969年芬兰学者Grabeek提出用“参考值”代替
“正常值”。 ★1970年IFCC成立“理论专家委员会”。 ★1975年后普遍接受。
12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Ⅰ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二、定义和类型:
★ 定义:用于与病人作比较的从同病人相似人群 (性别、年龄、种族、饮食习惯……..人口特征
属于同组的人)中得到的数据。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 价和循证医学
吴文俊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1
主要内容
一、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
二、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三、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重要性。
四、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五、检验诊断性能——正确性的评价(灵敏度、特异性、 ROC曲线)。
六、检验诊断性能——有效性的评价(预示值和似然比)。
+
诊断 试验 合计 -
80 (TP) 20 (FN) 80+20=100 (TP+FN)
5 (FP) 95 (TN) 5+95=100 (FP+TN)
80+5=85 (TP+FP) 20+95=115 (FN+T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7
检验诊断性能—正确性的评价
二、正确性评价举例
TP 80 灵敏度 100 % 100 % 80% TP FN 80 20 特异性 TN 95 100 % 100 % 95% TN FP 95 5
患病率
28
检验诊断性能—正确性的评价
三、接受器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最佳诊断界限的 确定 1. 什么是ROC曲线?
接受器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ROC曲线)—是描绘一种 替代性试验临床诊断正确性的“试验诊断性能” 曲线。它按不同诊断界限以真阳性比(即灵敏度) 对假阳性比(即1-特异性)的函数作图。
EBLM对检验工作者的要求
1. 增加和掌握对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知识、参与和协 助临床正确选择、使用诊断试验和评价其诊断性能。 2.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原理和方法评价检验的诊断性能。
3. 采用综合分析方法——meta分析(meta analysis) 和系统回顾(Systematic review)对目前已在使 用的检验项目重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非量化的临 床意义解释 正常值→ 参考值 内容 增高和(或)降低的临床意义 医学决定水平 基础:遵循EBM原则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量化的诊断 性能评价 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诊断正确率 内容 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
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
11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Ⅰ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一、基本概念:用于判断一个试验数据是否大致 “正常”的数值和范围,即生物学变异和分 析变异的范围。
1. 操作:手工→自动化
2. 管理:单一分析性能→全面质量管理 3. 设置:固定集中→集中与分散(POCT)相结合
4. 职责:提供结果→参与临床解释检验诊断性能
5. 信息来源:书本杂志→电子数据库 6. 结果解释:病理生理机理、权威意见→EBM
8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3. 4.
23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标准诊断方法
有病组
+ 诊断性 试验 - 真阳性a (TP) 假阴性c (FN) a+c
合计
“无病” 组 b假阳性 (FP) d真阴性 (TN) b+d
合计
a+b c+d
N
24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灵敏度 a (a c)
特异性
d (b d )
(a c) N
正确率
TP TN 80 95 100 % 100 % 87.5% TP FN TN FP 80 20 95 5 TP FN 80 20 100 % 100 % 50% TP FN TN FP 80 20 95 5
定义:谨慎、正确、合理地使用当前最有效的
证据对患者作出正确的医疗决策。 核心: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 床科学研究依据。
4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定义:应用EBM的概念和模式指导检验医学的 理论和实践
5
循证检验医学
6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社会、心理、生 物医学 检验模式的转变:医学检验→检验医学
7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实验室工作条件和工作模式的变化
29
检验诊断性能—正确性的评价
三、接受器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最佳诊断界限的 确定 2. ROC曲线举例-CK值的ROC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