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情(详细版)

合集下载

安徽省省情(官方版)

安徽省省情(官方版)

安徽省情(官方版)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一、区划人口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2007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675.7万人,常住人口6118万人,城镇化率38.7%。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

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

安徽省、合肥市基本情况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基本情况介绍

安徽省基本情况介绍一、安徽省概况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2012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02万人,常住人口5988万人。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大地。

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

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

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

截至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210公里,在建里程超过1000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州,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矿种达158种,探明资源储量的有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情概况

安徽省情概况

安徽省情概况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2006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593.5万人。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

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

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

安徽省情(知识点).

安徽省情(知识点).

安徽省情(知识点)1.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2.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同时与6个省相连,北与山东,东与江苏浙江,南与江西,西与河南湖北3.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4.1986年3月1日,省人大六届二十次常委会批准黄山松为省树,皖杜鹃为省花,灰喜鹊为省鸟。

5.面积为450*570=13.9万平方公里,第22位,长江,淮河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区;皖南的黄山(又名黟山)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源地。

6.人口6516万,第8位7.“安徽”之名为七府三州之简称,并非人为取“二府首字为名”。

8.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意义重大,1952年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9.地质结构由: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构成,以平原为主,芜湖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其中最高点莲花峰海拔1873米10.“梅雨”多发生在夏季,淮河是为我国最北冬季不结冰的大河,霜冻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大气降水为水资源唯一的补给源,旱涝为主要自然灾害11.铁矿储量华东之首。

12.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黄山、九华山(佛教)、天柱山(南岳)、琅邪山、齐云山(道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亳州、寿县、歙县、安庆;“天下第一名山”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黟县的西递、宏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二处被列入。

13.农业大省、1979年春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土地大包干,是全国第四个消去宜林荒山和基本全面绿化,“五八”造林绿化。

14.“861行动计划”,即扎实推进八大产业基地和六大基础工程建设,确保到2007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

2020年达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皖电东送”工程;“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16.“十一五”安徽发展战略任务:2006年2月23日,王金山在省十届人代会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求:开展“全面创业行动”,提出“861行动计划”,构建以“马芜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两淮一蚌”为突破口,其中首次提出“和谐安徽”,“平安安徽”。

安徽省情常识与试题

安徽省情常识与试题

1.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2.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同时与6个省相连,北与山东,东与江苏浙江,南与江西,西与河南湖北3.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4.1986年3月1日,省人大六届二十次常委会批准黄山松为省树,皖杜鹃为省花,灰喜鹊为省鸟5.面积为450*570=13.9万平方公里,第22位,长江,淮河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区;皖南的黄山(又名黟山)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源地6.人口6516万,第8位7.“安徽”之名为七府三州之简称,并非人为取“二府首字为名”8.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意义重大,1952年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9.地质结构由: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构成,以平原为主,芜湖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其中最高点莲花峰海拔1873米10.“梅雨”多发生在夏季,淮河是为我国最北冬季不结冰的大河,霜冻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大气降水为水资源唯一的补给源,旱涝为主要自然灾害11.铁矿储量华东之首,铜矿也大12.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黄山、九华山(佛教)、天柱山(南岳)、琅邪山、齐云山(道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亳州、寿县、歙县、安庆;“天下第一名山”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黟县的西递、宏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二处被列入。

13.农业大省、1979年春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土地大包干,是全国第四个消去宜林荒山和基本全面绿化,“五八”造林绿化。

14.“861行动计划”,从2004年开始实施:八大产业基地、六大基础工程建设(提到“数字安徽、生态安徽、信用安徽”),2020年达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皖电东送”工程;“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16.“十一五”安徽发展战略任务:2006年2月23日,王金山在省十届人代会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求:开展“全面创业行动”,提出“861行动计划”,构建以“马芜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两淮一蚌”为突破口,其中首次提出“和谐安徽”,“平安安徽”17.至2005年末,安徽为17个省辖市(地级市)、5个县级市、56个县18.道教名山,齐云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摩岩石刻为世人瞩目;天柱山:“皖山”,汉武帝到此称为“南岳”;佛教名山:九华山19.皖西大别山地区五大水库: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和磨子潭五大水库20.楚庄王时孙叔敖在寿县建造水利工程---芍坡(安丰塘)全国唯一官方铜冶机构---汉代江南设“铜官” 21.文房四宝:“宣纸、宣笔、徽墨、歙砚”21.北宋毕升活字印刷,南宋寿州突火枪22.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完整版)安徽省情(详细版)

(完整版)安徽省情(详细版)

安徽省情一、省情总介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

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

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5个省辖市,2个行政公署〕,107个县级单位。

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

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局部。

江淮丘陵横亘于江淮地区中部。

大别山区,婉蜒于鄂豫皖边境,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南部,以黄山、九华山为主。

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省内最顶峰。

沿江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清楚、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

长江自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中南部,至和县乌江进入江苏省境,全长416公里,俗称“皖江〞。

长江流域在安徽境内面积6.6平方公里。

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淮河自洪河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北部,至嘉山县洪山头入江苏洪泽湖,长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

新安江源出休宁、祁门的两条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称新安江,向东流经歙县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库,总长194.3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安徽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全国尤其是在华东地区十分突出。

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探明储量的达67种。

安徽省概况

安徽省概况

安徽省概况简称皖,省会合肥市。

17个地级市;44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6个县。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

全省南北长约570千米,东西宽约450千米,总面积13.96万平方千米。

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461万人;常住人口62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86万人。

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7.6万人,占0.63%。

长江和淮河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

淮河以北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中部江淮之间,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导航】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1949年以后区划沿革安徽省概况合肥市: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蚌埠市:蚌山区龙子湖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淮南市:田家庵大通区谢家集八公山潘集区凤台县马鞍山市:雨山区金家庄花山区当涂县淮北市: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铜陵市:铜官山狮子山郊区铜陵县安庆市:迎江大观宜秀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宿州市:埇桥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巢湖市:居巢区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县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池州市: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合肥市面积6911平方千米,人口445万人(2004年)。

辖4个市辖区、3个县。

庐阳区面积140平方千米,人口40万。

辖11个街道、1个镇、1个乡,瑶海区面积189平方千米,人口40万。

0024安徽省情

0024安徽省情

安徽省情安徽简称“皖”,地处中国内陆,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近海洋的中部省份。

安徽位于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

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410万,辖15个市、68个县(市、区)。

安徽矿产蕴藏丰富,种类繁多,已发现有用矿种138种,探明储量的有70种,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石、水泥石灰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安徽以其瑰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黄山风景区和皖南古民居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拥有九华山、太平湖、琅琊山、齐云山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

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在安徽历史上,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层出不穷,群星灿烂,较为著名的有老子、庄子、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华佗、陈独秀、胡适等。

安徽人物在我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还有桐城学派、新安画派等。

另外,新安医学、徽商,以及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徽州四雕(砖、石、竹、木)、芜湖铁画、阜阳剪纸等,都丰富着我国的科学、文化、艺术宝库。

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种之一,它以安庆地方语言为歌唱基础,抒情见长,优美动听。

黄梅戏剧目有大戏36本、小戏72出、唱腔100多种,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等。

安徽省的特色产业有:茧丝绸产业:茧丝绸产业是安徽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安徽桑园总面积为68万亩,桑蚕茧产量2.45万吨,生丝产量3280吨,丝绸行业总产值15亿元,均居全国同行业第8位;丝织品产量3300万米,居全国第6位。

汽车产业:以奇瑞、江汽、星马和昌河等四大企业为重点,形成了以轿车、商用车、改装车和微型车为主体、零部件配套产业较为发达的汽车产业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情一、省情总介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

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

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5个省辖市,2个行政公署),107个县级单位。

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

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江淮丘陵横亘于江淮地区中部。

大别山区,婉蜒于鄂豫皖边境,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南部,以黄山、九华山为主。

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省内最高峰。

沿江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

长江自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中南部,至和县乌江进入江苏省境,全长416公里,俗称“皖江”。

长江流域在安徽境内面积6.6平方公里。

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淮河自洪河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北部,至嘉山县洪山头入江苏洪泽湖,长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

新安江源出休宁、祁门的两条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称新安江,向东流经歙县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库,总长194.3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安徽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全国尤其是在华东地区十分突出。

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探明储量的达67种。

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水泥石灰岩等2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46.54亿吨,居全国第7位;铁矿储量29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均居全国第5位;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居全国第2位。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计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旅游点29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5处,历史文化名城3座,另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寺观多处。

以黄山、九华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山水人文交相辉映,是我国品位最高、景点最集中、特色最鲜明的山岳风光旅游区。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是江南道教圣地,太平湖和新安江,素有“山水画廊”之誉。

江淮之间有历史上享誉数百年的古南岳天柱山,有因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驰誉古今的琅郎山。

采石矾、敬亭山、桃花潭、五松山、齐山和秋浦河等江南山水,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的钟情之地,诗踪遗迹十分丰富。

此外,小孤山、浮山、巢湖等名胜景观,都各具特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毫州、寿县,分别以其悠久的文化,古老的名胜建筑和著名的典故、传说而闻名遐迩。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

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安徽省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

道家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今安徽涡阳县人)、庄子(今安徽蒙城县人)创立了道家学说,老于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主要著作有《庄子》。

其主要哲学思想是: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

天文历法。

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

西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

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阴阳二气"为理论解释四季变化,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至今仍指导我国农业耕作。

刘安在寿县八公山练丹求变,研制出中华美食-豆腐,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理学学说。

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为江西省婺源)。

南宋时期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资治通鉴纲目》。

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之分为定论阐发理学,完善了"二程"理学,并对孔子儒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安徽省文学对中国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

东汉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清新的风格,形成建安学派,并对后世五言诗、七言诗产生深远影响。

清初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思想,倡导唐宋古文传统,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

安徽是戏曲之乡,保存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和古老的"目连戏";发源于安徽的徽剧则是京剧的前身之一。

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安徽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其中以淮河岸边流行的花鼓灯最为有名,被誉为"东方芭蕾"。

黄梅戏原系皖鄂交界山区民间流行的采茶小调,经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演出《天仙配》、《女附马》等电影戏剧片,五、六十年代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新一代艺术家的再创作,并广泛出访欧美、东南亚,黄梅戏已成为中外广受欢迎的大剧种。

安徽自古人杰地灵,这块土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科技方面,主要有在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技术的东汉医学家华伦,西汉天文历法创始者刘安,中国珠算的集大成者、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现代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两弹元勋、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庄子,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清代戏剧家、徽剧领袖程长庚,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著名学者胡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经济方面,主要有清代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政治、军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周瑜,北宋时期执法如山、为官清廉、被百姓誉为"包青天"的清官包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中国共产党和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等。

二、基础设施铁路:京沪、京九、陇海、宁西等铁路干线穿越省境,是华东地区铁路密度最大、通车里程最长的省份。

水运:安徽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内河航运前景广阔。

在400多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座落着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4个一类口岸,其中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可停靠万吨级巨轮。

四、地理资源[面积]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

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气侯]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

全省水资源总量约亿立方米。

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动植物资源。

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4)矿产资源。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

全省已发现有用矿种1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

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安徽极具潜力的新型产业。

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是: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开拓大众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重点发展“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逐步建成世界级旅游胜地。

同时大力发展以天柱山、琅牙琊山、天堂寨为代表的皖西、皖东和皖西南的观光旅游,以合肥、巢湖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以古文化为主要特点的皖北和沿江城市的专项旅游。

五、风光名胜黄山与古民居黄山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胜之一,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把黄山正式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其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是旅游、度假、冬游、避暑的黄金去处。

黄山脚下的歙县、屯溪、黔县一带,有著名的棠抛牌坊群、西递古民居、屯溪老街等。

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一起,已成为中华锦绣河山的象征,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九华山佛事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青阳县境内,主峰海拔1342米,面积120平方公里。

九华山是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区。

秀美的自然景观与千所佛教道场融于一山,被称为“莲花佛国”。

天柱山与禅宗三祖寺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潜山县境内。

因主峰雄伟峭拔如“擎天一柱”而得名。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曾封天柱山为“南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