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坡下坡行程问题

合集下载

简单行程问题1-4

简单行程问题1-4

简单行程问题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t)、速度(v)和路程(.s)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s vt=速度=路程÷时间可简记为:/v s t=时间=路程÷速度可简记为:/t s v=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例1】一段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6,已知他上坡时每小时行2.5千米,路程全长为20千米,此人走完全程需多少时间?【例2】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自行车队8点整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去,前一半时间每分钟行1千米,后一半时间每分钟行0.8千米。

自行车队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例3】某人上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已知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如果上山用了3时50分钟,那么下山用多少时间?【例4】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例5】甲、乙两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甲车去时的速度为60千米/时,返回时的速度为40千米/时,乙车往返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求甲、乙两车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比.【例6】从甲地到乙地全部是山路,其中上山路程是下山路程的23,一辆汽车上山速度是下山速度的一半,从甲地到乙地共行7时,这辆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例7】一辆车从甲地行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度行驶10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30%,那么也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相遇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问=路程【例1】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甲车从A地,乙车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相遇后4.5时,甲车到达B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A、B两地相距1800米,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甲又走了8分到达B地,乙又走了18分到达A地,甲、乙二人每分钟各走多少米?【例3】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速度都是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两人出发后1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多少小时?【例4】两辆拖拉机为农场送化肥,第一辆以9千米/时的速度由仓库开往农场,30分钟后,第二辆以12千米/时的速度由仓库开往农场,问(1)第二辆追上第一辆的地点距仓库多远?(2)如果第二辆比第一辆早到农场20分钟,那么仓库到农场的路程有多远?【例5】如图,一个长方形的房屋长13米,宽8米,甲、乙两人分别从房屋的两个墙角出发,甲每秒行3米,乙每秒行2米,问:经过多长时间甲第一次看见乙?【例6】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他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求两次相遇点的距离。

二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与路程问题有关的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1、从甲地到乙地的路有一段上坡、一段平路与一段3千米长的下坡,如果保持上坡每小时走 3千米,平路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每小时走5千米,那么从甲到乙地需90分,从乙地到甲地需102分。

甲地到乙地全程是多少?2、某班同学去18千米的北山郊游。

只有一辆汽车,需分两组,甲组先乘车、乙组步行。

车行至A处,甲组下车步行,汽车返回接乙组,最后两组同时到达北山站。

已知车速度是60千米/时,步行速度是4千米/时,求A点距北山的距离。

3、某班同学去18千米的北山郊游.只有一辆汽车,需分两组,甲组先乘车,乙组步行.车行至A 处,甲组下车步行,汽车返回接乙组,最后两组同时达到北山站.已知汽车速度是60千米/时,步行速度是4千米/时,求A点距北山站的距离.4、通讯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某地,他每小时走15千米,则可提前24分钟到达某地;如果每小时走12千米,则要迟到15分钟。

求通讯员到达某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和原定的时间为多少小时?行程问题——相遇问题1、甲乙两人相距30千米,甲速度为x千米/小时,乙速度为y千米/小时,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则甲走的路程为千米,乙走的路程为千米,两人的路程关系是2、、甲、乙两人从相距36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如果甲比乙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后经2.5小时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后经3小时相遇;求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3、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m的环形跑道上练跑,如果同时、同地相向出发,经过80秒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2/3 ,求甲、乙两人的速度.4、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 分相遇. 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 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5、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910千米的两地相向出发,10小时后相遇,如果第一列车比第1二列车早出发4小时20分,那么在第二列火车出发8小时后相遇,求两列火车的速度.行程问题——追击问题1、甲乙两人相距30千米,甲速度为x千米/小时,乙速度y为千米/小时,若两人同时同向出发,甲速度比乙快,经过3小时甲追上乙,则甲走的路程为千米,乙走的路程为千米,两人的路程关系是。

上坡,下坡行程问题

上坡,下坡行程问题

问题【2 】从甲地到乙地,先是上坡路,然后就是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下坡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9小时,从乙地返回到甲地共用7.5小时.求去时上坡路和下坡路分离为若干千米?先画出如右图形:图中A表示甲地,C表示乙地.从A到B是上坡路,从B到C是下坡路;反过来,从C到B就是上坡路,从B到A是下坡路.因为从甲地到乙地用9小时,反过来从乙地到甲地用7.5小时,这解释从A到B的距离大于从B到C的距离.本题的难点在于高低坡不仅速度不同,并且距离不同,是以天然的思绪是设法把高低坡的距离变不同为雷同.在从A到B的旅程中取一个点D,使得从D到B的距离等于从B到C的距离,如许A到D的距离就是AB距离比BC距离多出来的部分.下面我们剖析为什么去时比回来时光会多用了:9-7.5=1.5(时)从图中轻易看出就是因为去时从A到D是上坡,而回来时从D到A变成了下坡,其它路途所用的总时光是一样的.如今的问题是AD这段旅程中速度由每小时20千米改为35千米,则时光罕用1.5小时,由此可以求出什么?假如设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所用时光为单位“1”,那么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所用时光为:由此就可以求出AD之间的距离为:20×3.5=70(千米)或 35×2=70(千米)还可以求出从D到C和从C到D所用时光均为:9-3.5=5.5(时)或 7.5-2=5.5(时)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将高低坡的距离变为雷同的目标了.假如设从D到上坡所用时光为:所以去时上坡的总旅程就是:70+20×3.5=140(千米)下坡总旅程是:35×2=70(千米)上面所用办法本质上是经由过程“截长变短”把高低坡的距离“变不同为雷同”,而实现这一目标还可以经由过程“补”的办法.将返回的旅程补在去时旅程的后面,画出右图:这时全程去与回所用的时光都是:9+7.5=16.5(时)并且全程的上坡旅程和下坡旅程相等,都等于本来高低坡距离之和.设为:所以本来高低坡距离之和就是:20×10.5=210(千米)或 35×6=210(千米)下面采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办法,假设本来从A到C速度不变,都是每小时35千米,如许9小时所行旅程应当为:35×9=180(千米)比现实距离少行了:210-180=30(千米)就是因为从B到C的下坡速度每小时20千米变成了35千米,是以从B到C的时光为:30÷(35-20)=2(时)从A到B上坡的时光为:9-2=7(时)由此高低坡的距离就不难求出了.这个解法的思绪是经由过程“补”,不仅使得高低坡距离相等,并且使得往返所用的时光相等.解决本题的两个办法解释,在“变不同为雷同”这个根本思惟的指点下,手腕可所以多种多样的.下面再看一道相似的问题.问题如右图,从A到B是下坡路,从B到C是平路,从C到D是上坡路.小张和小王步行速度分离都是:上坡每小时4千米,平路每小时5千米,下坡每小时6千米.二人分离从A.D两点同时王到达A后9分钟,小张到达D.求从A到D的全程距离.起首发明二人平路上行走的距离雷同,小张比小王多用9分钟的原因就是CD距离大于AB距离.我们模仿上题思绪,在CD上取一点F,使得CF距离等于AB距离,并画出如右图形:设从D到F下坡所用时光为“1”,则从F到D上坡所用时光为:到F所用时光18分钟,是以可以求出平路的距离为:。

小学奥数必做的30道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必做的30道行程问题

1、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山坳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的上坡路,8 千米的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停留1小时,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解析】去时:T=12/4+8/5=4.6小时返回:T’=8/4+12/5=4.4小时T总=4.6+4.4+1=10小时7:00+10:00=17:00整体思考:全程共计:12+8=20千米去时的上坡变成返回时的下坡,去时的下坡变成返回时的上坡因此来回走的时间为:20/4+20/5=9小时所以总的时间为:9+1=10小时 7:00+10:00=17:00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

小明来回共走了多少千米?【解析】速度比=6:9=2:3时间比=3:2 3+2=5小时,正好S=6×3=18千米来回为18×2=36千米3、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

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速度应该加快多少?【解析】前半程开了3小时,因故障停留30分钟,因此接下来的路程需要2.5小时来完成V=120÷2.5=48千米/小时原V=240/6=40千米/小时所以需要加快:48-40=8千米/小时4、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解析】 11-7=4分钟甲乙车的速度比=1:0.8=5:4 甲乙行的时间比=4:5=16:20 所以是在乙车出发后的16+11=27分钟追上甲车5、铁路旁的一条平行小路上,有一行人与一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

行程问题(1)

行程问题(1)

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培优竞赛1+3》六年级中行程问题试题1、一段路程分为上坡平路和下坡三段,各段路的长的比依次驶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6,已知他上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的全长为50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需要用多长时间?(第二届“华杯赛”决赛试题)2、从甲城到乙城去,大客车在公路上行使要6个小时,小客车行使要4小时,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城相对开出,在离公路中点24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城的公路有多少千米?(1997年山东省小学生竞赛试题/2003年奥数通讯赛试题)3、小丽和李明各自从从去学校,小丽比小明要多走1/5,李明用的时间比小丽少1/7,则小丽和李明的速度比为多少?(2005年河北省香河县小学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4、甲乙两个人进行10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50米,如果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100米,那么甲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2005年第十届“华杯赛”决赛试题)5、一辆客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要10小时,另一辆货车从乙城开往甲城要15小时。

两车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货车比客车少行了100千米。

甲乙两个城间的公路长是多少千米?(2005年江西省婺源县竞赛试题)6、甲乙两地相距1500千米,有两人分别从甲乙两城同时相向出发,10分钟后相遇。

如果两人相遇后各自提速20%,仍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则出发多少秒后相遇?(2006年第四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7、甲乙两人同时从AB 两地相向出发,甲的速度是的乙的速度的1.5倍,到达对方出发点后马上返回,如果第一次相遇点和第二次相遇点相距300米,那么,AB 两地相距多少米?(2006年北京市“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读者评选活动试题)8、客车与货车同时从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了12小时相遇后,客车又行了8小时到达B 地后,这时货车还要再行几小时到A地?(2005年江苏省吴江市竞赛试题)以上1-8题目是经典例题9、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18千米,两个相遇时距中点2千米,请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0、小刚和小明进行100米的赛跑,当小刚跑了90米时,小明距终点还又25米,那么当小刚到达终点时,小明距离终点还又多少米?11、甲乙两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跑完80千米时,乙在甲身后10米,如果甲乙继续以原向前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又多少米?12、甲乙丙三个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乙距终点还又5米,丙距离终点还有10米,当乙到达终点时,丙距离终点还有多少米?13、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赛跑,当甲跑到终点时。

上坡下坡行程解题技巧

上坡下坡行程解题技巧

上坡下坡行程解题技巧在数学中,行程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应用问题,也是中学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之一。

其中,上坡下坡行程问题是行程问题的重要分支,涉及到许多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汽车行驶、人步行等。

本文将介绍上坡下坡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类问题。

一、问题的分析在解决上坡下坡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先对问题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上坡下坡行程问题涉及到的参数有:时间、速度、距离、坡度等。

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确定哪些参数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进而推导出问题的解。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例:小明步行上坡30分钟,下坡20分钟,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2/3,求小明步行一次的时间和总路程。

我们可以先列出已知条件:上坡时间:30分钟下坡时间:20分钟上坡速度:下坡速度的2/3接着,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参数:下坡速度:设为x,则上坡速度为2x/3步行总时间:30分钟上坡+20分钟下坡=50分钟步行总路程:设为d,则上坡路程为(2x/3)*0.5d=xd/3,下坡路程为(1/3)*xd=d/3,总路程为xd/3+d/3=2d/3二、速度的换算在解决上坡下坡行程问题时,速度的换算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将速度统一换算成同一单位,以便后续计算。

在上坡下坡行程问题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等式进行速度换算:$$frac{text{上坡速度}}{text{下坡速度}}=frac{text{上坡路程}}{text{下坡路程}}$$这个等式的意义是,上坡速度与下坡速度的比值等于上坡路程与下坡路程的比值。

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代入这个等式,求解未知参数。

以刚才的例子为例,我们可以使用这个等式进行速度换算:$$frac{2x/3}{x}=frac{xd/3}{d/3}$$化简得:$$frac{2}{3}=1$$这个方程显然无解,说明题目有问题。

我们可以再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进行修正。

三、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在解决上坡下坡行程问题时,时间、速度、路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导引(奥数)第14讲 行程问题五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导引(奥数)第14讲  行程问题五

第十四讲行程问题五1.邮递员早晨7点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村里,从邮局开始先走12千米的上坡路,再走6千米的下坡路.上坡的速度是3千米/时,下坡的速度是6千米/时,请问:(1)邮递员去村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邮递员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邮递员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费叔叔开车回家,原计划按照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到路程的一半时发现之前的速度只有30千米/时,那么在后一半路程中,速度必须达到多少才能准时到家?3.一辆汽车原计划6小时从A城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就应该提高12千米/时,那么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4.甲、乙两人在400米圆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比赛.两人从起点同时同向出发,开始时甲的速度为每秒8米,乙的速度为每秒6米.当甲每次从后面追上乙时,甲的速度就减少l米/秒,而乙的速度增加0.5米/秒,直到乙比甲快.请问:领先者到达终点时,另一人距终点多少米?5.一个圆的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这两只蚂蚁每秒钟分别爬行5.5厘米和3.5厘米,在运动过程中它们不断地调头.如果把出发算作第零次调头,那么相邻两次调头的时间间隔依次是1秒,3秒,5秒,…,即是一个由连续奇数组成的数列.问:两只蚂蚁爬行了多长时间才能第一次相遇?6.龟兔赛跑,全程1.04千米.兔子每小时跑4千米,乌龟每小时爬0.6千米.乌龟不停地爬,但兔子却边跑边玩,兔子先跑了1分钟然后玩15分钟,又跑2分钟然后玩15分钟,再跑3分钟然后玩15分钟…一请问: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多少分钟?7.如图14-1所示,甲、乙两人绕着一个正方形的房子玩捉迷藏.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4米,甲、乙都从A点出发逆时针行进.甲出发时,乙要靠在A点的墙壁上数10秒后再出发.已知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6米,且两人每到达一个顶点都需要休息3秒钟.请问:乙出发几秒后第一次追上甲?8.刘老师从家到单位时,前13的路程骑车,后面的路程乘车;从单位回家时,前58的路程乘车,后面的路程骑车,结果去单位的时间比回家的时间少2分钟,已知刘老师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乘车每小时行16千米.请问:刘老师家到单位的距离是多少千米?9.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6小时后在中点相遇;若甲每小时多走4千米,乙提前1小时出发,则仍在中点相遇.那么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0.如图14-2所示,A与B、B与C之间的公路长度相等,且每段公路上都有限速标志(单位:千米/时).甲货车从A出发,乙货车从C出发,并且两车在A、C之间往返行驶.结果当甲车到达C后再返回到B时,乙车刚好第一次到达B.已知甲、乙两车在各段公路上均以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行驶(不会超过车子本身的最高时速,也不能超过公路上的最高限速),且甲车的最高时速是乙车的4倍,那么甲车的最高时速是多少?1.如图14-3所示,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爬行,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50厘米、20厘米、40厘米.蚂蚁由A点开始,如果顺时针爬行一周,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顺时针爬行了一周半,平均速度又是多少?2.甲、乙两班进行越野行军比赛,甲班以4千米/时的速度走了路程的一半,又以6千米/时的速度走完了另一半;乙班在比赛过程中,一半时间以4千米/时的速度行进,另一半时间以6千米/时的速度行进.问:甲、乙两班哪个班将获胜?3.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小张先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1小时后小李驾驶汽车从甲地出发,两人同时到达乙地.摩托车开始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中途减速后为每小时40千米.汽车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汽车曾在途中停驶10分钟.请问:小张驾驶的摩托车是在他出发多少小时后减速的?4.男、女两名田径运动员在长120米的斜坡上练习跑步(如图144所示,坡顶为 A,坡底为B).两人同时从A点出发,在A、B之间不停地往返奔跑.已知男运动员上坡速度是每秒3米,下坡速度是每秒5米,女运动员上坡速度是每秒2米,下坡速度是每秒3米.请问:两人第一次迎面相遇的地点离A点多少米?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离 A点多少米?5.小明和小强从400米环形跑道的同一点出发,背向而行.当他们第1次相遇时,小明转身往回跑;再次相遇时,小强转身往回跑;以后的每次相遇分别是小明和小强两人交替调转方向.两人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小明每秒跑3米,小强每秒跑5米,试问:当他们第99次相遇时,相遇点距离出发点多少米?6.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上有A、B两镇,A镇在B镇北面4.8千米处.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A镇、B镇出发向南行走,甲的速度是每小时9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甲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改变方向,而乙向南走3分钟后,便转身往回走2分钟,接着按照先向南走3分钟,再向北走2分钟的方式循环运动.请问:两人相遇的地点距B镇多少千米?7.如图14-5所示,正方形边长是1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B沿图中所示的方向出发,甲每分钟走75米,乙每分钟走65米,且两人每到达一个顶点都需要休息2分钟.求甲从出发到第一次看见乙所用的时间.8.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0分钟后在某处相遇.如果甲每分钟多走15米,而乙比甲提前2分钟出发,则相遇时仍在此处.如果甲比乙晚4分钟出发,乙每分钟少走25米,也能在此处相遇.那么A、B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9.小明准时从家出发,以3.6千米/时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恰好提前5分钟到校.某天,当他走了1.2千米,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小明从家开始就跑步,可以比一直步行早15分钟到学校.那么他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明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10.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在C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则相遇地点距C点12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则相遇地点距C点16千米.请问:A、B 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11.李刚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要先骑一段上坡路,再骑一段平坦路,他到乙地后,立即返回甲地,来回共用了3小时.李刚在平坦路上比上坡路每小时多骑6千米,下坡路比平坦路每小时多骑3千米,还知道他在第1小时比第2小时少骑5千米,第2小时比第3小时少骑3千米,其中,第2小时骑了一段上坡路,又骑了一段平坦路,请问:(1)李刚骑上坡路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分钟?(2)李刚骑下坡路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分钟?(3)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12.如图14-6所示,有4个村镇A、B、C、D,在连接它们的3段等长的公路AB、 BC、CD上,汽车行驶的最高时速限制分别是60千米/时、20千米/时和30千米/时,一辆客车从A镇出发驶向D镇,到达D镇后立即返回;一辆货车同时从D镇出发,驶向B镇.两车相遇在C镇,而当货车到达B镇时,客车又回到了C镇,已知客车和货车在各段公路上均以其所能达到且被允许的最大速度行驶,货车在与客车相遇后自身所具有的最高时速比相遇前提高了18,求客车的最高时速.1.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下午一点出发,走了一段平坦的路,爬了一座山,然后按原路返回,下午七点回到学校,已知他们的步行速度平地为4千米/时,上山为3千米/时,下山为6千米/时.请问:同学们一共走了多少千米?2.男、女两名运动员在长350米的斜坡AB(A为坡顶、B为坡底)上跑步,二人同时从坡顶出发,在A、B间往返奔跑,已知速度如图14-7所示,那么男运动员第二次追上女运动员的位置距坡顶多少米?3.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如果乙车提前1小时出发,则在不到中点13千米处与甲车相遇;如果甲车提前1小时出发,则过中点37千米后与乙车相遇.求甲车与乙车的速度差.4.如图14-8,在一条马路边有A、B、C、D四个车站,甲、乙两辆相同的汽车分别从A、D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BC的中点相遇,已知它们在AB、BC、CD 上的速度分别为30千米/时、40千米/时、50千米/时.如果甲晚出发1小时,则它们将在B点相遇;如果乙在每一段上的速度都减半,而甲的速度不变,它们的相遇地点离B点65千米.请求出A,D之间的距离.5.如图14-9,正方形ABCD是一条环形公路.已知汽车在AB上时速是90千米,在 BC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上的时速是80千米,从CD上一点P,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中点相遇.如果从PC的中点M,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上一点N相遇,问:AN占AB的几分之几?6.在400米环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赛跑.乙始终保持一个画定的速度前进;甲刚开始的速度比乙慢,但一直没有被乙追上.计时到30分0秒时甲开始加速并保持这个速度;36分0秒时甲追上乙,46分0秒时甲再次追上乙,47分40秒时甲到达终点.问:计时到几分几秒时乙到达终点?7.圆形跑道的40%是平路,60%则设置了跨栏(如图14-10中粗线部分).甲、乙两人的平路速度分别为5米/秒和6米/秒,跨栏速度分别为4米/秒和3米/秒.第一次两人从A点出发逆时针跑,甲先跑了5秒钟,然后乙再出发.结果两人在跑第一圈的时候相遇了两次,且两次相遇的间隔为15秒,问:(1)跑道总长为多少米?(2)如果两人从A点出发顺时针方向跑,而且在跑第一圈的时候也相遇了两次,且两次相遇时间间隔为45秒,那么甲和乙应该谁先跑,先跑多少秒?(3)如果两人从A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跑,而且在跑第一圈的时候相遇两次,那么后跑的人最少晚出发几秒钟?8.如图14-11所示,正方形跑道的周长为36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正方形跑道的 A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行进,甲的速度始终为5米/秒;乙最初的速度为6米/秒,第一次拐弯后速度减少13:第二次拐弯后速度增加12,第三次拐弯后速度减少13,第四次拐弯后速度增加12……如此下去.请问:出发后多少秒甲、乙两人第1次相遇,相遇地点在何处?出发后多少秒他们第100次相遇,相遇地点在何处?(注意:两人在一起即为相遇.)。

小学数学 行程问题之分段行程 题型训练+答案

小学数学 行程问题之分段行程 题型训练+答案

行程问题之分段行程问题例题讲解板块一:基础题型1.邮递员早晨7点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村里,从邮局开始先走12千米的上坡路,再走6千米的下坡路.上坡的速度是3千米/时,下坡的速度是6千米/时,请问:(1)邮递员去村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邮递员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邮递员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答:(1)去村里时上坡时间=12÷3=4(h)下坡时间=6÷6=1(h)总路程=12+6=18(km)总时间=4+1=5(h)平均速度=18÷5=3.6(km/h)(2)返回时上坡时间=6÷3=2(h)下坡时间=12÷6=2(h)总路程=18km总时间=2+2=4(h)平均速度=18÷4=4.5(km/h)(3)往返总路程=18*2=36(km)总时间=5+4=9(h)平均速度=36÷9=4(km/h)2.费叔叔开车回家,原计划按照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到路程的一半时发现之前的速度只有30千米/时,那么在后一半路程中,速度必须达到多少才能准时到家?解答:设总路程为240km总时间=240÷40=6(h)前半段用的时间=120÷30=4(h)后半段用的时间=6-4=2(h)后半段的速度=120÷2=60(km/h)3.一辆汽车原计划6小时从A城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就应该提高12千米/时,那么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解答:汽车行驶到中间时行驶时间为3H剩余时间为6-3=3小时由于中途休息0.5小时所以后半段路程的实际行驶时间=3-0.5=2.5h2.5小时行驶的路程比计划2.5小时多行驶=2.5*12=30km这30km就是计划速度休息0.5小时行驶的路程所以计划速度=30÷0.5=60(km/h)总路程=60*6=360km4.甲、乙两人在400米圆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比赛,两人从起点同时同向出发,开始时甲的速度为每秒8米,乙的速度为每秒6米.当甲每次从后面追上乙时,甲的速度就减少1米/秒,而乙的速度增加0.5米/秒,直到乙比甲快.请问:领先者到达终点时,另一人距终点多少米?解答:甲第一次追上乙时耗时400÷(8-6)=200s此时甲跑了200*8=1600m,乙跑了200*6=1200m此时甲的速度为7m/s,乙的速度为6.5m/s甲第二次追上乙时又耗时 400÷(7-0.5)=800s此时甲共跑了1600+800*7=7200m乙一共跑了1200+800*6.5=6400m此后甲的速度为6m/s 乙的速度为7 m/s甲到达终点还需(10000-7200)÷6=2 4663s已到达终点还需(10000-6400)÷7=2 5147s所以甲先到达终点,此时乙距终点(25147-24663)*7=33313m5.一个圆的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这两只蚂蚁每秒钟分别爬行5.5厘米和3.5厘米,在运动过程中它们不断地调头,如果把出发算作第零次调头,那么相邻两次调头的时间间隔依次是1秒,3秒,5秒,…,即是一个由连续奇数组成的数列.问:两只蚂蚁爬行了多长时间才能第一次相遇?解答:1.26m=126cm如果两只蚂蚁不掉头的往前爬,那么他们第一次相遇所需的时间为126÷2÷(5.5+3.5)=7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从甲地到乙地,先是上坡路,然后就是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下坡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

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9小时,从乙地返回到甲地共用7.5小时。

求去时上坡路和下坡路分别为多少千米?
先画出如右图形:图中A表示甲地,C表示乙地。

从A到B是上坡路,从B到C是下坡路;反过来,从C到B就是上坡路,从B到A是下坡路。

由于从甲地到乙地用9小时,反过来从乙地到甲地用7.5小时,这说明从A到B的距离大于从B到C的距离。

本题的难点在于上下坡不仅速度不同,而且距离不同,因此自然的思路是设法把上下坡的距离变不同为相同。

在从A到B的路程中取一个点D,使得从D到B的距离等于从B到C的距离,这样A到D 的距离就是AB距离比BC距离多出来的部分。

下面我们分析为什么去时比回来时间会多用了:9-7.5=1.5(时)
从图中容易看出就是因为去时从A到D是上坡,而回来时从D到A变成了下坡,其它路途所用的总时间是一样的。

现在的问题是AD这段路程中速度由每小时20千米改为35千米,则时间少用1.5小时,由此可以求出什么?
如果设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所用时间为单位“1”,那么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所用时间为:
由此就可以求出AD之间的距离为:
20×3.5=70(千米)
或35×2=70(千米)
还可以求出从D到C和从C到D所用时间均为:9-3.5=5.5(时)
或7.5-2=5.5(时)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将上下坡的距离变为相同的目的了。

如果设从D到
上坡所用时间为:
所以去时上坡的总路程就是:
70+20×3.5=140(千米)
下坡总路程是:35×2=70(千米)
上面所用方法实质上是通过“截长变短”把上下坡的距离“变不同为相同”,而实现这一目的还可以通过“补”的方法。

将返回的路程补在去时路程的后面,画出右图:
这时全程去与回所用的时间都是:
9+7.5=16.5(时)
而且全程的上坡路程和下坡路程相等,都等于原来上下坡距离之和。


为:
所以原来上下坡距离之和就是:
20×10.5=210(千米)
或35×6=210(千米)
下面采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假设原来从A到C速度不变,都是每小时35千米,这样9小时所行路程应该为:
35×9=180(千米)
比实际距离少行了:
210-180=30(千米)
就是因为从B到C的下坡速度每小时20千米变成了35千米,因此从B到C的时间为:
30÷(35-20)=2(时)
从A到B上坡的时间为:9-2=7(时)
由此上下坡的距离就不难求出了。

这个解法的思路是通过“补”,不仅使得上下坡距离相等,而且使得往返所用的时间相等。

解决本题的两个方法说明,在“变不同为相同”这个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下面再看一道类似的问题。

问题如右图,从A到B是下坡路,从B到C是平路,从C到D是上坡路。

小和小王步行速度分别都是:上坡每小时4千米,平路每小时5千米,下坡每小时6千米。

二人分别从A、D两点同时
王到达A后9分钟,小到达D。

求从A到D的全程距离。

首先发现二人平路上行走的距离相同,小比小王多用9分钟的原因就是CD距离大于AB距离。

我们仿照上题思路,在CD上取一点F,使得CF距离等于AB距离,并画出如右图形:设从D到F下坡所用时间为“1”,则从F到D上坡所用时间为:
到F所用时间18分钟,因此可以求出平路的距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