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养生诗

白居易的养生诗
白居易的养生诗

白居易的养生诗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唐诗中养生方面的选题和内容颇多,其中白居易的“养生诗”数量最多,最为全面。他本人即是一个成功养生的典型。白居易早年体弱,疾病缠身。“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1 气功修炼

晨兴

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铜炉添早香,纱茏灭残烛。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清晨时的一段生活情景,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气功中常见的“叩齿”。叩齿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牙齿保健方法。有一种说法叫“叩齿三十六”,就是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齿三十六下,可以使牙齿坚固,不生牙病,相传这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方法。现代科学认为叩齿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了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可见,叩齿确实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2 饮食起居

偶作二首(节选)

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场。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日西引杖屦,散步游林塘。或饮茶一战,或吟诗一章。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

这首诗中提到了饮食养生中的“粗细搭配”和“饮食适量”。粗细搭配可以增强粮食的营养价值,提高营养吸收率,并能有效预防多种“富贵病”。而饮食的适时适量更加重要,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凡食过多,则结积聚,饮过多,则成疾癖也。食不欲苦饱,苦饱即伤心,伤心即气短、烦闷。善养性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先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伤神,饥则伤胃。

3 闲适清娱

好听琴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唐诗中闲适清娱的有不少。一方面是唐人活得的确潇洒,另一方面也是闲适清娱时容易做出好诗。这一篇《好听琴》不算多么出彩,但却道出了音乐给人的宁静镇定之感,这也是养生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4 防疾养病

戒药(节选)

朝吞太阳精,夕吸秋石髓。徼福反成灾,药误者多矣。以之资嗜

欲,又望延甲子。天人阴骘间,亦恐无此理。域中有真道,所说不如此。后身始身存,吾闻诸老氏。

人们常说“戒烟”、“戒酒”,而在诗词中,白居易开创性地提出了“戒药”。多少帝王寻求仙丹,但是白居易却认为这些丹药,不但误人,而且已经成灾。在诗中劝诫人们不要滥用丹药。联想到现代社会,滥用药物乃是我们健康的一大危害。

5 达观自强

自觉二首(其一)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痛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这首诗可以作为养生的总结。前几句描述衰老的表象,后几句表明越是担忧,越容易衰老。最后一句“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道出了养生之道的真谛。外在的各种衰老无法抗拒,但内心对衰老的不畏不忧,开朗豁达才是长寿的良方妙药。

所以多读唐诗吧,既可以滋养身心,又可以汲取养生之道,成为你不畏不忧衰老的信心之源。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白居易《杜陵叟》诗词赏析

白居易《杜陵叟》诗词赏析 杜陵叟 唐代: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注释 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蠲(juān):除去,免除。 赏析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杜陵,地名,即汉宣帝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上。白居易这首新乐府诗的主角 是一位家住在长安市郊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业, 守着一顷多的薄田,过着衣食不继的日子。中国文人的诗歌中,少不 了风花雪月,也有的是闲情雅致,但是有意识地不但以农民作为作品 的主人公,而且真正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为他们鸣冤叫屈、打抱 不平的作品,还是不多见的。在这个点上,白居易能够说是做得非常 突出的一位了。他所以能够在诗歌中大声疾呼地为民请命,并不是想 在题材上猎奇出新,而是源于他对朝廷政治前景和国计民生的高度责 任感和使命感。作者一再把视角投向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众,他们的生 活过得十分悲惨,而且向来是无人过问的。这位不知姓甚名谁的杜陵 叟处在水深火热的困境中而不能自拔。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 熟皆青乾。”三月无雨,并不是指的农历三月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 是说从808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雪和下雨。据史料 记载,这个年直到闰三月才下了一场像样的雨,为此,白居易还专门 写了一首《贺雨》诗表达他当时喜悦的心情。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 长安市郊的“杜陵叟”去年秋天辛辛苦苦播下的冬小麦,从下种到返 青就没有一滴雨水的滋润,结果还没有到秀穗的时候大多已经干黄枯 死了。夏粮既然没有收成,只有指望秋粮了,不过农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秋天九月一场早来的霜降,却使得“杜陵叟”可怜的愿望又一次 成为了泡影,地里的秋庄稼还没有成熟就都被冻死而干枯了。两季粮 食几乎颗粒无收,这就是白居易在序中所交待的“农夫之困”,也是“天灾之困”。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长吏,泛指上级长官, 这里是指的杜陵所在地的地方官。考课,指古代考查官员政绩的好坏,以此作为升降的标准。原来这位地方官大人明知手下的“农夫”受了

2020年5白居易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5.《白居易诗两首》课时练 一、看拼音,写汉字。 fēng jǐ ng yísuìchuīfēng ()()() huíyìshēng lì rú guǒ ()()() 二、默写古诗。 1、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是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写的,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一对反义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岁”是年的意思。() (2)“枯”的意思是干枯,“荣”的意思是光荣。() 4.读了这首诗,我知道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古诗,回答问题。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A.《赋得古原草送别》 B.《登鹳雀楼》 C.《静夜思》 2.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3.“能不忆江南?”是()。 A.设问句 B.反问句 C.陈述句 4.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风景旧曾谙 C.江南好

参考答案 一、风景一岁吹风回忆胜利如果 二、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唐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荣 3.(1)√(2)× 4.生命力很顽强。(意思对即可) 三、1.A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B 4.B

诗词鉴赏:【唐】白居易《夜雨》

诗词鉴赏: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注:“望”、“忘”,古读平声。) 白居易的《夜雨》是一首古风抒情诗,用语平白,相传是写给初恋情人湘灵的。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恰赶上藩镇割据时期,当时高丽族的李正己独占了河南十几个州地,与中央军相互开战,闹得中原民不聊生,白居易在十五岁时就随全家迁到了父亲的治所——徐州符离。在符离白居易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邻家女孩,名叫湘灵。湘灵伶俐可爱,还会弹琴,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青梅竹马的好玩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人互生情愫,开始了青春时期的纯洁爱情。但是湘灵出身贫贱,家境清寒,白居易的母亲很不喜欢她,并不允许他们二人的结合。 很快白居易就像当时所有的人一样,为了前程而忙碌,这段感情逐渐被搁置下来,但白居易心中始终没有忘记湘灵,为她写下了很多美丽的诗篇,包括《寄湘灵》《长相思》《寒闺夜》等等。29岁那年,白居易考上进士,趁着回符离的好日子,再次向母亲提出了要娶湘灵的想法。母亲听了非常生气,坚决不同意。这使白居易很失落,但他并没有放弃争取,他相信母亲总有一天会答应。四年后,白居易做了校书郎,又一次向母亲提出申请,母亲不仅没有答应,还为了斩断白居易的念头,举家迁离了徐州。这一次彻底寒了白居易的心,古人认为孝比天大,白居易并没有因此与母亲翻脸,但是失望绝望之时,再无娶妻成家的念头,为了湘灵,白居易直到37岁,一直没有结婚,在唐代,这是难以想象的。 元和三年,为了仕途和家族,白居易娶了同僚的妹妹,就是那个自认为能“压倒元白”的杨汝士的妹妹。但是白居易的内心深处对湘灵始终不能忘怀,还记得《长恨歌》里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吗?原句本出自他写给湘灵的《长相思》,“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白居易原是本着“欲惩尤物”的心思来写《长恨歌》的,但是当写到玄宗与玉环天上人间难相见时,内心对湘灵的情意再也难以抑制,不禁悲悯起来,写成了一曲对爱的永恒赞歌。 又过了七年,白居易因为上奏宰相武元衡被刺案,得罪了朝廷利益集团,被贬江州司马,内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想,去江州的途中竟然邂逅了湘灵父女,湘灵此时已经四十岁了,但是为了等白居易,仍然未嫁。白居易非常感动,两人抱头痛哭,白居易又喜又悲,悲恨交加之中写下了《逢旧》诗两首:

白居易的诗集锦

白居易的诗集锦 白居易的诗全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词,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②,一岁一枯荣③。 野火烧不尽④,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⑤,晴翠接荒城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⑦。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 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 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③一岁:一年。枯:枯萎,枯死。荣:生长,茂盛。 ④野火:荒山野地里的大火。 ⑤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⑥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⑦萋萋(qī):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白居易的名诗

白居易的名诗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1、《大林寺桃花》描写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忆江南·江南好》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 4、《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别诗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 5、《琵琶行》唐诗三百首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6、《钱塘湖春行》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观刈麦》描写夏天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 8、《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9、《采莲曲》爱情诗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

《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原文】 白云泉① 天平山②上白云泉,云自无心③水自闲④。 何必⑤奔⑥冲山下去,更添波浪⑦向人间! 【注释】 ①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白话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故而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情怀。 【赏析】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诗鉴赏 明朝钟惺《唐诗 归》云:“看古人轻快诗,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如微之‘秋依静处多’, 乐天‘清冷由木性’、‘恬淡随人心’、‘曲罢秋夜深’等句,元白本色几无寻 处矣。然此乃元白诗所由出,与其所以可传之本也。”——题记 白居易 是何许人也?白居易既是唐朝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 又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 有关白居易的具体生平事迹, 在 《旧唐书》 和 《新唐书》 中有详细记载。 后晋刘昫《旧唐书·元稹庞严附白居易弟行简敏中附》云:“白居易,字乐 天, 太原人。 ”北宋欧阳修与宋祁 《新唐书·武李贾白》 云: “白居易, 字乐天, 其先盖太原人。 ”我们由此可知白居易是今山西太原人, 然而到其曾祖父时迁居 陕西下邽,事实上是河南新郑生长人氏。 唐朝白居易生前官拜翰林学士和左赞善大夫, 并且素有“诗王”与“诗魔” 之称。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因而合称为“元白”;又因与诗 豪刘禹锡齐名,故而并称为“刘白”。因为“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所 以“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 唐代白居易在诗歌 创作上,不但题材广泛而形式多样,而且语言平易通俗便于传播。白居易代 表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和《琵琶行 》等诗歌,并且著有诗文集《白氏长庆集》传世。 清朝彭定求在其 《御定全唐诗》 中作者“小传”里所云: “白居易, 字乐天, 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 校理。 寻召为翰林学士、 左拾遗、 拜赞善大夫。 以言事贬江州司马, 徙忠州刺史。 穆宗初,征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复乞外,历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书监 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 刺史不拜, 改太子少傅。 会昌初, 以刑部尚书致仕。 卒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文’。 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 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白居易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熟读成诵。 2、领会《放言五首(其三)》中诗人所表达的观点。 3、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难点: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体会《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背诵本诗;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三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他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辨别声韵,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在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时,关心民间疾苦,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也有所反映)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 二、学习《放言五首》(其三) 1、看注释,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这诗是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2、朗读诗歌。 3、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本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白居易最经典诗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经典诗作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义:春天的草原一片葱茏,野草长长的叶子像随风飘舞的流苏。可是,等秋天到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派草枯叶黄的凄凉景象。由于季节的转换,野草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由枯萎到繁盛的过程。即使有野火把这里烧成一片焦土,那深埋于地下的根也是活着的,只要春风一吹,草便又长了出来。芳草在古老的道路上蔓延,将一片青翠带到有些荒凉的古镇,于是,古镇也年轻了。今天,我又送朋友远行,心中绵绵不断的离愁就像这绵绵不断的野草。 2、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释义:黄昏时分,一道残阳像一条金色的缎带铺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江面在夕阳下呈现出梦一般的色彩,一半碧绿,一半鲜红。九月初三的夜晚是非常可爱的,露水像珍珠一样挂在树梢,挂在小草的颈项;一弯新月像弓一样挂在苍穹。 3、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释义:新酒已经酿好,酒面浮着一层密密麻麻如蚁一样的绿色泡沫,每一个泡沫里都闪着微醉的烛光。烫酒用的红泥小火炉已经烧得通红,屋里暖洋洋的。暮色降临,大雪将至,朋友啊,可以请你喝一杯酒吗? 4、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释义:庐山脚下的小村庄的花到了四月就已经谢了,而山上大林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总是慨叹春天离去了,便再也无处寻觅,没想到它转到了这深山的寺院里。刚刚在山下看到落红满地,刚刚慨叹春去不再回,现在却在山上的寺院里看到了满园春色,怎能不让人惊喜?原来春天竟躲藏在这里。正像我们留恋春天一样,春天也留恋这里。 5、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居易诗三首赏析

白居易诗三首赏析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土。祖籍太原。至曾祖白温移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祖父白鍠、父白季庚都是明经出身,宦游各地,做过县令、州别驾一类小官。白鍠长于五言诗,有诗集传世;白季庚为官清廉,多有政绩。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属河南省)。母陈夫人粗通诗书,"亲执诗书,昼夜教导"。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从祖弟白敏中都及进士第。 白居易的幼年是跟随父亲在中原一带度过的,正遇上叛军作乱,十一、二岁以后避居越中。十六岁北返长安,曾以诗文投谒当时名土顾况,很受赞扬。大约十七、八岁时,就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那样的名篇。二十九岁在长安进士及第,三十岁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及第后授周至(今陕西)县尉。在那里写了《长恨歌》和《观刈麦》等名作。三十六岁入朝为翰林学士,拜左拾遗。这一时期,他意气风发,赋诗撰文,上书献策,积极参与朝廷的政治活动。《新乐府》五十首和十首《秦中吟》中的某些诗篇作于此时。他积极参与朝政,直言不讳,得罪了一些权贵。元和十年(815),他44岁时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秋写出了著名的《琵琶行》。以后又相继出任忠州(四川)、杭州刺史。长庆四年(824),他被授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这年冬天,自己编定了《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凡2191首作品(诗与文),并制序。敬宗宝历元年(825),54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此时他体弱多病,遂告假休官,56岁回到洛阳。此后虽一度入朝作秘书监(官职较高,但只管理国家图书),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当时牛、李党争激烈,他不愿介入,就请求退休,终于在大和三年(829)以太子宾客(闲官)分司东都,回到洛阳。七十一岁以刑部尚书致仕。七十五岁病逝于洛阳,追赠尚书左仆射。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由于五本分藏,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南宋绍兴年间刻印的七十一卷本《白香山诗集》是现存最早的白集刻本。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是近年来较重要的笺校本。 白居易的思想是儒、道、释杂糅的。四十二岁贬江州前,以儒家为主导,积极入世,有"兼善天下"之志;此后道、释为主导,"知足",信"命定",求适意,"独善其身"成为生活信条。后半生做官信奉两条原则:不作京官(不介入朝廷党争);无为而治(半官半隐)。最终皈依佛门。 他前半生的文学主张很著名。《与元九书》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寄唐生》诗云:"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主张文学要吟咏性情,愉悦心意。他第一次编《白氏长庆集》时,把自己的作品分为四类: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等)、闲适诗(如)、感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杂律诗。前三类皆古体,近体皆入第四类。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白居易诗精选

白居易诗精选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白居易诗精选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寄微之三首 送兄弟回雪夜 和元九悼往感旧蚊帱作 卖炭翁 上阳白发人 买花 轻肥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赋得古原草送别 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问刘十九 后宫词 暮江吟 钱塘湖春行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 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 日暮麦登场,天时蚕坼蔟。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 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 井鲋思返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上余下田)田栗。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 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寄微之三首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苍茫蒹葭水,中有浔阳路。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

白居易诗歌赏析集

xx诗歌赏析集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诗歌赏析集,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xx诗歌赏 xx——《问xx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赏析: 饮酒叙旧,古今皆为乐事。在这大雪欲飘,暮色已降的夜晚,嫣经的炉火映着醅的绿酒,情趣盎然。围炉邀饮,酒未入喉,心已陶醉。诗人殷勤劝酒,情深意重。“能饮一杯无”清丽宛转,友人即使有诸般心事,经此一邀,想必也会慨然举杯,一饮而尽吧。“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意情意诗意,使人身心俱醉,xx悠然。 xx——《买花》 xx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xx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1 / 5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xx,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xx: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 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xx——《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

2019一年级语文白居易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2019一年级语文白居易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汉字。 fēng jǐ ng yísuìchuīfēng ()()() huíyìshēng lì rú guǒ ()()() 二、默写古诗。 1、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是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写的,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一对反义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岁”是年的意思。() (2)“枯”的意思是干枯,“荣”的意思是光荣。() 4.读了这首诗,我知道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古诗,回答问题。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A.《赋得古原草送别》 B.《登鹳雀楼》 C.《静夜思》 2.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3.“能不忆江南?”是()。 A.设问句 B.反问句 C.陈述句 4.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风景旧曾谙 C.江南好

参考答案 一、风景一岁吹风回忆胜利如果 二、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唐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荣 3.(1)√(2)× 4.生命力很顽强。(意思对即可) 三、1.A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B 4.B

白居易的经典诗句

白居易的经典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经典诗句,希望能帮助到您! 白居易的经典诗句 1、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赠梦得》 2、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 3、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白居易《夜琴》 4、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5、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

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白居易《长恨歌》 6、今仇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白居易 7、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白居易 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9、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13、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4、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白居易 15、用贤则理,用愚则乱———白居易 16、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 17、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白居易 18、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19、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20、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

白居易唐诗赏析:《长相思》

白居易唐诗赏析:《长相思》 《长相思》 白居易唐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赏析】: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 山而生愁。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 (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 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 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即使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 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 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不过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 的郁闷罢了。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 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意境啊。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 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这篇作品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形式虽然短小,但它 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

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 得更加淋漓尽致。 “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 觉得更有意境。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 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 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 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 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 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诗两首《雨巷》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

诗两首《雨巷》同步练习及答案上完了课,我们还需要做一些练习进行巩固,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九年级上册诗两首中的《雨巷》同步练习答案,希望能够对于同学们温故知新有所帮助。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 凄(qī)清巷(xiàng) 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 颓圮(pǐ)迷茫(méng) C.河畔(pàn)荡漾(yàng) 青荇(xìng)长篙(gāo) 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泥(nì)古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

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 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白居易的著名诗句摘抄

白居易的著名诗句摘抄 1、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2、天涯海角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4、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6、赠梦得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赠梦得》 7、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断肠,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8、白居易读了老子后作七言律诗: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白居易《南怀瑾选集》 9、绿纹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10、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白居易《长相思》1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白居易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地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13、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放言》14、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朋满故乡。——白居易《井底引银瓶》15、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白居易《别柳枝》16、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白居易17、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白居易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19、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20、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2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22、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23、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武王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诸候。有庶兄管叔、蔡叔将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成王疑之。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一日,天降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位,诛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假如管叔、蔡叔流言方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匾之文未开,成王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后世不就会把好人当做恶人?——白居易《放言》"24、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

白居易诗《观刈麦》赏析

白居易诗《观刈麦》赏析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观刈麦⑴(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⑵。 妇姑荷箪食⑶,童稚携壶浆⑷, 相随饷田去⑸,丁壮在南冈⑹。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⑺,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⑻。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⑼, 右手秉遗穗⑽,左臂悬敝筐⑾。 听其相顾言⑿,闻者为悲伤⒀。 家田输税尽⒁,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⒂,曾不事农桑⒃。 吏禄三百石⒄,岁晏有余粮⒅。

念此私自愧⒆,尽日不能忘⒇。 词句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 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