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英国地方政府

英国的地方政府制度英国是一个有地方自治传统的单一制国家,它既不同于地方权力较大的联邦制国家,也区别于地方权力较小的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
它的地方政府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中世纪就已建立起郡一级的地方机构。
19世纪末《地方政府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制度的形成。
其后虽经多次改革,但是这种模式一直维持到20世纪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有的地方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是中央政府的权能过分扩大,挫伤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果是降低了政府的社会管理效率。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几次地方政府改革,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自治权能的扩大和缩小问题上。
一、地方政府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古地方政府建立地方郡制英国的地方政府真正开始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地方郡制。
在9世纪初威撒克斯国王统一英格兰后,设立比较正规的地方政府成为现实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盎格鲁·撒克逊各个王国内部保留下来的贵族民主制使王权还难以立即完全控制地方权贵,因此,设立地方政府有利于满足地方权贵的权利要求和尽可能地保持王权的统治。
英格兰王国的地方政府组织主要是郡、百户、村镇。
方伯是管理几个郡的地方权贵。
郡守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主要代表。
郡之下是百户区,设百户长。
百户区下是若干村镇,由村长、镇长治理。
村镇下设十户区,由十户长负责,十户长受村镇长管辖,郡、百户和村镇各自有自己的法庭来处理案件。
后来又设立了领地法庭。
此外,还有自治性质的市镇和分区。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以郡制为中心的地方政府制度虽然后来有若干变化,但是大体沿袭至今,因此,郡制对后来英国的地方政府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15世纪末16世纪初都铎王朝统治英国后,英国地方政府的最大变化是设立治安法官,旨在平息暴动、维护社会治安。
治安法官可以审理严重犯罪,还拥有制定粮食、啤酒和燃料市场价格,惩罚市场规则的破坏者、管理警察、颁发行乞许可证等行政事务的职能。
外国行政改革 4

关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现状:分段管理为主 品种管理为辅 农业、畜牧、渔业局、环保、卫生、工商、 质监、贸易、检疫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落后 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信息通报制度仍待规范 科技水平落后于发展需要 食品召回制度有待完善 社会推动机制现状建设
合作政府的运行模式 决策统一:设立综合性决策机构和 特别委员会 目标整合:公共服务协议、战略方向与 组织目标 组织整合 文化整合
2、美国的独立行政机构改革 3、新西兰的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改革 4、日本的独立行政法人制度
4、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1)执行局的设立有利于决策与执行或政策 制定与政策实施的分离 2)执行局的设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执行局的设立有利于在行政管理中引入 市场机制
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表现: 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范围广 行政审批不规范,缺乏严格、明确的审批标 准和程序 行政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效率低 行政审批程序不公开,缺乏透明度 乱收费现象严重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 审批项目数量减少了 简化审批程序 减少经济管理事务方面的审批,增强了企业 的自主性 取消了一些收费审批项目 清理一批包含审批事项的法律法规
规制的目标? 政府管制的公共利益论 政府管制的部门利益理论 政府管制俘虏理论(施蒂格勒)
2、美国的放松规制改革 放松管制 (deregulation)
美国规制政策的沿革 规制带来了什么?
规制的“滋生效应” 规制机构人员的寻租 企业内部无效率 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对消费者的影响
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公共研究机构改革趋势及启示

构发展和改革面临的困境 ,有 必要借鉴英 、 日等西 方国家经 验 ,加快推进管理体制及 其运行机制改革。
1 英 国、 日本等 西方 国家公 共研 究机构 改革趋 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 体化进 程的加 快 ,国际 竞争 日趋 激烈 , 世界各 国为适应 这种潮 流 ,都 大力推 进本 国科技 体制 改革。 主要 做 法 可 概 括 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 )转变为执行机构 。2 纪 6 1 0世 0年代末 ,英 国新公 共 管理运动开始 ,强 调减小行政规模 、削减公共开支 ,加 大市 场化程度和竞争程度。在这个背景下 ,英 国政府开 始从 改革 科研经费管理等多个环节 开始弱化政 府部 门同研究 机构的关 系。18 9 8年 ,英 国政 府 发 表 了著 名 的 《 一 步行 动 方案 》 下
1 1 推 动 R D投 入 模 式 从政 府 主 导 型 向 企 业 主 导型 转 变 . &
段 ,各国对 R &D经费的投入继续增 大 ,从 总投入规 模上看 , R D资金的投入一般都 占 G P的 2O ,但在增长速 度上有 & D .% 所减缓。2 O世 纪 9 0年 代 ,主要 发达 国 家 R D资 金投 入 占 & G P的 比例达到或接 近 3 ,企业作为投 入主体 的环境 和能 D % 力都得到了根本 的改善 。
施 。但 由于种种原 因,改革过程也暴 露出一些深层 次的矛盾 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全社会科技 投入与我 国所处 经济发展 阶段不适应 ,企业 的科技 活动主体地位不 牢固 ,科 技资源集 聚约化程度不高,原始创新 能力和发展后劲 不强等。对于 国 家公共科研机构改革 ,英 国、 日本 等西方 国家进行 了大量探 索 ,有一些已被实践证 明是切 实有效 的,我 国要 突破科 研机
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70073001) , 并为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自带课题 。 [ 收稿日期 ] 2004- 05- 10 [ 作者简介 ] 周志忍 ( 1954- ) , 男 , 山西万荣人 , 北 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 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 主要研究 方向为比较 行 政学 、 公共政策 、 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
2004 年 第 7 期
总第 229 期
1. 各个部门应该 根据 职能和 任务 来组织 工作 ; 其 体 制和内部结构必须有利于高效率地执行政策 , 提供服务。 2. 各部门的管理 者必 须采取 必要 措施 , 保证 其工 作 人员具备有效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的技能和经验。 3. 必须保持有效 的外 部压力 和内 部压力 , 促 使各 部 门不断改进工作。 在上述原则下 , 报 告提 出了 改革 的具 体建 议和 行 动 计划 : 设立 执行机构 ( Executive agency) , 承担执行政策和 提供服务的职能 ; 强化人力 资源的 开发和 利用 ; 保持外 部 压力以推动持续性改进。后面 两条涉及 执行机 构的人 力 资源管 理 和 责 任 机 制 , 实 际 上 只 是 执 行 机 构 的 衍 生 问
The Reform of Executive Agencies in Britain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OU Zhi- ren
Abstract: The reform of executive agencies in Britain has a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was taken seriously in our country. In this article, we demonstrate and discuss in detail of its background, problems , organizational types, administrative struc ture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s. The i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that the ideas underpinning the reform was the diversi fication of institutional types and organization models. In essence, the reform is a managemental revolution and not a institu tional one. Based on this judgment, this article give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of its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Keywords: executive agencies , new public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reforms, deconcentration 有三大 理由 使得 我们 有必 要关 注英 国的 执行 机构。 一是它在英国政府改革中的 重要地 位及其 国际影响 。在 英国政府内部 的理 性化 改革 进程 中 , 设 立执 行机 构被 认 为是政府全面 转换 管理 和责 任机 制 的重 大努 力 , 是英 国 最重要的行政改革措施之 一 , 标志 着英国 公 共服务 改 革的一个转折 点 。 这 一改 革在 德 国、 法国、 澳 大 利亚、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李若昭 6002210019【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
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
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
【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
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
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
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
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
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
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
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
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
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
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
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英国地方政府改革对我国改革的几点启示

英国地方政府改革对我国改革的几点启示【内容提要】英国地方政府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本文对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理念与背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发展轨迹与方向等进行了探索与概括,并指出其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行政改革/地方政府/比较研究/英国一、英国地方政府的基本情况1971年2月,英国政府发表改革地方政府机构的白皮书,向议会提出《地方政府改革法案》。
1972年10月,法案在议会通过。
1974年4月1日,正式实行。
该法案将英格兰划分为6个都市郡,39个非都市郡,一个大伦敦区。
6个都市郡下设365个区,郡、区均有议会。
39个非都市郡下设296个区,又分为8000多个镇或教区。
郡、区、镇或教区三级均有议会。
大伦敦区于1965年正式成立,下设32个自治市和1个伦敦城。
伦敦城是伦敦中心约一平方公里的地区。
32个自治市是按人口大致均分的。
二、英国地方政府治理变革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在快速的社会变迁和众多的社会矛盾、冲突的作用下,欧美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公共治理变革之道,以摆脱政府管理已经陷入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
英国地方政府也兴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治理变革。
这场变革的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是:(1)授权于地方政府,授权于民,建立参与型的、民主的治理模式。
突破传统的代议制民主的局限和束缚,激发公众直接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调整治理结构,由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中心治理向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公民共同合作并相互影响的多中心治理转变,在深层次上改变政府与市场、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系。
(3)公共政策的制定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模式(top- down)向新型的自下而上(down- top)的模式转变,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机制。
(4)更加重视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打破以往的分工界限和部门、地区壁垒,以解决共同面临的公共问题为中心,展开各种层次、各种方位的深度合作,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和能力。
西方国家政府改革和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府 自身的改革。即政府仿效企业对内部机构、 管理流程
等方面进行改造 , 引入 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家精神和管
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二是政府与外部关系的
变革。即政府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 社会的关系, 通过解
除管制、 市场化、 服务外包等手段放松对市场的管制, 发
挥市场“ 看不见的手” 的作用。通过权力下放、 职能移交 等手段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基层, 职能回归社会 , 发挥 自 治 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服务供给的作用。西方政府改革的主 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政府行政机构改革。政府职能的实现需要通过
英国下放人从传统的事后鉴证和报告向加强事前目标的确定以及事事权力的改革的内容其中就包拒米懈员考试录用权以中的控制从传统侧重对合法性的审查转变成注重3eii及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的制定权下放给具体的经济效率和效益的评价最终形成一个以公众需求为政府部门和执行机构由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导向以投入产出作为过程以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作点执行
政府职能 因素集中体现在 2 0 世纪 6 O 年代后期至
7 0 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经济滞涨, “ 凯恩斯主义” 影响下
政府职能持续扩大 , 另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以及税收的 减少, 财政危卡 门 自 使政府改革以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西方发达 国家的政府改革是在复杂的背景下进行
官僚 因素问题由来已久, 西方的代议民主制使得 官 僚拥有行使公共决策的权 力, 但是, 官僚 自身就是“ 经济
30
的建设上实行“ 联邦在线 2 0 0 5 ” 计划 , 要求联邦政府到
2 0 0 5 年所有政务实现网上办公。 2 . 公共服务供给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改革主要是
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的变革, 由传统的政府单一供给变 成政府、 企业 、 第三部门等多元主体供给, 供给主体 的多
NPL_政府所有委托管理的实验室_英国科研机构改革的一种模式_刘育新

N P L:政府所有委托管理的实验室————英国科研机构改革的一种模式国家科委政策体改司刘育新吴英黄英达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实力成为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为了适应这种潮流,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对本国科技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即便是英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科学传统,一直注重基础研究和学术自由的国家,也在积极调整科技发展战略,改革研究机构的机制和体制,将有限的经费用于战略目标和与经济竞争密切相关的研究开发方面。
1993年英国科技白皮书《认识我们的潜力》中,突出国家对科研机构进行改革的要求。
改革是广泛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本文仅介绍国家实验室的一种改革模式。
英国的国家实验室原来都是政府所有,是发展科技的骨干力量,很多实验室在世界上富有盛名,在英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有过辉煌历史,作用十分显著。
随着政府迫切要求提高经济竞争力,改变重点领域和战略目标,多数国家实验室要继续局限在政府部门中运营,或只依靠政府支持,将遇到很多限制和困难,发展空间小。
在积累和使用资本,开发广阔的市场等方面,与机制灵活的私有研究机构比较,缺乏竞争力。
面临着任务量下降,经费不足,难以为继的困境。
现实迫使这些实验室调整研究任务,采用新的运行机制,寻求新的业务和客户,扩大经费来源,提高效益和效率,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旦这些实验室摆脱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支持这种传统机制的束缚,进入市场,为多元化的客户服务,很快就展现出新的发展天地。
悠久的历史和严谨治学的传统,经久不衰的名气,使这些实验室享有很高的无形资产,而它们所拥有的一批世界知名科学家,更是难得的宝98/1997中国软科学贵财富。
英国政府既重视这些骨干研究机构,同时又认为私有部门效率会更高,因而正采用宏观调控办法,引导一批国家实验室以不同方式由私有部门参与管理,认为这样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这些专家学者在工业界中的作用,实验室也可以继续保持一流水平,并且会减少纳税人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周志忍【摘要】英国执行机构改革的国际地位及其当前在我国产生的影响使其备受瞩目。
本文对执行机构改革背景及针对的问题、执行机构体现出的组织模式多样化原则、执行机构的管理体制、执行机构的改革趋势等进行系统描述讨论。
其目的在于阐明:执行机构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机构类型和组织模式的多样化,其性质是一场管理革命而非机构的革命。
在此基础上,就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对我国的启迪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执行机构;新公共管理;机构改革;行政分权The Reform of Executive Agencies in Britain and its EnlightenmentZHOU Zhi-renAbstract: The reform of executive agencies in Britain has a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was taken seriously in our country. In this article, we demonstrate and discuss in detail of its background, problems, organizational type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s. The i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that the ideas underpinning the reform w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al types and organization models. In essence, the reform is a managemental revolution and not a institutional one. Based on this judgment, this article give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of its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Key words: executive agencies, new public management,institutional reforms, deconcentration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Implementation;Governmental Executive Ability; New Public Management有三大理由使得我们有必要关注英国的执行机构。
一是它在英国政府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国际影响。
在英国政府内部的理性化改革进程中,设立执行机构被认为是政府全面转换管理和责任机制的重大努力,是英国“最重要的行政改革措施之一”,标志着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的一个转折点”。
[1]这一改革在德国、法国、意大利亚、新西兰、荷兰、丹麦、芬兰等国家得到效仿。
[2]第二,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并产生了实际影响。
从深圳的“行政三分制”改革设想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到英国执行机构改革的影子。
因此,搞清英国执行机构改革的理念、原则、管理机制实践效果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对行政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第三,执行机构改革属于保守党的政治遗产,工党执政后其命运如何?国内外学界有一种模糊看法,倾向于把工党的一些改革措施——特别是强调协同政府( joined -up government) 以克服公共服务的零散化——视为对执行机构的否定。
本文对英国执行机构改革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澄清学术界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立足于我国政府改革的实践,就机构改革和组织设置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和思考。
执行机构改革针对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原则象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英国当代的政府改革涉及到理念、体制、机制、操作技术各个层面,涵盖结构、政策、管理等各个领域。
但不论改革的内容多么广泛庞杂,都可以大致归结为三条主线: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结构的优化;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
显然,执行机构属于政府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范畴。
从1979年的“雷纳评审”、1980年的“部长管理信息系统”、1982年的“财务管理新方案”到1988年的“下一步行动方案”,执行机构改革可以说既是前期改革的逻辑延伸,又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执行机构改革的标志是1988年内阁办公厅效率小组起草的调研报告《改进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由于伊布斯时任首相的效率顾问,所以该报告又称为《伊布斯报告》)。
在对前几年政府改革历程进行系统分析和反思并大规模实地采访调查的基础上,伊布斯报告对政府内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如下总结:[3]1.绝大多数(95%)文官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是服务的提供。
然而,部门内部的现有管理体制不是按照服务提供的需要设计的。
2.高级文官的特长是政策分析和政策咨询,关注的焦点是就政策问题向议会做出解释,忽视了内部的管理工作。
通向高级文官的道路是在部长的私人办公室或部内的决策部门任职。
因此,高级文官缺乏提供服务的经验和管理技能,具备管理经验的人地位低下。
3.部门工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部长要就部内的政策和活动向议会承担责任,加上要向公众和媒体提供信息,部长的工作负荷超过了其个人能力。
导致超负荷的主要是管理方面的工作和细节而不是重大的政策和决策问题。
因此,需要减轻部长在管理操作方面的任务,使他们能集中于政策工作。
4.对各部的控制集中在预算和人事上,部门的绩效和工作的实际结果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
财务管理新方案虽然在成本信息和开支责任方面有所进展,但依然缺乏测定和控制绩效的有效机制。
5.公务员队伍庞大而又多样化,不可能作为单一实体进行管理。
统一的录用体制、统一的工资级别、统一的考核标准不适合履行多样化的职责。
把上述各点及其相互关系做一梳理,可以把报告确认的问题归结为两大方面,即结构的单一性和管理的非现代性。
结构单一性表现在:政府机构和组织方式同质化,不论所履行的是政策制定、服务提供还是管制职能。
与此相对应,不论公务员的工作性质怎样,都用统一的录用体制、统一的工资级别、统一的考核标准,实施集中化的无差别式管理。
至于管理的非现代性,则主要表现在对管理不重视,管理人才地位低下,管理缺乏结果导向,绩效测定和责任机制的不完善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报告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各个部门应该根据职能和任务来组织工作;其体制和内部结构必须有利于高效率地执行政策,提供服务。
2.各部门的管理者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工作人员具备有效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的技能和经验。
3.必须保持有效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促使各部门不断改进工作。
在上述原则下,报告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建议和行动计划:设立“执行机构”(Executive agency),承担执行政策和提供服务的职能;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持外部压力以推动持续性改进。
后面两条涉及执行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责任机制,实际上只是执行机构的衍生问题。
[4]改革的核心理念:组织模式和机构类型的多样化政府承担多样化的职能和服务,其提供服务的方式也多样化:从政府指令(如政府指令私人企业为其雇员提供社会保险)、特许经营、合同外包到服务的直接生产和供给,政府介入的程度依次递增。
[5]相应地,政府组织模式和机构的类型也应多样化。
执行机构改革针对的第一个问题是结构的单一性,依据的原则是“各个部门应该根据职能和任务来组织工作,其体制和内部结构必须有利于高效率地执行政策,提供服务”。
显然,作为一种新的机构类型,执行机构设立本身就是结构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的一个体现。
英国财政部和首相公共服务改革办公室列出了政府可以利用的8种“组织模式”。
(2)其中,“公私伙伴”和“合同外包”涉及到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余6种都属于政府内部的组织模式。
它们分别是:部门内属的独立董事机构(directorates within departments);按执行机构模式运行的部门(departments running on agency lines),执行机构(executive agencies);独立于主管部门的机构(officesindependent’of their parent departments);非部门执行性公共机构(executive 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ies - NDPBs);政府拥有的公司(government-owned companies)。
组织模式和相应的机构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
相关因素及其与组织模式选择的关系可做以下概括:(1)机构独立性或部长介入的必要性。
如果部长认为没有必要对机构日常运行实施直接的监控,“非部门执行性公共机构”可能是最佳选择,这类机构的地位和目标由法律明确规定,其运行管理由独立的董事会负责。
(2)如果机构履行的职责或提供的服务具有政治敏感性,部长期望对其管理决策保持了解,那么由现有政府部门履行职责就成为必要。
这时的具体组织模式和机构类型有三种,即部门内属的独立董事机构、独立于主管部门的机构、执行机构。
这三种具体类型的选择则取决于政治敏感性程度。
“独立于主管部门的机构”是1997年出现的新的组织模式和机构类型,“政府商务办公室”和“电子政务特使办公室”为其代表。
这类机构隶属于某一政府部门,但直接向部长或常务次官负责并汇报工作,不同于传统的沟通渠道和负责机制。
这种既隶属又具有不同沟通渠道和负责机制的特点,也许是“独立于主管部门的机构”的名称的由来。
从其职能特征来看,这类机构履行全新的职责,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介入到整个政府有关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当业务单一且具有程式化特点,政治敏感性程度不是很高,部长直接对日常运行负责既不现实也不合适时,执行机构就成为理想的选择。
执行机构被界定为“由确定的专人(一般为首席执行官)主管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工作领域(discrete area of work),主管人就日常管理向部长负责”。
执行机构之间存在差别,但其共同特征包括:明晰界定的业务范围或边界;在预先同意的责任框架下,履行向外部提供服务的职责;享有财务和人事方面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以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首席执行官就运营决策承担个人责任;发布年度运行和财务报告,依据既定目标对绩效进行评估。
上面的讨论旨在说明,作为一种新的机构类型,执行机构设立本身体现了组织模式的多样化。
下面所要说明的是,就执行机构而言,其结构和运作模式同样体现了多样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