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规定
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二篇)

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宁,确保场所内人员和财物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宾馆、酒店、商场、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及私人场所。
第三条场所管理单位应建立安全防范治安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治安管理人员,负责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
第四条场所管理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第五条场所管理单位应配备先进的安防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摄像头、报警器、门禁系统等,并保持设备正常运行。
第六条场所管理单位应与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等相关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场所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
第七条场所管理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规范场所内人员的行为规范和管理权限。
第二章员工管理第八条场所管理单位应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防范工作培训,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反应能力。
第九条员工进入场所前应进行身份验证和安全检查,禁止带入违禁品或危险物品。
第十条员工应遵守场所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散布谣言或传播不良信息。
第十一条员工应主动配合场所进行的安全检查和实施安全措施,不得妨碍或拒绝。
第十二条员工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场所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并积极参与处置工作。
第十三条员工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不得索要或接受贿赂,不得泄露场所内部信息。
第十四条员工对场所内的来访人员应进行合理安全管控,严禁放任陌生人进入场所。
第三章安全设施和措施第十五条场所管理单位应配备监控摄像头,确保对场所内的各个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控。
第十六条场所内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和标志,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有序撤离。
第十七条场所内应设置防火门、消防器材等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消防演练。
第十八条场所内应设置报警器和紧急求助按钮,及时报警并通知管理人员进行处置。
娱乐场所治安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娱乐场所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娱乐场所,包括歌舞厅、夜总会、酒吧、KTV、游艺厅等。
第三条娱乐场所治安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防止违法犯罪活动发生。
第二章娱乐场所治安管理职责第四条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治安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治安安全责任,加强内部治安管理。
第五条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治安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治安安全意识。
第六条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安全通道、监控设备等。
第七条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治安防范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治安安全责任。
第三章治安安全防范措施第八条娱乐场所应当严格执行门禁制度,对进入场所的人员进行身份查验,禁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场所。
第九条娱乐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禁烟标志,禁止在场所内吸烟。
第十条娱乐场所应当配备足够的保安人员,负责场所内的治安巡逻和应急处置。
第十一条娱乐场所应当安装监控设备,对场所内的重点区域进行监控,确保监控录像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十二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第十三条娱乐场所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发生火灾、盗窃等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第四章违规处理第十四条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一)未按规定进行人员身份查验,放任他人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场所的;(二)未按规定设置禁烟标志,放任在场所内吸烟的;(三)未按规定配备保安人员,或者保安人员未能履行职责的;(四)未按规定安装监控设备,或者监控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五)未按规定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或者消防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六)未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或者应急预案不健全的。
治安防范规章制度

治安防范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治安防范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
三、治安防范责任(一)各单位和个人应树立治安防范意识,积极参与治安防范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明确治安防范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
(三)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政府做好本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组织居民、村民开展自我防范。
四、治安防范措施(一)人员管理1、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背景审查,了解其过往经历和信用状况。
2、对于外来人员,要进行登记和身份核实,明确其来访目的和停留时间。
3、对重点人员,如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要加强关注和管理。
(二)场所管理1、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所属场所的管理,确保门窗完好,锁具牢固。
2、重要场所,如财务室、仓库等,应当安装防盗门窗、监控设备等防护设施。
3、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等,要保持通道畅通,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
(三)物品管理1、对贵重物品和危险物品要实行专人保管,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登记制度。
2、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四)信息管理1、单位应当保护好内部信息安全,防止重要信息泄露。
2、个人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随意透露给陌生人。
(五)治安巡逻1、社区、村庄应当组织治安巡逻队伍,定期开展巡逻工作。
2、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内部巡逻,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控。
(六)应急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2、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宣传教育(一)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治安防范知识,提高公众的治安防范意识。
(二)单位应当对员工进行治安防范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防范技能。
场所内部治安防范管理规章制度

场所内部治安防范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场所内部治安防范管理,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场所正常的工作、生产、经营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场所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场所内的所有人员和活动。
第三条场所内部治安防范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治安防范责任第四条场所负责人为本场所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场所的治安防范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设立专门的治安防范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治安防范工作,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治安防范工作负责,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七条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背景审查,确保其无违法犯罪记录。
第八条定期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和安全防范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第九条要求员工遵守场所的治安防范管理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第四章出入口管理第十条合理设置出入口,安装必要的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
第十一条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和身份核实,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场所。
第十二条对携带物品进出的人员进行检查,防止违禁物品进入场所。
第五章重点部位管理第十三条确定场所内的重点部位,如财务室、机房、仓库等,加强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重点部位安装防盗门、窗,设置报警装置和监控设备。
第十五条对重点部位的钥匙进行严格管理,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
第六章物品管理第十六条建立物品出入库登记制度,对贵重物品、危险物品进行严格管理。
第十七条定期对物品进行盘点,确保物品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八条加强对废旧物品的处理管理,防止被盗用或造成安全隐患。
第七章巡逻与值班第十九条制定巡逻计划,安排专人定时进行巡逻,做好巡逻记录。
第二十条加强值班管理,明确值班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24 小时有人值班。
第二十一条值班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第八章应急处置第二十二条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盗窃、斗殴等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
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

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
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措施。
下面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中的要点:
1. 人员管理:制定场所人员出入登记制度,严格核对人员身份,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场所。
配备专门的保安人员或安保设施,确保场所内外秩序稳定。
2. 视频监控:安装监控摄像头,对场所内外进行实时监控,监控记录保存一定的时间,以便事后追查。
3. 门禁控制:使用门禁系统管理出入口,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场所。
如需管理外来人员的进出,可以使用访客登记系统。
4. 物品防盗和防火措施:设置安全警报系统和监测设备,防止盗窃和火灾。
对重要物品或敏感区域进行额外的安全保护。
5. 紧急事件响应机制:制定场所内危急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对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置。
6. 巡逻和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场所巡逻,检查安全设施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7. 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防范的意识和技能。
制定安全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员工遵守。
8. 投诉处理机制:建立投诉处理渠道,及时处理居民或员工的安全投诉举报,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以上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中的要点,具体可根据不同的场所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

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
是为了保护场所的安全,维护治安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入管理:场所应设立实名制登记制度,要求来访者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登记相关信息。
同时对不明身份的人员进行登记、盘查和身份核实。
2. 安全防范设施:场所应建立完善的安保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报警系统等。
并配备专人负责设备的安装、运维和维修。
3. 人员管理:场所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选拔、培训和管理安保人员,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执法权力和技能。
同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
4.安全巡逻和巡查:安保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巡逻和巡查工作,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情况及突发事件。
5. 内外勤合作:场所管理方与公安机关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联动,共同维护治安秩序。
6.外来人员登记:请来访者出示有效身份证件,经登记复印备案,同时要记录登记人姓名、联系电话、来访时间及事由等信息,严禁私自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要禁止携带凶器等危险物品进入,确保场所的安全。
7.事件应急处置:场所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8.信息管理:场所应建立个人信息及访客进出记录的管理制度,保护用户隐私信息不受侵犯。
以上是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不同的场所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差异。
为了确保场所的安全和秩序,场所管理方应认真落实相关制度和措施,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重点场所内部治安管理制度

重点场所内部治安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重点场所内部治安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重点场所的分类和管理要求重点场所分为公共场所和非公共场所两种。
1. 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食品市场、影剧院、体育馆、公园等。
这类场所的管理要求如下:(1)配备安保人员,确保场所内部治安秩序。
(2)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设置监控摄像、安全门等设施。
(3)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
2. 非公共场所非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学校、医院等。
这类场所的管理要求如下:(1)建立安保制度,确保内部治安稳定。
(2)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加强巡逻和监控。
(3)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管理措施1. 安保人员配备对于公共场所和非公共场所,应根据场所规模和特点,配备专职或兼职安保人员,保障场所内部治安秩序。
2. 安全设施完善各类重点场所应完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摄像、安全门、消防设施等,保障场所内部治安。
3. 安全演练和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安保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四、责任制度1. 场所负责人负责制定内部治安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对场所内部治安负有直接责任。
2. 安保人员负责巡逻、监控和保障场所内部治安秩序,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和处置。
3. 监管机构负责对重点场所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场所内部治安秩序。
五、监督和检查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各类重点场所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2. 本制度如有需要修改,应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生效。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以上为重点场所内部治安管理制度,希望各个重点场所严格执行,确保社会治安稳定,保障公共安全。
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

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四川师范大学治安防范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学校治安防范管理工作,保护学校稳固与校园正常的教学、科研、生产与生活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状况,特制定如下治安防范管理制度:一、财务室安全防范规定1.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将制度张贴于墙上明显处,明确治安责任人;2.房屋结构务必牢固,门要牢固,校财务室务必安装高强度的防盗门,其他部门的财务室务必在木门外面覆盖铁皮,安装“三保险”门锁与防撬角铁;3.窗口务必安装防盗铁栅栏(圆钢直径在12毫米以上,扁钢厚度在6毫米以上,间隔不大于15厘米,窗高超过1米的加装横格);4.务必配备具有密码装置的保险箱,其钥匙务必专人携带,备用钥匙要异地存放,妥善保管。
保险箱的放置应设法固定,防止被犯罪分子搬动;5.现金、支票及有价证券,下班后或者因故离开,一律存入保险箱,并拨乱密码(不得将密码用任何方式固定),支票与印章务必分开保管;6.校财务室应设领取现金的柜台,并设置必要的防盗设施。
务必安装防盗器与监控系统。
其他部门的财务室也务必安装防盗报警器;7.严格遵守现金库存限额的规定(通常不超过2000元),临时性大量现金存放过夜务必向保卫处报告,并派专人值班看护;8.提取或者解送现金务必固定专人(可请保卫处派人护送),使用防盗包。
千元以上的需两人同行,万元以上的务必专车接送。
二、危险物品仓库的安全防范规定1.库房结构务必安全牢固,严格执行公安部《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务必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对电路、电器与消防器材务必定期检查,及时杜绝漏洞与隐患;2.务必安装防火报警器,必要时也应安装防盗报警器,按25平方米一只配备消防灭火器;3.易燃、易爆、剧毒与放射性等其他危险物品,务必按照规定分类存放,并严格实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把锁、双本帐、双人领发、双人使用);严格出入库手续,禁止火种入库;4.禁止同时运输性质相抵触的危险物品,不得超过规定的储存、装载数量;5.管理人员务必严格执行收、发、退、领、核制度,按照专项使用、结余交回的原则,作到帐物相符;6.制定安全防范责任制,并张贴于墙上明显处,明确治安责任人,经常检查电路、电器,保护保养消防灭火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
规定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场所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制度
为了维护娱乐会所的治安秩序,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并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行为,保障公共安全和民众的合法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根据《娱乐场所治安治理条例》
制定本制度: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禁止设置有色情、淫秽内容的装饰和色情按摩的设施。
禁止在场所内进行以盈利为目的地陪待、表演、卖淫、赌博等违法犯罪行
为。
二、严格从业人员登记备案,对从业人员的姓名、照片、身份证进行核实,禁止
用有卖淫违法行为曾受过行政、刑事处罚人员。
三、建立并完善各项内部安全,营业日志登记制度、治安防范责任制度、内部安
全巡查制度、应急预案齐全。
四、严格按标准配备足额专业保安人员。
五、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要求,娱乐场所硬件设施达标、消防设备齐全、
有效,并放置到位。
六、禁止入场人员超过核准登记的定额标准,对于大型文体活动及会议接待需先
向公安机关申报。
七、文明经商、礼貌待客、明码标价、严禁敲诈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