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作者:赵晓兰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8年第11期

【摘要】本文基于新时代高职辅导员职业生态分析,针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统筹协调能力困境、实践育人整体推进能力困境、工作方法和创新能力提升困境,论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岗位胜任素质,增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以生涯规划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 提升;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C-0101-02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应该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并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工作任务的要求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刻苦钻研,探索行之有效的职业能力提升方法,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新时代高职辅导员的职业生态

辅导员职业生态指的是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过程中所面临的职业环境。新时代高校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辅导员的职业生态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一)宏观环境:经济社会转型和信息化社会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他们的职业生涯与两个一百年奋斗进程高度契合。显然,这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各项工作必须围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根本目标来开展。在工作实践中,应深入实施学生素质拓展培养计划,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努力为学生人生出彩搭建舞台,通过主题班会、志愿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就业创业活动等活动体系,搭建学生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这些活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被打上深深的网络烙印,一些消极负面的思想观点在网络上传播蔓延,这对辅导员进行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越来越广泛接触、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趋势,要求辅导员必须以认知网络、利用网络、管理网络三方面为主要抓手,线上线下合力,努力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手段优势有效融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生的内心,使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达成共识而紧紧团结在一起,加大正面引导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中观环境: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拓新。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添加了新的内容,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内核,对素质教育具有导向和辐射功能。如果辅导员仅能做到保证学生安全,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思想教育,显然与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式和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创新工作形式,如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打造大学生主题教育和网络教育活动品牌,通过打造精品、树立品牌,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贯穿到育人的全过程。

(三)微观环境:当代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新特点。今天大学校园内的青年学生主流积极向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近几年流行的“佛系青年”“丧文化”等心态和状态,这与我们步入新时代所需要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社会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值得关注的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和以往相比,的确呈现出一种不容忽视的淡漠现象,因此培养青年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是当前辅导员需要重视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如何用更“多样化”、更具“实效性”的教育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更“走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辅导员思考和研究。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面临的职业能力困境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态正在发生变动,特别是信息化和国际化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辅导员应对环境变化的滞后性使其出现了以下职业能力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统筹协调的能力困境。辅导员的职业核心技能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一方面由于事务性的工作繁重,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实践锻炼机会较少,实践经验匮乏,使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教条化,缺乏说服力,不能引导学生很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践育人整体推进的能力困境。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高校学生的就业途径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辅导员没有离开过校园,没有参加过其他途径的或行业的就业,自己的社会经历也并不丰富,视野不够开阔,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就业。因

此,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从服务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做起,积极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及社会实践,以便在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上提高实效性。

(三)工作方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困境。一方面,辅导员大部分时间用于处理日常各种琐碎的事务,以致对工作创新研究的投入精力不够。另一方面,部分辅导员缺乏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的实践运用,对日常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的创新与思考相对较少。因此,辅导员存在提升工作方法及管理方式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困境。在信息化背景下,辅导员如何线上线下互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日常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着力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成为高校辅导员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