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的交通改造规划

合集下载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原创版】目录1.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概述2.项目投资概算的构成3.项目投资概算的具体数额4.项目投资概算的合理性分析5.项目投资概算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正文一、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概述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是一项旨在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大工程。

该项目主要涉及住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改造,预计将大幅度提升田心村的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二、项目投资概算的构成项目投资概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住宅改造费用:包括住宅建筑的拆除、新建以及装修等费用。

2.基础设施改造费用:包括道路、绿化、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费用。

3.公共服务设施改造费用:包括学校、医院、公园、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费用。

4.其他费用:包括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等费用。

三、项目投资概算的具体数额根据项目规划和预算,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总投资概算为XX 亿元。

其中,住宅改造费用占总投资的 XX%,基础设施改造费用占总投资的 XX%,公共服务设施改造费用占总投资的 XX%,其他费用占总投资的 XX%。

四、项目投资概算的合理性分析通过对该项目投资概算的构成和具体数额的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的投资概算合理、明确,符合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住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改造,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质,还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五、项目投资概算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投资概算是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城中村的改造升级。

关于某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地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报告0907-最终

关于某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地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报告0907-最终

关于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广州市目前共有138条“城中村”,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已全面开展“城中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部分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共有110条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规划部门批准,并以槎龙、棠溪、三元里、文冲、沥窖、茶窖、石牌七条“城中村”作为试点,进一步深化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近几年,广州市对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进行了大量工作,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与办法,认为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应具有各村自身的特点:1、分批分期,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逐步改造;2、因时制宜,降低政府改造经济成本;3、实行先试点,后改造,再推广的政策。

一、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城中村整合规划与改造:以白云区棠景村为例(一)棠景城中村形成原因棠景城中村包括棠溪村和远景村,位于广州市建成区西北部。

棠溪村总用地面积250.40公顷,共有常住人口6177人,其中农业人口2861人,非农业人口3316人。

远景村总用地面积123.38公顷,共有常住人口48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141人,非农业人口3001人。

棠景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如下:1、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土地管理二元机制的存在,加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速度过快,对农村建设用地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导致原农村居民点违法违章建设现象十分普遍,各种性质用地相互交错,布局混乱。

形成了建筑密度高、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人居环境恶劣的城中村。

2、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以白云区为例,全区常驻人口160万人,流动人口就占到一半),突出的如远景村,外来流动人口大大超过本地居民,这部分外来务工人口由于收入相对较低,加上政府尚不能提供大量的廉租房,只能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村民屋,一方面解决了暂住问题,但另一方面为城中村的违法建设提供了市场,加快了城中村形成时间,加大了城中村的建设规模。

(二)政府改造工作重点1、改造工作,规划先行。

针对棠景街远景城中村建设无序、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在过去几年,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大量的规划,为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①路网调整规划。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中的“园中村”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城市中的“城中村”,“园中村”涌现出大量低收入人群和非法建筑,同时存在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对于“园中村”的改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意义。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探讨“园中村”改造与发展的可行性和实践经验。

一、小洲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小洲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典型的“园中村”,也是广州市的一个重点改造项目。

村庄总面积约450 亩,土地面积虽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治理不力,存在多种问题:1.多数房屋为违建或低品质房屋,未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不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2.基础设施滞后落后,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问题严重,污染环境且卫生条件差。

3.由于宅基地使用权游离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之外,易导致产权纠纷,让居民长期处于房产不确定状态。

4.村庄治理难度大,存在腐败现象和言语暴力等非法现象,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难度较大。

二、改造与发展的方案小洲村作为广州市的重点改造项目,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改造与发展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与规划管理:政府引导和规划管理是改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政策性的激励和引导可通过政府等途径实现,通过中央政府的发文、地方政府的制定一揽子措施等方式实现及时有效的“园中村”改造。

2.产权确认:产权确认是改造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改造难题的重要途径。

产权的确认可以确立房屋合规、土地合规等的合法性,有效预防后续的纠纷和阻碍。

3.仪表化管理: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如小区物业公司管辖和社区门禁、爆料平台等建立,实现小区围栏化管理,提高治理效率。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手段强化小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联系,以便更好地互动和互相支持。

4.基础设施升级:基础设施升级是“园中村”改造的重点。

统一规划、使用、改造小区内部道路、及废弃工业区、村级供水、村级供电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解决村庄人口增长带来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白云区规划图

白云区规划图

白云区规划图白云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部,是广州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是广州市发展最为迅猛和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为了加快白云区的发展,政府制定了一份全面的规划图,下面将对该规划图进行介绍。

首先,白云区规划图注重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图中标注了交通网格,道路宽度、桥梁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规划图中还围绕城市规划、绿化规划、公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布局。

此外,规划图中标注了水电设施、通讯基站、自来水设施等基本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其次,规划图还注重了白云区的产业发展。

图中标注了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等产业园区的位置和规模,以及一些主要产业企业的分布。

规划图中还标注了商业区、写字楼、商场等商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同时,规划图中还考虑了农业发展,标注了农田、农产品加工区、农业示范园等农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再次,规划图注重了白云区的居住环境。

图中标注了住宅区的位置和规模,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如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

规划图中还考虑到了环境保护,标注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中心等环境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此外,规划图中还标注了景点、旅游区等重点区域的位置和规模,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最后,规划图还注重了白云区的城市更新。

图中标注了旧城改造区、老旧单位改造区等重点改造区域的位置和规模。

规划图中还标注了市政建设、市政设施更新等目标和计划,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规划图中还注明了一些城市绿地、公共广场等公共空间的位置和规模,以改善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白云区的规划图全面考虑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住环境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的需求。

这份规划图为白云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信在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白云区将会实现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明天。

关于某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地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报告0907-最终

关于某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地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报告0907-最终

关于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广州市目前共有138条“城中村”,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已全面开展“城中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部分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共有110条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规划部门批准,并以槎龙、棠溪、三元里、文冲、沥窖、茶窖、石牌七条“城中村”作为试点,进一步深化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近几年,广州市对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进行了大量工作,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与办法,认为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应具有各村自身的特点:1、分批分期,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逐步改造;2、因时制宜,降低政府改造经济成本;3、实行先试点,后改造,再推广的政策。

一、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城中村整合规划与改造:以白云区棠景村为例(一)棠景城中村形成原因棠景城中村包括棠溪村和远景村,位于广州市建成区西北部。

棠溪村总用地面积250.40公顷,共有常住人口6177人,其中农业人口2861人,非农业人口3316人。

远景村总用地面积123.38公顷,共有常住人口48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141人,非农业人口3001人。

棠景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如下:1、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土地管理二元机制的存在,加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速度过快,对农村建设用地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导致原农村居民点违法违章建设现象十分普遍,各种性质用地相互交错,布局混乱。

形成了建筑密度高、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人居环境恶劣的城中村。

2、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以白云区为例,全区常驻人口160万人,流动人口就占到一半),突出的如远景村,外来流动人口大大超过本地居民,这部分外来务工人口由于收入相对较低,加上政府尚不能提供大量的廉租房,只能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村民屋,一方面解决了暂住问题,但另一方面为城中村的违法建设提供了市场,加快了城中村形成时间,加大了城中村的建设规模。

(二)政府改造工作重点1、改造工作,规划先行。

针对棠景街远景城中村建设无序、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在过去几年,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大量的规划,为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①路网调整规划。

城中村改造的交通改善措施

城中村改造的交通改善措施
2023
城中村改造的交通改 善措施
汇报人:
2023-12-07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引言 • 城中村改造对交通的影响 • 交通改善措施的制定 • 交通改善措施的实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2023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研究背景和意义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由于历史、经济和文化 等多方面的原因,城中村地区的交通状况普遍较差,给当地 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制约了城市整体发展。
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
道路网络不完善
城中村的道路网络可能存 在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交 通拥堵。
交通设施缺乏
城中村内可能缺乏必要的 交通设施,如路灯、交通 信号灯等。
停车难
由于城中村空间有限,停 车难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 的问题。
交通问题对城中村的影响
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会影响 居民的生活质量。
案例二
总结词
倡导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交通拥堵
详细描述
广州市天河区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在交通改善方面主要倡导公共交通出行,鼓励居民使用地铁、公交等 交通工具,同时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设置公交专用道,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通行效率。
案例三
总结词
限制车辆通行,缓解交通压力
VS
详细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在交通改 善方面主要采取了限制车辆通行的措施, 包括设置单行道、限制外来车辆进入等, 以缓解当地交通压力,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和舒适度。
2023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REPORTING
研究结论
交通拥堵得到缓解
通过改造城中村,增加了道路通行空间,减少了 交通拥堵现象。

广州白云新城再调规划要闯出旧改新路

广州白云新城再调规划要闯出旧改新路

广州白云新城再调规划要闯出旧改新路自2023年以来,白云新城已多次调整规划。

本人接触过的最早规划是2023年左右提出来的,那时旧机场还没有搬迁。

不是说规划不行以调整,但调整的方向要符合城市进展的规律。

在我看来,这次规划调整有三大特点值得关注——一是所谓的“住改商”。

即增加商业用地,削减住宅用地,目的是进展总部经济。

详细来说,居住用地削减了23.6万平方米,商业用地增加了22.3万平方米,两者基本相当。

总的“住改商”建筑面积达127.4万平方米。

按陈建华市长的说法,白云新城“就是今后5至10年白云区承接总部经济的主要载体”。

二是村留用地容积率上调。

本人在做白云区城中村改造调研,发觉该区城中村占全市比重大、问题多,至今没有一个改造胜利的例子,其中一个重要缘由或许就是容积率掌握太严。

这体现在一对冲突上,白云新城周边地区,因白云山景区和白云机场航线的要求,须限高在15-40米;而另一方面,各类城中村超标违建现象特别严峻,在不行能对全部建筑面积1:1补偿的状况下,城中村改造基本上无法推动。

因此,适当上调容积率是无法回避的手段。

这次调整幅度普遍在1-2之间,但也有个别留用地调整幅度少于1。

但究竟有所松动,给城中村改造供应了出路。

其实,绿地中心的高度已经达到60米以上,个别建筑拔高一点,也有利于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当然,掌握的度在哪里也是要科学平衡的。

三是市政配套面积基本不减。

这次调整削减了4.7万人口,但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连续原来控规。

公共交通站点掩盖率达到80%,还新增2条有轨电车线路;基本维持2023年版控规“四纵四横”的道路骨架,还适当加密了支路网密度。

值得留意的是,规划将来设置9座变电站、2个通信机楼、2个消防站、1个垃圾转运站。

从目前全国城市建设来看,这些市政设施肯定要先行建设,至少也要求开发商在各种售楼书中明示,防止“先建楼、再建站、结果引发群体大事”的教训再次发生。

白云新城规划定位仍旧保持了“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但内涵明显有所变化。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摘要:一、引言二、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概述1.项目背景2.项目目标3.项目范围三、投资概算1.改造费用1.住宅楼改造2.配套设施改造3.交通设施改造2.投资来源1.政府补贴2.企业投资3.村民自筹四、改造实施方案1.改造步骤1.拆迁安置2.基础设施建设3.住宅楼建设2.实施进度五、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1.房地产升值2.就业机会3.税收增长2.社会效益1.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提升城市形象3.促进城乡一体化六、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1.政策风险2.经济风险3.施工风险4.应对措施七、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成为了各地政府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详细介绍项目的背景、目标、范围以及投资来源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二、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概述1.项目背景田心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扩张,田心村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居住环境恶劣、安全隐患严重等。

为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品质,政府决定启动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改造,将田心村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新型社区,实现村民就地城镇化,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3.项目范围项目范围包括田心村全村,总面积约为100公顷。

改造内容包括住宅楼、配套设施和交通设施等方面。

三、投资概算1.改造费用(1)住宅楼改造:预计总投资为10亿元,改造面积约60万平方米,包括拆迁、重建、装修等费用。

(2)配套设施改造:预计总投资为5亿元,包括绿化、道路、排水、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3)交通设施改造:预计总投资为3亿元,主要包括拓宽道路、增设公交站点等。

2.投资来源(1)政府补贴:政府将为项目提供一定的补贴,以降低村民负担。

(2)企业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改造,共同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

(3)村民自筹:鼓励村民自发筹集资金,参与村庄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的交通改造规划作者:邓志荣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由于整个同德围只有西湾路和西槎路贯穿南北,被视为一座围城。

同德围饱受“围城”之困,居民对城中村改造的呼声日切,作为同德围5个村落之一的田心村,是首个提出城中村改造的村落,本文根据田心村改造范围所在地区的交通承载力状况,对研究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交通影响的程度,提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交通改善建议,以支撑城市整体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中村;交通;规划;Abstract: Since the whole Tongde Wai only West Bay Road and West hew road runs through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besieged. Tongde Wai suffered "siege" of the storm, residents call on reconstruction villages cu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of Tian Xin Cun transformation range area traffic,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operation condition range of traffic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impact degre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raffic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supporting the whole city use and traffic system.Keywords: Village in city traffic; planning;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田心村是同德围的5个村落之一,位于白云区南部,西临西槎路,北靠环城高速,东面和南面两面环涌,东边隔涌为京广铁路。

项目改造范围内总面积为15.84公顷,现状用地以村镇居住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为主,另有部分二类居住用地和仓库用地。

房屋建筑密度较高,相互之间间隙较小,建筑高度不高,多为五至七层。

根据田心村所处交通区位及改造开发可能影响的范围,将增槎路-环市路-广园西路-环城高速公路所围合成的区域作为项目的研究区域,将石井河-新市涌-环城高速公路所围合的范围作为重点研究范围。

如图1图1项目研究范围1.2 项目的现状周边用地组成比较混乱,项目以西及西南象限主要为各类工业用地,有少量居住和商业用地;西北象限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

以北基本为村镇居住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以东和以南为河涌,涌东边为京广铁路及铁路货场用地,涌南边为二类工业用地。

如图2图2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现状2.交通项目的存在的问题2.1建筑布局混乱,质量较低,配套不足,人居环境较差田心村改造范围内大部分为集体用地,另有两小块国有用地,村域内多为村民住宅和工业厂房。

村民住宅与工业厂房建筑新旧混杂,布局零乱,建筑密度大,间距不能满足要求,存在社会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公共配套不足,水、电、煤气、通讯等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人居环境较差。

2.2对外联系通道匮乏,路网结构不完善,出行不便受河涌分隔,地区对外衔接不方便,且地区对外联系通道匮乏,区域内能够承担对外联系功能的道路只有南北向的西槎路和东西向的北环高速,而北环高速基本属于过境道路,与西槎路交通转换非常不便,不承担对该地区的对外联系功能整个地区对外联系交通都依靠西槎路-西湾路来实现。

地块内部道路匮乏,支路和次干道建设严重滞后,且路况条件较差,只有同康路为新建道路,路况较好,其它道路属于村镇道路,道路宽度不连续,道路线形差,且多为断头路,道路网络系统功能不完善,存在结构性问题,交通微循环能力不足。

2.3地区公交网络覆盖较强,但使用率较低地区现状共有5处公交总站,3组对外公交停靠站、2条内部公交环线以及若干内部公交停靠站,公交网络对地区的覆盖较强,总体服务水平良好。

但是现状居民大多采用步行方式接驳对外公交停靠站,对内部公交环线的使用率较低。

2.4道路货车比例偏高,客货车干扰非常严重同德围地区现状分布有大量的货运市场和仓储用地,小商铺、小作坊、小货场众多,货运需求庞大,导致货车遍布于整个路网,货车比例偏高,道路上客货混杂严重。

与广州城区内中部过江桥大货车所占比例5%相比,西槎路上货车比例接近20%,货运交通给整个地区的客运交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2.5现状交通运作不容乐观道路运作方面,由于交通供给不够,地区路网晚高峰呈现全面饱和态势,主要路段和节点延误较大,车行速度极其缓慢,路段服务水平较低,交通干道西槎路饱和度达到0.9,与之相连的西湾路饱和度达到0.99,道路交通状况不容乐观。

3.改善交通的有效措施3.1改善思路(1)确立并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考虑改造地块处于交通敏感区,为尽量减少改造地块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必须将公共交通作为未来社区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才能缓解社区改造开发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设置“轨道接驳环线”,充分利用周边公交设施,形成“干线公交+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快速公交服务系统;完善公交设施,在改造区域内设公共换乘中心,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与效率。

(2)提高慢行交通服务水平,构建“公交+慢行”的出行模式结合滨水条件,将慢行系统网络化,构建低碳慢行区,提倡非机动车出行,建设完善的慢行设施(步行过街设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立B+R(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提高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及服务水平。

(3)优化道路网络,完善对外通道建议打通同康路至同德涌右侧规划高架路辅道,对西槎路交通流量进行分流,提高西槎路服务水平,也完善了地块对外通道;改造方案实施时,须落实规划一路和同康路过新市涌的两条桥梁;改造方案实施时,须按改造规划方案落实范围内所有路网方案;优化道路横断面设置,适当分隔地区干道主线交通与社区出入交通,适当分离慢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提高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效率。

(4)优化出租车停靠规划设置,降低路边停靠对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改造地块内部配建地下停车库实现部分互相连通,以尽量减少车辆在内部道路上的行驶,降低区内道路的交通压力;优化出租车停靠泊位的设置,减少出租车停靠对主线交通的不利影响;严禁改造区域内所有道路及周边干道路边停车,建议取消现状田心西路、荔德路和友谊路的路边停车。

(5)交通组织优化合理采取“禁左”、“右进右出”等手段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设施使用效率;通过改造地块出入口合理设置和交通组织,合理利用周边干道疏解交通,尽量降低改造地块的开发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

3.2公共交通改善(1)增设“轨道接驳环线”,构建公交、轨道一体化的快速服务系统规划中的地铁同德围站位于改造范围以外,实际距离田心村改造范围边界约620米。

现状社区内部设置有一条服务社区的公共中小巴环线(731路),在田心西路总站与同德乡之间运营,对于田心村内部公交出行产生了重要作用。

图3田心村内部公交线路鉴于此,建议在田心村改造后,设置一条轨道同德围站接驳环线,首末站位于社区东北部,面积为2000㎡,线路总长2.8km,共设置6个站点,采用载客量约40人的中巴运行,晚高峰发车间隔为3分钟,把田心村重要的居住点、商业、小学、幼儿园与轨道站串联起来,提高地铁站点对田心村的服务水平。

图4轨道接驳环线示意图(2)设置公共换乘中心,形成“干线公交+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快速公交系统完善公交设施,在改造区域内设公交总站,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与效率。

田心村改造规划居住人口0.94万人,根据现状摸查,经过田心村的公交线路有3条,建议增加约3000 m2的公交站场用地。

建议结合新增的轨道接驳环线设置2000 m2的公交首末站;共计2座公交首末站,总用地规模需要5000㎡。

结合商业建筑首层架空设置不小于5000m2的立体公共换乘中心,其中包括公交站场用地、慢行设施用地以及出租车停靠用地。

如图5图5立体公共换乘中心布局规划图通过对公共交通的优化改善,田心村的公交站场用地面积为5000㎡,基本满足需求规模,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轨道交通对田心村的服务水平,有力支撑了田心村打造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行结构目标。

3.3慢行交通改善为了提高改造地块产生吸引客流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除提供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强化改造地块与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等步行衔接的便捷性与舒适性。

通过慢行交通系统的改善与优化,倡导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以田心村水网、水体优势,重点打造亲水慢行系统为特色的绿色交通示范区。

(1)慢行系统网络化对于田心村而言,建议结合右侧同德涌水体特点,重点打造滨水休闲人行道的亲水慢行系统,打造滨水绿色的慢行系统设施,为市民提供惬意的亲水休闲空间。

结合滨水休闲的人行步道和改造地块内部道路的人行道以及优美的慢行空间,构建成田心村绿色、低碳、滨水的慢行系统网络,创造了良好的步行环境,提升了步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2)增加自行车停放点为提倡非机动车出行,以建立低碳慢行交通区,宜适度提高改造地块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非机动车停车指标,建议在规定配建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20%,以满足改造地块范围内的非机动车出行需求。

为增强改造地块客流去往公交站点及轨道交通站点的便捷性,建议在研究范围内新增两个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如图6,具体建议方案如下:1)建议在改造地块范围内部结合公共换乘中心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田心村站,规模设为150个停车位;2)建议在轨道交通同德围站东北角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同德围站,规模设为150个停车位。

图6田心村慢行交通改善示意图3.4道路交通改善根据旧村改造方案的交通评估结果,田心村改造给周边道路交通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鉴于改造地块周边道路网基本成熟,新建或改建道路难度大,在此情况下,适当提出道路交通改善建议,从而提高道路交通运作效率。

(1)优化道路网络,完善对外通道打通同康路至右侧规划高架路辅道;改造方案实施时,须落实规划一路过新市涌的桥梁;须按改造规划方案落实范围内所有路网方案。

如图7图7道路交通改善建议示意图(2)东部高架路衔接内部道路实施建议由于同德围地区东部高架路近期将要动工实施,且东部高架路进田心村匝道接的是现状荔德路,建议先控制现状荔德路路由以保证东部高架路的顺利实施,必须待田心村改造规划稳定且东环路和同康路延长线已通车后,可考虑按规划方案落实田心村内部路网,实现规划路网与东部高架路的对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