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1一、问题提出对于圆柱的侧面积,传统的教法是:在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之后,教师提问: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呢?之后,引导学生分别沿着圆柱的高和一条斜线将圆柱的侧面展开,然后出示讨论题,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后,便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

很显然,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是以让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为目标的。

应该说,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已不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

为此,在设计此课教案时,我力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二、教学案例【片断1】1、例1:一个圆柱形的茶叶桶,底面周长是28、3厘米,高是13厘米。

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生:独立分析2、练习: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1)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半径3厘米,高5厘米。

生:任选一题独立计算。

师:结合上面我们做的三道题,谁能说一说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生:归纳小结。

(略)3、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别围成圆柱体(重叠部分不计),各有几种围法?师:请同学们动脑子想一想,然后利用手中的学具检验想得对不对,最后上台来演示给大家看。

生:演示4、想象:绕着长方形的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有关部分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关系怎样?5、这是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

单位:厘米请你给它配上合适的底面。

(图片略)三、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

片断1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片断2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圆柱体的认识及侧面积》的教学设计

《圆柱体的认识及侧面积》的教学设计

《圆柱体的认识及侧面积》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特征圆柱体,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2、通过剪、比,使学生掌握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及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通过交流、合作,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1、用纸板制作几个不同的圆柱体。

2、备好剪刀、胶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多媒体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罐头瓶、圆柱形的奶粉桶、易拉罐等圆柱形实物。

师:看到这些图形,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那些图形?为什么?生:我会想到以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因为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师:对,现在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些徒刑,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另外一种立体图形——圆柱(板题)。

那么,对于援助,你想知道他的一些什么知识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它。

二、引导探究1、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师:那出你手中的圆柱,比一比,摸一摸,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手中的圆柱有哪些地方相似,有哪些地方不同?(学生讨论交流)生1:我和他的圆柱相比,都有两个圆面,还有一个曲面。

生2:我的圆柱和他的相比,我的高,他的矮。

生3:我的圆柱粗,他的圆柱细。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各自手中圆柱的相同与不同,那么,现在以各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圆柱的高矮、粗细与它的什么有关?(学生讨论)生:圆柱的高矮与它的高有关,粗细与它的底面直径有关。

师:你手中的圆柱究竟有几条高,拿出尺子测量一下,这些高有什么关系?生:通过测量,我的圆柱的高是5.3厘米,这样的高有无数条,而且都相等。

师:究竟圆柱有哪些特征呢?同学们打开课本31页,自己看书。

(学生看书)师:根据书上的介绍及自己对圆柱的观察、触摸、对比,你能说出圆柱有哪些特征吗?生:圆柱有大小相同的两个圆面,叫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曲面叫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这些高都相等。

师:你们认识圆柱了吗?老师考考你。

(出示教材32页下面的“做一做”的1、2题和练习七的第1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 圆柱的认识及侧面积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 圆柱的认识及侧面积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 圆柱的认识及侧面积 | 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圆柱的定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简单的圆柱的侧面积。

二、教学内容
1.圆柱的定义;
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3.圆柱的侧面积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圆柱的定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1.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练习法;
3.问题解决法。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引出圆柱的定义。

2. 新课讲解
1.讲解圆柱的定义;
2.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的概念;
3.讲解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3. 例题练习
1.给出一个具体的圆柱的侧面积计算问题;
2.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计算该问题。

4. 练习检测
1.分发练习题;
2.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
圆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几何体,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离不开在生活中的多个实例。

同时,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涉及到了圆周率的概念,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概念与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圆柱的侧面积》教案

《圆柱的侧面积》教案

第一课时圆柱的侧面积教学内容圆柱的面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侧面积的含义,掌握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各种实物,引导学生从中挑出长方体、正方体,并指名说说他们各自的特征。

师指出: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立体图形——圆柱。

(拿出一个圆柱的实物)像这样的物体都是圆柱体。

板书课题:圆柱。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1、说一说:让学生看23页主题图,说一说图中哪些物体是圆柱。

接着,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

2、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教材24页,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1、2题,小组内交流。

(2)让学生拿出一个圆柱实物,指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指名演示,师小结:圆柱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

圆柱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测量圆柱的高。

观察实物,讨论: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都相等。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圆柱的高。

学生拿出各种圆柱进行测量,并汇报测量结果。

4、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沿着易拉罐的一条高把它的商标纸剪开后再展开,观察一下是什么图形?(1)小组讨论、交流。

(2)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5、出示例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龙凤桥小学万成群一、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思考,我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把“做数学”这一理念贯穿于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认知过程,形成圆柱的表象。

二、教学结构:问题----探究----概括----答疑----练习。

三、教学目标:1.结合实物,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画画、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能认识圆柱的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理解圆柱侧面与底面的关系,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是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0-31页的内容。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感性认识了圆柱,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

五、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前面学习立体图形时,能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但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欠缺,个别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关注个别学生。

六、教学重点:理解圆柱的特征。

七、教学难点:圆柱侧面与底面的关系。

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九、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剪刀、白纸、圆柱形物品十、教学过程:(一)引入1、课前游戏(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告诉学生老师想让这张纸站起来,接着给学生演示这张纸横站、竖站都不行的情况。

提问:谁有办法能让这张纸站起来呢?(2)学生动手让纸“站起来”。

(3)纸变成了一个什么?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生举例。

课件出示圆柱实物图。

这些圆柱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柱。

4.1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 冀教版

4.1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 冀教版

4.1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一、教学目标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性质,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性质,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四、教学难点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性质,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例1.:下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你从中能读出哪些数学信息?(二)讲授新课师生交流数学信息,并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生尝试探究后,交流:拿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先观察,再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

提问: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生尝试探究后交流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形……②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三)重难点精讲出示例2:观察一个罐头盒。

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生观察后讨论交流。

提问:把罐头盒的商标纸像下面那样,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

议一议:(1)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罐头盒的什么有关系?(2)长方形的面积与罐头盒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生观察后讨论交流。

①长方形的长等于罐头盒的底面周长。

②长方形的宽等于罐头盒的高。

怎样计算罐头盒的侧面积?师生交流①用长方形的长乘宽。

②用罐头盒底面的周长乘高。

试一试:测量罐头盒底面周长和高,并计算出罐头盒的侧面积。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四)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师生交流后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有认识圆柱,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体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之一年级对圆柱的简单认识,所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哪些物体是圆柱。

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从实物中直观感受圆柱侧面的特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这些都是与图形有关的概念,教学侧面积。

圆柱的认识学生经历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在认识了圆柱后,接着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材中设计了"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活动,并呈现了剪商标纸的过程示意图,这样通过把圆柱侧面展开成平面的实验,再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总结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我根据学生所带的实物,设计了让学生给圆柱侧面包装的环节,激发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学习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1.教学圆柱的认识(1)教学圆柱的认识,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和操作。

教师做一些圆柱模型,也可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如纸筒、罐头盒,药盒、药瓶等)。

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圆柱形物体的图片做成课件或挂图,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并说明理由,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

接着请学生交流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加深对圆柱认识。

(2)探究圆柱特点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特征。

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圆柱是由哪几部分面组成的?" 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上,我将围绕圆柱与圆锥这一主题,详细讲解圆柱的侧面积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三节《圆柱的侧面积》的内容。

具体包括圆柱侧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柱侧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柱模型、直尺、剪刀。

学具:每人一份圆柱侧面积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圆柱形物体,如垃圾桶、圆柱教具等,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

2.讲解圆柱侧面积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柱,并用粉笔标注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3.讲解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圆柱模型,展示圆柱侧面展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积与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

给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4.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圆柱侧面积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板书设计: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7.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圆柱侧面积的家庭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的侧面积。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1.4cm,高是6cm,求这个圆柱的侧面积。

答案:1. 侧面积= 2 × π × 5cm × 10cm = 314cm²2. 侧面积= 31.4cm × 6cm = 188.4cm²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物品,你们看——(课件出示),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指名说)
二、探究体验
1、认识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状的物体,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1) 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

(2) 集体交流。

(指名说)(教师随机介绍并板书:圆柱的上、下两
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3) 通过刚才的仔细观察,动手实践,同学们都有所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

(课件出示)这就是圆柱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注意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关键词重读出来,能做到吗?(齐读一遍)
(4) 师介绍:圆柱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大家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
2、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状的茶叶桶,谁能给大家指出这个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到前面来指)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3)那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什么形状?(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
①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这个圆柱形茶叶桶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形的面积与茶叶桶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集体交流。

(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