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课堂实录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课堂实录

18《雷雨》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请同学们注意听,认真书写。

①垂下②逃跑③蝉鸣④彩虹⑤蜘蛛⑥黑沉沉2.师出示小黑板,同桌互改,师及时评议。

3.师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景象。

二、研读文本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2.全班交流汇报。

(一)研读“雷雨前”师我们一起先来学习“雷雨前”这一部分,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这句话写的是雷雨前的乌云,那它有什么特点呢生乌云很厚、很多而且很低。

师连续用了三个“很”字,老师看得出你是真正读懂了这句话,你是从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语感受到乌云的多、厚而且低呢生这里用了“满天”、“黑沉沉”和“压”字。

师不愧是我们班的阅读小能手呀还有谁也是找到了这一句话?(指名)“压”字用在这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生很可怕,好像整个天空都要塌下来似的。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句话?(生读)让你们感到害怕了吗生没有。

师谁愿意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生丹丹也没有读出让人害怕的感觉。

师那你认为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注意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低沉、应读得慢一些。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示范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同学们也想读吗(全班齐读)生我找到了这一句“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写的是雷雨前的大风。

师这里用了“乱摆”这个词,说明了什么生风很大,连树枝也忍不住跟着疯狂起来。

师说得真形象树枝也开始不顾形象地开始乱摆了起来。

生课文里还写了雷雨前的蜘蛛,“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

生“逃”字用得好,可以看得出蜘蛛也很害怕这样的天气,所以逃走了。

师你的理解很有个性,还有其它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生“垂”字用得很好,可是我想向老师请教的正是这个问题,它好在哪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垂”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得四处逃窜。

教案转帖 程翔《雷雨》实录

教案转帖      程翔《雷雨》实录

教案转帖程翔《雷雨》实录一、教学目标1.理解《雷雨》的情节发展,分析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2.感受曹禺独特的语言魅力,体会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对现代戏剧的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理解《雷雨》中的象征手法,体会曹禺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禺的经典之作《雷雨》。

这是一部揭示封建家庭悲剧的剧本,通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展现了人性的扭曲与悲剧。

希望大家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深入挖掘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2.情节梳理让我们回顾一下《雷雨》的情节。

作品主要讲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爱情悲剧。

周朴园为了追求权势,抛弃了相爱多年的鲁侍萍,导致鲁侍萍含辛茹苦抚养女儿长大。

后来,周朴园的妻子病逝,他试图挽回鲁侍萍,但鲁侍萍已心如死灰。

在一场雷雨之夜,两人重逢,但已无法挽回过去的美好时光。

3.分析人物我们来分析一下主要人物。

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官僚,他自私、无情,为了权势可以牺牲爱情。

而鲁侍萍则是一个善良、坚韧的女性,她深爱着周朴园,但最终被现实打败。

这两个人物的矛盾冲突,是作品的核心。

4.语言欣赏曹禺的语言富有诗意,极具表现力。

在《雷雨》中,他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例如,“雷雨”这一象征,既代表了自然界的风暴,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请大家找一找,作品中还有哪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5.合作探究(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2)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它们如何增强作品的内涵?(3)从人物塑造角度来看,《雷雨》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特点?6.小组分享(1)讨论的问题及答案;(2)讨论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3)对《雷雨》的总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分析了《雷雨》的情节、人物、语言及象征手法。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体会到曹禺的艺术魅力,提高对现代戏剧的鉴赏水平。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实录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实录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实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下面为大家带来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实录,快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实录篇1一、揭题(一)学习“雨”,积累好词语(板书:雨)师:来说说关于雨的词语。

生:大雨。

师:最好能说四个字的词语。

生:狂风暴雨。

师:(出示该词语)再来,你说。

生:和风细雨。

生:蒙蒙细雨。

师:(出示该词语)哦,蒙蒙细雨。

还有吗?生:枪林弹雨。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师:这里还有两个关于雨的好词,来读一读吧。

齐读:风雨交加。

师:还有一个,把它请出来吧。

齐读:风调雨顺。

师:小朋友们这么多,这么好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

学生齐读。

(二)揭示课题,明确自学要求师:说下雨就下雨。

(展示课件)师:这场倾盆大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雷雨》。

(板书:18、雷雨)生:齐读课题。

师:那么作者是怎么来写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打开语文书认认真真地来读一遍课文,听清楚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拼音老师,难读的地方划出来多读几遍。

要是你读完一遍,那就请你自豪地站起来,继续读第二遍。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压、摆、垂”,用口诀学写“垂”师: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问了几个小朋友,有的小朋友都会读了,很厉害。

(一)读句子师:有几个小朋友指出这三个句子比较难读。

(课件出示三句话: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生:学生个读第一句。

师:这个词真难读,一起读。

(教师出示词语卡)黑沉沉,前鼻音,读。

生:学生个读。

(教师出示词语卡“乱摆”)生:学生个读第二句。

生:齐读。

师:第三句谁来读?生:学生个读。

师:这个翘舌音读得多准啊,谁想来读准它?(教师出示词语卡“垂下来”)生:学生个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雷雨课堂实录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雷雨课堂实录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雷雨课堂实录9篇雷雨课堂实录 1师:大家借助拼音已自学了课文,能把课文读下来吗?生:能。

师:现在大家拿好书,试着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

生:(齐读课文)电闪雷鸣乌云翻,狂风猛刮树枝断,鸡鸭猫狗猪牛跑,雨点连串像条线。

师:在自学中你认识了那些字?比一比,谁认的多?生:我认识了“云”“风”“雷”字。

生:我认识了“枝”“雨”“牛”。

生:我认识了“鸟”……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能认这些字,都不用老师教了。

这么多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有什么好办法快告诉老师。

生:我记“鸟”时想,“鸟”和“乌”差不多,“鸟”字有一点,“鸟”字没有一点。

师:你想的真好,鸟是动物(指鸟字中的一点)这一点多像鸟的眼睛啊,乌是黑色的意思,所以没有那一点。

(面对发言的同学)你真伟大,能有新发现。

大家给点掌声吧!这样记很好,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我记住“树”啦,树是木字加对字。

生:我知道树与木有关,所以,树有木字旁。

生:老师,我看出“树”字还是“权”字加“寸”字。

师:你的眼力很好,老师都没想到,你还认识“权”字呢。

(师板书木、又、寸、对、权)记住一个字,复习了这么多字,还帮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字“权”,你真聪明。

大家齐读这几个字吧。

生:(齐读)师:大家共同合作,学的可真多。

下面还有谁找出难记字的记忆方法说一说,这也是为大家做贡献啊。

生:我看出鸡鸭两个字都是家里的动物,都有鸟字旁,只是左边不一样。

生:老师,他说的不对,鸡鸭不是家里的动物,它们是家禽,家禽与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有鸟字旁。

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还能说出家禽一词。

生:我是从《儿童画册》里看到的。

师:爱看书就是懂得知识多。

生:老师,我也看到了“猫”“狗”“猪”都是动物,所以都有“”字旁。

“猫”字右边是“苗”字,因为小猫叫声是“喵喵”叫,所以右边是“苗”。

师:那大家学着小猫的样子叫几声吧!生:(笑)喵——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全国中语会一等奖《雷雨》课堂实录

全国中语会一等奖《雷雨》课堂实录

全国中语会一等奖《雷雨》课堂实录“信息技术促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案例XXX《雷雨》课堂实录(此案例获全国中语会教研成果评比一等奖)教学目标: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XXX 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点拨、讨论。

教学媒体:powe rpoint课件教学准备:课前发相关补充资料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师:19世纪30年代,年仅23岁的XXX先生在XXX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XXX。

2、出示XXX有关图片——选取3、4位学生谈初读对XXX的印象。

生1:残酷、狡猾。

生2:虚伪、阴险。

生3:有文化、挺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

生4:感情不专一。

师:同砚们眼中的XXX明显分歧,其实XXX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本日,我将和一起来探讨:XXX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投影)二、探讨体验:1、提供鉴赏人物视角,引出XXX名言“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情、头脑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投影)师:XXX明显要告诉我们:对一个脚本而言,语言是脚本的第一要素。

2、进入具体语言情境情境一XXX:(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XXX: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XXX: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XXX: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效洋火呢。

XXX:(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XXX: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XXX: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曹禺的《雷雨》教学实录

曹禺的《雷雨》教学实录

父子矛盾
周朴园与周萍、周冲之间的矛盾,既有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也有 对儿子前途命运的担忧。
母子矛盾
鲁侍萍与四凤、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母亲对子女的期望与现 实的落差。
兄弟矛盾
周萍与周冲、鲁大海之间的矛盾,揭示了兄弟之间因性格、观念差 异而产生的隔阂。
社会阶层矛盾冲突
资本家与工人
01
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
这句台词揭示了人物对命运的无奈和反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我把我的灵魂交给你,它永远是你的。”
这句台词表达了人物之间深厚的感情和信任,是作品中最动人的爱情宣言之一。
舞台美术设计风格呈现
写实主义风格
作品采用写实主义的舞台美术设计风格,通过逼真的布景、道具和灯光等手段,营造出一 种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
《雷雨》对后世影响及现实意义
对话剧艺术的影响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社会内 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对后世的话剧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剧作家都从《雷雨》中汲取灵感, 将其视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现实意义
《雷雨》所揭示的家庭、社会、道德等问题,在当今社会依 然具有现实意义。它引导人们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 盾性,提醒人们关注家庭伦理、社会公正等问题,对于推动 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旧中
国独特的民俗风情,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
经典台词欣赏与解读
“我爱你,可是我不敢说,我怕我说了就会马上死去。”
这句台词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深情和无奈,揭示了爱情与死亡之间的紧密联系,具有强烈 的情感冲击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教学实录一、导入(4’)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下雨的情形)同学们你们能用四字词语描述你看到的雨吗?(如蒙蒙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等)(接着播放雷雨的声音)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猜猜是什么雨?(雷雨)(生说,板书)(师板是写提示“雷”上雨字头的变化,让学生伸手指跟写。

)(师板书时提示:“雷”是雨字头,“雨”左边的那一竖变成了竖点,横折钩变成了横沟,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竖”,落到哪里了?——“田”里)。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来一起用响亮的声音来读一下:18 雷雨,再读一遍。

二、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0’)1.印象雷雨师:你能回忆一下你印象中的雷雨天是怎样的吗?(2-3个学生谈谈)(如学生能说出类似“雷雨时能听到哗啦啦的下雨声”“雷雨时能听到了轰隆隆的雷声”“仿佛看到乌云密布,就像晚上一样”,及时表扬“你看多会用词啊!”“你能联系生活来说真棒!”“你看说得多形象啊!”“真有想象力真棒!”)2.感悟文字雷雨师:刚才同学们谈了印象中的雷雨,说的真形象。

课文就是用形象的语言详细描述了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再读课文。

注意读书要求:(屏幕出示自读课文要求,师读:)【温馨提示: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遇到有生字和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保持端正的读书姿势。

】(学生开始读课文。

如学生齐读,就要让学生暂停,再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读。

学生读课文过程中,师巡视听学生读的状况,注意提示坐姿。

)(学生读完后,问学生有没有感觉难读的句子或者是不明白的地方。

提示孩子读书方法: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就能解决。

)3.三幅图理性文章脉络(化难为易)⑴看图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下面请看三幅图。

(出示雷雨前、中和后的景象的三幅图)看这三幅图,你能一眼看出都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吗?(生答,追问:怎么看出来的?)预设:第一幅:(情景内容: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我看到了第二幅:(情景内容: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如:)我看到了斜斜的雨丝连成了线,大雨下起来了第三幅:(情景内容: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打开窗户欣喜感叹……)(如:)我看到了(彩虹),因为彩虹只有在雨后才能出现。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导入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段。

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2.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3.出示周朴园有关图。

4.学生谈初读对周朴园的印象。

生1答:残酷、狡猾。

生2答:虚伪、阴险。

生3答:有文化、挺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

生4答:感情不专一。

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进而提出几个问题:1.剧中让你看到希望的人物是谁?2.你认为剧中活得最累的人物是谁?3.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问题一出,学生像炸开了锅,议论起来。

这几个问题应该是他们潜意识中存在但没有明确思考的问题,所以都又回到了电影和剧本中,试图再清晰、直接地感受一下每个角色,并不时交流看法。

看到时机成熟,我就问:就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生1:我从周冲身上看到了希望。

师:为什么从周冲身上?生1:他身上有种正义感,不歧视四凤这样的人……反正他和他家的人不一样。

师:那能说说从他身上看到什么希望吗?生1:(沉默,思考)生2:周冲是个好人,但是他死了,我觉得还是鲁大海让我看到了希望。

生3:鲁大海头脑简单,动不动就动拳头,素质不高。

生2:你这是看表面现象。

鲁大海是工人代表,说明他在工人中的威信很高,有一定的能力,不然,大家不会推选他做代表。

生3:他被其他人骗了还不知道,没一点经验,特别是在周朴园面前像个小孩子……像个傻帽儿。

(学生笑)师:请大家举手表示一下你支持哪位同学!(大部分学生支持选鲁大海的同学)生4:老师,我认为周冲和鲁大海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觉得在周朴园家这个散发着霉气腐朽味道的大宅子里,周冲是一束阳光,一缕清风。

看电影时,周冲一出场,顿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他不死,我想,他最终很有可能会冲破这个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语会教研成果一等奖:《雷雨》课堂实录(全国中语会教研成果评比一等奖)教学目标: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点拨、讨论。

教学媒体:powe rpoint课件教学准备:课前发相关补充资料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师:19世纪30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2、出示周朴园有关图片——选取3、4位学生谈初读对周朴园的印象。

生1:残酷、狡猾。

生2:虚伪、阴险。

生3:有文化、挺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

生4:感情不专一。

师: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不同,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将和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投影)二、探究体验:1、提供鉴赏人物视角,引出黑格尔名言“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投影)师: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

2、进入具体语言情境情境一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让学生体验“我们”在表意上的作用,暗示两人有过不寻常的关系)生:“是个好地方”的“好”是有着特定内涵的,对周、鲁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请看: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师:这是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生: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年前。

师: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提供解读视角: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

——(奥地利)弗洛伊德(投影)生:因为对他们而言,27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30——27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了人物的心理。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语言的高超。

师:可是,这段甜蜜的爱情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而导致两人分手,是什么事呢?(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过渡到情境二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周家的门。

师:请一位女生读屏幕上鲁的第一段话,请男生点评。

生:内容错了,书上是“你们”,这里是“你”。

师:“你们”与“你”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

生:“你们”暗示了赶鲁侍萍走不仅有周朴园,更主要的是周家。

(请生联系上下文语境,体会鲁侍萍复杂的心情。

)生:鲁、周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两人的相爱也是真实的;鲁对周有怨恨,但更主要的是恨周的软弱。

多媒演示相关材料: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

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师: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

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师:“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这句话,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感受周朴园内心极度痛苦状。

)情境三周朴园:你静一静。

把脑子放清醒点。

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祢补我的罪过。

师:这两段话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生1:应是真实的,周朴园当年能爱上侍萍,说明侍萍自然有过人的魅力。

当自己最心爱的人突然失去,周朴园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为了弥补内心的失落,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生2:周朴园的怀念是虚伪的,他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掩盖他不光彩的过去,维护他在家庭中的威严,显示周家是个体面的家庭,抬高他在社会上的地位。

生3:我不同意生2的说法。

周朴园的怀念当然是真实的,如果是虚伪的,事情已过去三十年了,周朴园要伪装给谁看?吃饱了没事干吗?生4:周朴园要伪装一时容易,要伪装三十年是多难啊!在我看来,周朴园的怀念简直成了他生命中持之以恒。

生5:周朴园是个花花公子,假如不是刻骨铭心的爱情。

他也不会对一个下人如此放在心上了。

生6: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真实性。

师:此时,大家眼里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是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周朴园。

不过,随在剧情的发展,周朴园的形象变得复杂起来了。

过渡到情境四(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半晌。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师:请大家讨论此时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反映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生组成4人小组充分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交流。

教师也参与学生讨论,并给足时间讨论。

)生1:周朴园害怕鲁侍萍来敲诈,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而变得翻脸不认人。

生2:周朴园已是大资本家,而眼前的鲁侍萍是佣人四风的妈,俩人地位太悬殊了,他怕自己的财产、地位、名誉受到威胁,更不愿鲁侍萍来冲击他目前的家庭秩序,所以用残冷的话来结束这段旧情。

生3:周已不是当年那年轻冲动的大少爷了,几十年磨练已使他精明世故、沉稳老练,从下文他镇压工人罢工的手段就可以看出周朴园的心已变得狠起来。

所以他对鲁侍萍的残酷是比较符合其身份和心理特征了。

生4 :舞台说明中“半晌”中的提示,我觉得周朴园发现眼前的老妈子已不是过去年轻漂亮的梅侍萍了,最终理智战胜了感情,本能的反应马上到了现实,所以周用如此绝情的方式来结束对梅侍萍的幻想。

师: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是怎么表现的——过渡情境五: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就算得清的。

师:“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请同学联系上下文来说明周朴园究竟是怎样解决和鲁侍萍的恩怨?生1:用金钱,即文中的支票。

生2:让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

生3:我补充一点,周只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并没有让她相认。

师:通过解决的方式,你对眼前的周朴园有什么看法?生1:周只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并没有让她相认,主要出自害怕母子相认给其家庭惹来麻烦,表现其办事周密,精明老到。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天下再也没有比母子相逢不能认的惨事了,这又表现周心狠手辣的性格。

生2:用支票来打发鲁侍萍表现其资本家的本性——金钱是万能的。

它既可以隐瞒事情的真相,又可以赎回自己的良心,足见其圆滑、自私。

师:“五千块钱的支票”对周、鲁而言,是一个什么概念?请同学们看两句话:(投影)“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帐东西,放开我。

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鲁贵对四凤: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

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师:看了上面的演示,两者比较后,你能对周朴园有什么新的认识?生1:五千块钱对鲁侍萍而言,是一笔巨大收入,可见周朴园对她的偿还是真诚的,是真的想让鲁安度晚年。

生2:明白五千块钱的概念后,我觉得周朴园太吝啬了、太冷酷了,尤其“你可以先拿去用”中的先字让人感到周是在施舍,根本不把鲁当做自己的爱人看待。

生3:金钱补偿虽然过于功利,但我觉得这是周朴园最好的弥补方式了,比较符合他的身份。

在现实中,金钱补偿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方式,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是很不错了。

三、拓展升华、挖掘主题:师:讨论很精彩,下面请大家看看作者的观点:(投影)“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

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

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曹禺师:同学们的认识是多角度的,有政治的、有社会的、有经济的、有联系实际的、也有从人的角度;有浅的,也有深的,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周朴园。

如果把同学们的认识和作者的认识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周朴园的形象太复杂了,既有明显的否定性因素,也有浓厚的人性的东西,是善恶并存、好坏兼备的,是有点说不清楚的。

那么,认识周朴园有什么意义吗?对你有什么启示呢?生1: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是悲剧的一种。

但是,即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可以成就新的悲剧。

如果周朴园选择了侍萍,他们顶着家庭的压力走在一起,能幸福吗?我想也没有人能保证他们不会发生冲突,不会产生悲剧。

生2:问题不在于谁制造了悲剧,而在于认识到悲剧无处不在、人生的不完满,这或许是讨论周朴园形象的意义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